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共20页
必修四古文翻译一、季氏将伐颛臾
必修四古文翻译一、季氏将伐颛臾必修四古文翻译一、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颇臾。
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
”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颇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千,我们两人都不想呢。
”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
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
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
”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藉口的态度。
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教学课件 (共66张PPT)
【本句表达了孔子对弟子的批评,又鲜明地显 示了自己的观点】
译:孔子说:“冉求!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 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 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 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 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 不欲也。”
夫子:季康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 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 译: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 将有事于颛臾。”
季氏将要攻打颛臾。冉求、季路去拜见孔子, 说:“季氏将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了。”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 王以为东蒙主,
孔子说:“冉有!恐怕要责备你吧?颛臾,过 去先王曾经让他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
反对理由有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先王所封,不可伐;
且在邦域之中矣 ——邦域之中,不必伐;
是社稷之臣也 ——社稷之臣,不当伐。
第一次对话 语言知识点
• 一个通假字:无乃尔是过与?(欤)
• 一个古今异义词: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
[把(他)封为](以之为)
• 一个词类活用:无乃尔是过与 [名作动,过 错——责备]
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 出来,龟甲、宝玉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 谁的过错呢?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冉有说:“季孙大夫要这样做,我们俩都不想 (这样)啊。”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重点文言翻译
必修四文言翻译《季氏将伐颛臾》1、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够者止。
”译文:史官周任有句话说:“发挥自己的才能担当职务,若是不能够胜任就辞职。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译文:遇到危险却不去保护,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译文:老虎犀牛从木笼里跑出来,龟甲和玉器在木匣里被损坏,这是谁的过错呢?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君子愤恨那种不愿直接说自己想获取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译文:不怕财富少就怕分配不均,不怕民众贫困就怕社会不平定。
6、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译文:若是这样,远方的人还不遵从,那么就弘扬教化礼仪来招抚他们。
7、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我担忧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国的宫廷内部啊。
《寡人之于国也》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若是黄河以北地区发生灾荒,就把那处的难民迁移到黄河以东地区,把黄河以东地区的粮食运往黄河以北地区。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咚咚咚地敲击战鼓,开战开始了,士兵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但是没有逃到一百步而已,但是这也是逃跑啊。
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能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能胜用也。
细蜜的渔网不入池塘,鱼和鳖就吃不完。
斧头依照节气进入山林砍伐,树木就用不完。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侧重学校的教育,把孝敬父亲母亲敬爱兄弟的道理屡次重申,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负着东西了。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狗和猪吃的是人的食品却不知道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赈济。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1、以坚毅不扰之精神,与国贼相搏,踬踣者屡。
(革命党人)依赖着坚毅不扰的精神,与民国的仇家搏斗,多次遭到挫折失败。
2、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所以变色。
高中语文 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和译文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和译文原文: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颇臾。
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
”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颇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千,我们两人都不想呢。
”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
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
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
”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藉口的态度。
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课件:第1单元-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
(3)不.能.者止 古义: 今义:办不到。(4)不患贫而患不.安. 古义: 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示歉意和感激。
【答案】 (1)指用兵。 (2)“以之为”的省略,可译为“把它当 作……”“把它作为……”。 (3)没有能力。 (4)社会不安定。
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是社稷之臣也。 译文: (2)何以伐为? 译文: (3)无乃尔是过与? 译文:
“万世师表”——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开创者,世界文化名人之一,被尊称为 “圣人”。
这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季氏将伐颛臾的真实意图。当时冉有为季氏宰,季 路也在季氏门下,二人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准备。冉有、季路把这个消息告 诉他们的老师孔子后,一向温文尔雅的孔子勃然大怒,始有文中所录之语。
文帝曾写信给匈奴单于,剖露自己的为政之道:“朕夙兴夜寐,勤劳天 下,忧苦万民,为之恻怛不安,未尝一日忘忧于心。”纵观中国数千年封建 史,像汉文帝这样勤政爱民的帝王为数不多,他的德治精神不失为治国理政的 一面镜子。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德,国家之基也。 ——《左传》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 )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
(4)止臣其一舍为狼人时得相止骨.如十止.有止(.一臣月曰尔(()
) )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
则将焉用彼相.矣(
)
(5)相今王日由侯与与将北求相骑.也宁相.有,出种相没.乎夫于(子长(淮间(
) )
)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
何以伐为.(
)
(6)为昔后者世先必王为.以子孙为.忧东(蒙主(
必修四必背古文翻译一、季氏将伐颛臾
必修四必背古文翻译一、季氏将伐颛臾必修四必背古文翻译一、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颇臾。
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
”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颇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千,我们两人都不想呢。
”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
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
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
”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藉口的态度。
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
苏教版高一语文四季氏将伐颛臾
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 杂、农、小说。 儒:孔子《论语》 “仁政”
孟子《孟子》,荀子《荀子》
道:老子《老子》,庄子《庄子》
法:韩非子《韩非子》 “法治” 墨:墨子《墨子》 “非攻”
纵横:“兵家” 孙子《孙子兵法》
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大的三大教派:
儒家: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创始人 孔子,孟子。积极入世。
三伦理思想:“仁”,“仁者爱人”; “己所 不欲,勿施与人”
四政治思想:维护封建等级制正名思想 “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 顺则事不成”
五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六品德:“温、良、恭、俭、让”
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阅读验证——
孔子是怎么样责备冉有的? • 无乃尔是过与? • 且尔言过矣;是谁之过与? •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归纳总结——
• 思想内容方面 n 孔子的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n 孔子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在萧墙之内)
• 写作技巧方面 n 对话体驳论文
n 辩驳艺术:层层推进,步步紧逼,先破后 立,破中有立。使用了比喻、类比、反诘、 引用等修辞手法,强化论辩力和说服力
权臣 季氏
家臣(学生) 冉有、季路
老师 孔子
问题推测——
• 冉有一共三句话,最后道出真相,这样 遮遮掩掩,原因是什么?
• 孔子为什么要一直追问冉有?为什么不 追问子路?他是怎样责备冉有的?
• 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阅读验证——
冉有的三句话
•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2、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 3、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
• 春秋时期等级制度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1.季氏将伐颛臾篇1。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季氏将伐颛臾篇2教学目的1.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2.了解孔子主张仁政、实行礼治的政治观点。
教学设想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字词句的掌握和课文的脉络层次,难点在于对孔子政治主张出发点的理解。
学生学习本文时,只有先扫清文字障碍,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鉴于此种情况,本文的教学设想如下:1.课前安排预习,借助注释,细读课文一遍,结合书后练习中的问题,再读课文,并试作口头翻译。
2.结合预习,采用点拨法,理解词句。
掌握应知应会的词语,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
至于人物分析则在理清思路的过程中点到为止,不宜多作分析。
3.在学生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反复朗读,促进学生熟读课文直至能背诵全篇。
4.比较《季氏将伐颛臾》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篇文章,体会孔子在原则问题上当仁不让的精神。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在初中教材中的《〈论语〉六则》一课里,我们学习了孔子“温故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著名的教育思想。
《季氏将伐颛臾》课件 苏教版必修4
四书五经
四书:《论语》《大学》 《中庸》《孟子》 五经:《诗》《书》 《礼》 《易》 《春秋》
季氏将伐颛臾
√
A 颛臾(zhuān xū) 虎兕(sì )出于柙(xi) 社稷(jì ) 之臣 则将焉用彼相(xiāng)矣 B 颛臾(chuǎn yū) 虎兕(shì )出于柙(xiá 社稷(sù ) ) 之臣 则将焉用彼相(xiāng)矣 C颛臾(zhuān yú 虎兕(sì ) )出于柙(xiá 社稷(jì ) )之 臣 则将焉用彼相(xià ng)矣 D颛臾(zhuān yú 虎兕(shì ) )出于柙(jiá 社稷(sù ) ) 之臣 则将焉用彼相(xiāng)矣
孔子的思想
思想上,以“仁”为核心,崇礼反法;政治上,提 倡仁义忠恕,以德治国;生活上,主张“温良恭俭 让”;教育上,开创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关于《论语》——
《论语》是儒家“四书”(另《大学》 《中庸》《孟子》)之一,是孔子弟子及 其后学者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 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 论:编录 古语:半部《论语》治天下。 儒家六经:《诗》《书》 《礼》 《易》 《乐》 《春秋》
古 人 一 般 房 屋 建 筑 结 构
文章结构
不可伐、
不当伐
孔子反对讨伐颛臾: 不必伐、 孔子驳斥冉有的观点 均 和
孔子提出自己的观点:
安 修文德
主题:
本文通过孔子与弟子的对话,表明 孔子反对战争,坚持礼治,均安民 和,施行文德的“仁政”思想和主 张,体现了孔子丰富的政治经验和 深刻的政治眼光。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憎恨,厌恶。舍曰:避而不谈。 翻译:君子痛恨那些避而不说自己想要 那样却一定另找借口的做法。
苏教版高一语文四季氏将伐颛臾
他,仿佛现在她傲了王后,他做了她的奴仆。
现在的探戈,情调和这略有点相像,可是到底不同。探戈来自西班牙。西班牙是今穷地方,初发现美洲殖民地的时候大阔过一阵,阔得荒唐闪烁,一船一船的金银宝贝往家里运。很快地又败落下来, 过往的华美只留下一点累赘的回忆,女人头上披的黑累丝纱,头发上插的玳瑁嵌宝梳子;男人的平金小褂,鲜红的阔腰带,毒药,巴首,抛一朵玫瑰花给斗牛的英雄没有罗曼斯,只有罗曼斯的规矩。这 夸大,残酷,黑地飞金的民族,当初的发财,因为太突兀,本就有噩梦的阴惨离奇,现在的穷也是穷得不知其所以然,分外地绝望。他们的跳舞带一点凄凉的酒意,可是心里发空,再也灌不醉自己,行 动还是有许多虚文,许多讲究。永远是循规蹈矩的拉长了的进攻回避,半推半就,一放一收的拉锯战,有礼貌的淫荡。
语文:季氏将伐颛臾 课件2 (苏教版必修四)共33页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语文:季氏将伐颛臾 课件2 修四)
(苏教版必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_《季氏将伐颛臾》参考课件1
先秦散文
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百家争鸣
墨家
道家 法家 儒家
孔子的生平
名丘,字仲 尼,春秋末期鲁 国人,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我国 古代著名的思想 家、教育家。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孔子的思想
他的思想以“仁”为核心,崇 礼反法,提倡仁义忠恕,以德治国。 教育上,开创私学,有教无类,因材 施教。
他的态度是反对讨伐颛臾。
无乃尔是过与? (宾语前置)
“无乃……与?” 相当于“恐怕……吧” 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过:动词,责备
(2) 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 自己的态度?
理由有三: (1)颛臾是先王所封之国
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伐
(2)颛臾在鲁国境内
不必伐
(3)颛臾与季氏同为社稷之臣 不当伐
义正辞严 不容置辩
延伸巩固
第一次对话:阐述反对讨伐的理由 季氏将伐颛臾 第二次对话:批评两学生没有尽责
第三次对话: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阅读、思考、讨论
1、文章共写了孔子与冉有的三次对 话。阅读第一段,当孔子从两位学生 那儿听到季氏将伐颛臾这个消息时: (1) 他的态度是什么? (2) 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
自己的态度?
(1) 他的态度是什么?
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现象。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是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无乃尔是过与 冉有、子路见于孔子 曹刿请见
见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路转溪头忽见
延伸巩固——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词 (1)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2) 过犹不及 (3)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4) 是谁之过与 (5) 无乃尔是过与 (6) 故尝与过宋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