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1911大清朝完蛋的前夜究竟发生了什么?
1911年中国发生了什么
1911年中国发生了什么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将探讨1911年中国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其背后的原因。
1911年,清朝的统治已经持续了近300年,但清朝逐渐衰弱,内部产生了许多矛盾和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不断增加的外国侵略、农民起义的增加、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内外交困的局面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广泛的不满和抗议,中国社会愈发动荡不安。
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辛亥革命的爆发。
这次革命旨在推翻清朝统治,并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民主政府。
辛亥革命始于湖南省的武昌,之后迅速蔓延到全国。
革命的总指挥孙中山宣布了中华民国的建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辛亥革命,1911年还发生了其他一些重要的事件。
例如,此时许多省市的地方政府和官员纷纷宣布效忠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国,反对清朝的统治。
此外,一些知识分子和学生也积极参与了革命活动,呼吁推翻清朝统治。
这些个体和群体的行动进一步加剧了清朝统治的动摇。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地区的反清斗争方式也有所不同。
南方地区的革命活动更加激进和有组织,如广东海军起义和井冈山起义。
而北方地区的革命动荡则主要由军阀和地方势力领导,如袁世凯和张勋等。
这些地方性的起义和冲突使中国社会更加分裂,也为接下来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埋下了伏笔。
1911年中国发生的这些事件背后,还涌动着一股民族主义思潮。
经历了多年的外国侵略和屈辱,中国人民普遍怀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复兴的愿望。
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在辛亥革命的推动下进一步加强,使中国人民更加团结在反清复明的旗帜下。
总的来说,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
辛亥革命的成功不仅带来了革命的希望,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斗志。
这个事件彻底改变了中国政治格局,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清朝重大历史事件介绍
中国清朝重大历史事件介绍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间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清朝时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
一、入关与清朝建立1. 李自成起义与明朝灭亡:明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贪官污吏横行,国家无力应对外患。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发动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随着起义的蔓延,明朝的统治岌岌可危,在这个关键时刻,后金入侵,加速了明朝的覆灭。
2. 崇祯帝自缢与满清入主中原:明朝灭亡后,崇祯帝选择了自缢,而满洲人代价金及其后裔建立了清朝。
满清入主中原后,开始对汉族人实行剥削与歧视,而满族则成为封建统治者。
二、康雍乾盛世1. 康熙皇帝的治理:康熙皇帝是清朝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皇帝之一,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改革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地位。
康熙皇帝着重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康乾政权,使清朝在其统治下经历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2. 雍正皇帝的改革:雍正皇帝继承了康熙皇帝的治理成果,并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他加强了官员选拔制度,改善了财政管理体制,整顿了军队,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使清朝的国力更加强盛。
3. 乾隆皇帝的全盛时期:乾隆皇帝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进一步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地位。
他注重科举考试的选拔制度,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扩大了清朝的疆域,使其达到繁荣昌盛的巅峰。
三、鸦片战争与近代化改革1. 鸦片战争与国家危机:19世纪中叶,英国以鸦片贸易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这也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战争最终导致中国的军事技术、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大幅落后于西方国家,暴露了中国内外交困的局面。
2. 自强运动与洋务运动:面对外敌入侵和国家危机,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的自强运动和洋务运动,旨在通过吸收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来实现国家的振兴和现代化的改革。
3. 戊戌变法与改革失败:戊戌变法是清朝末年的一次重大政治改革,旨在整顿政治、军事和教育等方面。
清朝灭亡原因探析
清朝灭亡原因探析清朝于1644年建立后,经过数十年的恢复和发展,曾经成为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
但这个王朝在18世纪后半期,明显地落后了。
这一时期,西欧已经开始划时代意义的工业革命,而中国还在封建社会里徘徊,特别康乾盛世以后,清王朝正无可挽回地沿着历代王朝曾经显现的轨迹,在由盛向衰的路上迅速下滑。
到了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政治腐败,社会矛盾空前加剧。
是什么造成清王朝政治的腐败导致军队的腐败。
清政府的正规军八旗兵与绿营兵,总数不少于八十万,但战斗力已远不能与当初相比。
乾隆年间皇帝南巡时,已亲眼目睹过八旗兵的衰败。
嘉庆年间镇压川楚陕白莲教起义的过程中,绿营兵的无能亦已暴露无遗。
据一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后的人揭露,当时外省的军队,骑兵往往没有马,操练时临时雇用。
水兵不习水,遇有检阅,则花钱雇渔民、船户冒充。
武器也锈烂不堪。
各级军官采取吃空额等方式贪污成风。
作者云,这种情况不知从何年开始的,总之递沿相习,到鸦片战争前夕已愈演愈烈。
(陈庆镛:《武营积弊疏》)闭关锁国政策也成了限制中外交往的政策。
这种政策产生之初,或许是基于反对外来侵略,在制定对外贸易和外交方面政策时的一种倾向。
但推行开来的结果,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带有与世隔绝和盲目排外的一种政策倾向。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妄自尊大的“天朝大国”意识,西方殖民主义的东来及其种种不法活动和侵略行径,等等,都构成闭关政策产生的直接原因。
清王朝统治者的专制、愚昧与腐败,使这种政策在防范外夷方面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事实上闭关政策并不是对付外来侵略的有效手段,更不是最好办法,在加大中国与西方经济实力差距方面却起了非常恶劣的作用。
闭关政策的推行,阻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打击了中国工商业者的利益,破坏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成长的环境。
人类社会的科技文化,总是在相互交流、相互渗透中不断发展进步的。
辛亥前夜
辛亥前夜:社会各个阶级酝酿异动1911那一年各种政治势力在相互角逐,社会的各个阶级在酝酿异动本刊记者/黄艾禾公元1911年的1月13日。
按中国当时的农历记时,此时还没过完宣统二年的最后几天。
这一天清政府宣布,因东三省瘟疫流行,下令在山海关一带设局严防,毋任传染内地。
这是一场中国大地上百年不遇的大鼠疫,已经爆发了三个月。
幸而有伍连德这样的中国最早接触现代科学的知识分子来支撑危局,才没有酿成更大规模的全国性灾难。
即使这样,它也夺走了6万条生命。
这是对1911年中国将发生大变局的一种预示吗?1911年初的中国,各种政治势力在相互角逐,社会的各个阶级在酝酿异动。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继续在鼓吹革命,组织暴动;情绪越来越高涨的士绅阶层为推动立宪已经急不可待,念了新学的青年学子们满脑子变法图强的新思潮,而西太后死后清王朝继续推行的“新政”历经年的努力,此时已开始见出成效……有谁能预料到,这将是大清朝数百年江山的最后一年?4月27日,中国同盟会在广州发动了准备最久也最充分的一次起义。
以往的历次起义,常常依靠发动会党等各界群众为其主力,而这一次,组织者选的都是革命党人的精英骨干,共数百人,其中不少是留日学生。
这里包括了后来以一封凄美绝命书《与妻书》感动无数后人的林觉民,也包括了另一位著名的参与者喻培伦,他是革命党的炸弹专家,曾参与了与汪精卫一起刺杀摄政王载沣,从那里逃生出来后,他又以赴死的决心投入这场起义。
结果真的是求仁得仁。
这场起义的现场指挥是黄兴。
起义从一开始就陷入被动,消息泄露,清军早有准备,黄兴一边劝别人离开,一边决心拼个人一死,而其他参与者也都抱了必死的决心。
这一场以卵击石的自杀式起义,革命党人死伤累累,黄兴在断了两指之后侥幸逃出,而后来人们在现场收敛到了72具牺牲者的遗体,葬于黄花岗。
从1895年的广州起义,到1907年5月的黄冈起义、6月的七女湖起义、9月的防城起义、10月的镇南关起义……从1895年陆皓东牺牲,到1907年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后被清兵凌迟而死,又牵连秋瑾被捕,慨然就义。
晚清历史事件有哪些_晚清历史事件介绍
晚清历史事件有哪些_晚清历史事件介绍晚清时期,小说作品涌现而谴责小说雄踞文坛,题材和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官场、商界、华工、女界、战争等等,今天店铺给大家带来了晚清历史事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晚清历史事件一: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闭关锁国”后的满清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
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
打击了英国走私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
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
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虽然这场战争只是鸦片战争的一部分,但有时也经常把它称作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一直是断断续续进行,其间的一系列战斗和军事行动相互之间并无关联。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封建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转折点。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开始把鸦片大量输入中国。
到了十九世纪,鸦片输入额逐年增多。
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抵销英中贸易方面的入超现象,大力发展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贸易,以达到开辟中国市场的目的。
十九世纪初输入中国的鸦片为4000多箱,到1839年就猛增到40000多箱。
英国资产阶级从这项可耻的贸易中大发横财。
由于鸦片输入猛增,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并使吸食鸦片的人在精神上和生理上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革命前夜
革命前夜:一场爆炸导致计划败露镇压,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
革命党人感到机会来了,9月24日,共进会、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召开联合当时,共进会机关设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作为起义的政治筹备处;文学社机关设在武昌小朝街八十五号,作为军事指挥部。
十五日杀鞑子”、革命党“中秋起事”之说,更是传遍武汉三镇,甚至有小报还将其作为消息登载出来。
当局警惕起来,处处提防,而此刻,同盟会重要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也未能赶到武汉。
辛亥八月中秋之后三天,武汉局势骤然紧张。
10月9日,革命党设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的政治筹备处发生火药燃爆事故,导致革命行迹泄露:当日午后,孙武临窗而坐,用洗脸盆检验炸药。
但孙武因不慎引起炸药锉爆,呼哧一声响,孙武面部和右手受伤,浓烟从窗户、屋顶冒出,四邻大呼救火,很快,俄国巡捕赶来,搜去革命党人名册、起义文告等。
随后,孙武受伤入院,刘公迅速躲藏,其妻李淑卿和弟弟刘同被俄巡捕逮去。
拼死一搏:打响首义第一枪而此时,在武昌小朝街八十五号,湖北革命党人的军事指挥部,蒋翊武、刘复基等人已初步商定将起义日期延至11月下旬。
散会后,蒋、刘几个人留下商议具体行动计划时,汉口宝善里机关失事的消息传来,担心当局会按照搜去的名册进行逮捕,大家决定于10月9日夜半发动起义,并起草了一个起义通知,约定各单位当晚12点,以南湖炮队鸣炮为号,揭竿而起。
各标营革命党人难以取得联络,通知传到南湖炮队营寨时,时间已经过了12点,军士们都已睡下,当晚的计划落空了。
与此同时,清军政当局也极为紧张,到了深夜开始四处搜捕革命党人。
起义堵个正着。
蒋翊武因蓄有长辫,身穿白布长衫,自称是“看热闹的”,翻墙逃走头被悬挂在武昌城门示众。
10日上午,清军警继续搜捕革命党人。
黎明之前,往往最为黑暗。
前一晚,新军里的革命党人都纷纷收到起事的通知,偏偏作为信号的炮声却是不响,弄得个个心里都七上八下,一晚上没睡好。
待到清晨彭、刘、杨三人的人头挂上城门,一时间,武昌新军军营之内人心惶惶,谣言满天,很多原来并非革命党的新军将士,都被推向了起义的一方。
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灭亡(1911-1912)
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灭亡(1911-1912)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它标志着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和共和政体的建立。
这次革命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辛亥革命对清朝的灭亡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社会背景在19世纪晚期,中国社会内外诸多问题激发着人们的不满情绪。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先后被列强侵略,不平等条约频繁签订,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国家内外困境,人民的苦难日渐加深。
这种社会背景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土壤。
二、政治原因清朝政府长期实行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限制了社会的发展,也使得政府无法有效应对国内外的变化。
清政府的削藩政策使其统治基础受到削弱,地方豪强日益壮大。
此外,政府的改革懈怠和排外政策也引发了人民的不满情绪。
这些政治原因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三、经济原因清朝时期,中国的经济几乎完全被殖民地经济侵占,国家经济衰退严重。
而清政府的保守政策和官僚制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改革。
同时,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十分困难,这进一步加剧了民众的怨气。
四、外部影响辛亥革命的爆发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殖民地和租界内对中国政治经济的控制加剧了人民的不满,这对辛亥革命的成功起到了推动作用。
此外,中国海外华侨也对辛亥革命提供了支持,他们的资金和资源为革命的进行提供了帮助。
五、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的成功使得清朝灭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政体。
这次革命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为后来的政治制度变革奠定了基础。
其次,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逐渐走向现代化,社会进步迈出了重要一步。
此外,辛亥革命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和社会革命提供了榜样。
六、结论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革命,它结束了清朝的统治,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历史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课件ppt
文化发展
文化专制
明清时期,文化上实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使得文化界出现了万马齐喑 的局面。
文化交流
明清时期,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的影响使得中西文化开始交流与碰撞。
03
近代前夜的危机
社会矛盾
贫富差距
明朝后期,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富豪阶层与贫困百姓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
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大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导致农民生活贫困,社会不稳定。
经济状况
农业发展
明朝以后,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 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出现了一 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使农业的发展水平在已有的基 础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手工业繁荣
明朝时期,手工业得到了进一步 发展,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手工业 产品。
商业繁荣
明朝中后期,商业繁荣起来,出 现了商帮和会馆等商业组织。
要点二
贸易逆差
与西方贸易过程中,中国处于不利地 位,贵金属大量外流,导致经济困境 。
要点三
生产力落后
生产技术落后,经济发展缓慢,无法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04
总结与启示
主要观点
明清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建立了高度 集中、统一、强大的封建政权。
在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中国在全球经 济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并面临西方列强的 侵略和挑战。
历史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 的危机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引言 • 明清帝国的繁盛 • 近代前夜的危机 • 总结与启示
01
引言
历史背景
明朝建立
1368年,明朝建立,定都南京,后迁都北京。
清朝建立
1644年,清朝入关,逐渐统一全国,建立封建制度。
清朝灭亡的历史事件介绍
清朝灭亡的历史事件介绍清朝的灭亡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
随着外部压力和内部问题的累积,清朝逐渐陷入衰败,并最终在1911年宣告灭亡。
1. 鸦片战争(1839-1842)鸦片战争是清朝灭亡的导火索之一。
1839年,英国与中国爆发了这场战争,起因是中国禁止鸦片贸易。
清朝军队在战争中溃败,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并对外国列强开放了多个港口。
这场战争打击了清朝的国家威信,削弱了其统治基础。
2. 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灭亡的内部因素之一。
该运动由洪秀全领导,成员主要是农民和其他社会弱势群体。
运动主张推翻清朝,建立一个平等和公正的社会。
虽然最终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但它削弱了清朝的统治力量,使人民对清朝的不满情绪加剧。
3. 戊戌变法(1898)戊戌变法是清朝灭亡的重要转折点。
该变法由慈禧太后发起,旨在进行政治和社会改革,以挽救清朝的衰败局面。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和内外部压力的影响,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这次失败削弱了清朝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威,使清朝面临更大的政治不稳定。
4. 辛亥革命(1911)辛亥革命是清朝灭亡的最后一击。
革命由孙中山领导,旨在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爆发后,各地爆发起义和抗清运动,清朝政府被迫宣布退位,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
清朝灭亡后,中华民国代替其成为中国的新国家。
这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阶段。
清朝的灭亡是由于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外部压力,也有内部问题。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历史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清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为现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满清王朝黑暗的血腥统治史
满清王朝黑暗的血腥统治史<zt>土狼发表在图说历史华声在线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顺治元年)三月,李自成进入北京,明亡。
因为爱妾陈圆圆被农民军首领霸占而“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明驻山海关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大顺李自成军队。
五月清军占领北京。
顺治福临(清世祖)到达北京后于十月即皇帝位并定北京为满清首都。
清军分路进攻明朝残余势力和李自成、张献忠军队,到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占领云南,南明桂王(永历帝)逃往缅甸。
至此,除福建厦门、金门等地还在忠于明朝的郑成功手中外,满清**已经占领了明朝的全部疆域。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爽投降。
次年,满清在台湾设府、县、总兵等官并隶属于福建省。
也就是到这时候,台湾才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成为中国领土一部分。
海盗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为了建立自我台湾政权,打着明室旗号赶走荷兰人的举动遂被“意想不到”地称做为“打退荷兰侵略者的民族英雄”了,这桩历史可形容为无心插柳柳成行,郑成功之本意在于占领台湾,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赶走占据该岛的荷兰人,如此英雄提法也可算好笑。
因为在郑克爽投降满清之前,中国领土根本不包括台湾,即使宋代曾设使管辖澎湖,但对于孤悬海外的台湾却是从没有正式派驻中央官吏进行管理的。
这样宣传郑成功,无疑是为今天的统一添加宣传砝码,既然是务实政策那就应该支持。
在满清征服整个中国的过程,同样极为血腥。
在与明朝争夺辽东的时候,清军就曾对迁安、永平两地进行屠城,只将财物和少数妇女掠走享用。
因破坏了皇太极对汉人的怀柔政策,主事者阿敏被宣布为“国贼”遭到惩处,但皇太极本人拒绝对此事负责,而且后来也没能制止此类屠杀。
明将蓟辽总督洪承畴被俘,除了一部分可利用的部属,其余官百余人,兵三千余人,皆就地屠杀,死者家属妇女儿童一千二百余人没为奴婢。
明总兵祖大寿投降,清军得锦州,全城居民就地屠杀。
清军入关占领北京,摄政王多尔衮发布旨令通告全中国,“所过州县地方,有能削发投顺,开城纳款,即与爵禄,世守富贵。
大清灭亡前三大怪事
大清灭亡前三大怪事
大清灭亡,在历史学家和西方人士的眼中无疑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然而,在大清末年,发生了一系列奇怪的事件,导致中国最强盛的时代走向衰败,最终导致了大清的灭亡。
这些怪事,也成为大清的悲剧。
在这里,我们将通过大清灭亡前三大怪事,来揭示大清灭亡的原因。
第一个怪事是中央集权。
这是大清王朝末期最大的怪事之一。
在早期,大清帝国的集权思想是完善的,具有良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国家势力强大,实力远超其他国家和地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制度变得越来越松散。
皇帝开始超越法律,变得自大自大,把他的私欲放在公共利益之上,执行恶行,破坏社会秩序,甚至违背自己的原则。
最终,这导致当局失去了与民众的共识,导致大清灭亡。
其次,另一个怪事是早期大清帝国,皇帝“大田制”的废除。
大清朝曾经建立了一套积极的农业政策,包括“大田制”,使中国的农业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清帝国的统治者们不再采取先进的农业政策,并终于在18-19世纪废除了“大田制”。
这导致了农业和经济的停滞,大清朝的衰败也更加明显。
最后,第三个怪事是大清朝政府的“养老制度”的,也就是将军官员在退休后,给予各种津贴和津贴来一种政治性的补贴,以满足他们的生活支出。
这也被认为是大清灭亡的一个原因。
因为这种制度导致了财政的收入短缺,国库渐渐空空,也导致了政府的不稳定。
(结尾)
总之,大清末期发生的这三件大怪事,最终导致了大清灭亡。
从而,我们需要从这些事件中总结出来宝贵的教训,以便在未来不再重蹈大清的覆辙。
清朝末年故事
清朝末年故事
清朝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充满了许多故事和事件。
以下是其中一些故事的简要介绍:
1. 戊戌变法:清朝末年,内外交困,社会动荡。
1898年,戊戌变法被光绪皇帝发起,旨在进行一系列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以振兴清朝。
然而,因为保守势力的抵制和外国势力的干涉,变法失败,导致了更大的政治动荡。
2.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推翻封建君主制度的运动。
在清朝末年,革命党人和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发动了起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3. 百日维新:1898年,光绪皇帝通过了戊戌变法,试图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这一时期被称为百日维新,其中包括了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的改革。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和清朝内外的诸多因素,这一改革运动最终失败。
4. 八国联军入侵:1900年,八国联军在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下入侵中国。
这次入侵导致了清朝末年的一系列外国侵略和割让,加深了对清政府的不信任和压力。
5. 慈禧太后的统治:清朝末年,慈禧太后是清朝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
她在丈夫光绪皇帝去世后,一度以摄政的身份掌握实际的统治权力。
慈禧太后的统治时期,是清朝末年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时期之一。
以上是清朝末年的一些故事,展示了这个时期的动荡和变革。
这些故事反映了清朝末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以及中国人民为改变现状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清朝的反贼与暗事件
清朝的反贼与暗事件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在这个王朝的统治期间,也发生了许多反对清朝统治的事件和暗中活动。
这些反贼和暗事件对于清朝的统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带来了一定的动荡。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清朝时期的反贼活动和暗事件。
一、反贼活动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清朝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一次反清起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这场革命由孙中山领导,旨在建立一个民主的新中国。
辛亥革命极大地震撼了清朝的统治,也揭开了中国封建王朝的终结序幕。
2. 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清朝末年一次大规模的反外侵的斗争。
义和团是一个农民组织,由于清朝的腐败和外国列强的侵略,他们开始抵制外国势力并发起攻击。
义和团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清朝的统治,但在列强的打压下最终失败。
3. 白莲教起义白莲教起义是明末清初的一次民间起义。
白莲教是一个民间宗教组织,因为农民的疾苦和对清朝统治的不满而兴起。
他们秘密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白莲教起义对清朝统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最终被清廷镇压。
二、暗事件1. 苏州囚室惨案苏州囚室惨案是清朝时期一起血腥的秘密事件。
清朝官府设立的秘密囚室中,关押着大批政治犯和异己分子。
这些囚犯在囚禁期间受到非人道的虐待和折磨,导致许多人死亡。
苏州囚室惨案曝光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对清朝的统治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2. 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起义是清朝时期一场规模浩大的反清起义。
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宣称自己是上帝的儿子,他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起义,旨在推翻清朝的统治。
太平天国起义对清朝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给清朝带来了长时间的动荡和战乱。
3. 紫阳观起火紫阳观起火是清朝一次重大的暗中事件。
紫阳观是一个道教寺庙,因为与政府发生矛盾而遭到清朝内阁的指示纵火。
这场火灾烧毁了紫阳观和附近的住宅,引起了当地居民的愤慨。
紫阳观起火事件揭示了清朝内部的腐败和不公,对清朝的统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清朝时期的反贼活动和暗事件对于清朝的统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历史典故:大清灭亡前,三件无法解释的怪事
三一文库()〔历史典故:大清灭亡前,三件无法解释的怪事〕在各个朝代快要灭亡时,常常发生些诡异无法理解的事情,比如牝鸡司晨,六月飞雪等等,实际上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快灭亡时也发生了一些让今人瞠目结舌的怪事。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历史典故:大清灭亡前,三件无法解释的怪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历史典故:大清灭亡前,三件无法解释的怪事▲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旅顺(大连市),1894年11月甲午战争,日军攻进了这座城市,在这座城市展开了对军民的大屠杀,从21日到26日,这座城市成了一片地狱。
但在一片让人头皮发麻的惨叫中,新街的集仙茶楼剧场,却悠然传来京剧演出的腔唱和锣鼓声。
日军进入剧院后惊得目瞪口呆:10岁到15岁的少年戏子约有上百人,包括大人在内,总计有200多人,他们像无生命的木偶一样鬼气深深。
在没有一个观众的剧场里,他们沉默的上台按顺序演出,他们是旅顺官员从天津北京请来的戏班子,旅顺被攻破后,官员逃跑,有胆子走出剧院探究情况的17个人全部死在剧场外面。
留下这些京剧演员,他们不知逃跑,只能机械的一遍遍重复他们最熟悉的事-----演戏。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武汉附近的沙市,就在甲午战争结束后不久,一个名叫堀口的日本外交官来到湖北沙市,依照条约为即将开设的领事馆选择地址。
可他居然发现,当地官员居然没有一个人理解他是来干什么的。
难道他们没有接到北京的公文吗?最后堀口很快得知了一个令他无法理解、无比骇异的事实:这些清朝官员居然没有一个人知道才发生的那场甲午战争!实际上清朝有专门供官员看的邸报,类似于今天的人民日报,让官员对国家发生的大小事有个了解,但居然沙市的官员对这么大的一场战争一无所知,只能猜测他们根本没有连看邸报的兴趣都没有了。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3年后山东日照。
德国强占胶州湾,德国派出了120名士兵,乘坐四艘小船靠近山东日照海岸。
辛亥革命前夕的中国社会形势
辛亥革命前夕的中国社会形势辛亥革命,这个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的。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辛亥革命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它彻底颠覆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
而辛亥革命的背景,则是中国社会形势的剧烈变化。
在辛亥革命前夕,中国社会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困境,这些问题的爆发和持续,催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一、政治的混乱在辛亥革命前夕,中国的政治格局十分混乱。
清朝作为当时的最高政权,已经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
在内部,清朝政权的腐败和腐朽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在外部,列强的侵略和压迫,让中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同时,中国的国家机器也出现了滞涨现象,官僚制度和体制从大量弄脏了部分准确经济活动进行的过程中,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一切都让中国的政治形势变得愈加复杂。
二、封建势力的削弱古代中国是一个封建帝制社会,而在该社会中,封建势力已经占据了中国社会的主流地位。
但在近代中国,由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封建势力已经开始逐渐削弱。
农民阶层开始崛起,大量的土地开始从封建地主手中流转到了农民手里。
这些土地的重新分配给了广大的农村劳动者们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使得农民阶层在中国社会中地位逐渐得到了提高。
同时,身份隔阂和等级制度也在逐渐消失,封建势力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影响力正在日益削弱。
三、社会矛盾的激化在中国社会,由于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和社会结构、发展方式的问题,矛盾和冲突日益严峻,社会的动荡也随之加剧。
从地方到全国,从城市到农村,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在爆发,而这些矛盾的表面也反映了中国社会深层次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各种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因素,以及历史传统、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因素。
但总的来说,这些问题的共通点就是无法解决农民和工人阶层面临的权益问题,这是问题的根源。
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部分。
它从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层面,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对既有秩序和传统的质疑,以及渴望变化和改革的强烈欲望。
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奕劻
(1836--1918)
曾任军机大臣、 总理大臣。与李 鸿章一起参与签 订《辛丑条约》, 1911年,被任命 为内阁总理大臣。 民国后避居天津。
二、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 立
揭露清政府出卖铁路的宣传画
四川保路同志会主 要领导人同盟会会 员吴永珊(1878-1966)。在成都血 案后,在他的领导 下,四川荣县独立。
吴永珊就是无产阶 级革命家吴玉章。
1905
同 盟 会
湘赣起义
各 镇南关起义
地 武
安庆起义
装 起
(绍兴)起义
义 广州起义
四川保路运动
1911
武 昌 起 义
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旧址。革命党人熊秉坤等 人在这里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1911年10月,湖北 军政府成立
湖北军政府旧址
1911.10.10.
B、群众基础好; C、革命党人准备充分。
“预备立宪”
昌
的骗局使清 革命时
政府陷入空
前孤立
机成熟
起
四川保路运 动激化了人 创造
义
民群众与清 政府的矛盾 条件
概况 影响
A、1911年10月10日,起义 爆发,12日起义军占领 武汉三镇;
B、成立湖北军政府;
A、各省纷纷响应,清朝 统治瓦解;
B、革命潜伏着失败危机
1912.1.1.
武 湖 革命形势迅猛发展
中
袁
昌北
华
世
起军 义政
府
各省纷纷独立
镇压
民 国 建 立
临凯 时就 约任 法临
清政府
瓦解
袁
和谈
时 大
清帝 总
退位 统
帝 企图武力干涉
晚清时代的故事
晚清时代的故事
晚清时代是指中国清朝末期,大约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时期。
这个时期充满了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许多故事和事件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化。
以下是一些晚清时代的故事和事件:
1. 义和团运动:在晚清时代,义和团运动爆发,一群农民和武装团体抵制外国侵略者和基督教传教士。
这一事件导致了对外国人和中国基督徒的袭击,以及八国联军的入侵和北京的包围。
2.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晚清时代的一次改革尝试,旨在改革清朝政治体制、军队和教育。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阻挠,这一改革失败,加速了清朝的衰落。
3.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和革命斗争。
4. 白莲教起义:白莲教是一个宗教组织,曾经在晚清时代爆发了一系列的农民起义,反对清朝政府的压迫。
5.辛亥革命后的混乱: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了政治混乱和军阀割据时期,不同的地方出现了各种政治派系和冲突,反映了国家分裂和动荡。
这些故事和事件反映了晚清时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
这个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挥向人民的屠刀:清政府鲜为人知的暗杀活动
挥向人民的屠刀:清政府鲜为人知的暗杀活动1911年,是民国的开端,而1911年前的十年,中国的政治战场上活跃着三股力量——清朝皇族、立宪派和革命派。
实力最为强大的自然是清朝皇族,也就是当时清政府的主导者,而作为推动民国建立的主要政治力量之一的革命派,早年在清政府的打压之下,有关革命党人刺杀清朝官员的传奇有很多,1900年史坚如为响应起义刺杀只能以暗杀手段打击清政府的统治。
两广总督德寿,奏响了革命党人暗杀风潮的序曲。
随后的几年内,革命党人的暗杀活动极为频繁,影响较大的有吴樾谋炸五大臣案、汪精卫等谋炸摄政王载沣案等,汪精卫也正是因为这起影响极大的爆炸案崭露头角登上民国政坛的舞台。
随着辛亥革命的进行,这些革命党人的事迹广为流传,在传统的历史叙事观点中,有关革命党人暗杀风潮兴起的原因,只是简单地认为这是革命志士推翻暴政的英勇之举,却没有挖掘出其深层次的历史原因。
大手笔悬赏立宪派、革命派人头暴政之下的人民往往在推翻暴政的过程中,有意无意间复制施暴者的某些行为,革命党人风起云涌的刺杀热潮正是这种历史现象的具体体现,正是清政府的暗杀活动开这一时期暗杀风潮之先河,只是由于它比革命党人的暗杀手段更加隐蔽,舆论报道很少,所以鲜为人知。
其实最早遭到清政府大规模暗杀的并不是革命党人,而是立宪派,也就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
在戊戌政变之后,康有为、梁启超逃离海外,继续进行改良主义宣传。
清政府认为其有碍社会“和谐”,但是康梁又不在国内,清政府的力量鞭长莫及,清政府的统治者一看这情况白道力量是玩不转,咱就用黑道办法,于是动用了两样东西——“花红”和“赏格”。
看是两个名词,其实是一个意思,就是高额悬赏两人的人头,而清政府对此毫不避讳,1899年追捕康有为梁启超的上谕在《光绪朝东华录》中可以找到。
悬赏十万两白银,真是大手笔啊,从1899年到1900年,康梁二人四处逃窜,几次暗杀都是在死士的保护下才得以幸免。
相比于康有为和梁启超,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被清政府用“花红”和“赏格”索命的历史更悠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秘的1911,大清朝完蛋的前夜究竟发生了什么?
任清朝内阁总理大臣时的袁世凯
文| 傅国涌来源| 《中国经营报》/R4vvENa
进入1911年,北京所有掌权的人们,没有一个想到他们快
完蛋了。
我看到那个时代掌握大权的人留下来的日记,包括他们的回忆、他们的书信,没有一个人在10月10日之前想过大清朝快完蛋了,从上到下都没有。
他们的日记整天记录的就是吃饭送礼,看上去似乎真是繁华的“盛世”。
街上到处
是灯红酒绿,胡同里的生意好极了,澡堂里的生意好极了,就像香港今年出版的英国爵士巴恪思尘封了68年的《太后
与我》所说的,不少有权有势的人都在澡堂里忙着同性恋。
一场雨压垮一个朝代大清朝为何脱轨?第一个因素就来自
这些神秘预兆,其背后是人心的变动,人心思变。
当然真正直接影响大清朝脱轨的第一个原因是下雨,天不断地下雨,夏天都是雨,不光是辛亥年的夏天下雨,辛亥的前一年1910年的夏天也一直在下雨,1909年也是连年的大雨,湖北、
湖南因水成灾,夸张一点儿说,是一场雨压垮了一个朝代。
因雨成灾,粮食没有丰收,大米价格急剧攀升,抢米风潮到处出现。
最大的抢米风潮发生在1910年4月的湖南长沙。
长江流域出现四百万以上的饥民,如果仅仅长江流域有问题,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保证安全,大清王朝仍然
固若金汤,但是老天爷偏偏要跟爱新觉罗氏作对,当长江流域大水成灾的时候,1911年夏天南京城可以划船,武汉城可以划船,同时山东巡抚告急山东缺粮,甚至连东三省也因雨成灾。
鱼米之乡、江浙二省此时也出现粮食危机。
少年徐志摩时在杭州府中读书,有一天去看电影,发现那么多人围在那里,原来有人在抢粮,把米店抢了,原因是大米价格太高而买不起。
他电影也没看成,黯然回到学校宿舍,详细记下了那一天的所见所闻。
这是一个少年学生亲眼所见,写在私人日记里面的,可信度很高。
粮食危机可以说是大清王朝脱轨的第一个主要原因,反对辛亥革命的保守者辜鸿铭写信给上海的《字林西报》说,参与武昌起义的新军,海外留学回来的革命党人还比较文明,革命有节制,但是长江流域有几百万饥民,这几百万嗷嗷待哺的饥民一旦卷入革命,革命就会失控。
辜鸿铭已洞察饥荒对于大清朝的威胁了。
辜鸿铭,其一生致力于让西方人了解中华文化
当时清廷度支部已没有什么钱,隆裕太后至少三次从宫中拿出现银赈灾,给江苏、四川和湖北,当革命发生以后,她一面压制革命,一面赈灾,因为饥民才是她政权最大的威胁。
粮食危机还带来了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在近代化的社会永远是一个致命的威胁。
当大米危机出现的时候,大清朝或许还有救,当金融危机出现的时候就真正没救了。
1911年10月
12日以后金融危机首先在北京出现。
武昌兵变的消息传到北京已经是10月11日,11日到12日之间,内阁竟然没开会,王公大臣没有做出一个决策,直到10月12日凌晨5点,他们做出了一个决策:出兵镇压,派荫昌去。
荫昌曾在德国留学,学过军事,曾作为清朝的使节出使德国,他最拿手的是唱京戏,但这次他自己就打退堂鼓了,在北京城足足逗留了三天才缓缓出发。
其实他是在运作重新起用袁世凯,当他15日傍晚登火车的时候,朝廷前一天已下达重新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的诏令。
荫昌出发前,管铁道的邮传部长盛宣怀来了,告诉他们打武汉的时候,只要保全汉阳铁厂,奖励十万大洋。
盛大人下车时还对着火车窗户跟荫昌说:“这个事情别忘了。
”荫昌说:“盛大人,你放心,只管把大洋准备好就行。
”这句话让外国记者全听见了,他们的理解是:原来朝廷派兵南下军饷没准备好。
第二天,日本、英国等国记者纷纷发布消息,到处都传开了,国库当时还是有两百万大洋,13日就拨出了五十万军饷。
但是,这个消息一登出来,老百姓认为清朝没钱了,意味着自己存在银行的钱不安全了,大家都到银行取钱,最起劲的是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他一家就取出至少几百万两以上的巨额存款,直接存入英国汇丰银行。
只有两天的时间,北京有几家银行就关门了,以前可以给银票、纸币,现在都没有人要了,只要现大洋,宁肯背在身上重一点,但是
踏实,能买到米,米也越来越贵了。
他们每天在日记里写着:今天大米价格又飙升了,而且店里没有那么多米卖给你,警察出来维持都没用。
接下来发生金融危机的是上海,昔日富庶繁华的十里洋场一夜之间现金不够了,他们向外国人紧急呼救,外国银行原来对中国银行很好,这个时候就不好了,因为不相信中国银行了。
上海几家大的民营银行都关门了,门口贴出告示“因现金告急,暂停营运”。
从南到北,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甚至包括最稳定的东三省像奉天、营口、大连等地都出现了程度不等的金融危机。
谣言最终变成了事实
与金融危机同时出现的是逃难潮,他们兑钱出来做路费,北京人逃到天津去,天津有租界,使得租界人满为患。
像严复这样有地位的人,逃到天津后,连房子都租不到,最后只好在小旅馆里住,因为他跟外国人关系很好,外国人说“你可以到烟台来,我借个房子给你住”。
天津全都住满了,房价急剧攀升,有一些北京人在天津待不下,就住在北京的两个地方,一个是东交民巷使馆区,一个是六国饭店。
还有一个流向是纷纷逃亡上海,全国各地都有人逃到上海,上海的房价也贵得不得了,米也贵得不得了,当上海和天津租界人满为患的时候,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些地方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和逃难的背后是人心恐慌,全国各地到处都是谣言,大清朝的脱
轨,可以说是因为下雨,也可以说是因为谣言,报纸上每天登载的消息有许多是假的,凡是讲革命党人胜利的消息,在南方的报纸畅通无阻,而说清兵打胜仗的报馆就有几家被砸了。
很多人当时的日记里每天都是不同的谣言记录,但过了几天,谣言统统都变成了事实。
比如说今天写的“太原沦陷”,明天
写的“西安沦陷”,过后一个星期都变成事实。
大清朝之所以脱轨,不光金融有问题,银行要关门,国库也没钱,这是财政困难。
一个天朝大国,到了国库山穷水尽的时候就一天也混不下去了。
钱都到哪里去了?毫无疑问是落到私人的口袋里了,许多亲王、贝勒和大臣家里都很有钱,唯独大清朝的国库没钱。
最困难的时候,国库里只有二十万两白银,许多部因为没有办法发工资,纷纷关门,度支部不断地想办法借款。
显赫的盛宣怀第二个女婿在司法部任职,离开北京时,竟然找不到路费,因为司法部已经不发工资了,等了45天,终于等到了二百两银子,船票涨价,路费都不够,最后在天津的典当行典当凑齐了450两,终于南下上海,但是拖了很长时间。
袁世凯后来逼隆裕太后把私房钱吐出来,一次一次的逼,拿到巨款后他还是不肯出兵打仗。
为什么清朝最后没有以血流成河告终?南北之间没有发生大规模集
聚的南北战争,只是在武汉、南京、陕西打得比较激烈?原因就是袁世凯从来没打算动真格的。
三方妥协的革命模式
袁世凯早就想好了,要是动真格的,跟南方革命党人拼命,虽然赢了,也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朝廷还是要收拾他。
南方革命党人,哪怕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后也是没钱,双方没有大打出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南北财政困难,外国不肯借款。
从大清朝的脱轨我们可以看到,各方都比较节制,隆裕太后和载沣、袁世凯,孙中山和黄兴,在那个时代,他们最终被动地找到了一条解决政治危机的途径。
这套模式就是妥协的模式,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时代用妥协的方式解决重大的政治危机,解决这样重大的社会变动。
因为三方的被动而导致三方的妥协,让大清朝和平落幕,接受新的共和制度安排。
2000年前,中国一直在秦始皇的制度下生活,中央集权制,这套制度用什么办法解决政治危机呢?一共只有两种方式,或农民暴动,或宫廷政变,都是用暴力的方式。
辛亥革命最后不依靠暴力解决,而是各方妥协,很多人对这样的被动很不满意。
但我觉得被动是正常状态,主动才是历史的意外,主动的背后也有被动的因素。
被动并没有什么不好,隆裕太后可能是被动为主,但是她做出的决定避免了数以百万计同胞的非正常死亡。
袁世凯虽是一世之枭雄,但他辛亥年的选择是正确的,不能因为他几年后称帝就否定他在辛亥的选择。
如果没有袁世凯,辛亥革命不知道还要牺牲
多少人的无辜生命。
清末革命团体分布图
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以及同盟会与光复会的革命党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虽然他们的力量非常小,经常是从失败走向失败,但他们用勇气和牺牲换来了亚洲第一共和国。
当他们掌握了南京政权的时候,他们完全可以不顾一切举兵北伐,和袁世凯决一死战,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他们愿意妥协,并交出南京政府,让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隆裕太后宣布退位。
虽然三方都不是最满意,但三方都可以勉强接受,而普通的中国人却少牺牲了很多生命。
革命的结果不是要让某一方独赢,一些人胜利了,但大部分人都失败了。
当我们经历了几十年或上百年之后,我们知道胜利没那么了不起,我们宁愿不要胜利,少一些这样的胜利就少一些牺牲,所以此时此刻回望一百年前的中国,孙中山与黄兴在一个几千年的官本位社会里,愿意放弃权力,鞠躬下野,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们三方的妥协,三方都是被动的,但是化被动为主动,中国人民就有了一个小小的胜利。
今天,当我们回望一百年前的中国,如果要真正看到历史的本来面目,应该相信史实,回到历史的原点,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在那里面找到我们的起点,真实是历史的生命,在历史中找到我们的明天。
昨天是我们的历史,今天也是我们的历史,明天也将成为我们的历史,在历史当中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未来。
中国的历史不是某些英雄、伟人和统治者创
造的,是所有中国人共同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