2017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备重点整理
2017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归纳
2017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选择题、辨析题)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及高频考点归纳(汇总版)
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及高频考点归纳(汇总版)教师资格证考试是中国教育部门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要考试。
对于考生来说,能够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既是一项荣誉,也是一项必要的证书。
而对于备考人员来说,掌握重点及高频考点的归纳,对于备战教师资格证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科目的重点及高频考点进行一个归纳与。
一、教育学史1.现代教育的历史进程2.教育学史上的著名理论家及其主张3.教育学史的发展与中国教育学史的发展二、教育心理学1.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及智力测量2.儿童的社会性及学习动机3.学习的心理过程及学习的影响因素4.课堂气氛的构建及教师的教学技能三、教育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其实施条例2.《教师法》及其实施细则3.中小学常规法律制度四、课程与教学论1.课程的类型与结构2.制定、评价、实施课程的方法3.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及教学方案的设计4.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及评价方法五、教育管理学1.学校管理的概念、目标及职能划分2.学校组织结构及学校文化建设3.常见教育管理问题的处理方法六、教育研究方法1.教育研究方法与教育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2.问卷调查、访问访谈、实验观察等教育调查方法的适用性3.教育研究的技术与数据分析以上是《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科目涉及的全部内容,下面就让我们对于这些内容进行一个重点及高频考点的归纳:1.现代教育的历史进程:包括19世纪的普及教育运动,20世纪的人本主义教育,21世纪以来的信息技术教育等发展历程。
2.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及智力测量:包括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要,智力测量的方法和误差等。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其实施条例:包括教育法和实施条例的主要内容和原则。
4.课程的类型与结构:包括公共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类型、课程结构的组成等内容。
5.学校管理的概念、目标及职能划分:包括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目标和职能划分等内容。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完整笔记
中学教育知识及能力重点梳理目录.(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2)(二)中学课程: (9)(三)中学教学: (11)(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15)(五)中学生发展心理: (22)(六)中学生心理辅导: (27)(七)中学德育: (29)(八)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32)(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国内:(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2)孟子,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
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
著有《孟子》一书。
(3)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始创人。
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
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
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
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
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三、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
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使学生能“浅者求浅”,“深者求深”。
(4)战国末年,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
《学记》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017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总纲题型和分值分析: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和难易程度第一节中外教育思想概述一、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重点)✓《学记》的教育思想(重点)✓墨子的教育思想(了解)✓老庄学派的教育思想(了解)三、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柏拉图及其《理想国》1.教育代表作:《理想国》2.柏拉图是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思想的教育家。
3.柏拉图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的课程体系。
4.柏拉图还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及其《政治学》1.教育是国家的事务,教育应由国家管理;教育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公民。
2.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开创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先河。
3.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4.代表著作:《政治学》✓昆体良(高频考点)1.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2.古代西方最早的一部教育理论专著(西方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四、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高频考点)1.“教育学之父”2.教育适应自然思想3.《大教学论》: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
4.赞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卢梭及其《爱弥儿》1.教育基础:性善论2.教育分类: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与自然的教育3.教育理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4.教育核心:“儿童是教育的主体”5.教育著作:《爱弥儿》✓赫尔巴特及其《普通教育学》(高频考点)1.《普通教育学》(1806年)——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2.“传统教育”三中心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3.“四阶段教学理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4.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
5.教育目的: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洛克及其《教育漫话》1.提出“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2017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归纳
2017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选择题、辨析题)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2017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教育知识能力(中学)归纳报告重点
2017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选择题、辨析题)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2017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与高频考点归纳(汇总版)
教师资格证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及考点归纳(汇总版)说明:本文档为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复习重点、章节习题集及高频考点归纳(小抄版),内容详实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选择题、辨析题)(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2017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可打印)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七个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匮乏性需要)认知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成长性需要)2.《小学xxx标准》“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1)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小学xxx标准》基本理念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3.家校合作,与家长沟通方面XXX秉承了正确的家校沟通理念,值得肯定。
家校沟通要注意:(1)教师与家长的平等地位(2)体现教育性家校合作的基本要求:教育性+发展性+针对性+有效性4.知觉的一般特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整体性5.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1)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脱离生产劳动从事教与学活动的人(2)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明显分工,专门从事教育研究的人,教学内容(3)文字的出现,传递简介经验的工具。
6.简述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1)准确的示范和讲解。
第一步,学习者形成定向映像。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关键环节。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对学习方法,计划,目标作出相应的调整。
7.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8.对“中等生”“优等生”的个别教育工作。
所谓中等生是指那些在班级中各方面表现平平的学生。
原因:信心不足,表现欲不强。
(1)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2)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教育(3)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优等生是在班级中各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
(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2)不断激励,弥补挫折(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4)发挥优势,全班进步9.什么是数感?怎么样培养数感?(1)数感的表现形式有理解数的意义,估算能力,在具体情境中能知道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多种不同方式来表达数,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培养:①充分结合现实情境来开展教学②让学生经历有关数的活动过程10.小组合作学习新课改背景下的学习方式转变(1)自主学习,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独立地去……自立,自为,自律(2)探究学习,主动参与,创新……(3)合作学习,共同的学习目标,责任分工明确11.作为一个班主任应如何管理好班级?(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全面深入了解全体学生(3)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4)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5)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6)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12.简述良好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活动(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13.简述教学的基本原则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14.简述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性15.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为了凸显本校办学特色,主要有本校教师及其相关人员,如校长、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课程决策活动。
2017教育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备背点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的原因:1.教育是受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制度决定。
2.每一时代的教育从以往教育继承当时生产力发展和政治制度分不开。
3.新的政治制度下,旧政治制度的教育思想和内容,绝不会长存,迟早要改变。
4.新的教育思想,只能在新的政治制度下才能得到实施和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的关系➢学校的教育对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效果较好。
(由教师进行效果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能控制、影响学生发展)➢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对人有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加速人的发展)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对人的发展由即时和延时的影响)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能发展人的特殊和个性)第四章教育目的➢制定教育目的基本依据: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政治、经济和文化)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自身发展特点和需要)3.教育目的的制定者的教育思想与价值观。
(制定者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相统一。
2.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脑力体力和谐发展。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目的VS培养目标(辨析):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各类学校的总体要求。
培养目标是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个人才的培养具体要求。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二者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我国教育体质改革的主要内容:优育改促提1.优先发展(战略地位)2.育人为本(根本要求)3.改革创新(强大动力)4.促进公平(基本政策)5.提高质量(核心任务)第七章课程➢教科书编写基本原则和要求:1.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师资格证2017年考试大纲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考试目标1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的能力。
3456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 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二)中学课程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3.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涵义和相关理论。
4.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
(三)中学教学1.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
2.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重点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课程介绍当前,教师资格考试已成为国家统一考试,国考较以往的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有较大变动。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段分笔试和面试两大部分,笔试包括三方面,即基本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专业素质等。
其中,教育知识和能力是师范教育的基础专业课程,也是教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学生心理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教育教学。
二、课程内容分析《教育知识与能力》内涵十分丰富,综合了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心理辅导的相关内容。
教材共有十三章,按照大纲要求,整个内容分为八个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包括教材第6章到第10章),重点了解教育基本原理和知识,如教育、教育学的概念与内涵;学制;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目的以及教育研究方法等等。
(二)中学课程(第11章),了解课程流派、课程类型、课程开发以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
(三)中学教学(第12章),理解教学意义,熟悉教学规律、教学环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我国当前教学改革趋势。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13章)。
这章内容很简短,但内涵却十分丰富。
它综合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学习理论、动机理论、迁移理论等,还包括普通心理学中的有关认知过程的相关内容,理论多,概念复杂,要求各位进行深入理解。
(五)中学生发展心理(14章)。
了解普通心理学和中学生发展心理的相关内容,理解认知理论、情绪理论和人格理论,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并进行正确引导。
(六)中学生心理辅导(15章)。
了解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初步掌握心理辅导技能。
(七)中学德育(16章)。
了解品德结构、特点、理论,熟悉品德内容、原则、方法。
(八)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17章、18章)。
从性质来看,这些内容可以分为三大领域,第六到第十二章基本属于传统教育学的基本内容;第十三章到第十五章习惯上归属于心理学领域;而第十六章到十八章综合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2017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归纳
实用文档文案大全2017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选择题、辨析题)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备重点整理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2017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备重点整理考点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考点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考点3:教育与人的发展(1)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孟子(性善论)、格赛尔(成熟机制对于人的影响)。
(2)外铄论的代表人物:荀子(性恶论)、洛克、华生。
(3)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主观能动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差异性。
考点4: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孔子、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孔德。
(2)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奇、马斯洛、罗杰斯、福禄贝尔等。
(3)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杜威考点5:课程的类型(1)学科课程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活动课程主要是学习直接经验。
(2)小学主要是综合课程,初中采用综合和分科并举的方式,高中主要是分科课程。
(3)国家课程是一级课程。
地方课程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
校本课程是三级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4)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
(5)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6)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考点6:泰勒课程设计模式(目标模式)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即:(1)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考点7: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1)课程计划: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3)教材:根据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编制的、直接用于教和学的书籍与工具。
考点8:新课程改革(1)理论基础:人本主义思潮、建构主义思潮和多元智能理论(2)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3)总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4)具体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考点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考点10: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形结合考点11: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学习,应该尽可能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呈现给学生。
”乌申斯基也指出,儿童是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2)启发性原则: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苏格拉底:助产术;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叫人发现真理。
”(3)巩固性原则: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
新;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
(4)循序渐进原则:《学记》:不陵节而施。
(5)因材施教原则:孔子、朱熹(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马克思主义(7)量力性原则:墨子——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8)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马克思主义考点12: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法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