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历史岳麓版一轮考案12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合集下载

2019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评卷: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2019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评卷: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单元测评(四)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60分,第Ⅱ卷4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大幅度削减纸币的流通,以米、油、煤、面粉和棉布五种基本货物价格作为参照标准,对工人工资进行波动性调整。

工人平均工资的数额不断变化,但实际购买力不会下降。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开展工业建设B.稳定物价和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C.应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D.团结城市工人反对国民党的统治2.下图是一张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凭证,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A.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B.国民党统治时期官僚资本的膨胀C.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改造运动D.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3.从1950年起,我国对煤炭、钢材、木材、水泥等8种主要物资实行计划供应,由中央统一调拨。

“一五”计划期间,统配物资由112种增至231种,部管物资由115种增至301种。

这表明我国()A.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B.物资供应不断丰富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D.出现严重经济困难4.1953年2月,中央的一份文件指出:“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销售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在这里,“组织起来”指的是()A.建立合作社B.实行计划经济C.推行公私合营D.开展生产互助5.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挥和支持内地工业。

如果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

”在这一观点的指导下,工业发展()A.重点是沿海地区B.开始调整区域布局C.内地和沿海同等对待D.开始调整行业布局6.某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发现以下一段文字。

自动创造来并社,共产主义出幼芽。

岳麓版高一历史 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一历史 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知识点总结
局限性:未从根本上结束“左倾”错误
对外开放
引进来:
1980年,成立五个经济特区;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开放四个沿海经济开发区;
1992年开放上海浦东;2004年开放天津滨海新区;
内地。
特点:点线面相结合,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走出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三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特点: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的计划。
实践:(一)社会主义工业化:
原因: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b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c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d为了国防的需要;
e借鉴苏联的现实经验。
成就: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目的: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过程:农业—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手工业合作社;
工商业—公私合营、和平赎买、国家资本主义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开辟了工业化的开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失误——
表现:三面红旗——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八届二次会议“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B、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C、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为特点。
名称
过渡时期
(1949-195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66年)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今)
内容
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1949-1952年底)
措施: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教学课件(共4课90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教学课件(共4课90张PPT)

[活学巧练] 判断题:判断正(√)误(×)。 1.1953 年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一化三 改”的方针。( ) 2.到 1957 年底,我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 )
3.“大跃进”给我们最主要的教训是生产关系的调 整要适应生产力水平。( )
4.1960 年农村“八字方针”从根源上纠正了党的“左” 倾错误。( )
1.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主张多快好省,片面追求 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2)“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国民经济比 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3)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一大二公”,严重挫伤了 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

2.教训。 (1)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 (2)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3)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 发展实际水平,不可盲目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的组织形 式,不可片面追求建设的高速度。
③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 进的工业国。
(3)意义:在中共“八大”路线的指引下,社会主义 蓬勃开展起来。
2.经济建设中的失误 (1)原因: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 (2)表现。 ①总路线:1958 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一分析其原因。
(2)通过材料二分析“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是
什么关系?
解析:第(1)问“集中力量优先……”“国防……帝国 主义”不难得出。第(2)问三大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一 五”计划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革为发展生产力 创造条件。
答案:(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工业基础比较薄 弱;中国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之中;借鉴苏联经验。 (2)“三大改造”是“一五”计划的前提和基础。

2019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检测岳麓版必修2

2019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检测岳麓版必修2

第4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检测(四)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益阳期末)1956年12月,毛泽东在约见民建、工商联负责人时说,现在国营、合营企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私人可以开工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这反映了( )A.准备实行“一国两制”B.着力发展资本主义企业C.实行公私合营D.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特色答案 D解析1953年至1956年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允许私人开办工厂体现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色,故D项正确。

2.“一五”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原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答案 C解析“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工业布局发生变化,因此导致上海、天津的人均工业产值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故C项正确。

3.(2017·杭州期末)1953年6月,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对私营企业的利润分配提出了一个新的原则:即在企业的正当盈利中,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方的股息红利等四个方面分配,简称“四马分肥”。

这一办法( )A.标志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B.推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C.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形成答案 B解析建国初期对私营企业进行“四马分肥”,建立起工人阶级对资本主义企业的监督与管理,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故B项正确。

4.“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

”这是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流行的口号。

该史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说明( )A.“一五”计划的超前完成B.“大跃进”的“浮夸风”C.“文革”的严重错误D.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该口号反映了“大跃进”的“浮夸风”,故B项正确。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必修二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岳麓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必修二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岳麓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岳麓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学习目标:1.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 概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三、重、难点讲解: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到2002年“十六大”前后,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光辉历程。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过渡时期。

第二阶段从三大改造完成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是曲折发展时期。

第三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 过渡时期:主要任务是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

2. 曲折发展时期,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主要表现为: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57年超额完成“一五”计划;1956年,中共“八大”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但是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轻率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持续发展,直至一场空前的政治经济浩劫——“文革”降临。

3.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找到了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对内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实行开放,形成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大力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加入世贸组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4.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

其表现是:GDP稳定增长;城镇化进程加速;进入互联网时代;社会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即墨四中-必修2-第4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即墨四中王总清【课标要求】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的内容,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3.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4.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互联网的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课前快餐】1.从晚商墓葬挖掘来看,大小墓葬中普遍随葬酒器。

这一史实反映了A.商朝的农业生产比较发达B.商朝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C.商朝奴隶制度趋于瓦解D.商朝人用饮酒仪式祭祖2.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来的实质问题是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3.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①促进了信息的传播②开阔了人们的眼界③加快了生活的节奏④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4.十七世纪时,荷属东印度公司雇用著名的印刷业家族,为公司绘制航海地图。

绘图人员受雇后,必须在阿姆斯特丹市长的面前起誓,答应要保守秘密,不让航海图上的信息外流。

荷属东印度公司此一做法最主要是出自何种考虑?A.战争 B.商业 C.文化 D.外交5.“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做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上述核心观点是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 B.非洲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进行C.奴隶贸易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 D.非洲成为了廉价原料产地和新的商品倾销市场6.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

《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岳麓版 必修二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岳麓版 必修二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构建“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历史学科教学问题组Ⅳ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自主学习1.过渡时期起止时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特点、实质是什么?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我国探索社主编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功的探索、曲折的探索分别有哪些?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本质是什么?具体步骤和政策有哪些?意义?重点探究1. 1949年~1956年中国社会的特点?(从社会性质、经济基础、社会主要矛盾、政治制度四个角度)2. 在1956-1976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巩固提升1.(2011·全国卷文综·17)图5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经济政策的变化 B .工业结构的调整 C .农业经济的波动 D .中苏关系的变化2.(2011·江苏省单科历史·11)下列图片(农业生产合作社劳动工会票、人民公社,大有希望;农业承包合同书)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 .土地的使用权B .土地的用途C .土地的所有权D .土地的规模 3.(2011·广东卷文综·18)右图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A .浮夸现象十分盛行B .杂交水稻培育成功C .中国人造卫星发射成功D .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4.下列可以以“综合平衡”作为横批的一副对联是( )A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B .放开肚皮吃包饭,鼓足干劲搞生产C .贫农得地开心,地主劳动回心D .十一农民九亿商,还有一亿要开张5.(2009·福建文综)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A.工业化 抗美援朝 三大改造B.一边倒 人民公社 另起炉灶C.大跃进 两弹一星 和平共处D.合作化 求同存异 三个面向缓和 6.(2009·上海历史·23)下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B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2010·全国Ⅱ卷文综·19)据统计,到1950 年9月,中国人民 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 )A .迅速实现经济稳定B .经济状况根本好转C .合理调整了工商业D .人民收入迅速增加8.(2009·江苏历史·10)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A .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B .富有地域特色C .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9.(2009·广东理基·65)“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

新编2019届岳麓版历史高一必修2单元过关检测:(四)_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_word版含解析

新编2019届岳麓版历史高一必修2单元过关检测:(四)_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_word版含解析

单元过关检测(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从图1、图2到图3,反映了建国以来( )A.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提高B.生产资料所有制经历了多次变革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地提高D.农村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调整解析:选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调整,改变了人民的经营方式,故D 项正确。

2.下图为公私合营的江苏省如皋县棉布业股票,该股票可以用来研究( )A.三大改造的过程B.市场经济的建立C.国民经济的恢复 D.改革开放的成就解析:选A 1953~1956年,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后,进行三大改造,其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从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

从时间1956年可以看出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A 项正确。

3.新中国建设道路,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额完成;“二五”(1958~1962):________;“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深化;“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其中空格处的主题词应该是( )A.改革开放,走向兴起 B.“大跃进”,大倒退C.解决温饱,成效显著 D.指令登场,市场控制解析:选B “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因为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导致生产力的严重破坏,故B项正确。

4.“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学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和其他人操作着著名的‘土高炉’……出产质量很差的钢锭。

”材料描述的是( )A.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乡镇企业的崛起解析:选B “大跃进”运动强调生产的大跃进,其中重要的运动是大炼钢铁,与材料中的“土高炉”相吻合,故B项正确。

5.下表为新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单位:万吨), 这一表格可以说明( )A.B.中国农民为国家的工业化做出了牺牲C.社会主义建设调动了农民积极性D.自然灾害是农业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解析:选B 本题的时代背景是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后,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由于“左”倾错误和自然灾害,1959~1961年出现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教案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

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学会运用经济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案导学,创设新情境,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党和政府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克服困难,建设社会主义。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改革创新的进取意识。

3、教学重点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国民经济的调整及文革。

4、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各种原理,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以“献礼十八大为主题”通过PowerPoint创设情境,展示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伟大成就,进而提出问题。

师问“穿越时光隧道,回到50年代初期,你会看到什么?”讲授新课1、创设情境、自主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49年与旧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高年产量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了50%,其中重工业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食糖减少5%,棉花减少48%。

材料二占很大比重的私营工商业也处于工厂停工减产和歇业关门的状态。

银钱业倒闭过半,商业十分萧条。

此外,市场投机盛行,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困苦。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建国初期经济形势?【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第二单元基础知识,建立前后知识联系。

【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答案。

【教师引导】在这种情况下,党和政府采取了土地改革,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等措施恢复发展经济。

到1952年底,我国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2、角色扮演、合作探究十八大召开之际,为培养学生“为祖国崛起而读书”的时代责任感,我校团委组织了新中国建设展,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历史。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优化提升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优化提升

单元优化提升,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三次重要调整原因核心内容结果社会主义改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人民公社化一些领导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确总结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观察下面的两幅图片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点是()A.改变了土地所有制B.改变了生产经营方式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详细分析:选C。

两幅图片分别代表1950年的土地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仍然坚持农村集体所有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故A项错误;1950年土改后,仍然实行农民分散经营,没有改变生产经营方式,故B项错误;两者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故C项正确;两者都是传统的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不利于农业的现代化,故D项错误。

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三次重大转变1.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56年后,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1)原因:照搬苏联模式;党中央缺乏经济建设经验;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

(2)核心内容: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3)结果: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工业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的经验,决定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考案:12 必修二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含解析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考案:12 必修二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含解析

考案(12)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限时: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它实现了(现代中国)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的公有和社员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社员私有的土地无代价地转为集体所有。

”据此判断,“它”导学号26813340(A) A.适应了国家工业化的要求B.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C.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解析)据材料“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的公有和社员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社员私有的土地无代价地转为集体所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三大改造中的农业合作化的内容,将小农经济改造为集体所有制经济,这适应了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故A项正确;农业合作化没有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故B项错误;农业合作化也没有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应该是人民公社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故D项错误。

故选A。

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实际投入施工的150个重大工业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投资87亿元,占比44.3%;中部地区64.6亿元,占32.9%;西部地区39.2亿元,占20%。

影响工业建设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导学号26813341(A) A.对建国初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B.合理调整全国工业布局的要求C.以东部带动中西部发展的需要D.各地工业基础及资源分布状况(解析)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际上两大阵营对立,其中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中国孤立封锁,企图扼杀,所以出于国际局势和国家安全的目的,我国的工业多集中在东北和中部地区,东部几乎没有,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中的“合理调整”不符合题意;C 项错误,题干中没有体现东部的投资;D项不选,“各地工业基础”与材料无关。

3.据有关资料显示,湖北、湖南、江西三省14个乡1953年出卖土地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1.29%,比1952年增加了550%。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总结课件岳麓版必修2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总结课件岳麓版必修2
中国共产党在1953年制定的过渡时 期总路线中,把逐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 义工业化,规定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 实现的重要任务。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 中要实现的工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工 业化的继续和发展。
本单元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在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上的探索。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到“大跃进”、人 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农 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再到经济腾飞生活巨变,概括 叙述了我国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中第18课重点叙述新 中国成立初期的建设成就和曲折,如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成功,“左”倾错误指导下的“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十年“文革”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曲 折。第19、20、21课概括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 革、对外开放以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新中国建立后的国际国 内环境变化,正确评价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国所取得的经验和 教训。从实质、目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同。
3.抓住“经济体制”的概念,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 相互作用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曲折。改革开放前的人 民公社化运动超越当时生产力水平,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建立解放了生产力发展,又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 制的不断完善。注意此类关系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是未 来考试的方向。
1.学习本单元突出以下几点。一条主线“中国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的探索历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化三改 造”,到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历经“文革”,再到十一届 三中全会后农村与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及对外开放格局的逐 步形成。一个真理“实事求是,遵从经济发展的规律”:如三 大改造的成功,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2019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岳麓版必修2

2019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岳麓版必修2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学习总结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工业经济体制经历的三次重大转变1.第一次: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1)原因:①照搬苏联模式。

②缺乏经济建设经验。

③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

(2)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3)结果: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加快工业化建设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2.第二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外国经验,决定对内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

(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推进工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3.第三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1)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2)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

(3)结果:这次调整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1.土地改革(1)原因: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农业合作化(1)原因: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业达标: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单元检测 Word版含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业达标: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单元检测 Word版含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检测(解析版)一、单选题(共18题;共72分)1、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从此,中国经济史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粮票。

粮票出现的重要原因是()A、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B、大规模工业化导致粮食短缺C、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发展D、“左”倾错误导致经济衰退2、宣传画往往带有一定的导向性、鼓动性和激励性。

对下面宣传画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A、出现在“一五”计划进程中B、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C、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建设热情D、实现了赶超英国实力的愿望3、法国著名经济史专家雅克·马赛义认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在近代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西方国家也许很难想像一个大国的崛起能选择与其不同的道路。

当年西方把经济实力发展和寻求扩张与支配地位联系在一起,但中国并不遵循‘帝国主义逻辑’,中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独一无二”指中国开创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新型工业化道路B、中国坚持独立自主,不与西方合作,实现经济腾飞C、中国崛起道路可以概括为:改革开放,和平崛起。

D、“帝国主义逻辑”指西方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4、毛泽东在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说:“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

……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

”此会议()A、通过了《共同纲领》文件B、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计划D、确定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总任务5、据江苏省统计局权威数据统计:江苏对外贸易从1974年出口0.77亿美元起步,到1996年出口超100亿美元,用了近23年;从出口超100亿美元,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

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岳麓版必修2

改革开 ③1985 年以后,闽东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
放的起 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步(1978 (2)特点: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地省会开放
年至 20 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
世纪 90 格局
年代初)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改革开 (1)过程 放的深 ①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化(20 世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纪 90 年 ②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 代至今) (2)作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 道路上的探索
单元小结与测评
主题时空 线 索串联
[自我填充]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八字”方针 E.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F.国企改革 G.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H.世贸组织
主题发展 历程纵览
一、曲折探索——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实践
时期
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制度 1.国民经济恢复——奠基
和计划经济体 1949—195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仅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国
制的确立 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
(1949—1956 条件 年底)
2.“一五”计划——建设
(1)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重 社会主义制度
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
展 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956—1976 (2)评价: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实践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