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徽省蚌埠市怀远二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近年-近年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近年-近年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每个细胞都含有该个体的整个基因组,这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基础.在离体条件下,加上其他合适条件就可以使基因组基因表达,从而发育成某个器官或个体。
【详解】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该时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是着丝点分裂与纺锤体的牵引无关,A错误;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中的FG段,B错误;HI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C正确;色盲基因所在的X染色体上的区段,与Y染色体非同源,而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与Y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区段,D错误.
9. 下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分裂图像,着丝点均在染色体端部,图中 1、2、3、4 各表示一条染色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B. 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2倍
C. 染色体 1 与 2 在后续的分裂过程中会相互分离
D. 染色体 1 与 3 必定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
【答案】C
【解析】
图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且发生了联会,故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期;图示细胞染色体数与体细胞同;到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1与2会分离;据自由组合定律,1既可以与3、也可以与4组合进入子代细胞。
【考点定位】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难度较大。
10. 下图为同一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对相关图像说法正确的是
A。 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B。 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需要消耗ATP

蚌埠二中新高三2017年7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

蚌埠二中新高三2017年7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

蚌埠二中2017—2018 学年7 月生物试题1 下图表示细胞内某物质甲由①②两部分组成。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若①、②为两个DNA 片段,则通过DNA 连接酶可将其连接为甲B. 若图中甲为氨基酸,②为R 基,则①中的氨基和羧基都只有一个C. 若①、②均为葡萄糖,则小麦幼苗体细胞中的甲为蔗糖D 若图中甲为ATP,①为腺苷,则②含有三个磷酸基团2 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由于在细胞自噬机制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而获得2016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下图是细胞自噬过程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吞噬细菌不需载体协助,但消耗能量B.溶酶体与自噬体的融合体现了膜的流动性C 在人体免疫过程中需要溶酶体发挥作用D 溶酶体分解异常结构的产物不能再次利用3 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C.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 ℃D.在0~25 ℃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4 以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实验前将玉米籽粒放在 20~25℃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B.若煮过的玉米胚乳与未煮过的均被染成红色,说明胚乳细胞是死细胞C. 未煮熟的玉米胚比煮熟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D. 先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然后纵切并观察其颜色变化5 将A、B 两种物质混合,T1 时加入酶C。

下图为最适温度下A、B 浓度的变化曲线。

叙述错.误.的是A.酶C 降低了A 生成B 这一反应的活化能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C.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 值增大D.T2 后B 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6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浮色B.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应设置空白对照C. 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是成对存在的D 对患者家系进行调查并绘制遗传系谱图可推导遗传病类型7 将家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下(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水分子出入的多少)。

安徽省蚌埠市17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17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2016-2017学年安徽省蚌埠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一、选择题(50分,每题2分)1.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③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⑦C.②⑤⑥⑦ D.②④⑤⑥⑦2.如图的4个实验中,在单侧光照射下,燕麦胚芽鞘能向光弯曲生长的是()A.A B.B C.C D.D3.某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4.在扦插植物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A.迅速生长 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D.储存有较多的有机物5.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①②③三种类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在我国近年的人口调查中,获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一定为图③表述类型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①表述类型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③表述类型D.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②所示类型6.在农业生产上,2,4﹣D可用于麦田除草,其原理是()A.高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 B.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C.低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 D.高浓度时促进小麦生长7.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C.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4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的效果最佳8.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B.光照强度、地形等是水平方向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类群的原因C.毁林开荒可改变群落结构但不会导致生物群落发生演替D.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一般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9.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10.关于“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的研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如果要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中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数据收集统计表B.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一般可采用样方法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11.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一段、向光弯一侧B.胚芽鞘、胚芽鞘的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D.胚芽鞘尖端、胚牙鞘、尖端下面的一段12.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B.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C.既可以直接参与代谢,也可以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D.对于根和茎的生长都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13.剪去行道树悬铃木主干的顶芽,能更好地遮阴,其依据的原理是()A.破坏顶芽 B.控制侧芽 C.破坏顶端优势 D.抑制生长14.根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15.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虫害严重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16.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①生产者②分解者③消费者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⑤食物链和食物网⑥物质循环⑦能量流动⑧信息传递.A.①②③④ B.⑥⑦⑧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1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兔子吃了1千克的草,则这1千克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18.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的现象,主要原因是()A.顶芽里生长素浓度过高B.顶芽里的营养物质积累过多C.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大量积累在侧芽D.侧芽里的生长素浓度不够19.有人想同时养鼠和水貂、用鼠喂水貂,再用剥去皮的水貂喂鼠,这样是否可以实现能量的循环使用()A.可以,因为这个系统会平衡B.可以,因为用鼠喂水貂,所损失的能量可通过用水貂喂鼠收回来C.不可以,因为食物中大部分能量都丢失了D.不可以,因为不能用食肉动物喂养食肉动物20.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甲、丙、丁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从捕食关系分析,能量最少的是图中丙所处的营养级C.甲→丁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D.甲→乙和乙→甲过程碳的流动形式相同,但对应的生理反应不同21.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A.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B.当日照达到一定时长时植物才能够开花C.狼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子D.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22.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与生长素无关的是()A.果树的修芽剪枝B.移栽花卉时剪去部分枝叶C.人工培育无子番茄 D.为提高棉花产量而摘心打顶2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24.植物茎尖的生长素可以向浓度比它高的侧芽部位运输,同时,在缺氧的条件下会严重阻碍其运输,这说明生长素的运输属于()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25.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A.松毛虫繁殖力强B.马尾松抗虫能力差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D.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二、非选择题26.如图是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及彼此间的关系,根据图示回答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问题:(1)图中由于缺少和,故不能构成生态系统.(2)图中食物网中仙人掌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鹰和蛇的种间关系是.(3)该食物网中碳元素以的形式流动,动力是.(4)若该图是食物网内能量流动的图解,①~⑥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则流入该食物网中的总能量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一般是.27.某池塘受生活污水的污染,如图所示.在该生态系统中,不仅有浮游动物、鱼类等,还有危害水生植物的病菌、害虫.水生植物受害虫侵害时能释放出某些物质,引来害虫的天敌.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请指出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种间关系,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2)池塘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结构.水生植物通过信息,引来害虫的天敌.(3)对于生活污水的轻微污染,池塘能够经过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但生活污水不能过量流入池塘,说明.(4)某杂食性鱼以沉水植物和草食性鱼为食,若该鱼取食沉水植物的比例由调整到,从理论上分析,该群落中承载的该杂食性鱼数量是原来的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28.如图所示胚芽鞘向光性实验,请分析各胚芽鞘生长情况(图中插入薄片为云母片,不透水).A ,B ,C ,D ,E ,F .29.将一盆花横放在水平地面上,在重力作用下,B侧浓度对茎生长的影响是;D 侧浓度对根生长的影响是.30.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如图1,a表示每3h更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b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一段时间内的培养曲线.(1)曲线a表示种群呈“”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等.(2)曲线b表示的增长为“”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如图2,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现象.2016-2017学年安徽省蚌埠十二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50分,每题2分)1.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③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⑦C.②⑤⑥⑦ D.②④⑤⑥⑦【考点】F1:种群的特征;F7:种间关系.【分析】种群的特征:种群的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组成、种群的性别比例.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解答】解:①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内蒙古草原上有多种牛,全部的牛不止一个种群,①错误;②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则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②正确;③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种内斗争,竞争是指不同一种生物之间的,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种内斗争,③错误;④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④正确;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⑤正确;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⑥正确;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当出迁入大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增加,当出迁入小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减小,当迁入率等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⑦正确.故选:D.2.如图的4个实验中,在单侧光照射下,燕麦胚芽鞘能向光弯曲生长的是()A.A B.B C.C D.D【考点】C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分析】在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中,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云母片具有不透水性,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进行运输.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判断胚芽鞘是否生长,看是否有生长素的来源,且生长素是否能到达作用部位;判断胚芽鞘是否弯曲,看生长素是否分布均匀.【解答】解:A、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和产生生长素的部位都是尖端,用锡纸帽遮住胚芽鞘尖端,无论有光无光均表现为直立生长,A错误;B、切除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伸长区没有生长素来源,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B错误;C、琼脂块能让生长素透过,所以单侧光照下,生长素能向背光一侧横向运输,导致燕麦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C正确;D、云母片不能让生长素透过,则生长素不能到达尖端下面的伸长区,导致燕麦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D错误.故选:C.3.某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考点】F8: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其中ab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增大,酵母菌种群数量加快增长;b点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bc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减小,酵母菌种群数量减慢增长;c点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cd段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de段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解答】解:A、ab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增大,bc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减小,因此在b点两侧,酵母菌种群数量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A正确;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正确;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C正确;D、本实验在时间上存在前后对照,D错误.故选:D.4.在扦插植物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A.迅速生长 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D.储存有较多的有机物【考点】C4: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解答】解:A、在扦插的插条上,芽和幼叶能合成生长素,但不能迅速生长,A错误;B、幼叶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与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无关,B错误;C、在扦插时,由于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C正确;D、扦插植物时,最主要的是插条生根成活,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而不是储存有较多的有机物,D错误.故选:C.5.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①②③三种类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在我国近年的人口调查中,获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一定为图③表述类型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①表述类型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③表述类型D.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②所示类型【考点】F1:种群的特征.【分析】图中种群年龄组成①为增长型,预测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多;②为稳定型,预测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稳定;③为衰退型,预测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减少.【解答】解:A、年龄组成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较得出的,只知道出生率不能判断种群的年龄结构,A错误;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各种群剩余的鱼主要为幼年个体,年龄组成可能为①图所示的增长型,B正确;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会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③图所示衰退型,C正确;D、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②所示的稳定型,D正确.故选:A.6.在农业生产上,2,4﹣D可用于麦田除草,其原理是()A.高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 B.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C.低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 D.高浓度时促进小麦生长【考点】C4: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解答】解:A、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促进杂草死亡,A错误;B、高浓度时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从而达到麦田除草的目的,B正确;C、低浓度时抑制杂草衰老死亡,C错误;D、一定范围内对小麦的生长为促进作用作用,浓度过高也会抑制小麦生长,D错误;故选:B.7.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C.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4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的效果最佳【考点】F4: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F1:种群的特征.【分析】据图分析,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都为S型曲线,甲种群t2时达到K值,乙种群t5时达到K值;t1~t2时时间内两种群的种群数量都在增加,所以两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t3~t5时甲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可能为稳定型,而该时间段内乙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属于增长型.【解答】解:A、t1~t2时,甲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故A错误;B、t3~t5时,甲种群增长速率小于0,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表现为稳定型,乙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组成表现为增长型,故B正确;C、甲、乙种群密度最小是t1,甲种群密度最大是t3,乙种群密度最大是t5,故C错误;D、t4时种群增长率最大,防止害虫应选择种群数量最少时,即t1时,故D错误.故选:B.8.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B.光照强度、地形等是水平方向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类群的原因C.毁林开荒可改变群落结构但不会导致生物群落发生演替D.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一般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考点】F5:群落的结构特征;F6:群落的演替.【分析】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2、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解答】解:A、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A正确;B、群落水平结构呈镶嵌状况,是由于地形起伏、光线明暗、温度、湿度大小等是影响植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C、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可以改变群落结构,也会导致生物群落发生次生演替,C错误;D、自然条件下演替一般是朝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D 正确.故选:C.9.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考点】F6:群落的演替.【分析】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解答】解:A、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A正确;B、森林群落阶段比灌木阶段复杂而稳定,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复杂,B错误;C、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C正确;D、森林阶段叶面积指数比其灌木阶段大,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D正确.故选:B.10.关于“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的研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如果要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中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数据收集统计表B.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一般可采用样方法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考点】F9: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分析】查土壤中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的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解答】解:A、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数据收集统计表,A正确;B、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B错误;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正确;D、不同的时间,动物的活动习性不同,故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D正确.故选:B.11.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一段、向光弯一侧B.胚芽鞘、胚芽鞘的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D.胚芽鞘尖端、胚牙鞘、尖端下面的一段【考点】C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分析】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胚芽鞘实验中四个重要部位:①生长素产生的部位﹣﹣胚芽鞘的尖端.②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尖端下部的一段.③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的尖端.④弯曲生长的部位﹣﹣尖端下部的一段.【解答】解:①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胚芽鞘尖端;②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③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发现向光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故选:C.12.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B.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C.既可以直接参与代谢,也可以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D.对于根和茎的生长都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考点】C4: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C3: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生长素的运输、分布和双重性,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输至形态学下端)和非极性运输(如在成熟组织中是非极性运输,是通过韧皮部运输的),A正确;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很少,且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B正确;C、生长素不能直接参与代谢,而是促进细胞的伸长和果实的发育,C错误;D、根和茎的生长素浓度的低和高是相对的,生长素的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D正确.故选:C.13.剪去行道树悬铃木主干的顶芽,能更好地遮阴,其依据的原理是()A.破坏顶芽 B.控制侧芽 C.破坏顶端优势 D.抑制生长【考点】C4: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顶端优势:即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精选安徽省蚌埠市2016_2017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精选安徽省蚌埠市2016_2017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及其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浓度比高浓度下茎的生长快,反映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太空中植物的生长也能表现出顶端优势C.生长素的抑制作用是指在该生长素浓度下生长量为零D.倒伏后的绿色植物茎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2、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测得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点浓度,则背光—侧的浓度—定在de之间B.若c点表示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则ce段可表示最靠近顶芽的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C.在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来培育无子番茄时,所用生长素浓度应低于e点浓度D.若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则a、d点分别表示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浓度3、金链花由于受到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病原体的侵袭,侧芽生长失控,形成大量分支,称为“扫帚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B.该病原体分泌的是一种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植物激素C. 侧芽生长失控是因为该部位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增大D. 正常生长的金链花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生长素含量不足4、关于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都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各类生命活动B.赤霉素能使大麦种子在不发芽时产生α­淀粉酶C.脱落酸能促进细胞分裂与果实的衰老及脱落D.合成乙烯的部位是果实,乙烯利能加快番茄的成熟5、下列有关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以用浸泡法,浸泡法就是将插条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中让其生根B. 探究过程中进行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而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不需设置空白对照C.预实验的结果能够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特点D. 实验中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有NAA、2,4-D、IPA、IBA和生根粉等6、下列叙述中,不是种群空间特征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校园花坛中的狗尾巴草杂乱分布C.悬铃木在路边每隔8米种植一颗D.盛有5ml培养液的试管培养草履虫64只7、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B.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 北京人口在春运期间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①②8、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 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C.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D.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9、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

安徽省蚌埠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蚌埠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蚌埠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如图a→b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B。

c段核DNA含量增加一倍C。

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D.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2。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①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对于生物体是有害的②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属于细胞坏死③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④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⑤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是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A。

①② B.①③C。

②⑤ D.③④3。

下列关于某一动物体内的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

间期有DNA复制和中心体的倍增 B.染色单体形成于前期,消失于后期C。

中期DNA数目相等,但染色体数目不等 D.末期,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4.如图为人体部分细胞的生命历程示意图,图中①—⑩为不同的细胞,a-f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④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也相同B.d过程的细胞中细胞核的体积减小,各种酶的活性都降低C.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与f过程有密切关系D。

e过程的细胞不会发生细胞凋亡且细胞周期会延长5.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B.压片的目的是使根尖细胞分散开C。

应选取长方形的细胞进行观察D.通过持续观察一个细胞,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6.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B。

家鸡的长腿和毛腿C。

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7.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A。

一定是白色的 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C。

一定是黑色的D。

是黑色的可能性大8。

萝卜的根形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

2016-2017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

2016-2017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

2016-2017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1.下列各项中,阐述正确的是A. T2噬菌体利用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的物质构建自身的DNA和蛋白质B. 念珠藻利用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其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与光合作用有关C. 乳酸菌和青霉菌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但不能都发生染色体变异D. 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体现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答案】C【解析】T2噬菌体利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物质构建自身的DNA和蛋白质,A项错误;念珠藻属于原核生物中的蓝藻,利用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没有叶绿体,B项错误;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因此乳酸菌和青霉菌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但青霉菌是真核生物,其细胞中有染色体,能发生染色体变异,而乳酸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染色体,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即二者不能都发生染色体变异,C项正确;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项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误认为T2噬菌体在普通的培养基上也能生活,能够利用培养基中的物质构建自身的组成成分(DNA和蛋白质)。

究其原因是不知道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而病毒是营寄生生活的非细胞生物,一旦离开宿主细胞,就不再具有生命活动,所以病毒是利用宿主细胞中的物质构建自身组成成分。

2.下列是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 核酸一定含有C、H、0、N、P元素,磷脂和ATP也含有这些元素B.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所以氧元素主要在R基中C. 脂肪是储能物质,但在动物细胞中也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之一D. 糖类作为主要能源物质的原因是因为相同质量情况下含的能量最高【答案】A【解析】核酸、磷脂和ATP的元素组成都是C、H、0、N、P,A项正确;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氧元素主要在肽键中,B项错误;脂肪是储能物质,在动物细胞中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之一,C项错误;糖类作为主要能源物质的原因是:在通常情况下,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的氧化分解,D项错误。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11月月考生物试题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11月月考生物试题

蚌埠二中2015-2016学年11月月考考试生物试题(满分1 00分)一、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2.下列关于植物体内水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B.水是构成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C.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D.植物生长过程中吸水量和吸收矿质离子呈正相关3.关于DNA和RN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B.一种病毒仅有DNA或RNAC.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核酸4.关于糖分解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甜菜里的蔗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果糖B.乳汁中的乳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半乳糖C.发芽小麦种子中的麦芽糖经水解可产生果糖D.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5.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图中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B.若②大量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是脂肪C.若③为多聚体,且能贮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③是染色体D.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6、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7.下列有关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外来颗粒和自身碎渣B.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mRNA组成C.醋酸洋红进入细胞使染色体着色,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D.酵母菌细胞不具有染色体,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8.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H+可以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B.土壤温度不影响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C人甲状腺滤泡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摄取碘D.抗体在载体蛋白协助下主动运输至细胞外9.甲( ATGG)是一种单链DNA片段,乙是该片段的转录产物,丙(A-P-P-P)是转录过程中的一种底物。

2016-2017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

2016-2017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

2016-2017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1.如图a→b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B. 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C. 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D. 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时间长,分裂期时间短,所以a、c是间期,b、d是分裂期,A正确;DNA复制在间期完成,所以间期完成后DNA 含量加倍,B正确;遗传物质平分发生在分裂期,C正确;b是上一个细胞周期的分裂期,c为下一个细胞周期间期,不组成一个细胞周期,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周期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①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对于生物体是有害的②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属于细胞坏死③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④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⑤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是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A. ①②B. ①③C. ②⑤D. ③④【答案】B【解析】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凋亡对于生物体是有利的;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导致细胞代谢突然中断,属于细胞坏死;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是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

①③错误,②④⑤正确。

选B。

3.下列关于某一动物体内的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 间期有DNA复制和中心体的倍增B. 染色单体形成于前期,消失于后期C. 中期DNA数目相等,但染色体数目不等D. 末期,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答案】A【解析】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均有DNA复制和中心体的倍增,A 项正确;有丝分裂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不分裂,染色单体不消失,B项错误;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DNA和染色体数目均相等,C项错误;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出现的结构,D项错误。

安徽省怀远县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安徽省怀远县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安徽省怀远县2012-201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一、单选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分别属于( )A.无关变量和因变量B.自变量和因变量C.无关变量和自变量D.因变量和自变量2.人类寄希望于利用干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在体外培育出组织器官,并最终通过组织或器官移植实现对临床疾病的治疗。

能否用肌细胞代替干细胞( )A.不能,因为肌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没有分裂能力B.不能,因为肌细胞与干细胞含有的遗传物质不同C.能,因为肌细胞虽然是分化的细胞,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脱分化,实现细胞的全能性D.能,因为肌细胞与干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3.某肽链由102个氨基酸组成,如果用肽酶把其分解成2个二肽、4个五肽、6个六肽、6个七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肽键总数依次是( )A.20 100 B.18 100 C.18 94 D.20 944.以下关于细胞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核B.细胞膜中载体种类和数量是其功能特性的基础C.细胞的细胞壁都可以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D.细菌等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细胞壁5.以下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组成B.核膜和内质网膜在结构上有密切联系C.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中的蛋白质分子是相同的D.细胞膜中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不是静止的6.如果将 3H标记的尿苷酸(参与RNA的合成)引入某绿色植物细胞,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结构,其中最能表现有放射性的一组结构是()A.细胞核、核仁和中心体B.细胞核、核糖体和高尔基体C.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和液泡D.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7.一个正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它的吸水能力是逐渐( )A.减小 B.增大C.不变 D.等于08.人的一种成熟细胞不含有DNA。

2017-2018学年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2017-2018学年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2017-2018学年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细胞生长、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细胞凋亡导致细胞内的基因表达都下降B. 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中蛋白质种类发生了改变C. 衰老的细胞酶活性增加导致褐色素增多,出现“老年斑”D. 细胞生长过程中表面积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增强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 温度相对低的环境会影响细胞分裂B.自由基攻击蛋白质能够导致细胞衰老C. 皮肤擦伤后的结疤与细胞坏死有关D.致癌病毒会使正常膜蛋白变性而导致细胞癌变3、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中,在同一时期发生的变化是()A. 中心体的移动和纺锤体的形成B.四分体的形成和交叉互换C. 核膜、核仁重现和细胞板的形成D.DNA数目加倍和染色体数目加倍4、某实验小组在培养皿中加入某种培养液和相关的添加剂,体外培养人体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一段时间会后,对培养的细胞进行显微镜观察和化学分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实验结果为细胞呈圆饼状、无核,则说明发生了细胞坏死B. 若实验结果为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并出现甲胎蛋白,则说明发生了细胞凋亡C. 若实验结果为细胞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则说明发生了细胞癌变D. 若实验结果为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则说明发生了细胞衰老5、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用花粉培育成的植株往往高度不育,说明花粉细胞不具有全能性B. 克隆羊的诞生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 植物组织培养繁育花卉所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 愈伤组织的形成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6、关于“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解离和制片过程都可以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B. 如果该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不能发挥作用,则经过分裂后观察可以看到多个细胞核C. 通过统计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可以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长短D. 观察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此区细胞的特点是排列紧密,呈长方形7、如图表示果蝇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 分子的数量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二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卷一、选择题(80分)1.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分别发生于()A.间期、后期B.前期、中期C.间期、末期D.前期、后期2.下列哪种一项叙述以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A.核糖体合成活动加强B.线粒体产生大量ATPC.中心体周围发射出星射线D.高尔基体数目显著增多3.下列的细胞生理活动中,有可能表示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已经到了末期的是()A.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活动加强B.高尔基体的活动显著加强C.染色体螺旋化变粗,形成染色体D.核膜逐渐消失、核仁逐渐解体4.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分子三者的数量比为1:2:2 时,该细胞所处的时期为()A.前期和中期B.中期和后期C.后期和末期D.末期和前期5.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其间期的特点是()A.细胞没有变化B.核膜解体C.染色体隐约可见D.细胞内进行着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6.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发生复制的变化,其中复制的结果是()A.DNA含量不变,染色体数目加倍B.DNA含量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C.DNA和染色体都加倍D.DNA和染色体数都不变7.观察动物有丝分裂的理想材料是()A.活的肝组织B.口腔上皮细胞C.发育着的受精卵D.卵细胞8.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倍增、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在细胞核中最早显现、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为清晰的时期依次为()①分裂间期②分裂前期③分裂中期④分裂后期⑤分裂末期.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②③①④D.⑤③②④9.在低倍镜下观察有丝分裂切片,看到清晰的图象后,其它条件不变,换上高倍镜观察同一视野.此时,视野的亮度、观察到细胞的大小和细胞的数目分别比原来要()A.亮、大、多B.暗、小、多C.暗、大、少D.亮、大、少10.水稻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经过连续五次有丝分裂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是()A.12 B.24 C.48 D.12011.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B.经过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形成了相同的细胞和组织C.经过细胞分化导致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产生稳定性的差异D.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12.细胞分化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A.细胞表面结构改变B.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的改变C.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改变D.细胞核遗传物质的种类会发生改变13.一个受精卵能发育形成复杂的生物体,主要是下列哪项生理过程起作用?()A.细胞分裂B.细胞生长C.细胞成熟D.细胞分裂和分化14.细胞分化发生在()A.胚胎发育早期B.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C.胚胎发育时期D.幼体时期15.下列有关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B.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C.细胞分化过程使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逐渐减少D.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16.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是()A.心肌细胞B.红细胞C.神经细胞D.分生区细胞17.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与生物发育有密切关系B.细胞分化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C.细胞分化仅发生在胚胎时期D.细胞分化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18.在生物体的个体发育中,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其原因是()A.细胞丧失了全能性B.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C.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D.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19.将甲绵羊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乙绵羊的去除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再将此细胞植入丙绵羊的子宫内,生出的小绵羊即“克隆绵羊”.那么,此“克隆绵羊”的性状()A.与甲基本相同B.与乙基本相同C.与丙基本相同D.与各绵羊不一定相同20.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A.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B.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因C.脱离母体后,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D.将成熟筛管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细胞中21.细胞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人的细胞在衰老过程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A.细胞内有些酶活性降低B.细胞内色素减少C.细胞内水分减少D.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22.下列有关癌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癌细胞是由于人体内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被致癌因子激活所产生的B.由于癌细胞易分解和转移,所以手术切除癌肿瘤的患者仍有复发的可能C.对手术治疗后的癌症患者进行放疗和化疗是为了杀死患者体内残余的癌细胞D.从媒体广告上看,有的治癌药物的药效可达95%以上,因而癌症的治疗并不困难23.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癌变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B.癌症病人染色体上无抑癌基因C.经常食用烟熏制品易导致细胞的癌变D.癌症的发生与个人的身心状况有关24.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共有的元素是()A.C.H.O B.C.H.O.N C.C.H.O.N.P D.C.H.O.N.P.S 25.在人体的肝脏和骨骼肌中含量较多的糖是()A.乳糖B.淀粉C.糖元D.麦芽糖26.1分子蔗糖水解后的产物是()A.2分子葡萄糖B.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C.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核糖D.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27.下列物质不属于脂质的是()A.脂肪酶B.雄性激素C.胆固醇D.维生素D28.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酵母菌的CO2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时,说明在细胞质基质产生了部分CO2B.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来自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生物体呼吸作用的意义只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植物细胞在无氧呼吸过程中没有[H]的产生,释放的能量少29.用一片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制成临时装片,滴加有适量红墨水的0.3g/mL蔗糖溶液,用低倍镜观察装片中的苔藓的细胞,如图所示状态.①、②处的颜色分别是()A.绿色、红色B.绿色、无色C.红色、无色D.红色、红色30.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选择正确的是()A.口腔上皮、口腔上皮、花生子叶B.根尖分生区、花生子叶、洋葱鳞片叶C.洋葱鳞片叶、洋葱鳞片叶、花生子叶D.根尖分生区、口腔上皮、洋葱鳞片叶3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时正确的操作步骤应是()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②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③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④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适宜;⑤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A.①④⑤④③B.①④⑤②③C.②③①④⑤D.②③④⑤①32.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中的氧的实验证明了()A.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B.光合作用需要利用根系吸收的水分C.光合作用放的氧来自水D.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来自大气33.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B.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C.若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D.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减慢34.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把二磷酸腺苷转变为三磷酸腺苷的酶分布在()A.叶绿体和线粒体内B.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内C.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内D.细胞质基质内35.下列各项是物质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属于主动运输的是()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C.小肠腔中的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D.水分子出入细胞36.如图所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移到光下后,CO2的吸收量发生了改变.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B.曲线BC段表示绿色植物仅进行光合作用C.B点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D.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也增强37.菠菜叶进行“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滤液经层析后,色素带在滤纸条上的分布顺序是()A.B.C.D.38.人体内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核苷酸各有几种()A.5,2,8 B.4,4,8 C.4,2,2 D.5,2,239.为提高大棚中蔬菜的产量,可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白天适当降温B.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间适当降温C.白天和夜间都应适当提高温度D.夜间适当提高温度40.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B.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就是个体的衰老C.细胞凋亡是一种非正常死亡D.癌变的细胞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二.非选择题(20)分41.(10分)如图是某雄性动物(2n=4)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有关图示.图1是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图2、图3是一同学画的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象和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图1中的②过程产生的细胞叫,图2中的细胞处在该过程中.(2)图2中乙细胞时期处于图3中(填编号)阶段,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图1中.(3)图3中,曲线①②阶段形成的原因是;曲线②③阶段形成的原因是;曲线阶段(填编号)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4)根据遗传学原理分析,生物个体发育过程是的结果;在发育过程中,该动物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时有条.(5)有人发现图2甲图有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是.42.(10分)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一)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二)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请据图回答:(1)图(一)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图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2)图(二)中细胞处于图(一)中的BC段,图(二)中细胞处于图(一)中的DE段.(3)就图(二)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该细胞处于分裂的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80分)1.【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解答】解:(1)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这会导致DNA数目加倍;(2)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高尔基体: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解答】解:A、核糖体的功能是合成蛋白质,核糖体的合成活动都会加强不能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A错误;B、活细胞中的线粒体都能产生大量的ATP,据此不能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B 错误;C、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中心体周围发射出星射线,表明动物细胞正处于进行有丝分裂前期,C正确;D、在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分泌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据此不能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器的分布及功能,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识记核糖体、中心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功能,然后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3.【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及相应的生理作用A错误;B、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时形成细胞壁,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B正确;C、染色体螺旋化变粗,形成染色体,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C错误;D、核膜逐渐消失、核仁逐渐解体,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变化特点,掌握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4.【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在间期,DNA分子完成复制后染色单体出现,并且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和两个DNA分子,但是染色单体在后期着丝点分裂时消失为0,因此肯定存在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解答】解:1:2: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分子的数量变化,本题要以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作为突破口,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5.【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解:A、分裂间期是物质准备阶段,细胞体积会有所增大,A错误;B、核膜和核仁的解体消失发生在分裂前期,B错误;C、间期染色质还未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C错误;D、分裂间期,细胞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6.【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主要变化是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而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即完成染色体的复制.【解答】解: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由于DNA的复制导致DNA的含量加倍;又由于染色体的数目主要看着丝点的数目,由于复制后着丝点的数目不变,因此染色体的数目也不变.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的特点,要求学生了解染色体的组成和在分裂间期的主要变化,对于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及DNA之间的关系及在有丝分裂中的数量变化应十分清楚.7.【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分析】解答本题时着重要理解高度分化的细胞和生殖细胞一般不具有分裂能力,而发育着的受精卵和生发层细胞等具有分裂能力.【解答】解:A、活的肝组织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不再进行细胞分裂,A错误;B、口腔上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分裂的能力,B错误;C、发育着的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是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理想材料,C正确;D、卵细胞是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生殖细胞,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该细胞不具有细胞分裂的能力,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理想材料,一般选择动物的受精卵观察,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区分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8.【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有丝分裂过程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出现染色单体;(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解:(1)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染色体数目倍增发生④分裂后期;(2)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出现染色单体,所以染色单体形成于①分裂间期;(3)有丝分裂前期时,染色质高度螺旋,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所以染色体在细胞核中最早显现在②分裂前期;(4)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所以观察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最佳时期是③分裂中期.故选:B.【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染色体数目倍增、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为清晰的时期,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9.【考点】细胞观察实验.【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解答】解: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减少,细胞的体积变大;此时进入视野的光线减少,视野就变暗.因此,换上高倍镜观察同一视野,视野的亮度、观察到细胞的大小和细胞的数目分别比原来要:暗、大、少.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操作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显微镜的操作能力,属于容易题.10.【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分析】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等,一种分裂的特征应该是相对其他分裂方式而言的.其中有丝分裂最主要的特征:细胞中核遗传物质复制后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子细胞和母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解答】解:有丝分裂最主要的特征是母细胞中核遗传物质复制后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子细胞和母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由于水稻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故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和亲本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仍为24条.故选:B.【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变化规律,做本题的关键是知道有丝分裂结果:子细胞和母细胞染色体是相同.11.【考点】细胞的分化.【分析】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意义是使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解答】解:A、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即细胞分化贯穿于生物体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A正确;B、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和组织,B错误;C、细胞分化源相同的一种或一类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C正确;D、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细胞分化的特点,理解细胞分化的意义,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属于中档题.12.【考点】细胞的分化.【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解答】解:A、细胞分化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稳定性差异,A正确;B、细胞分化后,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的改变,B正确;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都会发生变化,C正确;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会导致细胞核遗传物质的种类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3.【考点】细胞的分化;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分析】细胞分裂使生物体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其体积增大,细胞分化才能形成不同的细胞和组织,进而形成复杂的器官和系统.【解答】解: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只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细胞,只有经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体,并发育成成体.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意义,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4.【考点】细胞的分化.【分析】细胞分化的特点:1.持久性:细胞分化贯穿于生物体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2.稳定性: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至死亡.3.普遍性: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4.不可逆性:细胞只能从全能干细胞最终走向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能反向进行.【解答】解: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即细胞分化贯穿于生物体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5.【考点】细胞的分化.【分析】细胞的分化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特点:普遍性、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3、意义(1)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2)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4、实质:一个个体的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但是,在个体发育中,不同细胞的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5、点拨:(1)细胞分化不会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只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一般来说,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但在离体人工培养条件下,高度分化的细胞能够脱分化恢复全能性.【解答】解:A、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A正确;B、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具有持久性,B正确;C、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C错误;D、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细胞分化的定义、特点、实质等知识;明确细胞分化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其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16.【考点】细胞的分化.【分析】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的数量增多.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些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这一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分化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并且失去了分裂能力.【解答】解:A、心肌细胞为分化细胞,已失去分裂能力,A错误;B、红细胞为分化细胞,不能分裂,B错误;C、神经细胞为分化细胞,不能分裂,C错误;D、分生区的细胞能分裂分化,D正确.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