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油田高中高二历史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
教学设计5: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1课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标要求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大量借款,争夺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的权利,开设工厂、银行;强租港口,划分“势力范围”,门户开放政策。
2、了解西方列强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影响,经济、政治危机之间的关系。
3、识记: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及结果;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发展举步艰难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比较分析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戊戌变法运动出现之间的关系。
2、对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与戊戌变法出现之间的关系进行问题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艰难的探索,来挽救民族危亡,从而激发学生高尚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难点: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课时安排 1课时★教材教学思路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戊戌变法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经历了甲午战争的惨痛失败后,先进的中国人不再相信洋务运动那一套可以使中国走向富强,开始寻求新的救国道路。
由于这一时期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救亡图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紧密相连,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社会背景材料或影视材料,增加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感性了解,为深入认识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奠定基础。
【新课导入】采用提问导入法:显示图片《时局图》,背景音乐《命运交响曲》提问: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能起到怎样的作用?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民族矛盾是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列强接踵而来,不断加深侵略中国,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民族危机不断严重。
当时的中国可谓是“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
第九单元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10-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问题1
问题2
【例题1】 《马关条约》反映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 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内容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
A.《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B.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等大片领土被割占,进一步破坏了 中国主权完整 C.清政府大借外债,利于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D.列强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 解析:《马关条约》反映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 个新的阶段。“新”的表现之一,就是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 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 正是资本输出的重要表现。 答案:D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一、民族危机的加深 1.原因 《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与此同时, 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阶段进入以资本 输出为主的阶段。 2.表现 (1)资本输出的加剧: ①强迫贷款:清政府先后三次向俄、法、英、德等国进行了附有 政治条件的大借款,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 华的政治势力。
-1-
-2-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1.课程标准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学习要点 (1)民族危机加深,资本输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一二三
目标导航
A.中国近代工业起步 B.政府废止科举取士制度 C.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895年”分析,此时处于甲午中日战 争之后,中国出现了实业救国的浪潮,这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 厂的限制有关。 答案:D
选修一学案(26)第九单元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doc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1)第1课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本课目标】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重点:甲午战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其危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难点: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预习自学】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 背景:⑴《》签订以后,的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⑵欧美帝国主义列强趁机扩大对中国的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以为主到以为主的新阶段。
2.表现:⑴经济侵略:以为主。
①奴役性条款:清政府向等国借款,附有,由此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大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②争夺在中国修筑铁路和的权利。
③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开设的特权。
④在一些城市开设,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获取更大的利益。
⑵政治侵略:直接瓜分中国,分而治之①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狂潮。
②美国提出“”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列强宰割中国的同盟。
3.影响: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财政危机:⑴原因:①从1896年开始,偿还巨额借款本息。
②各地洪涝灾害导致田赋收入锐减的同时,还要支出巨额资金用于兴修水利和赈灾,清政府财政赤字越来越大。
⑵节支增收措施:①②③④⑶结果:遭到的抵制,成效甚微。
2.政治危机:清政府转嫁负担,和更加激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⑴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的发展。
⑵一些爱国工商业人士发出呼声。
⑶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调整工商政策,放松限制,允许。
2.表现:出现一些颇具规模的厂矿企业,如上海的和苏州的等。
3.存在问题:相当薄弱:少、小、发展遭遇重重阻力和困难⑴一方面;⑵另一方面。
4.影响:⑴新兴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迫切要求实行,改善,为发展开辟道路。
⑵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1.19世纪末,列强对华侵略方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和直接瓜分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简要分析甲午战后列强侵略方式变化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学习目标: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学习重难点:1.重点: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2.难点: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
知识自学: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背景(1)《____________》签订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2)欧美帝国主义列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________。
2.表现(1)经济侵略——以____________为主。
①奴役性借款:清政府向俄、法、英、德等国举借附有______条件的大借款。
②争夺在中国修筑______和开采矿山的权利。
③开设______。
④开采______。
(2)政治侵略——瓜分中国。
①强占租借地和划分“____________”。
②美国提出“____________”政策。
3.影响: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财政危机①原因a.从1896年起偿还借款。
b.各地的____________。
②应变措施:____________。
③结果:遭到官员的抵制,成效甚微。
(2)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和____________更加激化。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①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②爱国工商人士发出“____________”的呼声与主张。
③清政府允许____________。
(2)表现:出现了一些颇具规模的____________。
(3)存在问题①民族工业无力与实力雄厚的外国在华资本及其____________竞争,随时有破产和倒闭的危险。
②民族工业面临国内____________的压迫。
(4)影响①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____________,改善社会环境,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____________运动奠定了基础。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矿、设厂、修铁路
西方列强通过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 济命脉,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政治方面: A、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来瓜分中国。 中国面临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B、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在一定程度 上建立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特点: 资金少、规模小、数量少、技术力量薄弱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材料一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 ,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 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二: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粉厂, „„北京的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存心勒索。 „„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 府„„革去他的武举,“交邢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 机器面粉厂被迫停业。
阅读《时局图》,回答: 1、创作的历史背景?反映的列强侵华在政治上 采取的方式?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 民族危机加深。 划分势力范围,分而治之 2、有人为此题诗:沈沈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什么愿望?
唤起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
2、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①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控制中国经济,
进而控制政治
② 直接割地 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
破坏中国主权,使 中国半殖民化加深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阅读课文概述: 1、清朝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赔款、自然灾害等所引发的的财政危机 2、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出现 这个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结果: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统治危机 进一步加剧
高中历史 第9单元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导学案(学生版) 新人教版选修1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戊戌变法产生历史根源。
二、学习重点: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三、学习难点: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自主学习】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1895年___________ 签订以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由为主转变为___________为主。
2.列强通过在华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等方式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政治特权。
3.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和,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美国提出“”,分享其他列强在华侵略权益。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支付战争赔款,自然灾害等,使清政府财政赤字越来越大2.为应付财政危机,清政府:增加等旧税的征收额度;降低官员薪俸;裁减军队,节省军费开支;加强鸦片税的征收,增加商税以及。
但成效甚微。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①列强侵略的加剧,使中国的_________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一些爱国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出“_________”的呼声;③为解决财政危机,增加税收,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2.表现:①民办厂矿数量增加;②投资总额迅速增长;③轻工业发展最为迅速。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合作探究】1.材料参见教材P124页“学思之窗”根据材料,想一想,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2.今天我国政府引进外资与19世纪末清政府贷款的不同点?【巩固提高】一、选择题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基本方式是()A.资本输出和大量倾销工业品 B.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贷款C.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 D.修筑和经营中国的铁路2.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主要是通过()A.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B.提出“门户开放”C.扶植各派军阀,割据混战D.分割中国领土3.造成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直接原因是()A.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B.列强对外资本输出日益增大C.清政府的政治日益腐败D.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和清政府奉行投降政策4.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C.外国资本主义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资金D.外商设厂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在香港发表,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
们采取什么方式侵略清政府的呢?
答:资本输出
再问: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你们主要从中国掠夺原材料运回
国后加工在向中国输出商品,甲午战争以后你们为什么采取资
本输出为主呢
势力范围: 国名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俄国 美国
在华主要势力范围 长江流域
广东、广西、云南 山东 福建
东北地区 门户开放政策
通过表格在黑板 上的展示调动学 生积极性
感的想渊?源。 答:清政府给日本如此多的好处,列强不甘示弱
激趣点设计 紧紧围绕教材内 创设情境,穿越 容以问题的形式 时空,以 19 世纪 展开,让学生在愉 末的一次记者会 快中动脑动口,达 形式展开,激发 到获取知识,完成 学生兴趣 教学任务的目的
记者问列强:纷纷侵略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狂潮,那么你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激砺”式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书写时间:2011 年 4 月 18 日
序号:8
课 题: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识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大量借款,争夺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的权利,开设工
厂、银行;强租港口,划分“势力范围”,门户开放政策。 2、了解西方列强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影响 3、识记: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及结果;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
原因、特点、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设计引领学生思考 通过层层问题设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艰难的探索, 来挽救民族危亡,从而激发学生高尚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中国民族资本
学习品质砺炼方法与措施: 1 通过情境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层层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表扬与鼓励是激发学生热情的方法之一
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学案9: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背景(1)1895年,《》签订后,日本的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2)欧美帝国主义列强趁机扩大对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
2.表现(1)经济侵略——由输出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①政治性贷款:清政府先后三次向、法、英、德等国举借了附有政治条件的大借款。
②争夺在中国修筑铁路和开采的权利,列强通过铁路借款,获得了长达近万千米的铁路投资权和修筑权。
③开设工厂:列强援引“ ”的片面最惠国待遇,与共享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
④开设银行:列强在中国一些城市开设银行,通过输出的方式获取更大的利益。
(2)政治侵略——瓜分中国。
①列强还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 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美国提出“ ”政策,分享其他列强的在华侵略权益。
3.结果: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原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的狂潮;清政府的腐朽。
2.表现(1)财政危机①原因:偿还;洪涝灾害。
②措施:节支增收。
③结果:成效甚微。
(2)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和矛盾更加激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1) 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一些爱国工商人士发出了“ ”的呼声。
(3)清政府放松限制,允许设厂。
2.表现:出现了一些颇具规模的厂矿企业。
3.存在问题(1)民族工业无力与实力雄厚的外国在华资本及其廉价商品竞争。
(2)民族工业面临封建势力的压迫。
4.影响(1)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政治变革,为发展开辟道路。
(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基础。
随堂测试一、选择题1.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实质是()A.列强掠夺中国高峰时的产物B.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内容C.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D.中国已被肢解的具体表现2.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大借外债的主要目的是()A.偿还对日赔款B.筹措资金发展民族工业C.大规模修筑铁路D.筹措资金镇压人民革命3.《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
历史教案-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历史教案-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目标1.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左宝贵与平壤战役;邓世昌与黄海战役;旅顺陷落;丁汝昌与威海卫战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在战争中,以左宝贵、邓世昌等为代表的广大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进一步认清政治制度的腐败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教学建议地位分析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清王朝衰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学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马关条约》的影响《马关条约》的影响是教学难点。
首先要明确签订的历史背景。
不仅要认识到大背景(即19世纪末日本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还要认识到小背景(即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这是解决这个难点的前提。
其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割占台湾?为什么要赔偿军费白银多达2亿两?为什么开放通商口岸直达重庆?为什么新增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的规定?再次,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马关条约》与以前条约的规定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点,从而理解《马关条约》所具有的明显的时代烙印,认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资本输出的本质。
高中历史一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课程目标】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康、梁的维新思想;变法内容。
难点: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戊戌变法的评价及对资产阶级软弱性的表现的认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19世纪中叶左右世界形势图》,回顾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在发生着的大事: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俄国1861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美国的南北战争,1871年德国的统一。
结论: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是大势所趋。
结合片头的《命运交响曲》回想19世纪末中国的命运,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华民族陷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局势下,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改革运动——戊戌变法,从而与学生一起进入新课.新课学习:(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两条线索”——中国为什么要掀起戊戌变法和中国为什么能掀起戊戌变法,从而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整合,从三个篇章来推进本课的教学.第一篇:山雨欲来风满楼——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1、设计问题1:回顾《马关条约》内容,与以往不平等条约相比,内容上它的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这表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后,导出“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这两个概念。
通过对比得出资本输出比商品输出成本低,利润高的特点,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2、设计问题2:贷款、修路、开矿、办厂这四种资本输出的方式分别对当时的中国造成哪些危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材料和图表,得出结论。
总之,列强通过对资本输出,加强对中国经济、政治控制,民族危机加深。
3、政治上,列强的侵略方式由直接割地变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从而导出“租借地”和“势力范围”这两个概念,教师通过名词解释,使学生了解二者的不同,以及列强享有的权力。
(多媒体展示时局图)使学生认识到当时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局势。
第1节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1节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一、要点分析:(一)、《马关条约》的签订和民族危机的加深:1、民族危机加深的原因?a\甲午战后,日本侵华;b\欧美列强扩大对华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大规模资本输出;2、甲午战后,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①、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②、政治上:瓜分中国;3、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A、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1)、19C前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有何变化?列强改变对华经济侵略方式的根源:a\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b\第二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经济扩张能力增强;(2)、甲午战后,列强经济上侵华的表现:a\争做债主;b\争夺筑路权和采矿权;c\开设工厂;d\设银行、洋行;(3)、讨论:①、中国为何大举外债?向哪些国家借款?这些借款有何特点?对中国有怎样的影响?a\原因:为了偿还对日赔款;b\国家:俄、法、英、德;c\特点:时间长、利息大、回扣多;附有政治条件,带有政治奴役性;②、《马关条约》哪一条款最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其它列强为何也享受到了这种权利?这一条款对华有何不利?a\条款: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受内地税;b\原因:援引“利益均沾”的片面最惠国待遇;c\不利:加大资本输出,阻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B、政治侵略——瓜分中国;(1)、甲午战后,列强如何瓜分中国?a\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b\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2)、19c末美国为何会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其概要内容是什么?提出目的何在?对华有何影响?①、提出的原因:a\美国长期在美洲争霸,忙于美西战争,失去抢占中国的机会;b\9C末,美国经济实力膨胀,需要扩大海外市场;②、概要内容: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利益均沾;③、提出的目的:打开其它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分享其它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争夺中国市场;④、影响:a\它使美国在华势力大增;b\它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它表明美国侵华政策发生转折,开始奉行独立侵华政策;(二)、甲午战后,清政府地位下降,统治危机严重:1、形成危机的原因:a\《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b\大举外债出现财政危机;c\各地自然灾害严重,收入减少;d\\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动荡;2、措施:(1)、增收——增加旧税征收额度;加强鸦片税的征收;增加商税;扩大纳官;(2)、节支——降低官员俸禄;裁减军队,节省军费开支;3、结果:(1)、遭到官员的抵制,成效甚微;(2)、使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使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4、统治危机与改革有何关系?统治危机的加深成为变法的政治条件;(三)、19C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初步发展的原因:a\客观条件: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客观上提供了劳动了和市场;b\主观条件:一些爱国工商人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开展收回利权的斗争;c\直接因素:清政府暂时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要原因)(2)、表现:。
2017_2018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案选修1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3.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4.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目标导航] 1.了解甲午战后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及危害。
(重点)2.了解清政府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应对措施及结果。
(重点)3.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难点)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背景(1)《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2)欧美帝国主义列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
2.表现(1)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①清政府向俄、法、英、德等国举借附有政治条件的大借款。
②西方列强争夺在中国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的权利。
③开设工厂,开设银行。
(2)政治侵略,瓜分中国。
①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分享其他列强的在华侵略权益。
3.影响: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易错提醒]1.甲午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向中国资本输出的同时,还存在着商品输出,但资本输出占主导地位。
2.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和瓜分方式的改变,并不意味着对华侵略的放松,而是适应和更加便利帝国主义国家侵略扩张的需要。
3.各帝国主义国家在对中国资本输出和瓜分的地区,程度差异很大,矛盾不断,相互勾结和争夺。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原因(1)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经济:偿还外债本息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3)各地的自然灾害严重,增加经费兴修水利和赈灾。
2.清政府的应对措施(1)增收:增加地丁银旧税征收额度,加强鸦片税的征收,增加商税,扩大纳官。
(2)节支:降低官员薪俸;裁减军队,节省军费开支。
3.结果:遭到官员的抵制,成效甚微,使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思维点拨]1.清政府为偿还外债将沉重的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使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人教版选修1 历史:第九单元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学案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目标】了解《马关条约》的签订。
【学习重难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学习过程】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背景(1)《①》签订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2)欧美帝国主义列强扩大对华政治侵略与②。
2.表现(1)经济侵略——以③为主A.奴役性借款:清政府向俄、法、英、德等国举借附有④条件的大借款。
B.争夺在中国⑤和开采矿山的权利。
C.开设⑥。
D.开设⑦。
(2)政治侵略——瓜分中国A.强占租借地和划分“⑧”。
B.美国提出“⑨”政策。
3.影响: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⑩。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财政危机(1)原因A.从1896年起,偿还借款。
B.各地的①。
(2)应变措施:增加②等旧税的征收额度;降低官员薪俸;裁减③,节省军费开支;加强鸦片税的征收,增加④以及扩大纳官等。
(3)结果:A.遭到官员的抵制,成效甚微。
B.转嫁负担,激化矛盾,加剧⑤。
2.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和⑥更加激化。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1)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①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②的发展。
(2)爱国工商人士发出“③”的呼声与主张。
(3)清政府允许2.表现:出现了一些颇具规模的④。
3.存在问题(1)民族工业无力与实力雄厚的外国在华资本及其⑤竞争。
(2)民族工业面临国内⑥的压迫。
4.影响(1)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⑦,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⑧运动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
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识记: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措施;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及结果;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表现及举步维艰的原因。
比较分析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戊戌变法之间的关系。
2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学生在高一阶段已经有所涉及,但是缺乏深入的了解。
第一目与第三目学生比较熟悉,同时也是本课的重点,因此会着重学习,第二目则适当的略讲。
3重点难点
重点: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难点: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4教学过程
甲午风云后的中国
展示:单元线索
教学活动
1【导入】甲午风云后的中国
课件展示:19世纪中叶世界形势图(局部)
介绍19世纪中叶,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世界范围内不同类型的社会转型。
进而对比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分析一成一败的原因,导入新课。
2【讲授】学习新课。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甲午战争后国家面临的民族危机加深的原因,如帝国主义侵略、封建思想、政治腐败等。
2.掌握甲午战争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变化。
3.掌握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尝试和它们的失败原因。
教学重难点1.甲午战争后国家面临的民族危机的加深原因2.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尝试及失败原因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本节课程主要内容为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重点关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尝试和它们的失败原因。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甲午战争的背景和结果,让学生初步了解其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2.导入:通过前置知识的温习,帮助学生切实了解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
3.讲解:通过PPT或白板进行详细的讲解,介绍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危机,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帝国主义侵略、封建思想、政治腐败等,并指出这些原因是相互关联的。
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深入探讨危机原因、尝试和失败的相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5.汇报展示: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同步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和观点,点评和总结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6.总结回顾:在掌握相关知识和思想的情况下,逐一总结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进行综合领悟和加深理解。
教学评估根据课堂表现、讨论质量、汇报与展示和小组互动等方面,综合进行教学评估,同时采用客观评分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反思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深入研究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探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前进历程、特点和失败原因,而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我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和教训:经验1.合理利用引导和导入课程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本节课程的研究内容。
2.通过让学生参加小组讨论、交流观点等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能力。
第9单元第一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
第9单元第一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学习目标识记: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大借款、争夺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的权利、开工厂、银行;强租港口、划分“势力范围”、“门户开放政策”;清政府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及结果;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发展举步艰难的原因。
理解:了解西方列强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影响;经济、政治危机之间的关系;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与戊戌变法出现之间的关系。
运用:比较分析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戊戌变法运动出现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学前思考:图一:签订《马关条约》的场景图二图二是清末一位爱国人士所画,图中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蛤蟆代表法国;肠代表德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
这幅图形象地揭露出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严重局势。
请回答:《马关条约》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自主学习: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马关条约》的影响:2、资本输出:3、瓜分狂潮思考:1、《马关条约》反映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方式的新变化:2、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产生了什么危害?3、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政治危机:2、财政危机:3、清政府的政策:4、后果: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2、表现、特点:3、面临的困难:4、影响:知识参考:借款: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设厂: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修路和开矿:控制铁路沿线的土地和资源;直接掠夺中国资源。
开银行:成为列强资本输出的主要工具,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
总之:列强通过资本输出加强了对中国经济、政治的控制,使民族危机加深。
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进一步破坏,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危机。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设计
2.能力层面: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史料阅读、分析和评价能力。但在探讨戊戌变法这一复杂历史事件时,学生可能遇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甲午战争后的《马关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危害,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危机加深的原因。
2.介绍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阐述改革者试图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的迫切心情。
3.分析戊戌变法的过程,包括改革措施、主要领导人及其主张。
4.讲解戊戌变法的意义,以及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本章节将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内容: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甲午战争的历史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战争背景,引发学生对民族危机的关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于民族复兴、国家命运等问题具有浓厚的兴趣,但可能对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认识不足。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改革,培养其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精神。
4.学习方法: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与戊戌变法的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2.设计一道关于戊戌变法的思考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从戊戌变法的失败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启示?如何理解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时间:2011年3月7日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难点:
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戊戌变法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经历了甲午战争的惨痛失败后,先进的中国人不再相信洋务运动那一套可以使中国走向富强,开始寻求新的救国道路。
由于这一时期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救亡图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紧密相连,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社会背景材料或影视材料,增加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感性了解,为深入认识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奠定基础。
本课引言重点指出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不仅加强了日本在远东的国际地位,也暴露出清政府腐朽无能,从而刺激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争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强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造成了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建议教师利用史实和影视资料,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文字内容。
问题一、通过史实,你从中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问题二、甲午战后西方列强侵华方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先进的中国人是怎样救亡图存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三、教学方法:
学案教学、多媒体授课、读图法、材料解析法、提问法、讲述讲解法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学活动安排:显示图片《时局图》,背景音乐《命运交响曲》
提问:1、请学生解释《时局图》;
2、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民族矛盾是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列强接踵而来,不断加深侵略中国,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民族危机不断严重。
当时的中国可谓是“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
甲午战争后,中国再一次被“铁蹄践踏”,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加深。
在内忧外患的局势下,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改革运动---戊戌变法。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是戊戌变法的背景,即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二)讲授新课
问题探究二:帝国主义列强争相贷款给清政府的原因?
1、贷款增强了贷款国家在中国的政治地位;
2、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海关和财政,从经济上掠夺中国;
3、通过贷款,进一步从政治上控制中国;
4、通过贷款,获取巨额利润。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1、原因:(1)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2)清政府要偿还贷款
(3)各地自然灾害,引发财政危机
2、措施:(1)增加地丁银等旧税的征收税额;
(2)降低官员薪俸;
(3)裁减军队,节省军费开支;
(4)加强鸦片税的征收,增加商税以及扩大纳官等。
教学活动安排:《历史纵横》和漫画的阅读,自然过渡到清政府采取措施的结果。
3、结果:遭到官员的抵制,转嫁到人民身上,使得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强。
教学活动安排:假如你处在当时外忧---帝国主义的侵略引起民族危机严重;内忧---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你会怎么做?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1)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一些爱国工商人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
(3)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松限制,允许民间设厂。
2、主要企业:上海的裕晋和苏州的苏纶纱厂等。
3、特点,初步发展,但仍阻力和困难
教学活动安排:幻灯片显示剪贴画,让学生从材料中找出有效信息,自然过渡到下一知识点的教学.
4、困难的原因:(1)商办企业无力与外商企业竞争;
(2)民族工业面临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
5、影响:(1)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3)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的辛亥革命;(4)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中的一些人,把“振兴实业”看作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倡导“实业救国”论。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是戊戌变法的背景。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掌握戊戌变法的政治基础、阶级基础、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
政治基础:(1)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民族危机。
(2)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
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思想基础:改良思想的出现。
七、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