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12章笔记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 货币局(currency board)是通过法律规定的基础货币有 100%外汇储备支持的一种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在货币局 制度下,货币发行规定本币对某一外汇的汇率,并在该汇 率上与公众完成与指定外币的任何数量的兑换。 • 美元化(dollarization):一国政府让美元取代本国货 币在本国行使货币职能,并最终自动放弃货币或金融主权 。 • 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nity)。即一个国家不可能同 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能拥有其中两项,而不能同时拥 有三项。如果一个国家想允许资本流动,又要求拥有独立 的货币政策,那么就难以保持汇率稳定。如果要求汇率稳 定和资本流动,就必须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
• 2.货币政策 • 现在假定中央银行增加了货币供给。由于物价水平假定是 固定的,货币供给的增加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加。实 际货币余额的增加使LM*曲线向右移动,因此,货币供给 的增加提高了收入并降低了汇率。 • 虽然货币政策在开放经济中与在封闭经济中一样影响收入 ,但货币传递机制是不同的。 • 在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通过改变汇率而不是改 变利率来影响收入。
Y1 收入,产出,Y
(b)IS*曲线
5、IS曲线概括了 产品市场均衡时 的这些变动 IS* Y1 收入,产出,Y
e1
(a)净出口曲线
(c)IS*曲线
• 3.货币市场与LM*曲线 •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用与IS-LM模型相似的一个方程式来 代表货币市场,只是增加了国内利率等于世界利率的假设 :M/P=L(r*,Y) • M/P等于需求L(r,Y) • 利率现在等于世界利率r* • 货币供给M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物价水平也是 外生固定的。 • 用垂直的LM*曲线用图形表示这个方程式 • LM*曲线之所以垂直的是因为汇率并没有进入LM*方程式。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12章 失业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12章 失业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第五篇宏观经济问题与政策第十二章失业理论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失业及其成本1.失业及其类型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工作能力的人,愿意工作而没有找到工作,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状态。

凡在规定年龄范围之外、已退休、丧失工作能力、在校学习或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工作或不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均不得计入失业人数,也不得计入劳动力人数。

宏观经济学通常把失业分成以下几种类型:(1)自然失业自然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发的失业,它是在排除了经济周期的影响之后,经济正常时期存在的失业,又称为长期均衡失业。

失业是一个动态概念。

现代经济学家根据引起失业的具体原因把自然失业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信息的不通畅或者劳动者与岗位的匹配需要时间等诸多因素的作用,造成社会总是有一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

产生摩擦性失业的原因是寻找工作需要成本。

在现实中,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是不充分的,劳动者在搜寻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时间和成本,双方互相匹配的过程也需要时间和成本。

②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动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会处于不断变动的过程之中,各产业部门的分化组合、此消彼长所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转移和流动需要成本。

解决结构性失业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对结构性失业者进行职业再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达到新兴部门需要的人力资本要求。

结构性失业规模的大小取决于转移成本的高低,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转移和流动的成本越高,花费的时间越长,失业问题就越严重。

最新宏观经济第12章课后习题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宏观经济第12章课后习题教学讲义PPT课件

5、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是投资,而在 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
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 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债 券或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 营活动。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因而 不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当 公司从人们手中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 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时,才是经济学上的投资活动。
9、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 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 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社会保险局) 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 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 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 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2)财富是存量,而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计入GDP,而从 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人们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的,公司 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作生产用,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 就是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以被认为是创造了价值,因 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 务的报酬或收入,当然要计入GDP。与之不同的是,政 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 定投入生产活动,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 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加以支付 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此从政府公债中 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宏观经济第12章课后习题
4)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 论是价格理论,其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 展开的。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产出) 理论,其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 展开的。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2章 - 副本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2章 - 副本
高了汇率,但对收入没有影响。
1.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 首先: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
增加G→实际支出增加→ 总需求增加→产出Y增加 收入增加→对货币需求增加 →但利率、M、P都固定,通 过Y的恢复实现货币市场均衡 国内利率上升的压力导致资 本流入→对本币需求增加→ 汇率上升→净出口减少 净出口减少→总需求减少 →产出Y减少→减少的净出 口与增加的财政支出抵消
(a)IS-LM模型
汇率,e
(b)资本净流出
CF e1 NX(e) NX1 净出口,NX
(c)外汇市场
图12-15 大型开放经济的短期模型
实际利 率,r
r2 r1
1.财政扩 张……
LM
IS2
实际利 率,r
r2
r1 CF2
2. …… 提高了利 率……
IS1
Y1 Y2 收入,产出,Y
CF(r)
CF1 资本净流出,CF
义汇率同比例变动。
支出 3. ……这使 计划支出向 下移动……
实际支出
NX
计划支出 4. ……并且 使收入减少
45
Y2
汇率,e 1.汇率的 上升…… 2. …… 使净出口 减少…… 汇率,e
Y1收入,产出,Y
5.IS*曲线概括 了产品市场均衡 状态的这些变动
(b)凯恩斯交叉图
e2
e2
e1
NX
NX (e2 ) NX (e1 ) 净出口,NX
r r
汇率,e
收入,产出,Y (a)LM曲线
LM
3.……决定 了收入水平
收入,产出,Y (b)LM 曲线

图12-2 LM 曲线
3.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
Y C Y T I r G NX e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5篇 货币和经济周期【圣才出品】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5篇 货币和经济周期【圣才出品】

第5篇货币和经济周期第12章货币、银行、价格和货币政策12.1复习笔记一、货币1.货币三个重要职能(1)交换媒介货币的突出经济特征是它的交换媒介作用,原因在于:①有关资产品质的信息常常不完整;②一些资产的面值很大,难以用于零买;③一些资产按其市值出售要花时间。

(2)价值贮藏(3)记账单位2.货币供给的衡量(1)最狭义的货币总量是M0,它有时指基础货币或外在货币。

基础货币完全由联邦储备系统——简称美联储(the Fed)——的负债构成,构成M0的负债是流通于美联储之外的美钞和存款机构在美联储的存款。

M0的数量被称为外在货币,因为它是流通于银行系统之外的货币数量。

(2)M1的数量等于美钞(指流通于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存款机构金库之外的美元)、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和存款机构其他交易账户之和,M1是用来衡量私人部门进行交易时用得最广泛的资产指标。

(3)M2的数量是M1加上储蓄存款、小额储蓄存款和零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二、货币跨期模型1.交换中需要货币①在现代经济学中,物物交换,即以商品交换商品,困难重重。

②在有些情况下,难以或不可能进行信用交易。

尽管现代信用卡制度化解决了利用个人信用进行交易所衍生的一些信息问题,但这种制度的实施成本高。

由于货币容易识别,除假币问题外,利用货币进行交易所衍生的信息问题基本不存在。

2.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和费雪关系式假定外在货币的全部存量由通货构成,P表示当期价格水平,用P′表示未来价格水平。

名义债券是当期售价1单位货币、未来偿还1+R单位货币的资产。

因此,R是用货币单位表示的债券收益率,即名义利率。

(1)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是某人从当期到未来持有名义债券时所获得的实际收益率。

实际利率可以根据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i来确定,i定义为:i=(P′-P)/P即通货膨胀率是价格水平从当期到未来的增长率。

(2)费雪关系式①实际利率用以欧文·费雪命名的费雪关系式来确定,可表述为:1+r=(1+R)/(1+i)②费雪关系式的推导以实际值来看,购得名义债券的人,当期放弃1/P 商品,未来就获得回报(1+R)/P′商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课后答案和笔记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课后答案和笔记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1篇导言第1章宏观经济学科学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篇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第3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货币系统:它是什么?如何起作用?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通货膨胀:起因、影响和社会成本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开放的经济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失业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3篇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第8章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篇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第10章经济波动导论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总需求Ⅱ:应用IS-LM模型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重访开放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汇率制度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篇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专题第15章一个经济波动的动态模型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关于稳定化政策的不同观点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第17章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第18章金融系统:机会与危险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消费和投资的微观基础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附录指定曼昆《宏观经济学》教材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院校列表内容简介本书是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黄卫平《国际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圣才出品】

黄卫平《国际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12章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12.1 复习笔记一、蒙代尔-弗莱明模型1.模型的提出蒙代尔在一篇开拓性的文章(1963)“Capital Mo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Policy under Fixed and Flexible Exchange Rates”中阐述了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阐述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传递。

蒙代尔将外贸和资本流动引进封闭条件下的IS-LM模型分析得出稳定政策的效果是与国际资本的流动程度紧密相联的。

而且,论证了汇率制度的重要性,即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效果明显,财政政策软弱无力,而在固定汇率下,结果与此相反。

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结论在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一国无法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或者说单独的货币政策基本上是无效的。

固定汇率对政府政策制定者提出挑战,这些政策制定者既要实现本国经济的外部均衡(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又要实现经济的内部均衡(实际产出等于经济的供给潜力或高就业率——不存在使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压力)。

在短期和中期内,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往往难以兼顾。

一国政府如果只追求外部均衡而置国内通胀和失业不顾,那么,即使国际收支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国内压力仍然很大。

反之,一国政府如果只考虑用货币政策控制国内产出,则可能会扩大国际收支逆差或顺差,进而破坏掉保持汇率不变的承诺。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二、宏观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1.经济的宏观目标(1)宏观经济的四个目标一个国家的经济才处于最佳的增长状态包含有四个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2)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经济的对内均衡,主要是指国内的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既实现资源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同时可以获得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经济的对外均衡,主要是指一国与外部经济体之间的经济流入量和流出量相等,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内容简介知择学习网的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编写,遵循教材第12版的章目编排,共分24章,每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第12版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目录第1章导论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增长与积累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增长与政策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总供给与总需求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失业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通货膨胀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政策预览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收入与支出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货币、利息与收入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国际联系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消费与储蓄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投资支出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货币需求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第17章联邦储备、货币与信用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第18章政策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金融市场与资产价格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第20章国家债务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第21章衰退与萧条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2章通货膨胀与恶性通货膨胀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第23章国际调整与相互依存23.1 复习笔记23.2 课后习题详解第24章前沿课题24.1 复习笔记24.2 课后习题详解内容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2.2 课后习题详解一、概念题1.经过调整的GNP( ( adjusted GNP)答:经过调整的GNP指以具有不变购买力的货币单衡量的国民生产总值。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民收入核算与国际收支平衡)【圣才出品】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民收入核算与国际收支平衡)【圣才出品】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民收⼊核算与国际收⽀平衡)【圣才出品】⼗万种考研考证电⼦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12章国民收⼊核算与国际收⽀平衡12.1 复习笔记1.国民收⼊账户(1)GNP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着眼点是⼀国的国民⽣产总值(GNP),它是⼀国的⽣产要素在⼀定时期内所⽣产并在市场上卖出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量。

GNP是宏观经济学家研究⼀国产出时所⽤的基本度量⼿段,由花费在最终产品上的⽀出的市场价值量加总⽽得到。

GNP的⽀出与劳动、资本以及其他⽣产要素紧密相连。

根据购买最终产品的四种可能⽤途,GNP可以分解为以下四个部分:消费(国内居民私⼈消费的数额)、投资(私⼈企业为进⾏再⽣产⽽留下的⽤于购买⼚房设备的数额)、政府购买(政府使⽤的数额)和经常项⽬余额(对外净出⼝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额)。

(2)国民收⼊国民收⼊等于GNP减去折旧,加上净单边转移⽀付,再减去间接商业税。

即:国民收⼊=GNP-折旧+净单边转移⽀付-间接商业税在实际经济中,要使GNP和国民收⼊的恒等关系完全成⽴,必须对GNP的定义作⼀定调整:①GNP不考虑机器和建筑物在使⽤过程中由于磨损⽽引起的经济损失。

这部分经济损失称为折旧,折旧减少了资本所有者的收⼊。

为了计算⼀定时期的国民收⼊,必须从GNP 中减去这⼀时期资本的折旧。

GNP减去折旧后称为国民⽣产净值(NNP)。

⼗万种考研考证电⼦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②⼀国的收⼊可能会包括外国居民的赠与,这种赠与称为单边转移⽀付。

单边转移⽀付的例⼦包括向居住在国外的退休公民⽀付养⽼⾦、赔偿⽀付和对遭受旱灾国家的救济援助等。

净单边转移⽀付是⼀国收⼊的⼀部分,但不是⼀国产出的⼀部分,因此,净单边转移⽀付,必须加到NNP中以计算国民收⼊。

③国民收⼊取决于⽣产者获得的产品价格,GNP则取决于购买者所⽀付的价格。

但是,这两组价格并不是完全⼀致的,例如,销售税会使得购买者的⽀付⼤于销售者的收⼊,导致GNP被⾼估,超过了国民收⼊。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12章共69页文档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12章共69页文档

打鸟问题
“算不算怀孕肚子里的小鸟?” “不算。” “打鸟的人眼睛有没有花?保证是10只?” “没有花,就10只。” 老师已经满脑门是汗,且下课铃响,但小岚继续问:“有没
有傻的不怕死的?” “都怕死。” “会不会一枪打死两只?” “不会。” “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吗?” “完全可以。” “如果您的回答没有骗人,”小岚满怀信心地说,“打死的
打鸟问题
• 某日,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智力题,请小岚回答, 老师的题目是这样的:“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 一只,还剩几只?”
• 于是小岚反问:“是无声手枪或别的无声的枪吗?” • “不是。” • “枪声有多大?” • “80-100分贝。” • “那就是说会震的耳朵疼罗?” • “是。” • “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 • “不犯。”
❖ 法国重农主义经济学家弗朗索瓦·魁奈在《经济表》 (1758年)、《经济表分析》(1766年)中,研究了生产 阶级、不生产阶级之间的农业总产品的流通,富有 创见地考察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第一次触及了 宏观经济的运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 年)中,分析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研究了国家的 财政收入和支出,并主张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英 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 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中,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 中社会产品在地主、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分配规律, 论及了资本积累和再生产。
2、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⑴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17世纪中 叶~19世纪70年代)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被认为是宏观经济 问题的最早研究者,他在1662年出版的《赋税 论》一书被看作是西方经济学中第一部以宏观 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著作。英国古典经济学 家威廉·配第在《赋税论》(1662年)、《政治算 术》(1676年)、《货币略论》 (1682年)中,曾研 究过国家经济政策、捐的征收和滥造货币的 经济后果。配第的这些研究,说明早期的经济 学说已经关注宏观经济问题。

宏观经济学 高鸿业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PPT文档资料

宏观经济学 高鸿业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PPT文档资料
DPI = PI – 个人所得税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总方针:支出=收入,无论用什么方法核算,支 出应等于收入
一、两部门模型 主角:居民户 厂商 从支出的角度看:Y = C + I 从收入的角度看:Y = C + S 由于 C + I = Y = C + S 就得到 I = S 储蓄—投资恒等式 关于计划储蓄和计划投资 关于实际储蓄和实际投资
4、个人收入(PI) 从国民收入中减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
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 就得到了个人收入。
PI = 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 + 政府给个人的 转移支付
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个人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后,税后的个人收入即为个 人可支配收入。
生产者 伐木工 锯木厂 木工 零售商
开始于
结速于
增加价值
一棵橡树 50美元(砍伐,卖给锯木厂厂 主)
50美元
50美元的 75美元(制成板材,卖给木工) 25美元 橡木木材
75美元的 250美元(做成橡木书柜,卖
橡木板
给零售商)
175美元
250美元的 400美元(把橡木书柜卖给消
橡木书柜
费者)
150美元
宏观经济学 高鸿业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PPT文档资料
主讲人:XXX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主要内容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节 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两种方法 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六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GDP)
本节解决两个问题 1. 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GDP)这一概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6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复习答案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6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复习答案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无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第1篇导论第1章世界之旅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本书之旅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第2篇核心部分第3章商品市场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金融市场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IS-LM模型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劳动力市场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所有市场集中:AS-AD模型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菲利普斯曲线、自然失业率和通货膨胀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美国次贷危机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增长的事实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储蓄、资本积累和产出11.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技术进步与增长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技术进步:短期、中期与长期13.1复习笔记13.2课后习题详解第3篇扩展部分第14章预期:基本工具14.1复习笔记14.2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金融市场和预期15.1复习笔记15.2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预期、消费和投资16.1复习笔记16.2课后习题详解第17章预期、产出和政策17.1复习笔记17.2课后习题详解第18章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开放18.1复习笔记18.2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开放经济中的商品市场19.1复习笔记19.2课后习题详解第20章产出、利率和汇率20.1复习笔记20.2课后习题详解第21章汇率制度21.1复习笔记21.2课后习题详解第22章政策制定者是否应当受到限制?22.1复习笔记22.2课后习题详解第23章财政政策:一个总结23.1复习笔记23.2课后习题详解第24章货币政策:一个总结24.1复习笔记24.2课后习题详解第25章后记:宏观经济学的故事25.1复习笔记25.2课后习题详解。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总需求曲线可以较为直观地表明经济冲击和经济政策的效 应。但总需求曲线不能决定价格水平和均衡的总需求水平。
练习题
1、设某一个三部门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 C = 200 + 0.75Y ,投资函数为 I = 200 - 25r , 货币需求函数为 L = Y - 100r ,名义货币供 给是 1 000 ,政府购买 G = 50 ,求该经济的 总需求函数。
(3)价格变动的效应 国际贸易效应
最后我们来看价格水平的变动是如何通过国际贸易 效应来影响净出口的。 净出口等于国外家庭和企业对于本国的产品与服务 的消费支出减去本国家庭和企业对外国产品与服务 的消费支出。 当本国物价水平相对于其他国家上升时,本国出口 品价格更贵,而外国的进口品价格更便宜。这样一 来,本国的出口将会下降,而进口会增加,导致了 净出口下降。 反之,当本国物价水平下降时,净出口将会增加。
P
上式化简为:
Y=100r+
1 000 (2)
P
式(2)即为该经济的 LM 曲线方程。 为求该经济的总需求曲线方程,将式(1)、式(2)联立,并消 去变量 r,得到
Y=900+
500
P
上式即为该经济的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一、总供给( Aggregate Supply)
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由生产者和政府向国内和国外 提供的,最终消费用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也就是总 收入和GDP。取决于该国的要素数量与技术水平。 注意: Y=f(N,K,E,T),宏观生产函数,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 之间的关系。 潜在产量——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 的潜在就业量(充分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导论
20世纪30年代,许多国家都经历了经济的大萧条时代。在 这期间,出现了大量的失业和收入大幅下降现象。古典经 济学理论认为国民收入取决于要素供给和技术水平,而在 1929-1933年间,这些条件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动。 在大萧条爆发之后,许多经济学家开始质疑古典理论对国 民收入的解释能力,并试图用新的模型来解释现象。1936 年,凯恩斯在其《通论》中批评古典理论的假设只有总供 给(资本、劳动、技术)决定国民收入。他提出总需求对 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第12章笔记

宏观经济学第12章笔记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从本章开始我们进入西方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内容的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所以,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本书涉及一下五个方面内容:一、国内生产总值二、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三、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四、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五、名义GDP和实际GDP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最终产品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是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的产品。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特征1.按照市场价格计算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自产自用。

2.是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

以免重复计算。

3.是一定时期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价格总和。

4.是当年生产的卖掉与存货(存货投资)之和。

5.是流量而非存量。

6.是一个地域概念。

三、GDP(总产出)恒等于总收入、总支出。

即三量相等因为GDP(总产出)是市场价值总和,而市场交换的卖价应等于买价。

并且,GDP 从理论上讲应归要素提供者所得。

GDP的计算为什么总产出等于总收入生产环节产值价值增值总收入被西方经济学定义为: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之和。

现以纺纱的价值增值5为例种棉(假定投入为0 )属中间产品15 15(15-0)假定:劳动报酬工资为 2纺纱(属中间产品)20 5(20-15)假定:资本报酬利息为 1.5织布属中间产品30 10(30-20)假定:土地报酬地租为0.5制衣属中间产品45 15(45-30)利润:被定义为价值增值总和减其他要素报酬后的余额。

1销售给消费者属最终产品50505(50-45)增值合计50总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5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求得)。

包括四部分:1、消费支出(C)。

2、投资(I)。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黏性工资和价格)【圣才出品】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黏性工资和价格)【圣才出品】

第12章 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黏性工资和价格12.1 复习笔记一、黏性工资模型中的劳动力市场1.名义工资刚性(1)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由于名义工资的制度刚性的存在,短期内名义市场工资W 不具有完全弹性的。

在短期内,名义工资被视为固定不变的。

在长期内,名义工资具有弹性。

(2)名义工资刚性的原因:①工人和企业经常坐在一起谈判工资协议的代价高昂,这就会使得某一企业的工资常常定就是一年或一年以上。

②合同谈判的成本较大,工人和企业订立复杂的合同代价高昂。

指数化(indexed )合同是使未来工资的提高适应通货膨胀的劳动合同。

实行工资指数化的成本似乎比较低,但现实中仍没有签订这样的复杂合同。

2.凯恩斯式失业(1)市场或现实的实际工资是*w ,大于出清工资mc w ,存在凯恩斯式失业***N N ,如图12-1所示。

在现行工资下,工人的工作时间与他们的意愿不一致。

在黏性工资模型中,劳动量总是取决于典型企业想要雇用多少劳动量,即是由企业决定的。

图12-1 当存在过度供给时,凯恩斯黏性工资模型中的劳动力市场(2)另一种情形,当*mc w w <时,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劳动力缺口为:***N N -,如图12-2所示。

就业量取决于典型消费者想要工作多少。

在这种情形下不存在失业,但在现实中,总是有一些人失业,仍在寻找工作。

(3)凯恩斯黏性工资模型对就业描述的不足之处①模型中,对寻找工作要付出多少艰辛或什么样的工作才会被接受,典型消费者是无法选择的。

②一些失业在现实中总是存在的,而在凯恩斯黏性工资模型中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没有失业的情形。

假如就业取决于典型企业在市场实际工资条件下所希望的劳动量,即取决于由劳动需求曲线决定的数量,那么,若市场实际工资小于市场出清的实际工资,则不存在失业。

图12-2 当存在过度需求时,凯恩斯黏性工资模型中的劳动力市场二、黏性工资总供给曲线1.总供给曲线(aggregate supply curve)凯恩斯黏性工资模型,绐定固定名义工资W,则实际工资/W P、就业和产出都取决于价格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从本章开始我们进入西方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内容的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所以,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本书涉及一下五个方面内容:
一、国内生产总值
二、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三、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四、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五、名义GDP和实际GDP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最终产品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是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的产品。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特征
1.按照市场价格计算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自产自用。

2.是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

以免重复计算。

3.是一定时期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价格总和。

4.是当年生产的卖掉与存货(存货投资)之和。

5.是流量而非存量。

6.是一个地域概念。

三、GDP(总产出)恒等于总收入、总支出。

即三量相等
因为GDP(总产出)是市场价值总和,而市场交换的卖价应等于买价。

并且,GDP 从理论上讲应归要素提供者所得。

GDP的计算为什么总产出等于总收入
生产环节产值价值增值总收入被西方经济学定义为: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之和。

现以纺纱的价值增值5为例
种棉(假定投入
为0 )属中间
产品
15 15(15-0)假定:劳动报酬工资为 2
纺纱(属中间产
品)
20 5(20-15)假定:资本报酬利息为 1.5
织布
属中间产品
30 10(30-20)假定:土地报酬地租为0.5
制衣
属中间产品45 15(45-30)
利润:被定义为价值增值总和
减其他要素报酬后的余额。

1
销售给消费者属最终产品50
50
5(50-45)
增值合计50
总收入:工资+利息+地租+
利润。

5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求得)。

包括四部分:
1、消费支出(C)。

2、投资(I)。

3、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G)
4、净出口(X-M)。

即出口减进口。

所以有:GDP=C+I+G+(X—M)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即核算全社会要素收入的总和或企业生产成本作为GDP的方法)。

实际包括:
第二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
1、工资。

包括,工作时的酬金、津贴、福利费、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

2、利息。

即,银行存款和企业债券利息,但政府公债和消费信贷利息不算。

3、租金。

即,土地房屋出租和专利版权收入。

4、利润。

(1)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即医生、律师、农民、小店铺主收入。

(2)
公司税前利润。

即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

5、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6、资本折旧。

所以有: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第三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
一、国内生产净值(NDP)
由于最终产品价值并未扣去资本设备消耗的价值,因此,还不是净增价值,只有将最终产品中消耗的资本设备扣除掉才是净增价值。

所以NDP=GDP-资本折旧。

二、国民收入(NI)
它是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实际上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所以: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三、个人收入(PI)
因为企业要缴所得税,并向国家上交社会保险费。

利润收入中的一部分留给企业不分配
给个人,而个人也会从政府那里得到转移支付。

所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四、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缴个人所得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才可用来消费或储蓄。

所以:PDI=PI-个人所得税=C+S 。

第四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⒈两部门经济的含义:假设一个经济社会只有家庭和企业;并不考虑资本折旧。

所以就
有:GDP=GNP=NI,简写为Y。

⒉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从支出看:Y=C+I。

从收入看:Y=DPI=C+S 。

⒊两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由于C+I=Y=C+S,就得到I=S,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在两部门中将政府部门引入后就构成三部门经济。

三部门经济收入的构成:从总支出看:Y=C+I+G;从总收入看:Y=C+S +T(T=T0-Tr)。

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储蓄恒等式:C+I+G=Y=C+S+T即I+G=S+T,所以I=S+(T-G)。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投资-储蓄恒等式
在三部门经济基础上加进国外部门就变成四部门经济。

四部门经济,从总支出看Y=C+I+G+(X-M);从总收入看Y=C+S+T+Kr(指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四部门经济中的投资-储蓄恒等式:C+I+G+(X-M)=Y=C+S+T+Kr 即I+G+(X-M)
=S+T+Kr ,所以有:I=S+(T-G)+(M-X+Kr),(M-X+Kr)是外国对本国的储蓄(国外储蓄)。

第五节名义GDP和实际
一、名义GDP:以当年价格(现期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二、实际GDP:以不变价格(基期价格)计算的某年国内生产总值。

三、GDP平减指数(GDP折算数)=名义GDP/实际GDP。

举例:
假设某国最终产品以香蕉和上衣代表。

两种物品在2006年(现期)和1996年(基期)的价格和产量分别如下表:
GDP折算数(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330 ÷260=126.9%。

如果知道了GDP平减指数就可以将名义的GDP折算为实际的GDP。

本章复习与思考题
见443-444页1、5、7题
补充: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
(1)20世纪50年代建立中央计划体系,采用物质产品平衡表系统(MPS)。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
这是建立在“生产性劳动”基础上的,其核心指标是国民收入
两个缺陷:
一是仅反映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即工业、农业、建筑、运输邮电和商业的经济活动,不包括服务性行业,低估了经济活动规模。

二是不区分中间,最终产品,存在大量重复统计,高估了经济活动规模。

(2)改革后,服务业迅速发展。

从1985年开始建立了国家和省两级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制度
(3)统计部门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两次重大补充和调整,使之与新的GDP数据适当地衔接起来。

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
补充:GNP与GDP的比较
GNP按照国民原则。

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

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

GDP按照国土原则。

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

封闭条件下,GNP=GDP。

如果GNP>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NP+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中国诺基亚公司归芬兰人所有,所以该公司在中国经营得到的利润,虽是中国GDP一部分,但不被统计为中国GNP,而应归入芬兰GNP。

中国海尔在美国工厂的利润,应作为美国GDP一部分,但应被统计为中国的GNP。

随着国际经济联系加强,重视地域范围的GDP相对重要性上升。

补充:GDP的缺陷
(1)很多经济活动无法计入GDP。

例如,一些没有经过市场交换程序的经济活动,如家务劳动,DIY活动等,不在GDP统计范围以内。

(2)GDP反映福利水平变动存在较大局限性。

GDP反映产量变动,但产量变动不等于福利变动:精神满足程度,闲暇福利,分配状态,环境质量等。

修改:绿色GDP——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

修改是一种解决办法,但目前实践不可行。

面临着许多技术、观念和制度方面的障碍。

挪威、芬兰、法国、美国、墨西哥等率先实行了绿色GDP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