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

合集下载

《端午粽》说课稿(通用9篇)

《端午粽》说课稿(通用9篇)

《端午粽》说课稿《端午粽》说课稿(通用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粽》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粽》说课稿篇1我执教的是第10课《端午粽》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端午粽》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生动地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和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使学生在体会浓浓亲情的同时,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课文条理清晰,语言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内容,丰富语言积累。

二、说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和教学实施建议为指导,重在教给学生识字、写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语感,丰富学生语言积累,逐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而本单元教学同时又要落实“读好长句子”和“积累语言”两个教学重点。

为此,依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单元教学要点,我将本课时教学目标设定为:1、认识“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节、叶、米”四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粘又甜”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其中,识字写字,即认识13个生字、两个新偏旁,会写4个生字和积累文中的叠词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现有的朗读水平不高,朗读方法欠缺,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进而体会端午粽色、香、味的特点,便成为了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提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里特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端午粽》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端午粽》教案
1.了解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2.学做“粽子代言人”, 向家人介绍推荐粽子。
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 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
正确地朗读课文, 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粽子图片)提出问题:你知道这是什么吗?(粽子, 范读并正音)你知道哪个节日要吃粽子吗?(端午节)
(3)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3.检测词语。
(1)学生自读词语。
(2)开火车检测读词语。
4.检测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 要求一字一词。
(2)生字卡片检测生字。
三、再读课文, 理解内容
1.学了这些生字, 老师相信同学们能把课文读得更流利了。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并努力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第一自然段。
(6)齐读第二句话, 想想写了粽子的什么?(香味, 清香)
(7)自由读第三句话, 感受粽子又黏又甜的味道。
四、巩固练习
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回忆课文内容
1.出示词语, 多种形式练读。
2.生字卡片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要求一字一词。
3.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课文《端午粽》的内容,了解端午节和粽子的由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背诵课文内容。

•难点:理解端午节和粽子的由来。

三、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2.教具:教案、黑板、粽子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1.让学生谈谈他们知道的端午节和粽子有关的知识。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解释生字和句子。

2.请学生跟读课文中的关键内容,引导他们理解课文主题。

第三步:学习活动(20分钟)
1.学生分组,表演课文。

2.学生绘制端午节和粽子相关的图片。

第四步: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简要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粽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课堂延伸
1.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制作粽子或了解更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

2.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端午节和粽子的视频资料。

六、家庭作业
1.让学生复习课文内容,背诵关键句子。

2.鼓励学生向家人介绍端午节和粽子的相关知识。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端午粽》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端午节和粽子的由来,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2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2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含义。

3.学习绘本《端午粽》中的故事情节。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具准备绘本《端午粽》、绘画纸、彩色笔、粘土。

教学内容一、导入(五分钟)1.播放端午节的视频,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展示一些粽子的图片,问学生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是什么。

二、讲授(十分钟)1.向学生介绍绘本《端午粽》的情节。

2.让学生一起阅读绘本,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三、讨论(十五分钟)1.根据绘本的情节,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她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怎么包粽子的?她为什么喜欢包粽子?2.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节日。

四、绘画活动(二十分钟)1.给每个学生发放绘画纸和彩色笔。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端午节粽子的想象进行绘画。

3.鼓励学生用彩色笔勾勒出粽子的形状和细节。

五、总结(五分钟)1.向学生复述绘本《端午粽》中的故事情节。

2.总结学习内容,强调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

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学生可能对绘本的故事情节理解不深入。

解决方案: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绘画能力参差不齐。

解决方案:通过鼓励和引导,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尽量展示每个学生的作品。

评价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阅读绘本《端午粽》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掌握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

通过绘画活动,学生能够进行想象,表达自己对端午节粽子的理解和喜爱。

然后,教师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和学生的口头表达,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绘画能力进行了评价。

整体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顺利,学生表现积极,参与度高。

下一次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二)教案主题:《彩虹》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彩虹》。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端午节和粽子的由来、制作和风俗。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懂得尊重传统文化,珍惜传统节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庆祝方式,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

•难点: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端午节的习俗和粽子的制作过程。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整理好课文内容,准备好教具和教辅材料。

2.指导材料:准备好图书、图片或视频材料,以便展示介绍端午节和粽子的相关知识。

3.教学环境:营造浓厚的端午节氛围,布置相关装饰品。

4.其他准备:为学生准备粽子的实物或图片,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粽子的形状和制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A. 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B. 学习课文(15分钟)1.跟读课文,学生自读、小组读、整体跟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介绍端午粽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

C. 操作学习(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制作简易粽子,体验制作的过程,加深对粽子的了解。

2.学生齐声朗读端午节习俗,增强记忆。

D. 拓展活动(10分钟)1.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粽子或端午节习俗的展示板。

2.通过活动加深对端午节和粽子的了解。

E. 总结反思(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

2.鼓励学生表达他们对端午节和粽子的感想,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五、课后作业1.请学生写一篇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小感想。

2.教师布置相关阅读内容,让学生继续了解端午节和粽子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端午节和粽子的了解更加深入,提高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同时,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性学习和互动性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

以上是对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的安排,希朿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端、棕”等13个生字。

2、会写“午、节”等7个字。

3、认识偏旁:立字旁“立”,米字旁“米”(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读好长句子。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六、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农历的五月初五是谁什么节日吗?(端午节),在端午节那一天,我们要吃粽子的,今天呀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关于端午粽的。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老师板书课题《端午粽》,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蒿草,艾叶,喝雄黄酒的习俗。

“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让我们去读课文感受一下吧。

三、学习生字(一)初读课文1、你自己读读看。

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一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

一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

一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端午粽》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认识3个偏旁“立””;米”“失”。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认识3个偏旁”;立”“米””;失”。

教学难点:1.读好长句子。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猜谜导入1.猜谜: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想猜吗?听好了: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粽子)2.揭题: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粽子有关的文章:《端午粽》。

(板书课题:10、端午粽)这个题目里藏了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两个生字,分别是“端”和”;粽”。

有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吗?你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换偏旁认识“端”,把”;瑞”字的王字旁换成了立字旁就成了“端”。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粽”字,“米”加上”;宗”就成了“粽”。

一般米字旁的字都和粮食有关,比如”;粮”、“粽”、”;糟糠”“籽”等。

)3.读了这个题目,你的小脑瓜里都产生了哪些问号?过渡:那我们就带着这些小问号一起走进课文。

二、探秘方法,科学识字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词语宝宝忍不住要和你们见面了,你们认识他们么?(指名读一遍)(1)象形字识字。

这些字有两个刚刚我们已经认识了,还有两个是象形字,你能找出来吗?就是”;米”字和“豆”字。

这两个字是从古代的实物演变而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演变过程。

首先来看”;米”字,它的甲骨文就像是六粒米从中间被上下分开,逐渐的中间两粒米相连,慢慢又演变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米”字。

再来看”;豆”字,甲骨文的“豆”字就像是把一颗豆子细分了,种皮、胚根等都有,后来又慢慢简化为现在我们所熟悉的”;豆”字,这两个字你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端午粽》教学设计(优秀4篇)

《端午粽》教学设计(优秀4篇)

《端午粽》教学设计(优秀4篇)《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一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认识生字卡片。

2、听写生词。

二、学习课文,感悟内容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知道了外婆包的粽子特别好吃,那么除了味道好,外婆的粽子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2)指名读第3自然段。

(3)指名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4)指名回答并板书:花样多。

(5)练习用“除了……还有……”说话。

(6)总结:外婆包的粽子除了好吃,花样多,还叫我们带回去给邻居吃,看来,外婆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善良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启发谈话:人们端午节吃粽子为了什么呢?(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3)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屈原的资料。

三、课文拓展,指导书写1、总结交流。

(1)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那么屈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人呢?(2)课件出示屈原资料,了解其生平,以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2、拓展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家乡端午节习俗资料,并和课文内容相对照,看看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3、指导生字“真、分、豆”书写。

(1)课件演示“真、分、豆”笔顺。

(2)认读3个生字。

(3)观察三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指导书写。

四、布置作业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2、布置作业。

把在本课中收集到的词语放在你的词语库里。

课外了解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五、板书设计材料:青青的箬竹,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10、端午粽味道:清香,又黏又甜花样:多意义:纪念屈原《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二一、童谣导入,说“已知”1、师生板书“节”字。

复习已学过的三首传统节日童谣:《春节童谣》《元宵童谣》《清明童谣》。

2、学习“端午”。

清明之后的传统节日便是“端午”(教师板书)了。

你能给“端”字组词吗?教师相机引导:“端正、端坐”表示“身正,不歪”;“端碗、端茶”表示“用手很平正地拿着”;引申义“笔端、开端”,指“东西的一头”。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0.《端午粽》|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0.《端午粽》|人教部编版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生字词学习和书写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书写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鼓励。此外,对于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我也应该设计更多的问题和活动,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但也有一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应该在讨论前给出更明确的指导,确保学生们围绕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端午节的基本概念。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它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关于端午粽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端午粽的制作和食用习俗,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了解传统文化。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辅助和故事讲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端午节相关的问题,如“你们觉得屈原为什么要投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制作端午粽的模拟活动。这个活动将让学生亲身体验端午粽的制作过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模拟活动体验。
2.教学难点
-生字词的书写与运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正确书写生字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笔画、结构。
-课文的深入理解:一年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和深入理解存在难度,教师需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涵。
-情感体验与表达:如何让学生在了解端午节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共鸣,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尊重教部编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端午粽》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端午粽》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端午粽》教案教案:《端午粽》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2)了解故事的主人公、主要情节及故事的含义;(3)能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并准确地朗读课文中的生词。

2. 过程与方法:(1)唤醒学生对端午节的记忆;(2)通过图片、图文结合等形式呈现粽子的制作过程;(3)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思考故事的含义;(4)通过分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端午节文化习俗的兴趣,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2)通过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家人间的关爱、互助和珍惜。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的含义;2. 朗读课文,正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单词和短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的含义;2. 运用课文中的单词和短语进行自由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用于呈现粽子的制作过程;2. 粽子的实物或图片,用于激发学生对粽子的联想;3. 粽子包装纸或手工纸、颜料、彩纸等材料,用于分组合作活动。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与学生谈论端午节,唤醒学生的记忆。

激发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端午节,你们还记得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吗?以前过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2. 引入课文主题,介绍故事情节。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端午粽》,它讲的是端午节的一个故事。

你们猜猜故事讲的是什么?3. 引导学生合作,猜测故事的情节。

教师:请你们分组合作,猜猜这个故事和端午节有什么关系?(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请每个组派一个代表来说一说你们猜到的答案。

(学生发言)教师:很棒!你们的猜测都很有道理。

现在,我们一起来听故事,看看是不是和你们猜到的一样。

Step 2:讲授(20分钟)1.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大家刚才听了课文录音,有没有听懂呢?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解一下课文的内容。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

10 端午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端、粽、节”等生字,会写“午、节、叶”等生字。

认识部首“、”。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读长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并知道这些节日的历史来源。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字、写字。

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历史人物屈原。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猜谜导入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一种食物有关,大家来猜一猜是什么吧!课件出示谜面: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

(打一食物)(同学举手猜谜)2.同学们真聪明,没错,这种食物就是——粽子。

出示课件:粽子图片。

3.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你们觉得好吃吗?4.有位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觉得粽子好吃,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吧。

1.猜谜语。

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

谜底:()二、结合语境,识记生字1.学生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读,想想,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2.同桌或小组交流: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办法?3.展示识字情况。

(1)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2)用多种方法识记。

4.把生字放回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读顺。

2.读一读,连一连。

粽zǒng总duān端zòng间ròu肉niàn念jiān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标出自然段。

2.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自由读或同桌互读互帮。

教师指导长句子的朗读停顿。

4.指名在全班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5.齐读课文。

3.这篇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练习1.出示要写的生字,让学生认读。

2.观察分析: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比比谁是火眼金睛,看得最认真,最仔细。

3.示范写“米、真、豆”等字。

重点指导:“竖”画的写法(午、节、叶、米),“真”字的写法。

(1)“竖”画的写法:“午、节、叶”为悬针竖;“米”为垂露竖。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由来;2.认识粽子,了解它在端午节的重要意义;3.能够简单朗读故事《端午粽》;4.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提炼主题思想;5.能通过手工制作粽子的活动,增强对端午节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端午粽》的内容;2.认识端午节的习俗;3.制作简单的粽子手工。

三、教学准备1.故事《端午粽》的课文;2.粽子制作所需的材料:糯米、粽叶、红枣等;3.制作粽子的工具:绳子、锅、水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端午节的由来,简要讲解粽子在端午节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故事《端午粽》(15分钟)让学生认真听故事,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教义。

3. 课文朗读和讨论(10分钟)请学生围绕故事的主题展开简短讨论,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4. 制作粽子手工(2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用所准备的材料制作简单的粽子,让学生亲身体验端午节的习俗和乐趣。

5. 总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制作粽子的心得体会。

五、课后延伸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制作粽子的小记;2.可以邀请家长来学校品尝学生制作的粽子,增进学生与家长的亲子关系;3.联系社区或老师扩大活动的影响范围,让更多人了解端午节和粽子的文化。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欢乐的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手工能力,是一节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活动。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端午粽》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端午粽》教案
1.这是一个长句子,请你试着读一读,看看谁的朗读可以让我们听明白粽子的最外面是什么,里面是什么,中间是什么。试试吧!
2.这么长的句子都能读好,真了不起!你们发现了吗,他读得这么好,是有小秘密的,如果学生听出了停顿,评价,你太善于倾听别人发言了,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你能给我们读读吗?如果学生没有读准确,要想读好长句子,要做到正确停顿,下面老师读,请你认真听,学会了吗?自己读一读,谁来试试。
教案序号:课题:10.端午粽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年班:
教学目标:
1.运用象形字、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认识“豆、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七个字。
2.运用分层朗读和正确停顿的方法,学习读好长句子。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立”“米”。
教学难点:

这么多花样的粽子,不仅我们吃,还分给邻居吃呢。
出示: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1.这也是一个长句子,你能用我们刚才学过的方法,试着读读吗?
同桌俩人读——指名读
评价:停顿找得准确,长句子读得很好。
2.这个句子中还藏着一个我们今天要学的会写字呢。“分”,这个分字在前边也出现过,在哪儿?快找找。学生发言后,出示: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你能给十分换个词吗?(特别非常格外)这十分的分和分给的分是一个意思吗?(不是)

1.这么好吃的粽子,都有哪些花样啊?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找找外婆包的粽子都有哪些花样。
谁找到了外婆包的粽子都有哪些花样啊?我们看看谁能一次找全。
(出示:红枣粽 红豆粽 鲜肉粽)读词,读准“肉、豆、粽”。
真棒,一下就都找全了,我们一起来读读。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端午粽》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端午粽》教案

《端午粽》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节、带”等13个生字,会写“午、节、爱”等6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端午粽的由来和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二、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四、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播放《过端午》歌曲,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想一想:我们刚刚过完的节日是什么节?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关于端午粽的文章(板书课题),让我们来看看端午粽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范读课文,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一找:你知道了什么?(自由回答)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

4.随机学习生字词。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词卡片。

(3)课件: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书写“午”和“节”。

5.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6.再读课文,思考:端午粽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相机指导)7.划出不懂的词句,通过互帮互助方式,师生共同解决,把词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

8.学生合作朗读,检查彼此的正误。

9.你觉得哪个自然段写得好,为什么?10.你最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11.男女同学分段朗读,男女生分别读前两段,齐读第三段,教师读最后一段。

12.过渡语: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已经闻到了端午粽的香味了,让我们一起期待品尝到香喷喷的端午粽吧!(三)细读课文,体会理解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板书:外皮:青青的箬竹叶;内容:白白的糯米;中间裹着肉、豆沙、咸蛋黄等;扎得结实。

)(2)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看看粽子里面是什么样子的?体会“糯米里面还裹着馅”的意思。

想象除了课文中讲的肉、豆沙、咸蛋黄外还可能有什么内容?是什么味道的?(3)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看到粽子外形时的惊喜——看到粽子馅时的兴奋——品尝粽子时的激动与幸福。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文端duān午wǔ粽zònɡ一yì到dào端duān午wǔ节jié,外wài婆pó总zǒnɡ会huì煮zhǔ好hǎo一yì锅ɡuō粽zònɡ子zǐ,盼pàn着zhe我wǒ们mén回huí去qù.粽zònɡ子zǐ是shì用yònɡ青qīnɡ青qīnɡ的de箬ruò竹zhú叶yè包bāo的de,里lǐ面miàn裹ɡuǒ着zhe白bái白bái的de糯nuò米m ǐ,中zhōnɡ间jiān有yǒu一yì颗kē红hónɡ红hónɡ的de枣zǎo.外wài婆pó一yì掀xiān锅ɡuō盖ɡài,煮zhǔ熟shú的de粽zònɡ子zǐ就jiù飘piāo出chū一yì股ɡǔ清qīnɡ香xiānɡ来lái.剥bō开kāi粽zònɡ叶yè,咬yǎo一yì口kǒu粽zònɡ子zǐ,真zhēn是shì又yòu黏nián又yòu甜tián.外wài婆pó包bāo的de粽zònɡ子zǐ十shí分fēn好hǎo吃chī,花huā样yànɡ也yě多duō.除chú了le红hónɡ枣zǎo粽zònɡ,还hái有yǒu红hónɡ豆dòu粽zònɡ和hé鱼yú肉ròu粽。

我wǒ们mén在zài外wài婆pó家jiā美měi滋zī滋zī地dì吃ch ī了le之zhī后hòu,外wài婆pó还hái会huì装zhuānɡ一yì小xiǎo篮lán粽zònɡ子zǐ要yào我wǒ们mén带dài回huí去qù,分fēn给ɡěi邻lín居jū吃chī.长zhǎnɡ大dà了le我wǒ才cái知zhī道dào,人rén们men端duān午wǔ节jié吃chī粽zònɡ子zǐ,据jù说shuō是shì为wèi了le纪jì念niàn爱ài国ɡuó诗shī人rén屈qū原yuán.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粽》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故事背景。

2.掌握词汇“端午节”、“粽子”等生词。

3.能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4.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端午节和粽子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端午粽》这篇课文的内容和生词。

2.能用简单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三、教学准备
1.课文《端午粽》的教材。

2.教具:图片、粽子模型等。

3.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
向学生介绍端午节和粽子,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1)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并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

2)解释课文中生词的含义,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让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情景再现
利用图片和粽子模型等教具,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模拟端午节包粽子的场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端午节的习俗和粽子的制作过程,并分享自己的
理解。

5. 课堂小结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习的重点和要点。

6. 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一段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短文,并准备下节课的朗读。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端午节和粽子有一定了解,但在阅读理解上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训练和巩固。

以上是关于《端午粽》这篇课文的教案,希朋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篇课文,同时也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爱好。

《端午粽》优秀教案设计_《端午粽》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

《端午粽》优秀教案设计_《端午粽》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

《端午粽》优秀教案设计_《端午粽》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端午节包粽子教案篇一1、知道粽子的来历和几种特有包法、名称。

2、初步学习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缠绕、捆绑的方式包粽子。

3、能互相帮助,体验合作的乐趣。

了解粽子的来历和特点,学习包粽子。

能将粽子包好并捆紧。

1、有湿度的碎泥、粽叶若干、橡皮筋2、范例、课件一、激趣导入。

1、师: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形状的粽子?2、出示课件,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形状的粽子(三角粽、四角粽、团盘粽等)。

二、学习包粽子的方法。

1、出示范例:你们看,在粽子外面穿了一件外衣,你们知道它的外衣是用什么做成的吗?(粽叶)。

在我们的太湖边也有一种粽叶叫芦苇叶,它也可以用来包粽子。

平时,我们粽子里面包的是糯米,还可以加各种馅。

2、师:你们包过粽子吗?今天我们就要用泥巴来学习包粽子。

3、介绍制作方法,教师边示范边介绍:重点讲解将粽叶卷成三角状,以及用橡皮筋将粽子裹紧的方法。

4、幼儿分组包粽子,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互相帮助,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及时进行指导。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评一评谁包的粽子最好,并请幼儿将粽子送到小吃街中开展角色游戏。

《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二1、认识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并对传统文化感兴趣。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查找屈原的资料和端午节的习俗。

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2、学生自由说端午节的习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真”字中间有三横。
4.指导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5.让学生练习口头组词、扩词。4.比一比,写一写。
午节
5.一字组多词。
真()()
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解题导入,了解传统节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内容。(板书课题)有没有人知道粽子是什么时候吃的?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你们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呢?(学生自由举手发言)同学们知道得非常多,那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都会做什么啊?(学生回答)没错,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课件出示有关端午习俗的图片)6.下列哪些是端午节的习俗?()
(3)读第三句话,外婆让“我们”把粽子带回去分给邻居吃,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外婆的善良)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外婆包的粽子,是用()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的枣。8.外婆包的粽子有()。
A.红豆粽B.香菇粽
C.牛肉粽D.鲜肉粽
E.红枣粽F.红糖粽四、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猜谜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一种食物有关,大家来猜一猜是什么吧!
课件出示谜面: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打一食物)(同学举手猜谜)
2.同学们真聪明,没错,这种食物就是——粽子。出示课件:粽子图片。
3.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你们觉得好吃吗?
重阳节五月初五
端午节八月十五
中秋节正月十五
元宵节九月初九
[教学板书]
端午粽包:箬竹叶糯米红枣
端午粽花样: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教学反思]
开课伊始,我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因此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也提高不少。第一课时我主要教学生字词,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为下节课的课文理解作好铺垫。在指导学生学写生字时,我让学生学习找到生字之间的共同点及不同的书写方式,从而让学生掌握写字要领。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了解外婆包的端午粽及其中包含的感情,以及端午节的来历及习俗。因为这一节日同学们都有过体验,所以让同学们自由讨论非常重要。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带入课文,他们理解课文就更加容易了。
(2)用多种方法识记。
4.把生字放回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读顺。2.读一读,连一连。
粽zǒng
总duān
端zòng
间ròu
肉niàn
念jiān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标出自然段。
2.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自由读或同桌互读互帮。教师指导长句子的朗读停顿。
10端午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端、粽、节”等生字,会写“午、节、叶”等生字。认识部首“、”。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读长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并知道这些节日的历史来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历史人物屈原。
(2)外婆包的粽子的味道如何?(板书:清香,又黏又甜)
(3)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外婆是怎么包粽子的,及粽子的味道。)
2.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说说这一段又讲了什么。(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多)
(2)外婆包的粽子都有哪些花样?学生用笔在书上画出来。(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4.有位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觉得粽子好吃,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吧。1.猜谜语。
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
谜底:()二、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1.学生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读,想想,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2.同桌或小组交流: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3.展示识字情况。
(1)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1.出示屈原图片,提问有没有人认识这个人物。
2.老师讲解爱国诗人屈原及沉汨罗江的历史故事。
3.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师: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啊?(屈原)
4.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9.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五、回顾拓展
1.全班齐读课文,指名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2.教师回顾总结:这篇课文讲了外婆给“我们”包的端午粽,以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更加了解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来源,课后同学去收集了解一下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吧。10.将下面传统节日与对应的时间连起来。
A.贴对联B.吃粽子
C.吃饺子D.赛龙舟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
2.第1自然段讲了什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3.你们家有没有人会包粽子?课文中包粽子的人是谁?(外婆)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2自然段,数出该自然段有几句话。
(1)外婆是怎样包粽子的?让学生找出描写包粽子的句子。(板书:箬竹叶糯米枣)
4.指名在全班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5.齐读课文。3.这篇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四、指导书写,练习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让学生认读。
2.观察分析: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比比谁是火眼金睛,看得最认真,最仔细。
3.示范写“米、真、豆”等字。重点指导:“竖”画的写法(午、节、叶、米),“真”字的写法。
(1)“竖”画的写法:“午、节、叶”为悬针竖;“米”为垂露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