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江苏城市生态社区建设现代化水平的思考
建设生态城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建设生态城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设生态城市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建设生态城市不仅能保护环境,还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生态环境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以及社会文化发展三个方面,介绍建设生态城市对居民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
一、生态环境改善建设生态城市以保护环境为核心理念,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从而改善了居民生活的环境质量。
首先,大力推行生态修复项目,恢复和保护湿地、森林等自然资源,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度。
这不仅有助于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场所和自然风光,提升了生活品质。
其次,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供水系统,保障居民用水的质量和稳定性,降低水污染的风险。
此外,建设生态城市还鼓励绿化和植树造林,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通过这些措施,生态城市为居民提供了一个清洁、舒适和宜居的居住环境。
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必然需要升级和建设一系列的公共服务设施。
首先,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供电、供气等,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这将缩短居民日常出行的时间和距离,方便居民工作和生活。
其次,发展智慧行政,建设智慧城市,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居民可以在智慧平台上办理各类行政手续,提高办事效率,节省时间和精力。
此外,加强社区建设,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如健身设施、医疗机构、教育资源等。
这将为居民提供更多选择,方便他们享受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提升生活品质。
三、社会文化发展建设生态城市不仅仅是环境和设施的改善,还需要注重社会文化的发展。
首先,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通过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宣传、举办环保主题活动等方式,培养居民保护环境、绿色出行的良好习惯。
其次,促进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
建设生态城市不能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还要关注人的精神需求。
苏州生态人居建设的路径探究
体 的解 决措 施 。
“ 生态人居”是一个集合概念。目前,对生态人居
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绿化、环境质量 、规划与建设 、管
一
、
问题 的提 出
理 、技术标准等几个方面 ( 见表1 )。
此外居民是生态人居活的灵魂 。生态人居的 “ 绿色
2 1年7 日至7 日 0 0 月2 月4 在海 口召开的以 “ 低碳 生
态 健康 人居”为主题的首届低碳生态人居与生态健 康 生态”理念不仅要表现在人居环境上 ,更要深深植根于 产业国际研讨会 ,标志着全球对于城市人屑环境问题 当地居民的意识中。居民的环保意识要强于一般小区, 绿 的高度关注。在此之前 ,全球许多学者与地方政府对 每一个居民都能积极参与生态人居的绿色管理。在 “ 公民的种种 自觉爱护环境 城市人居环境进行 了大量 的研究与实践 。以 “ 园林 甲 色运动”的先驱国——德国 , 天下”、 “ 东方威尼斯”著称的苏卅作为其中的典型 的行为本身就是生态人届最本质的内涵。 1 代表 ,也做 了坚定的努力与探索。早在20年就制定 了 05
谐统一。但是,从生态人居环境的高标准来看 ,苏州仍 生态休闲人居城”,让外地人喜欢来 ,苏卅1 人喜欢住。
表 1生态人居的一般评判标准
具体要求 个城 市内环线以内的生态人 居的绿化应 占其总面 积的2 %以上 ( 5 内环线外 占3 %以上 ),人均绿地要在 1平方 米以上 5 5 绿化面积 ( 内环线 ̄e平方米 以上 ),而且 ,绿化要 呈立 体态势 ,乔灌木和 矮灌木的覆盖率要 占绿 地总面积的一半 以上 ,屋 顶绿 'o b 化要 占建筑物 占地 面积 的2 %以上 , 架 、阳台 、沿 口等处也要尽可能地绿化 。至少要有 1 ( 以上 的植物 ,环境 中要有 0 棚 】 0种 鸟 、鱼等动物 。8 %的裸露土地要透水 良好 ,并尽可能建成溪 、泉 、渠 、沟 、池、塘 、 0 _ 河等景观 。 生态小 区的环境 质量应近似大 自 的水准。生态人 居的室外空气质量 中的二氧 化硫 、总悬浮颗粒物 、二氧化氮 、一氧化 然 碳4 项指标要确保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其他指标要达 到二 级标 准 ;日间噪声小于5分贝 、夜间小于4分贝 ,同时建筑设计 O O 环境质量 中也要有隔音降 噪措施 ,使室 内噪声 日间小于3分贝 。水 环境 方面 ,饮用水 的水质 达标 率应为百分之百 ;使 用后的生活 5 废水 ,经预处理后必须纳入城 市污水处理系 统 。室外 要设立将杂排水 、 雨水 等处 理后重复使用 的系统 、雨水收集利用系 统等 ,供水设施宜采用节水 、节能型 ;生态小 区内的生活垃圾收集要全部袋装 、密储容器存放 ,收集率达 10 0 %,分类率 达5 %以上 。 0 技术层面 ( ) 1 有合理 的布局和 整体规划 ,能充 分利用 自然条件 ,减少对环 境的干 扰 ; ( 节约能 源 ,提 高清洁能源 的应用 ; 2) () 3 体现资源节约或循环利用 ,使用3 材料 ; ( ) 供健康 的室内外环境 ,减少各种废 弃物的生成和排放 。 R 4 提 其他 规划设计 、规范管理 、使用绿色能源 、环境卫生等方面符合环境标准 。
现代生态城市的反思与建造
现代生态城市的反思与建造【摘要】近十几年来,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城市问题日益严峻,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严重影响着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
生态城市的提出和推进有助于促进城市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本文试着就现代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的意义进行探索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和反思。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内涵;反思;建造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人类就从未放弃过对理想生活和居住地域的探索和追求。
无论是《易经》、《孟子》、《大同书》,还是“理想国”、“太阳城”、“失乐园”、“复乐园”,都彰示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作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城市,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然而,20世纪末以来几十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化,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严峻,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如何解决好城市问题,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已经摆在了人类的面前。
城市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人类价值观的转变。
近几十年来,人类逐渐将焦点集中在社会、经济、自然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上,这也为城市发展建设指明了道路,从生态、可持续的角度关注于城市建设,即生态城市。
一、生态城市的内涵什么是生态城市?目前,全球任何国家没有建设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甚至连国内外学术界对生态城市的概念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不过可以肯定地说,生态城市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目标,满足于人类心理、生理的需求,将是人类理想的生活模式。
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杨尼茨基曾指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一定区域环境为出发点,构筑城市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在更深层次上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即城市与周围地区及乡村的关系,使城市生存空间、生产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实现自然与物质资源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
江苏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建设路径与对策研究
江苏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建设路径与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传统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对于生态、环保、文化、资源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因此需要构建一种全新的生态社区建设模式。
江苏省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省份之一,在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领域,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为全国浙江村庄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下面,我们将探讨江苏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建设路径与对策。
一、发掘江苏特色、打造乡村品牌江苏省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同时也有着丰厚的农业资源。
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中,可以通过挖掘本土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吸引游客和投资者的关注,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例如,江苏苏北地区的大米精品、南京溧水的柿子、盐城盐之乡等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价值,可以通过特色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方式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要注意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防止过度开发和盲目模仿。
二、整合公共资源、提升农村服务水平江苏农村地区服务设施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资源相对匮乏,面临着农村人口外流、老龄化、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问题。
为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整合财政资金、吸引社会投资、引入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志愿者服务等方式,提升乡村服务水平,改善村民生活品质。
具体包括:建设村庄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引进医疗、教育、科技、文化等优质资源,提升村庄服务水平;鼓励创业、发展小微企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三、加强自然保护、推进循环发展农村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地,也是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战略区域。
浙江乡村人居环境工程等项目的成功实施,为解决农村污染、垃圾处理、资源浪费等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同时,还可以加强水土资源保护和循环利用,推进种植、养殖、渔业等生态产业,引导村民形成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探出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江苏路径”
探出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江苏路径”作者:王天琦来源:《群众》2020年第22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2019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与生态环境部签署《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合作框架协议》,江苏成为全国唯一的试点省;2019年11月,省政府与生态环境部在南京召开第一次部省共建联席会议,梳理总结试点工作,细化明确合作任务。
今年7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对健全“七大体系”(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提升“七种能力”(环境基础设施支撑能力、防范化解环境风险能力、清洁能源保障能力、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能力、生态环境科研能力、基层基础能力、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进行系统设计,树立“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明确了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江苏路径”。
一年多来,部省共建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在推动全省生態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同时,为国家层面提供了生态环境治理的“江苏经验”。
坚持改革引领,管理体制取得新突破。
在全国率先完成生态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率先建立省级环境监察专员制度,生态环保综合执法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管理的统一性、权威性显著增强,实现了“四个转变”。
管理机制转变,各设区市生态环境局实行以省厅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县(市、区)局调整为设区市局的派出机构。
监察机制转变,上收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环境监察职能,由省厅统一行使。
监测机制转变,设区市环境监测机构调整为省厅驻市环境监测中心,主要负责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县(市、区)监测站上收到设区市,主要负责执法监测。
执法机制转变,成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统一行使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执法相关职责,省级执法机构主要负责业务指导、组织协调和稽查考核,市县级执法机构承担具体执法事项。
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措施方案
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措施方案概述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是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为了保护好江苏省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江苏,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1. 加强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江苏省应加大对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力度,划定生态红线,禁止开发建设。
同时,还要加强对湿地、森林、水源地等重要生态资源的保护,建立健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2. 推进生态修复江苏省应加大对已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
例如,加大对湿地和湖泊的修复力度,恢复湿地和湖泊的生态功能。
同时,要推动沿海滩涂的生态修复,加强海岸带的保护。
3. 加强环境治理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江苏省应加强环境治理工作。
要加强对工业企业、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等环境污染源的监管,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推动煤炭清洁利用和新能源发展,减少大气污染。
4. 促进绿色发展江苏省应加快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要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支持力度。
同时,推行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5. 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江苏省应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源排放情况。
同时,要加强环境信息公开,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推动全社会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6. 加强环保法制建设法律法规是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江苏省应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环境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要加强对环境监管部门和环境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
7. 强化环境教育与宣传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对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至关重要。
江苏省应加大对学校和社区的环境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同时,要加强媒体的环境宣传工作,利用多种渠道向公众传递环境保护的知识,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度。
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几点看法
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几点看法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的人类聚居地,是一个社会和谐进步、经济高效运行、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
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就是经济发展,经济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生态城市的不竭动力。
当然,这是建筑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基础上的经济发展,这是完全不同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生态经济。
有人预计,21世纪将是生态经济的时代。
生态经济这一承接工业经济的全新经济形态已经向我们走来,而贯穿于这一历史过程的逻辑主线就是经济发展,它遵循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经济法则,生态经济不仅是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需要,更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必然选择。
在当今时代,能够确保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正确选择就是生态经济。
生态经济构成了生态城市的基础,所以,生态城市建设是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选择。
精心编制生态城市建设规划。
一是高标准制定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是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参考的蓝本。
其指标应当包括:生态环境良好并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环境保护法、法规、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化有长足的发展;城市、乡村环境整洁优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二是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思路创新。
生态城市由不同的功能区构成,包括行政商务中心、生态居住区、生态工业园区、生态科技园区、生态公园、广场、景观、绿化带、河流、道路等。
如果按照行政商务中心相对集中,而其它各个功能区相对间隔、独立,形成发散式结构,我们的规划思路就会豁然开朗。
这样在各个功能小区之间的农田、菜园、自然荒地、河流、湿地、林地、“城中村”就自然都成了生态城市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然,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只是选留其中的精华。
加速产业的生态化和环保的产业化进程。
江苏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径措施与主攻方向
On the Approaches Measures and Main Direction of Eco-city Construction in Jiangsu
作者: 方维慰[1]
作者机构: [1]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4
出版物刊名: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5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3期
主题词: 生态城市;空间管制;绿色发展;江苏
摘要:建立高效、和谐、健康的生态城市,对于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作为全国城市密度最高的省份,江苏也选择了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通过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健全环保法律法规、实施生态空间管制、强化生态规划引领、形成精准政策供给、推进联
防联控协同等举措推动生态城市建设。
目前,江苏生态环境总体向好,但是许多指标尚未达标,未来江苏生态城市建设需以绿色经济、生态防护、全域旅游、循环经济等为主攻方向,向纵深推进。
构建江苏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构建江苏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作者:来源:《唯实》2019年第09期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是新时代江苏面临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江苏省以环保治理为契机,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倒逼绿色转型,绿色发展水平稳步上升。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江苏环境保护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质量仍然是制约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短板。
要实现江苏高质量发展,必须聚焦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这对主要矛盾,坚持“源头管控、精准应对、全民共治”的原则,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着力攻克环境保护突出难题,加快推进全省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一、江苏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保持良好态势2014年12月考察江苏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的殷切希望,把“环境美”作为“强富美高”发展目标的重要内涵,并强调要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近年来,江苏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从源头寻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进的发展路径,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呈现出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的良好態势。
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显著增强。
“十二五”以来,江苏加大经济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力度,以产业优化升级减轻环境负荷,以创新驱动减少资源投入,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产方式。
2018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4.5:44.5:51,人均GDP已达到1.74万美元,根据钱纳里、赛尔奎等人对工业化阶段的划分,江苏已迈入工业化后期。
相关环境统计数据显示,全省SO2排放量已于2006年达到峰值,2017年较2006年下降58.49%;COD、NH3-N以及NOx排放总量在2011年达到峰值,2017年较2011年分别下降40.28%、35.62%和39.42%;烟粉尘排放指标在2015年达到峰值,2017年较2015年下降38.23%。
生态现代化与苏州可持续发展
生态现代化与苏州可持续发展苏州大学方世南苏州创建“生态城市”和“绿色城市”的目标呼唤着生态现代化。
苏州的生态现代化作为整体现代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价值追求目标,构成了整体现代化的基础和坚实平台,是现代化发展到了一个高级阶段的体现和表证,是保证苏州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苏州“两个率先”的实践,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现代化,才能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进,才能使苏州作为最适合人居和创业环境的“人间天堂”的美誉得到充分的体现。
生态现代化是苏州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1世纪是生态的世纪。
苏州工业化发展的列车必将驶入生态社会,进入生态现代化的高级阶段。
展示出社会与人的整体全面进步、人与自然的充分协调与和谐、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双赢的具有崭新质态的文明,即“绿色文明”或“生态文明”。
按照德国学者胡伯的观点,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是现代化,从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转变是生态现代化,生态现代化是现代化进入高级阶段的象征,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路径选择。
所谓生态现代化,指的是发生在生态环境领域之内但意义又超越了生态环境范围的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性变革。
即在社会整体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将生态环境作为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变量和重要内容,确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和现代化发展理念,通过大力发展有益于生态环境的绿色生产力和绿色科学技术,强调绿色GDP,不断提高资源劳动率,科学地进行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合理地利用和悉心保护生态环境资源,支持生态环境系统的发展,建构有利于人和生态环境共存共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目的,使生态环境资源可以永续利用,人类能够世世代代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现代化虽然发轫于生态领域,但是它所引起的变革又不仅仅局限于生态领域,而是一场波及面十分广泛的社会整体性的变革,必将引发现代化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体制层面、管理层面、教育层面以及文化价值观等层面进行全面的认识和变革。
生态现代化视野下的美丽江苏建设思考
生态现代化视野下的美丽江苏建设思考生态现代化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引入国内以来,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相结合,有了新的发展,虽然该理论有着非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但其至少在方法论上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具体到江苏省而言,美丽江苏建设方面存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由政府主导的产业布局改革调整困难、普通公众环保意识淡薄、科技创新对美丽江苏建设的贡献力度不够等问题。
这需要从政府角色、市场机制、社会公众、科技创新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加快美丽江苏建设贡献力量。
标签:生态现代化;美丽江苏;生态文明建设自2007年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不断推进。
2012年,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观点。
江苏省委、省政府在2013年7月颁布了《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意见》,明确地把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随着2015年10月江苏省委省政府颁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江苏省推进生态文明与美丽江苏建设的进程更是进入了快车道。
一、生态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关系生态现代化的概念是德国学者胡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其核心内容是发挥生态优势,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体现的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
该理论是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政府为主导的综合性环境理论。
其实对于该理论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生态现代化理论注重对现代化实践领域具体措施的反思与建构,在制度内部消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其理论实质。
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而言,该理论有着非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非中国化的国别背景;从理论的内核层面来看,它与生态文明理论有着相背离的一面;然而,仅从技术层面来考虑,其可以为生态文明理论提供方法论层面的指导。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发挥的是思想启迪和方向指引的作用,而生态现代化理论则在实践领域更具借鉴价值,它在经济发展方式、社会力量的调控方式和改变传统发展方式等层面都给我們以启示。
江苏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建设路径与对策研究
江苏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建设路径与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区建设也面临着很大的改革与发展的机遇。
在农村地区建设生态社区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政策、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做出努力。
本文将探讨江苏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建设的路径与对策。
政府需要提供政策支持。
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建设需要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生态社区的发展。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为农村新型生态社区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生态社区的规划和管理,确保农村新型生态社区能够按照规划有序建设。
农村新型生态社区的建设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建设生态社区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生态环境管理措施,如建设生态水净化系统、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等,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农村新型生态社区的建设还需要注重民生改善。
农村地区存在着很多民生问题,如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
农村新型生态社区的建设,需要加强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服务,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农村新型生态社区的建设还需要注重经济发展。
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滞后,建设生态社区需要注重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经济状况。
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经济发展措施,如发展农村旅游、引进农业科技等,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经济机会。
社区生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社区生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社区建设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
社区作为城市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其建设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而社区生态建设作为城市社区建设的一部分,对城市发展同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从社区生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角度进行探讨。
一、社区生态建设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生态建设是通过开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改善社区的生态环境,推动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式。
它是城市社区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中,每个社区都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由人类和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组成。
因此,社区生态建设是社区管理者、市政府以及社区居民共同关注的重点。
二、1、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如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已成为城市社区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任务。
社区生态建设能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生态环境的改善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城市,从而加速城市的发展。
2、提升社区生活品质城市的发展必须注重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社区生态建设,可以提升社区生活品质。
社区生态建设可以改善社区生活环境,建立健康的居住生活习惯,改善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提高居民社区自治的能力,从而加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3、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社区经济是城市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生态建设可以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建设创新的产业集群,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吸纳社会就业,这些都能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
通过社区经济的发展,可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三、如何促进社区生态建设社区生态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不仅要重视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还要兼顾社区居民的利益和需求。
因此,促进社区生态建设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城市环境保护意识环保意识在推动社区生态建设中起着支撑作用。
建立环境保护的观念对于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乃至改善城市形象均非常重要。
社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社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社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城市化的背景下,社区环境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居民的健康与生活质量,也关乎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城市社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相关政策与措施以及居民参与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社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城市社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不仅对环境质量的改善有着积极影响,也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首先,良好的社区环境可以有效减少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水源污染等问题。
通过加强垃圾分类处理、提倡低碳出行、建设绿色景观等措施,可以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社区空气和水质。
其次,社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能够创造宜居的社区环境。
合理规划社区绿地、公园和景观资源,构建绿色的生态系统,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还能为居民提供心灵放松的空间。
同时,通过推广可持续建筑和节能减排技术,提高社区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另外,社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能够吸引人才流动和投资,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同时,通过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有利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社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对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相关政策与措施为了推动社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入。
通过增加经费投入,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设施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的力度。
同时,政府也鼓励企业和居民参与环保工作,通过奖励机制和税收优惠等方式,激励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其次,政府强化了社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法律法规。
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同时,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环境监督,建立居民参与的环境保护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共江苏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01.08.10•【字号】苏办发[2001]15号•【施行日期】2001.08.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苏办发[2001]15号)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世纪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就进一步加强我省城市社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指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1.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目前城市社区主要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委会辖区。
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环境等协调、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是提高我省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健全和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基础;是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城市基层政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省实施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工作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这项工作。
2.城市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从我省的实际出发,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功能,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完善社区服务,丰富文化生活,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扩大基层民主,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经验与启示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经验与启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城市垃圾问题、空气质量下降、水资源短缺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未来城市的建设方向将趋向于生态化。
生态城市建设要求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科学、环保的措施来增强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本文将分享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经验与启示,旨在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向更加科学、可持续、环保的方向发展。
一、引领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意识的发展与普及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引领人们重视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把生态城市建设理念融入生活。
同时,城市规划者也应该尽可能地加强生态文明的传播与教育。
加强城市宣传的影响力,利用公共媒体、广告、展览等多种途径,引导公众不断提高自身的生态素养,提高人民环保自觉性。
二、规划建设可持续生态城市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
在规划阶段应将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中,尤其是在土地利用、交通规划、城市公共服务设计等方面要考虑环境因素,力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采用生态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打造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例如绿色屋顶、自行车道、森林公园、城市花园、多功能广场等,增加绿地面积,提高城市净化能力。
此外,合理的城市区划、统一的城市建设标准以及完善的城市管理制度,也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条件,有效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环保节能水平生态城市建设的另一个关键环节是技术创新,必须通过先进的生态技术和环保节能技术的应用,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
例如,建筑采用新材料和节能设备,城市交通采用地铁、电车等公共交通方案,城市照明采用光带、LED灯等有效降低能耗,同时采用细化管理模式,实现节水、节电、节能等多重效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四、营造城乡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生态城市建设不能仅仅放在城市范围内,还要考虑城乡结合的问题,城乡结合区要根据不同的区域环境特点,制定不同的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有效实现“城乡人居一体化”的目标。
我国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我国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王晓然1 康雅婷1 刘鹤洁2(1.包头广播电视大学,内蒙古包头 014010;2.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 210023)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的现状,总结了近年来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所取得的一些成就以及其中所呈现出来的部分问题,参考国外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的一些经验,提出了笔者针对此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够为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生态社区;文化建设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18-0001-002由于我国在早期的发展中经验不足,导致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治理经验的不断提升,生态城市理念的更新,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渐上升,特别是在近年来,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
城市生态文化社区的建设工作是目前以及未来的必然趋势,它不仅符合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还符合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因此,各级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对城市生态社区及生态文化的建设工作。
一、我国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的现状(一)我国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在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方面呈现出逐步向好的趋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生态社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随着国家对城市生态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以及所投入资金成本的增加,大部分城市生态社区的文化基础设施都越来越完善齐备,许多社区都有配备像社区活动室、多媒体办公室、社区宣传栏等基础文化设施。
2.城市生态社区文化建设的管理团队日趋专业化越来越多的城市生态社区开始行动起来,通过组织发掘社区里的可用人才,让诸如文化艺术爱好者、社区建设志愿者等可用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城市生态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3.城市生态社区文化建设的相关活动呈现多样化趋势随着对社区管理人才的招聘和社区内自身人才的充分利用,城市生态社区中与生态文化建设相关的活动也逐渐增多,以前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活动,像下象棋、扭秧歌等,现在有诸如广场舞、自愿捡拾垃圾、植树活动、社区知识普及、社区儿童早教等,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1]。
城市社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城市社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城市社区是人们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场所,其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对于人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社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城市社区的居民和生物多样性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提供清洁的空气和水源,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第二,宜人的生态环境能够增强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活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第三,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助于增加城市社区的绿地覆盖率,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城市提供绿色生态的氛围。
二、生态环境建设的挑战与问题然而,城市社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问题。
首先,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开发为住宅和商业用地,导致绿地面积减少,生态系统断裂。
其次,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再次,城市社区缺乏合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导致垃圾无处可排,影响环境卫生和美观。
三、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与建议为了建设和保护良好的城市社区生态环境,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建议。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管理,合理规划绿地,并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同时,应加强对工业和交通排放的监管与治理,减少空气和水污染的发生。
其次,居民应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等环保行动。
此外,城市社区还可以鼓励居民种植绿植、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的绿化率。
最后,社区还可以组织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四、全球共识与合作的重要性城市社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共识与合作。
各国政府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成功的经验和最佳实践。
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应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城市社区的援助力度,帮助他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个人也应增强环保意识,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为全球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贡献力量。
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意见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2010年11月18日)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努力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现就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举措。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更高级的文明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也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客观上要求我们以生态省建设为载体,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动省域范围内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二)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是实现“两个率先”、建设美好江苏的重要任务。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不仅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率先,而且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的率先。
江苏跨江滨海,平原辽阔,水网密布,湖泊众多,具有良好的自然禀赋和生态条件。
近年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循环经济试点逐步扩大,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重点流域治理深入开展,资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生态建设和修复得到加强,国家生态市、环保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和绿化模范城市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江苏完全有基础、有能力、有条件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生态省,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永续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目前,我省总体上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的阶段,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刻不容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挛
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参与 的,这种方式不充分调动社区成员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 。 =、推进江苏省城市生态社区建设现代化 的对策建议 面对 以上存在的种种社 区建设问题 ,江 苏省作 为全 国 的先 进省份 , 必须正视社 区生态建设的情况 ,积极探讨推进 江苏省城 市社 区生态建设 现代化 的对策 ,为早 日实现 “ 两个率先 ”奠定基础 。 ( 一 )加强立法 ,提 高规 划者、居 民、管理者 生态意识 生态社 区建设是一个 系统工程 ,从 规划 阶段 到维 护管理 的完 成必 须灌输 生态理念 ,这就需要完 善规划 ,居 民的生 态意识 ,管理 者 。规 划师 必须运用系统论 、可持续发展 理论 、景观 生态学 理论 、生态 位理 设 ,软 件 考 核 指 标 强 调 的是 提高 居 民环 保 意识 ,如 成 立 以居 民 为 主 的环 论 、污染控制理论 等进 行早期 的社 区规划 。生态 意识 薄弱是 我 国社 区 保志愿者 队伍 , 设立环保 资料借 阅点 ,设立 重要环保 纪念 日等。但是 , 居 民和管理者 的普遍状 况。 同时由于居 民个 人素 质和社 会经 济状 况 的 由于实施时 间短暂 ,理论知识缺乏 , 江苏各地普遍盲 目拓展 土地 。大力 差异 , 个 人 的生态需求 也有很大 的差异 。因此 ,社区 生态教 育必 须通 兴建社 区,浪费许多 土地资源 ,在生态建设方面还是面临一砦新问题 。 过广泛 的宣传和建设全 社会 的生态 环境来 提到议 事 日程。支 持是 法律 ( 一 )缺 少系统的 生态思想 ,生 态意识薄弱 的另一个 重要方面 ,开发商 的地方 和国家 的法律 和法规 来处 理生 态社 江苏市在许多社 区建设 中存在 的生态思想缺乏系统 , 缺 乏建设 的社 区,居 民和居 民团体 ,管理者之 间的社 区关 系 ,物业 公 司规范 ,明确 会规划 ,人们 和 自 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 的考虑 ,不构成 良性 的生态循环和 的权利 和义务 的各方在 建设生态社 区 ,对 不负责 的党要 严格 调查 和生 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大量 的污染物排放 ,造成严重损害 环境 。单一 的能 态社 医建 设的保 障。 源结构,生物量,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较低;大部分 ( 二 )大力推行 “ 政社 互动” 模式 。加强社 区多元化 治理 居 民将生态绿化 ,绿化工程效果 的过度追求 ;回收利用率低 ,对居 民参 2 0 0 8年江苏太仓推行 的 “ 政社互 动” 模式 ,已经成为 江苏 改进基 与垃圾分类 的意识较低 ,许多社 区内 l a j i d i a n 基本 不设 置分类 ,只转储 层社会治理方式的特色品牌 ,要把这个 品牌抓好 、抓 出更 大成效 。坚持 般的 ,垃圾 的总 回收效率不高 。 以推进 “ 政社互 动”为重 点 ,着力 推动社 区依 法治 理。一方 面要 推动 ( 二 ) 政 社 关 系还 未 理 顺 、社 区 多元 治 理 主 体 发 育 不足 政府切实转变职能 ,实行依法行 政,尤其是 乡镇 和街道 基层 政府 ;另一 改革开放 以来 ,随着 “ 单 位制 ” 的解体 ,转 移到社 区 的公共 事务 方面要强化基层群众 自治组织的 自治功能 ,实行依法履 职,不 断增强 自 急剧增多 ,政府与基层群众 自 治组织职责交叉 、权限不 明的弊 端 日益突 治活力 ;坚持以优化治理结构为重点,着力完善社 区多元 治理体制 。公 出。面对种种问题 ,江苏太 仓创 新实践 “ 政社互 动 “ 模 式 ,通过社 区 民社会是缓解第 三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的治理机制 ,政府 与市场没有 与政府的 良性互动 ,实现基层 自治能力的提升 。但是 由于实践 时间 比较 什么优势 :通过与政府的互 补关 系,提高公共产 品供给 的绩 效 ;社区 自 短 ,还未能在全省范 围实现 “ 政 社互 动 ” 全覆盖 ,有些 地 区还未 能正 治与合作精神 ;丰富 的社会 资本 ,建 立信 任 ,克 服集体 行动 的协 调问 确理顺 政社关系。政社关系在这一 时期 虽然进入 “ 深 化合作 ” 的阶段 , 题 ,提高资源配置效 率等。 但 仍有不同程度的国家和社区结合的现象 。一方面 ,政府 已逐 步从 权力 ( 三)理顺社 区管理体制 ,构建社 区认 同感 ,注重居民参 与 本 位转向社会本位和公民本位 ,但公共权力却依然不足 。另一 方面 。非 街道 、居委会 两级行 政单位是我 国现有 的社 区管理基本 组织 ,社区 政 府组织的兴起成为政府的 “ 合 作伙伴 ” ,但 自主权还 不够。在互 动过 居民在社区内成立 的社 区居委会组织 的社 区居 民较少 ,居 民没 有 自发参 程 中 ,在加强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合作与联系的同时 ,也因为对政府 的强 与社区建设 的生态社 区和社 区居 民身份 的缺失 。所 以现有 的社 区组织也 烈依赖 ,严重削弱了其代表性 ,从而对其在政策和活动中的影 响力 无法整合社 区内各种资 源进行 生态社 区建 设维 护 ,这就 需要 建立 有效 ( 三)社 区居 民参 与度 不够,社 区生态建设元特 色 的 、与广大居 民参 与社 区管理组织 和管理 系统 ,统一规划实施 生态社区 社 区参与程度低 的居民。社区居民参 与总体水平偏 低 ,主要 问题 有 建设 的维护。在中国服务业应借鉴 国外 的实践 ,制定相关政 策,并 根据 以下几个 方面 : ( 1 )参与 主体不均衡 ,整体参 与率低 。参加 社区活 动 我国的实际情况 ,构建具有 中国特色 的社 区服务 网络 ,它将方便社 区居 是退休人员 和学 生的主要人 员。老年人有 时间,愿 意参 与 ,和孩子们 的 民的生活,提供新 的就业机会 ,使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 暖,积极 主动地 组织和参 与。中人普遍低参 与率。( 2 ) 参与不 平衡 的领 域 ,参与不深 。 参 与生态社 区建设 。(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