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247例临床分析及治疗选择
彩超观察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300例的分析
彩超观察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300例的分析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科常见疾病,是指因上呼吸道感染后而引起回、结肠区域肠系膜淋巴结的炎症, 由于此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明确诊断该病较困难。
典型临床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
腹痛以右中下腹痛常见,腹痛性质不固定,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过去常常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疾病,近年来,彩超仪器性能的提高及技术的发展,此病的检出率大大提高,成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主要诊断依据。
1 资料与方法自2007-2009年本院就诊,确诊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例300例,其中男170例,女130例,男女比例为1.2:1.0,年龄3-14岁之间,其中5-8岁人数占203人。
全部病例均经临床检查排除其他病变。
患儿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者占160例,肠道炎症者140例,急性腹痛者203例,慢性腹疼(病程长达6个月以上者)97例。
检查仪器为麦迪逊公司SA一8000LIVE,探头频率9 MHz,先常规扫查脐周、右下腹,发现肿大淋巴结观察其分布、大小、形态、特征、内部回声,纵横比,彩色血流情况及肠壁间有无积液,并拍片记录,然后扫查阑尾及肝胆胰脾肾,排除其他病变。
2 结果全部患儿右中下腹、回盲部均可见椭圆形低回声结节,肿大淋巴结的分布、数量、大小、内部回声略有差异。
急性腹痛期淋巴结数量多,体积大,形态饱满,最大淋巴结大小约28mm×14 mm,压痛,分布范围广,脐左侧也可见椭圆形低回声结节,淋巴结回声减低或接近无回声,彩色血流信号丰富,可见分支状血流信号自淋巴结门进入,肠壁间可见少量液性暗区,实验室检查患儿白细胞增高。
慢性腹痛小儿,非急性期肠系膜淋巴结较小,长径在8-10 mm之间,且分布在右中下腹或回盲部,数量较少,回声略低,CDFI血流稍丰富,肠间无液性暗区,慢性腹痛急性发作时淋巴结可明显增大。
疗效观察,急性期有效抗炎治疗一周后复查彩超,肿大的淋巴结明显缩小,180例患儿淋巴结显著减小,最大长径在7 mm左右,内部回声较以前增强,血流信号接近正常,肠间积液消失,腹痛、呕吐等症状消失。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治体会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治体会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为其研究提供有效依据。
方法本次研究中入选的研究对象为2010年5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158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对所有患儿进行系统诊治和分析。
结果肠道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都会导致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生,当前尚不存在显著的治疗措施。
结论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经腹部超声检查可获得明确诊断,经过有效的处理可获得良好预后。
标签: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治疗;临床特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临床常见的肠系膜淋巴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在儿童群体中多见,是导致小儿急性腹痛的常见因素。
由于患儿临床期间无特异性症状,与阑尾炎的症状表现和体征十分相近,很容易导致误诊的发生[1]。
本文以本院收治的158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入选的研究对象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其中男孩74例,女孩84例,患儿年龄在2~9岁,平均年龄(3.12±2.01)岁,患儿临床期间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腹痛、急性腹痛。
,病程在2 d~3年,平均病程(5.64±1.24)个月。
1.2检查所有患儿均因反复腹痛或急性腹痛就诊,经解痉药物治疗效果不加,腹痛程度和部位多变,压痛不固定,在右下腹部位和脐周较明显。
其中120例患儿1例有明显的呼吸道感染,20例患儿有肠胃炎病症,18例患儿无呼吸道和胃肠道病史。
经临床检查可见,患儿的WBC水平在2.8~20×109/L,其中130例患儿淋巴细胞升高,42例白细胞升高,28例中性粒细胞升高。
经腹部彩超检查可见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1.3治疗所有患儿临床期间均给予以下抗炎、抗病毒及对症和补液治疗。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用药剂量为30 mg/Kg/次,2次/d;利巴韦林的用药剂量为10 mg/Kg,1次/d;腹痛且可耐受服药的患儿给予颠茄合剂口服治疗,2~3次/d,剂量为0.2~0.6 mg/Kg,不能耐受口服药物者给予山莨菪碱静脉滴注治疗,用药剂量为0.2~2.0 mg/Kg,对于发热患儿可给予布洛芬、退热贴、柴胡等治疗,根据患儿是否存在脱水情况进行相应补液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
加强多中心合作
关注远期预后
通过多中心合作研究,增加样本量和研究 的可靠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 淋巴结炎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除了关注近期疗效,还需要关注远期预后 和复发情况,以便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长 期效果进行全面评估。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UE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常见 的儿科疾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 ,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且易
与急性阑尾炎混淆。
目前,西医治疗多以抗生素为主 ,但长期使用易导致肠道菌群失
调等副作用,且复发率较高。
中医在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方面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能 够整体调节机体,提高疗效和降
01
02
03
西医治疗
以抗生素抗感染、抗病毒 、解痉止痛为主要治疗手 段。
中医治疗
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为主要治疗原则 。
治疗方案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 用中药汤剂口服或外敷, 根据病情进行药物加减。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评估
临床治愈
症状消失,腹部超声显示淋巴结缩小且无压 痛。
显效
症状明显改善,腹部超声显示淋巴结缩小但 仍有压痛。
有效
症状有所改善,腹部超声显示淋巴结有所缩 小但压痛仍明显。
无效
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腹部超声显示淋巴结肿 大或增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安全性分析
药物过敏反应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中药过 敏反应,需密切观察。
胃肠道反应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恶心、 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需注意调整用药剂量和 药物种类。
VS
讨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临床常见的儿科疾 病,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恶心、呕吐等 症状。西医治疗虽然能够缓解症状,但复 发率较高。而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在缓解 症状的同时,针对病因进行调理,达到标 本兼治的效果。此外,中药汤剂的加入还 能够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降低耐药性的产 生。
肠系膜淋巴结发炎很多小孩都有这个现象的
肠系膜淋巴结发炎很多小孩都有这个现象的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1.肠系膜淋巴结发炎很多小孩都有这个现象的。
建议应该抗炎治疗和适当使用解痉的药物。
注意防止感冒和注意避免吃生冷食物和辛辣食物防止复发,另外加上藿香冲剂试试。
这个容易反反复复发生,而且随着小孩的生长发育也可能逐渐自行好转的。
2.你描述的情况考虑是肠系膜淋巴结疾病导致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常见病变,一般认为上呼吸道感染后,链你好球菌或病毒的血行感染(即伤风感冒后),也有认为与肠道炎症和寄生虫病有关。
多见于回肠末端(临床表现右下腹、脐周痛等)。
淋巴结呈多发性充血、肿大。
腹腔内可有少量炎性渗液。
本病易发于儿童及青壮年,但幼儿及中、老年人也可患病。
经抗炎、解痉治疗(俗语消炎止痛,需在医生诊断指导下治疗)即可好转痊愈!常规注意:增强小儿体质,预防感冒,不吃生冷不卫生不消化食品!3.一般认为因链球菌的血行感染所致,也有认为与肠道炎症和寄生虫病有关.多见于回肠末端.淋巴结呈多发性充血,肿大.腹腔内可有少量炎性渗液.注意少吃辛辣食物,少吃大油。
4.病情分析:你好,小儿腹腔淋巴结肿大在小儿时期很容易发生,腹痛前一至两周多有感冒病史,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指导意见:治疗需抗炎治疗,可以静脉点滴美洛西林和炎琥宁,目前无特殊根治方法,主要预防为主,避免受凉感冒和过度疲劳,等年龄大了之后自然会痊愈.5.要多喝水,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6.需要应用消炎药,抗病毒的药物一起治疗,这样才可以有很好的效果的,我建议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病毒唑,双黄连等进行治疗,这样效果好的,另外时间短了是不会彻底治愈的,这个治疗需要一周以上才可以有很好的效果的。
指导意见: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别吃冷饮、油炸、烧烤的东西,这种情况首先就是稳定情绪,适当的多给孩子喝水,及时检测孩子的体温变化,应该到正规医院的儿科进行诊治。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治分析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段方式以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38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在其入院后均对其采取全面的临床症诊断,并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
结果:治疗3天后,其中3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的缓解,7天后B超检查显示其淋巴结得到了明显的缩小,在治疗10天后,3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有效的清除,病情得到了治愈并顺利出院。
结论:由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与(急性)阑尾炎出现混淆的现象,发生误诊等不良事件,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将其具体表现与阑尾炎进行区分,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断;对症处理;治疗效果;阑尾炎【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0-0114-02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中比较多见的一种消化消化系统疾病[1],为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选取本院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38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对其中所有患者均采取全面的诊断,并为其实施了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现将具体的报告如下呈现: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取本院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38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22例,女性患者为16例,最小年龄为2岁,最大年龄为11岁,平均年龄为(5.8±1.2)岁,发病时间为1至8天,平均发病时间为(4.2±0.6)天患者在入院后均表现出体温升高、腹泻以及呕吐等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为急性发病。
其中16例患者在冬季发病,12例患者为春季发病,6例患者在夏季发病,4例患者在秋季发病。
1.2 诊断标准患者在入院后均采取血常规、B超等全面的临床诊断,病情均得到了确诊。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怎么治
肿 止痛 液调 匀 ,
湿贴 中脘 、
神阙、
天 枢 等 穴 。
每 日 次 1 ,
7 天 为 1 个 疗 程
病 腹 痛 腹 舌 太 2 .
阳
见
:
、
泻、
呕吐 ,
红 ,
苔 白 , 脉缓。
处方 : 桂枝 、
芍 姜 丁 香 白
干 、
、
、
甘草、
附 子、
吴茱 萸各
5
克 ,
穿山甲 3克 ,
共 研 细 末 。 每 次 辨 证 后 取 以 上处 方 中 的 适
】
肠 系 膜 淋 巴 结 炎 在 临 床 上 分 型 辨 证 用
药 。
便 秘 证 阳 明 1 . 见 :
、
舌 红 脉 洪 等 热 象 。
处 方 : 大 黄 、 芒 硝 、 厚 朴 、 枳 实 、 黄 连 、 法
半夏各
5
克 ,
穿山 甲 3克 ,
共 研 细 末。
每
次 辨 证 后 取 以 上 处 方 中 的 适 量 药 物 用 消 ,
邪 、 利 咽 开 音 。 甘 草 补 脾 益 气 、 缓 急 止 痛 、
调 和 诸药 。
冰片苦 寒清热 ,
有
良
好
的
泻
火 、
解 毒 、 止 痛 之 功 效 。
临 床 资 料 【
】
共治疗
30
例年龄
8
个月
至
7
岁
患儿 ,
两天痊愈 的 1 9 例 ,
痊 愈 例 3 天
的 11
。
体 会 【
園 2 〇 1 9 年 7 月 第 7 期
播 贴 敷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及治疗问题探讨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及治疗问题探讨因腹痛就诊的患儿在临床上有很多被临床医生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实际上其中包括了很大一部分“反应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的患儿,而且在治疗上临床医生有过度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倾向。
本文力求通过对该问题的探讨能引起同道的注意,使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系统儿科医生对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能有一更加正确的诊断并减少或避免在临床治疗上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
标签: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抗生素应用1 诊断问题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最早在1921年由Brennemann报告本病,故亦称为Brennemann综合征[1]。
其病因未被阐明,故又称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在文献中多称“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本病多见于七岁以下小儿,好发于冬春季节。
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2]。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免系统活跃,免疫功能旺盛,淋巴细胞生发中心明显,由于肠系膜淋巴结主要分布于肠系膜血管周围,收集沿肠系膜血管极其分支走行淋巴管的淋巴液,并且回肠远端的肠系膜淋巴结非常丰富,肠内容物由于回盲瓣作用在回肠远端停留时间较长,故毒素及细菌代谢产物易被回结肠系膜淋巴结吸收,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
而且上呼吸道感染后病毒毒素也可沿血循环到达回肠远端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
该病的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恶心、呕吐,或伴有腹泻、便秘。
有些患儿可在右下腹扪及小结结样肿物。
腹部彩色超声可发现其表现;呈形态规则,椭圆形或长椭圆形低回声包块,内部回声均匀,皮髓质分界清楚、血流信号增多,髓质无变窄,无偏心等。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并无困难。
但当前关于肠系膜肿大的影像学表现尚无统一标准。
国内大多以在统一个区域肠系膜上有两个以上,长轴(最长直径≥10mm)或短轴(最短直径)≥5mm,纵横比大于2,做为彩超淋巴结肿大的肿大的诊断标准。
但目前存有争议。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一些临床医生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有两种不正确的情况存在;1.1诊断不规范,模糊对急性肠系膜炎和反应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分辨不清或将两者都统统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分析作者:杨芙蓉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西药联合四磨汤加康复新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并确诊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西药组和联合组,各60例,西药组采用西药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联合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四磨汤加康复新。
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及淋巴结恢复情况。
结果西药组与联合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联合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0%,西药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1.6%,p【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四磨汤加康复新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01-01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组大多继发于消化道感染或出现在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的腹腔淋巴结非特异性炎症,是小儿常见病[1]。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主要表现为腹部反复阵发性、痉挛性疼痛,以右下腹及脐周疼痛为主,伴有可随体位改变的部位不固定性压痛,无明显肌紧张及反跳痛[2]。
疼痛每日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不等,持续时间短者,可自行缓解,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者,并伴有呕吐、发热等不适症状,可以严重影响患儿日常生活及学习。
临床上常采用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措施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近年来,我院儿科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汤剂四磨汤加康复新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并确诊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120例。
由于目前尚无对于该病具体统一的诊断标准,据临床经验,纳入标准:①经腹部高频彩超检查示:腹腔淋巴结长径在1.0cm以上;②有腹痛表现;③近期有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史;④排外其他可能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原因。
其中白细胞总数增高、正常、减少分别为45例、39例、36例;中性粒细胞升高者为15例。
淋巴细胞升高者为34例;男性55例、女性65例。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
诊断 , 就能很好 的为儿 童解除病痛 , 造 福社会 。
【 关键词 】 小 儿 ; 腹痛 ; 肠系膜淋 巴结炎 ; 临床 观察
Cl i n i c a l o b s e r v a t i o n 0 1 1 p e d i a t r i c me s e n t e r i c l y mp h a d e n i t i s F ENG Z h i — g u a n g . Ma t e r n a l& C h i l d He a l t h C e n t e r ,Z h a o q i n g,G u a n g d o n g 5 2 6 0 4 0,C h i n a .
2 01 0: 2 .
难 题。本次研究 中 , 观察组 患者 采用这 一方 式对 手术进 行
辅助 , 取得 了手 术取 环 的总有 效 率为 1 0 0 % 的 良好 成绩 。为
了给 临床 治疗 提供理论依据 , 笔者特意对其进行 深入 的探讨 ,
发现便携 式腹部 B超诊 断 仪具 有 以下 几点 应用 的价 值 : ( 1 ) 在取环手术 中能够有效 避免盲 目性 , 打破 了 以往 手术 全凭经
2 0 1 5年第 3 6卷第 9期
J o u na r l o fO i q i h a r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e d i c i n e . 2 0 1 5 . V o 1 . 3 6. N 0 . 9
・
1 2 95 ・
造 成更大的伤害 。便 携式 腹 部 B超诊 断仪 的 问世 解 决 了这
对我 院近三年诊 断为 “ 急性 肠系 膜淋 巴结炎 ” 的2 7 6例进 行分析 。结果 临床上
小儿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腹痛(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住院患者。
一、小儿腹痛(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腹痛(TCD编码:BEZ1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ICD-10编码:I88.0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儿科学》(新世纪第4版)(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小儿腹痛(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小儿腹痛(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常见证候:腹部中寒证乳食积滞证胃肠积热证气滞血瘀证肺胃热盛证湿热蕴结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小儿腹痛(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腹痛(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腹痛(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住院患者。
2.阵发性腹痛,可伴发热、呕吐、便秘或腹泻等。
3.出现严重腹腔积液、腹膜炎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观察小儿腹痛时的疼痛程度、疼痛性质、持续时间,疼痛诱发因素,压痛部位及反应等主症,同时观察食欲、呕吐、发热、咽痛、二便、睡眠等次症以及舌苔、脉象的特点,并注意上述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尿常规、便常规+隐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
中医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分析
中医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分析发表时间:2017-10-26T11:30:40.16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5期作者:王雪松[导读]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中的一种表现,在临床治疗中并不多见,并且目前对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发病原因较为繁多[1]。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中蒙医院内蒙古赤峰 024005)【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
方法:将我院从2014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中医诊断对该病症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及采用中药治疗方法。
结果:患儿临床特点表现有腹部阵痛且痛点并不固定,面色潮红以及鼻根发青等临床特点,应用自拟中药方治疗后,大部分患儿均明显治愈或者好转,其治疗有效率为87%,且未见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结论: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包括转移性腹痛、进食不畅以及口唇苍白等临床特征表现,应用中药治疗后,大部分患儿都能够康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断;治疗方法【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1146-02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中的一种表现,在临床治疗中并不多见,并且目前对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发病原因较为繁多[1]。
本次主要探讨分析中医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为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明确诊断特点,以及应用中医进行辩证治疗,提高该病症的诊断以及治疗质量,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从2014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1例患儿入院后均经过彩超等相关检查确诊,符合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标准。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100例临床分析及疗效观察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100例临床分析及疗效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是以下腹部隐痛或痉挛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征候群,既往各类文献研究较少,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笔者随机抽取本科住院及门诊病例100例,经临床分析,并加以讨论,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和方法资料来源:我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及门诊病例100例,其中农村72例、城镇28例,男68例、女32例,1-3岁20例、3-6岁64例、6-8岁 16例。
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诱发14例,以学龄前幼儿为主,无效3例,其中复发4例,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核3例。
二、临床诊断标准:依据诸福堂七版《实用儿科学》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进入调查的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类型及程度的腹痛存在,以右下腹隐痛及痉挛性疼痛为主要表现。
缓解时患儿精神感觉良好,个别消瘦患儿偶可在下腹部扪及有压痛的小结节样肿物,少有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血常规白细胞可正常或轻度增高。
B超诊断标准:使用GE-E9彩超,频率12-15MHz线阵探头,患儿取仰卧位,以脐周为中心,结合腹痛部位,重点而有序地进行腹部纵、横、斜多切面扫查,扫查时根据需要适当加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声像图表现肿大的淋巴结多位于右下腹部或脐周部,或右下腹与脐周两部位淋巴结均增大,肿大淋巴结呈孤立性或簇状,无融合。
脐周肿大淋巴结多为多发性,呈簇状,右下腹肿大淋巴结多为孤立性。
肿大的淋巴结亦呈肾形,表面光滑完整,皮髓质分界清楚。
CDFI:肿大的淋巴结中心可见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
部分患儿肠间隙见少量液性暗区。
结合国内外确定淋巴结肿大的标准,确定淋巴结肿大的标准为: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2个以上淋巴结显像,长轴直径>1.0cm或短轴直径>0.5cm视为肿大。
在检查过程中,需与发生在回、结肠区域下例疾病变相鉴别;①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结核鉴别: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在超声上表现为肠系膜淋巴结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大,包膜可不完整,可有融合,内部回声不均,晚期可出现散在的液化区以及伴声影的强光团或光点出现,可合并大量腹水,肠管粘连等改变,与本病不同。
肠系膜淋巴结发炎很多小孩都有这个现象的
肠系膜淋巴结发炎很多小孩都有这个现象的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1.肠系膜淋巴结发炎很多小孩都有这个现象的。
建议应该抗炎治疗和适当使用解痉的药物。
注意防止感冒和注意避免吃生冷食物和辛辣食物防止复发,另外加上藿香冲剂试试。
这个容易反反复复发生,而且随着小孩的生长发育也可能逐渐自行好转的。
2.你描述的情况考虑是肠系膜淋巴结疾病导致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常见病变,一般认为上呼吸道感染后,链你好球菌或病毒的血行感染(即伤风感冒后),也有认为与肠道炎症和寄生虫病有关。
多见于回肠末端(临床表现右下腹、脐周痛等)。
淋巴结呈多发性充血、肿大。
腹腔内可有少量炎性渗液。
本病易发于儿童及青壮年,但幼儿及中、老年人也可患病。
经抗炎、解痉治疗(俗语消炎止痛,需在医生诊断指导下治疗)即可好转痊愈!常规注意:增强小儿体质,预防感冒,不吃生冷不卫生不消化食品!3.一般认为因链球菌的血行感染所致,也有认为与肠道炎症和寄生虫病有关.多见于回肠末端.淋巴结呈多发性充血,肿大.腹腔内可有少量炎性渗液.注意少吃辛辣食物,少吃大油。
4.病情分析:你好,小儿腹腔淋巴结肿大在小儿时期很容易发生,腹痛前一至两周多有感冒病史,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指导意见:治疗需抗炎治疗,可以静脉点滴美洛西林和炎琥宁,目前无特殊根治方法,主要预防为主,避免受凉感冒和过度疲劳,等年龄大了之后自然会痊愈.5.要多喝水,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6.需要应用消炎药,抗病毒的药物一起治疗,这样才可以有很好的效果的,我建议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病毒唑,双黄连等进行治疗,这样效果好的,另外时间短了是不会彻底治愈的,这个治疗需要一周以上才可以有很好的效果的。
指导意见: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别吃冷饮、油炸、烧烤的东西,这种情况首先就是稳定情绪,适当的多给孩子喝水,及时检测孩子的体温变化,应该到正规医院的儿科进行诊治。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在儿科护理的实践应用
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
通过观察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变化,评估 护理措施的效果。
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 应蛋白等,评估炎症的程度和变化趋势 。
护理总结
护理总结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在儿科护 理中需综合考虑病因和临床表 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急性肠系膜淋 巴结炎在儿科 护理的实践应
用
目录 引言 病因 临床表现 护理措施 并发症 护理评估 护理总结
引言
引言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常 见的儿科疾病,需在儿科护理 中予以重视和及时干预。
病因
病因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 起,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护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儿的 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
护理总结
通过护理评估和实验室检查,及时评估 疾病的进展和护理效果。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儿童患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常 表现为腹痛、腹部肿胀、发热 等症状。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剧烈运动。
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食用油腻 和刺激性食物。
护理措施
维持患儿的水电解质平衡,及 时补充体液。 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记录 体温、腹部疼痛程度等信息。
护理措施
定期给予抗生素治疗,按医嘱规定进行 口服或静脉注射。
儿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
1252018.08临床经验儿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牛爱玲 高军荣凤翔县医院 陕西省凤翔县 721400【摘 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儿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其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其间,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32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全部患儿分成各自各66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以淋巴韦林静脉滴注的疗法给予治疗,观察中患儿以静脉滴注热毒宁的方式给予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以及治疗中患儿的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5.8%;同时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同样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5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2.53±0.48)d、腹痛腹泻消失时间为(3.11±0.97)d、呕吐症状消失时间为(1.53±0.40)d、腹腔淋巴结恢复正常时间为(6.22±1.13)d;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均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1.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的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热毒宁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且见效快,疗效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热毒宁;疗效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Acute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是一种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在7岁以下儿童群体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在冬春季节,该病症发病率更高。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是由于病毒感染所引发,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腹痛、呕吐,不会患儿会有便秘或者腹泻症状;并且,该病症表现出十分典型的阵发性特征,治疗后容易复发[1]。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冯炽光【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9【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各种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总结出一套适合该病的治疗法案。
方法对我院近三年诊断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276例进行分析。
结果临床上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表现为腹痛最常见,腹痛、发热,大便性状改变是其常见的症状。
腹部彩色多普勒检查(彩超)可以辅助诊断。
结论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症状各异,掌握其临床特点、发病原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就能很好的为儿童解除病痛,造福社会。
%Objective Through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pediatric mesenteric lymphadenitwas of variou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reatment method summed up a set of suita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Methods Our hospital diagnosed as nearly three years of acute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276 cas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For abdominal pain was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presentations of acute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abdominal pain, fever, defecate character changes were common symptoms.Abdominal color doppler ( exceeds) will help the diagnosis.Conclusions Clinical symptoms of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principles of its clinical features,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can be very good for children, relieve pain, for the benefit of society.【总页数】2页(P1295-1296)【作者】冯炽光【作者单位】526040 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柴胡桂枝汤加减联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治疗脾胃湿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 [J], 陈羽;申建国;张亮;马国星;张华;于冬梅;陈丽梅;李永贞;胡丽伟2.针刺联合隔药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观察 [J], 张文聪3.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 [J], 王证明;刘一鸣;刘文利4.穴位贴敷及四缝穴点刺疗法联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观察 [J], 王惠敏;司晓伟;肖靖5.桂芍止痛散外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 [J], 南丽娟;李莲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总结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总结摘要:目的:总结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发作的特征,并可根据特征,较明确、迅速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方法:经过治疗、观察30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分析总结。
结果:300例患儿,264例治愈或者好转,有效率88%,36例无效。
结论:本病多见于12岁以下小儿,多呈阵发性疼痛,脐周疼痛为主,疼痛多可耐受,上呼吸道感染时本病易发作,特别是本病患儿出现发热时,多会出现腹痛或者腹痛症状加剧。
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治疗总结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常见、多发病,是造成儿童反复腹痛发作的常见病因之一,现对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期间,300例儿科门诊及住院的本病患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为临床诊断、救治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00例患儿中,男167例,女133例;发病年龄1~17岁,其中1~6岁161例(53.7%),6~12岁135例(45%),12~17岁4例(1%)。
1.2 临床表现疼痛特点:阵发性疼痛250例(83.5%),持续性疼痛50例(16.5%);疼痛部位:脐周121例(40.3%),右下腹70例(23.3%),左下腹2例(0.7%),脐周伴右下腹104例(34.7%),具体位置诉说不清3例(1%);疼痛加剧时间段:吃饭前饥饿时加剧42例(14%),吃饭时加剧97例(32.3%),饭后加剧31例(10.3%),晨起加剧38例(12.7%),睡前加剧3例(1%),活动后加剧19例(6.3%),大便前加剧15例(5%),无明显规律例55(18.3%)。
疼痛加剧诱发因素:食生冷海鲜等食物诱发89例(29.7%),腹部受凉诱发66例(22%),上呼吸道感染诱发125例(41.7%),无明显诱因发作20例(7%)。
1.3 伴随症状伴发热97例(32.3%),特别指出的是97例伴随发热患儿,疼痛加剧者95例,伴恶心、呕吐40例(13.3%),伴咳嗽76例(25.3%),伴鼻涕和(或)鼻塞111例(37%),伴腹泻32例(10.7%),伴便秘15例(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247例临床分析及治疗选择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及腹部高频超声对其诊断的意义,并探讨其病因及安全、优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247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临床资料及对选择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进行统计,并做观察性研究及回顾性及分析。
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及高频超声提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可有发热、呕吐、便秘、颈部、颌下淋巴结肿大、腹部压痛表现及血白细胞数异常、CRP升高。
抗菌素静点治疗有良好的效果,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佐治,疗效优于单一抗菌素治疗,并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腹痛是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最主要的临床症状,腹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确诊肠系膜淋巴结炎最可靠便捷的检查手段,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本病更安全有效快捷的治疗方法。
标签: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高频超声波;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系膜淋巴结是儿童腹痛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诊断标准也未统一,治疗上也仅基于使用抗菌素的共识。
为进一步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探讨有效、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及更安全、优效的治疗方措施,现将247例临床资料及不同治疗的效果表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2月~2014年2月因腹痛就诊本院门诊并明确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共247例,其中男140例,女107例,年龄1岁8个月~14岁,平均(6.5±1.72)岁。
1.2临床表现本次发病2w内有呼吸道感染病史的165例(66.8%),有不洁饮食或饮食不当史者53例(21.46%),无明显诱因及伴发疾病的29例(11.74%)。
全部患儿均有腹痛,为反复发作的阵发性腹痛,从隐痛到剧痛程度不等,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
能自行缓解,运动及进食可诱发并加重,呕吐后可暂时缓解。
腹痛病程4h~1年6个月,病程1:160)15例(6.07%)。
1.4方法1.4.1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嘱适当限食,少吃多餐,清淡饮食,忌吃生冷油腻食物。
在此247例中选取132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头孢西丁钠静点(50mg/次·d),加1次/d头孢克肟分散片常规剂量序贯口服,观察组则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生产企业为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95)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统计分析。
23例因过敏或其他各自原因未输液者,则口服抗生素或中成药等。
其余92例给予头孢他定静点(50mg/次·d),加1次/d头孢克肟分散片常规剂量口服。
以上病例凡有呕吐者,加VitB6止吐,并都服用同一益生菌制剂。
部分腹痛剧烈者予常规剂量的颠茄片口服或654-2静点。
1.4.2观察诊断指标1.4.2.1症状及体征变化比较观察记录患儿治疗3d前后的体温、腹痛、呕吐、腹泻、便秘、腹胀、体征的变化和不良反应。
并做治愈、好转及无效的数据统计。
复查血常规、CRP及腹部彩超,对比结果的改变。
1.4.2.2腹部B超观察指标采用美国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0mhz。
以发现2个或2个以上横径>0.4cm,且纵横径比≥2的淋巴结作为儿童腹腔淋巴结肿大的阳性诊断指标[2]。
1.4.2.3化验检查及其他血细胞分析及CRP检验及其他必要的化验及胸片检查等。
2结果接受抗菌素静点治疗的224例患儿,3d后有194例(86.61%)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能不同程度得到缓解或治愈,疗效显著;153例(68.30%)腹部超声显示淋巴结有不同程度消肿。
临床癥状治疗后无效者30例(13.39%),改用阿奇霉素静点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才缓解;3d后再次复查腹部彩超,13例腹腔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消肿。
其中给予头孢西丁钠静点的132例患儿,被随机分为了各66例的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加用了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结果发现观察组在改善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及腹部肿大淋巴结消肿等方面,其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及P<0.01),有统计学意义(已另文详述),并未见明显的副作用。
单纯口服用药的23例患儿中,5例拒绝使用抗菌素而仅口服益生菌及蒲地蓝消炎口服液,1w后其中2例症状缓解,3例加重,但均未复查腹部彩超。
另外18例口服头孢克肟分散片、益生菌3d后,有8例症状未见缓解,后改用静脉输液治疗治愈;10例症状体征好转的病例里,4例服药3d症状好转后随即自行停药,于2d内又都腹痛再发,而连续服药10d的另外6例患者,症状都得到缓解并治愈。
对止痛药作用的观察结果:在此次临床观察的早期中,曾给予32例患儿颠茄片常规剂量口服,观察服药后3h内腹痛症状的改变,5例缓解,24例无变化,3例加重。
10例患儿予654-2静点,用药后3h内,腹痛3例缓解,6例无改变,1例加重。
腹部B超复查显示,随着抗感染后病情的好转,腹腔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消肿,但肠系膜淋巴结消肿明显晚于体征缓解,更晚于腹痛症状的改善。
52例腹部B超复查显示淋巴结仍然肿大而临床症状体征治愈的患儿,在治疗1w后停药,至少知道有12例于2w后再发腹痛。
115例症状、体征及腹部彩超仅是淋巴结肿大有回缩好转的患儿,均在静点3d抗菌素后,继续口服头孢克肟,用药至症状体征完全治愈,2w内腹痛再发者,至少知道有34例。
68例腹部B超复查结果显示正常的患儿,其症状及体征均于复查腹部B超前已经痊愈,2w内无1例再发腹痛。
化验复查结果:治疗3d后,232例愿意复查血细胞分析及CRP的患儿,仍有11例白细胞计数轻度偏高(均为未静点头孢西丁钠钠者),其余221例均基本正常。
CRP升高仍有23例轻度升高(8~11mg/L)。
3讨论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的常见病,本病于1921年首先由Brennemann报告,故亦称为Brennemann综合征,近年发病率明显升高。
因其发病机制未明,故亦称为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系由柯萨奇B病毒或其它病毒、细菌及其毒素所致。
由于小儿远端回肠的肠系膜淋巴引流十分丰富,回肠末端及升结肠部分区域淋巴结很多,又由于回盲瓣的关闭作用,使得肠内毒素或细菌分解代谢产物在回肠末端滞留的时间较长而易于吸收。
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后,病毒、细菌及毒素可沿血循环到达该区域的淋巴结,引起淋巴结多发性充血、肿大,腹腔内可有少量炎性渗液[1]。
从本次临床观察可知,患儿的腹痛部位以脐周为多,右下腹次之,而腹部压痛部位则以脐周及腹中轴偏上部位。
对本病的治疗,合理的使用抗菌素,大部分病例均有效或痊愈,但有一定比例的病例会复发,可能与疗程不够有关,因通过适当延长抗菌素口服序贯治疗的时间,症状可获治愈。
回顾文献[3-7]发现,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上呼吸道感染、颈淋巴结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耳炎均有良好的疗效。
而本次的观察结果也显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佐治本病疗效显著,提示针对本病的治疗,合理的中西医结合优于单一的西医抗感染治疗。
其中的部分头孢西丁钠治疗无效的病例,改用阿奇霉素静点后有效,且有检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者,提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除与病毒及细菌感染相关外,支原体可能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病原体,这在临床也有所报道和研究[8,9]。
支原体感染与近年来本病发病率的升高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其发病机理是支原体本身对淋巴结的感染还是免疫反应损害的结果,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均有待临床进一步的研究。
少数病例未经抗菌素治疗,临床症状也能缓解甚或治愈,故考虑本病有自然痊愈的可能,同时也提示其发病是否与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从部分病例观察所得,解痉药对本病的腹痛症状缓解作用不显,甚至加重,或与用药后腹胀、便秘加重有关,有待进一步探讨。
观察发现患儿运动及进食可诱发并加重,呕吐后可暂时缓解,说明合理的护理也是本病治疗上应该关注的很重要的方面。
随着高频超声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本病的诊出率也随之提高,认识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的特征性表现,对本病的诊断及疗效、及是否痊愈的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结果发现本病临床症状、体征治愈,而腹部淋巴结肿大未愈者,腹痛症状仍能复发。
而症状、体征治愈并腹部超声检查淋巴结完全消肿者,无复发情况。
故认为腹部B超检查,可能是确认本病完全治愈的可靠方法。
从腹部B超可见有伴发急性阑尾炎者,故临床中在确诊肠系膜淋巴结炎存在的同时,仍需注意鉴别急性阑尾炎有无并发的情况,注意避免漏诊。
超声显示的淋巴结横径及纵横径之比,对本病与恶性淋巴瘤的鉴别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当淋巴结的大小包括最大切面的纵横径线之比小于2,而淋巴结横径>1cm时,应结合其皮质、内部回声、血流信号以及临床表现等,进一步与恶性淋巴瘤鉴别,防止误诊。
参考文献:[1]张晓蓉,陈菲,邢淑玲,等.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92例高频超声表现及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1(25)04:210-212,215.[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62.[3]沈富林.中西醫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50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4(01):52-54.[4]江满杰,陈伟,张勇.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儿童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0):4971-4973.[5]干美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辅治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02):141.[6]郑录敏,夏际雪,毛丽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3(02):79-80.[7]陈琴.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8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学,2013(07):157-158.[8]姚梦霖,连朝辉,杨传忠,等.肺炎支原体感染与不同年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关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16):38-40.[9]胡俊艳.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2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1(04):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