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单元总结: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PPT模板
——岳麓版 历史必修二
报刊业的发展有利于传播知识,传播信息,开启民智,成为传播文 明知识的载体;
爷爷说“报纸改变了我的一生,它给了我观看世界的眼 睛”,为何爷爷有此体会?
新民主主义革 《共产党》《红色中华》 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斗争,
命时期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
繁 荣
改革开放后
《人民日报》《红旗》 《光明日报》《文汇报》
出现欣欣向荣景象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 普遍扩大信息含量,拓宽报道 领域。
一、报刊业的繁荣
为何爷爷有此体会?
【材料一】革命派从开始革命活动时起就十分注意办报。通过这些报 刊,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动员群众起来革命,对民主革命形势的发 展,起了很大的激励和推动作用。
——人民版 历史必修二
报刊业的发展有利于各个不同团体、党派通过报纸宣传进 步思想;
爷爷说“报纸改变了我的一生,它给了我观看世界的眼 睛”,为何爷爷有此体会?
【材料三】“改革开放后报纸宣传重点转移到对经济建设的 报道中来…必须发挥报纸的舆论监督作用。”
——邓小平
报刊业加强了舆论监督作用,有利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影响
报刊业的发展有利于各个不同团体、党派通过报纸宣传进步思 想;
报刊业的发展有利于传播知识,传播信息,开启民智,成为传 播文明知识的载体;
“报纸的故 乡在中国”
“邸报”是世界上
伏尔泰 最早的报纸
阶 段
时间
代表刊物
新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单元整合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的
第二 辛亥革 推翻了封建帝制,建 风俗习惯受到极大的冲击,人
次 命以后 立了中华民国
们的精神生活也相应地发生
了变化
中华人 第三 民共和 次 国成立
以来
由于政府的强制行 动,一些社会丑恶现 象被取缔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 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人们的生 活水平普遍不高,城市生活有 保障,农民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9.1021.9.1010:59:2210:59:22September 10, 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0日星期五上午10时59分22秒10:59:2221.9.10
单元整合
-1-
单元整合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2-
单元整合
知识网络
综合归纳
一、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变化 时间 历史背景
表现
第一 鸦片战 次 争以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 会,“洋货”大量涌入, 上海等近代化大都 市崛起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 人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 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的 变化尤其明显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上午10时59分22秒上午10时59分10:59:2221.9.10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第5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人教版必修2)
4、思考:影响中国社会习俗变化的重大事件 思考: 有哪些? 有哪些?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
四、及时训练: 及时训练: 1.人与人之间的称呼看似平常,其实称呼反映 人与人之间的称呼看似平常, 了社会的变迁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 了社会的变迁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阅读 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宣布 年法国制宪会议宣布: 材料一 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宣布:“任 何人不得再保留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 何人不得再保留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 男爵、骑士等贵族头衔。 男爵、骑士等贵族头衔。” 提倡“自由平等博爱为纲” 材料二 提倡“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 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 ”“老爷 民道 德.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 蓄辫、缠足和赌博等陋习。 蓄辫、缠足和赌博等陋习。(南京临时政府的措 施)
2.
旧式婚姻情况 父母之命, 1.父母之命,媒约之言 问名(互问庚贴卜之) 2.问名(互问庚贴卜之) 会亲(即订婚) 3.会亲(即订婚) 请假(男家备糕点、 4.请假(男家备糕点、请 柬、说明迎娶日期及各种注 意事项) 意事项) 纳采( 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 俗称“过大礼” 家,俗称“过大礼”恭迎娶 ) 过妆(送嫁妆) 6.过妆(送嫁妆) 7.娶亲 8.回门 新式婚姻情况 1.自由恋爱 2.订婚 婚礼:证婚人、 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 主婚人依次入席; 、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 宣读婚书;证婚人、 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 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 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 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 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 来宾贺词,各种答谢。 来宾贺词,各种答谢。
二、了解中圉人民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学习总结
(4)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方文化碰撞,近代 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3.影响 (1)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增添了新内容,客观上促进了 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2)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 民地化的色彩。
4.认识 (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 种历史的进步。 (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 特别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变式训练 1.(2017·无锡模拟)1929年《大公报》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 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 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 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
B.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 C.《大公报》专门提供法律帮助 D.西方法律开始传入中国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学习总结
内容索引
知识导图 整体架 构 线索归纳 思维 整合 方法探究 触类旁 通
知识导图
整体架构
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
线索梳理 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阶段
历史背景
表现
中国开始沦为半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
殖民地半封建社 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
鸦片战争 会,“洋货”大 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
解析 据材料“1932年多次发表‘赤化祸害论’的社论”可 知,《中央日报》是站在国民党政府的立场上报道的,不符 合客观公允的原则,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123
解析 答案
本课结束
综合比较 比较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化
近代
现代
穿西装、“断发易服”、 着装从灰蓝色调走向五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单元提升: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工业时代欧美国家的殖民扩张 (1)条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它们征服世界 提供了物质条件,加紧在全球扩张。 (2)表现:通过对外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武力战争等手段使亚、非、拉美地区成为 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3)特征
本 课 内 容 结 束 ①通过商品和资本输出及武力手段进行扩张。
运动的推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 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封建军阀混战,缺少稳定的政 发展受挫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 治环境
显著发展
1927年到1937年
南京国民政府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衰退
1937年到1945年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官僚资本的膨胀
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美货的倾销,通货膨胀、政
②扩张目标不再以掠夺贵重金属为主,而是抢占商品、资本市场和掠夺原料。 ③殖民扩张遍及全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4)影响 ①为工业资产阶级攫取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极大地促进了殖民国家工 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②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③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 当地的近代化。
辛亥革命 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
第二次
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
前后 中华民国
应地发生了变化
第三次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 中华人民共和 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
有了根本性改变,城市生活有 国成立以后 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
保障,但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
第四次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变式训练1】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言每造铁路 “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招”;火车飞行,“路稍有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 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 国”。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的近代化不是一帆风顺的 B.当时中国人不能接受西方先进技术 C.当时火车安全性能不高 D.修建铁路便利列强侵略中国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件PPT
趋势三: ①封闭走向开放 ②传统走向现代(文明化)
分析图片,近代以来服饰变迁还有 哪些趋势?
近现代服饰变迁的趋势。
趋势: ①从拘谨、保守、呆板到美观、适体、方便 ②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西方化) ③封闭走向开放 ④传统走向现代(文明化)
四合院
福建客家土楼
现代建筑
川菜
西餐
清末婚礼 现代婚纱照
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特点与趋势。
分析以上材料,近代服饰还有什么特点?
地区发展不平衡
干部装
2、建国后服饰在曲折中发展
通过观看图片感受建国后至改革
开放前中国服饰的变迁
列宁装
布拉吉
这一时期的服装有什么特点?
绿
政军装 治色彩浓厚
3、中国服饰走向世界
时尚、个性、多元
在
碰
撞
中 近代中国 国
中 融 合
近 现
土洋并存、中西合璧
、
在
融
代 服 新中国成立后
①外因:西方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冲击 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进行机器生产、生活的需要; ③政治:政治运动、仁人志士的推动;
政府政策的影响 ④思想:自由、平等思想观念;
审美情趣的变化和思想观念的解放
三、变之后……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人类通过服装 来提升对民族文化以及自身身份的认同和自信……在 全球化的今天……
合 中 发
饰 的 变 迁 改革开放后
政治色彩浓厚
展 , 在 发 展 中
走
向
多元化
世
个性化
界
材料一
仔细观察图片,思考近代女装变 化的趋势?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趋势一: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总结课件 新人教必修2
• 1.近代以来,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人们的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了巨大变迁。 近代以来,交通工具有了质的变革。轮船、 火车、汽车、飞机的出现,不仅推动了各 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了 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 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近代以来,通讯工具发生了巨 大变迁。从电报、固定电话、寻呼机到移 动电话,这些通讯工具使信息的传递越来 越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 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报刊业逐步
• 3.要突出三个重点:(1)近代以来物质生 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近代以来交通和 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
• 4.要理解一个重要观点:现代社会生活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82022/1/18January 18,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82022/1/182022/1/181/18/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82022/1/18
•
• 本单元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习本 单元时,可以通过访问长辈,调查本地的 历史,采用今昔对比的方法,进一步了解 我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历史轨迹,并 找出导致这种变迁的因素。同时,本单元 内容与世界形势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学习时还要注意联系当时的世界形势。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单元总结(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件
错误。清朝末年,清政府就允许臣民自愿剪发,民国政府是强行剪发。 3.西服传入中国,完全取代了中式服饰。
错误。西服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 服饰并存。 4.清朝缠足陋俗最盛,是因为清政府支持缠足。
夯实基础(自主学习、重点突破、知识体系)
●请同学们阅读必修二第七单元(62-------91页) ●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填空)
参考答案
鸦片;半殖民半封建;被迫;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自然;辛亥;中山装、旗袍;西服、中山装; 西餐;欧式;民主思想的影响。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的 法令。握手、鞠躬,先生、同志;公历,并增加国庆、元旦等节日。中西合璧;简约文明;民主、平
出来。
2021/7/23
22
社会生活、习 俗的变迁
感
2021/7/23
探 悟
感:社会生活变迁之史 探:社会生活变迁之因 悟:社会生活变迁之味
23
谢谢同学们!
2021/7/23
24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位,而是出现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不论是报纸、电台还是电视,传播手段都
越来越丰富。现在许多报纸、电台、电视等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
借助网络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7.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是《点石斋画报》。
错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是《申报》,《点石斋画报》
的意202义1/7/2是3 开中国新闻画报之先河。
2021/7/23
1
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时间 第 三
原因
表现
特点 焕然一新, 但受政治的
政府强制 物质生活有进步,社
新中国 推动,国 会风尚较好,交通、 成立后 民经济恢 通讯有进步,但生活 复发展 水平普遍不高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 改革开放 高,交通、通讯与传 媒迅速发展
次
影响
变化迅速, 科技在民众 生活中的影 响不断加深
第 四 次
改革开 放后
[对应训练] (2016· 湖南怀化高一检测)《大公报》载:1906 年 1 月,两广 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 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 此后入人心 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 C.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 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优化提升
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四次变迁
时间 第 一 次
原因
表现
特点
半殖民地半封建 鸦片战 社会,洋货大量 争后 涌入,近代化大 都市崛起
沿海沿江地区人 民生活发生显著 中西合璧、 变化(衣、食、 不土不洋 住、社会风俗)
第 二 次
辛亥革命推翻了 封建帝制,建立 风俗习惯发生巨 辛亥革 了中华民国,民 变,交通有较大 命后 主共和观念深入 进步 人心
解析:选 C。据材料中的时间,可排除 A;“封建等级制度 被废除”和“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说法不符合史实, 故 B、 D 错误;“晚清时期曾进行过社会习俗的改革”既与史实相 符,又与材料当中的叙述相吻合,故此题选 C。
单元综合检测(五)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高中历史_第五单元_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总结课件_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
变化表现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 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 改变。勤俭节约,无 私奉献,是中国社会 风尚的主流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 幅的提高,衣食住行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中国正在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理性思考: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 进程密切相关,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社会生 活的变化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 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变化
第 一 次
第 二 次
时间
鸦片战 争以后
辛亥革 命以后
历史背景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入 侵,“洋货”大量 涌入,上海等近代 化大都市崛起
推翻了封建帝制, 建立了中华民国, 政府提倡移风易俗
变化表现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 江地区,人民的生活 与以前相比,发生了 显著的变化,特别是 城市变化尤其明显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 心,旧的风俗习惯受 到极大的冲击,人们 的精神、生活习俗都 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变化
第 三 次
第 四 次
时间
历史背景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成立 以后
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结束; 社会主义政治 经济制度建立
改革开 放以后
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改革开 放;切实关注 民生;中国与 世界接轨,西 方文化习俗大 量涌入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必修2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第五单元 单元总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知识图解 专题归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知识图解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精品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总结
单元总结一、近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二、比较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化三、大众传媒的变迁及传统媒介与现代媒介的异同1.大众传媒的变迁(1)近代化的中文报刊始创于外国传教士。
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创办近代报刊。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报刊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2)广播影视是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
中国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于1926年正式开播。
电影的产生较早。
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快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3)中国的第一家电视台于1958年开播。
之后,电视迅速发展。
现在,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互联网自1994年在中国开通以来,迅速发展,现已分布于社会各个领域,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2.异同点(1)相同点①都具有信息传递的传媒作用。
②都对民众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2)不同点:现代媒介区别于传统媒介的是信息的互动性、广泛性和及时性。
1.下列中国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其出现或兴起的先后顺序是()①②③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③②①2.下列属于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的是()A.北京四合院B.上海石库门里弄C.山西乔家大院D.福建土楼3.票证是鲜活的历史,右侧的票证告诉我们当时()A.经济发达,丰衣足食B.生产力水平低下C.股票市场非常活跃D.经济法规健全,市场秩序良好4.爱美的中国女性因穿着时新鲜艳,被指责为资产阶级情调。
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出现在现代中国的哪个时期()A.一五计划期间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5.19世纪70年代,我国首次打破列强垄断水上交通业的标志是()A.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B.蒸汽机的发明C.西方列强和买办共同投资兴办轮船运输公司D.各大通商口岸出现一批轮船公司6.报纸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媒介,记录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留下了反思历史的“原件”。
下列报纸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①④②③7.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近代报刊的作用有()①成为宣传政治纲领的斗争武器②起了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作用③推动了政治运动的高涨④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2008年12月15、16日,央视《新闻30分》连续两天报道百度搜索的竞价排名黑幕,百度竞价排名被指过多地人工干涉搜索结果,引发垃圾信息,涉及恶意屏敝,被指为“勒索营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 单元整合 第五单元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试题回放话题归纳
2.(2017课标全国Ⅲ,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 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 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 时上海( )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单元整合
-1-
知识网络系统构建
核心观点归纳整合
近现代以来中国的社会生活变迁 1.时空再现 鸦片战争后,社会生活开始发生变迁。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又 进一步发生重大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 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核心知识 (1)物质生活:在旧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匮乏;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衣、食、住、行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2)社会习俗:在旧中国,落后的社会习俗虽然在某些地区发生一 些变化,但封建迷信、保守的习俗仍根深蒂固;在新中国,特别是改 革开放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正在形成。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试题回放话题归纳
1.(2017课标全国Ⅱ,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 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 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 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核心观点归纳整合
(3)交通通信:旧中国的交通和通信非常落后,人民出行难,交流难; 新中国成立至今,基本上实现了交通运输和通信工具的现代化,人 们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高中历史必修二 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 课件
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影响
(2)负面影响:
①在近代有利于列强侵华。 ②城市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 ③环境污染加重。 ④能源危机出现,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消耗。 ⑤引发手机犯罪、攀比之风等。
鸦片战争后 男子:长袍马褂→西 到新中国成 装、中山装 女子:旗袍宽松肥大 立 →短袍窄袖合身适体 新中国成立 中山装和列宁装、干 后到十一届 部服、绿军装为特征 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 三中全会 的普遍选择。
服饰特征
中西合璧,土 洋并存,传统 与现代并存。
流行原因
欧美服饰的影响;辛亥革命向西 方学习,人们思想解放;民国初 颁布“剪发易服”的政策;西服 、旗袍具有适体美观的魅力等。 政治因素:政治运动频繁,人们 以服装的同一性表达对党的拥戴 和对革命的热爱。 经济因素:生产力水平低。思想 因素:封闭保守。 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社会环境 宽松;社会生产力不断;港台和 欧美等文化的影响。
居室建筑的演进
1.房屋外观: ①传统建筑: 中国北方:四合院 中国南方:江南水乡 ②西式住房:鸦片战争后在租界里首先出现。 ③全欧化住宅: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地区开始出现。开始以 “新村”、“花园”、“别墅”、“公寓”命名。 ④中西合璧 2.室内家具:西式家具陈设。沙发、茶几、穿衣镜、坐钟、写字 台等。
青藏铁路
1916年通车的京师环城铁路
(6)城市交通
①有轨电车 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在天津建成。
②公共汽车
1924年上海出现公共汽车
③地铁
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 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1969年通车北京地铁
④磁悬浮列车
2003年世界上首条商业化运营 的磁悬浮列车专线—上海磁悬 浮列车专线投入运营,时速430 公里/小时。
高二历史课件 第五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必修2)
近代
轮
现代
列强垄断,洋务派的轮船 发展较快,但在20世纪90年 招商局打破列强的垄断局 代后,因其他交通工具的发 面 展,比重下降 19世纪80年代中国铁路诞 到“九五”期末,铁路营运 生,辛亥革命时期形成铁 总里程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路网的基本格局 机车制造有很大突破 建立了密集的公路交通网 航线、航班不断增加,中国 成为民航大国
风俗习惯发生巨变,
交通有较大进步
顺序
时间
Hale Waihona Puke 原因表现特点
第
三 次
政府的强制 物质生活有进步, 新中国 推动,国民 社会风尚较好,交 成立后 经济的恢复 通通讯有进步,但 发展 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 改革开放 提高,交通、通讯 与传媒迅速发展
焕然一新,
但受政治生 活的影响 变化迅速,
第 四 次
改革开
放后
科技在民众
生活中的影 响不断加深
二、近现代物质生活变化的比较
近代 现代 从蓝灰色单调走向五彩缤 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元 化
衣
穿西装、“断发易服”、中
山装、旗袍
出现西餐馆、面包房等,
食 吃西餐成为时尚,西式食 品为百姓接受 住 西式住宅增加,高官建造 洋房
1987年解决温饱问题,
进一步提高了饮食水平, 政府实施“菜篮子工程” 状况得到空前改善,实施 “安居工程”
船
铁
行 路
公 20世纪初出现汽车,但发
路 展受到限制
航 空 航空事业开始起步
一、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四次变迁 顺序 时间 第 原因 表现 沿海沿江地区,人 民生活发生显著变 化(衣、食、住、 社会风俗) 特点 中西合
鸦片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单元总结: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后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 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实
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 行改革开放,切实关注民生,
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返回
叁
重点阐释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趋势、特点、影响及认识
1.趋势: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尽管同我们现在的发展相比很有限并且是微不足 道的,但它却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 方向。 2.特点 (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改变了社会生活,因此,受西方的影响明显。 (2)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是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代价的, 因此,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 (3)从空间上看发展不均衡,近代社会生活变化较显著的是在城市和沿海地区,农村 和内地变化缓慢。 (4)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方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3.影响 (1)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增添了新内容,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2)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 4.认识 (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民物质文化 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单元总结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内容索引
壹贰叁肆
知知重真 识识点题 结线阐感 构索释悟
壹
知识结构
返回
贰
知识线索
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阶段
历史背景
表现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只反映出“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并不 B项
能代表社会潮流,故B项错误
材料官府反对的是“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这一发式的 C项
变化,与反对政治革新无关,故C项错误
1903年随着革命思潮的发展,发式的变化被赋予政治意义,带来 D项
“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故D项正确
改革开放以后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 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实
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 行改革开放,切实关注民生,
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返回
叁
重点阐释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趋势、特点、影响及认识
1.趋势: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尽管同我们现在的发展相比很有限并且是微不足 道的,但它却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 方向。 2.特点 (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改变了社会生活,因此,受西方的影响明显。 (2)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是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代价的, 因此,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 (3)从空间上看发展不均衡,近代社会生活变化较显著的是在城市和沿海地区,农村 和内地变化缓慢。 (4)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方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
√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一明考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二抓关键:题干中“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 加以效仿”。
第二步:逐项分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选项
具体分析
据材料官府否定的发式只是“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 A项
可得出与道教的地位被否认无关,故A项错误
3.影响 (1)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增添了新内容,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2)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 4.认识 (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民物质文化 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返回
肆
真题感悟
典例分析 (2018·海南卷,8)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
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
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
表明当时江浙地区
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
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
返回
单元总结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内容索引
壹贰叁肆
知知重真 识识点题 结线阐感 构索释悟
壹
知识结构
返回
贰
知识线索
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阶段
历史背景
表现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
鸦片战争以后 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 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
结论 排除 排除 排除 正确
解题技巧
实质、本质类选择题 题型解读 题干一般给出的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发生的历史现象,然后让学生思索其历史现象反映的历 史实质、本质。 解题技巧 现象是事物的外在方面,是表面的、多变的、丰富多彩的;实质、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方面, 是深藏的、相对稳定的、比较深刻、单纯的。因而现象是可以直接认识的,实质、本质则 只能间接地被认识。在解答此类选择题的时候要做到以下几点:(1)必须要明确本质、实质 的准确含义。(2)要弄清题目中所给现象“是什么”,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设问“其反映了什 么”,再结合其时代背景、阶段特征、目的(或任务)等方面去思考。(3)运用定性分析法,即 分析历史现象的阶级性质、社会性质。
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 变化,城市变化尤其明显
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 中华民国成立后
华民国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 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 生活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 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
成立后
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 根本性改变,人们的生活水平差距 不大,但总体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