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空气丙酮混合气填料吸收塔设计

合集下载

丙酮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吸收

丙酮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吸收

课程设计题目处理量为6000m3/h丙酮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吸收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学号二O一四年十二月十六日目录第一节前言 (4)1.1 设计任务 (4)1.2 操作条件 (4)1.3 丙酮的介绍 (4)1.4 填料塔的主体结构与特点.................................... (4)1.5 原料来源 (5)1.6 设计条件 (5)1.7 设计内容 (5)第二节填料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6)2.1 装置流程的确定 (6)2.2 吸收剂的选择 (6)2.2.1 溶质的溶解度 (6)2.2.2 对溶质有较高的选择性 (6)2.2.3 挥发度 (6)2.3 吸收流程的选择 (6)2 .4 吸收塔填料的选择 (7)2.5 丙酮回收工艺 (10)2.6 水吸收工艺 (10)第三节物料衡算 (11)3.1 液相物性数据 (11)3.2 气相物性数据 (12)第四节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12)4.1 塔径的计算 (12)4.2 泛点率校核 (14)4.3 核算径比 (14)4.4 填料塔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14)4.5 塔附属高度的计算 (16)第五节筒体和封头的设计 (16)5.1 筒体的设计 (16)5.2 手孔的设计 (17)5.3 法兰的设计 (17)5.4 物料衡算 (18)5.5 压力降 (19)5.6 物离心泵 (19)注:1 工艺选择性 (21)2 工艺选址 (21)3 工艺安全 (22)4 工艺设备设计成果一览表 (23)5 工艺管道设计成果一览表 (24)6 工程固定投资概算结果一览表 (25)7 参考文献 (25)8 主要符号说明 (26)附件一:空气-丙酮混合气填料吸收塔设计塔设备图 (28)附件二:空气-丙酮混合气填料吸收塔设计平面布置图 (29)附件三:空气-丙酮混合气填料吸收塔设计物料流程图 (30)附件四:空气-丙酮混合气填料吸收塔设计带控制点的流程图 (31)附件五:空气-丙酮混合气填料吸收塔设计管道布局图 (32)第一节前言1.1 设计任务:处理量为6000m3/h(标准状态) 丙酮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填料吸收塔设计1.2 操作条件:混合气体的处理量:6000m3/h(标准状态);混合气体组成:空气0.94,丙酮0.06(均为摩尔分数);要求丙酮的回收率:97%;混合气温度:30℃,压力0.12MPa。

填料塔清水吸收丙酮设计结果一览表

填料塔清水吸收丙酮设计结果一览表

填料塔清水吸收丙酮设计结果一览表摘要:一、引言二、填料塔清水吸收丙酮设计概述三、设计结果一览表1.设计流量2.填料塔直径与高度3.填料层高度4.丙酮吸收液的喷淋密度5.液气比6.塔内压力分布7.温度分布8.设备材质与防腐措施四、设计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五、结论正文:一、引言本文主要介绍填料塔清水吸收丙酮的设计结果。

通过本设计,旨在实现对丙酮废气的有效处理,达到环保要求。

二、填料塔清水吸收丙酮设计概述填料塔清水吸收丙酮设计采用喷淋吸收剂的方法,将废气中的丙酮通过与吸收剂的接触,转化为无害物质。

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了流量、塔直径与高度、填料层高度、喷淋密度、液气比等因素,以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

三、设计结果一览表1.设计流量:根据生产需要和处理能力,确定设计流量为10000m/h。

2.填料塔直径与高度:结合塔内流体动力学特性,确定填料塔直径为2m,高度为20m。

3.填料层高度:根据填料塔直径和高度,以及填料特性,确定填料层高度为15m。

4.丙酮吸收液的喷淋密度:为保证吸收效果,确定喷淋密度为1.5kg/m·s。

5.液气比:根据丙酮与吸收剂的化学反应特性,确定液气比为3:1。

6.塔内压力分布:设计压力分布为0.1MPa,以满足设备运行要求。

7.温度分布:为保证吸收剂的稳定性和吸收效果,设计温度分布为常温。

8.设备材质与防腐措施:设备主要材质采用不锈钢,以抵抗丙酮废气的腐蚀性。

同时,采取喷涂防腐漆等措施,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设计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本次设计结果满足生产需要和环保要求。

在实际运行中,可通过调节喷淋密度、液气比等参数,进一步提高吸收效果。

此外,需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五、结论本文详细介绍了填料塔清水吸收丙酮的设计结果。

填料吸收塔工艺设计框

填料吸收塔工艺设计框

填料吸收塔工艺设计框①n=0.6~0.8水吸收丙酮填料吸收塔1、设计用水吸收丙酮常压填料塔,其任务及操作条件。

(1)混合气(空气,丙酮,蒸气)处理量1000m/h。

(2)进塔混合气含丙酮体积分数1.65%,相对温度70%,温度35%。

(3)进塔吸收剂(清水)的温度25%。

(4)丙酮回收率82%。

(5)操作压力为常压操作。

2、吸收工艺流程的确定采用常规逆流操作流程,流程说明从略3、物料计算(1)进塔气体中各组分含量近似取塔平均操作压 混合气量n=1000× 273 kmol/h 273+35混合气体中丙酮含量n=39.57*0.0165=0.65kmol/h M=0.56*58=37.7kg/h 查附录(化工原理),35C 饱和水蒸汽压强为5623.4Pa ,则每Kmol 相对温度为70%的混合气体中含水蒸汽量。

/Kmol (空气+丙酮)=1.54(Kmol/h ) m=1.54×18=27.72 (Kg/h )混合气体中空气量n=39.57-0.65-1.54=37.38 (Kmol/h ) m=37.38×29=1084.02 (Kg/h ) (2)混合气体进出塔(物质的量)组成 已知:y 1=0.0165 Y 2=0.003(3)混合气体进出塔(物质的量)组成若将气体与水蒸气视为惰性气体,则惰性量n=37.38+1.542=38.92(Kmol/h ) m=1084.02+27.72=1111.74(Kg/h )Y 丙酮/ KmolY =0.003 Kmol/h 丙酮/ Kmol (4×(1-0.82)=39.037(Kmol/h )M=1111.74+37.7×0.18=1118.53(Kg/h ) 4、热量衡算热量衡算为计算液相对温度的变化,以判断是否为等温吸收过程,假设丙酮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且本略气相温度变化及塔的散热损失(塔的保温良好)查于(化工工艺算图)常用物料物性数据。

年处理量为---吨丙酮气体吸收的设计

年处理量为---吨丙酮气体吸收的设计

学号:16~30号
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年处理量为吨丙酮气体吸收的设计
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脱除混于空气中的丙酮气体。

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为4150~5750(m3/h),其中含空气为96%(mol分数),丙酮气为4%(mol分数),要求丙酮回收率为98%(mol 分数),采用清水进行吸收,吸收剂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5倍。

(25C°下该系统的平衡关系为y =1.75x。

2、工艺操作条件:
(1)操作平均压力常压
(2)操作温度t=25℃
(3)每年生产时间:300天
(4)填料类型及规格自选。

3、设计任务:
完成吸收工艺设计与计算,有关附属设备的设计和选型,绘制吸收系统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和吸收塔的工艺条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注:两图采用电子和手绘各一张)
4、说明:
为使学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每个学生的原始数据均在产品产量上不同,见下表:
5、参考书:
(1)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吉林化工学院编;
(2)谭天恩.麦本熙.《化工原理》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3)匡国柱.史启才.《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
(4)《化工设计全书》编辑委员会.金国淼等编.《吸收设备》化学工业出版社;
(5)陈敏恒等编《化工原理》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6)其它参考书。

拷贝后将带红字的部分删掉(只留用你所用的处理量)!
化工原理教研室 2013年11月。

丙酮吸收塔的设计

丙酮吸收塔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丙酮吸收塔的设计
二、设计任务
(1) 原料气组成: 丙酮-空气双组分混合气体
丙酮含量 8%(体积%)
(2) 处理量: 1.5Χ107 m 3 /a(标准体积流量),年开工7200小时。

(3) 操作条件: 连续常压操作 (t=20 ℃ )
(4) 尾气要求: 出塔气体中丙酮含量不大于原料气中丙酮含量的1%.
(5) 吸收剂:清水
(6) 填料:陶瓷拉西环
三、基本要求
1. 设计计算书1份:设计说明书是将本设计进行综合介绍和说明。

设计说明书应根据设计指导思想阐明设计特点,列出设计主要技术数据,对有关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作出技术上和经济上的论证和评价。

应按设计程序列出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对所选用的物性数据和使用的经验公式、图表应注明来历。

设计说明书应附有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设计说明书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封面;目录;绪论;工艺流程、设备及操作条件;塔工艺和设备设计计算;塔机械结构和塔体附件及附属设备选型和计算;设计结果概览;附录;参考文献等。

2. 图纸1套:包括工艺流程图(3号图纸)。

丙酮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

丙酮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

丙酮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丙酮填料吸收塔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其基本原理、结构特点以及应用领域。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a.了解丙酮填料吸收塔的定义、工作原理和分类;b.掌握丙酮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操作要点;c.熟悉丙酮填料吸收塔在化工、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2.技能目标:a.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丙酮填料吸收塔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计算;b.具备分析丙酮填料吸收塔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能力;c.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对丙酮填料吸收塔进行模拟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培养学生对化工工艺和环保领域的兴趣,增强其社会责任感;b.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精神;c.使学生认识到丙酮填料吸收塔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丙酮填料吸收塔的基本原理:介绍丙酮填料吸收塔的工作原理、分类及特点。

2.丙酮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计算:讲解丙酮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计算方法,包括塔径、塔高、填料层参数等。

3.丙酮填料吸收塔的操作要点:介绍丙酮填料吸收塔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故障处理。

4.丙酮填料吸收塔的应用领域:讲解丙酮填料吸收塔在化工、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5.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丙酮填料吸收塔的应用案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丙酮填料吸收塔的基本原理、设计计算方法、操作要点等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丙酮填料吸收塔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丙酮填料吸收塔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化工工艺学》、《环保工程》等。

2.参考书:丙酮填料吸收塔相关的研究论文、技术手册等。

丙酮吸收塔技术方案

丙酮吸收塔技术方案

丙酮吸收塔技术方案
在化工生产中,丙酮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其吸收塔技术方案对生产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丙酮吸收塔主要用于从气相中吸收丙酮,以实现气液相质量传递和分离。

设计一个高效的丙酮吸收塔技术方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

首先,丙酮吸收塔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生产工艺参数和原料气体的性质。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吸收剂的种类和浓度,以及丙酮在气相中的浓度和流量。

同时,还需要考虑塔内填料的选择和塔板的布置,确保气液接触充分、传质效果好。

其次,丙酮吸收塔技术方案还需要考虑操作条件和控制系统。

合理的操作条件可以提高吸收效率,降低能耗。

控制系统应能够实时监测塔内气相和液相的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实现自动化控制和调节。

另外,丙酮吸收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是设计方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需要保证塔内气体不泄漏,液体不外溢,以及避免因操作失误或突发情况引发的安全事故。

在设计方案中要充分考虑安全阀、泄压装置等安全设施的设置,确保生产过程安全可靠。

总的来说,丙酮吸收塔技术方案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工艺参数、操作条件、控制系统、安全性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实现丙酮吸收过程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为化工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

同时,也可以为环保节能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未来在丙酮吸收塔技术方案的研发和应用中,能够不断完善和提升,为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

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① 混合气体的处理量:2400m 3/h② 混合气体SO 2含量(摩尔分率):0.05;温度:25℃ ③ 吸收剂清水温度:20℃ ④ SO 2回收率:95% ⑤ 操作压力为常压二、设计方案1. 填料的类型与选择对于水吸收SO 2的过程,操作温度及操作压力较低,工业上通常选用塑料散装填料。

在塑料散装填料中,塑料阶梯环填料的综合性能较好,故此选用DN50聚丙烯阶梯环填料。

阶梯环是对鲍尔环的改进。

与鲍尔环相比,阶梯环高度减少了一半,并在一端增加了一个锥形翻边。

由于高径比减少,使得气体绕填料外壁的平均路径大为缩短,减少了气体通过填料层的阻力。

锥形翻边不仅增加了填料的机械强度,而且使填料之间由线接触为主变成以点接触为主,这样不但增加了填料间的空隙,同时成为液体沿填料表面流动的汇集分散点,可以促进液膜的表面更新,有利于传质效率的提高。

阶梯环的综合性能优于鲍尔环,成为目前所使用的环形填料中最为优良的一种。

2. 设计步骤① 吸收塔的物料衡算;②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计算,主要包括:塔径,填料层高度,填料层压降; ③ 设计液体分布器及附属设备的选型; ④ 绘制有关的操作图纸。

三、物料衡算1. 进塔混合气中各组分的量近似取塔平均操作压强为101.3kPa ,故:混合气量 = 2400(27327325+)×122.4= 98.15kmol/h混合气中SO 2量 = 98.15×0.05 = 4.91 kmol/h = 4.91×64.06 = 314.53kg/h 混合气中空气量V = 98.15×0.95 = 93.24kmol/h = 93.24×29 = 2703.96kg/h 2. 混合气进出塔物质的量的组成1y = 0.05 2y =4.91(10.95)93.24 4.91(10.95)⨯-+⨯- = 0.002633. 混合气进出塔摩尔比组成将混合气中的空气为惰性气体,则Y 1 = 4.9193.24= 0.053 Y 2 = 4.910.0593.24⨯ = 0.00264. 出塔混合气量出塔混合气量 = 93.24 + 4.91×0.05 = 93.49kmol/h= 2703.96 + 314.53×0.05 = 2719.69kg/h四、吸收剂水的用量查表得,常压下25℃时SO 2在水中的亨利系数为 E = 3.55×103 kPa 相平衡常数为 m = E /P =33.5510101.3⨯ = 35.0412min120.0530.0026()93.24()0.053035.04nL nG Y Y q q Y X m--==⨯-- = 3106.855kmol/hL = 1.5q nLmin = 1.5×3106.855 = 4660.28kmol/h = 4660.28×18 = 83885.04kg/h五、塔底吸收液组成X 11212()()nL nG q Y Y q X X -=-X 1 =93.24(0.0530.0026)4660.28⨯- = 1.008×10-3六、操作线方程224660.28()0.002693.24nL nL nG nG q q Y X Y X X q q =+-=+七、塔径的计算1. 采用Eckert 通用关联图法计算泛点气速u F 塔底混合气流量W V = 2703.96+314.53 = 3018.49kg/h 吸收液流量W L = 83885.04+4.91×0.95×64.06 = 84183.85kg/h进塔混合气密度V ρ= 4.2229×27327325+ = 1.186kg/m 3 ( 混合气浓度低,可近似视为空气的密度 )吸收液密度ρL = 998.2kg/m 3 吸收液黏度μL = 1.005mPa ·s选DG50mm 塑料阶梯环,查得其填料因子Φ=127m -1,比表面积A =114.2m 2/m 3u ——空塔气速,m /s ; Ф——湿填料因子,简称填料因子,1 /m ; ψ——水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之比; g ——重力加速度,m /s 2; ρV 、ρL ——分别为气体和液体的密度,kg /m 3; W V 、W L ——分别为气体和液体的质量流量,kg /s 。

丙酮气体吸收塔设计

丙酮气体吸收塔设计

丙酮气体吸收塔设计丙酮气体吸收塔是一种用于吸收气体的设备,在化工、环保等领域广泛应用。

下面对丙酮气体吸收塔的设计进行介绍。

1. 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在设计吸收塔时,应尽可能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2) 高效性原则:吸收塔应具有高效率,以便满足处理要求。

(3) 经济性原则:在保证安全性和高效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成本。

(4) 可操作性原则:吸收塔的设计应方便操作和维护。

2. 设计参数(1) 塔径:根据吸收剂和气体的流量、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等参数计算,一般应在0.5-2.5m之间。

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采用多塔并联的方式提高处理能力。

(2) 塔高:根据吸收塔的有效高度和气体、吸收剂的物理性质等参数计算,一般应在2-20m之间。

(3) 填料:填料的选择应根据吸收剂和气体的性质、流量和化学反应等参数。

目前在丙酮气体吸收塔中常用的填料有陶瓷环、泡沫塑料、金属丝网等。

(4) 气液比:气液比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处理需求进行调整。

一般气相速度在0.3-1.2 m/s,液相速度在0.1-0.8m/s。

3. 吸收剂的选择丙酮气体吸收剂的选择应根据被吸收物质的特性进行选择。

常用的吸收剂有水、有机溶剂、碱性溶液等。

4. 设备材料吸收塔应选用适合处理物质的材料,例如塑料、玻璃钢、不锈钢等。

在吸收丙酮气体时,不锈钢是一种常用的材料。

5. 设备配件丙酮气体吸收塔还需要配备进口、出口阀门、液位计、温度计、压力表等设备配件,以便进行控制和监测。

综上所述,丙酮气体吸收塔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满足处理要求和安全性要求。

丙酮填料吸收塔设计

丙酮填料吸收塔设计

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丙酮填料吸收塔学生姓名:黄也学号:1266115209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12-2指导教师:赫文秀教授摘要气液两相的分离是通过它们密切的接触进行的,在正常操作下,气相为连续相而液相为分散相,气相组成呈连续变化,气相中的成分逐渐被分离出来,属微分接触逆流操作过程。

填料塔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因此根据丙酮和空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析,应该采用填料塔来分离气相中的丙酮。

本次设计任务是针对二元物系的吸收问题进行分析、设计、计算、核算、绘图,是较完整的吸收设计过程,并通过对填料塔及其填料的计算,可以得出填料塔和填料及附属设备的各种设计参数。

由于此分离技术较成熟分离效率也很高所以在工程应用上特别广。

关键词:纯水;丙酮;填料;填料塔;填料层高度目录第一章概述与设计方案的确定- 1 -1.1概述- 3 -1.2填料塔简述- 4 -1.3设计方案的确定- 4 -1.3.1装置流程的确定- 4 -1.3.2填料的选择- 5 -1.3.3吸收剂的选择- 6 -第二章设计计算- 7 -2.1基础物性数据- 7 -2.1.1液相物性数据- 7 -2.1.2气相物性数据- 7 -2.1.3气液相平衡数据- 8 -2.2物料衡算- 8 -2.3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9 -2.3.1塔直的计算- 9 -2.3.2填料层高度计算- 11 -2.3.3填料塔总压降计算- 15 -第三章填料塔的附属设备选型- 18 -3.1液体分布器的选择- 18 -3.1.1液体分布器简要概述- 18 -3.1.2液体分布器的选型- 18 -3.1.3分布点密度的计算- 18 -3.2吸收塔的主要接管尺寸的计算- 19 -3.2.1气相管径- 20 -3.2.2液相管径- 20 -3.3辅助设备的选型- 20 -3.3.1填料支承设备- 20 -3.3.2填料压紧装置- 21 -3.3.3除沫装置- 21 -3.3.4离心泵的选择- 21 -3.4塔高的确定- 21 -3.4.1塔附属高度的计算- 21 -3.4.2塔底液体保持管高度- 21 -3.4.3塔的高度- 21 -参考文献- 22 -结束语- 23 -第一章概述与设计方案的确定1.1概述化工生产过程中所处理的原料、中间产物、粗产品等几乎都是混合物,而且大部分都是均相物系。

丙酮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

丙酮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

丙酮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丙酮填料吸收塔的基本原理,掌握吸收塔的构造和功能。

2. 学生能掌握丙酮在吸收塔中的传质、传热过程,并了解影响吸收效率的主要因素。

3. 学生能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丙酮填料吸收塔的操作参数,对其进行优化。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设计丙酮填料吸收塔实验方案的能力,能进行实验操作,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 学生能运用计算机软件对丙酮填料吸收塔进行模拟和优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化学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学生能认识到丙酮填料吸收塔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化学工程学科的专业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丙酮填料吸收塔的原理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年级本科生,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和工程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分解,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丙酮填料吸收塔的基本原理:包括吸收塔的结构、填料的类型及特点、气液两相间的传质和传热过程。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吸收与吸附”,第5节“填料塔吸收”。

2. 影响丙酮填料吸收塔效率的因素:分析温度、压力、气体流速、液体流速等操作参数对吸收效率的影响。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吸收与吸附”,第6节“影响吸收效率的因素”。

3. 丙酮填料吸收塔的设计与优化:介绍实验方案设计、操作参数优化方法,以及计算机模拟在吸收塔设计中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化工塔设备”,第2节“填料塔的设计与优化”。

4.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包括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水吸收空气中的丙酮填料塔的工艺设计_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水吸收空气中的丙酮填料塔的工艺设计_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课程名称: ____填料塔设计____设计题目: ____水吸收丙酮____院系: ___ 化工学院_____学生姓名: _____ ______学号: ____ ____专业班级: ____化艺1001班____指导教师: ______ ______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水吸收空气中的丙酮填料塔的工艺设计(二)设计条件1.生产能力:每小时处置混合气体8000Nm3 /h2.设备形式:填料塔3.操作压力:4.操作温度:298K5.进塔混合气体中含丙酮6%(体积比)6.丙酮的回收率为99%7.每一年按330天计,天天按24小时持续生产8.建厂地址:兰州地域9.要求每米填料的压降都不大于103Pa。

(三)设计步骤及要求1.确信设计方案(1)流程的选择(2)初选填料的类型(3)吸收剂的选择2.查阅物料的物性数据(1)溶液的密度、粘度、表面张力、丙酮在水中的扩散系数(2)气相密度、粘度、表面张力、丙酮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3)丙酮在水中溶解的相平稳数据3.物料衡算(1)确信塔顶、塔底的气流量和组成(2)确信泛点气速和塔径(3)校核D/d>8~10(4)液体喷淋密度校核:实际的喷淋密度要大于最小的喷淋密度。

4.填料层高度计算5.填料层压降核算若是不符合上述要求从头进行以上计算6.填料塔附件的选择(1)液体散布装置(2)液体再散布装置(3)填料支撑装置(4)气体的入塔散布.(四)参考资料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贾绍义柴诚敬天津科学技术出版2、《现代填料塔技术》王树盈中国石化出版3、《化工原理》夏清天津科学技术出版(五)计算结果列表(见下页)。

空气-丙酮混合 气填料吸收塔设计

空气-丙酮混合 气填料吸收塔设计

第一章概述1.1吸收塔的概述气体吸收过程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气体混合物的分离操作,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特定的液体吸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实现各组分分离的单元操作。

实际生产中,吸收过程所用的吸收剂常需回收利用。

故一般来说,完整的吸收过程应包括吸收和解吸两部分。

在设计上应将两部分综合考虑,才能得到较为理想的设计结果。

作为吸收过程的工艺设计,其一般性问题是在给定混合气体处理量、混合气体组成、温度、压力以及分离要求的条件下,完成以下工作:(1)根据给定的分离任务,确定吸收方案;(2)根据流程进行过程的物料和热量衡算,确定工艺参数;(3)依据物料及热量衡算进行过程的设备选型或设备设计;(4)绘制工艺流程图及主要设备的工艺条件图;(5)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

1.2吸收设备的发展吸收操作主要在填料塔和板式塔中进行,尤以填料塔的应用较为广泛。

塔填料的研究与应用已取得长足的发展:鲍尔环、阶梯环、金属环矩鞍等的出现标志散装填料朝高通量、高效率、低阻力方向发展有新的突破;规整填料在工业装置大型化和要求高分离效率的情况下倍受重视,已成为塔填料的重要品种。

填料塔仍处于发展之中,今后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提高传质效率,同时考虑填料的强度、操作性能及使用上的通用因素并综合环型、鞍型及规整填料的优点开发构型优越、堆积接触方式合理、流体在整个床层均匀分布的新型填料。

目前看来,填料的材质以陶瓷、金属、塑料为主,为满足化工生产温度和耐腐蚀要求,已开发了氟塑料制成的填料。

填料塔的发展,与塔填料的开发研究是分不开的。

除了提高原有填料的流体力学与传质性能外,还开发了效率高、放大效应小的新型填料。

加上塔填料本身具有压降小、持液量小、耐腐蚀、操作稳定、弹性大等优点,使填料塔开发研究达到了新的台阶。

1.3吸收过程在工业生产上应用化工生产中吸收操作广泛应用于混合气体的分离:(1)净化或精制气体,混合气体中去除杂质。

如用K2CO3水溶液脱除合成气中的CO2,丙酮脱除石油裂解气中的乙炔等。

年处理70万m3丙酮吸收塔的设计

年处理70万m3丙酮吸收塔的设计

年处理70万m3丙酮吸收塔的设计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分离丙酮—空气混合气体常压填料吸收塔的工艺二、设计条件:原料气组成:丙酮—空气二元混合气体,丙酮含量8.5 %(体积分数),进塔混合气温度为40 ℃,要求丙酮回收率95 %以上年处理量:3500m3/h操作条件:连续常压操作年工作日:300天工作地点:临沂市吸收剂:软水设计要求:(1)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字数在6000字以上(2)完成吸收塔工艺条件图一张三、设计说明书的内容1.吸收流程的确定2.亨利常数m、传质阻力系数的确定3.工艺计算:包括物料衡算、最小气液比和实际气液比4.塔工艺尺寸计算:包括塔径、塔高5.塔板流体力学校核:包括压降、液泛6.绘制吸收流程图、塔结构示意图7.主题设备设计以及说明8.附属设备的选择(冷却器、加热器等)9.参考文献符号说明符号符号名称 单位 E 亨利系数 atm G μ 气体的粘度Pa/s m 平衡常数ψ 水的密度和液体密度之比g 重力加速度m 2/s L G ρρ, 气体和液体的密度Kg/m 3 W G ,W L 气体和液体的质量流量Kg/s αY K 气相总体传质系数Kmol/(m 3·S) Z 填料层高度m OG H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m OG N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G K以分压差表示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 )/(2Kpa s m Kmol ⋅⋅ G k以分压差表示推动力的气膜传质系数 )/(2Kpa s m kmol ⋅⋅ H溶解度系数 )/(2KPa m Kmol ⋅ L k 以摩尔浓度差表示推动力的液摩尔传质系数s m / G G 气体通过空塔截面的质量流速)/(2s m Kg ⋅ G D 溶质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 s m /2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words (1)1.1 吸收技术概况 (2)1.2 吸收设备的发展 (2)1.3 吸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2、填料塔的结构及填料特性 (3)2.1 填料塔的结构 (3)2.2 填料特性的评价 (3)2.3 几种常用填料 (4)3、设计条件及主要物性参数 (5)3.1. 原料 (5)3.2. 产品要求 (5)3.3. 操作压力:常压 (5)3.4. 物性参数 (5)3.4.1 液相物性的数据 (5)3.4.2 气相物性的数据 (5)3.4.3 气液相平衡数据 (6)4、物料计算 (6)4.1 进塔混合气中各组分的量 (6)4.2 混合气进出塔的组成 (6)4.3 混合气进出塔的组成 (7)4.4 出塔混合气量 (7)4.5 塔底吸收液浓度 (7)4.6 操作线 (7)5、热量衡算 (7)6、气液平衡曲线 (8)7、吸收剂(水)的用量 (9)8、尺寸计算 (9)8.1 塔径计算 (9)8.2 填料层高度计算 (11)H (12)8.3计算OG8.4传质单元数N计算 (12)OG8.5填料层高度z计算 (13)9、填料吸收塔的附属设备 (13)9.1 填料支承板 (13)9.2 填料压板和床层限制板 (13)9.3 气体进出口装置和排液装置 (13)10、填料塔的设计结果概要 (13)课程设计总结 (15)丙酮吸收塔的设计摘要:气液两相的分离是通过它们密切的接触进行的,在正常操作下,气相为连续相而液相为分散相,气相组成呈连续变化,气相中的成分逐渐被分离出来,属微分接触逆流操作过程。

毕业设计--- 空气-丙酮混合气填料吸收塔设计

毕业设计---  空气-丙酮混合气填料吸收塔设计

摘要空气-丙酮混合气填料吸收塔设计任务为用水吸收丙酮常压填料塔,即在常压下,从含丙酮1.82%、相对湿度70%、温度35℃的混合气体中用25℃的吸收剂清水在填料吸收塔中吸收回收率为90%丙酮的单元操作。

设计主要包括设计方案的确定、填料选择、工艺计算等内容,其中整个工艺计算过程包括确定气液平衡关系、确定吸收剂用量及操作线方程、填料的选择、确定塔径及塔的流体力学性能计算、填料层高度计算、附属装置的选型以及管路及辅助设备的计算,在设计计算中采用物料衡算、亨利定律以及一些经验公式,该设计的成果有设计说明书和填料吸收塔的装配图及其附属装置图。

水吸收丙酮填料塔设计第一章任务及操作条件混合气(空气、丙酮蒸汽)处理量:1500m3/h进塔混合气含丙酮 1.82%(体积分数);相对湿度:70%;温度:35℃;进塔吸收剂(清水)的温度25℃;丙酮回收率:90%;操作压强:常压操作。

第二章设计方案的确定1 设计方案的内容(1)流程方案的确定常用的吸收装置流程主要有逆流操作、并流操作、吸收及部分再循环操作、多塔串联操作、串联—并联操作,根据设计任务、工艺特点,结合各种流程的优缺点,采用常规逆流操作的流程,传质平均推动力大,传质速率快,分离效率高,吸收及利用率高。

(2 )设备方案的确定本设计要求的是选用填料吸收塔,填料塔是气液呈连续性接触的气液传质设备,它的结构和安装比板式塔简单。

它的底部有支撑板用来支撑填料,并允许气液通过。

支撑板上的填料有整砌或乱堆两种方式。

填料层的上方有液体分布装置,从而使液体均匀喷洒在填料层上。

图1.1 常规逆流操作流程图(3)流程布置吸收装置的流程布置是指气体和液体进出吸收塔的流向安排。

本设计采用的是逆流操作,即气相自塔底进入由塔顶排出,液相流向与之相反,自塔顶进入由塔底排出。

逆流操作时平均推动力大,吸收剂利用率高,分离程度高,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传质面积小,工业上多采用逆流操作。

(4)收剂的选择吸收剂性能的优劣是决定吸收操作效果的关键之一,吸收剂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方面:(1)溶解度: 吸收剂对溶质的溶解度要大,以提高吸收速率并减少吸收剂的用量。

丙酮气体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丙酮气体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第一章丙酮气体填料吸收塔的设计1.1概述吸收是利用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差异来分离气态均相混合物的一种单元操作。

用于吸收的设备类型很多,如我们常见的填料塔、板式塔、鼓泡塔和喷洒塔等。

但工业吸收操作中更多的使用填料塔,这是由于填料塔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加工,便于用耐腐蚀材料制造,以及压强小、吸收效果好、装置灵活等优点,尤其使用于小塔径的场合。

1.2 设备的选用在本次课设中,要求用地下水吸收丙酮气体,且丙酮含量较低,故选用填料塔。

这是由于填料塔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加工,便于耐腐蚀材料制造,以及生产能力大、压降小、吸收效果好、操作弹性大等优点。

在工业吸收操作中,填料塔被广泛应用。

填料塔是气液呈连续性接触的气液传质设备,它的结构和安装相对于板式塔简单。

塔的底部有支撑板用来支撑填料,并允许气液通过。

支撑板上的填料有乱堆和整砌两种方式。

填料层的上方有液体分布装置,从而使液体均匀喷洒于填料层上。

填料层中的液体有向塔壁流动的趋势,因此填料层较高时往往将其分为几段,每一段填料层上方设有再分布器,将沿塔壁流动的液体导向填料层内。

近些年来,由于性能优良的新型填料不断开发,改善了填料层内气液两相的分布与接触情况。

促使填料塔的应用日趋广泛。

1.3 流程方案的确定1.3.1 流程方案用地下水吸收,水来自地下或水槽,由于是逆流操作,需要泵将水抽到塔顶;还需一个泵将吸收液送走,由于丙酮不具有腐蚀性,故不需要防腐泵。

气体则需选用风机。

泵和风机一个型号需配置两台,供替换使用。

详细流程参见流程图。

1.3.2流程布置由于逆流操作时平均推动力大,吸收剂利用率高,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传质面积小,故可以暂定为逆流。

对于无相变传热,当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一定时,逆流操作的平均推动力大于并流,因而传递同样的热流量,所需传热面积较小。

就增加传热推动力而言,逆流操作总是优于并流。

此时吸收剂用量未知,我们可以按照逆流进行物料衡算得出吸收剂用量后,以此作为一个评判标准,判断是否该用逆流。

丙酮气体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丙酮气体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第一章丙酮气体填料吸收塔的设计1.1概述吸收是利用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差异来分离气态均相混合物的一种单元操作。

用于吸收的设备类型很多,如我们常见的填料塔、板式塔、鼓泡塔和喷洒塔等。

但工业吸收操作中更多的使用填料塔,这是由于填料塔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加工,便于用耐腐蚀材料制造,以及压强小、吸收效果好、装置灵活等优点,尤其使用于小塔径的场合。

1.2 设备的选用在本次课设中,要求用地下水吸收丙酮气体,且丙酮含量较低,故选用填料塔。

这是由于填料塔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加工,便于耐腐蚀材料制造,以及生产能力大、压降小、吸收效果好、操作弹性大等优点。

在工业吸收操作中,填料塔被广泛应用。

填料塔是气液呈连续性接触的气液传质设备,它的结构和安装相对于板式塔简单。

塔的底部有支撑板用来支撑填料,并允许气液通过。

支撑板上的填料有乱堆和整砌两种方式。

填料层的上方有液体分布装置,从而使液体均匀喷洒于填料层上。

填料层中的液体有向塔壁流动的趋势,因此填料层较高时往往将其分为几段,每一段填料层上方设有再分布器,将沿塔壁流动的液体导向填料层内。

近些年来,由于性能优良的新型填料不断开发,改善了填料层内气液两相的分布与接触情况。

促使填料塔的应用日趋广泛。

1.3 流程方案的确定1.3.1 流程方案用地下水吸收,水来自地下或水槽,由于是逆流操作,需要泵将水抽到塔顶;还需一个泵将吸收液送走,由于丙酮不具有腐蚀性,故不需要防腐泵。

气体则需选用风机。

泵和风机一个型号需配置两台,供替换使用。

详细流程参见流程图。

1.3.2流程布置由于逆流操作时平均推动力大,吸收剂利用率高,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传质面积小,故可以暂定为逆流。

对于无相变传热,当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一定时,逆流操作的平均推动力大于并流,因而传递同样的热流量,所需传热面积较小。

就增加传热推动力而言,逆流操作总是优于并流。

此时吸收剂用量未知,我们可以按照逆流进行物料衡算得出吸收剂用量后,以此作为一个评判标准,判断是否该用逆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述1.1吸收塔的概述气体吸收过程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气体混合物的分离操作,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特定的液体吸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实现各组分分离的单元操作。

实际生产中,吸收过程所用的吸收剂常需回收利用。

故一般来说,完整的吸收过程应包括吸收和解吸两部分。

在设计上应将两部分综合考虑,才能得到较为理想的设计结果。

作为吸收过程的工艺设计,其一般性问题是在给定混合气体处理量、混合气体组成、温度、压力以及分离要求的条件下,完成以下工作:(1)根据给定的分离任务,确定吸收方案;(2)根据流程进行过程的物料和热量衡算,确定工艺参数;(3)依据物料及热量衡算进行过程的设备选型或设备设计;(4)绘制工艺流程图及主要设备的工艺条件图;(5)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

1.2吸收设备的发展吸收操作主要在填料塔和板式塔中进行,尤以填料塔的应用较为广泛。

塔填料的研究与应用已取得长足的发展:鲍尔环、阶梯环、金属环矩鞍等的出现标志散装填料朝高通量、高效率、低阻力方向发展有新的突破;规整填料在工业装置大型化和要求高分离效率的情况下倍受重视,已成为塔填料的重要品种。

填料塔仍处于发展之中,今后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提高传质效率,同时考虑填料的强度、操作性能及使用上的通用因素并综合环型、鞍型及规整填料的优点开发构型优越、堆积接触方式合理、流体在整个床层均匀分布的新型填料。

目前看来,填料的材质以陶瓷、金属、塑料为主,为满足化工生产温度和耐腐蚀要求,已开发了氟塑料制成的填料。

填料塔的发展,与塔填料的开发研究是分不开的。

除了提高原有填料的流体力学与传质性能外,还开发了效率高、放大效应小的新型填料。

加上塔填料本身具有压降小、持液量小、耐腐蚀、操作稳定、弹性大等优点,使填料塔开发研究达到了新的台阶。

1.3吸收过程在工业生产上应用化工生产中吸收操作广泛应用于混合气体的分离:(1)净化或精制气体,混合气体中去除杂质。

如用K2CO3水溶液脱除合成气中的CO2,丙酮脱除石油裂解气中的乙炔等。

(2)制取某种气体的液态产品。

如用水吸收氯化氢气体制取盐酸。

(3)混合气体以回收所需组分。

如用汽油处理焦炉气以回收其中的芳烃。

(4)工业废气处理。

工业生产中所排放的废气中常含有丙酮,NO,NO2,HF等有害组分,组成一般很低,但若直接排入大气,则对人体和自然环境危害都很大。

因此排放之前必须加以处理,选用碱性吸收剂吸收这些有害的气体是环保工程中最长采用的方法之一。

第2章设计方案2.1设计任务处理量为21003m h空气-丙酮混合气填料吸收塔设计2.2 操作条件①混合气(空气、丙酮蒸汽)处理量:21003/m h。

②进塔混合气含丙酮1.82%(体积分数);相对湿度:70%;温度:35℃;③进塔吸收剂(清水)的温度25℃;④丙酮回收率:90%;⑤操作压强:常压。

2.3吸收塔设备的选择对于吸收过程,一般具有操作液气比大的特点,因而更适应于填料塔。

此外,填料塔阻力小、效率高、有利于过程节能。

所以对于吸收过程来说,以采用吸收塔的多。

本设计中丙酮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大,吸收效率高,设计题目也要求采用填料塔,所以本设计选用填料塔作为气液传质设。

2.4吸收塔填料的选择(1)填料种类的选择填料种类的选择要考虑分离工艺的要求,通常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 传质效率 即分离效率,它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以理论级进行计算的表示方法,以每个理论级当量的填料层高度表示,即HETP 值;另一是以传质速率进行计算的表示方法,以每个传质单元相当的填料层高度表示,即HTU 值。

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选用传质效率高,即HETP (或HTU )值低的填料。

对于常用的工业填料,其HETP(或HTU)值可由有关手册或文献中查到,也可以通过一些经验公式来估算。

② 通量 在相同的液体负荷下,填料的泛点气速愈高或气相动能因子愈大,则通量愈大,它的处理能力也愈大。

因此,在选择填料种类时,在保证具有较高传质效率的前提下,应选择具有较高泛点气速或气相动能因子的填料。

对于大多数常用填料,其泛点气速或气相动能因子可在有关手册或文献中查到,也可由一些经验式来估算。

③ 填料层的压降 填料层的压降是填料的主要应用性能,压降越低,动力消耗越低,操作费用越小。

选择低压降的填料对热敏性物系的分离尤为重要。

比较填料层的压降尤两种方法:一是比较填料层单位高度的压降/p z ∆;另一是比较填料层单位传质效率的比压降/T p N ∆。

填料层的压降可用经验公式计算,亦可从有关图标中查出。

④ 填料的操作性能 填料的操作性能主要指操作弹性,抗污堵性及抗热敏性等。

所选填料应具有较大的操作弹性,以保证塔内气液负荷发生波动时维持操作稳定。

(2)填料规格的分类① 散装填料规格的分类 散装填料的规格通常是指填料的公尺直径。

工业塔常用的散装填料主要有16N D 、25N D 、38N D 、50N D 、76N D 等几种规格。

同类填料,尺寸越小,分离效率越高;但阻力增加,通量减小,填料费用也增加很多。

而大尺寸的填料应用于小直径塔中,又会产生液体分布不良及严重的壁流,使塔的分离效率降低。

因此,对塔径与填料尺寸的比值要有一定的规定。

表2-2 常用填料的塔径与填料公称直径比值D/d 的推荐值填料种类D/d 的推荐值 拉西环鞍环鲍尔环阶梯环环矩鞍 D/d ≥20~25 D/d ≥15 D/d ≥10~15 D/d >8 D/d >8② 规整填料规格的分类 工业上常用规整填料的型号和规格的表示方法很多,国内习惯用比表面积表示,主要有125,150,250,350,500,700等几种规格,同种类型的规整填料,其表面积越大,传质效率越高,但阻力增加,通量减小,填料费用也明显增加。

选用时应从分离要求,通量要求,场地条件,物料性质及设备投资,操作费用等方面综合考虑,使所选填料既能满足工艺要求,又具有经济合理性。

应予指出,一座填料塔可以选用同种类型,同一规格的填料,也可选用同种类型,不通规格的填料;可以选用同种类型的填料,也可以选用不同类型的填料,有的塔段可选用规整填料,而有的塔段可选用散装填料。

一的原则来选择填料的规格。

③填料材质的分类设计时应灵活掌握,根据技术经济统工业上,填料的材质分为陶瓷,金属和塑料三大类。

a)陶瓷填料陶瓷填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及耐热性,一般能耐除氢氟酸以外的各种无机酸,有机酸的腐蚀,对强碱介质,可以选用耐碱配方制造的耐碱陶瓷填料。

陶瓷填料因其质脆,易碎,不易在高冲击强度下使用,陶瓷填料价格便宜,具有很好的表面润湿性能,工业上,主要用于气体吸收,气体洗涤,液体萃取等过程。

b)金属填料金属填料可用多种材质制成,金属材质的选择主要根据物系的腐蚀性和金属材质的耐腐蚀性来综合考虑。

炭钢填料造价低,且具有良好的表面润湿性能,对于无腐蚀或低腐蚀性物系应优先考虑使用;不锈钢填料耐腐蚀性强,一般能耐除Cl 以外常见物系的腐蚀,但其造价较高,钛材,特种合金钢材质制成的填料造价极高,一般只在某些腐蚀性极强的物系下使用。

金属填料可制成薄壁结构(0.2~1.0mm),与同种类型,同种规格的陶瓷,塑料填料相比,它的通量大,气体阻力小,且具有很高的抗冲击性能,能在高温,高压,高冲击强度下使用,工业应用主要以金属填料为主。

c)塑料填料塑料填料的材质主要包括聚丙烯(PP),聚乙烯(PE)及聚氯乙稀(PVC)等,国内一般多采用聚丙烯材质。

塑料填料的耐腐蚀性能好,可耐一般的无机酸,碱和有机溶剂的腐蚀。

其耐温性良好,可长期在100℃以下使用,聚丙烯填料在低温(低于0℃)时具有冷脆性,在低于0℃的条件下使用要慎重,可选用耐低温性能好的聚氯乙稀填料。

塑料填料具有质轻,价廉,耐冲击,不易破碎等优点,多用于吸收,解吸,萃取,除尘等装置中。

塑料填料的缺点是表面润湿性能差,在某些特殊应用场合,需要对其表面进行处理,以提高表面润湿性能。

根据以上选择,考虑到以下方面(1)选择填料材质选择填料材质应根据吸收系统的介质和操作温度而定,一般情况下,可选用塑料,金属,陶瓷等材料。

对于腐蚀性介质应采用相应的抗腐蚀性材料,如陶瓷,塑料,玻璃,石墨,不锈钢等,对于温度较高的情况,应考虑材料的耐温性能。

(2)填料类型的选择填料类型的选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同一类填料塔中,比表面积大的填料虽然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但是由于在同样的处理量下,所需要的塔径较大,塔体造价升高。

(3)填料尺寸的选择实践表明,填料塔的塔径与填料直径的比值应保持不低于某一下限值,以防止产生较大的壁效应,造成塔的分离效率下降。

一般来说,填料尺寸大,成本低,处理量大,但是效率低,使用大于50mm的填料,其成本的降低往往难以抵偿其效率降低所造成的成本增加。

所以,一般大塔经常使用50mm的填料。

表2-3 填料尺寸与塔径的对应关系塔径/mm填料尺寸/mmD≤250 250≤D≤900 20~25 25~38D≥900 50~80第三章设计方案的确定采用常规逆流操作,流程如下:流程说明:混合气体进入吸收塔,与水逆流接触后,得到净化气排放;吸收丙酮后的水,经取样计算其组分的量,若其值符合国家废水排放标准,则直接排入地沟,若不符合,待处理之后再排入地沟。

第四章 吸收塔的工艺计算4.1基础物性数据4.1.1液相物性数据对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

由《化工原理》[1]查得25℃时水的有关数据如下:密度: 31000kgm ρ=粘度: 0.9027L mpa s μ=⋅表面张力: 371.610Nm σ-=⨯丙酮在水中的扩散系数: 80.580.5520.60.6,7.410()7.410(2.618.02)298 1.2210/0.8944.8B L A M M TD cm s αμν---⨯⨯⨯⨯===⨯⨯ 624.39210/m h -=⨯4.1.2气相物性数据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329273 1.1522.427335V kg m ρ=⨯=+ 混合气体的粘度可近似取空气的粘度,查《化工原理》[1] 25℃空气粘度:0.01840.066/()V mpa s kg m h μ=⋅=⋅查《化工原理》[1]丙酮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1.75 1.7522V111V222D 298()()()0.102/0.0367/D 0.122273V V D T P D cm s m h T P =⇒=⇒==35C 饱和水蒸气压强:5623.4Pa ;4.1.3气液相平衡数据当x <0.01,t =15~45℃时,丙酮溶于水其亨利常数E 可用以下经验公式计算: 1gE =9.171-[2040/(t 十273)](其中t=25℃),解得:1gE=2.325,E=211.35kPa ,亨利系数H 与相平衡常数m 之间的关系:m =EP解得:m=2.086 * 2.086Y mX X ==当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较低时(x<0.05),亨利系数E 和溶解度系数H 间的关系可表示:s pH M E=(M s :溶剂的分子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