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事迹简介 黄旭华的事迹简介范文

合集下载

赞美黄旭华精神作文7篇

赞美黄旭华精神作文7篇

赞美黄旭华精神作文7篇赞美黄旭华精神作文精选篇1为核潜艇事业,“人间蒸发”30年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黄旭华隐姓埋名生活了30年。

他曾40年没回过广东潮汕老家,连父母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黄旭华说:“调到北京之前,领导只告诉我到北京出差,我行李都没带。

家里问在北京什么单位,我一直没答复。

我父亲去世时,他只晓得他儿子在北京,只知道他儿子的信箱号码。

”1987年,上海《文汇月刊》刊登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描写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人生经历,提到了“黄总设计师”。

至此,黄旭华隐秘30年的生活,才渐渐显露于世。

赞美黄旭华精神作文精选篇2有这样一群人,默默无闻,他们为自己梦想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为了中国的梦想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就是这样一群人,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全世界。

他在忙碌,为了核潜艇而忙碌,在那个没有计算机,没有电脑的情况下,他创造了奇迹,做出了核潜艇,从五米,到十米,二十米,三十年,核潜艇的名字无人知晓,三十年,他的名字连家人都差点淡忘,他就是黄旭华。

核潜艇的重要性,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

核潜艇在军事战争中,因为其强大的续航性备受关注。

在一些国家的军事思想中,核潜艇是应对核动力航空母舰的最有力武器。

作为战略打击力量,核潜艇可以装备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或巡航导弹。

核潜艇是一国潜艇中的战略力量,弹道导弹核潜艇(也称战略核潜艇)为当前军事理念中军事核能“三位一体”中海基核力量的主要实现形式。

中国是第三个制造和潜艇成功的国家,这不仅是中国实力的体现,更是中国的骄傲,它不仅仅加强了中国军队攻击力,让对方胆颤,更是精神上的一剂良药。

黄旭华创造了核潜艇,带给中国莫大的希望,而他,一心想着祖国,与家庭的联系也渐渐少了,连父亲去世,他也没能回家看父亲最后一面……他不能告诉家人自己是干什么的,直到三十年之后,他的秘密才得为人知。

祖国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他,为了祖国,不曾迷茫,没有丝毫的犹豫,青春,年华,全全献给了祖国。

我看【大家】系列之八:默默奉献的海洋巨匠——黄旭华

我看【大家】系列之八:默默奉献的海洋巨匠——黄旭华

我看【大家】系列之八:默默奉献的海洋巨匠——黄旭华默默奉献的海洋巨匠:黄旭华在深邃的海洋里,隐藏着无数科学家们的心血与智慧。

其中,有一位名叫黄旭华的海洋巨匠,他的一生献给了海洋事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默默奉献。

黄旭华,生于1924年,广东海丰人。

他从小对海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与扎实的专业知识,成为了中国海洋事业的杰出代表。

1949年,黄旭华加入了人民海军,开始了他的海洋事业。

在这里,他全身心投入到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中。

然而,这项工作并非一帆风顺。

在那个年代,中国的科技水平尚且落后,没有先进的设备和充足的技术支持。

然而,黄旭华并未因此而退缩,他坚信只要努力奋斗,中国人也能制造出自己的核潜艇。

在研制过程中,黄旭华与团队成员一起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

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他经常深入海洋,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深海调查。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1970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终于建造成功。

这一伟大成就,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为中华民族的海洋事业谱写了新的篇章。

黄旭华不仅在核潜艇研制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还为我国的船舶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积极推动我国船舶工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在他的带领下,我国的船舶制造水平逐渐提升,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尽管黄旭华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谦逊之心。

他热爱祖国、忠诚事业,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奉献给了海洋事业。

正是由于他的默默付出,才有了今天中国海洋事业的辉煌。

看着海洋事业的蓬勃发展,黄旭华感叹道:“我这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站在核潜艇的甲板上,看着五星红旗在海面上高高飘扬。

”这句话,道出了黄旭华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对海洋事业的坚定信念。

如今,黄旭华已经90多岁高龄,他仍然关注着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投身祖国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黄旭华这位默默奉献的海洋巨匠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家国情怀。

2019年中考议论文热点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

2019年中考议论文热点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
20xx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20xx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中考议论文热点素材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
中考议论文热点素材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
【颁奖词】誓言无声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事迹】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20xx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Biblioteka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20xx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 家勋章获得者作文运用

国 家勋章获得者作文运用

国家勋章获得者作文运用《国家勋章获得者:闪耀的精神灯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时代的天空。

他们是国家勋章的获得者,是国家的脊梁,是民族的骄傲。

让我给您讲讲其中一位国家勋章获得者的故事吧。

他叫黄旭华,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的一个小镇。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从小就立下了报国之志。

年少时的他,聪慧好学,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

毕业后,他投身于我国的核潜艇事业。

当时的中国,在核潜艇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

没有技术,没有资料,甚至连核潜艇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但黄旭华和他的团队没有退缩,他们立下誓言:“一定要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核潜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黄旭华和同事们隐姓埋名,来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

那里条件极其艰苦,住的是简陋的工棚,吃的是粗茶淡饭。

夏天,岛上酷热难耐,蚊虫肆虐;冬天,海风刺骨,寒冷异常。

可他们全然不顾,一心扑在核潜艇的研发上。

黄旭华带领着团队,从最基础的原理开始研究。

没有计算机,他们就用算盘和计算尺来计算大量的数据。

每一个数字,每一个公式,都倾注着他们的心血。

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中,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从未放弃。

记得有一次,核潜艇在进行下潜试验时,出现了故障。

海水不断涌入舱内,情况万分危急。

黄旭华毫不犹豫地亲自下舱检查。

在狭小的空间里,他冒着生命危险,一点一点地排查故障。

最终,成功解决了问题,确保了试验的继续进行。

在研发过程中,黄旭华对每一个细节都严格要求。

他常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而且要搞得最好!”他亲自参与每一个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对每一道工序都进行严格把关。

他的严谨和执着,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黄旭华和他的团队终于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当核潜艇成功下水的那一刻,黄旭华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是他们多年心血的结晶,是我国国防事业的重大突破。

黄旭华的付出和奉献,不仅为我国的核潜艇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奋勇前行。

黄旭华人物事迹作文

黄旭华人物事迹作文

黄旭华人物事迹作文黄旭华人物事迹作文【7篇】黄旭华,也曾无数次遥望着故乡泪湿青衫,同时可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是如此浓烈,对科学技术的追求如此执著,对人生价值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他把对故士的思念,化作报效祖国的动力。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黄旭华人物事迹作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黄旭华人物事迹作文(篇1)为核潜艇事业,“人间蒸发”30年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黄旭华隐姓埋名生活了30年。

他曾40年没回过广东潮汕老家,连父母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黄旭华说:“调到北京之前,领导只告诉我到北京出差,我行李都没带。

家里问在北京什么单位,我一直没答复。

我父亲去世时,他只晓得他儿子在北京,只知道他儿子的信箱号码。

”1987年,上海《文汇月刊》刊登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描写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人生经历,提到了“黄总设计师”。

至此,黄旭华隐秘30年的生活,才渐渐显露于世。

黄旭华人物事迹作文(篇2)有一种爱,一生一世的为你好,那就是母爱;有一种爱,一辈子关心你,也不需要你的回报,只要你能够健康,幸福;有一个人需要你用尽一生一世的感恩,那就是母亲;有一个人需要你用一生去铭记,那就是母亲!—题记今天我看了一场激动人心的颁奖典礼,也就是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

这个颁奖典礼让我心潮澎湃。

有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87岁;为了事业,为了中国的发展,他任劳任怨,连回家也很少。

也有拾荒助学的“五保”老人刘盛兰,92岁,老人家庭并不富裕,老人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却在贫苦交加的17年里,将自己,辛辛苦苦拾荒的来的钱,毫不犹豫地捐献给了全国各地的贫困学子。

更有为了儿子,愿意付出一切的方俊明的母亲,姜春梅,84岁,有一年,有一个小孩溺水,方俊明见了,二话不说一头扎入湖底救人,不料颈椎骨折并导致高位截瘫。

母亲劝导他,并背了他整整23年。

还有许多许多让人感动的人物,他们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只为了能够帮助到别人,也帮助祖国!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方俊明的母亲。

心目中的伟人黄旭华作文

心目中的伟人黄旭华作文

心目中的伟人黄旭华作文
《我心目中的伟人黄旭华》
在我心里呀,有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伟人,那就是黄旭华。

我记得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关于他的纪录片,那里面详细讲述了他为了我们国家的核潜艇事业付出的点点滴滴。

哎呀呀,那真的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黄旭华当年接到研发核潜艇的任务时,那可是啥都没有啊,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他和他的团队就那样闷头干,一点一点地摸索。

那时候条件艰苦得很呢,住的地方也不咋好,吃的东西也简单,可他们完全不在乎,心里就想着一定要把核潜艇搞出来。

我看到纪录片里说,他们在计算数据的时候,没有先进的计算机,就靠手算,那得算多少张纸啊,想想都觉得累。

可是黄旭华他们一点都不抱怨,就那么一笔一划地算着,那认真的劲儿,真的让人感动。

而且啊,为了保密,他们好多人都好多年不能和家里联系,这得多大的牺牲啊。

黄旭华也是,和家人分别了那么久,一心扑在工作上。

你说他为啥能做到这样呢?还不是因为他心里有国家,有我们大家。

他知道核潜艇对我们国家的重要性,所以再苦再累他都不怕。

黄旭华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他的事迹让我特别感动。

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学习他的那种精神,为了我们的国家努力奋斗。

他就是我心目中永远的伟人,我会一直记着他的!。

黄旭华事迹简介 黄旭华的事迹简介

黄旭华事迹简介 黄旭华的事迹简介

黄旭华,1924年2月24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田墘镇,中国核潜艇之父,以下是520作文网分享的黄旭华事迹简介黄旭华的事迹简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黄旭华事迹简介黄旭华的事迹简介【获奖名片】誓言无声【颁奖词】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推选理由】阎肃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

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胡占凡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水。

黄旭华,以及许许多多像黄旭华这样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一群。

孙伟中华民族从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海洋,而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份走向海洋的刚强。

【事迹介绍】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

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

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

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

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

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

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黄旭华的故事

黄旭华的故事

那是1958年的一个春天,32岁的黄旭华连行李都没带就前往北京。

到了北京才知道,这次的任务是研制核潜艇。

核潜艇是大国重器,肩负着保护核武和实现二次核打击的重要任务。

某种程度上,核潜艇的战略意义甚至在航母之上。

正因为此,核潜艇被军事大国纷纷列为顶级机密。

中国的核潜艇事业是真正地从零开始。

顶尖的科研难度,意味着严苛的保密要求。

年轻的黄旭华很清楚,“保密”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

他没有来得及跟父母家人告别,就仿佛人间蒸发一般,从亲友们的身边消失了。

黄旭华的故事黄旭华和战友们从此在一个荒凉的小岛上扎了根。

为了保密,岛上不通邮,不通电话,只有经过伪装的民船偶尔会靠岸送给养和信件。

每次父母来信,问得最多的就是到北京去干什么工作?在北京哪一个单位?面对父母的关心,黄旭华只能在夜里对着信纸发呆。

筚路蓝缕——一把算盘造潜艇黄旭华出身医生家庭,如果没有意外,他本来也会成为一名医生。

但在躲避日军飞机轰炸时,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就算当医生,一辈子又能救活多少人?而日本侵略者轻易就能炸死成百上千的国人。

于是黄旭华发誓,一定要造出最强大的武器来保卫自己的国家,这才投身船舶事业。

然而核潜艇的研制何其艰难?一艘核潜艇的发电量,可以满足一座中等城市的照明用电。

艇内仅控制阀门就有一万多个,各种仪表达到几千个,制造工艺之复杂堪比登天。

但黄旭华和团队的成员们缺乏计算机支持,只能靠手里原始的算盘与计算尺,与这些天文数字展开激烈的战斗。

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忘我付出下,1964年,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1970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试航。

1974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

这在世界核潜艇史上也是罕见的高速度,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以身犯险——总设计师深潜第一人弹指间,30年过去了。

1988年4月,我国核潜艇研制工作迎来了一个关键的日子。

新型号核潜艇在交付海军使用之前,必须按设计极限在南海进行深潜试验。

极限深潜试验吉凶难料,谁也不敢保证,这个未知的领域是否会发生意外。

2019年中考热点话题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

2019年中考热点话题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
中考热点话题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
中考热点话题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
【颁奖词】誓言无声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事迹】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20xx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20xx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20xx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20xx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2019年中考作文热点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

2019年中考作文热点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20xx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20xx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xx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20xx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中考热点素材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
感动中国人物第一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颁奖词】誓言无声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事迹】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功勋人物黄旭华故事演讲稿

功勋人物黄旭华故事演讲稿

功勋人物黄旭华故事演讲稿
摘要:
一、黄旭华简介
二、黄旭华的功勋事迹
1.参与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研制工作
2.担任核潜艇总设计师
3.为核潜艇事业默默奉献几十年
三、黄旭华的崇高品质
1.矢志报国
2.敢于创新
3.淡泊名利,默默奉献
四、黄旭华的故事对我们的启示
正文: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为大家讲述一位功勋人物——黄旭华的故事。

黄旭华是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黄旭华,1926年出生,江苏南通人。

他从小聪明好学,立志为国家做出贡献。

1945年,黄旭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50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工作。

不久后,他参与了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从此与核潜艇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核潜艇研制过程中,黄旭华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担任核潜艇总设计师。

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黄旭华带领团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终于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从此,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然而,核潜艇事业的成功并没有让黄旭华停下脚步。

他继续担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为我国的核潜艇事业默默奉献了几十年。

在这期间,黄旭华始终秉持着矢志报国、敢于创新、淡泊名利的精神,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黄旭华的故事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示。

首先,我们要学习他矢志报国的精神,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的事业;其次,我们要敢于创新,勇于突破,不断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最后,我们要学会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旭华英雄事迹作文

黄旭华英雄事迹作文

黄旭华英雄事迹作文
《了不起的黄旭华爷爷》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超级厉害的人的故事,他叫黄旭华。

黄旭华爷爷是一位大英雄!他为了让我们的国家更强大,一直在努力工作。

以前,别的国家总是欺负我们,没有强大的武器可不行。

黄爷爷就下定决心,要造出厉害的核潜艇,保护我们的国家。

为了这个目标,黄爷爷付出了好多好多。

他不能常常回家,不能和家人在一起,因为他要专心研究核潜艇。

有一次,在研究核潜艇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难题。

大家都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

但是黄爷爷没有放弃,他一直想办法,不停地试验,最后终于解决了问题。

经过黄爷爷和他的团队的努力,我们国家终于有了自己的核潜艇。

现在,没有人敢随便欺负我们啦!
黄爷爷真了不起,我们要向他学习,长大了也要为国家做贡献!
《黄旭华爷爷,我敬佩您》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黄旭华爷爷吗?他可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
黄爷爷为了造出我们国家的核潜艇,吃了好多苦。

他工作的地方条件很差,没有舒适的房间,也没有好吃的东西。

但是黄爷爷一点都不在乎,他心里只想着早点把核潜艇造出来。

有一回,黄爷爷为了一个数据,在实验室里待了好几天,都没有好好睡觉。

他一遍又一遍地计算,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终于得到了正确的数据。

而且,黄爷爷还特别勇敢。

当遇到危险的时候,他总是冲在前面,保护大家。

因为黄爷爷的努力,我们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

我们能开开心心地在学校里学习,在公园里玩耍,都要感谢黄爷爷。

黄旭华爷爷,我敬佩您!我要好好学习,以后像您一样厉害!。

《誓言无声铸重器——黄旭华传》心得

《誓言无声铸重器——黄旭华传》心得

《誓言无声铸重器——黄旭华传》心得一、黄旭华院士个人经历:黄旭华上小学时,正值抗战时期,家乡饱受日本飞机的轰炸。

海边少年就此立下报国之愿。

高中毕业后,黄旭华同时收到中央大学航空系和x交通大学造船系录取通知。

在海边长大的黄旭华选择了造船。

新中国成立初期,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核威慑。

上世纪50 年代后期,中央决定组织力量自主研制核潜艇。

黄旭华有幸成为这一研制团队人员之一。

执行任务前,黄旭华于1957 年元旦回到阔别许久的老家。

63 岁的母亲再三嘱咐道:“工作稳定了,要常回家看看。

”但是,此后30 年时间,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父亲直到去世也未能再见他一面。

1986 年底,两鬓斑白的黄旭华再次回到x老家,见到93 岁的老母。

他眼含泪花说:“人们常说忠孝不能双全,我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直到1987 年,母亲收到他寄来的一本《文汇月刊》,看到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里有“他的爱人李世英”等字眼,黄旭华的 9 个兄弟姊妹及家人才了解他的工作性质。

与对家人隐姓埋名相比,黄旭华的爱人李世英承担了更大压力。

忙时,黄旭华一年中有 10 个月不在家。

结婚 8 年后结束两地分居,李世英才知道丈夫是做什么的。

二、结语黄旭华的先进事迹十分感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虽然已93 岁高龄,仍旧坚持周一至周五每天工作半天。

黄旭华这种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砥砺前行的精神,必将激励我们砥砺奋进。

当代青年应具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德、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青年人应当积极把握适逢其时的机遇、应当从容直面各种风险挑战,努力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伟业当中,不怕困难,勇于锻炼,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黄旭华的科学作文。500字以上。一等奖

黄旭华的科学作文。500字以上。一等奖

黄旭华的科学作文——“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黄旭华,“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

黄旭华为国家利益隐姓埋名、默默工作,六十多年来潜心技术攻关,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2021年10月,黄旭华捐赠1100万元个人所获奖金作为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奖励为推动装备研制事业创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科研人员,激励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勇攀高峰。

“从1958年开始到现在,我没有离开过核潜艇研制领域,我的一生没有虚度。

”黄旭华院士的人生,曾一度“赫赫而无名”,在三十年的无声岁月里成就无穷的力量,却始终“壮心未与年俱老”,六十多年如一日为中国核潜艇事业倾心竭力奉献。

以身许国,誓干惊天动地事;潜心科研,甘做隐姓埋名人。

黄旭华的“深潜人生”,正是中国科学家们科研报国、无私无我的生动体现。

黄旭华始终以国家为重。

在抗战硝烟中求学救国,在核武威慑中受命报国,黄旭华与核潜艇的结缘,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

远离家乡、杳无音信,荒岛求索、一穷二白,黄旭华和同事们变“不可能”为“可能”,边设计边施工,用一代人的艰苦奋斗,实现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

三十年没有回家的黄旭华,一去青丝归白头。

黄旭华把对国家的忠诚书写在一生的奉献中,以身许国,躬身向前。

如今,中国首艘核潜艇早已退役。

而它的总设计师虽已九旬高龄,仍在科研事业上发光发热,向年轻同事传授真知灼见,为自主创新、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倾注心血。

黄旭华以报国志诠释着“科学家有祖国”,更以赤子心践行着科学家爱祖国。

黄旭华将多年来个人所获得的逾2000万元奖金几乎都捐献出来,用于教育、科研及科普事业。

这不仅是对核潜艇事业的致敬,更不断激励科研人员为推动装备研制事业创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黄旭华身上的科学家精神,在大国重器从无到有的奋斗历程中闪光,在潜心钻研不计名利的奉献人生中升华。

这样的精神,也在更多的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共同书写:金属材料专家崔崑院士夫妇累计捐资助学超千万元,只说“国家培育了自己,这不是‘捐’而是‘还’”;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院士放弃专利申请,让白血病患者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救命药”;致力于我国海防科技事业的刘永坦院士捐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助力母校培养更多栋梁之材……老一辈科学家们一生耕耘、呕心沥血、矢志开创的科研事业和胸怀祖国、心系人民、淡泊名利的爱国情操,更需要薪火相传。

学习黄旭华事迹作文素材(精选7篇)

学习黄旭华事迹作文素材(精选7篇)

学习黄旭华事迹作文素材(精选7篇)学习黄旭华事迹作文素材篇147年前的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我国仅用10年时间就研制出了国外几十年才研制出的核潜艇.当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强国梦、强军梦的庞然大物从水中浮起时,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难掩激动,泪流满面等正是包括他在内的无数人的艰辛付出,才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由此,黄旭华的名字与核潜艇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之后,不少人称他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但黄旭华婉拒美意.这个为了核潜艇隐姓埋名30年、奉献了毕生精力的九旬老翁,哪里在乎什么名头,他只是觉得:“这辈子没有虚度,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无怨无悔!”一份创业情——“研制核潜艇将成为我一辈子的事业等”“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1958年,面对当时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的核威慑,面对苏联领导人“核潜艇技术复杂,昂贵,你们搞不了”的“劝告”,同志一声令下,我国正式启动研制核潜艇.同年,曾参与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的黄旭华因其优秀的专业能力被调往北京,参加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论证与设计,“我那时就知道,研制核潜艇将成为我一辈子的事业.搞不出来,我死不瞑目!”最初,核潜艇研发团队只有29个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谈起理想,大家都豪情万丈;再看现实,却是一穷二白等当时,美国、苏联等国家已先后研制出核潜艇,但这一切都是核心机密,黄旭华这群年轻人很难拿到哪怕一点现成的技术资料.核潜艇到底什么样,谁也没见过;里面什么构造,谁也不清楚.唯一知道的就是它威力巨大—一个高尔夫球大小的铀块燃料可以让潜艇航行6万海里,这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来说极为重要.连基本的研制条件都不具备,还能干得起来?黄旭华和同事们才不管这些!没有知识积累,他们就大海捞针、遍寻线索,甚至靠“解剖”玩具获取信息.万事开头难,黄旭华和同事们一边对国内的科研技术力量调查摸底,一边从国外新闻报道中搜罗有关核潜艇的只言片语.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有人从国外带回两个美国“华盛顿”号核潜艇模型玩具.黄旭华如获至宝,把玩具拆开、分解,他兴奋地发现,里面密密麻麻的设备,竟与他们一半靠零散资料、一半靠想象推演出的设计图基本一样.“再尖端的东西,都是在常规设备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出来的,没那么神秘.”从此,黄旭华更加坚定了信心.没有现成条件,他们就“骑驴找马”、创造条件,甚至靠着算盘打出一个个数据.“绝不能等有条件了再说,有驴先骑驴,什么时候有马了再骑马,总比停在原地好!”研制核潜艇,要运用各种复杂、高难度的运算公式和数字模型.如今的计算机一秒钟能计算上万次,但在当时,黄旭华他们连计算器也没有,只能用算盘、计算尺计算.谁曾想到,这些体量巨大的关键数据,都是大家用一把把算盘噼里啪啦打出来的.为了保证计算准确,黄旭华将研制人员分成两组,分别单独进行计算,获得相同答案才能通过,出现不同结果就__重算,“我们常常为了一个数据,日夜不停、争分夺秒地计算.”对核潜艇来说,稳定性至关重要,太重容易下沉,太轻潜不下去,重心斜了容易侧翻,必须精确计算.然而,艇上的设备、管线数以万计,如何才能精密测出各个设备的重心,调整出一个理想的艇体重心呢?因陋就简,勤能补拙.黄旭华想出了现在看来十分“笨拙”的土办法:把科技人员派到设备制造厂去弄清每个设备的重量和重心,设备装艇时,在艇体进口处放一个磅秤,凡是拿进去的东西都一一过秤、登记在册,大小设备件件如此、天天如此.有人嘀咕:“我们是来干大事业的,做这些初中生都可以做的小事,大材小用.”黄旭华抽出时间挨个谈话,他說:“每个人手中的每一件小事,最终都归结到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性能上.稍有不慎,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正是这样的“斤斤计较”,使得这艘排水量达数千吨的核潜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和设计值毫无二致.一腔凌云志——“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时刻严守国家机密,不能泄露工作单位和任务;一辈子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进入这个领域就准备干一辈子,就算犯错误了,也只能留在单位里打扫卫生.”进入核潜艇研制团队之初,面对领导提出的要求,黄旭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隐姓埋名,就意味着要甘做无名英雄,意味着自己的毕生努力可能无人知晓.关于这一点,黄旭华和他的同事丝毫没有在乎.“一年刮两次7级大风,一次刮半年”“早上土豆烧白菜,中午白菜烧土豆,晚上土豆白菜一道烧”等1966年,黄旭华和同事们转战辽宁葫芦岛.在当年,这是一座荒芜凄苦、人迹罕至的小岛.岛上粮食、生活用品供应有限,同事们每次到外地出差,都“挑”些物资回岛,最厉害的“挑夫”,一个人竟从北京背回23个包裹.就是在如此环境里,黄旭华带领设计人员攻克一个个难关.他表现出高超的技术总领和科学创新能力,为第一代核潜艇研制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核潜艇艇型是“水滴型”.美国为实现这种艇体构造,谨慎地走了三步:先把核动力装置装在常规潜艇上,建造水滴型常规动力潜艇,再把两者结合成核动力水滴型核潜艇.我们是不是也要三步走?“必须三步并作一步走!”黄旭华大胆提出,既然国外已成功地将水滴型艇和核动力结合,就说明这条路切实可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国国力薄弱,核潜艇研制时间紧迫.”在他的主导下,中国“三步并成一步”,直捣龙潭.确定了艇型,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核潜艇技术复杂,配套系统和设备成千上万,最关键的技术有7项,即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艇体结构、人工大气环境、水下通信、惯性导航系统、发射装置等,研制者将其亲切地称作“七朵”.为了摘取这一朵朵美丽的“”,黄旭华和同事们义无反顾地摸索前行,最终使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让中华民族拥有了捍卫国家安全的海上苍龙.更让黄旭华自豪的是:“我们的核潜艇没有一件设备、仪表、原料来自国外,艇体的每一部分都是国产.”结论:关于黄旭华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黄旭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黄旭华人物事迹200字

黄旭华人物事迹200字

《黄旭华人物事迹》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人的故事,他叫黄旭华。

黄旭华爷爷是一位很厉害的科学家。

在很久很久以前,咱们国家的核潜艇技术还很落后。

黄爷爷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咱们国家也能有厉害的核潜艇。

为了这个目标,黄爷爷可付出了好多好多。

他离开自己的家人,去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

那里的条件很艰苦,没有好吃的东西,也没有舒服的床。

可是黄爷爷一点儿也不在乎,他每天都在努力地想办法,做研究。

有一次,为了弄清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黄爷爷连续好几天都没有好好睡觉,一直在思考,一直在计算。

还有啊,黄爷爷在研究核潜艇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很多困难。

但是他从来都不放弃,总是想办法去解决。

经过好多年的努力,黄爷爷终于成功啦!咱们国家有了自己的核潜艇,变得更强大了。

小朋友们,黄爷爷是不是很厉害呀?黄爷爷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不怕困难,就能做成大事。

我们要向黄爷爷学习,做一个勇敢、坚持的人。

小朋友们,你们记住黄爷爷的故事了吗?《黄旭华人物事迹》小朋友们,咱们接着来讲黄旭华爷爷的故事。

黄旭华爷爷为了研究核潜艇,可吃了不少苦呢。

他要去很多危险的地方做实验,有时候风很大,有时候浪很高,但是黄爷爷一点儿也不害怕。

有一回,实验出了问题,黄爷爷着急得不得了。

他马上和其他的叔叔阿姨一起想办法,找原因。

他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然后把问题解决了。

黄爷爷还经常鼓励身边的人,说:“咱们一定能成功,一定能让咱们国家的核潜艇变得更棒!”在黄爷爷的带领下,大家都充满了信心和力量。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一次又一次的改进,咱们国家的核潜艇越来越厉害了。

小朋友们,黄爷爷这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呀?我们也要像黄爷爷一样,遇到困难不退缩,努力去克服。

《黄旭华人物事迹》小朋友们,今天再来讲讲黄旭华爷爷的故事。

黄旭华爷爷在研究核潜艇的时候,可认真啦!他会仔细地看每一张图纸,每一个数据。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错误,他都能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旭华,1924年2月24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田墘镇,中国核潜艇之父,以下是分享的黄旭华事迹简介黄旭华的事迹简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黄旭华事迹简介黄旭华的事迹简介
【获奖名片】誓言无声
【颁奖词】
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推选理由】
阎肃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

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
胡占凡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水。

黄旭华,以及许许多多像黄旭华这样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一群。

孙伟中华民族从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海洋,而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份走向海洋的刚强。

【事迹介绍】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

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

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

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

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

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

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

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旭华事迹简介黄旭华的事迹简介
黄旭华,1926年3月12日生于广东省海丰县,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曾任核动力潜艇总设计师,中国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所长.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曾先后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他参与完成的我国第一代核替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6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试航.
1974年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
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
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
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
2013年度获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黄旭华事迹简介黄旭华的事迹简介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红海湾区田墘镇,祖籍广东省揭阳县新寮村(客家人),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

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4年1月黄旭华当选中国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

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

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
国施加压力。

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

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

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

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

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