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基础支撑平台解决方案word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基础设施云服务(硬件部分)设计方案汇报
Q2: 物理设备上架后,用户能得到哪些反馈?
A:我司在协助用户的物理设备上架后,将会提供相应设备的对外IP,能 通过远程桌面等工具,访问到相应设备。同时,我司将会为用户提供相 应的机房运维服务(见Q3)。
Q3:托管设备以获得哪些服务?
A:运维团队按SLA进行运维,提供7X24小时热线值守以及响应电话,提 供安全高可靠机房环境,提供硬件设备基本巡检,提供监控视频远程调 用。
Q4: 用户需要自己进行哪些操作?
A:用户需要自行安装操作系统和其它用户自己的软件。原则上,系统内 的维护是属于用户自己管理的范畴。
Q5:远程机房管理服务是指?
A: 托管的是服务器设备,提供对外IP,能通过远程桌面实现桌面级的管 理,若需要硬件级管理,可自行配备远程KVM设备,我司协助实现远程 控制。托管的是其它设备,提供管理IP地址,能通过telnet、web管理等 手段,进行管理。同时,我司提供维护人员调试服务及提供现场维护办 公区服务。
设计方案-机房服务
技术路线 • 机房物理设计:按最高国家标准AA级建设 • 机房设施设计:提供高性能的安防、环境监控、灭火 系统等基础设施服务 • 电力系统:每年持续电力供应时间在99.99% • 安保系统:机房具备7*24*365警卫和出入管理服务的 安防服务,巡视及监控机房区域及周边环境;机柜区 域配备专用门禁和24小时监控系统 • 运维体系:提供724小时的故障受理电话接受用户报 障并及时回应,故障响应时间小于5分钟。配备724 小时驻场维护团队,负责电子政务云平台的故障受理、 处理、跟踪、结果汇报工作 • 远程机房管理服务 :在电子政务云平台可以对租赁 的物理服务器和托管的物理服务器提供远程机房管理 服务
Q6:托管机房在哪里?
A: 机房位于广州科学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处于广州科学城科丰路和天 丰路交界处,具体地址是广州市萝岗区科学城天丰路11号,距广州市电 子政务中心(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穗园西街2号)路16.6公里,距离计 算方式为正常情况行车轨迹计算的路程。
政务云解决方案模板-word版
政务云解决方案目录1.政务云的概念 (2)1.1. 政务云的定义 (2)1.2. 政务云建设的作用 (2)2.政务云的组成 (3)2.1. 政务云的分类 (4)3.政务云升级建设的优势 (5)4.政务云在政府工作中运用的优点 (7)5.政务云的价值 ............................................................................ ...........................1..0.....5.1. 直接经济效益 (10)5.2. 间接经济效益 (11)5.3. 社会效益 (12)6.政务云建设技术方案......................................................... .................................1...2....6.1. 政务云总体架构 (12)6.2. 物理资源层 (14)6.3. 资源抽象与控制层 (15)6.4. 政务云服务层 (16)6.5. 云管理平台 (17)6.6. 云业务流程 (18)6.7. 云应用迁移 (19)6.8. 政务云平台建设中的风险识别和分析 (20)6.9. 政务云建设风险对策和管理 (20)6.10. 政务云安全系统设计 (21)6.11. 政务云资源抽象与控制层安全 (25)6.12. 云服务层 IaaS 安全 (26)6.13. 云服务层 PaaS 安全 (27)6.14. 云服务层 SaaS 安全 (28)6.15. 云安全基础服务 (29)7.政务云的建设阶段........................................................... ...................................3..2.....1. 政务云的概念1.1. 政务云的定义政务云结合了云计算技术的特点,对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精简、优化、整合,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在政务上实现各种业务流程办理和职能服务,为政府各级部门提供可靠的基础IT 服务平台。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第1章项目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建设目标 (3)1.3 建设范围 (4)第2章现状分析 (4)2.1 政务信息化发展现状 (4)2.2 存在问题 (5)2.3 建设需求 (5)第3章建设原则与策略 (6)3.1 建设原则 (6)3.1.1 统一规划原则 (6)3.1.2 用户导向原则 (6)3.1.3 信息共享原则 (6)3.1.4 安全可靠原则 (6)3.1.5 创新驱动原则 (6)3.2 建设策略 (6)3.2.1 加强组织领导 (6)3.2.2 完善政策法规 (6)3.2.3 技术选型与标准制定 (6)3.2.4 项目管理与监督 (6)3.2.5 人才培养与引进 (7)3.2.6 宣传推广与普及 (7)3.2.7 持续优化与升级 (7)第4章总体设计 (7)4.1 设计思路 (7)4.1.1 分层设计 (7)4.1.2 模块化设计 (7)4.1.3 可扩展设计 (7)4.2 技术路线 (8)4.2.1 先进性 (8)4.2.2 开放性 (8)4.2.3 安全性 (8)4.2.4 易用性 (8)4.3 总体架构 (8)4.3.1 基础设施层 (8)4.3.2 数据资源层 (8)4.3.3 应用支撑层 (8)4.3.4 业务应用层 (8)4.3.5 用户展现层 (8)第5章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9)5.1 模块划分 (9)5.2.1 基础数据管理模块 (9)5.2.2 政务服务模块 (9)5.2.3 互动交流模块 (9)5.2.4 安全认证模块 (10)5.2.5 系统管理模块 (10)5.3 功能模块关系 (10)第6章技术选型与标准规范 (10)6.1 技术选型 (10)6.1.1 平台架构技术选型 (10)6.1.2 前端技术选型 (11)6.1.3 后端技术选型 (11)6.2 技术标准与规范 (11)6.2.1 开发规范 (11)6.2.2 测试规范 (11)6.2.3 部署规范 (12)6.2.4 安全规范 (12)第7章系统集成与接口设计 (12)7.1 系统集成方案 (12)7.1.1 系统集成概述 (12)7.1.2 集成架构设计 (12)7.1.3 集成技术选型 (13)7.2 接口设计 (13)7.2.1 接口概述 (13)7.2.2 接口分类 (13)7.2.3 接口设计规范 (13)7.3 数据交换与共享 (13)7.3.1 数据交换与共享概述 (13)7.3.2 数据交换与共享架构 (13)7.3.3 数据交换与共享策略 (14)7.3.4 数据交换与共享接口 (14)第8章数据资源规划与数据库设计 (14)8.1 数据资源规划 (14)8.1.1 数据资源规划概述 (14)8.1.2 数据资源分类 (14)8.1.3 数据来源及采集 (14)8.1.4 数据处理与存储 (14)8.2 数据库设计 (14)8.2.1 数据库设计概述 (14)8.2.2 数据库选型 (14)8.2.3 概念结构设计 (15)8.2.4 逻辑结构设计 (15)8.2.5 物理结构设计 (15)8.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5)8.3.2 数据隐私保护 (15)8.3.3 数据安全审计 (15)8.3.4 法律法规遵守 (15)第9章系统实施与运维 (15)9.1 系统实施策略 (15)9.1.1 实施原则 (15)9.1.2 实施流程 (15)9.2 系统部署与测试 (16)9.2.1 部署策略 (16)9.2.2 系统测试 (16)9.3 系统运维与管理 (16)9.3.1 系统运维 (16)9.3.2 系统管理 (17)第10章项目风险与保障措施 (17)10.1 项目风险分析 (17)10.1.1 技术风险 (17)10.1.2 管理风险 (17)10.1.3 政策与法规风险 (17)10.2 风险防范措施 (17)10.2.1 技术风险防范 (18)10.2.2 管理风险防范 (18)10.2.3 政策与法规风险防范 (18)10.3 保障措施及建议 (18)10.3.1 建立项目风险管理体系 (18)10.3.2 加强项目管理与监控 (18)10.3.3 提高项目实施团队素质 (18)10.3.4 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机制 (18)10.3.5 落实政策与法规要求 (18)第1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推动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方便人民群众的重要途径。
电子政务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平台整体解决方案一、背景分析我国各级政府机构正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高新技术,将其办公环境、管理和服务职能迁移到网络上去完成,从而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等的限制,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服务,全面实现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将在政府机构内部,为政府工作人员提供将管理理念与业务处理实践相结合的高效、便捷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为政府机构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撑。
环球软件的电子政务平台系统解决方案,可充分适应我国各级政府的组织机构设置,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该平台系统除能提供基础的政务办公功能外,还为政府机构提供了门户平台、领导工作平台、公文交换系统、单点登录系统、指挥协同系统,并预留了与政务CA系统间的接口,可以充分满足我国各级政府机构的政务协同办公要求。
二、总体架构根据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提供的电子政务模型,结合我国各级政府的实际情况以及我们在众多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积累的经验,我们从集成的角度来规划政务协同办公系统的层次架构。
政务协同办公系统的功能结构从上到下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公众服务层、应用层、数据交换层和网络基础设施层,而信息安全,管理以及标准、规范体系贯穿于各个层面。
三、功能简介门户平台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就是基于Portal技术,建立各类应用系统和资源的集成软件支撑平台,将原来彼此孤立、分散的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全面整合,提供给用户统一的信息访问入口,在保护原有投资的基础上,实现系统的平滑升级和扩充。
公文交换系统在政务协同办公系统中,环球软件将在数据交换平台产品的基础上,实现与办公自动化系统无缝集成的公文交换系统,数据交换中心作为公文交换的枢纽,将需要交换的公文自动分发到正确的位置,并提供分发过程中的加密功能,以保证公文交换过程的保密性。
满足了与大多数现有办公系统之间的接口问题,还可以为尚未建立内部办公系统的机构建立网上应用,传递公文及各类通知信息。
电子政务平台整体解决方案共23页文档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
电子政务内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内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建设方案摘要:以政府电子政务网络和安全体系为基础,以政务需求为导向,采用先进的开发技术和数据库结构,建设标准统一、功能全面、技术先进、简单易用的一体化办公平台。
第一章前言1 .1 建设背景和依据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处在“跨越式”发展阶段,政府各部门的内部信息系统建设已经非常普及,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和深入应用,政务需求越来越清晰化,办公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内部及部门间协作的智能化要求更加旺盛,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建设和应用软件的推广和深层次应用受到重视各级机关的普遍重视。
政务内网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和决策的需要,同时满足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特殊办公需要。
政府电子政务内网(以下简称“政务内网”)是以政府系统各级、各部门行政领导、政府部门和政府工作人员为服务对象,具有办公事务处理、辅助决策、信息管理和资源共享等网上办公的政务协同基础平台。
政务内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是政务内网开展软件建设和推进应用的软件支撑平台,平台建设后可将办公业务和信息服务统一集中到一个平台上,主要提供统一的数据库服务、统一的用户认证和单点登录服务,统一的权限划分和角色配置服务,统一的电子公章、数字签名、版式文件服务、统一的工作流程配置引擎和全站搜索服务。
为公文办理、信息传输、会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种政务工作提供支撑服务。
实现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同应用、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网上办公和政务公开,提高政务信息化整体水平。
最终构筑统一的政务协同基础平台,建立统一的政务内网信息门户。
建设必需的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实现“政务资源数字化、内部办公协同化、信息交流网络化”。
1.2建设内容电子政务内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协同办公平台,支持业务开发的公共平台;(2)内部门户:应用集成和内容集成;(3)通用办公:政务管理、公文管理等功能的通用行政办公系统;(4)统一工作流管理平台:建立一个统一的业务流程管理平台,为办公系统、政务信息系统等提供服务;(5)数据集成平台:建立一个可覆盖全业务的数据中心,实现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共享、数据同步,数据交换。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解决方案范本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解决方案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解决方案对于电子政务内网,政务专网、专线、VPN是构建电子政务网络的基础设施。
安全政务网络平台是依托专网、专线、VPN设备将各接入单位安全互联起来的电子政务内网;安全支撑平台为电子政务内网信息系统提供安全互联、接入控制、统一身份认证、授权管理、恶意代码防范、入侵检测、安全审计、桌面安全防护等安全支撑;电子政务专网应用既是安全保障平台的保护对象,又是电子政务内网实施电子政务的主体,它主要内部共享信息、内部受控信息等,这两类信息运行于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和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之上;电子政务管理制度体系是电子政务长期有效运行的保证。
电子政务内网系统构成1)政务内网网络平台: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是依托电子政务专网、专线、VPN构造的电子政务内网网络。
2)电子政务内网应用:在安全支撑平台的作用下,基于安全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平台,能够打造安全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安全政务信息共享平台。
3)安全支撑平台:安全支撑平台由安全系统组成,是电子政务内网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保障。
电子政务内网系统拓扑图三级政务内网建议拓扑图电子政务内网按照等保标准要求,进行安全域的划分。
根据不同的划分原则,大致能够分别网络基础架构区、安全管理区、数据处理区、边界防御区、办公区、会议区等安全子区域,在实际的网络设计中,能够根据相关标准,按照实际需要进一步细分,如上图所示。
划分安全域的目标是针对不同的安全域采用不同的安全防护策略,既保证信息的安全访问,又兼顾信息的开放性。
按照应用系统等级、数据流相似程度、硬件和软件环境的可共用程度、安全需求相似程度,而且从方便实施的角度,将整个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分为不同的安全子域区,便于由小到大、由简到繁进行网络设计。
安全域的划分有利于对电子政务系统实施分区安全防护,即分域防控。
安全支撑平台的系统结构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是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的安全保障,由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安全技术构成。
电子政务解决方案
四、项目实施与验收
1.项目实施:按照设计方案,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实施。
2.项目验收:项目完成后,组织专家进行验收,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五、项目后期运维与优化
1.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2.根据用户需求,对系统功能进行优化升级。
3.加强信息安全监控,防范信息安全风险。
(2)构建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4.信息安全保障
(1)制定信息安全政策,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培训。
(2)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安全风险可控。
(3)定期进行信息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5.人员培训与运维保障
(1)开展人员培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优化公共服务,提升民众满意度。
3.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府透明度。
4.确保系统安全稳定,保障信息安全。
三、解决方案
1.基础设施建设
(1)网络设施:采用高速、稳定的网络设备,确保政务数据传输畅通无阻。
(2)硬件设备:选用性能可靠的服务器、存储设备、计算机等硬件设备,满足政务处理需求。
(3)安全设施: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病毒防护系统等,确保系统安全。
2.政务应用系统
(1)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政府机构内部文件、通知、日程等管理功能,提高办公效率。
(2)政务服务系统:整合各部门业务,提供一站式在线政务服务,简化办理流程。
(3)政务公开系统:发布政策法规、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算等信息,提高政府透明度。
3.数据资源整合
(1)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政务数据共享与交换。
电子政务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一、概述本章节中关于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总体解决方案分承载网络、应用平台、支撑平台和数据中心平台四个部份。
二、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解决方案XX省电子政务外网是全省办公资源网络,其终期目标是建立覆盖全省的省、市、县、乡镇四级党委、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纪委及其直属机构、局委办等单位的办公网络,并建立政府公众门户网站,实现政府统一的对民众、企业服务的政府门户。
根据电子政务总体架构和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目标,我省政务外网包括三级网络:在省会建立“二级网络”,负责省级政府机构(如厅、局、委、办等)的网络接入、互联,同时负责垂直行业系统(如:十二金)的网络互联;在地市建立“三级网络”,负责各地市政府部门的网络接入和互联;在各县建立“四级网络”,负责各县的政府部门的网络接入和互联。
同时,在各级横向之间建立互联广域网,负责各地市、县的接入,同时为垂直行业应用系统提供广域网传输通道。
从应用层面上来说,建立政务应用系统、政务信息数据资源中心;同时建立政府互联网门户,负责电子政务信息的发布、政府服务功能的提供与受理和提供与企业/公众进行交互的窗口等。
因此,政务网由横向网络和纵向网络组成,其中:? 横向网络:实现信息共享、跨行业跨政府协作,区域政府对外提供一站式服务? 纵向网络:垂直行业运作,行业管理与监管图1 XX省电子政务网网络总体构成示意图三、电子政务系统硬件平台建设方案电子政务系统硬件集成应用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信息发布系统的建设、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及安全防护系统的建设三个方面,在建设过程中始终需遵循高安全性、可管理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等基本原则。
四、电子政务应用平台解决方案1 应用平台的定义和内容电子政务应用平台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单位)为提高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利用政务信息资源,实现与政务相关的信息采集、信息发布和业务管理信息化、跨部门的协同办公,而形成的与电子政务网平台发生联系(即存在数据交换),在政府互联网门户上为社会公众应用服务提供支撑的政务业务系统。
中创:协同的电子政务支撑平台解决方案
中创:协同的电子政务支撑平台解决方案中创:协同的电子政务支撑平台解决方案协作是电子政务平台的关键,中创通过Infor系列中间件构造了一个稳定、扩展灵活的通信渠道,保障了工作流的顺畅流动。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自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在提高政府办公效率、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经济实力、重视程度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各地区、各部门电子政务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而电子政务平台必须支持信息化水平千差万别的各地区、各部门电子政务的开展,因此对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需求分析目前国内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需求正朝着多样性的方向发展,但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政务业务应用、政务信息共享、决策分析应用、政务门户应用四个方面的需求,下面我们就具体对这四个方面的需求进行逐一分析。
1.政务业务应用的需求政府机关的政务业务流程性强、业务流程变化快,因此政务业务应用系统要求能灵活应对变化、扩展能力强等。
此外,政务业务处理过程中要求系统安全可靠,因此还需要提供一个稳定、安全、高效的平台作为整个业务应用运行的支撑。
2.政务信息共享交换的需求随着电子政务建设进程的推进,电子政务系统的数量不断增加,各业务部门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数据。
但各个政务系统的业务数据分布在各个相对孤立的信息系统中,相互之间缺乏对应和转换关系,协同能力差,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虽然可以在本身的系统中完成流转,但与其他系统的交互性较差。
3.决策分析应用的需求决策分析应用平台主要是为了便于高层领导宏观地了解政府机关的运作信息,以便为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分析应用一般要进行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这势必需要一个灵活易用的展现工具,为决策层提供更直观、多样的统计分析结果展示。
4.政务门户应用的需求政务门户应用平台是政府与公众交互的窗口,它能有效提高政府办公的透明度。
由于其访问量大,因此要求其具有较强的并发处理能力,能有效解决负载均衡的问题,另外提高政务门户应用的稳定、高效也是十分必要的。
电子政务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解决方案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电子平台来改善政府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效率,提升政府与公民、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
1. 政府门户网站:搭建政府官方网站,提供政策法规、公共服务、数据信息等在线服务平台,方便公民和企业获取政府相关信息。
2. 电子政务平台:建立集中化的信息系统,用于政府的日常运营、管理和服务,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提高办公效率。
3. 电子证照:实现电子化的企业注册、许可证照办理和管理,减少纸质文件的使用,并提供在线申请、办理和查询服务。
4. 电子税务:通过互联网搭建税务信息系统,便于纳税人在线申报、缴税和查询税务信息,提高税务管理效率。
5. 电子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统一的政务服务中心,集中提供各类政府服务,如事业单位登记、社保办理、户口迁移等,方便公民和企业办理多个事务。
6. 移动政务服务:开发移动应用程序,方便公民和企业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办理政务事务,如缴费、查询、预约等。
7. 数据开放和共享:政府将公共数据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开放和共享,便于公民和企业利用数据进行创新和服务提供。
8. 公共安全监控:利用视频监控、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公共安全监控和预警,提升城市治理和保障公民安全。
9. 电子投票和民主参与: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在线投票和民主参与活动,促进公众对政府决策的参与和监督。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具体的解决方案可以根据政府机构的需求和情况进行定制。
如何打造全面、立体、全方位的电子政务支撑平台
如何打造全面、立体、全方位的电子政务支撑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成为政府加强服务、提升效能、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
电子政务支撑平台作为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也是实现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如何打造全面、立体、全方位的电子政务支撑平台?本文将从架构设计、功能模块、服务能力和数据安全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架构设计电子政务支撑平台的架构设计需要考虑到系统的高并发、高可用、高负载等多方面因素。
因此,在设计电子政务支撑平台的架构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 分布式部署:电子政务支撑平台需要满足大量的请求和访问,将系统分布部署可以增加系统的并发和负载承受能力。
同时,也需要考虑系统的可用性,分布式部署可以降低单点故障的风险。
2. 多级缓存:为了提高系统性能和响应速度,可以在架构设计中引入多级缓存机制,减少请求的响应时间和服务器的负担。
3. 高可靠性:电子政务支撑平台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架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数据备份、容灾备份等方面,确保系统不会因为单点故障导致数据丢失。
二、功能模块电子政务支撑平台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中心、应用系统管理、身份认证、统一数据接口、监管与应急服务等。
1. 数据中心:电子政务支撑平台需要建立一个数据中心,负责政府部门的数据统计和信息共享,实现数据集成和信息流通。
2. 应用系统管理:电子政务支撑平台需要实现应用系统的管理功能,包括应用系统的发布、升级、配置和监控等。
3. 身份认证:电子政务支撑平台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身份认证机制,保证用户的身份安全和数据的隐私。
4. 统一数据接口:电子政务支撑平台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接口,实现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5. 监管与应急服务:电子政务支撑平台需要具备监管和应急服务能力,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三、服务能力电子政务支撑平台作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需要具备以下服务能力:1. 数据安全:电子政务支撑平台有义务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保障政府信息的安全。
机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案
机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案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目标 (3)第二章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总体架构 (4)2.1 架构设计原则 (4)2.2 总体架构框架 (4)2.3 系统集成 (4)第三章信息资源规划与管理 (5)3.1 信息资源调查与分析 (5)3.1.1 调查目的与意义 (5)3.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5)3.1.3 调查流程与要求 (5)3.2 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 (6)3.2.1 分类原则与标准 (6)3.2.3 编码规则与实施 (6)3.3 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 (6)3.3.1 目录体系构建原则 (6)3.3.2 目录体系结构 (6)3.3.3 目录体系实施与维护 (6)3.3.4 目录体系应用与推广 (6)第四章技术平台建设 (6)4.1 技术选型 (6)4.1.1 开发语言及框架 (7)4.1.2 数据库技术 (7)4.1.3 前端技术 (7)4.1.4 分布式技术 (7)4.2 平台搭建与部署 (7)4.2.1 硬件环境 (7)4.2.2 软件环境 (7)4.2.3 部署流程 (8)4.3 技术支持与维护 (8)4.3.1 技术支持 (8)4.3.2 维护策略 (8)第五章应用系统开发 (8)5.1 应用系统规划 (8)5.2 应用系统设计 (9)5.3 应用系统开发与实施 (9)第六章安全保障体系 (10)6.1 安全策略制定 (10)6.2 安全防护措施 (10)6.3 安全监控与应急响应 (11)第七章数据交换与共享 (11)7.1 数据交换机制 (11)7.1.1 交换框架构建 (11)7.1.2 数据交换流程 (11)7.1.3 数据交换技术 (11)7.2 数据共享策略 (12)7.2.1 数据共享范围 (12)7.2.2 数据共享方式 (12)7.2.3 数据共享权限 (12)7.3 数据质量保障 (12)7.3.1 数据质量控制 (12)7.3.2 数据质量评估 (12)7.3.3 数据质量管理 (12)第八章用户服务与体验 (12)8.1 用户需求分析 (12)8.1.1 需求调研 (12)8.1.2 需求分类 (13)8.1.3 需求优先级 (13)8.2 服务体系建设 (13)8.2.1 服务内容 (13)8.2.2 服务渠道 (13)8.2.3 服务质量保障 (13)8.3 用户体验优化 (14)8.3.1 界面设计 (14)8.3.2 操作体验 (14)8.3.3 功能优化 (14)8.3.4 用户反馈与改进 (14)第九章项目管理与实施 (14)9.1 项目组织与管理 (14)9.1.1 组织结构 (14)9.1.2 角色与职责 (14)9.2 项目进度与质量控制 (15)9.2.1 进度管理 (15)9.2.2 质量控制 (15)9.3 项目验收与评估 (15)9.3.1 验收流程 (15)9.3.2 评估内容 (15)第十章运维管理与持续改进 (15)10.1 运维管理体系 (16)10.1.1 管理架构 (16)10.1.2 运维管理制度 (16)10.1.3 运维管理流程 (16)10.2 运维团队建设 (16)10.2.1 人员配置 (16)10.2.2 培训与考核 (16)10.2.3 团队协作与沟通 (17)10.3 持续改进与优化 (17)10.3.1 运维数据分析 (17)10.3.2 系统升级与优化 (17)10.3.3 用户反馈与改进 (17)10.3.4 持续改进机制 (17)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 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机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已成为提升服务效率、优化政务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
机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案
机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案第一章引言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意义 (2)1.3 项目目标 (3)第二章项目需求分析 (3)2.1 用户需求分析 (3)2.1.1 用户群体定位 (3)2.1.2 用户需求具体分析 (3)2.2 业务需求分析 (4)2.2.1 政务服务平台业务流程 (4)2.2.2 业务需求具体分析 (4)2.3 技术需求分析 (5)2.3.1 技术框架 (5)2.3.2 技术需求具体分析 (5)第三章系统架构设计 (6)3.1 总体架构设计 (6)3.1.1 架构概述 (6)3.1.2 架构组成 (6)3.2 技术架构设计 (6)3.2.1 技术选型 (6)3.2.2 技术架构层次 (7)3.3 业务架构设计 (7)3.3.1 业务架构概述 (7)3.3.2 业务模块划分 (7)3.3.3 业务流程优化 (7)第四章功能模块设计 (8)4.1 用户管理模块 (8)4.2 业务处理模块 (8)4.3 数据管理模块 (8)第五章数据库设计 (9)5.1 数据库需求分析 (9)5.2 数据库架构设计 (9)5.3 数据库表设计 (10)第六章系统安全设计 (11)6.1 安全策略设计 (11)6.1.1 安全目标 (11)6.1.2 安全原则 (11)6.1.3 安全策略实施 (12)6.2 数据安全设计 (12)6.2.1 数据存储安全 (12)6.2.2 数据传输安全 (12)6.2.3 数据备份与恢复 (13)6.3 网络安全设计 (13)6.3.1 网络安全架构 (13)6.3.2 安全防护措施 (13)第七章系统开发与实施 (13)7.1 开发环境搭建 (13)7.2 系统开发流程 (14)7.3 系统实施与验收 (15)第八章系统运维与维护 (15)8.1 系统运维管理 (15)8.2 系统维护策略 (15)8.3 系统升级与优化 (16)第九章项目评估与效果分析 (16)9.1 项目评估指标 (16)9.2 项目实施效果分析 (17)9.2.1 项目进度分析 (17)9.2.2 项目成本分析 (17)9.2.3 项目质量分析 (17)9.2.4 用户满意度分析 (17)9.2.5 项目效益分析 (17)9.3 项目改进与优化建议 (17)9.3.1 优化项目管理 (17)9.3.2 提升用户体验 (17)9.3.3 加强安全保障 (17)9.3.4 持续优化系统功能 (18)9.3.5 深化政务公开 (18)9.3.6 加强培训与宣传 (18)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8)10.1 项目总结 (18)10.2 项目成果 (18)10.3 项目展望 (19)第一章引言1.1 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已成为提升工作效率、优化政务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完整版电子政务平台综合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平台综合解决方案、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在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大潮下,各级政府部门作为国家信息组织、发布的中心枢纽,在信息化的进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决定作用。
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提高政府的办公效率,改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流程再造,提高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水平,是我们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实施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目标。
纵观我国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不难发现电子政务建设的内容非常广泛,从简单的OA 到大型业务应用的“十二金工程”;从简单的政务发布网站到综合服务性的大型政府门户,这些都是我们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电子政务建设的内容。
从服务对象来看,与电子政务相关的行为主体主要有三大类别: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
因此,电子政务建设也应该围绕这三大行为主体展开,即包括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互动;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尤其是与企业的互动;以及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互动。
这样就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就形成了两类电子政务应用模式:面向企事业单位、公众用户服务类的互联网式的应用和政府内部及部门间协作的内网业务应用系统。
针对两种应用模式,现阶段电子政务段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一)建立政府门户网站,对企事业单位及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建立政府信息发布网站,建立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网上数据直报等系统,实现政务公开与民主监督。
(二)独立一级政府内部办公系统的建设及各职能部门业务系统的建设。
在政务内部网络基础上建立各类通用的办公系统,如公文流转、视频会议等系统,实现公务员之间的协同工作;对于有关职能部门,建立专门的业务系统,如“十二金工程”等。
在这些基础应用系统之上建立的智能化分析与辅助决策系统,提升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水平。
(三)政府内部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整合政府内部数据源,建立各级政府横向、纵向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实现多级管理、资源共享的数据平台。
建立上述这些应用,就需要许多底层技术的支持,目前电子政务软件系统主流的关键技术可以概括如下:u 基于J2EE 的标准、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 )u 基于元数据的内容管理技术u 信息和应用门户集成技术u 多媒体内容制作与信息发布技术u 基于XML 的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技术u 面向业务的可定制的工作流引擎、电子表单、服务派转技术(ESB )u 智能化决策分析及知识管理技术u 基于GIS 的政务可视化表现技术等上述两类应用模式虽然从服务对象和应用环境上是不同的,但其所采用的底层技术支持却有很多共通之处,这就要求我们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尽量采用成型的技术产品,使得系统技术逻辑清晰,减少建设周期,避免建设风险。
电子政务SOA基础支撑平台解决方案.doc
电子政务SOA基础支撑平台解决方案51752828.doc第-1-页 51752828.doc 第-2-页3.1.4SRC 的核心WebService 接口服务 213.1.4.1 身份认证接口 213.1.4.2 服务调用权限判断接口 213.1.4.3 服务地址获取接口 213.1.4.4 服务调用审计接口 223.1.4.5 服务调用接口 223.2 服务提供方开发说明 233.2.1 WebService 开发 233.2.2 WebService 注册、测试、发布 233.3 服务消费方233.3.1 对电子政务基础支撑平台的WebService 的调用接口 233.3.2 对SRC 核心WebService 的调用接口................................................................... ........ 23 3.3.3 通用的动态WebService 调用接口 243.4 电子政务基础支撑平台提供的服务 243.4.1 组织架构类接口说明(其他接口标准请参考制定)................................................ 24 3.4.2 获取支撑数据版本接口 27WEBSERVICE 304.1 身份认证 304.2 支撑平台WEBSERVICE 的设计要求 314.3 客户端调用WEBSERVICE 说明 3151752828.doc 第-3-页区域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一般都包括了多家开发商提供的多套不同系统,这些系统一般都有独立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流程管理、消息管理等支撑模块,这种模式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同时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理想的模式应该是基于一个统一的基础支撑平台来开发、部署多套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这个基础支撑平台为系统管理员提供了便利的统一管理平台,同时也为应用系统提供调用服务,不必再去重复开发已有的模块。
电子政务内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内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建设方案摘要:以政府电子政务网络和安全体系为基础,以政务需求为导向,采用先进的开发技术和数据库结构,建设标准统一、功能全面、技术先进、简单易用的一体化办公平台。
第一章前言1.1建设背景和依据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处在“跨越式”发展阶段,政府各部门的内部信息系统建设已经非常普及,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和深入应用,政务需求越来越清晰化,办公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内部及部门间协作的智能化要求更加旺盛,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建设和应用软件的推广和深层次应用受到重视各级机关的普遍重视。
政务内网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和决策的需要,同时满足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特殊办公需要。
政府电子政务内网(以下简称“政务内网”)是以政府系统各级、各部门行政领导、政府部门和政府工作人员为服务对象,具有办公事务处理、辅助决策、信息管理和资源共享等网上办公的政务协同基础平台。
政务内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是政务内网开展软件建设和推进应用的软件支撑平台,平台建设后可将办公业务和信息服务统一集中到一个平台上,主要提供统一的数据库服务、统一的用户认证和单点登录服务,统一的权限划分和角色配置服务,统一的电子公章、数字签名、版式文件服务、统一的工作流程配置引擎和全站搜索服务。
为公文办理、信息传输、会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种政务工作提供支撑服务。
实现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同应用、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网上办公和政务公开,提高政务信息化整体水平。
最终构筑统一的政务协同基础平台,建立统一的政务内网信息门户。
建设必需的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实现“政务资源数字化、内部办公协同化、信息交流网络化”。
1.2建设内容电子政务内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协同办公平台,支持业务开发的公共平台;(2)内部门户:应用集成和内容集成;(3)通用办公:政务管理、公文管理等功能的通用行政办公系统;(4)统一工作流管理平台:建立一个统一的业务流程管理平台,为办公系统、政务信息系统等提供服务;(5)数据集成平台:建立一个可覆盖全业务的数据中心,实现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共享、数据同步,数据交换。
电子政务平台方案.doc
统一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案目录1、基础系统平台 (7)1.1系统后台 (7)1.1.1.工作流管理 (7)1.1.2.可视化流程编辑器 (8)1.1.2.1.工作原理 (9)1.1.2.2.设计定义 (10)1.1.2.3.流程节点角色化 (10)1.1.2.4.数据库、文件两种保存方式 (11)1.1.3.流程分类管理 (11)1.1.3.1.内部流程管理 (12)1.1.3.2.并联流程管理 (12)1.1.4.电子表单管理 (13)1.1.4.1.可视化表单编辑器 (13)1.1.4.2.表单管理 (15)1.1.4.3.表单共享管理 (16)1.1.4.4.表单打印 (17)1.1.4.5.表单存档 (17)1.1.5.文书模板管理 (17)1.1.5.1.可视化文书编辑器 (18)1.1.5.2.支持多种文书 (19)1.1.5.3.支持预览打印 (19)1.1.5.4.文书模板管理 (19)1.1.5.5.文书管理 (19)1.1.6.信任授权管理 (20)1.1.6.1.用户管理 (20)1.1.6.2.区划管理 (22)1.1.6.3.机构管理 (22)1.1.6.4.角色管理 (23)1.1.6.5.岗位管理 (23)1.1.6.6.应用管理 (24)1.1.6.7.权限管理 (24)1.1.7.单点登录管理 (25)1.1.8.统一日志 (26)1.1.8.1.普通日志管理 (27)1.1.8.2.失败日志管理 (28)1.2行政权力事项管理 (28)1.2.1配置管理 (28)1.2.2事项动态管理 (30)1.2.3事项库管理 (32)1.3各类分权限共享式信息资源数据库 (33)1.1.1事项库 (33)1.1.2基础信息库 (35)1.1.3监察库 (35)1.1.4材料库 (36)1.1.5电子证照库 (37)2、与政府网站融合的网站平台 (37)2.1政务公开(政务公开大厅系统) (37)1.2.4新闻动态信息 (37)1.2.5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37)1.2.6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38)1.2.7信息公开目录 (38)1.2.8主动公开信息展示 (38)1.2.9咨询投诉 (38)1.2.10基层信息公开 (38)2.1.7.1概况信息 (39)2.1.7.2新闻信息 (39)2.1.7.3公告信息 (39)2.1.7.4党建信息 (39)2.1.7.5居务(村务)公开 (39)2.1.7.6文体活动 (40)2.1.7.7社会组织 (40)2.2网上办事大厅 (40)2.2.1办事导航 (40)2.2.2全文检索 (41)2.2.3用户注册 (42)2.2.4服务指南 (43)2.2.5服务收藏 (43)2.2.6服务打印 (43)2.2.7服务分享 (43)2.2.8网上预约 (43)2.2.9 网上申报 (44)2.2.10进度查询 (44)2.2.11办事评价 (44)2.2.12便民服务 (45)2.3数字证书接口 (45)2.4政务服务中心网上办事大厅与政府门户网融合建设 (45)2.5原政府网站与行政审批平台的数据接口开发和平台迁移 (45)3、行政审批管理系统 (45)3.1政务服务业务系统 (45)3.1.1待办业务 (46)3.1.1.1待预审信息 (47)3.1.1.2待办理信息 (47)3.1.1.3待办结信息 (48)3.1.1.4催办督办 (48)3.1.2总台登记 (49)3.1.3业务受理 (50)3.1.3.1承诺件受理 (51)3.1.3.2即办件受理 (52)3.1.3.3办件材料提交 (52)3.1.3.4补正补齐 (53)3.1.3.5业务不予受理 (53)3.1.3.6咨询答疑 (53)3.1.4网上受理 (54)3.1.4.1通过预审 (54)3.1.4.2不受理 (55)3.1.4.3驳回 (55)3.1.5网上办理 (55)3.1.5.1.待办查询 (56)3.1.5.2.审批办理 (56)3.1.5.3.反馈单打印 (58)3.1.5.4.材料管理 (59)3.1.5.5.特别程序 (59)3.1.5.6.业务上报 (60)3.1.5.7.业务暂停 (60)3.1.5.8.业务退回 (60)3.1.6并联审批 (61)3.1.6.1.一次性告知 (61)3.1.6.2.一窗式受理 (61)3.1.6.3.一表式登记 (62)3.1.6.4.抄告相关 (62)3.1.6.5.并联会签 (63)3.1.6.6.一网式审批 (63)3.1.6.7.联合验收 (63)3.1.6.8.一单式收费 (64)3.1.6.9.一站式出证 (64)3.1.6.10.并联待办管理 (64)3.1.6.11.绿色通道 (65)3.1.6.12.并联监督 (65)3.1.6.13.并联管理功能 (66)3.1.7电子签章 (68)3.1.8收费功能 (68)3.1.8.1.收费设置 (68)3.1.8.2.收入制单 (69)3.1.8.3.缴费反馈 (69)3.1.8.4.增加收费 (69)3.1.8.5.收费确认 (69)3.1.8.6.收费减免 (70)3.1.8.7.缴费冲正 (70)3.1.8.8.收费计算与统计 (70)3.1.9业务上报 (70)3.1.10互动管理 (71)3.1.10.1.咨询登记 (71)3.1.10.2.咨询分发 (71)3.1.10.3.咨询回复 (71)3.1.11重点任务管理 (71)3.1.11.1.重点任务录入 (72)3.1.11.2.重点任务分解 (72)3.1.11.3.重点任务季度小结 (72)3.1.11.4.重点任务分解审核 (72)3.1.11.5.重点任务季度小结审核 (72)3.1.11.6.重点任务月度报告 (73)3.1.11.7.重点任务月度报告审核 (73)3.1.11.8.重点任务信息报送 (73)3.1.11.9.任务量统计 (73)3.1.11.10.任务月报统计 (73)3.1.11.11.信息报送统计 (73)3.1.11.12.任务绩效评估 (74)3.1.12中介管理 (74)3.1.12.1.中介机构管理 (74)3.1.12.2.服务项目管理 (74)3.1.12.3.服务过程管理 (74)3.1.12.4.满意度评测 (74)3.1.12.5.统计分析 (74)3.1.13业务查询 (75)3.1.13.1.业务预审查询 (75)3.1.13.2.业务办理查询 (75)3.1.13.3.业务办结查询 (76)3.1.13.4.业务退回查询 (76)3.1.13.5.反馈单打印查询 (76)3.1.13.6.收费与票据查询 (76)3.1.14内部管理 (76)3.1.14.1.电子公告 (76)3.1.14.2.公共通讯录 (77)3.1.14.3.即时通讯 (77)3.1.15考勤系统 (77)3.1.15.1.考勤管理 (77)3.1.15.2.考勤记录 (77)3.1.15.3.考勤签到 (78)3.1.15.4.时间节点管理 (78)3.1.16工作人员APP (78)4、电子监察系统 (78)4.1廉政风险防控 (78)4.2实时监察 (79)4.3预警纠错 (79)4.4效能投诉 (79)4.5统计分析 (79)4.5.1决策分析 (79)4.5.2综合分析 (80)4.5.2.1综合统计分析报表 (80)4.5.2.2收办件统计 (80)4.5.2.3办件效率统计 (80)4.5.2.4收费汇总 (81)4.5.2.5其他报表 (81)4.5.3政务服务运行分析 (81)4.6绩效评估 (82)5、内部协同办公OA系统 (82)6、数据挖掘与交换平台 (82)6.1交换前置机 (83)6.2前置机交换系统 (83)6.3数据交换系统 (83)6.4运行监控平台 (86)6.4.1传输监控 (86)6.4.2前置节点运行监控 (87)6.4.3数据库运行监控 (87)6.4.4适配器监控 (87)6.5交换桥接子系统 (87)6.6数据交换平台基础功能 (88)6.6.1数据传送功能 (88)6.6.2数据处理功能 (88)6.6.3端交换节点扩展功能 (88)6.6.4中心交换服务节点扩展功能 (88)6.7信息库系统 (89)7、领导工作台 (89)7.1在线监督 (89)7.2过程监察 (90)7.3内容监察 (90)7.4时限监察 (90)7.4.1预警信息 (91)7.4.2红黄牌信息 (91)7.5收费监察 (91)7.6异常结果监督 (91)7.7廉政风险点监察 (92)7.8办件评议监察 (92)7.9督查督办 (92)8、成果展示 (92)9、排队叫号系统 (93)10、群众满意度评价系统 (93)11、短信促发系统 (93)12、触摸屏查询系统 (94)13、自助终端机 (94)13.1总台登记 (95)13.2自助办理 (96)13.3办事指南 (97)13.4办件查询 (98)13.5表格打印 (99)13.6评价评议 (100)13.7材料扫描 (101)13.8手机充值 (102)13.9公共事业缴费 (103)13.10交通罚款代缴 (104)14、竖屏展示机 (104)15、平台辅助系统 (104)15.1考勤机软件对接功能 (104)15.2大屏显示对接功能 (105)15.3自建数据库功能 (105)16、维文应用 (105)17、二次开发 (105)18、门禁系统 (106)1、基础系统平台1.1系统后台1.1.1.工作流管理统一工作流管理可以实现系统中服务、审批、梳理等业务流程的自定义,并且可以灵活方便的进行工作流的新增、节点的调整、无代码的流程构造,通过统一流程管理平台对流程的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高效、适应的软件支撑,帮助客户实现卓越流程管理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政务基础支撑平台解决方案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目录
版权声明 ....................................................................................................................................... - 3 -
第1章概述 ............................................................................................................................... - 4 -
1.1项目背景 (4)
1.2电子政务建设目标 (4)
1.3电子政务基础支撑平台建设目标 (5)
第2章基础支撑平台的理解与分析......................................................................................... - 7 -
2.1基础支撑平台提供的功能 (7)
2.1.1业务系统运行支撑 ..................................................................................................... - 9 -
2.1.2可靠的消息传输支撑 ............................................................................................... - 12 -
2.1.3灵活可扩展的数据/应用集成支撑.......................................................................... - 14 -
2.1.4持续优化的业务流程编排支撑 ............................................................................... - 17 -
2.1.5个性化的统一门户平台支撑 ................................................................................... - 18 -
2.1.6智能可扩展的云计算平台支撑 ............................................................................... - 19 -2.2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 (20)
第3章应用支撑平台解决方案 .............................................................................................. - 22 -
3.1某某省电子政务外网规划及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应用支撑平台应具备的特点 (32)
3.2.1基于SOA的架构 ...................................................................................................... - 32 -
3.2.2统一的微内核体系 ................................................................................................... - 33 -
3.2.3标准与开放性 ........................................................................................................... - 33 -
3.2.4灵活、可扩展 ........................................................................................................... - 33 -
3.2.5易用性....................................................................................................................... - 34 -
3.2.6高可用性 ................................................................................................................... - 34 -3.3应用支撑平台技术实现方案.. (35)
3.3.1应用支撑平台解决方案的基础技术支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应用运行支撑——企业级应用服务器(AA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可靠消息传输支撑——企业级消息中间件(AMQ)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4灵活可扩展的SOA架构及集成支撑——企业级集成中间件(AESB).. 错误!未定义
书签。
第4章我们的优势.................................................................................................................. - 52 -
4.1厂商优势 (52)
4.2技术优势 (53)
4.3产品优势 (55)
4.4服务优势 (56)
4.5伙伴至上共生共赢 (58)
第5章典型客户 ..................................................................................................................... - 60 -
5.1政府 (60)
5.2金融 (60)
5.3电信及IT (61)
5.4企业 (61)
版权声明
本文件是一份机密文件,只在金蝶客户及其雇员、有关专家、伙伴在获得授权对本文件进行评估时才可解密。
请阅读者本着诚信的原则保证本文件的保密性,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未经金蝶软件书面许可,本文件任何部分的内容不得被复制或抄袭用于任何目的。
本文件并不暗示金蝶软件提供的任何产品或服务或其功能与本文件描述的内容完全一致,对建议的观点并不意味着金蝶软件所有服务承诺。
除已经声明之外,本文件提及一些产品或技术还可能是以下或其它产品供应商的权益。
➢Windows、Windows/NT、Windows2000、SQL Server、.Net是Microsoft公司的注册商标。
➢IBM、Visual Age、WebSphere、DB2、OS/400、AIX、OS/390、eServer是IBM 公司的注册商标。
➢Intel、IA是Intel公司的注册商标。
➢Java是SUN公司的注册商标。
➢Oracle是Oracle公司的注册商标。
➢Uni某是SCO Santa Cruz公司的注册商标。
➢金蝶Apusic系列软件是某某市金蝶中间件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第1章概述
1.1项目背景
目前,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面临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加速及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党中央、国务院对信息化发展进行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明确电子政务为各级政府重点建设工程之一。
某某市积极响应国家及某某省关于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立足德州实际,突出服务和便民特色,按照“四统一分”(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软件、分级推进)模式规划建设电子政务系统,不断满足打造阳光政府、廉洁高效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需要,为建设幸福德州、某某区域经济文化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实施服务于某某市的电子政务信息化体系,某某市电子政务担负着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提高德州电子政务应用水平等重要责任,为保证德州电子政务的建设能够满足国家相关规定,并保持整个电子政务体系在国内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先进性,最终需要将德州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成为重服务、可持续发展之平台。
1.2电子政务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及相关部门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相关规定及要求,结合某某市本身特点,对某某市电子政务系统重新规划、重新设计,以打造基础平台、实现十四项应用为目的,以制定和完善四项机制为保障,全面提某某市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水平,初步形成覆某某市机关,分别应用和集中管理的电子政务系统,从根本上保证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规避电子政务风险,防止出现网络环境下新的“信息孤岛”和“业务割据”。
经过3—5年的努力,使某某市电子政务总体水平达某某省先进行列,最终实现网上一体化政府,一站式服务,不断改进政府办公方式和办公手段,以更公开、透明、有效的行政流程,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使政府效能更优、群众评价更高、外部形象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