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伦理的深层矛盾探渊
探析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伦理问题
第3卷第22期融媒研究探析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伦理问题王珏(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湖南常德415000)摘要:随着我国自媒体领域的发展,自媒体技术应用为传统新闻传播注入了发展的新生机,不仅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自媒体领域的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原有新闻传播中存在的伦理问题愈发凸显,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如何结合自媒体时代发展的现状,针对已经表现出的新闻传播伦理问题进行优化,就成了2020年新闻工作者们研究的重点问题。
由此,本文将自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伦理问题进行阐述,结合以往新闻传播经验思考目前常见的伦理问题,进而提出解决其伦理问题的举措,希望能够对未来我国自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予以帮助。
关键词:自媒体;新闻传播;伦理问题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2020)22-0029-02—、引言在自媒体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已经逐步走进自媒体的时代,随着各类型自媒体平台在社会中应用的增多,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也随之增加,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皿。
与此同时,在这一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原有新闻传播中存在的伦理问题也愈发的凸显出来,不仅影响了群众所接受新闻的真实性,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的新闻传播环境,基于此,如何针对这一新闻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伦理失范问题予以解决,就成了现阶段自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下新闻传播工作者们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⑵。
二、自媒体以及新闻传播伦理的概述(一)自媒体的概述自媒体,即''自主媒体”,是近几年我国社会发展中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一种平民化、自主化的媒体方式,在自媒体背景下,任何个体都可以作为新闻传播的媒介,并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将新闻通过自媒体平台传播出去⑶。
就目前的自媒体领域发展而言,这一领域的自主性、交互性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我国原有新闻传播媒介,让更多人的才华拥有展示的空间。
但是,也正由于自媒体从事门槛低、成本低等特征,导致目前我国从事自媒体行业的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引发了后续自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下的伦理问题⑷。
媒体伦理失范现象及其原因
媒体伦理失范现象及其原因作者:马思嘉来源:《科技传播》 2018年第16期摘要媒体伦理问题一直是传媒行业在发展中始终受关注的一个问题,而新媒体的出现也导致了一系列媒体伦理失范现象的出现。
媒体伦理失范现象不仅是新闻行业内部自律不足造成的结果,还是公众舆论、政府监督、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本文试图分析总结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现象的表现和特点,简要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并且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媒体伦理;伦理失范;主要表现;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7-0017-021 媒体伦理失范的主要表现1.1 新闻的“反转”新媒体时代新闻行业中新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现象——新闻的“反转”,好像成为了新闻事件能够引起人们关注的一个“必需品”。
新闻事件没有反转就没有爆点,就不容易引起大家的围观和讨论,而反转的出现,正是给看客们提供持久吸引力和讨论话题的机会,既能满足公众对于事件的求知欲和对后续发展的好奇与关注,又能给媒体提供一段时间内较稳定的受众和关注度。
“反转新闻”是网络社会下新闻事实及舆论动态出现一次或多次反向变化的动态新闻过程。
“反转新闻”具有阶段性特征, 往往分为新闻发生、新闻拐点、新闻反转3个阶段, 其发生场景多为网络空间, 具有突发性,讨论的议题具有话题性。
这类反转新闻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新闻内容的反转,二是新闻真相的反转。
2017 年3 月,“辱母杀人案”在社交平台上闹得沸沸扬扬,事发初期,部分媒体将苏银霞塑造成一个吃苦耐劳、艰苦创业,靠着自己的双手发家致富但却遭遇经济不景气的女强人。
在某报报道中,她连本带利地还了债主180 多万,外加一套价值70万的房产。
有媒体质问,如此守信之人,为何依然遭到债主的人格侮辱?事件反转:苏银霞母子的遭遇令舆论深表同情,但与此同时,她的身份也逐渐浮出水面,自己欠债几千万拒绝还款,老公欠债跑路,姐妹也都在非法集资。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原因与对策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原因与对策1. 引言1.1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必要性网络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在当今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新闻媒体是社会公共利益的守护者和监督者,其伦理失范可能导致信息失真、谣言传播等问题,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网络新闻媒体应该秉持客观真实的原则,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而不应该成为传播虚假信息的平台。
网络新闻媒体作为舆论引导者,其伦理失范可能导致舆论导向偏颇,甚至引发社会恐慌等问题。
网络新闻媒体应该承担起正确引导舆论的责任,避免过分渲染、不当炒作等不良行为,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网络新闻媒体作为公共话语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伦理失范可能损害公共领域的公平公正,挑战社会的道德底线。
网络新闻媒体应该坚守道德底线,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背公序良俗的报道,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必要性在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正确引导舆论、保障公共话语空间的公平公正,只有不断强化伦理意识,严格规范自身行为,网络新闻媒体才能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实现健康发展。
1.2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危害伦理失范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导致信息的失真和误导。
当新闻媒体为了吸引点击量或服务特定利益集团而发布不实信息或夸大事实时,就会损害观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扰乱社会的信息秩序。
伦理失范还会导致新闻媒体失去公信力和专业性,降低了社会对其的信任度。
一旦新闻媒体丧失了公信力,便无法履行传播真相、监督权力、引导舆论的职责,而成为谣言传播的温床和社会舆论的混淆者。
伦理失范还会对社会造成较大的危害,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甚至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
当新闻媒体无视事实真相,以虚构、编造的内容来引导和操纵舆论时,就容易制造社会恐慌、引发民众情绪,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危害不容忽视,必须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和纠正。
只有积极提升媒体的伦理道德水准,才能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浅析我国新闻伦理的现状及成因
浅析我国新闻伦理的现状及成因1. 引言1.1 新闻伦理的定义新闻伦理是一种道德规范,是新闻从业人员在采集、编辑、传播新闻过程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
它包括了对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正义性等方面的要求,旨在维护新闻传播的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新闻伦理的核心是以事实为基础,以公正为准则,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责任感为内核,以良知为基础。
新闻伦理的遵守不仅是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也是对公众利益的尊重和对民主社会的支撑。
新闻伦理的定义与新闻自身的属性密切相关,它要求新闻报道应当真实、客观、无偏,不能歪曲事实、捏造谎言,不能陷害他人,不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不能伤害公共利益,不能违反道德底线。
新闻伦理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职业道德标准,是新闻事业的立业之本。
只有遵循新闻伦理规范,新闻才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民主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
1.2 新闻伦理的重要性新闻伦理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媒体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确保新闻报道客观、真实、公正的重要保障。
新闻伦理的遵守能够有效地规范媒体从业人员的行为,让他们在采写新闻时避免主观意识和个人偏见的介入,确保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新闻伦理也涉及到媒体对社会公众的责任和义务,媒体作为舆论监督的重要角色,必须遵守新闻伦理,不偏不倚地报道事实,不造假、不诋毁他人,确保公众获取信息的权利。
新闻伦理还能够提升媒体的公信力和形象,让公众更加信任媒体的报道,促进社会舆论的平稳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新闻伦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媒体从业人员严格遵守新闻伦理规范,才能保证新闻报道质量,增强社会公众的信任和媒体的影响力。
2. 正文2.1 我国新闻伦理现状我国新闻伦理现状在近年来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闻报道存在偏颇和不客观的现象。
一些新闻媒体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和社会舆论,往往会对新闻事件进行夸大或篡改,导致新闻报道缺乏客观性和真实性。
新闻内容过于娱乐化和低俗化。
媒介伦理以及案例分析
媒介伦理以及案例分析大纲解析:第一节:新闻传播伦理传媒报道中的伦理困境(P4)(一)新闻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1.伦理困境:在狭义的角度也被称为“道德悖论”或“道德冲突”,是指陷于几个道德命令之间的明显冲突,如果遵守其中一项,就将违犯另一项的情形。
此情况下无论如何作为都可能与自身价值观及道德观有冲突。
伦理困境的形式化表示如下:①A是道德上必须做的。
②B是道德上必须做的。
③不过,我不能同时做A和B2.规范伦理学两种不同的理论目的论伦理学:结果论伦理学:坚持一种行为是否道德,受该行为的结果决定。
非目的论伦理学:一种行为是否道德,受其结果以外的东西决定。
如:新闻工作者是否应该为获得一个重要的新闻而采取暗访、欺骗的手段?依据非目的论者的理论,凡是以欺骗方式获取,在道德上通常都是错误的;但如若用功利主义理论来理解,这一切又都合乎情理。
因为新闻工作者的欺骗行为是为了公众利益。
3.新闻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1.首先,新闻工作是具有特殊性的一种职业;①新闻报道要求真实性,时效性,这就要求记者要抢新闻,抓头条,要求新闻记者无限逼近事实真相,②及时有效地进行报道和传播,但是新闻记者也有自己的情感和价值判断,不可避免有个人色彩。
③在追求真实、快速的过程中,对当事人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2.其次,新闻工作者进行伦理选择时具有透明性。
①没有什么人必须在众目睽睽之下做出伦理抉择。
虽然所有的专业人士都会不时地犯一些伦理过失,但是只有新闻工作者有这个勇气或者说不得不将这些过失公之于众,当那些伦理抉择错误时,公众的反应既迅速又苛刻。
3.最后,追逐经济利益使新闻工作者的伦理观念淡薄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闻事业开启了“事业管理,企业经营”的发展模式。
(二)新闻伦理困境的解决模式1.新闻伦理困境的表现①新闻工作者的真实报道与他人隐私保护之间存在着冲突。
②新闻工作者的真实报道与对当事人的关怀之间存在着冲突。
③新闻工作者的隐性采访与真诚、信守承诺之间存在着冲突。
关于媒体伦理冲突的分析与媒体伦理原则的探讨
关于媒体伦理冲突的分析与媒体伦理原则的探讨李隼内容摘要:现代媒体与现代社会生活联系如此紧密,媒体伦理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既广泛又重要,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和伦理原则甚至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
因此,媒体伦理的论争往往容易受到关注。
实际上,大量的道德困境和伦理诘问越来越多地以媒介为载体出现在现代主流社会中,什么样的媒体才是道德的媒体,媒体工作者应该负有何种道德责任,他们应该秉持怎样的伦理信念和伦理原则?本文结合国内外的一些有关媒体伦理的典型案例和突出表现,认为媒体的伦理原则应该这样实现:在遵循一般性的、普适性的伦理原则的基础上,如强调“人是目的,不是手段”,由此引申出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尊重等原则,本质上,服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伦理逻辑的规限,同时,作为一个特别的专门领域,它也有着充分反映其独特性的伦理要求和伦理规范,公正性和客观性要求是媒体伦理的显著特征。
而媒体工作者的的角色复合性决定了他们在伦理选择过程中应该遵循一个角色确认的“字典式排序”,即什么角色才是最主要的“在场者”?以决定道德责任的权重。
一般情况下,作为最一般意义上的人这一最基本角色,往往成为道德主体进行道德抉择时需要考虑的最重要角色,由此引出的各种道德责任也相应地有一个排序。
关键词:媒体媒体伦理伦理冲突道德责任伦理原则引子2005年 5月9日,美国《新闻周刊》杂志刊发报道,引用消息人士的话,指关塔那摩美军基地存在亵渎《古兰经》。
《新闻周刊》的记者迈克·伊斯科夫和约翰·巴里,在5月9日《新闻周刊》“潜望镜”栏目撰文披露,美国军方迈阿密南方指挥部即将公布一份报告,指关押着大约540名“恐怖主义嫌犯”的古巴关塔那摩美军基地虐待穆斯林囚徒现象严重。
文章引用“消息人士”的话,称基地中不仅有审讯人员虐待囚犯,更有人亵渎《古兰经》,以威逼这些穆斯林犯人招供,手段包括把一本《古兰经》撕碎丢入马桶。
这篇只有300来个英文单词的简短新闻报道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针对美国的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某些地区引发了骚乱,数十人丧生,数百人受伤。
媒介融合观察——以内容为核心的渠道竞合
媒介融合观察——以内容为核心的渠道竞合作者:宋哲来源:《声屏世界》 2014年第9期□ 宋哲“媒介融合”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
自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多视角的广泛的研究,业界也对“媒介融合”这一概念进行了尝试与践行。
本文主要以媒介产业化与数字化为背景,将“媒介融合”中的“媒介”概念分解成“内容产业”与“大众传媒产业”两大内核,从“内容产业”的角度,来观察“媒介融合”这一现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审视当前“媒介融合”的特征。
“媒介融合”的两个层次媒介融合的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指的是形式与规模层面的融合,第二个层次指的是功能与结构层面的融合,第二个层次的融合是更深层次的融合。
而这两个层次的融合,第一个层次与国内的媒介产业化息息相关,第二个层次和数字化是密不可分的。
国内的媒介产业化,自1978年恢复媒体广告经营以来,已经进行了三十余年。
①虽然媒介产业化是以“媒介事业转企业自主经营”的名义诞生,然而客观上对媒介融合,尤其是广电媒体的融合起到的作用却是巨大的,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从1999年开始的“集团化”。
② 1999年,“82号文件”出台,③对原有的广播电视单位进行了行政重组,使得原来各自独立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有线电视台被整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规模更大、资源更丰富的传媒集团。
集团化在客观上促成了一种电视、广播、报纸等不同媒介在形式上和规模上的一次“融合”,并且这一“融合”普遍在全国范围中迅速完成,反应出不同媒介经营者对于优化配置资源、强化竞争优势的心态。
④然而,在行政命令驱使下的这种“集团化”,终究是一种形式与规模上的媒介融合,集团大而不强,并没有很好发挥出其应有的优势。
第一个层次的媒介融合,以媒介所承载的信息形态为区分,“合”有余而“融”不足。
媒介融合的第二层次,与数字技术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在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之前,媒介消费者通过各种不同的媒介来满足各自不同的媒介消费需求,通过电视台、电视机来满足看电视的需求,通过广播电台和收音机来满足听广播的需求。
颠覆与重构:数字时代的新闻伦理
颠覆与重构:数字时代的新闻伦理一、本文概述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大背景下,《颠覆与重构:数字时代的新闻伦理》这篇文章旨在探讨数字时代新闻伦理的变革及其影响。
本文将首先概述新闻伦理的传统概念及其在数字时代的适用性,然后分析数字技术对新闻伦理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接着探讨新闻从业者应如何适应这种变革,最后提出重构数字时代新闻伦理的建议。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数字时代的新闻伦理进行深入剖析,包括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公正性、客观性、隐私保护、版权问题等方面。
本文还将关注新闻行业在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如社交媒体等新技术对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字时代新闻伦理的内涵和挑战,为新闻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数字时代新闻伦理的挑战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伦理挑战。
这些挑战不仅涉及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公正性,还触及到新闻生产、传播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伦理边界。
数字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导致新闻工作者在追求时效性的同时,往往难以确保新闻的准确性。
在网络环境下,一条未经核实的信息往往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这种“抢新闻”的心态容易使新闻工作者忽视对新闻真实性的追求,从而损害新闻伦理。
数字时代的新闻来源呈现出多元化、匿名化的特点,使得新闻工作者在核实新闻来源时面临困难。
一些不实信息或虚假新闻往往披着“真实”的外衣,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迅速扩散,给新闻行业带来信任危机。
同时,匿名化的新闻来源也可能导致新闻工作者在追求新闻的过程中侵犯个人隐私权,引发伦理争议。
数字时代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往往经过严格的审核和把关,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然而,在数字时代,新闻的生产和传播变得更加灵活和多样,但也更容易出现伦理失范的现象。
例如,一些自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往往夸大或歪曲事实,甚至制造假新闻,严重损害新闻行业的声誉和公信力。
关于当代中国社会伦理秩序的理性解读——《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伦理秩序研究》评介
样一个理论命题和“ 现代生活不和谐突出表现在人们精神世
界不和谐” 这 样一个现实命题 , 提 出了现代 化建设的一个 紧
迫命题 : 关注人们 的精神 自由, 构建伦理新秩序。 该 书围绕这
一
中心议题 , 从现实社会存在 的诸多不和谐 的深层根源与道
德困境来破题 , 探讨建构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伦理秩序 的思想 前提与现实根基 , 寻求破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伦理秩序 的几大理论难题 , 从而在历史 、 现实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 提 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伦理秩序的建构 目标 、 主要 内容和运行 机制 , 最终建 立一个富有活力和效力 , 并 能够不断 自我更新
有的具有 国际普遍性 , 有的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 。从普遍性 的角度而言 , 现代化 发展一般会遭遇传统与现代 、 城市与乡 村、 富裕与贫 困 、 效率与公平 、 解构与重建等一 系列矛盾 , 稍 不注意就容易跌入“ 现代 化陷阱” , 并造成社会发展 的断裂 。 中国用 3 0多年 的时间取得 了其他 国家 5 0 — 1 0 0年的成果 , 但
一
换原则 ,促进生命 自由、和谐与全面发展 的主导伦理精神 ,
“ 义利统一’ 、 “ 经济发展与人 的发展统一 ” 的经济伦理价值尺 度, 法理 秩序为主导 、 伦理秩序 为先导的社会治理模式等 富
有 个人 见解 的新 观 点 。
般地围绕伦理道德建设规范体系去立论研究 ,而是以和谐
社会所需要的个体平等权利 、 精神 自由为论证 的立足点 , 探讨 相应 的制度规范和德性伦理秩序建构 ,这样的立论使社会主
义和 谐 社会 伦 理道 德 建设 站 在一 个 新 的高 度 ,拓 展 了研 究 的
总体看来 , 该 书思路 清晰 、 论证缜密 、 结论合理 , 体现 了 历史与现实 、 理论与实践 、 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 是 当今 中 国人“ 理性读中国” 的研究力作 。当然 , 该书在一些方 面还有 进一步挖掘 和拓展的空间。 如在探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新闻报道导向的伦理探讨
新闻报道导向的伦理探讨随着传媒的发展和社交网络的普及,新闻报道对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媒体伦理问题也备受关注。
新闻报道导向是指新闻报道在选择新闻话题、采访对象和报道角度时所呈现出的倾向性。
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媒体从业者面临各种选择和决策,而这些选择和决策往往涉及到伦理问题。
本文将围绕新闻报道导向的伦理问题展开探讨,分析其背后的道德考量,并提出相应的伦理建议。
一、道德选择与新闻报道导向在选择新闻报道导向时,媒体从业者需要考虑的不仅是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还需要考虑到新闻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新闻报道导向或许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立场和偏见,但是媒体从业者应该尽力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而面对众多新闻事件时,他们需要作出一系列伦理选择:是报道引起大众关注的轰动事件,还是报道对社会有重要意义的公共事件?是报道对少数群体有利的信息,还是报道对整个社会都有帮助的信息?是报道丰富多样的声音,还是报道符合自己立场的声音?这些选择都涉及到媒体从业者的道德判断。
二、新闻报道导向的伦理困境在面对新闻报道导向的选择时,媒体从业者常常会遇到伦理困境。
一方面是商业利益的考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机构普遍面临着商业竞争的压力,需要通过吸引读者、观众和广告客户来获取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可能会倾向于选择更具有娱乐性和轰动性的新闻报道,以吸引更多的关注和流量,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另一方面是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的考量。
在政治、意识形态多元化的社会中,媒体的报道导向常常受到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可能会偏向某种政治观点或意识形态,甚至成为政治工具。
这些伦理困境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后果,比如报道偏颇、失实或夸大事实,操纵公众舆论,引发社会争议或民族矛盾等等。
媒体从业者需要在新闻报道导向时时刻警惕这些伦理困境,并寻求合适的解决之道。
为了应对新闻报道导向的伦理问题,媒体从业者有必要遵循一些伦理原则和规范。
首先是尊重事实和客观真实。
无论报道何种新闻事件,媒体从业者都应该秉承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歪曲、失实或夸大事实,注意事实的真实性和可查性,只有客观真实的报道才能赢得广大读者和观众的信任。
媒介伦理失范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媒介伦理失范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表现及原因分析媒介伦理失范是指媒体在新闻报道中违背伦理规范,通过不当手法和行为追求经济利益或满足其他目的。
在网络新闻传播中,媒介伦理失范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1. 虚假报道:部分网络媒体为了制造轰动效应,故意编造或夸大事实,发布虚假、不准确的新闻。
这种行为严重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误导公众和读者。
2. 暴力、冲突报道的过度表现:为了吸引眼球和提高点击量,部分网络媒体倾向于在报道冲突和暴力事件时过分渲染,使用震撼的图片和标题,并忽略了对事件的深入调查和分析。
这种做法容易刺激公众情绪,加剧社会紧张氛围。
3. 尊重隐私的缺失:一些网络媒体在报道时常常忽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他们公开泄露个人信息、发布未经授权的照片和视频,侵犯了个人的合法权益。
这样的行为违反了新闻报道应当尊重个人隐私的伦理原则。
4. 干扰司法程序:在一些敏感案件中,网络媒体过分渲染事实,对案件进行大肆炒作,甚至给予指责、指导司法的言论。
这样的行为容易导致舆论压力对司法程序产生不利影响,妨碍案件的正常审判。
1. 经济利益驱动:网络媒体市场竞争激烈,点击量和广告收入成为衡量媒体品牌价值的重要指标。
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一些网络媒体不择手段地制造轰动新闻,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和点击,忽视伦理原则。
2. 紧追热点:网络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要求媒体迅速报道热点事件,这也容易导致报道不准确和不全面。
在追求速度的部分网络媒体忽视了对事实的核实和调查,加重了伦理失范的可能性。
3. 缺乏行业规范:网络新闻传播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较为年轻,行业规范和伦理准则尚未健全。
一些网络媒体因为缺乏明确的约束和处罚机制,不择手段地发布不尊重伦理的内容。
4. 社会需求转变:公众对于新闻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更侧重于轻松、娱乐性的内容。
网络媒体为了满足公众需求,倾向于发布容易引发兴趣和争议的话题,而无视伦理标准。
针对媒介伦理失范现象,应加强监管和监督,健全行业自律机制。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随着西方逻辑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应用,运用中西比较方法进行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的成果大量涌现,出现了单一运用西方传统逻辑知识框架来解读中国古代逻辑的现象。
但就语言文字、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这一套完整论式来说,中西方存在着巨大差异:西方话语体系是以符号语言和形式逻辑作为基础的,西方的思维方式注重演绎分析、科学理性;中国话语体系则是基于汉民族语言的象形文字和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并重的思维逻辑基础,中国的思维方式偏重综合归纳、辩证整体。
因此,单一地追求中西逻辑思想之“同”,难以揭示中国古代哲学、逻辑思想的全貌。
②中华经典文献卷帙浩繁、学理深晦,梳理研究工作可谓艰难。
目前中国古代逻辑的研究成果涉猎的文献倾向于逻辑思想比较突出的文献案例,大多还是碎片化、未成体系的,较难呈现出一条清晰确切地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学派、人物之间逻辑思想关联起来进行比较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很难从历史广度中看清一种逻辑思想的传承演变及其现实价值。
此外,在立足中华经典文献研究中国古代逻辑的自身特点时,又容易出现拒斥中西比较研究或者片面“求异”的现象,这也不利于全面认识中国古代逻辑的价值和意义。
在运用中西比较研究方法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中国古代逻辑形成与发展的思想渊源和历史情境。
百家争鸣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水深火热,“救世”的现实诉求对于诸子言说论辩、思想交锋起到了支配和驱动作用。
论述新闻媒体时代的新闻伦理的问题及策略
论述新闻媒体时代的新闻伦理的问题及策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新闻媒体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远远超出了过去。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传播者,这给新闻伦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这个充满争议和偏差的时代,新闻媒体所面临的伦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新闻传播的速度让媒体在获取和发布新闻时容易忽略核实信息的重要性。
为了抢占头条和吸引眼球,有些媒体不择手段地发布不实信息或者未经核实的消息,这严重破坏了新闻的公信力。
新闻媒体应该时刻警惕虚假信息的传播,加强事实核实,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新闻媒体在报道事件时往往带有主观色彩,偏离客观事实。
有时候,媒体可能受到政治立场、商业利益或者个人情绪的影响,报道变得偏颇甚至失实。
新闻媒体应该做到客观公正,不带有个人情感和偏见,遵循新闻职业操守,维护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新闻媒体在报道敏感事件时往往面临道德困境。
有时候,为了报道某些事件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媒体需要对受害者和相关当事人进行采访和报道,但这可能会侵犯到他们的隐私权和尊严。
新闻媒体应该在报道敏感事件时尊重当事人的权益,控制报道的范围和方法,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当事人的伤害。
新闻媒体还面临着网络谣言、恶意攻击和侵犯他人隐私等信任危机。
为了获取点击量和流量,一些媒体或者个人故意发布虚假信息、造谣传谣,严重损害了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
新闻媒体应该加强自律,提高言论和道德标准,不以牺牲他人利益来获取短期利益。
面对这些新闻伦理问题,新闻媒体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来规范自身行为并提升公信力。
新闻媒体应该建立健全的新闻伦理规范和自律机制,明确道德底线和行为准则,严格执行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确保媒体从业者遵守规则和原则。
新闻媒体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建立有效的新闻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有违伦理的行为,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新闻媒体应该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建立互信互利的关系,增强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和认可度。
网络时代广告传媒引发的伦理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网络时代广告传媒引发的伦理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广大民众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让人们对信息的掌握更加及时、丰富,但同时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信息流动的瞬息万变,也使得传媒伦理冲突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凸现出来。
既有的社会控制手段滞后于技术的进步,传统的传播理论又不足以解释网络传播产生的特殊现象。
因此,如何构建网络空间广告的伦理原则和法规以引导和促进网络传播健康运行,成为迫在眉睫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网络时代;广告伦理;问题;原因;对策网络时代伴随着新的传播环境,网络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成为网络社会。
网络作为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网络传播克服了信息单向传播的局限,实现了传受双方的互动,可以说网络世界中人人是主人,但是网络传播在带来极大便利性的同时也带来网络安全,个人隐私权与名誉权被侵犯,淫秽色情信息传播等问题,破坏了网络平衡,提出许多伦理问题。
网络受众作为网络传播中最重要的人的因素,其伦理与法规问题也成为网络传媒建设和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网络时代广告传媒引发的伦理问题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的失真与虚假,有益与有害,这是由于信息的生产者生产责任观念淡薄,有用和无用的信息同时被生产,并发布到网上,浪费了网络资源。
在信息网络中,信息的提供者成分复杂,所有的网民都可以在网上自由发表言论或发布其他信息,其中很多信息都是没有价值的,这些劣质的信息,作用小收效少,造成了信息开发利用的难度加大,而且传播利用不当还会给用户造成一定的损失。
这些信息有些是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有的是由于传播信息者收集的信息和数据不全,信息处理与研究的方法不科学产生的,更多信息的发布则属于后一种情况,即由网络主体生产并发布。
当前受众伦理缺失导致的网络伦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个人隐私权的侵犯与淫秽色情信息的传播。
信息时代每个人的生活都与网络联系在一起。
新媒体时代新闻的伦理性分析
新媒体时代新闻的意义所谓“新闻”,顾名思义的解释是“新鲜的见闻”,简单来讲就是具有时效性的对真实事件的报道。
但实际上,新闻并不是简简单单报道一件事,它必然有想要表现的东西存在。
就比如记者仅仅报道一个孩子吃了一顿饭,这不算新闻,但如果是一个山区的孩子一天就吃一顿饭,这就是新闻了。
两者的区别就在于这则新闻报道有没有想要传达出来的主题与意义。
新闻其实是社会的缩影,它可以最直观地反映社会中出现的问题。
尤其是处于新媒体时代的今天,蝴蝶效应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蝴蝶的一次振翅可能引发海啸,新媒体时代的一篇报道同时也能引起血雨腥风。
新闻的首要意义肯定是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事情本质,但同时它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引发观众的思考。
观众需要透过新闻看到新闻背后隐含的深意———社会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这才是新闻最大的意义。
新闻需要一丝不苟的态度,是因为它具有社会舆论的导向性与社会责任感。
这就决定了新闻一定是不能以娱乐观众为目的,必须是严肃认真并且主题明确的。
除此之外,新闻工作者也必须具备基本道德与社会责任感。
事件发生作为新闻的基本材料,通过新闻工作者润色报道出来,通过网络等媒介传播到社会中,引发观众思考后对社会现状进行改变。
这就是新媒体时代新闻最主要的意义。
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产生的社会影响新闻报道对于一个社会来讲至关重要,我国一直奉行着新闻的“真实性”。
尤其是在如今网络发展极其迅速的今日,新闻是最能直接反映社会现状的途径。
然而在当前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包括互联网在内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分流了广播电视的舆论受众,使其最重要的使命———舆论引导的效果被削弱;同时由于广电媒体自身也在不断的融合中发生转型,新的媒介情境培养了新型受众,其舆论引导的状况也必然发生改变。
[1]曾引发巨大讨论的“扶起摔倒老人反被敲诈”,这样的新闻时时出现,都会在微博等平台引发观众的激烈讨论。
2020年6月6日,快递员驾驶货车经过路口从后视镜中看到一名骑自行车的老人摔倒,上前搀扶之后反而被老人拉住声称自己是被快递员撞倒的,迫于无奈之下快递员小哥报了警。
反转新闻中的伦理问题探讨
(一) 反转新闻的内涵及特点 反转新闻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一是 指当下的一种新闻现象,即指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在事 实、价值、情感等层面岀现一次或多次显著变化,甚至反向 变化的现象;二是指新媒体时代的一种新现象,它不是媒体 单向制作并传播新闻的产物,而是新IH媒体和受众多渠道、 多层面传受互动实践的结果,是一种复杂的新闻传播现象; 三是其引发的反转舆情不仅是一种结果,也是下一阶段反 转新闻报道的对象和反转的重要条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转新闻的数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 趋势,从各类反转新闻的报道中也不难发现信息的复杂性, 前有“彭宇案”,后有“小悦悦事件”,舆情的多次反转都与信 息传播形式的多元化和利益诉求多元化有着密切联系。综 上所述,反转新闻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从来源上看,多 出现于网络;第二,从内容上看,多为社会新闻;第三,从意 见表达上看,有片面化及情绪化的倾向;第四,从反转路径 上看,政府部门是事实核查的主体,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 互配合促使真相还原。 (二) 反转新闻频现的几点主因 1.“后真相”时代网络民粹主义的兴起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公众提供了更多样化的舆 论平台,同时也推动了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网络民粹主义的 形成。在自媒体平台愈发普泛化的今天,网民们对于公共事
社交媒体时代的媒介伦理问题研究
社交媒体时代的媒介伦理问题研究作者:范佳宁来源:《新媒体研究》 2017年第22期约瑟夫·斯特劳巴哈,罗伯特·拉罗斯在《今日媒介: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一书中指出:媒介伦理是关于职业传播者在他们的行为可能对他人产生消极影响的情况下,应该如何行动的指导方针或者道德规则。
在传统的媒介环境中,媒介伦理是媒体从业者在从事新闻等相关活动中的重要行为准则和规范。
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新的媒介形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传统媒体的影响力逐渐开始减弱。
在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发展过程中,传播主体越来越多元化、传播内容更加丰富和情绪化。
1 传统媒介伦理与社交媒体的矛盾首先,在传统的生态媒介中,媒体在从事新闻活动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新闻专业主义的标准对受众接收到的信息进行严格的筛选。
在新闻生产的过程中追求的是新闻的真实性、公正性和中立性,更加强调媒介的社会责任。
但是,相对而言社交媒体平台的新闻信息更新速度快、流动性强,对于实效性的要求更高,这就使得传统的“客观性、真实性”等媒介伦理规范受到了挑战,真实性和时效性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在不同的媒介平台产生了矛盾。
一些媒体在新闻生产的过程中过于追求头条和点击量,新闻工作者更加专注于拼速度和抢爆料,导致社交平台上的新闻内容大量的出现内容和排版上的错误,甚至是一些假消息。
其次,虽然传统媒体仍然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但是社交媒体平台产生的海量信息更容易发生裂变式传播,而媒体从业人员作为新闻的主要生产者,自身也存在于社交媒体所编织的网络之中,也会受到大量主观大量信息干扰,新闻生产变成了一件社会化的事情,职业的独立性受到网络的挑战。
信息传受主体的界限变得模糊,对于信息来源的核实更加困难,这就容易产生新闻从业者主观判断与客观事实之间的矛盾。
再次,社交媒体的兴起赋予普通民众更多的话语权,信息的分享也从未如此的开放和自由,每个人的个人信息无时无刻不暴露在网络平台上。
新闻传播中的伦理冲突以及应对策略
新闻传播中的伦理冲突以及应对策略【摘要】新闻传播中的伦理冲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本文首先从伦理冲突的定义和产生原因入手,详细分析了新闻传播中常见的伦理冲突以及媒体伦理规范与约束。
接着,探讨了应对伦理冲突的策略,包括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伦理意识和提升伦理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则强调了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提高新闻传播行业的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新闻传播中的伦理问题,并为应对这些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加强伦理教育培训、建立监督机制和提高社会责任感,将有助于推动新闻传播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闻传播、伦理冲突、应对策略、定义、产生原因、媒体伦理规范、约束、伦理意识、教育培训、监督机制、社会责任感1. 引言1.1 新闻传播中的伦理冲突以及应对策略在新闻传播领域,伦理冲突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和言论自由等多方面因素。
伦理冲突可能影响到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公正性,甚至可能损害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如何有效地应对伦理冲突成为新闻传播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伦理冲突的产生往往源于利益驱动、道德失范和社会风气等因素。
新闻从业人员在报道过程中可能面临着权力与责任的平衡困境,选择性报道和失实报道等问题也时有发生。
新闻传播中存在的商业化、政治化和道德沦丧现象也是伦理冲突产生的重要原因。
针对新闻传播中常见的伦理冲突,媒体伦理规范和约束起着重要的作用。
各地区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约束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举止。
伦理冲突的应对策略也包括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提升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以及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等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升新闻从业人员的伦理意识,除了加强规范约束和内部管理外,还需要加强伦理教育培训、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以及提高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
只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应对新闻传播中的伦理冲突,确保新闻报道的公正、客观和真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秩序。
虚假传播、意义缺失与价值迷离:移动媒介时代短视频伦理失范的三重批判
10 传媒聚焦
202105 传媒聚焦
意。[6] 短视频既是声画等信息或符号的传播载体,同 点名批评 “炫富短视频”“壕视频”“大 logo 视频”
时也是某种观念的传播载体,不同类型的短视频背后 等短视频内容对主流价值观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此类
必然体现着不同类别的价值观,进而悄然影响着受众 视频以高消费为主要内容,炫耀自己奢侈的吃穿住行,
的用户“敞开怀抱”,内容的生产者只需简易操作便 增速最快,未来短视频将成为行业主要增量,市场增
可随时拍摄、剪辑、发布短视频。这些内容生产者大 量将达到 85.5%。对于短视频的生产者而言,其流量
多未经受过专业化的内容创作训练,缺乏对视频内容 变现的基本逻辑闭环为:内容获得流量—流量受到广
进行核实和验证的能力,也没有专业机构对其生产的 告或平台的关注—广告投放或平台奖励—制造更多具
传媒聚焦 202105
虚假传播、意义缺失与价值迷离:移动媒介时代 短视频伦理失范的三重批判
■范海潮
[ 内容提要 ] 短视频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生活即短视频”几乎成为每一 个数字公民的生存常态。然而当前短视频传播中存在诸多伦理失范现象,亟待我 们在传播伦理维度上进行学理辨析与反思。具体而言,移动媒介时代短视频伦理 失范主要有虚假传播、意义缺失与价值迷离三重问题,本文结合具体案例重点对 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透彻呈现短视频伦理失范的内部机制与外部风貌。
[ 关键词 ] 短视频 传播伦理 社会价值
1985 年,美国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在《娱 乐至死》一书中批判当时社会中的各个领域都心甘情 愿成为娱乐的附庸,电视媒介中娱乐化、非理性、极 肤浅的内容正逐渐控制着人类的思想和文化。此时的 他恐怕不会想到,在不到 40 年的时间内,电子媒介 及其生产的影像内容已然决定性地、不可逆地改变了 人们生存的社会环境:移动媒介(界面)成为人类信 息接收的主要装置,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正在逐渐从文 字、图文结合转向以短视频为主的影像内容,“生
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传媒伦理失范与对策
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传媒伦理失范与对策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我国传媒伦理失范问题愈发突出。
传媒伦理是指传媒从业人员在从事传媒工作过程中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传媒伦理的失范会严重损害公众利益,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传媒融合的背景、传媒伦理失范的表现以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传媒融合的背景传媒融合是指不同媒介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和深度融合。
传媒融合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传媒融合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产物,使得媒体平台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传播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化。
2.媒体集团化和产业链的整合。
近年来,我国传媒行业出现了大规模的集团化和产业链整合的趋势。
传媒机构之间纷纷进行联合、收购等方式,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和规模的扩大。
这也为传媒融合提供了条件和动力。
3.跨界经营的兴起。
传媒融合使得传媒机构更加注重新闻内容的创新和多样化。
媒体机构开始涉足其他领域,进行跨界经营。
这种跨界经营的兴起为传媒融合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二、传媒伦理失范的表现传媒伦理失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媒体报道存在偏颇。
在追求点击率和流量的诱惑下,媒体机构有时会故意夸大、渲染事实,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报道的角度和内容可能被扭曲,严重影响了公众的判断和决策。
2.媒体买号、刷量行为。
为了增加媒体平台上的粉丝和点击量,一些传媒从业人员和机构可能会采用刷量、买号等不正当手段,虚增媒体影响力和号召力。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传媒伦理,也损害了公众的利益。
3.商业化导致的新闻质量下降。
传媒融合加剧了媒体商业化的压力,一些传媒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可能会把商业目标放在新闻监督内外,媒体机制的不健全是导致新闻质量下降的重要问题。
三、对策针对我国传媒伦理失范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伦理教育。
传媒从业人员应接受伦理教育,增强传媒伦理观念,提高道德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 的不断革新, 大众传播媒介 在媒介全球化 和媒介 自身 发展规律 的作 用下得 以迅猛 发
展, 但与此 同时, 中国新闻业出现 了种种新 闻伦理失 范问题, 严重影 响着 大众 传播 媒介 的健康发展 。本文 主要通过分
析我 国媒介伦 理的五个深层矛盾 , 即义务论 与功 利主义 、 产业 化与公益化 、 专业伦理 与制度伦 理 、 公权 与私权 、 法 权
力、 最 成 功 的思 想 武 器 。 资产 阶级 思想 先 驱 以及 马 营 的, 多 年来 , B B C一直 坚持 不播 广告 。[ 2 1 克思 都对 义务 论进 行 过深 刻 的批判 。 日本 公共 广 播 N H K作 为 大 规模 并具 有 较 大 影
— —
1 0 4— -
为道德终极标准。
媒业 的具体实践。
伦理学界 目前已普遍接受 了这样一个结论 : 功 例如欧洲公共广播 电视 , 从一开始便 以非政府 利主义是真理 , 义务论是谬误 。[ 1 1 5 ‘ 义务论” 伦理思 与非商业为基本原则。被称为世界公共广播电视旗 想, 曾经是封建专制制度实现社会精神控制的最有 舰的英 国广播公 司( B B C ) , 在运作上基本上是非商
如果一种道德被称赞而不顾现实需要损害媒 两种行为规范的矛盾 , 等等。由此, 媒介伦理 的研究 践 中 , 体利益 , 媒体因缺乏 内在动力 , 而不会按照道德的标 就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 。
一
、
两种 伦理 思 潮的对 立 : 义务论 与 人物 有苏格 拉底 、
与治权五个方面的矛盾 , 探寻我 国媒介伦理存在的根源问题 。 [ 关键词】 媒介主体 ; 媒介伦理 ; 深层矛盾
[ 中图分类 号] G 4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7 — 5 6 7 4 ( 2 0 1 4 ) 0 5 — 0 1 0 4 - 0 4
迄今 为 止 , 人 类关 于道 德终 极标 准 的论 争 , 最终 归 于两 大流 派 : 义 务论 与功 利 主义 。
休谟 、 爱尔维修 、 霍尔巴赫、 达尔文 、 斯宾塞 、 边沁 、 穆 1 1 4 9 5 功利 主义 的核 心思 想 是为 己利 他 , 认 为 道 义务论 , 又称“ 道 义论 ” 、 “ 非 目的论 ” , 以儒 家 和 勒等 。[ 康德为典型代表。义务论 的核心思想是无私利他 , 德是 必要 的恶 。功利 主 义将道 德 的起源 归结 为人 类 毫不利 己, 专门利人 , 认为道德是必要 的善 。义务论 生存与发展 的需要。道德本身不是 目的 , 而是实现 将 道德 的起 源归 结 于每个人 完 善 自我 品德 的心 理需 每个 人利 益 和幸福 的手段 。穆 勒认 为 : “ 幸福 是道 德 ” E t ] 4  ̄ 西 季威 克 说 : “ 道 德所 规 定 的全 要 。道德 的 目的就在 于 道德 自身 , 即没有 任 何 利 益 的 终点 和 目的 。 实际上是作为达到人类 的普遍幸福 的 目的和动机 , 只有完全 出于完善 自 我品德之心 、 为完 部行为规范 , 善品德而完善品德 的行为 , 才是道德 的。这种发 自 手段 而被 规定 的 。 ” [ 1 1 4 9 ’ 总之 , 功 利主义 把 功利而 不是 道义 、 把增 减每 个 内心的、 没有任何先决条件 、 没有任何外力作用 的 自 我品德之心 , 称 为“ 义务心 ” , 因为只有 出于义务心 人的利益总量而不是增减每个人的品德完善程度奉
第 5期
2 0 1 4年 9月
吉林 师范 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J o u na r l o f J i l i n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Hu ma n i t i e s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n )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7 — 0 6 [ 作者简介 ] 韩强 ( 1 9 5 6 一) , 男, 新疆乌鲁木齐人 , 新疆 大学新 闻与传 播学院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研究方 向: 新 闻学 , 传播学 , 广告 学; 夏秋月 ( 1 9 9 O 一) , 女, 四川广安人 , 新疆 大学新 闻与传播学 院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 新 闻学 。
No . 5
S e p . 2 0 1 4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5 6 7 4 . 2 0 1 4 . 0 5 . 0 2 3
中国媒介伦 理 的深层 矛盾探 渊
韩强, 夏秋 月
( 新疆 大 学 新 闻与传 播 学院 , 新疆 乌鲁 木齐 8 3 0 0 0 0 )
我 国媒介 伦 理 中存 在 的深 层 矛盾 , 诸 如 义务 论 与功 个 人 的 品德 完善 程度 而不 是增 减每 个人 利益 总量 奉
利 主义 两 种 伦理 思 潮 的对 立 、 产 业 化 与公 益 化 两种 为道德 终极 标 准 。它 是一 种完 全排 斥利 益追 求 的道
媒 体 发展 道 路选 择 的分歧 、 专业 伦 理 与制 度 伦 理这 德 体 系 , 强 调道 德就 是道 德 , 而 非人 为所 在 。但在 实
为义 务 而 义务 、 为道 德 而道 德 的行 为 , 才 是 道德 媒介 主体 的伦理道德状况 , 对大众传播媒介所 的 、 传 播 的 内容 是 否 真 实 、 客观 、 公 正 有 着 直 接 的影 响, 的。所 以, 康德称其为“ 绝对命令” , 董仲舒将其概括
进而影响人们 的行为选择 以及社会文化 的发展方 为“ 正其义不谋其利 , 明其道不计其功” u 。 总之 , 义务论是把道义而不是功利 、 是把增减每 向。要保证 大众传媒 的健康发展, 就必须正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