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闻两则2培训课件.ppt

合集下载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闻两则第 2课时省级优质课课件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闻两则第 2课时省级优质课课件

事件的经 过和结果
(2)、合作探究,理解新闻内容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找出本文的标题、导语和主 体部分。 标题 第1、2两句 标题 导语 中路军 其余部分 西路军 东路军 主体
课文 结构
给本文的主体部分划分层次,分别概括其内容:
一层:(20日夜起——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 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 二层:(21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 况并加以评论。 三层:(汤恩伯认为南京——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
这则新闻及时报道了渡江战役的 战况,歌颂了我军的 英勇善战 ,嘲笑 溃不成军、毫无斗志 了敌军的 ,给全国人民和 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
6、作业:
同学们常看报纸吗?请从中摘录一篇 你认为六要素最完整的新闻,和一篇 你认为内容最精彩的新闻。
7、课外作业:阅读《毛泽东传》。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此句中的“不料”在文中表现了我军的( 神勇 是对敌人的强烈的(嘲讽 )。 ),同时又
“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一句中,能把“南京”改为 “蒋介石政府”吗? 不能;因为当时蒋介石已下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
(3)、默读课文
小组交流
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
3.预习检测
检查字词:
鄂 ( è ) 豫( yù ) 歼灭(jiān) 绥靖( suí ) 泄气( xiè 管辖( xiá ) 上当(dàng ) )
阻遏( zǔ )( è ) 溃退( kuì ) 锐不可当( dāng )
要塞( sài )
阻塞( sè )
瓶塞( sāi )
堵塞( sāi )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 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 (共24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 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 (共24张PPT)

标题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冲破敌阵
导语
渡江概况 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战告捷 Nhomakorabea主体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战绩辉煌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 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 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品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朗读课文,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 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并说说理由。 1)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 到达繁昌,铜陵,请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2)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 渡至繁昌,铜陵,请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 三十万人。 1) 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边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2)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边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不仅生了根, 而且枝叶繁茂了。 2)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 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 护。
比较阅读
相同点:
两文都是新闻报道(消息),都报道了 渡江战役情况。两文都是站在人民的立 场上,歌颂渡江战役的胜利,嘲弄敌人 的无能。两文都具有报道及时、语言简 洁的特点。
不同点:
两文作者不同、身份不同、报道的角度不同。《人》文统 观全局,对三路军分别作介绍;《我》文只对西路军某部渡江 情况作介绍。《人》文介绍渡江情况简略概括,交代时间、地 点、渡江人数、战役推进情况;《我》文以亲历者的身份对渡 江作了详细、具体的描绘,发光弹升空、炮轰南岸、大小船只 渡江、登岸、群众的欢呼、人民的支援……写得历历在目。 《人》文有关于战略部署、战事推进的介绍及评论;《我》文 只是按时间先后介绍一处战役情况。《人》文有对于敌军的分 析及政策性极强的分化、瓦解、争取敌军的内容,《我》文对 敌军情况几乎未作报道。《人》文语言凝练、概括,描述部分 近乎绘画的“白描”,深刻生动;《我》文语言朴实无华,描 述部分细致周到,内容充实。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版本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版本

问题探究1 问题探究2 问题探究3 问题探究4
重难知识探究
关于过渡自然,不仅体现在内容上内在联系紧密,还应从语言标 志上去体会其过渡自然、衔接紧密的特点。如文中前面写了“二 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鲁港地区” 交代中路军渡江作战情况,后面就用“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 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既交代了西路军渡江作战情况,又补充 说明了上文没提及的中路军所遇之敌的情况。前面写了“二十一 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后面就写“我东路军三十五万大 军与西路军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与上文呼应。前面写了“战犯 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后面就写“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 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与之相呼应,起到了紧密衔 接的作用。
聩(������������ì)振聋发聩 揭(������������ē)揭发
篑(������������ì)功亏一篑 剔(������ī)剔除
匮(������������ì)穷匮
歇(������������ē)歇息
靖(������ì������������)绥靖 衔(������������á������)衔接
基础知识梳理
歼灭:消灭(敌人)。 击溃:打垮;打散。 封锁:(采取军事措施)使不能通行。 管辖:管理;统辖(人员、事务、区域、案件等)。 逃窜:逃跑流窜。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课文结构
基础知识梳理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主要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和诗人,中 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他的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集》(共五卷)里;他的诗词收在《毛泽 东诗词集》里;他撰写的新闻消息收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里。

新闻两则PPT优秀课件

新闻两则PPT优秀课件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区域
课 文 结 构
渡江概况 导语: (第1、2两句)
战役全局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从四个方
面概括)
中路军: 中路军首战告捷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主体: (剩余部分) 西路军: 东路军战绩辉煌 (重点) 东路军:
课堂小结



⑴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 体、(背景、结语) ⑵电头的作用、标题的作用、导语的作 用、主体的作用 ⑶消息的六要素:时间、人物、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两个方面谁详谁略?
我方略,敌方详。 为什么这样安排? 我军英勇善战,已为 事实说明。 议论敌方,是为了分 化敌人,孤立少数, 争取多数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 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 战,锐不可当;另一 方面,这和国民党反 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 定,有很大关系。国 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 希望和平,不想再打 了,听见南京拒绝和 平,都很泄气。战犯 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 湖督战,不起丝毫作 用。
点此播放讲课视频
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国 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略防 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 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以部分主 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 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 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 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 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 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 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当时辽沈战役已 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要打响。

第1课 《新闻两则》课件(42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 《新闻两则》课件(42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力被迅速摧毁。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 无事。
新闻的有关知识:
一、新闻的特点: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 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 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 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 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
确精练,铿锵有力。另外还有书面语和口头 语相穿插,相益得彰(如“敌亦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文气十足;“不想再打 了”“都很泄气”——非常口语化),各有 妙处。
板书设计
标题—百万(兵力)横渡(锐不可当) 冲破(排山倒海)
导语—渡江概况 横渡(一往无前) 展渡江盛况 中路军——首战告捷(略写)
主体 西路军——所向无敌(详写) 扬将士神威 东路军——战绩辉煌(详写)
为了报道这场伟大战争的进程,毛主席写下了这样两则新闻:《我 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字词积累
为下面描红的字注音。
督战( dū )
荻港( dí )
趋势( qū )
泄气( xiè)
摧枯拉朽( cuī )
锐不可当( ruì)
为下面的词语。 【业已】 已经。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
背景— 一方面……一方面…… 结语—占领要塞 封锁长江
拓展延伸
1、找出下列这则新闻的电头、导语、主体。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对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
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制度自2001年试行至今,我国 累计约有1700万人次的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1年,中央财政安排1 亿元,为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 科书。这一款项到2002年增加到2亿元,2003年进一步 增加到4亿元。单所资助面只占中西部地区贫困生的30% 左右。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设立并逐渐加 大资助力度,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点拨】电头: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新闻两则》PPT课件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新闻两则》PPT课件
• 背景、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 请你先指出这篇新闻的导语,然后再把主
结构: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
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 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20日夜起……我军前锋,业已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 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 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
新闻的特征:
1.内容真实,观点鲜明。(真实) 2.报道迅速及时。(及时) 3.语言简明准确。 (准确)
新闻写法:
主要是记叙,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四、结语:是消息的结尾。
五、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 境和自然环境。
打破垄断经营 遏制发行暴利
教材出版发行将全国统一招标
试点结果显示:学生教材费用有所下降
引标题: 引出主标题。 主标题: 最简明地概括新闻内容。 副标题: 对主标题进行补充。
本报北京8月31日电(记者 苏敏) 新 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今天在“2004北 京稿国子际来出源版论坛”发时上稿间披地露点,、国发家稿发记改者委已呈 报国务院,明年的教材出版发行将打破地域
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 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 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 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 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 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 闻稿。
“主体”的层次:
1.20日夜起……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中路)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课件2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课件2新人教版

毛泽东
背景链接
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 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 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蒋介石 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在1949年元旦发出「求 和声明」,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 线,企图依靠长江天险来保存力量,以便卷土重 来。 中国共产党表示: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 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 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 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但是,国民党 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
问 题 •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讨 论
•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 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 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它的 表达效果。
渡江作战兵力:多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从一千余华里
的战线上,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西起九江
战线:长
战况: 所向披靡 无坚不摧 战绩辉煌
(不含),东至江阴,
人数 区域 时间 战况
全部渡过 渡过2/3 中路军 30万 安庆-芜湖 20日夜-- 21日夜 西路军 九江(不含) 21日17时- 35万 -22日22时 -安庆
东路军 35万 芜湖-江阴 21日17时- -22日22时
大部分 已渡过
江阴 江阴 芜湖
安庆
九江 九江
主体部分
• 解放军渡江情况: • 1、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 湖线,渡至繁昌、铜陵、 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 2、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 3、汤恩伯认为南京、江 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不 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 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 突破了。
表 达 方 式 以 记 叙 为 主

1.《新闻两则》 课件 (共32张PPT)

1.《新闻两则》 课件 (共32张PPT)
南阳的解放,是南线我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 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一年多来伟大
胜利的最好时机。其次,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
可以说明军蒋为什么弃城南逃。
4、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并 说说理由。
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 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 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 拥护。
(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 第①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 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 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新闻的相关知 识,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 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 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 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 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 认识水平。
kuì 溃退
sà i yīn 要塞 殷
jiān 歼灭
dāng 锐不可当
è xǐ suí jì ng 绥 靖 阻遏 禧
è 鄂
yù 豫
2.据义填词 (1) :(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2)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3) :勇敢出众而且善于作 战。 答案:(1)溃退 (2)锐不可当 (3)英 勇善战
2.据义填词 (1) :安抚,平定。 (2) :阻止。 (3) :(精神、力量、东西等 )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使消耗。 (4) :消灭(敌人)。 答案:(1)绥靖 (2)阻遏 (3)消耗 (4)歼灭

1、新闻两则PPT课件

1、新闻两则PPT课件

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 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 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 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 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 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 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请试着解释下面的词语:
高屋建瓴: 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 形势。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阻遏: 阻止
溃退: 败退。“溃”,溃败。
1、这篇新闻的六要素是什么?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 1949年4月20日至4月22日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
长江战线。
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jiān
1、歼灭
dāng
2、锐不可当
sà i
3、要塞
chì
4、炽烈
二、填空。(每空10分)
1、新闻结构必不可少的三部分( 标题 )( 导语)( 主体)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作者是( 毛泽东 )
3、新闻的表达方式多用( 记叙 ),有时也用(议论 )。
请理清新闻的结构:
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背景资料: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重要 战略地位 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到放弃南阳的 变化 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 胜利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两则新闻的语言特色:
准确、鲜明、生动, 富有表现力。
课堂小测
一、给画线字注音。(每个10分)
**************(主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 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 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 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 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 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 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 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 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6
【快速朗读课文,了解新闻体裁的特点】
新闻知识看标题:
1、标题大都能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2、 看导语:导语是正文开头的第一段或第 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3、 看主体:这是导语之后对内容作进一步
叙述说明的部分,也是表现主题、深化主题 的决定性部分。
4、 看背景: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 境和自然环境,它有时隐含在主体之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写人数之多;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写战线之长 “冲破敌阵”展现攻势之凌厉 “横渡长江”交代事件发生的地点和结果 作用: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语言简洁 准确
.精品课件.
9
2、本文的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是按 怎样顺序来写的?
分三个层次: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
.精品课件.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
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
分。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
.精品课件.
11
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导__语____,在文中的作用是
.精品课件.
1
毛泽东
.精品课件.
、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
的语言。 3、体会蕴含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
.精品课件.
3
【走进新闻】在现代社会里,新闻在传播信 息方面起着巨大作用。 “新闻”这个名称,
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 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_简__述__渡__江__战__役__胜__利__成__功__,__引__起__下__文__。_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
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
__不__能__,___这__样__写__表__明__材__料__真__实__准__确__,__报__道__及__时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不__含__”__指__不__包__括__,__体__现__语__言__确__凿__无__误__的__特__点__。__“__均__”__指
“全”,
.精品课件.
12
体现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
【新闻知识】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 体、背景、结语
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
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文体的主要特点】一是真实性,二是 及时性,三是简明性。
.精品课件.
4
【新课导入】两则新闻把我们带回到革命战 争年代。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中,我 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 利。两则新闻高屋建瓴,气势磅礴,语言准 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是新闻作品中的瑰 宝,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要打响。
.精品课件.
14
整体感知:
1、根据新闻的结构,划分本文的结构。 2、思考本文主体可划分几个层次? 3、归纳出本文的新闻“六要素”?
.精品课件.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冲.破“敌百阵万,”是夸张横吗渡?长为江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不阴是,,均因是三人路民军解加放起军来的是渡一江百区万域"
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精品课件.
8
重点研讨:
1、找出本文的导语部分,说说导语从哪几个 方面概括了全文?第一句话是导语。
.精品课件.
5
第一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注音: 鄂 ( è )豫( yù)绥靖( suí) 阻遏(zǔ)( è)泄气( xiè) 溃退(kuì)歼灭( jiā)n 管辖( xiá) 锐不可当( dāng)上当(dàng) 要塞(sài )瓶塞( sāi ) 阻塞(sè )堵塞( sè)
5、 看结语:它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
有时也隐含在主体之中。
.精品课件.
7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 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作为读者,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 出它的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 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毛泽东
.精品课件.
13
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国 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略防 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 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以部分主 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 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 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 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 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 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 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当时辽沈战役已
10
质疑析疑
1、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
2、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
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 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 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