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学复习提纲资料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舆论学》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梁启超《舆论之子与舆论之母》,中国第一篇专门探讨舆论的文章。

2、约翰-洛克,英国自由主义思想代表人物。他将舆论与民主联系起来。

3、卢梭《社会契约论》受到洛克启发,西方近代系统研究舆论的第一人。认为舆论分

为“公意”和“众意”。公意是人们最初结成共同体时候的协议、约定和意愿;公意永远是

正确的、不容置疑的,以公共利益作为基础。

4、1899年法国塔尔德的《舆论与公众》,人类历史上研究舆论学的首本专

著。

5、1922年美国李普曼的《公众舆论》,标志着舆论学在西方开始成为独立

学科门类。

6、舆论的八大要素:判断某种意见成为舆论的标志。

A主体:公众

B客体:人物事物现象问题观念等等

C自身: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

D必要条件:舆论的数量(一致性程度);强烈程度;持续性影响

E舆论的功能:影响舆论客体

F质量:理智/非理智

7、舆论的存在形态按照表露的方式和程度划分:显舆论、潜舆论和行为舆

8、舆论的表现形态:讯息形态的舆论、观念形态的舆论、艺术形态的舆论、畸变形态

的舆论——谣言(流言,rumor)。

9、影响舆论形成的宏观因素:公众总体、舆论环境、舆论场、舆论波。

10、舆论波主要有四种方式:中心辐射律;遍地涌动律;两点呼应律;多渠

道互补律。

11、舆论形成的标志:

数量

强烈程度

持续时间

对客体产生影响(关键)

12、舆论生成的模式

社会舆论的形成具有种种模式,归结起来可分为爆米花模式、风吹浪起模式、飘雪模式、瀑布模式和沉默的螺旋模式。

13、舆论的正功能主要体现为:诤言;社会褒扬;舆论监督。

14、舆论的负功能主要表现为:浮言、假话、谬理和谣言。

15、测量水平实际上是根据事物属性区分的数量化程度以及使用的相应尺度来加以区分

的。有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以及定比测量。

16、舆论测量的功能社会评价功能、决策参考功能、社会示范与社会沟通功能

以及学术促进功能

17、人类三种历时的引导类型:传统引导型、内部引导型、他人引导型。

18、网络舆论的表现形式:网络评论专栏;网络即时评论或跟帖;网络论坛言

论;博客;贴吧;在线调查。

二、判断题

1、按照感知事物比例思维习惯,四分之一比数通常被认为是“较多”的比

数。

2、行为舆论强于其他舆论;言语舆论强于情绪舆论。

3、舆论的强烈程度与公众对客体的知晓状况有关。了解越多,确定性越强,舆论反应越强。

4、事件和公众持有的普遍的价值反差太大会导致舆论韧性强;另外,事件

和公众持有的普遍的价值高度一致也会如此。

5、舆论对客体产生影响(关键)

A对事件不产生影响是一般性的讨论

B舆论与其他意见相区别的最重要的特征

6、舆论容易受传统道德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不一定是正确的。

7、大众传播媒介或媒介言论不全是舆论。但际舆论、世界舆论:国际传媒

的一致性看法,约定俗成指媒介范围;

意识形态不是舆论;个人感觉不是舆论。

8、有时潜舆论比显舆论更能确切地说明舆论的真正倾向,因为显舆论的发表会受到各种其他因素的规范,而各种社会规范很难直接干预情绪型潜舆论的表达。

9、网络论坛言论是民意生长的新空间。

三、名词解释

1、舆论: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

2、舆论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通过对舆论这种社会现象的研究来揭

示舆论领域内部的整个知识范畴,基本理论概念,以及各自间的逻辑联系,揭示舆论与

其外界社会的复杂关联以探寻舆论的本质特性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3、谣言:谣言是一种以公开或非公开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

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

4、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

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在舆论的传播、扩散过程中,意

见领袖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人们往往会追随意见领袖的态度而对待舆论。意见领袖

的支持将使得舆论的发展加速。

5、舆论监督是指公众发表批评与揭露性的意见,对社会中的丑恶和不良现

象进行挞伐,特别是对公共权力进行监察督促,包括工作监督、道德监督、法纪监督等。广义而言,舆论监督指对社会一切不良现象的监督。狭义的舆论监督,指通过舆论的力

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6、沉默螺旋理论

7、议程设置理论

8、网络舆论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问题所发表的有一定影响

力的意见或言论,简单地说就是网上民意的表达。

四、论述题

1、试析舆论形成的一般过程

形成的一般过程

(1)问题的出现;

(2)舆论领袖的发现、

(3)意见的发生、

(4)事实与意见信息的传播、

(5)意见的互动与整合、

(6)整合形成大致相近相似的意见:舆论形成。

2、舆论的特性:

(1)社会表层意识的发散

意识发散是舆论的基本特性,取决于舆论主体分布的发散性。

舆论的发散是指意见产生和传播的多向性和多方位的布局性。

(2)舆论的波动性

作为浮动意识的舆论,第二个突出特性是经久不息的波动性。

舆论层出不穷地迭起,周而复始地消减,总是或缓或急的在社会中传播。

(3)舆论的弹性

舆论意识有很强的伸缩力,时而在社会中浮动,时而转为地下活动,或突然汇成激流,

呈现出时隐时现的弹性。

(4)舆论的惯性

舆论惯性,是指旧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能量延续。

旧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顽强地表现出否定现实的力量,把过去的印象、经验绝对化,

以陈旧的观点评判现实失误,呈现出舆论的惯性。

3、试析我国当下的舆论特征及媒介引导的策略。

我国当代舆论的特征可以概括为:

由于急速的社会变迁,舆论呈现一时的迷茫状态;由于公众心态的浮躁,舆论呈现情绪化;由于社会群体的重新组合,舆论呈现分散化。

面对当下舆论特征的引导策略:

(1)、扩大正面舆论,展示积极、实在的生活目标

A、提供的正面价值观念是社会中确实存在的舆论

B、从社会角色定位入手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