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表形态的变化
地理学中的地表形态变化分析
地理学中的地表形态变化分析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地貌形态,是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表形态随着地球的演变、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不断变化。
在地学研究中,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变过程,预测未来的地质现象,及时应对地球的自然灾害。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两类: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
自然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变化、气候变化、水文变化、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人类活动包括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化等环境污染和人类开发等活动。
地质构造变化是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地质构造变化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地震、火山喷发等,这些自然灾害都会造成地表形态的显著变化。
地壳运动和地震使山脉和平原形成,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山脉和地形也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火山喷发会形成火山岩、熔岩块和火山灰等地质剖面。
气候变化是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第二个自然因素。
气候变化影响着地球表面的生态系统,会改变植被分布、河流泛滥、海岸侵蚀等,从而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气候变化也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会带来全球海平面上升、冰雪融化、地表沉降和海洋酸化等现象,从而对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带来深远影响。
人类活动也是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农业化程度的提高,不断增加了建筑用地、采矿、造林、河流工程等活动,都会影响地球系统的平衡,改变自然地貌和造成地表形态的分布。
例如,农业化会导致土地土壤侵蚀、流失、贫瘠,森林砍伐会导致河流水位下降、水洼化严重等。
地表形态变化的分析方法地表形态变化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主要依靠测量、模拟和计算的手段,记录、描述和预测地球表面各个部分的形态变化。
比如,采用GPS、卫星遥感等技术可以记录和计算海平面和山体的高度和变化值,采用数字地形模型可以模拟地表形态的变化过程,计算出变化速率和趋势,以便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地表形态变化
面流水侵蚀形成细沟
★河流流水侵蚀
• 河流流水会侵蚀河流的谷底和两岸,形成河 流侵蚀地貌。
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
石柱
石笋
钟乳石
流水化学侵蚀地貌
瀑 布
河流 沟谷 峡谷
流水冲刷 水流冲刷侵蚀 侵蚀作用 作用
3、其他侵蚀作用
• ★风力侵蚀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风不仅能将地 表的松散积沉物或风化产物吹走,所携带 的沙土还能对地面进行磨蚀。
返回
2、侵蚀作用及流水侵蚀
• 流水、风力、冰川和波浪等外力,不断对 风化产物或露出地表的岩石进行破坏,这 种作用称为侵蚀作用。 • 流水能带走地表松散物,溶蚀可溶性岩石, 所携带的泥沙在流动过程中还能对岩石进 行磨蚀。
★坡面流水面,形成浅而细的 沟槽。坡面流水侵蚀使沟槽不断下切,形 成沟谷流水侵蚀。沟坡还会发生崩塌、滑 坡等重力作用,沟谷便不断加宽、合并, 最终坡面被切割得支离破碎。
移动沙丘的构造
新月型沙丘——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峡湾—— 冰川侵蚀作用
U形谷——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波浪侵蚀
• 在海岸地带,波浪具有很强的侵蚀能力。 一方面,波浪本身的巨大冲击力对海岸产 生强烈的破坏作用;另一方面,海水携带 的岩石碎块也有磨蚀作用,形成波浪侵蚀 地貌
海
浪
侵 蚀 作 用
4、搬运作用
• 流水、风力、冰川和海浪等外力,在对 风化产物和岩石进行侵蚀的同时,还能 把风化、侵蚀的产物搬运到它处。
返回
5、沉积作用
• 在物质搬运过程中,由于外界条件变化, 风速、流速降低,波浪减弱,冰川融化, 都会斗志所携带物质的逐渐堆积,形成各 种沉积地貌。
★流水沉积
• 流水在搬运过程中,主要由于流速降低, 所携带的物质就要相继发生沉积,形成各 种流水堆积地貌。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3 地表形态的变化
• 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 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精选版ppt
17
• 六、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区 高原 山区
平原
聚落分布
原因
聚落形状
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 河漫滩平原
地势低、气候温暖;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 富
多呈带状
洪积扇、冲积扇和河 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 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 有肥沃的土壤
呈明显的 条带状
聚落分布最为密集, 有的沿河发展,形成 沿河聚落带;有的沿 海发展,形成沿海聚 落带
精选版ppt
20
• 【例1】 (2011·江苏)某同学骑自行车自 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 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 动记录一次位置。图1是考察线路地质剖 面图,图2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 据此回答(1)~(2)题。
• 图1
精选版ppt
21
• (1)上图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
普遍
风力 侵蚀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
风蚀蘑菇等地貌
及海滨地区作用强烈
侵蚀 作用
流水 侵(溶)蚀
“V”形谷、河湾、槽形谷等; 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 河流影响地区 柱等喀斯特地貌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地貌
六下科学第二单元《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
第四课《地表流水的力量》知识梳理1.地球上有高山盆地,平原等地表形态。
这些地表形态是怎样形成的?他们是一成不变的吗?自然界的什么力量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形态呢?答:地表形态的形成概括的说是因为地球的内力作用。
主要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地表形态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当作用的地球内力发生改变时,地表形态也会随之改变。
内力作用集中体现为地壳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形态。
2.水在地球上不断的循环产生了雨雪等天气现象,降水或冰雪融化时形成的流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会改变地表的形态。
3.降雨时形成的水流对地表会产生什么影响?答:1、下雨形成的河流会把地表的土壤带走,土地会受到侵蚀.2、侵蚀会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4.用沙子和泥土堆成一个土堆,观察在同样的降雨量下,土堆的不同位置受到水流冲刷影响的情形。
答:较陡坡度上的土壤会随着降雨形成的水流而流失,而较缓坡度的土壤流失量较少。
5.降水汇集成河流,流水在地表的流动会对不同部分的地表产生怎样的作用?答:降雨开始后,平原表面出现了很多小坑,山地斜坡出现了类似河道一样的浅沟,悬崖则是被冲垮了,说明降雨对不同的地表形态的影响是不一样的6.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水流速度有什么不同之处?河床上的堆积物有什么不同之处?答:河流的上游,河道比较窄,坡度很大,水流很湍急。
河流的中游,河道比较宽,落差减小了,水流没有上游湍急,相对缓慢了。
下游又平又宽,水的流速是最慢的河流经过河道后,河道两侧有明显的被水流侵蚀过的痕迹,河道的两边有轻微塌陷。
上游的水流速度是最快的,带下来很多的泥沙。
水流经上而下流淌,速度越来越慢,从上游、中游冲下来的泥沙都堆积在了下游。
7.流水对地表物质有侵蚀,搬运和堆积的作用,地表长时间受到流水的作用,会形成不同的地形景观。
8.除了流水,还有什么自然的力量能对地表物质产生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答:地球表面每天都在受着各种不同外力的影响,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地表形态的变化 (共30张PPT)
内力 作用
地球外部 外力 作用
(太阳能、 重力能)
1、对立统一关系; 两者关系: 2、内力主导作用;
3、不同地点或某个时期以某种作用为主。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六大板块 (2)板块学说基本理论 (3)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学说基本理论 1. 地球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 块,并处在相对运动之中. 2. 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处地 壳比较活动,多火山地震. 3.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 张裂形成地表基本面貌.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的痕迹----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1. 褶皱形成初期的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 向斜 1 2 3 褶皱形成初期, 由于岩层受侵蚀 很小,背斜形成 山,向斜形成谷
2 . 褶皱构造经受外力的侵蚀
背斜 向斜 1 2 3
在经受外力侵 蚀的过程中,背 斜顶部因受到张 力的影响,岩性 疏松,容易被侵 蚀;而向斜槽部因 受挤压力,岩性 坚硬,不易被侵蚀, 因而侵蚀程度较 小,反而成为山岭。
美洲板块
(3)②海区的面积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②海区面积扩大, 因为位于板块的 生长边界处,地壳 张裂作用
0°
图是某区域板块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8 ~10题。 8.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 A.印度洋南部海区 B.澳大利亚北部海区 C.太平洋东部海区 D.亚洲、非洲、欧洲交界处 9.图示区域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资源是( ) A.有色金属 B.煤炭 C.石油 D.铁矿 10.图中四点地震频度与强度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现象的形成
背斜 向斜 1 2 3
一段时间后, 由于差别侵蚀, 背斜部位反而低 于向斜部位,形 成背斜成谷,向 斜成山的现象
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
水、冰川和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会对地表岩石
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这种作用叫做侵蚀作
用。
侵蚀
流水侵蚀
侵蚀作用
冰川侵蚀 溶蚀 风力侵蚀
海浪侵蚀…
流 水 侵 蚀 形 成 的 峡 谷
流水的化学侵蚀作用(溶蚀)
喀斯特地貌
石柱
石钟乳 石笋
风蚀城堡
风力侵蚀 风蚀蘑菇
风蚀柱
角峰
冰川侵蚀 冰斗
海浪侵蚀
海浪海 侵浪 蚀
中学地理 人教版 选修一
地表形态的变化
单位:拜城县第四高级中学 授课教师:崔成卓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 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 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按其能量 来源分类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一、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地壳运动 (主要方式)
侵 蚀 作 用
海蚀拱桥
(3)搬运作用
搬运介质:风、流水、冰川、波浪等
(4)堆积作用
搬运过程中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堆积地貌 风力堆积 沙丘、黄土堆积 流水堆积 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 波浪堆积 沙滩 冰川堆积 冰碛地貌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比较:
作用方式 产生结果 总趋势 关系
内力 作用
一、河流侵蚀类型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向河流源 概念 头方向的
侵蚀
垂直于地 面的侵蚀
对河 流的 影响
河谷不断向 源头方向伸 长
使河床加深,河 流向纵深方向发 展河谷深而窄, 谷壁陡峭,V型
谷
关键 伸长 词
加深
垂直于两 侧河岸的 侵蚀
使谷底展宽、 谷坡后退,河 流向横向发展
考察点5地表形态的变化
考察点5 地表形态的变化编者:蒋晔 审核:高二地理备课组考点1 结合实例,分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 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2. 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山岳的形成为例①褶皱山a .褶皱的概念:岩层受力发生 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b .褶皱的基本形态: 和 。
c .褶皱山:由 和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底。
②断块山a .断层的概念:岩体发生 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 就形成了断层。
b .断层与地表形态:水平位移: 原有的地貌或 若干地貌。
垂直位移: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 或 ,如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 或 ,如我国的华山、庐山的泰山。
c .断块山:由 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
【典型例题】例:下图为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湾大理石柱,图中石柱上横线部分表示曾被火山灰覆盖的部分,小点部分代表被海生动物钻孔部分,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石柱从建成时到公元15世纪,那不勒斯海湾处于 (选填“上升”或“下沉”)状态,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海湾处于 (选填“上升”或“下沉”)状态。
(2)这幅图为地壳的(选填“水平”或“垂直”)运动提供了证据,其选的参照物是 。
(3)图上显示的营造地表形态的作用有 。
【过关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 A 流水的侵蚀作用 B 风力的沉积作用 C 地下的变质作用 D 温度变化产生的风化作用2.下图表示某河口地区的海陆变迁状况,由甲演变到乙的原因可能是 ( )①河流侵蚀②地壳下降③泥沙沉积④海平面上升⑤地壳上升A①⑤ B③⑤ C①③ D②④3.下图中①处的地质构造是()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陡崖4.下图地表形态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读地貌景观图,回答5~6题5.上述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6.形成图③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 B侵蚀 C搬运 D堆积7.在沙漠地区,形成新月形沙丘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 B侵蚀 C搬运 D堆积8.下列事物按发展过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岩浆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B岩石搬运堆积风化侵蚀固结成岩C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D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岩浆《科技日报》报道:西部大开发研究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表形态练习一、选择题(2013·江苏)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图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
读图回答1~2题。
1.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A.大湖萎缩而成B.古河道残遗而成C.人工挖掘而成D.风力侵蚀而成2.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答案】 1.B 2.D【解析】第1题,考查了湖泊的成因。
据图分析可知,月牙泉是古河道经过的地方。
其成因为古河道残遗而成。
故答案为B。
第2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的原因分析。
据材料可知,月牙泉的补给为地下水。
千百年来,其蒸发量与补给量一直处于平衡状态。
近些年来其补给量不断减少,因而使得泉水日趋干涸。
雁荡山位于我国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境内。
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岩古火山。
左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简图,右下图为雁荡山峡谷景观图。
据此完成3~4题。
3.左上图中可以表示雁荡山山体岩石类型的是()A.甲B.乙C.丙D.丁4.形成右上图示峡谷景观的地质作用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3.B 4.D【解析】第3题,雁荡山是一座白垩纪流纹岩古火山,故雁荡山山体岩石类型应为岩浆岩。
题目左上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岩浆。
第4题,雁荡山峡谷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
题目左上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重熔再生、冷却凝固、变质作用、外力作用。
第四纪时欧洲分布着大面积冰川。
读图回答5~6题。
5.欧洲大陆冰川南侧边界走向如上图所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B.海陆位置C.洋流D.地形6.上图中A半岛多峡湾海岸,形成峡湾海岸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A.海浪侵蚀B.冰川侵蚀C.流水侵蚀D.冰川堆积【答案】 5.A 6.B【解析】第5题,图中大陆冰川南侧边界大致呈东西走向。
因为边界处纬度相差不大,热量条件相似,故选A。
第6题,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海岸是由第四纪时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故选B。
下图是中亚地区某咸水湖地质剖面图,湖底的基岩为玄武岩,在玄武岩之上为各类沉积岩。
近几年,该湖泊面积逐渐萎缩。
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地缺少含煤岩层⑤,说明该地古气候不适合森林的生长B.从构造上看,该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C.①→⑥岩层的新老顺序是由老到新D.该湖泊最可能是咸水湖而不是淡水湖8.据图可以推测,M、N两地经历的地质运动过程是()A.M地所在的岩层没有经历过上升和下降B.M地所在的岩层经历上升和下降的次数多于N地C.N地所在的岩层至少经历过升—降—升—降的过程D.N地所在的岩层只经历过升—降—升的过程【答案】7.D8.C【解析】第7题,可利用排除法:煤和森林是紧密联系的,M 地有含煤岩层,说明该地古气候适合森林的生长;从构造上看,是断层而不是背斜;①→⑥岩层的新老顺序是由新到老;选D。
第8题,N地缺失③⑤地层,可能在该沉积时代,N地处于上升过程。
选C。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C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
据此回答9~11题。
9.图示区域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变质作用④外力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10.图中各类岩石形成的顺序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A.A、D、G、B、F B.B、E、D、A、FC.G、B、A、E、D D.G、F、B、D、A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F层B.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C.假设C层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常年盛行北风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②地向下打井开采【答案】9.C10.C11.C【解析】第9题,图示下部岩层有明显的水平弯曲变形,说明该地地壳发生过水平运动;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说明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岩浆活动;与岩浆岩接触地带有变质岩存在,说明该地发生过变质作用;C为沉积物,说明有外力作用的影响。
选C。
第10题,根据图示岩层的分布和地质作用的关系分析,C、B、F属于下部沉积岩,越往下,越早沉积,由早到晚顺序为G、B、F;A岩浆岩破坏了G、B、F等沉积岩层,说明A晚于G、B、F岩层形成,在A岩浆岩附近,出现变质岩E,反映E在岩浆作用之后较短的时间里发生变质作用;D岩浆岩侵入了A岩浆岩,反映D在A之后生成。
选C。
第11题,隧道选址应在背斜处,而F处为向斜;A为岩浆岩,不可能找到化石,②处地下为向斜构造,为良好的储水构造,开采石油应对应地下的背斜构造,即从①处向下钻井;若C为沙质沉积物,其形态为沙丘,则缓坡一侧为迎风坡,故判断盛行风向为北风。
选C。
某河谷一块高约二百米的巨大沉积岩崖壁上分布着许多直径小于一米的洞穴,河谷所在流域一直为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
读崖壁洞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洞穴形成最有可能受到的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海水侵蚀13.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A.年平均河水位线在持续上升B.海拔越高洞穴形成的时间越晚C.海拔越高岩石年龄越老D.高处洞穴较少,可能是久经外力作用而消失【答案】12.A13.D【解析】第12题,洞穴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随着河床不断下降,洞穴就逐渐露出来。
选A。
第13题,沉积岩容易被河水侵蚀而使河床不断下降,因而年平均河水位线在持续下降,海拔越高洞穴形成的时间越早,海拔越高岩石年龄越轻,高处洞穴较少,可能是久经外力作用而消失。
选D。
流水侵蚀是重要的侵蚀作用,其侵蚀地表强度与地形、降雨、植被、土壤等因素密切相关。
读图,回答14~15题。
14.读土壤结构图,图中何种土壤受流水侵蚀作用相对较弱()A.①B.②C.③D.④15.读坡角与侵蚀强度关系图,当坡角超过40°时,流水的侵蚀强度反而逐渐变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坡面植被覆盖程度越来越好B.降雨强度减弱,坡面流量减小C.坡面径流流速减小D.受雨面积减小,坡面流量减小【答案】14.A15.D【解析】第14题,①土壤粘粒比重最高,说明其最有可能生长有较密的植物,故受流水侵蚀作用相对较弱。
选A。
第15题,山坡达到一定坡度后,由于其更接近于地面垂直,受雨面积减小,坡面流量也减小,则流水侵蚀强度减小。
选D。
下面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某一河段河道的走向,A岛是河中一个江心洲,右图表示此江心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6~17题。
16.该河应位于我国()A.东北地区D.华南地区C.西南地区D.东南地区17.下列关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河段的流向为自西向东,则乙河道将慢慢变浅B.江心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C.若甲河道为该河的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南流向西北D.若该河的上游修筑水坝,则江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答案】16.A17.D【解析】第16题,由右图可知,A岛分别在春季(3、4月份)和夏季(7、8月份)面积较小,说明该河一年中有两个汛期,即春汛和夏汛,因此该河最应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第17题,该河的上游修筑水坝,泥沙在上游水库中沉积,在江心洲处沉积的泥沙量减小,江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就减慢,故选D。
二、综合题18.读某区域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
(2)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建水坝形成水库,以解决甲镇的缺水问题,建在何处比较合理?理由是什么?(3)分析影响图示中铁路选址的原则。
(4)图示甲、乙、丙三个聚落中,易发展成较大城市的是________,分析其区位优势。
【答案】(1)背斜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外力侵蚀(溶蚀)作用(2)A处。
水库宜建在口袋形洼地的狭窄出口处,且水可以顺流至甲镇;在B地建水库可能淹没甲镇。
(3)在山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丘陵山区,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4)甲地形平坦开阔;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解析】根据该地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可以判断出该地为背斜;为甲镇供水,显然不能将大坝建在B处,否则会淹没甲镇;图中铁路的选址,主要应考虑地形条件的影响;哪个聚落能发展为大城市,可以从地形、河流、交通等方面考虑。
19.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现象,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
根据该地层剖面岩层顺序,说明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并逐层分析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变化过程。
(2)剖面图显示,该地区地层曾经发生过褶皱。
据图分析,该区褶皱发生在哪一地层形成以后,哪一地层形成之前?(以字母指代地层)(3)比较断层M左右两侧的地层,写出左侧缺失的地层。
(写出字母)(4)根据该地层剖面,归纳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外力作用的各种表现。
【答案】(1)C层表示该区为陆地环境;从E层到F层海平面下降;从F层到G层海平面上升。
(2)褶皱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N地层形成前。
(3)H、I、J、K地层缺失。
(4)内力作用表现为: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外力作用表现为:沉积、P层受侵蚀变薄、部分地层受侵蚀而缺乏。
【解析】第(1)题,对照图例可知,C为砂岩,属于陆地河湖沉积特征。
E为深海沉积形成的石灰岩,G为浅海沉积的页岩,从E 层到F层,由海洋环境变为陆地环境,与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有关;从F层到G层,由陆地环境变为浅海环境,与地壳下沉或海平面上升有关。
第(2)题,图中C~K地层发生了明显的倾斜和弯曲,褶皱一定是这些地层形成之后产生的,即K地层(最年轻)形成之后;N、O、P地层位于最上层,且呈水平分布,是形成最晚和没有发生倾斜、弯曲的地层,褶皱一定在这三层形成之前,即N地层(三地层中最早)形成之前。
第(3)题,在断层左侧找对应的地层,最好用标注字母的方法进行,找不到的地层即缺失层。
第(4)题,根据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