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
第11课宋朝的社会生活
元旦
正月初一
祭祀祖先,拜年,放爆竹和烟火,贴门 神和春联等。
元宵
寒食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冬至
正月十五
清明前一天开始连续 三天 三月内 五月五日 七月七日 八月十五日 九月九日
设杂剧,放灯、观灯,猜灯谜,吃上灯 圆子等。
寒食节前后三天,各家厨房禁火,只吃 冷食。担酒上坟,春游等。 清明期间,祭祖扫墓、踏青郊游、插柳 习俗。 泛舟竞渡,吃粽子、白团,喝菖蒲酒、 艾酒,戴艾符等。 买磨喝乐(娃娃,一种有佛教色彩的玩 具),乞巧。 赏月,拜月,放水灯,吃月饼。 爬山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
材料二:孤村到晓犹灯火,只有人家夜读 书。 ——晁冲之书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的引文是谁的什么作品? 宋真宗 《劝学谕》 ⑵材料二表明了宋朝的一种什么社会风气? 崇学风气 ⑶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关系? 因果关系。因宋朝统治者崇文重学, 把读书、应举、做官有机地联系在一 起,故出现了材料二中的现象。
延伸探究
3.你能从下面两幅图片中 看到宋代人的生活情况吗?
再见
二、四时节庆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请找找诗中所反映的北宋过年的习 俗,在你的家乡还保留这些过年的风俗吗?
1.宋朝的三大节日: 元旦 清明 端午 2.宋朝的元旦与今天的元旦一样吗? 不一样,宋朝的元旦是今天的春节。 3.宋朝还有哪些节日?你能说说端午节的 来历吗?端午节有哪些活动? 元宵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为了纪念屈原。赛龙舟、吃粽子。
衣
颜色:黑色和白色 类型:短衫(百姓) 长衫(官员,富商) 质地:麻布(大众化) 丝(富裕人家)
北方:以面食为主 南方:以稻米为主 其他:喝米酒,喝茶 沿街布局,出现一层商店,二层 居住的格局 北方:牛车(大多数人) 骑驴或骡 (士大夫) 乘轿(富贵人) 南方:水陆交通
第11课 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修改PPT课件
该画卷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记录了北
宋末期、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
河两岸的建筑和商业城市的繁华景象。
1
第11课 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
南阳市实验中学 周丽
2
学习目标:
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大概风 貌,包括当时城市状况,流行的 服饰、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 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工具, 文化娱乐活动以及节庆风俗等。
3
设疑自探: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结合 “学习目标”和课文内容提出你的 疑问,或者你认为本节课需要解决 的重点问题。
4
解疑合探: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合探要求:
1、小组讨论,交流自探成果。 2、组长带领,人人参与,有序进行, 重点解决自探中的疑难问题,达成共 识。 3、小组长做好记录,以备展示和点评。
➢ 唐代长安的居民区被分为大小不等的 114个“坊”,居民白天通过周围的坊门 出入,夜间则关闭坊门。
➢ 长安城里的商业活动集中在“东市”和 “西市”,由高大的“市墙”将其与周边 的生活区分隔开。
➢ 市墙四周设门,由专人掌管锁钥进行 管理,交易时间有着严格的规定。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8
宋代城市与唐代城市的不同
27
巩固练习
1.费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 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到瓦舍。由此推断, 这一朝代应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8
欢乐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
春节(元旦)
中秋节 清明节
端午节
吃月饼 吃粽子 祭拜祖先 赏花灯 贴门神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 课件(54页)
南吃鱼类和米饭
住
农村百姓住茅屋;城市平民住瓦房; 贵族官僚住园林建筑
会
家具种类多,流行高脚家具
生
行 牲畜、轿子、车子、舟船
活
娱乐:瓦子、瓦市、瓦肆
情 况
精神文化生 活
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等
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 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 亡在外。
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 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 让他充饥。
返回
二、宋代社会生活
衣 统治阶级俭入奢,少数民族影
响大
物质 生活
食
北喜羊肉与面食 南吃鱼类和米饭
饮料是茶和酒
住
行
农
城
村
市
百 姓
平 民
住房差异反映了宋朝什么社会问题?
城
达
市
官
平 民
贵 人
太师椅是古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 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 。
宋代高脚桌椅已经广泛使用。
返回
二、宋代社会生活
之处。
返回
你说我说:
唐都长安与南宋临安的对比材料: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 (市)严格分开,店铺商业时间有统 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 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 业。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一、城市的发展
1.城市布局打破“坊”、 “市”界限(商业活动不 受区域限制)
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 ——苏轼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
中秋节 元宵节 端午节
两 一、城市的发展:“坊”、“市”制度格局的打
宋 破,出现了夜市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1课 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 课件(35页)
5.费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
座中多次提到瓦舍。由此推断,这一朝代应是
(D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水路
《清明上河图》(局部)
三、市民文化和节日
瓦子:是一种固定的大型有演艺场所,也是 当时各种娱乐场所的通称。 勾栏:是指用栏杆或绳索、幕障等围成一个 圈子,成为一个独立的演出场所,由专业艺 人在里面表演。
市民文化
节日
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
中秋节 端午节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 ——苏轼
元宵节
扫墓、郊游踏青 禁烟、吃寒食 登高避祸 划龙舟比赛 以馄饨祭祀祖先
寒食节 重阳节 端午节 冬至 清明节
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
一 、城市的发展
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二、 衣食住行的变化 衣: 体现等级性和不同的行业特点 食: 种类丰富,南北主食各不同 住: 茅屋、瓦房、豪华住宅 行: 交通工具多样
小常识
宋官服颜色与官位:
紫——三品以上 朱——五品以上 绿——七品以上 青——九品以上
畸形的审美观念——缠足
宋朝时南北方在饮 食上有什么区别?这 些差异今天还存在 吗?
主食——北方以粟麦为主,南方以稻米为 主;南北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肉食——北方以羊肉为主,其次是猪肉; 南方人吃鱼较多
三、 市民文化的发展和热闹的节日
出现了瓦子,娱乐活动和节日丰富多彩
课堂练习
C 1.宋代时候在城市的设置中( )
A.坊市严格隔绝
B.严格实行宵禁
C.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相互交错
第11课 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
想一想 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此诗是谁所写? (王安石) 2、诗中说到过年的哪些风俗?
(燃爆竹、饮屠苏酒、新桃换旧符)
欢乐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 春节(元旦) 重阳节 中秋节 清明节
端午节
登高 吃粽子 吃月饼 祭拜祖先
放烟花 贴门神
白鹤沐浴(洗杯) 乌龙入宫(落茶)
悬壶高冲(冲茶)
春风拂面(刮泡沫) 关公巡城(倒茶)
韩信点兵(点茶)
赏色闻香(看茶) 品啜甘露(喝茶)
饮酒之风盛行
你是生活在都城东京的 宋代人,有一天,有位 朋友来拜访你. 你会怎样款待他呢?
观察以下几幅民居图片,哪 幅是农村百姓的房屋?哪 幅是城市平民的房屋?哪 幅是贵族官僚的宅院?
宋代的“勾栏”里有很多穷苦艺 人 卖艺谋生,你能说出他们卖的“艺” 有哪些吗?
足球
前足联主席阿维兰热曾经反复重申 “足球运动最早起源于中国 !”相传 黄帝时代就开始踢足球,那时叫“蹴 鞠” 。蹴,就是脚踢的意思;鞠,则 指为球。
蹴鞠在宋代成为了一种更为普及
瓦子的产生,是宋代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 民阶层队伍扩大的结果。
尝一下他家乡特色菜,应该
带他去吃
A、小吃
B、包子
C、羊肉
D、鱼
美食的天堂 南北饮食差异 北 方:面 食、羊 肉
南 方:稻米 、鱼
南北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品种丰富多样
烹、烧、烤、炒、爆、溜、煮、 炖、卤、蒸、腊、冻、腌……
美食小tips
包子、角子(饺子) 索饼(面条)、 焦碱水锥(炸元宵) 浮团子(汤圆) 爆米花、火腿、 豆芽菜、东坡肉
老师朋友是北方人,想请他
第11课___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_(中华书局版)
扫墓、郊游踏青 禁烟、吃寒食 登高避祸 划龙舟比赛 以馄饨祭祀祖先
寒食节 重阳节 端午节 冬至 清明节
课堂小结 : 第11课 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 一、城市的发展(坊、市隔绝被打破;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 二、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衣:由节俭到奢侈; 受少数民族的影响; 缠足 2.食:北方:面食,羊肉 南方:稻米,鱼肉 3.住:邸店;茅屋、瓦房、四合院、私人园林 4.行:轿子、牛车、驴车、船等 三、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 2.节日: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北方人主要吃什么呢?
饺子
羊肉
南方人主要吃什么呢?
米饭
猪肉
鱼肉
饮酒之风盛行
食之味•饮料
斗 “东村定婚来送茶”,而田舍女的 茶
“翁媼”却“吃茶而不肯嫁”。
“田客论主,而责其不请吃茶”。
“ 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 生在山上,卖到山下,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酒可分为四种:黄酒、果酒、配制 酒和白酒。
D
D
标杆练习
1.宋代时候在城市的设置中( C ) A.坊市严格隔绝 B.严格实行宵禁 C.坊市相互交错 D.有朝市无夜市 2.北宋统治者衣饰由开国初期的简约朴素,转变为后来的 精美华丽,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B ) A.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 B.奢侈之风的盛行 C.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D.大众审美的变化 3. 宋朝朱熹说“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造成这一历 史现象的原因是( B ) A.衣帽上不得坠饰朱玉 B.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 C.统治者衣服精美华丽 D.北宋初年崇尚节 俭
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 第11课 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第11课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课型:准备课一、主体分析与设计:本节课是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内容------第11课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两宋时期经济发达,政治稳定,社会文化生活非常繁荣。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我认真考虑一下,决定用高效课堂模式来讲这节课,用任务型教学法,合作探究,班级展示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灵活地上这节课。
让学生畅所欲言,用他们的眼睛去看历史,用心去体验当时的历史,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从而体现出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每门课程都有其内在的特点。
历史课它的特点就在于,历史永远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我们用心去感受当时的情景,对比我们现在的生活,了解过去人们的生活状态。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五部分: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二、学案自学三、小组合作班级展示四、质疑探究五、自悟自得六、达标测试二、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了解这个时期的基础知识一、宋代城市的特点:1、坊、市隔绝的制度完全被打破。
2、人们的活动时间也不再有严格限制,出现夜市。
3、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二、衣食住行的变化2、能力培养:能够分析对比当时为什么能出现繁荣的局面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明确这时期的繁荣是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知道这是历史的进步宋朝时南北方在饮食上有一些区别,这些差异今天还存在,从而有了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南北文化。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宋代城市的特点教学难点:衣食住行的变化四、教学用具:教具: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先给出前置性问题,前置性问题设置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问题的设置任务驱动,用荣誉牵引学生通过完成前置性问题获得自我心理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历史科目在初中比较特别,我们不能占用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
所以,我每一课给学生两部分预习题,一部分是基础知识,学生只要仔细阅读课本就能找到答案;一部分是探究知识,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来思考探究知识。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1课 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 课件(30页)
三、宋代的娱乐和节日主要有哪些?
4
一、城市的发展
对比唐朝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的平面示意图,说说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5
返回
“中华第一神品" 《清明上河图》 (北宋 张择端)
该画卷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记录了北宋末期、
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
二、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衣:由节俭到奢侈;受少数民族的影响; 缠足 2.食:北方:面食,羊肉
南方:稻米,鱼肉 3.住:邸店;茅屋、瓦房、四合院、私人园林 4.行:轿子、牛车、驴车、船等 三、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
2.节日: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26
30
训练检测
1、梁山好汉李逵与兄弟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 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 演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作什么的地方 (B) A、瓦厂B、瓦子C、早市D、榷场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的这句诗描写的是宋代的什么节日(A) A、元旦B、中秋C、清明D、元宵节
来的精美华丽,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B )
A、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 B、奢靡之风的盛行 C、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D、大众审美的变化 6、宋代朱熹说:“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造成这
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A( )
A、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 B、统治者服饰精美华丽 C、北宋初年崇尚节俭D、衣帽上不得坠饰朱玉
29
濮阳县城关镇三中 管辉
1
2
第11课 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
城市的发展 衣食住行的变化 娱乐和节日
第11课 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
第11课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主备教师张爱华一、内容与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指的是城市的发展;衣食住行的变化;市民文化的发展和热闹的节日。
其核心是物质生活方面——包括衣食住行,文化精神生活方面——包括各类娱乐活动及节庆生活,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了解宋代时期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和文化精神生活方面的变化。
学生已经学过宋代的繁荣经济,经济的发展为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精神生活奠定了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的,由于它还与政治,经济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的重点是衣食住行,各类娱乐活动及节庆生活。
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来了解,激发学生历史的积极性,通过讨论比较古今异同进一步掌握。
二、目标与分析1.目标: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生活产生的影响及《清明上河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
记住宋朝流行的服饰打扮、饮食的主要特点、房屋的建筑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
文化娱乐活动和节日风俗。
2、分析:理解宋代衣、食、住、行变化,掌握宋代衣食住行和东京、临安城市多样性生活的学习,知道中华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宋代瓦子的产生,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学生对这些事件接触的较少。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清明上河图》等多幅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宋朝瓦子里的热闹。
其中关键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去体验历史、感受历史。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大家喜欢旅游吗?今天我想带大家去做一次特殊的旅游,让我们翻开厚厚的历史画卷,打开尘封已久的历史,到宋朝的大街小巷去转转,感受1000多年前宋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
既然到宋朝旅行,就要符合宋朝人的特点,我们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对宋代的城市变化和生活习俗进行专题研究。
我们将宋代的生活习俗分为六个部分,即城市的变化、娱乐、衣、食、住、行和习俗。
七年级历史 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
宋代皇帝朝服
宋代皇后礼服
宋代官员朝服
宋朝官员公服的颜色: 三品以上为紫色 五品以上为朱色 七品以上为绿色 九品以上为青色
官吏公服
宋代贵妇礼服
普通百姓,就只能穿黑白两色
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
宋初帝王
宋中期帝王
小袖狭身,着靴
宋代服饰发展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 变化?
1.由简朴到奢侈 2.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 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宋代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
主食——北方以包子等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 肉食——北宋羊肉为多,南方吃鱼多;
• 饮茶——“斗茶”习俗和“献茶”民
宋代饮食特点
1. 北方主食以面食为主,肉食以羊肉为多 2. 南方以稻米为主,肉食以吃鱼为多 3. 饮料以茶和酒为主
农 村 百 姓
城 市 平 民
城 市 平 民
达 官 贵 人
(2)两城的市坊不同,长安的市坊分开,受时间限制; 北宋东京的市坊 不受时间限制。
(3)东京没有长安城大,在地位上不如长安重要。
清明上河图
集思广义
北宋东京:著名的商业中心
南宋临安: 工商业发达
二、衣食住行的变化
1.衣—宋代服饰发展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 这样的变化? 2.食—宋代南北方饮食习俗有那些差异? 3.住—宋代的居民有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4.行—宋代主要有哪几类交通工具?
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的11课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一起了 解了宋代的社会风貌,感受到了宋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 展,促进了当时社会的进步。 这节课反映出了宋代社会城市生活、物质生活和精 神生活三大方面的内容。
课堂练习
1.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根本原因是:(D ) A.各民族的融合进一步加强 B.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南移 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D.社会经济的发展 2.宋诗里的“邸店如云屯”形容的是哪一个行业的兴旺的景象 (A ) A.旅店业 B.饮食业 C.建筑业 D.运输业 3.关于“瓦市”(也称“瓦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给城市生活增添了生机 B.出现在宋朝时期 C.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D.散布于广大农村 4.“家家腊月二十五,浙米如珠和豆煮”反映的习俗是 (C ) A.吃粽子 B.吃年糕 C.喝腊八粥 D.吃重阳糕
中华书局初中历史七下《第11课 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word教案 (1)
第11课: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课程标准:了解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和娱乐文化生活一:自主学习、落实基础一位历史学家描绘宋朝的生活画卷:当时欧洲国王的生活水准仅仅相当于洛阳的马车夫。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而著名学者余秋雨的呼唤则更热切:“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宋朝人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类别表现物质生活衣宋代服饰特点:历史发展特点:从崇尚到逐渐(也反映了宋王朝的逐步腐朽)民族融合特点: 现象普遍陋俗观念特点:畸形审美:;食主食:北方人以为主,南方人以为主;肉食:北方人以为主,其次是;南方人吃较多;点心小吃名目繁多;饮料:最重要的是和;住城市平民住为主;官僚贵族住为主;农村百姓住为主;家具广泛使用;行主要分为四类:①;②;③;④;精神生活瓦子文化瓦子既是综合性场地,又是,也称“瓦肆”;瓦子里圈出的场地叫,里面有、、、、、、等。
节日文化宋朝的节日很多。
约五六十个,今天的大多数节日当时都有,如、、、等。
1、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实的再现了北宋的繁华景象和人民的社会生活。
造成两宋时期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有哪些?2、对比北宋开封和唐朝长安城平面示意图,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三:课堂精练1、宋代城市在设置中()A、坊市严格隔绝B、严格实行宵禁C、坊市相互交错D、有早市无夜市2、下列叙述不符合北宋初期服饰特点的是()A、崇尚节俭,衣帽不得缀饰珠玉B、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衣服C、对各级官员衣服颜色都有严格规定D、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衣饰相当华丽3、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是宋代的一名市民,下面哪些社会风貌是可以看到的()①在当时商业都市里你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其中就有精美的景德镇瓷器②夏天,在夜市上、瓦子里你可以喝到冷饮③四川地区的人们可使用“交子”④城市平民都住在四合院里,客商住宿可到邸店去⑤士大夫出行一般都骑马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4、瓦子在宋代大兴,它的出现标志着一场城市生活、城市景观变革的完成。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下册_第11课_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下册.doc
陇川县民族中学杨晓荣
学习方法 阅读观察、分组探究、讨论交流、等。
课本插图、ppt 课件、《清明上河图》视频等 1课时
师生互动活动
谈话看图导入宋代人们的吃.穿.住、行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 时在节庆风
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两宋时期 的社会生活这一课。
二、学习与探究新课
(一)衣食住行的变化
1•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学习课本内容,小组分别思考并
讨论以下问题:
衣一宋代服饰的特点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呢? 食一宋代南北方饮食习俗有哪些差异?
住一宋代的民居有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行一宋代主要有哪几类交通工具?
2.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出示相关图片依次按衣食住行的顺序引导学生
学习新课,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衣:
①指名让学生说说宋朝服饰的特点
③补充:宋朝官员朝服颜色小常识
④假如我们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宋朝之后,会看到一些女子走路摇摇摆 摆,而且她们的脚特别小,为什么呢?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根本原因是:
A.各民族的融合进一步加强
B.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南移
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D.社会经济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课件 中华书局版
有一位爱国诗人,他在流放途中听说到 楚怀王客死他乡和郢城被攻破的噩耗后,投 入到了滚滚流淌的汩罗江中,于是人们纷纷 把食物投入到江中,以便药死蛟龙水兽,使 他的尸体免遭伤害。我国有一个传统的节日 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你知 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端午节
汉高祖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在平定了 “诸吕之乱”后登基。他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 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了 与民同乐的节日,那天家家要张灯结彩,以示 庆祝。你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参照课本,50字以上,10分 钟完成。
请批评指正!
“
今 世 之 服 , 大 抵 皆 胡 服 。 ”
动脑筋想一想,宋代服饰的特点前后发生 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
• 官员服饰——从节俭变为奢侈;
• 劳动者服饰——受少数民族影 响,小袖狭身的短衣;
• 陋习——妇女缠足。
主食——北方以包子等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南北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中
华
书
局
(
版 七
第11课
年
级
下
)
城市的发展
两宋时,由于城市商品经济的空 前发展,坊和市隔绝的制度完全被打 破,居住区和商业区相互交错,商业 活动发达。人们的活动时间也不再有 严格限制,出现了通宵达旦的夜市。 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衣食住行的变化
北宋和南宋初年,服饰崇 尚俭朴,对服饰有严格的等级 规定,但到两宋后期,逐渐趋 于奢侈,奇装异服不断出现。
肉食——北宋羊肉为多,南方吃鱼多;
东坡肉
饮茶——“斗茶”习俗和“献茶”民 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驴
牛
车
车
轿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1课 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 课件(40页)
第二组讨论:结合课本内容
动脑筋想一想,宋代服饰的特点前后 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 的变化呢?
宋代服饰特点:
前后变化: 崇尚俭朴→盛行奢侈 服饰变化的主要原因:
经济发展、奢侈之风盛行。
观察: 宋朝初期与中后期服装的不同
初期:质朴保守,贴体称身 中后期:华丽、奢侈
“
今 世 之 服 , 大 抵 皆 胡 服 。 ”
一、城市的发展
对比唐朝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第一组讨论,说说北宋东 京城市发展和城市商业生活的情形。
宋代城市的特点:
1、坊、市隔绝的制度完全被打破。 2、人们的活动时间也不再有严格限制,出
现夜市。 3、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二、衣食住行的变化
1、宋代服饰的变化 2、宋代丰富的饮食文化 3、宋代的民居和室内陈设 4、宋代的交通工具
5、宋代的交通工具有 马 、驴、轿子、车子、 舟船 。
6、 宋 代的大城市中出现了“瓦子”,瓦子既是综 合性文艺演出场地,又是商业中心。瓦子里圈出许多 场地,叫做“ 勾栏 ”,里面演出。
7、宋朝的节日非常多,大小约五六十个。今天的大 多数节日在当时都已经出现,如: 春节 、宵节 、 端午节 、中秋节等。
宋代杂剧演员
我国现在最隆重的是什么节日?除此之外,今天 还有哪些重要的节庆活动在宋朝就有了?宋朝百姓 最重视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
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上元 (元宵)、 元旦(春节)、寒食
每个组探究: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
1、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发展 2 、经济中心南移
3、科学技术的发展
★ 假如你是宋朝的农村百姓 ★ 假如你是宋朝的城市平民 ★ 假如你是宋朝的达官贵人
中华书局版历史7年级下第11课两宋的社会生活
温故知新2
• (1)纺织业:宋代丝织业发达,例如宋锦、云锦、蜀锦, 杭__州___、 成__都___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棉__纺_织___业 成为宋代产棉区主要的农村副业。
• (2)制瓷业: _宋__代__是我国古代制瓷业最繁荣的时期,如 钧窑、 哥_窑____、官窑、汝窑、 _定_窑___等名窑,昌南 镇在 宋真宗 景德年间改名为 景__德__镇_,成为江南最 大的瓷器制造中心。
• 4.假如时光倒流,你在北宋初年来到东京,不可能
做到的是( B )
• A、到瓦子听书、购物 B、吃冷饮
• C、在酒店里用交子买单 D、乘牛车去郊游
练一练
• 瓦子在宋代盛行的主要原因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要求
议一议:宋代城市有哪些特点?
• ①城市规模大、人口增多。 ②打破市坊制,改变前代都城 的城市布局。③商业活动打 破了时间界限,有了早市和夜 市。④出现了娱乐场所。
家具发生根本变革的时代, _高_脚____的桌椅凳已广泛使用。 • (4)行:交通工具分为四类: __牲_畜___、轿子、_车__子___、舟船。
一、服饰的变化
历代服饰 Show
宋代背子
宋代官员服饰
小常知识
宋官服颜色与官位:
紫——三品以上 朱——五品以上 绿——七品以上 青——九品以上
身份、行业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今天的春节和宋代的元旦 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元日
第11课 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
第11课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认定目标】了解了解宋代士农工商的生活状况、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城市风貌。
【预习检测】1.北宋初年,崇尚。
后来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的衣饰。
受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2.的陋习逐渐传开,这反映妇女受越来越严重。
3.那时的饮食相当丰富。
城里的食品有二百多种,上的小吃很多,还有冷饮。
北宋的肉食中以为多,南方人吃多。
4.宋代农村百姓的住房多为。
城市平民的住房,平面多为长方形,屋顶以或覆盖。
稍讲究些的外建门屋,内为。
贵族官僚的宅第相当。
前堂后寝,以穿廊相连,两侧还有耳房和偏院。
5.宋朝缺,人们多用车,也有车。
达官贵人出门已很普遍,士大夫一般骑、。
那时的交通比较发达,供住宿的很多。
㈡.阅读教材,完成练习1.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
中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
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2.今天的传统节日,像、、、等,在宋代都有了。
宋代称为元旦,最受重视。
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贴。
饮酒唱歌至天明,称为。
【共同探究】某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宋代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下面这段文字是对其中几个场景的描述,请找出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北宋年间,一位出身贫寒的穷苦书生在十载寒窗后准备进京赶考。
临行前,他的母亲亲手为他缝制了一件蓝布长衫,准备了干粮、马匹送他出发,盼望他早日及第。
因为旅店稀少,他一路风餐露宿来到了临安。
毕竟是天子脚下,京城的繁华让他大开眼界:鱼店的生意很红火,食客不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货物品种齐全。
【归纳整理】【拓展练习】(见同步导学)【课后反思】:。
第11课 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
宋初帝王
小袖狭身,着靴
宋中期帝王
猜一猜
特点:不同行业的人着装不同;
小常识
官服等级(北宋前期)
品级 一品至三品 四品至五品 绿色 青色
特点: 不同的官员品级着装是不同的。
宋代服饰特点:
1、历史发展: 崇尚简朴→盛行奢侈
2、民族融合: 少数民族风格显露 3、陋俗观念:
大火熄灭后,人们发现背 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 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 公见状,恸哭。装殓时, 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 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 但愿主公常清明。”第二 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 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 赐老柳树为“清明柳”, 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 后一天定为清明节。为了 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 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 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 物,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畸形审美—— 缠足
畸形的审美观念——缠足
二、宋代社会生活
衣 统治阶级俭入奢,少数民族风
格显露
物质 食 生活
住
行
北方人主要吃什么呢? 饺子
羊肉
南方人主要吃什么呢? 米饭
猪肉
鱼肉
饮茶之风盛行
二、宋代社会生活
衣 统治阶级俭入奢,少数民族风
格显露
物质 生活
食 南北饮食文化交流广泛,品种
丰富饮茶饮酒之风盛行
住
行
农民住茅屋 园林式建筑 宅第
达官贵人住园林式建筑 城市平民住瓦顶平房
茅屋 瓦顶平房
这些房子里面的摆设又是怎样的呢?
宋代前
宋代家具跟前代比 有什么不同?
宋代
二、宋代社会生活
衣 统治阶级俭入奢,少数民族影
响大
物质 生活
食 南北饮食文化交流广泛,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诗反映的是 什么节日?诗 中有哪些节日 习俗?
稍作休息后,同学们想体验宋人平 日里会有哪些娱乐活动,作为导游的你会 带同学们到什么地方去呢?在那里同学们 可以看到哪些娱乐活动?
要求:认真阅读课本58—59页“市民文化 的发展和热闹的节日”,回答问题 。
什么是瓦子?什么是勾栏?
瓦子
演出
勾栏
通过这次时光之旅,初一(3)班的同学们 对宋代的社会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 一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宋朝城市的发展与 他们学过的唐朝长安城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通过观察,总结出了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要求:认真阅读课本55—56页“城市的发 展”的相关内容,并认真观察唐朝长安城 和北宋东京城的平面示意图。
1. 小明同学在这次时光之旅中不能看到的现象是: A.游夜市,喝冷饮 B.坐牛车,住邸店 C C.逛瓦子,吃玉米 D.挂年画,贴桃符
2.较之隋唐,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发生 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各民族的融合进一步加强 B. 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南移 C.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D D. 社会经济的发展
瑞丽一中 闫斐
• 学习目标:
1. 了解两宋时期社会生活的风貌; 2. 感受两宋时期的文化生活。
X中学张老师组织初一(3)班的 学生进行了一次时光之旅,他们 乘坐时光之车来到了宋朝。假如 你是一名导游,要带领初一(3) 班完成他们的时光之旅,需要了 解宋代的社会生活中衣食住行等 方面的知识。
要求:四人一个小组,认真阅读课本56-58页“衣食 住行变化”的相关内容,然后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 问题一:你认为宋朝服饰有什么特点?前后 发生了什么变化?服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 问题二:初一(3)班的学生有来自北方的, 也有南方的,用餐时,你会给同学们推荐什 么食物? • 问题三:同学们需要你介绍一下宋代人们的 居住条件怎么样?家具陈设有什么特点? • 问题四:同学们出行时,你会建议他们选择 哪些交通工具?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在使用交 通工具方面是否相同?
太师椅
张老师和同学们乘坐的时光之车在路 上出了点小故障,到宋朝的时候恰逢节庆日。 他们在街上听见一位老先生吟诵王安石的诗 《元日》,同学们对该诗一知半解,需要你给 他们讲解诗中的节日习俗。 要求:结合材料和课本59页的内容回答问题。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初帝王
宋中期帝王
女 真 族
“
今 世 之 服 , 大 抵 皆 胡 服 。 ”
有一位女同学不小心将鞋弄湿了,
她到一个鞋店里买鞋,谁知道在那
里却找不到适合她的鞋。
畸形的审美观念——缠足
饮茶——“斗茶”习俗和“献茶”民俗。
农村百姓——茅屋
城市平民——瓦房
贵族官僚——富丽宅第
宋代高脚桌椅已经广泛使用。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宋是的临安是一个拥有100万人口的大都市 ,市内供人们娱乐消遣的场所——“瓦舍”有 十多家。瓦舍中有看棚、勾栏,大约可以容纳 数千人。瓦舍中经常通宵达旦地上演傀儡戏、 角抵戏、滑稽戏、影戏、杂技、说唱、歌舞等 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 (1)从材料中看,“瓦舍”是什么样的场所?
拓展延伸:
宋代哪些风俗流传至今,哪些风俗已经 消亡了?
我们应有扬弃的继承中 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通过这次时光之旅,你对宋代的社会 生活的认识掌握了哪些?
衣食住行 1.衣:由节俭到奢侈; 受少数民族的影响; 缠足 2.食:北方:面食,羊肉 南方:稻米,鱼肉 3.住:茅屋、瓦房、宅第、园林建筑 4.行:轿子、牛车、驴车、船等 市民文化的发展和热闹的节日 1.节日: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2.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 城市的发展:(开封、临安)坊市打破、夜市
对比长安城与东京城有什么不同?并结合教 材和材料进一步总结出宋代城市的特点。
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 夜市。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复又开张。 如要闹处去,通晓不绝。”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坊、市隔绝的制度 (1)打破
, 居住区和商业区相互交错;
(2)打破人们活动时间的限 制, 出现 早市、晚市 。
答:供人们娱乐消遣的场所(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瓦舍”出现的原因 有哪些?
答:瓦舍的产生是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的结果。
课后实践 你带领初一(3)班的学生完成了 他们的时光之旅,在这次导游活 动中,你有很多和以往不同的感 想。请你结合这次时光之旅,写 一段不少于200字的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