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新课程标准》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新课标复习题
课标及教材教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本次课改中提出的“课程”是指“设臵实验并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获得自学能力过程”。
2、新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3、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5、知识经济时代,“文盲”指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的人,有人也把知识经济称为“学习经济”。
6、要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7、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
8、“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9、“交往、互动”是新型教学文化的本质。
10、我们把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的改善视为本次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11、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结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自觉和专业自主。
12、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
13、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14、人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两种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5、教学要旨在学生发展和全面的理论根据是主题教育理论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7、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状况。
18、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臵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臵综合课程。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指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等因素,对研究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改写:1.学生研究外语需要大量实践。
2.在我国,英语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
3.英语教学应该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4.基础英语课程体系中除了教科书外,还有更广泛的课程资源。
5.国家英语课程要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
6.国家课程的三级管理机制是教育部、省和地区。
7.说是运用口语表达思想和输出信息的能力。
8.检验学生语言理解、分析和加工能力的客观标准是语言表达。
9.小学生研究英语的主要手段和理解与表达英语的形式是听说。
10.英语课程标准四级阅读技能目标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0万词以上。
11.研究档案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
12.有声性是能够使语言发挥其表意功能和交际功能的重要因素。
13.英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14.早期的研究把外语或第二语言研究动机分为工具型动机和融入型动机。
15.学校的期中或期末考试是业绩考试。
二、改写:1.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研究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2.《标准》中的情感态度指影响学生研究过程和研究效果的相关因素,如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等。
3.《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研究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
4.英语研究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
5.《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是指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等因素,对研究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学生研究英语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处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关系。
首先,应该坚持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原则,避免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知识的传授。
其次,要避免过于机械的教学方式,防止过度强调模仿和死记硬背。
同时,倡导开放、互动的研究模式,将语言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相结合。
初、高中《新课程标准》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初、高中《新课程标准》考试复习题及答案之二11、根据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新理念,你怎样看待学科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
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教科书是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
(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3)教科书有助于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4)教科书有助于教师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做出统筹安排。
12、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答案一: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答案二:1>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2>课程功能主要体现在它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材教学中所呀学习的课程内容,规定了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准13、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① 学生是发展的人;② 是独特的人;③ 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发展的人,包含的基本含义: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含的基本含义: 1)、学生是完整的人。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一、填空题。
1.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2.历史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
4.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为主线,展现历史演进的基本过程以及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文明成果,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5.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6.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7.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采用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方式。
8.必修课程采取通史方式,旨在让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发展大势;9.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采取专题史方式,旨在让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
10.历史必修课程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课程,设《中外历史纲要》模块。
11.历史必修课程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均在历史时序的框架下,由若干学习专题构成。
12.历史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升学需求而选择修习的课程,设《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与传播》三个模块。
13.历史选修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是在必修与选择性必修课程基础上设置的拓展、提高类课程。
14.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供的《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两个模块可作为选修课程的参考。
15.历史必修课程是共同基础课,4学分,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
16.历史选择性必修课程,每个模块2学分,在修完必修课后,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升学需求选择修习。
最新初中思想品德(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卷及答案(共6套)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卷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制定的根据是()①党的十六大精神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③现在使用的教材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2、本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包括的三大部分是( )①成长中的我②我与他人的关系③学生的学习评价④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④3、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是()A.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B.初中学生的独立思考C.初中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D.初中学生的道德践行4、本课程的追求是()A.促进学生课内与课外结合B.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C.帮助学生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D.引导学生快乐地度过青春期5、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任务是()A.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B.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C.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乐观向上、意志坚强D. 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开发、选择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
()2、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以教师为主的基础上。
()3、课程评价是落实本标准、达成思想品德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基本环节。
()4 、结合当地和学校实际情况,重视对本土资源尤其是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和独特价值。
()5、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
()三、问答题1、新课标的理念是什么?(20分)2、新课程倡导的对学生评价的方法有哪些?(60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0分)1、B2、D3、A4、C5、D二、判断题(10分)1、√2、×3、×4、√5、√三、简答题(80分)1、(20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
要满足个性的发展需要,高中英语课程就必须具有___________。
A、可读性B、可选择性C、可规划性D、可发展性2、新的评价机制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___________。
A、合作精神B、自信心C、学习兴趣D、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根据新课程标准,语言知识目标的要求,达到9级标准的学生应学会使用_____左右的单词。
A、3300B、2400C、4500D、55004、高中英语课程目标以义务教育一至五级的目标为基础,共有四个级别,其中______ 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A、6级B、7级C、8级D、9级5、高中英语课程采取__________的课程设置模式A、必修课B、选修课C、必修课及选修课相结合D、自修课6. 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其中__________是指学生计划、实施、评价和调整学习过程或结果的策略。
A、认知策略B、调控策略C、交际策略D、资源策略7.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阅读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___________的能力。
A、分析问题B、处理问题C、获取和处理信息D、快速阅读8、英语教学中,必须开发和利用其他资源作为教材资源的补充、延伸和拓展,以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增强教及学的________和灵活性。
A、稳定性B、连续性C、策略性D、开放性9. 《高中英语标准》明确指出,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都围绕一个核心目标,即 __________。
A、综合语言交际能力B、综合语言技能C、综合语言运用能力D、用语言做事的能力10. 下面不是教材编写原则的是_________。
A、时代性原则B、发展性和拓展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创造性原则11.高中英语每个模块学习时间约为__________学时,修完一个模块达到规定要求即可获得________学分。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测试题(3套)含答案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一)一、填空题(50分,每小题2.5分)1.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双重性质。
2. 英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1)____________,充分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2)____________,充分考虑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3)____________,体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4)____________,体现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5)____________,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6)____________,丰富和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
3. 义务教育9年级结束时应到达 ____________ 级要求。
4. 课程目标结构中的学习策略包括: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四个方面。
5.英语新课标对评价的六点建议是:(1)充分发挥评价的____________;(2)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____________;(3)依据课程目标要求确定____________;(4)注意评价方法的____________;(5)形成性评价要有利于监控和促进____________的过程;(6)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____________;(7)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8)小学的评价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9)合理设计和实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6. 初中五级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____________种简单句的基本句型。
二、简答题(30分。
每题10分)1. 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哪些时态的被动语态?2. 请简述英语新课标内容标准中语言技能的五级目标对阅读方面的要求。
(每一个要点1.5分)3. 简述课程资源包括哪些内容?三、论述题(20分)以下是一封信,其中的5个句子被摘出来。
这5个句子打乱顺序后与另外一个多余的句子放在短文后面的方框里。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测试试题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测试试题一、填空题(46分,每空2分)1.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_______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
2.《英语课程标准》第二级为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_______级为九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_______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
3.《英语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___________”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中设计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保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4.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_______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_______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
5.7—9年级和普通高中的英语课程建议每周不少于_______课时。
6. ___________在学期、学年和结业考试中所占比例应不少于20%。
笔试应避免单纯语音知识题和单纯语法知识题;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_______。
7.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能力。
8、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9、《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
10、三维学习目标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10分)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本次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
()2、基础英语语言知识是综合英语运用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最新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含答案(共5套)
1、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 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文性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 晶。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 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请者、传 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 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 而深刻的人文性。 (二)审美性 “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 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 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 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三)实践性 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领 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 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 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 悟音乐内含、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二)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三)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四)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
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2)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整合 应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并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 (3)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教师应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教学各领域的内容要求及其相互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新课程标准》考试复习题及答案1、简述“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关系。
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三者关系:从教育的发展看,素质教育是目标,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首先,素质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是当今教育的发展方向。
它使人才选拔由知识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转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保证。
其次,课程体现着教育价值的取向,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成长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长久以来,我国的课程设置僵化滞后,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完善素质教育体系的核心环节。
在课程改革的框架下,单一的课程结构被打破,缺乏整合性的课程结构趋向合理,学生课业负担有所减轻,学生的个性教育开始得到重视。
我们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先在树立素质教育课程观的基础上,大力进行全方位的课程改革。
再次,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担负着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以及在一般发展的同时实现个性才能的特殊发展的重要任务。
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总之,我们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2、怎样理解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三维教育目标?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这三个维度方面的目标。
(1)、“三维”有各自的内涵和特性。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有各自的内涵和特性,它们又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统一为学生的综合素质。
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外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常说“这个人知识丰富,懂得多!”,“这个人本事大!”,都是“这个人”知识和技能外显的结果。
过程和方法,实质就是能力和智力。
因为过去比较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比较重视思维的求同性、统一性而忽视思维的多元性、灵活性,所以要突出“过程”和“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就是态度,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评价和取舍的观念。
它们是人的素质中的非智能因素。
由此可见,“三维目标”是对人的综合素质的一种分解、一种诠释。
从理论上说,它属于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范畴。
教育目标分类学是把各门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按统一标准分类使之规范化、系列化的理论,旨在为目标和评价的科学设计提供技术性指导。
(2)、“三维目标”是横向的、立体的,不是纵向的、直线的。
3、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具体的课程标准来分析课程目标。
答:一、对知识与技能的认识,物理课程标准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的选择,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反映的物理学科的内容特点,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物理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认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是物理教学重要任务,主要体现在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态度与创新意识教育、理想主义教育、审美观教育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深远的意义。
4、怎样理解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自主学习包括以下几个特征:学习者参与与确定对自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它有以下几方面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在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的途径。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学科)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5、课程改革中所强调的课程评价与以往评价在功能上有什么改变?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这样的功能?答案一:配合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功能也发生着根本性转变,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善,并通过分析指导,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评价是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换言之,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
答案二:1).在评价功能上,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2)、从评价对象上,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以过程的评价。
3)、在评价主体上,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源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
4)、在评价结果上,不只是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而是更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以原有状态的改进。
5)、在评价内容上,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
6)、在评价方法上,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尤其注重把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
7)、在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
a.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b.“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发展。
”c.“建立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教师以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简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
国家课程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的主体部分,涵盖的课程门类和所占课时比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比是最多的,因而在决定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地方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校本课程强调以学校做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特别是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要得到更好的满足。
样本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7、新课程从小学至高中均将综合实践活动设置为必修课,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作用。
内容:(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信息技术教育(4)劳动与技术教育作用:(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3)形成从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8、反思几年来的课程改革实践,怎样理解和看待教师的角色转变?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一、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是学生学能力的培养者,二是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三、从教学与课程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9、你认为有些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态度不够积极的因素有哪些?普遍的观点认为,教师在本质上是保守的,是抵制或抗拒变革的。
凡亲身参加过教育改革的实践者,或者对教育实践有深切体验或清晰认识的人都不会否认,要改变教师惯常的观念和行为异常困难。
即使在课程与教学中引进“良策”,但教师常常只能从形式上模仿,而不能“从实践中去理解设计背后的理念、导致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和条件”,结果“环境一变,或是新计划一完结,教师又再面临困境而不知所措,或是故态复萌”。
显然,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说普通学校教师对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态度多少存在着消极和抵制的情况,这一因素很有可能成为制约新课程改革的瓶颈。
原因分析1).对未知的恐惧与担心可能是大多数教师抵制课程改革的一个直接的心理原因。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地带,有自己熟悉的活动范围和经验。
在其中就会觉得安全舒适和稳妥;一旦逾越,则可能会遇上困难、麻烦、危险和挑战。
他们本能地担心变革会给自己带来潜在的威胁和影响。
另外,相对来说,选择教师职业的人更喜欢安定的生活节奏,崇尚精雕细琢的教学艺术以及独处的快乐。
一旦改革影响到教师在这些方面的喜好,也会遭到教师心理上的抵制。
(1)缺乏对改革者的信任;(2)认为改革是不必要的;(3)坚信改革是不可操作的;(4)担心经济利益受到威胁;(5)成本较高;(6)担心失败;(7)担心失去既有的地位和权利;(8)固有价值和理念受到挑战;(9)对外在干涉的不满等。
2).传统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延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潜在因素。
3.)长期以来的课程管理方式以及自上而下的改革路线造成了教师的被动心态。
4.)不切实际的要求与期望对教师造成了极大的压迫与束缚。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教师比作“太阳”、“春蚕”与“蜡烛”。
这些一方面或许是对教师的溢美之词,力图树立教师的高大形象,但同时也在暗示教师要只讲奉献、不求回报,否则就对不起这些“光荣称号”。
这实际上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束缚。
5.)权力与责任的失衡是教师抵制改革的根本原因。
10、“教师即研究者”是课程改革中对教师提出的明确要求,请说出教师研究与专家学者研究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