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 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8 克和千克》教案新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8 克和千克》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8 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计量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并熟练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量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促进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实物道具、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如“小熊卖水果”,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
展示一张小熊卖水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水果的质量单位。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个单位。
然后,教师讲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千克=1000克。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实物道具,让学生亲自体验质量单位。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称量水果、计算质量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计算。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要求学生熟悉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根底。
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阅历动身,敏捷处理教材,先熟悉克,再熟悉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学问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试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生熟悉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肯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展简洁的质量计算。
2、连续培育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鼓舞共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熟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熟悉。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肯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奇怪心强,依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奇怪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爱、熟识的嬉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觉,猎取新知,同时还采纳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制造了良好根底。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纳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加、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置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沟通一下好吗?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觉吗?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拟轻的用克作单位,比拟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八单元《克与千克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八单元《克与千克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克与千克》是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本课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质量的大小,培养学生的量感。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和掌握克和千克。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数学课堂上,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强调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质量的感知和量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理解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质量的大小。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和掌握克和千克。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子白板、课件、克和千克的重量物品、天平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份重量物品、称重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电子白板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重量物品,如水果、蔬菜等,让学生猜一猜它们的重量。
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克和千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以实物为例,呈现1千克和1克的重量,让学生感受它们的大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称重工具测量不同物品的重量,并记录在中。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称重工具。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克与千克的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克与千克的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克与千克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转换克和千克之间的单位。
2.能够使用适当的单位进行重量的比较和计算。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克与千克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克与千克的概念及转换。
2.重量的比较和计算。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克?什么是千克?它们分别表示什么重量?2.如何将克转换为千克?如何将千克转换为克?3.如何进行重量的比较和计算?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课件和实物示范物品。
2.学生准备好笔记本和铅笔。
五、教学过程A. 导入新知识1.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感受克与千克的重量差异。
2.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克与千克的转换以及重量的比较计算。
B. 讲解重点知识1.介绍克与千克的定义及相互转换的方法。
2.举例说明如何进行重量的比较和计算。
C. 操练与训练1.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师生互动,进行小组讨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D.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探究更多与重量单位相关的知识。
2.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克与千克的转换方法以及重量的比较和计算。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自行收集一些重物,用克或千克来称量,并记录下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克与千克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进行单位转换和重量的计算。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3)质量问题的解决策略: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解决。
-难点解析:学生需要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举例:在超市购物时,如何根据价格和质量选择最佳的购买方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质量单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克和千克》这一课后,我思考了一些问题。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质量单位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说明我们的教学方法起到了效果。
1.培养学生的量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形成直观的认识,提高对物体质量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2.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的质量单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发展数学思维:在质量单位换算和质量计算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具体表现为:
-学生能够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并进行换算。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质量相关的生活问题。
-学生通过数学思考和交流,提升对质量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理解1千克等于1000克的关系,能够准确选择和使用质量单位。
-举例: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如苹果、书包等,判断使用克或千克作为单位。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2.能够正确地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克和千克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
1.克和千克的概念。
2.如何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三、教学难点
1.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克和千克的计量单位。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2.教具:量筒、秤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重量物品,引发学生对物品重量的思考。
2. 学习新知识
•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如何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以及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
•结合教材内容示范计量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重量单位的使用。
3. 拓展练习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单位换算的理解。
4. 活动设计
•设计一些趣味性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对重量单位的敏感度。
5. 总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及使用方法。
六、课堂作业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作为课堂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的反应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对克和千克的概念有所了解,掌握克和千克
的计量方法,提高解决日常生活中重量单位问题的能力。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进率、换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能正确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质量单位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1. 克和千克的概念及进率的掌握。
2. 克和千克换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克和千克的砝码、天平、电子秤等。
2. 学具:学生用天平、砝码、各种小物品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展示物品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进率、换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学生操作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3. 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条理清晰,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可以采用以下板书设计:```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一、概念:克、千克二、进率:1千克=1000克三、换算方法:克→千克、千克→克四、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拓展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他质量单位,如吨、毫克等。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明了,学生是否掌握了重难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b.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称重实验,如称量物品,感受1克、10克、100克、1千克的重量差异,增强对质量单位的感知。
c. 游戏:设计质量单位换算接力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换算知识。
d.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问题探究,共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媒体和资源使用:
a. PPT: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展示课程内容、案例、游戏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b. 视频:播放与质量单位相关的趣味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c. 在线工具: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称重工具、教育软件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时互动,提高课堂效果。
1. 理解并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物品质量的估测,发展量感;
2. 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培养数值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3.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4. 增强对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认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科素养。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 克与千克概念的理解;2. 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3. 解决实际问题时质量单位的正确应用。
答案示例:早餐时,妈妈用200克面粉做了两张煎饼。
2. 实验报告: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质量单位的感知。
答案示例:我比较了5枚硬币和1个橡皮的重量,发现5枚硬币大约是1克,而1个橡皮大约是10克。
3. 换算解释: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克与千克的换算,增强理解。
答案示例:1千克就是1000克,就像1000个1角硬币加起来就是10元。
d.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与质量单位相关的教育资源,如教育部门官方网站、教学论坛等,获取更多教学素材。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4、《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等奖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同学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估量物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天平、弹簧秤、小蜗牛、盐、多媒体课件等。
教材分析:同学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
为了让同学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同学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同学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协助同学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同学的猜测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同学始终怀着丰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 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
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生3:我舅舅卖米用的是磅秤。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学习内容:课本第100~103页例1、例2和做一做。
学习目标:①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②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③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学习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
学习难点:估计物体的质量。
学习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通过用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
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做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出示课件:100页主题图。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二、自主学习(1)教学例1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出示课件:101页例1①认识、感知1克1克有多重呢?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
②掂一掂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将硬币发给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载心里,可以吗?开始吧。
③展示交流说一说:有什么感觉?(非常轻)找一找: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盘子里就有一些,请找一找,掂一掂,你找到了什么?(2)课本第101页做一做先说是什么物品,再判断比1克轻还是重。
(3)教学例2计量比较中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①理解“净含量”出示课件:课本102页例2明白“净含量”是指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②认识、感知1千克1千克有多重呢?1袋盐的质量是500克。
2袋盐的质量是1000克,也可以说是1千克。
③克和千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④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秤是一个大家族,家族中你还认识谁?在哪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
会认读秤:指针指着几,就表示所秤的物品有多重。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新备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新备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主要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计量观念和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长度、面积等基本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质量单位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知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感受质量单位的重要性,逐步建立质量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能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计量观念和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质量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 quality unit conversion and application in real-life situations.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实物、卡片、练习题等。
2.学具:学生自带物品(如水果、零食等)、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场景,如超市购物、称体重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
提问:“你们知道质量单位有哪些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
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实物,如苹果、书包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质量。
2.引导学生发现质量的不同表达方式,如200克、500克等。
3.教师讲解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如1千克=1000克。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质量物品,如苹果、书包等。
2.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称量,记录质量,并换算成克或千克。
8《克、千克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8《克、千克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对《克、千克的认识》这一教案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的详细规划。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章《质量单位》,具体包括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的认识和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克和千克的含义,掌握它们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克和千克的概念,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理解和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课件、实物道具、天平。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购物时称重,引入克和千克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些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计算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天平和实物道具进行质量的计量和计算,增强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克和千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用克和千克描述一下你身边的物品的质量。
2. 请计算一下,100克等于多少千克?2千克等于多少克?答案:1. 答案因个体差异而异,关键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描述。
2. 100克等于0.1千克,2千克等于2000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和运用是否掌握,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教案
5000克○5千克
3.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填在横线上。
一袋面粉重25_______一个鸭蛋约60_______
一辆卡车可以装货4000__
一个冬瓜约重10_______
一块水果糖约重3___
一个皮球约重50___
爸爸的体重约70___
四个苹果约重500___
指名学生口答,其他学生订正。
2.判断题。
(1)1千克的铁比1千克的棉花重。…()
(2)小胖今年2岁,体重2000克。……()
(3)5个40克是200克。……………()
(4)1只乒乓球约重3千克。……………()
指名学生口答,其他学生订正。
判断对错并说明错在什么地方。
解决实际问题
1.小冬用20元钱买8千克西瓜,找回4元,每千克西瓜多少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由生活实景的引入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活动、交流、操作来掌握单位克和千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建立单位“千克”和“克”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
在实际生活情境下,区别“千克”和“克”的重量。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课前热身
让学生回忆在超市购物的情境。
我们一起回顾了在超市中的购物情境,你们发现超市中藏着的千克、克的知识吗?
学生汇报自己是如何进行购物的。
新授知识
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复习了单位“克和千克”的重量概念,那你们是否已经可以正确的使用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重量呢?
1.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千克?
1.学生口算。
2.学生自由发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学设计)一、单元备课情况二、个人备课情况备课人XX 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二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3月辅助备课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1课时克和千克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认识天平和几种用“千克”作单位的秤。
2.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感知1克和1千克的质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黄豆、白砂糖等。
教学过程导入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克和千克。
(板书:克和千克)过程(教与学)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学习例1。
(1)课件出示例1:(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这些物品都比较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
同学们知道1克有多重吗?学生1:1克很轻,可能感受不到。
学生2:我想1枚1角硬币约重1克。
(3)结果汇报教师:那现在我们来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2个曲别针约重1克,大家掂一掂。
学生:太轻了,感觉手上没有放东西。
(4)运用探究教师: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
出示课件:教师:这就是天平。
天平有两个托盘,左托盘放物品,右托盘放砝码。
当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就是物体的质量。
天平的砝码有很多种。
出示课件:教师:这都是天平的砝码。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天平称称看,1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并掂一掂。
学生自己动手用天平称,数一数并掂一掂。
出示课件:学生:1克黄豆大约有5粒。
2.学习例2。
(1)课件出示例2:(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同学们知道“净含量”是指什么吗?同学:“净含量”是指桶里、箱子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教师:这些物品都比较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克和千克》-人教版 (3)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克和千克》-人教版 (3)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认识和学会使用克、千克的换算关系,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克、千克的换算关系。
•难点: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准备•教材:《8克和千克》教材•教具:小石子、秤秤、小量秤、水果(苹果、香蕉)、教学PPT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拿出小石子和秤秤,让学生猜石子的重量,并让其中一名学生涉及小石子的重量,然后再称重,引出“克”这个单位。
2. 学习1.讲解克、千克的换算关系,并通过PPT展示示例让学生初步理解。
2.分发水果给学生,让他们用小量秤称水果的重量,并记录下来,然后让他们用克、千克表示重量。
3.让学生分组,在小组内练习换算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事物是克的,什么样的事物是千克的。
4.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检查一段文本中使用的重量单位,并互相交流纠错。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化记忆。
四、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与练习册上相关题目。
2.带一件物品到家里,用克和千克的单位称重,写下重量。
五、板书设计•克、千克的换算关系•实际问题解决步骤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例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了克、千克的换算关系。
但是在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还存在换算错误的情况,需要在后续练习中加强。
下节课将进行相关拓展,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克、千克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教学设计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指出解题中的常见错误,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换算关系及生活应用。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邀请学生分享学习质量单位的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强调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二、新课内容:
1.讲解“克”和“千克”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质量,并用“克”和“千克”进行描述。
3.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称重实际物体,进行质量单位换算。
4.学生分享实践活动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质量单位换算,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进行物体质量的描述和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我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购物、称重等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质量单位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对于质量单位概念的理解,我将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辅助等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2)针对质量单位换算,我将设计有趣的换算练习,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换算规律。
(3)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质量,并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质量单位知识,巩固所学。
3.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动机
介绍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称重等,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质量单位的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8.1克和千克(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8.1克和千克(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学会正确使用天平称量物品的质量,并能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2. 培养学生运用天平进行质量称量的技能。
3. 使学生能够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2. 正确使用天平进行质量称量。
教具学具准备:1. 天平2.砝码3.各种小物品(如橡皮、铅笔、书本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故事、图片或实物引入质量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 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1千克等于1000克。
- 演示如何使用天平进行质量称量,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3. 案例分析- 分析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巩固- 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8.1克和千克2. 正文:- 克和千克的概念- 1千克等于1000克- 天平的使用方法- 克与千克的换算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一些关于克和千克的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计算题:让学生进行一些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题,提高计算能力。
3. 实践题:让学生在家中寻找一些物品,用天平称量它们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克和千克的概念,学会了使用天平进行质量称量,并能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理解,以及提升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质量单位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 **观察记录作业**:
-请学生在家中找出三件不同的物品,并使用秤或天平测量它们的质量。记录下每件物品的质量,并尝试用克和千克来描述。要求学生家长参与并签字确认,以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动。
2.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分享他们在称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掌握质量单位的使用方法。
(四)课堂练习
1.设计一系列关于克和千克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应用题等。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难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同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6.适时总结,巩固知识点。
-在每个教学环节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通过练习题或小组讨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关注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接受能力,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质量单位的概念。
8.评价与反馈,促进持续进步。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小测验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促进其持续进步。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质量单位的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 》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个知识点,主要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实际质量的估计和计算。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更高级的质量单位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长度、面积等基本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换算关系以及实际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质量单位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实际质量的估计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
2.难点: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实际质量的估计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等辅助教学。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有关克和千克的课件,展示质量单位的概念、换算关系和实际应用。
2.实物教具:准备一些重量不同的物品,如苹果、书本、糖果等,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克和千克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苹果、书本、糖果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这一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吗?我们怎么来表示它们的重量呢?”从而引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呈现(10分钟)讲解克和千克的定义,让学生明白1千克等于1000克。
通过实物教具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千克和1克的重量。
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练习,如1千克等于多少克,10克等于多少千克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定一种物品,如苹果、书本等,用天平称出它们的重量,并记录在中。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单元内容: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材简析:本单元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的“吨”的教学奠定基础。
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一、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二、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质量的机会,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质量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要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单元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单元难点:能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1)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结合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良好基础。
(2)通过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授课时间:学习内容:课本第100~103页例1、例2和做一做。
学习目标:①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②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③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
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
问题。
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克
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
“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
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
用的质量单位。
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
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
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
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4课时
1.认识克……………………………1课时2.认识千克…………………………1课时3.解决问题…………………………1课时4.练习二十…………………………1课时
第一课时:千克、克的认识。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
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花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口算训练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4、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
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讲解台秤的使用方法)
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
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以上视学生的表现发给一个信封,学生不能当场打开)
3、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任选看两件物品并填好调查表;
调查表物品名称净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个数
1千克(苹果)()个
1千克(盐)()袋
2、学生汇报自己是如何进行调查的。
3、动手实践:师的桌面上陈列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
用同样的方法猜出1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试验卡
物品估计的重量称的重量
1个苹果()克()克
()克()克
4、从学生的数据中整理各种商品的价格表。
5、解决问题:问:从以上数据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