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仪读数及计算方法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三等水准仪是测量大地高程的仪器,它的测量精度和适用范围介于一等水准和二等水准之间。
在工程测量和地形测量中,常常使用三等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
三等水准仪的测量方法主要分为测高方法和相对方法两种。
一、测高方法1.正射法:利用水平线和天线所在的垂直平面即观察方向所在的垂直平面相交于一条水平线,通过测算观察点的高程差,从而确定目标点的高程。
这种方法适用于平坦地区和近似平面的地形,观察点和目标点的高程差较小。
2.双面视线测量法:在目标点的两个方向上分别设置观察点,通过在两个方向上观测与目标点相对高差,再经过后续计算可确定目标点的高程。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势复杂、陡坡地区和近似垂直面的地形。
3.高差闭合测量法:将测量线路的起点和终点相接合,形成闭合回路,通过测算回路的高差闭合差,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分摊闭合差,从而确定每个控制点的高程。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范围的高程测量,更适合处理复杂地形的控制点高程测量。
二、相对方法1.单面视线法:在水准线上的固定基点上设立测站,通过观测水准仪视线和目标点的交点的高差来确定目标点的高程。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势起伏不大的平整地区,适合测量局部高程控制点。
2.利用已知控制点法:在已知高程的控制点上设置测站,通过测算测站与目标点的高差,然后与已知控制点的高程差比较,从而求得目标点的高程。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测量大范围高程的场合,要求控制精度高。
在三等水准测量中,我们通常要计算一些重要的参数,如高程差、尺度差、闭合差等。
1.高程差计算:高程差是指测量线路中相邻两个控制点的高程差。
计算高程差时,首先需要记录水平线的观测读数和天线的观测读数,然后根据高程仪的常数和观测读数进行计算。
2.尺度差计算:尺度差指的是在同一观测方向上,目标点与测站之间的垂直距离。
计算尺度差时,需要记录观测读数和观测方向的读数。
根据高程差和观测方向的读数进行计算。
3.闭合差计算:闭合差是指测量线路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高程差。
水准仪读数及计算方法
怎样使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一、水准仪的使用水准仪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五个步骤。
(一)安置安置是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
首先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用目估法使架头大致水平并检查脚架是否牢固,然后打开仪器箱,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器连接在三脚架上.(二)粗平粗平是使仪器的视线粗略水平,利用脚螺旋置园水准气泡居于园指标圈之中。
其方法如图9—10(a)所示,气泡未居而位于a处,先按箭有关当局所指的方向用手相对转动螺旋1和2,使气泡移到b的位置,如图9—10(b);然后再转动脚螺旋3使气泡居中。
在整平过程中,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大姆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三)瞄准瞄准是用望远镜准确地瞄准目标。
首先是把望远镜对向远处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最清晰。
再松开固定螺旋,旋转望远镜,使照门和准星的连接对准水准尺,拧紧固定螺旋。
最后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清晰地落在十字丝平面上,再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的像靠于十字竖丝的一侧。
(四)精平精平是使望远镜的视线精确水平。
微倾水准仪,在水准管上部装有一组棱镜,可将水准管气泡两端,折射到镜管旁的符合水准观察窗内,若气泡居中时,气泡两端的象将符合成一抛物线型,如图9-1(a)所示,说明视线水平。
若气泡两端的象不相符合,如图9-11(b)所示,说明视线不水平。
这时可用右手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象完全符合,仪器便可提供一条水平视线,以满足水准测量基本原理的要求。
注意?气泡左半部份的移动方向,总与右手大拇指的方向不一致。
(五)读数用十字丝,截读水准尺上的读数。
现在的水准仪多是倒象望远镜,读数时应有上而下进行.先估读毫米级读数,后报出全部读数。
如图9—12所示,尺上的读数为1.456m。
二、水准测量的方法当待测高程的两点距离较远或高差较大时,不能在两点间安置一次仪器,就能读得两水准尺上的读数,应按下述方法分站进行测量。
如图9-13所示,已知水准点BM1的高程为365。
水准仪测量高程计算方法
水准仪测量高程计算方法水准仪是测量地面高程的一种仪器,广泛应用于土建工程、地质勘探、道路建设等领域。
它通过测量地点的高度差来确定地面的高程。
水准仪的测量原理是基于测量标尺的水平性,利用重力的平衡来进行高程测量。
下面将介绍水准仪的测量方法和计算过程。
水准仪的测量方法主要分为三步:设站、观测、计算。
首先是设站。
设站是指选择水准仪的测量点。
在设站时需要选择地势较平坦、不易受干扰的地点,同时要注意避开地面上的高压电线、大树等物体,以免影响观测结果。
设站好后,就可以进入观测环节。
观测时,需要将水准仪架设在一个固定的三脚架上,保持水准仪的水平,调整视线到标尺的中央刻度,即进行水平线的观测。
观测过程中,需要注意观测时的天气情况,避免雨雾等天气对测量的影响。
观测完成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计算了。
计算的目的是根据观测数据得到每个测点的高差值。
计算的主要方法有两种:闭附和开附。
闭附方法是指在整个测区内,选择一个已知高程的控制点,将其高程作为测区的基准面。
然后根据控制点与各测点的高差值,逐步计算其他未知点的高程。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找到控制点与测点的高差值,记作d12.然后根据观测数据找到下一个连接节点的高差值,记作d23.根据d1和d2的关系,可以得到一个方程:d1+d2=Δh,其中Δh是两个连接节点的高差变化量。
4.根据这个方程,可以依次求解每个未知点的高差值。
开附方法是指在测区内选择至少两个已知高程的控制点,将其高程作为测区的基准面。
然后根据观测数据计算每个测点的高差值。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找到每个测点与控制点的高差值,记作d。
2.根据观测数据计算每个测点与相邻控制点的高差变化量Δh。
3.根据已知控制点的高程和Δh的关系,可以逐步计算每个未知点的高程。
无论是闭附方法还是开附方法,都需要进行反算来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反算是指将已计算出的高程差代入观测方程中,重新计算逐个观测值,以检查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如果观测值与计算值相差较大,则需要检查观测和计算过程是否存在错误。
水准仪高程测量计算方法
水准仪咼程测量计算方法
如图所示:
4 —
■■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_________
公式:前视点高程=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如需多次转点,则不断向前移动水准仪,把前一次测得的前视点高程作为后视点高程即可,如此反复循环)
例一:如已知后视点A高程为32.500m,将水准仪架设在后视点A 与前视点B之间,立标尺在A点读数假设为4.225m (后视读数),然后转动水准仪望远镜向B处,立标尺在B点读数(前视读数)假设为
1.562m
B 点高程=32.500+4.225-1.562=35.163m
例二:已知A点高程为48.65 m求B点高程(标高)?:
将水准仪架设于后视点A与前视点B之间,将水准仪调整水平状态, 将水准尺(标尺)立于A点读的读数3.538 m转动水准仪望远镜处向B处,并将将水准尺(标尺)立于B读的读数1.645m则B点高程计算如下:
B 点高程=48.65+3.538-1.645=50.543 m。
水准仪使用及计算方法
第三节水准测量的实施一、水准点测绘部门在全国各地建立用水准测量方法获得其高程的控制点—水准(BM)。
水准点有永久水准点和临时水准点。
水准点标志后,在水准记录本绘制“点之记”,绘制水准点的草图、对周围附近情况加以说明,注明水准点的编号。
图5 水准点(单位:cm)二、水准路线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称为水准路线。
按照已知水准点布设情况,水准路线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图6 水准路线的形式A:闭合水准路线:从一高级水准点出发,经过测定其它各点高程,最后又闭合到原来点的环形路线。
B:附合水准路线:从一高级水准点出发,经过测定其它各点高程,最后符合到另一高级水准点的路线。
C:往返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从一高级水准点出发,经过测定其它各点高程到终点,又从终点返测到原来高级点的往返路线。
支水准路线长度为1~2Km。
三、水准测量的实施水准测量采用往返测量法、改变仪器高法或双面尺法进行测量。
往返测量法步骤:设定已知一水准点BM高程(123.446m),要测定B点的高程。
如图所示:图7 水准测量的实施1、置水准仪于距已知后视高程点A一定距离的I处,并选择好前视转点ZD1,将尺置于A点和ZD1点上。
测站在后视点与前视点的中间。
2、将水准仪粗平后,先瞄准后视尺,消除视差。
精平后读出后视读数a。
3、转过望远镜照准前视尺,精平后,读取前视读数b。
至此完成了一个测站的观测任务。
(架一次仪器叫一个测站)4、将仪器搬迁到下站II站,把第I站的后视尺移到第II站的转点ZD2上,此时第一站的前视成了第二站的后视。
5、按2.3步骤测出第II站的后、前视读数。
如此重复至B点。
表2-1 水准测量记录表第四节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水准测量的外业测量数据经检核后,如果满足了精度要求,就可以进行内业成果计算,即调整高差闭合差(将高差闭合差按误差理论合理分配到各测段的高差中去),最后求出未知点的高程。
高程的计算有两种方法1 已知高程+高差=待测高程(高差法)高差=前视度数-后视觉读数2 已知高程+已知高程点读数=H H - 待测点读数=待测高程(等高法)如不是三、四等水准测量,可以把转点当作一个要测的点来测量,方法都一样的后视-前视=高差:用后视点的高程+高差=前视点的高程。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三等水准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大地水准面高程的仪器,它是利用重力作用于液面来实现高程的测量的仪器。
在工程测量和地质勘探中,三等水准仪被广泛应用,它可以精确地测量地表的高程,为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主要包括设置基准点、安装仪器、测量观测、处理数据等多个步骤。
在进行三等水准测量时,需要严格按照这些步骤进行操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对于三等水准仪的测量工作,首先需要确定测量路线,并选择好基准点。
基准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选择地势较高、地形平坦、地质稳定的地点作为基准点。
在选择好基准点之后,需要对基准点进行标志,并在基准点周围进行测量点的设置。
其次,安装三等水准仪是三等水准测量工作中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在安装仪器时,需要选择平整稳固的地面,用水平仪或其他辅助工具调整基准面,使其平稳水平。
同时,需要按照三等水准仪的使用说明书对仪器进行校准和调整。
测量观测是三等水准测量中的核心工作。
在进行测量观测时,需要使用三等水准仪进行目标点的观测,同时记录观测数据。
观测数据的记录需要进行多次观测,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在进行观测时,需要注意保持观测点的稳定和准确,同时要避免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
处理数据是三等水准测量的最后一个步骤。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首先需要将观测数据进行汇总和整理,然后进行数据平差和计算。
数据平差是确保测量数据准确性的重要环节,它需要通过数学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修正和调整,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在进行三等水准测量时,需要严格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操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进行测量工作时,需要注意保护仪器和测量设备,以防止其受损或损坏。
三等水准测量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测量数据处理和高程计算两个方面。
在进行测量数据处理时,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平差和修正,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进行高程计算时,需要根据观测数据和平差结果进行高程的计算和确定。
水准测量计算范文
水准测量计算范文水准测量是测量地面高程或垂直高差的一种常用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和地理测量等领域。
水准测量通过在地面上设置水准仪,通过观测水平仪的刻度来确定点之间的高差。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准测量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一、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基于大地水准面理论,在水平方向上保持水准仪观测到的水平线与水平线之间的高程差。
在进行水准测量时,需设置测量起点,即基准点,并通过一系列测量点来获取高差。
测量过程中,使用自准仪或者自动水准仪来观测水平线,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水准测量计算方法1.高程差计算在水准测量中,常使用高程差公式计算不同点之间的高差:H=(S1-S2)+(S3-S4)+...其中,H为高程差,S1、S2、S3、S4为不同点的观测读数。
高程差是通过将每个点的观测读数相加得到。
2.闭合水准测量计算闭合水准测量用于确定测量回路中的误差。
闭合水准测量计算公式如下:ΣΔH=Σ(S2-S1-B)其中,ΣΔH为闭合水平误差,Σ(S2-S1)为回路起点至终点的高程差总和,B为测站点的回路平差值。
通过计算ΣΔH可以确定闭合水准测量的误差情况。
3.高程差改正计算在水准测量中,由于大气压力、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观测到的读数可能存在误差。
为了消除这些误差,需进行高程差改正。
高程差改正计算公式如下:Dh=A×L其中,Dh为高程差改正值,A为高差系数,L为测线长度。
高差系数是由高差改正表或系数表提供的。
4.平差计算为了更准确地确定起始点的高程,在进行水准测量时,可以进行平差计算。
平差计算可以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
最小二乘平差计算公式如下:V=∑(N-H)²其中,V为平差值,N为观测读数,H为校正值。
通过最小化观测读数与校正值之间的差距,可以得到更准确的高程测量结果。
5.水准仪校验计算为了确保水准仪的观测结果准确可靠,需进行水准仪校验。
水准仪校验计算可通过观测弹簧线来进行。
观测弹簧线的方法可以参考水准仪手册。
水准仪测量计算方法
水准仪测量计算方法水准仪是精密仪器,是测量平面和垂直水平测量,以及高度垂直测量的通用仪器。
水准仪最常用来用来测量地面或建筑物的垂直面,倾斜度等等,而且用来定位和测量大规模建筑物,道路,桥梁等水准仪测量的数据能够在构筑计划的建筑,基础工程和土方工程中得到高效的运用。
一般情况下,水准仪测量以一线制(单边测量)或者两线法(双边测量)两种方式进行。
在一线制测量中,只采用一条观测线,它从观测点开始发出,并在观测线之线上观测点处结束,以确定水准仪观测点在此观测线上的垂直距离。
在双边测量中,将目标点设置在两条观测线之间,以衡量两条观测线上的垂直距离。
水准仪是用来测量观测点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这就是水准仪主要的作用,测量过程也十分简单,只要将其安装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然后用测量仪校准器读出水准仪仪表上的数值,最后就可以得到水准仪测量的数值。
此外,水准仪的测量过程不仅要求仪器的精度,同时需要测量者的操作技术和知识,以便从结果中正确计算出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差。
做好水准仪测量,还要注意测量的连续性,以及确定测量的起点和终点,以及选择正确的测量方法。
正确使用水准仪,可以用小数点之间的微小变动来测量高度差,即测量仪器的精度会比诸如直尺等小测量仪器的精度好得多。
在水准测量中,测量仪器的精度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因此,选择正确的测量仪器是非常重要的。
在水准仪测量的结果中,可以获得观测点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同时也可以获得观测点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从而可以用来测量出形状完整的建筑物或地形。
另外,还可以根据测量结果来计算形状不完整的物体,例如山坡,以及用来测量管道等等。
最后,针对水准仪这种测量仪器,还需要注意仪器的保养和维护,如仪器的清洗,以及检查仪器精度等等,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总之,水准仪的测量方法具有很高的精度,并且受技术水平和检测仪器精度影响较小,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
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
计算 校核
路线 校核
∑a=7.570 ∑b=5.196 ∑h测=2.374
- )∑b=5.196
∑h测 =2.374
∑h理 =2.381
fh = ∑h测 - ∑h理= ∑h测 -( H终 – H始 )=2.374-2.381= - 0.007m fh允= ±12(n)^0.5mm= ±24mm v每站= -(fh /n)=7/4=1.75mm
BM.B
∑h理= H终 – H始
水准网 2
BMA 5
3 4 BMC
•1 BMB
3、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
1)观测与记录
两次仪器高法:后前前后 双面尺法:后前前后或黑黑红红
2)水准测量的校核方法 计算校核(记录表) 路线校核(记录表) 测站校核
两次仪器高法记录表
双面尺法水准记录表
数据取位的原则:小数点后三位。 “四舍六入”,五前为奇入,为偶舍。
2)瞄准 :利用望远镜镜筒上的准星和照门对准目标,
使尺像位于望远镜视场中,旋紧制动螺旋
→目镜对光,使十字丝清晰 →物镜对光,使尺像清晰,并消除视差
3)精平
精确整平 转动微倾螺旋,使水准管的气泡严
格对中,即可立即读数。
4)读数
读数按由小到大的方向,读出米、分米、厘 米、并估读毫米数。
读数记录一般均不加小数点,读记四位数, 以毫米为单位。
黑面读数 a=1274(mm)
红面读数 b=5958(mm)
§2-4 水准测量的实施
1、水准点 2、水准路线的布置形式 3、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 4、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
2、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
BM.A 闭合路线
∑h理=0
1 BM.A
2 支水准路线
水准仪计算最简单方法
水准仪计算最简单方法水准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面高程差的仪器。
在土木工程中,水准仪是非常重要的测量工具之一。
然而,对于许多初学者来说,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是一项复杂和困难的任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帮助初学者轻松地进行水准仪计算。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进行水准仪测量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将水准仪放置在一个平稳的基座上,以确保其稳定。
其次,需要将水准仪调整到水平位置。
这可以通过调整水准仪的三个调节脚来完成。
最后,需要设置一个基准点,以便将测量结果与该点进行比较。
第二步:进行测量完成准备工作后,可以开始进行水准仪测量。
首先,需要将水准仪放置在基准点上,并进行校准。
校准可以通过将水准仪的目镜对准一根已知高程的标杆进行完成。
校准后,可以将水准仪移到需要测量的点上,并进行测量。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将目镜对准一个高程已知的标杆,并记录下目镜的读数。
然后,将水准仪移到下一个需要测量的点上,并重复此过程。
最后,将所有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第三步:计算高程差完成测量后,需要将测量结果转换为高程差。
这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高程差 = 目镜读数1 - 目镜读数2 + 标杆高程2 - 标杆高程1 其中,目镜读数1和目镜读数2分别为两个测量点的目镜读数,标杆高程1和标杆高程2分别为两个标杆的高程。
第四步:检查测量误差在进行水准仪测量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误差。
因此,需要进行误差检查,并进行必要的校正。
误差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测量点的高程差来检查。
如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则需要重新进行测量或进行校正。
总结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可以帮助土木工程师准确地测量地面高程差,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这可能是一项复杂和困难的任务。
通过使用上述简单方法,初学者可以轻松地进行水准仪计算,并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水准仪使用及计算方法
第三节水准测量的实施令狐采学一、水准点测绘部门在全国各地建立用水准测量方法获得其高程的控制点—水准(BM)。
水准点有永久水准点和临时水准点。
水准点标志后,在水准记录本绘制“点之记”,绘制水准点的草图、对周围附近情况加以说明,注明水准点的编号。
图5 水准点(单位:cm)二、水准路线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称为水准路线。
按照已知水准点布设情况,水准路线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图6 水准路线的形式A:闭合水准路线:从一高级水准点出发,经过测定其它各点高程,最后又闭合到原来点的环形路线。
B:附合水准路线:从一高级水准点出发,经过测定其它各点高程,最后符合到另一高级水准点的路线。
C:往返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从一高级水准点出发,经过测定其它各点高程到终点,又从终点返测到原来高级点的往返路线。
支水准路线长度为1~2Km。
三、水准测量的实施水准测量采用往返测量法、改变仪器高法或双面尺法进行测量。
往返测量法步骤:设定已知一水准点BM高程(123.446m),要测定B点的高程。
如图所示:图7 水准测量的实施1、置水准仪于距已知后视高程点A一定距离的I处,并选择好前视转点ZD1,将尺置于A点和ZD1点上。
测站在后视点与前视点的中间。
2、将水准仪粗平后,先瞄准后视尺,消除视差。
精平后读出后视读数a。
3、转过望远镜照准前视尺,精平后,读取前视读数b。
至此完成了一个测站的观测任务。
(架一次仪器叫一个测站)4、将仪器搬迁到下站II站,把第I站的后视尺移到第II站的转点ZD2上,此时第一站的前视成了第二站的后视。
5、按2.3步骤测出第II站的后、前视读数。
如此重复至B点。
表2-1 水准测量记录表第四节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水准测量的外业测量数据经检核后,如果满足了精度要求,就可以进行内业成果计算,即调整高差闭合差(将高差闭合差按误差理论合理分配到各测段的高差中去),最后求出未知点的高程。
高程的计算有两种方法1 已知高程+高差=待测高程(高差法)高差=前视度数-后视觉读数2 已知高程+已知高程点读数=H H - 待测点读数=待测高程(等高法)如不是三、四等水准测量,可以把转点当作一个要测的点来测量,方法都一样的后视-前视=高差:用后视点的高程+高差=前视点的高程。
水准仪高程测量计算方法
水准仪高程测量计算方法
如图所示:
公式:前视点高程=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如需多次转点,则不断向前移动水准仪,把前一次测得的前视点高程作为后视点高程即可,如此反复循环)
例一:如已知后视点A高程为32.500m,将水准仪架设在后视点A 与前视点B之间,立标尺在A点读数假设为4.225m(后视读数),然后转动水准仪望远镜向B处,立标尺在B点读数(前视读数)假设为1.562m
B点高程=32.500+4.225-1.562=35.163m
例二:已知A点高程为48.65m,求B点高程(标高)?:
将水准仪架设于后视点A与前视点B之间,将水准仪调整水平状态,将水准尺(标尺)立于A点读的读数3.538m,转动水准仪望远镜处向B处,并将将水准尺(标尺)立于B读的读数1.645m, 则B点高程计算如下:
B点高程=48.65+3.538-1.645=50.543m。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三等水准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大地水准高程的仪器,它的精度和测量方法是由国际上统一规定的。
在实际的测量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来操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三等水准仪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
一、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1.仪器校准在进行水准测量之前,首先需要对三等水准仪进行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确保仪器的测量结果能够符合实际的地面高程情况。
校准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检查仪器的水平仪和望远镜的调准情况,确保它们的准确性;(2)检查水准仪的平衡仪和调平螺丝,保证仪器能够在测量中保持水平状态;(3)检查水准仪的刻度尺和刻度盘,确保它们的刻度精确并且清晰可读。
2.设置基准点在实际的测量中,需要设置一些基准点来作为测量的起点和终点。
一般来说,基准点应该选择在地面比较平坦、基本固定和不易受影响的地方。
在选择基准点之后,需要对基准点进行测量和标记,确定它们的高程值和位置。
3.进行测量(1)测量仪器的高程首先将三等水准仪设置在一个基准点上,使用望远镜对准下一个基准点,然后通过调整望远镜和平衡仪的角度来测量基准点的高程值。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仪器的稳定和水平状态,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移动测量在测量完一个基准点之后,需要将三等水准仪移动到下一个基准点上,重复上面的测量过程,直到所有的基准点都被测量完毕。
4.数据记录在进行测量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测量结果和相关的数据。
一般来说,需要记录测量的时间、测点的编号、高程值、测量人员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以备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三等水准仪测量的计算方法1.高程值的计算在实际的测量中,所得到的高程值通常都是以某一个基准点为起点的相对高程值。
为了得到绝对高程值,需要进行高程值的计算。
高程值的计算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高程差的计算在测量过程中,需要计算出相邻基准点之间的高程差。
水准仪转点计算公式
水准仪转点计算公式水准仪是一种测量高度差的仪器,它可以测量地面的高低差以及建筑物、桥梁等构筑物的高度。
水准仪的使用需要对其进行校准,而转点计算是水准仪校准的一个重要步骤。
本文将介绍水准仪转点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1.水准仪转点计算公式水准仪转点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水准仪校准时所需的参数,其基本形式为:ΔH = (B1-B2)×f其中,ΔH为两个转点之间的高度差,B1和B2为两个转点的读数,f为水准仪的倍率。
在使用水准仪进行校准时,需要在水准仪的两个转点之间进行读数,然后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高度差。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调整水准仪的读数,以达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2.应用案例下面以一个实际的应用案例来说明水准仪转点计算公式的应用。
假设在进行水准测量时,发现水准仪的读数存在误差。
为了纠正这种误差,需要进行校准。
首先,需要选择两个转点,并在这两个转点之间进行读数。
假设第一个转点的读数为1.234米,第二个转点的读数为2.345米,水准仪的倍率为100,那么根据水准仪转点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两个转点之间的高度差为:ΔH = (2.345-1.234)×100 = 111.1毫米根据计算结果,可以调整水准仪的读数,以达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3.注意事项在进行水准仪转点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转点:转点的选择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地形起伏、建筑物、树木等物体的影响,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保持仪器水平:在进行水准仪读数时,需要保持仪器水平,以确保读数的准确性。
(3)注意环境因素:在进行水准测量时,需要注意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如气温、大气压力等因素。
4.总结水准仪转点计算公式是水准仪校准的重要步骤,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两个转点之间的高度差,从而调整水准仪的读数,以达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在进行水准测量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转点、保持仪器水平以及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骤如下:
(一)在BM1点且距BM1点约100~200处找寻一点TP1,地面不松软时可立水准尺,地面松软时,可置尺垫于地面踩实后,立尺。
(二)在BM1与TP1中间选定一点I安置仪器(称为测站)进行粗平。
(三)后视(瞄准)BM1点上的水准尺,经精平后读数得0.823m(称为后视读数a1),记入手薄后视栏内,如表1所示。
水准测量手薄---1
测
站测
点后视读数
a
(m)前视读数
b
(m)高差(m)高程
(m)备注
+ -
BM1 0.823 365.427
Ⅰ
TP1 2.769 0.145 0.678 366.105
Ⅱ
TP2 1.371 0.854 1.915 368.020
Ⅲ
A 1.010 0.361 368.381
b2=2.769-0.854=+1.915m记入手薄。余此类推。
(七)计算各点高程。如TP1的高程
HTP1=HBM1+h1=365.427+0.678=366.105m TP2点的高程
HTP2=HTP1+h2=366.105+1.915=368.381
余此类推。将以上计算结果,分别记入各点的“高程”栏内,详见表9-1。
怎样使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
一、水准仪的使用
水准仪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五个步骤。
(一)安置
安置是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首先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用目估法使架头大致水平并检查脚架是否牢固,
然后打开仪器箱,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器连接在三脚架上。
(二)粗平
(四)转动望远镜,前视(瞄准)TP1点尺上的读数得0.145m(称为前视读数为b1),记入手薄高视栏内。
(五)BM1与TP1两点的高差
h=a1-b1=0.823-0.145=+0.678m记入手薄“十高差”栏内。
(六)搬动仪器于Ⅱ点,移动BM1尺于TP2点,同法读取TP1尺上的后视读数a2,TP2尺上的读数b2则TP1与TP2的高差
粗平是使仪器的视线粗略水平,利用脚螺旋置园水准气泡居于园指标圈之中。其方法如图9-10(a)所示,气泡未居而位于a处,先按箭有关当局
所指的方向用手相对转动螺旋1和2,使气泡移到b的位置,如图9-10(b);然后再转动脚螺旋3使气泡居中。在整平过程中,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大姆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三)瞄准
瞄准是用望远镜准确地瞄准目标。首先是把望远镜对向远处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最清晰。再松开固定螺旋,旋转望远镜,使照门和准星的连接对准水准尺,拧紧固定螺旋。最后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清晰地落在十字丝平面上,再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的像靠于十字竖丝的一侧。
(四)精平
精平是使望远镜的视线精确水平。微倾水准仪,在水准管上部装有一组棱镜,可将水准管气泡两端,折射到镜管旁的符合水准观察窗内,若气泡居中时,气泡两端的象将符合成一抛物线型,如图9-1(a)所示,说明视线水平。若气泡两端的象不相符合,如图9-11(b)所示,说明视线不水平。这时可用右手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象完全符合,仪器便可提供一条水平视线,以满足水准测量基本原理的要求。注意?气泡左半部份的移动方向,总与右手大拇指的方向不一致。
(八)计算校核。为了检查计算是否有误,可用公式
bBM1-B=HB-HBM1=∑a-∑b=∑h (5)进行计算校核。
注意:A眯是插前视点,没有后视读数,不参与核计算。它的高差和高程应根据TP2(转点)的后视读数和高程分别计算。
(五)读数
用十字丝,截读水准尺上的读数。现在的水准仪多是倒象望远镜,读数时应有上而下进行。先估读毫米级读数,后报出全部读数。如图9-12所示,尺上的读数为1.456m。
二、水准测量的方法
当待测高程的两点距离较远或高差较大时,不能在两点间安置一次仪器,就能读得两水准尺上的读数,应按下述方法分站进行测量。
TP3 0.434 2.316 0.945 367.075
Ⅳ
B 2.105 1.671 365.404
计算
校核
∑a=5.397
b=-5.420∑b=5.420
∑+2.593
∑-2.616∑-2.616 365.404
-365.427因A点是插前视不参加校核计算
h=-0.023
-0.023
-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