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飞翔的鸟儿——记王蒙

合集下载

王蒙:神鸟

王蒙:神鸟

王蒙:神鸟孟迪第一次拿着指挥棒站在众多的足以穿透他的身体与灵魂的顶灯下面。

为了这一天,他等待了许多年。

乐团不能给他买,他用积攒下来本来准备买映像机的钱做了一身燕尾服。

穿上黑礼服,拿着指挥棒,走到辉煌的乐团面前,向观众点头致意,转过身来,他的脸色完全变了。

他知道,底下是一生的关键时刻。

关键的时刻将决定他的一生。

也许会决定音乐在我国的命运呢。

阿勃罗斯的被人们称为《痛苦》的交响乐。

气魄的宏大与结构的繁复,使举世没有几个指挥敢碰它。

孟迪竟然选择了它作为自己的处女作,简直骇人听闻。

他这种不顾众友人的告诫的做法,确实反映了他的不成功宁可灭亡的背水一战的决心。

开始了第一乐章的头两个乐段以后,孟迪感到了事情的蹊跷。

是天气的异常造成了乐器的失常还是他的耳朵出了毛病?甚或——是所有的演奏家喝了迷魂汤?为什么提琴不像提琴巴松不像巴松?为什么所有的他的独到的处理与谆谆讲解过的细腻要求,他的已经充分体现在他的脸上身上臂上棒上的入微的感觉竟没有一个能在声音上体现出来?为什么就像吃米饭的时候吃到了沙子或者接吻的时候吻到了脓疱一样,不时在和声中出现那样一种差错,那样的暗箭和陷阱,把针一样的刺扎向他的脆弱的心?第二乐章,民歌风的行板是在麻木不仁中走过去的。

他像是被催了的眠,一种输到家的沮丧感使他冷汗淋漓。

而汗还没有出透,便蒸发尽了。

他似乎正在变成一具失去生命的躯壳。

有什么办法呢,失败就像死亡,不能避免也不能理论。

而且,他快到四十岁了。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情势突然发生了变化。

一只黑鸟飞进了音乐厅,飞到了舞台上。

他无暇思考为什么一个封闭良好靠空调机调节空气的现代化的音乐厅会飞进一只鸟。

鸟沿着低低高高的优美的曲线飞翔,自由而潇洒。

他隐约听到了鸟扑扇翅膀的扑扑声。

声音溶进了忧伤的声响。

一只飞鸟给了他一种不寻常的撩拨,他的心热了,想哭。

鸟显然引起了全体演奏人员的注意。

他们的乐器随着鸟飞的高低疾徐而发出声音。

鸟在盘旋,声音在盘旋。

鸟在展扬,声音在展扬。

阅读王蒙王蒙:人民艺术家

阅读王蒙王蒙:人民艺术家

阅读王蒙王蒙:⼈民艺术家王蒙(1934—),祖籍河北沧州,⽣于北京。

中国当代作家、学者,原⽂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著有长篇⼩说《青春万岁》《活动变⼈形》等近百部⼩说,其作品反映了中国⼈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

曾获意⼤利蒙德罗⽂学奖、⽇本创价学会和平与⽂化奖、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与澳门⼤学荣誉博⼠学位、约旦作家协会名誉会员等荣誉。

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在各国发⾏。

2015年《这边风景》获茅盾⽂学奖,2019年被授予“⼈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辈⼦的活法⽂ | 王蒙有⼈说我是成功者。

什么是成功呢?名位吗?⾦钱吗?我不是化外之民,我在乎⼈间诸事,但是我确有粪⼟名位与⾦钱的记录。

你有吗?我寻求的是感动的体验,或云:将这种体验视为⼈间⾛这⼀趟最重要的⽬标。

我⾛上了⽂学,⾛⼊了⾰命,因为⽂学与⾰命感动了我。

同样的感动常常表现在⾳乐的征服上。

⽽⽂学作品,正是我的歌,我的交响,我的协奏,我的节奏与旋律。

有许多事情说不清楚,想不清楚:关于⽣命,关于死亡,关于永恒。

关于学问,关于榜样,关于意义,关于牺牲,关于价值,关于快乐。

但是我已经⽣活在世间,我已经⽣活在祖国,我已经⽣活在地球上⼈类中太阳下⾯。

我⾄少应该真正地感动⼀辈⼦,我⾄少⼀辈⼦应该有⼏件,颇有⼏件事真正让我感动。

感动就是为体验⽣的与死的滋味,就是到银河系、到⼤地、到神州河⼭中⾛⼀趟的滋味。

我的感动并不,⼀点也不艰深,不各⾊,不⾃恋和顾影⾃怜。

⼀座⼭峰,⼀⽚浪花,⼀座⽼屋⼦,⼀棵⼤树或者⼩苗,⼀叶扁⾈,⼀钩残⽉或者落到海⾥去的太阳,时⽽使我感到⽣命的极致。

西班⽛格拉纳达的阿拉伯花园与⽐利时布鲁⽇的建筑,颐和园⾥的谐趣园与西湖边的平湖秋⽉,已经⾜够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连续听或者唱⼏⾸我所喜爱的乐曲,已经使我觉得此⽣再⽆所求。

你可能成功,也可能蹉跎⼀世,可能伟⼤也可能渺⼩,你可能幸运⽽且得到公众宠爱,你也可能总是被误解,被错会了意。

⾼尚有⾼尚的代价,低下有低下的收益,清⾼有清⾼的寂寞,⽆耻有⽆耻的⽕爆,智慧有智慧的痛苦,愚傻有愚傻的福⽓。

王蒙

王蒙
第三节 王蒙

一、创作活动简 介
处女作《青春万岁》 成名作《组织部新 来的青年人》 第一阶段:早期 “革命+青春”



第二阶段:艺术创新阶段
1979年以后,王蒙先后发表了《春之声》、 《布礼》、《蝴蝶》等作品,运用意识流 手法,着重揭示人物的内在心理世界。 《活动变人形》、 《来劲》、《坚硬的稀 粥》
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一部有争 议的小说

《绿》侧重从物质 的角度、从饮食、 饥饿角度揭示了人 的生命存在和生存 环境;《男》则从 精神的角度,从人 性的角度揭示了人 的本质及人性的扭 曲、异化和还原。
1、如何评价章永磷这一人物形象


人——非人环境 中的畸形人—— 人 灵与肉的渴望— —灵与肉的斗 争——灵与肉的 新生



3、试析陈奂生的 性格特征。 4、简述陈奂生这 一形象的意义。 5、为什么说高晓 声是“农民灵魂的 探求者”?

(2)突破了传统文化和社会道德的禁 忌,为审美艺术的需要,把人的潜意 识的心理活动真诚的袒露出来。
(3)浓郁的思辨色彩与哲理性。 公子落难,佳人相助的模式。
(四)、基本特色:

把知识分子苦难历 程放在荒原人特有 的生活氛围中,进 行自我审判和自我 忏悔,具有自传特 点、思辨色彩和西 部情调。
五、阅读与思考
3、当代“国民性”问题的新思考 四、叙事方式 1、把人物置于最利于表现他的环境中,充满 喜剧色彩。 2、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示人物的灵魂。 3、幽默深沉,寓庄于谐。
五、阅读与思考


1、高晓声:《高 晓声幽默作品自选 集,漓江出版社 1995年6月版。 2、金燕玉:《论 高晓声的创作个 性》,《当代作家 评论》1985.3.

【名师讲题】王蒙《春之声(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名师讲题】王蒙《春之声(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春之声(节选)王蒙叮铃叮铃的铃声响了,铁门又的一声关上了,车外的暮色也正在浓重起来。

女列车员点起了一支白蜡,把蜡烛放到了一个方形的玻璃罩子里。

偌大车厢,就靠这一支蜡烛照亮。

些微的亮光,照得乘客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影子。

岳之峰轮流把体重从左腿转移到右腿,再从右腿转移到左腿。

幸好人有两条腿,要不然,无依无靠地站立在人和物的密集之中,可真不好受。

立锥之地,岳之峰现在对这句成语才有了形象的理解。

“给这种车坐,可真缺德!”“你凑合着吧,过去,还没有铁路哩!”“有什么办法呢?每逢春节,有一亿多人要坐火车……”黑暗中听到了这样一些交谈。

岳之峰的心平静下来了。

是的,这里曾经没有铁路,没有公路,连自行车走的路也没有。

我亲爱的美丽而又贫瘠的土地!你也该富饶起来了吧?过往的记忆,已经像烟一样、雾一样淡薄了。

那,那……那究竟是什么呢?他定了定神,揉了揉眼睛。

分明是法兰克福的儿童在歌唱,当然,是德语。

在欢快的童声合唱旁边,有一个顽强的、低哑的女声伴随着。

一支歌以后又是一支歌,然后是一个成人的歌。

三支歌放完了,是啪啦啪啦的揿动键钮的声音,然后三支歌重新开始。

顽强的,低哑的,不熟练的女声也重新开始。

这声音盖过了一切喧嚣。

车身一个大晃,又一个大晃,大概是通过了岔道。

又到站了。

——哧,铁门打开了,站台的聚光灯的强光照进了车厢。

岳之峰看清楚了,录音机就放在那个抱小孩子的妇女的膝头。

开始下人和上人,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啪”的一声,不唱了。

“这是……什么牌子的?”岳之峰走过去问道。

“三洋牌,这里人们开玩笑地叫它‘小山羊’。

”妇女抬起头来,大大方方地回答。

岳之峰看到了她的经历过风霜,却仍然是年轻而又清秀的脸。

“你在学外国歌吗?”岳之峰又问。

妇女不好意思地笑了,“不,我在学外国语。

”她的笑容既谦逊,又高贵。

“德语吗?”“噢,是的。

我还没学好。

”“这都是些什么歌儿呀?”一个青年问。

岳之峰的连续提问吸引了更多的人。

【课外阅读】蝴蝶在飞舞王蒙先生印象(下)

【课外阅读】蝴蝶在飞舞王蒙先生印象(下)

【课外阅读】蝴蝶在飞舞——王蒙先生印象(下)王蒙是个复杂的存在。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似乎没有人比他更复杂、更难以言说。

他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一只偏偏飞舞、自由自在的“蝴蝶”,你永远都无法窥见它的全貌,你只能看见它彩色翅膀的一闪。

他的智慧、他的敏锐、他的激情,甚至他的幽默,都是“王蒙式”的。

同时,王蒙先生曾说,自己是个“历史化”的人,是他生活的那段“历史”的产物。

今天,让我们走近王蒙、了解王蒙,从而,也走进那段历史,了解那段历史。

作家王蒙在新中国文坛上,王蒙无疑是个影响巨大的重要作家,他既是中国当代主流文学思潮的引领人物,又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一面镜子,一面旗帜。

他对中国当代文坛的影响,没有其他人能够比拟。

50年来,王蒙始终怀着对人民的深情和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而创作。

1953年,年仅19岁的王蒙怀着对朝气蓬勃的新中国的满腔挚爱,开始处女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的写作,由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

在这50年的创作历程中,王蒙始终敏锐地把捉着时代的脉搏,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王蒙的作品相当生动、深刻地描绘、反映了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社会生活变迁。

王蒙的生活道路与新中国的成长道路息息相关,王蒙的文学创作与新中国的进步发展紧紧相连,因而,王蒙既是中国当代历史的参与者、见证者,同时又是叙述者、表现者。

王蒙的创作,为新中国文坛增添了绚丽色彩和思想深度,在新中国文坛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的《青春万岁》,以诚挚的诗情书写出了新中国的朝晖,因而曾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最喜爱的十本书”之一;他于1956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以其特有的敏锐的观察和冷静的思考,成为我国50年代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20世纪70年代后期,历经坎坷磨难后“复出”文坛的王蒙,更是以其勤奋的笔耕和奔涌的激情,成为新时期文学创作中成就最卓著者之一。

他的短篇小说《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春之声》分别获得1978年、1979年、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蝴蝶》、《相见时难》分别于1980年、1982年获得第一、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访苏心潮》于1984年获得全国第三届报告文学奖;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活动变人形》开始,王蒙的长篇小说创作,特别是他的“季节”系列长篇小说《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以及他最新发表的“后季节”长篇小说《青狐》,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

王蒙经典散文读后感(2)

王蒙经典散文读后感(2)

王蒙经典散文读后感(2)王蒙散文读后感4王蒙,这位被著名评论家张光年先生称为我国“当代文坛奇才”的杰出作家,与新疆有着一种特殊的缘分。

自1963年底“自我流放”到新疆,到1979年6月“右派分子”问题被彻底“改正”回到北京,由青年进入中年,王蒙在新疆整整度过了16年屈辱而又充实的漫长岁月。

其中有7年时间,他更是在边远的伊犁巴彦岱农村当了地地道道的普通农民,一直与那里的维吾尔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崐在这段艰辛而压抑的日子中,王蒙与一切有志气的知识分子一样,并没有向命运屈崐服,更没有消沉颓唐。

他在生活的最底层默默地思索着、吸收着、积累着,也企盼崐着有朝一日能重新回到文艺队伍中来,在文学事业中一试身手。

有道是“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国家不幸诗人幸”。

在新疆这段不正常的崐荒.唐经历,对于作家王蒙个人来说,并不全是坏事。

关于如何看待这被迫中断创作崐的20年,王蒙曾有一段很有辩证意味的总结说明。

他说“如果不中断的话,在那崐种环境里,势必有两种可能。

一是得绝对的沉默,这并不大可能,因为我从小就积崐极参加革命,做布尔什维克,做党员,一心一意跟党走,假如1957年以后我没崐有被划进去,就设想我就清醒看到这一切都错了,我就保持沉默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崐这也不可能。

相反的有一种可能就是跟着‘左’起来。

但‘左’到姚文元的程度也崐不可能,因为我心里毕竟有善良的一面,我下不了手,我现在写小说对很反面的人崐物也下不了手。

但起码柳青式的悲剧在我身上会出现,就是我以很大的力量努力把崐当时的政策口号变成我自己的思想感情,再把它写出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写崐出来,可不久发现是写错了。

”王蒙幽默地说,这种情况“从政治上说,对我个人崐很好”。

(见《王蒙文集》第8卷614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年在这段崐非常时期的思想、生活、情绪、知识和艺术的全面积累,是王蒙在新时期最初的几崐年里,就能以极佳的竞技状态实现自己文学创作的“二度青春”,十几来频频引领崐文坛风骚,进入他文学事业辉煌时期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蒙经典散文读后感

王蒙经典散文读后感

王蒙经典散文读后感我虽然也喜欢写些文字,但因为不是语文老师的缘故,我的时间已被本职专业占用太多。

事实上这些年来我读专业以外的书籍甚少,我从前所用的文字完全是靠小学初中和高中一部分时间在语文课中得来的。

尽管如此,我对于有限的文字仍然是个挑剔的人。

即便是在不多的行车旅途中携带一本名著或散文诗集,我也不是都很认真地阅读。

但近日来,我读了王蒙的散文竟是爱不释手。

我利用了一切可能利用的时间读它,甚至在给学生上视唱练耳课时,我也把<<王蒙散文>>摆在钢琴架上,趁学生读谱的那一会和让学生听单音、音程、和弦的那会偷偷地看上一页,这感觉是多么奇妙又是多么美妙。

它似乎让我又回到了绽放着青春活力的学生时代,让我又一次地回忆起在师大学习音乐专业期间,在学校后山的教师琴房的窗外,因家境不好交不足上小课的学费我在夏天冒着酷暑冬天忍着严寒偷听老师给其他学生上课时的画面。

那画面不也曾带给了我无比奇妙而美妙的感觉么?王蒙散文里最初引起我注意的是他的三篇题与音乐有关的文章<<音乐与我>><<行板如歌>><<在声音的世界里>>,如果不是他自己说连五线谱也不会认识,我真是会断定这样的文章绝对出自专业的资深的声乐或器乐工作者。

他在文中几乎提到了世界音乐宝库里所有的最华美精致的乐曲,尤其让我惊叹的是他对于柴可夫斯基音乐的理解完全要比我深刻的多,而得到我共鸣的则是他能准确地区分和感受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等大师音乐的不同风格并能享乐其中。

我特别喜欢他在提到敬仰贝多芬的音乐时用了"我五体投地地喘不过气来”这十一个字,我觉得再恰当不过了。

他对于音乐不仅是有着广博深沉地理解和感受,通过文字他还将音乐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是他作品的一部分有情有爱地表达出了。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并不是所有不认识五线谱的人都能有他这样对于音乐的感悟。

有几人又能如他那样在孩提时代听到算命瞎子吹奏的孤独凄清的笛声便也难过地落泪?给我感触颇深的是王蒙散文里用极其朴实又充满真诚的文字真实描写他所接触的不同思想性格的作家形象。

作家王蒙简介

作家王蒙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文体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短篇小说创作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等。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阿城(1949—),原名转》《卧铺》《傻子》等;中篇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其处女作《棋王》曾获第三届全国秀中篇小说奖;杂论《文化制约着人类》。他的作品语言出神入化,极富感染力。阿城的生命力充沛,对俗世依恋无限。凭着这种心性,他每能在我们认为鸡毛蒜皮的琐事中看出宇宙的神奇。曾有人对他进行高度的赞誉“运用中国文字已臻化境,可说是天生的文体家”。
梁晓声(1949—),原名梁绍生,祖籍山东荣城。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年轮》《浮城》等。小说《双琴记》《一只风筝的一生》等分获《小说月报》百花奖。创作多以知青题材为主,有人称为“北大荒小说”,多描写北大荒的知青生活,真实、动人的展示了他们的痛苦与快乐、求索与理想,深情的礼赞了他们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美好心灵与情操,为一代知识青年树立起英勇悲壮的纪念碑。
法——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小说多以知识分子的生活为题材,思想凝重、风格典雅、写法富有变化,善于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营造诗的氛围,文字清新精美、韵致隽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