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周日视运动 -
太阳周日视运动
![太阳周日视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63d1f36af7ec4afe04a1df39.png)
3、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绘制:
以40°N观察到的为例: 绘制步骤:
1.先画地平圈和天穹。
2.在地平圈上标出方位。 4.连出太阳视运动轨迹并标明 太阳运动方向。
3.确定日出日落正午太阳方位。
⑴位于赤道上观察到的二分二至的太阳视运动轨迹:
夏 至 日 二 分 日 冬 至 日
夏至
二分
冬至
东
E N W
S
北
A
(1)该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测日 影时,当天的日期可能为: A A.3月21日 C.6月21日 B.5月21日 D.8月21日
(2)该学校的经纬度位置是:C A.40°N 110°E B. 45°N 125°E
C. 45°N
130°E
D. 45°N
110°E
例5、下图为北半球甲乙两地某日“太阳视 运动路线图”,圆O为地平圈,箭头为太阳视运 动方向,∠1=∠2=22°。 (1)甲地的地理纬度为 A.23º26’N D B.66º34’N C.22º N D.90º N
W
例2:下图表示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据此回答下列三题。 ⑴.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B ) A.15°N B.20°N C.15°S 35° 5° D.20°S S N ⑵.该地的地理纬度是( B ) 某地 A.70°N B.75°N C.70°S D.75°S ⑶.当太阳处在正北方上空时,国际标准时为20时,则该地的经 度位置是( C ) A.120°W B.0° C.60°E D.180°
(2014海南卷)某纬度φ的正午太阳高度H=90°-|φ-Δ|, 其中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图5示意某地北京时间18时的太阳位置。据此完成12—13 题。
太阳周日视运动
![太阳周日视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364b26df84254b35eefd3456.png)
• D 开普敦(34°,18°E)夜色深沉
• 12.次日泰山站 A.日出正南 C.白昼变短
B.太阳高度变大 D.极昼即将开始
(2014海南卷)某纬度φ的正午太阳高度H=90°-|φ-Δ|, 其中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图5示意某地北京时间18时的太阳位置。据此完成12—13 题。
④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有两种 情况:天顶(太阳直射)和正南 (太阳南射);
⑤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有两种 情况:天顶(太阳直射)和正北 (太阳北射);
3、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绘制:
以40°N观察到的为例: 绘制步骤: 1.先画地平圈和天穹。 2.在地平圈上标出方位。 3.确定日出日落正午太阳方位。 4.连出太阳视运动轨迹并标明 太阳运动方向。
(2014安徽卷)图9为我国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29-30题。
29.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 A. 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 B. 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 C. 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 D. 8月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
【答案】C 【解析】图中中国结位置在北极点上,拍摄者和中国结的 影子都应该在中国结的正南面;3月21日,晨昏线应经过 北极点。选项C正确。
(1)据图4判断,四地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C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5为某地二至日影子的日变化示意图,最有可能
对 应图4中的点是 B
A.①
B.②
C.③ D.④
B
E
N
S
A
W
三、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规律:
1、影响太阳视运动轨迹的因素: ⑴当地纬度 ⑵季节
太阳周日视运动图解
![太阳周日视运动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b6f641b1172ded630b1cb689.png)
太阳周日视运动图解一、太阳周日视运动图二、不同纬度两分两至日太阳视运动图1.赤道上两分两至日二、北回归线以北、北极圈以南三、北回归线上四、北极圈上五、夏至日北极圈内例1:下图表示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据此回答下列三题。
1.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N °N °S °S2.该地的地理纬度是()°N °N °S °S3.当太阳处在正北方上空时,国际标准时为20时,则该地的经度位置是()°W °°E °六、北极点处太阳视运动图例2:下图为某科考队员在某地观测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这一天他观察到的太阳在天空呈逆时针方向运行。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该科考队员所处的纬度位置是()°S °N °S °N2.假设图示太阳高度为该地一年中的最大值,则()A.地球上的热带范围将变大B.地球上温带范围将变小C.地球上有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将变小D.武汉(30°N)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将变大七、南半球中纬度地区SN35°5°某地0 12 24 时刻太阳高度22°九、南极圈上夏至日(或南半球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即该地纬线与晨昏圈相切)十、南极圈内视运动例3 下图表示某地点A 某日所观察到的太阳运行轨迹,其中箭头表示太阳运行方向,E 、W 、S 、N 分别表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当太阳位于图中B 点时,北京时间为16点。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观察地点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BD ) °N ,120°W B. 60°N ,60°E °N ,120°W D. 70°N ,60°E2.该日,太阳升起的方向是( B )A.地平正北方向B. 地平东北方向C.地平东南方向D. 地平正东方向例4:右图为北半球冬至日不同纬度地区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曲线,图中各曲线对应的纬度分别是:练习:下图是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米尔迪拉市(约34°S,143°E )建造的太阳能热力塔式发电站。
不同纬度一年中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情况
![不同纬度一年中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0e24f06348d7c1c708a14540.png)
不同纬度一年中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情况每天在地球上看到的天体的东升西落现象,称为天体的周日视运动现象。
太阳在一天中的东升西落,称为太阳的周日视运动。
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是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转形成的。
随着季节的变化,不同纬度地区,太阳升落的方向及正午太阳高度的方位也在不断的变化。
本文结合地平圈天球图讨论一年四季不同纬度(以北纬为例)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情况。
(每种情况的左图为水平方向上的地平圈图,右图为实际空间中的地平圈图,图中A 点为地平圈的纬度位置)一、赤道地区二分二至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情况图一:赤道上(0º)从图一可以看出:春秋分时,赤道上,日出时,太阳位于正东方,太阳高度为0º;正午时,太阳在正头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为90º;日落时,太阳位于正西方,太阳高度为0º。
夏至时,赤道上,日出时,太阳位于东北方,太阳高度为0º;正午时,太阳在头顶正北方,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为66º34¹;日落时,太阳位于西北方,太阳高度为0º。
冬至时,赤道上,日出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太阳高度为0º;正午时,太阳在头顶正南方,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为66º34¹;日落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太阳高度为0º。
二、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二分二至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情况(以20ºN 为例)图二: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20ºN )3:冬至(H=46º34¹)2:春秋分(H=70º)1:夏至 (H=86º34¹)NS 123NS 3:冬至 (H=66º34¹) 3212:春秋分(H=90º)1:夏至 (H=66º34¹)春秋分时,20ºN ,日出时,太阳位于正东方,太阳高度为0º;正午时,太阳在头顶正南方,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为70º;日落时,太阳位于正西方,太阳高度为0º。
太阳周日视运动
![太阳周日视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176d1e15ff00bed5b9f31dc0.png)
太阳周日视运动:太阳出没时间和方位问题由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易知,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北半球日出时间(地方时)早于6:00。
同理,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太阳东北南升西南落,南半球日出时间(地方时)早于6:00。
地方时6:00的太阳方位自然成为一个人们关注的问题。
由于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太阳正东升正西落,且日出时间为地方时6:00,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夏半年,在地方时6:00,太阳刚好于东北(或东南)运行到正东位置。
果真如此吗?一、夏半年地方时6:00时太阳方位的定性分析1、北半球温带和寒带地区下图(图1)为北半球温带地区,二分日与夏至日太阳周日视运动示意图。
ESWN为地平圈,E、S、W、N分别表示东南西北方。
O为观察点。
弧EDW为二分日太阳视运动轨迹。
弧ABC为夏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O′为夏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的中心。
过O′作EW的平行线交弧ABC于E′、W′,E′W′平分该日太阳视运动轨迹,故E′、W′分别表示当地时间6:00和18:00的太阳位置。
如果将E′、W′垂直投影到地平圈上,它们的投影明显分别位于东北和西南方。
同理可知,南半球温带和寒带地区,夏半年,6:00和18:00的太阳方位分别为东南和西南。
经过一段时间,太阳会运行到正东和正西方向。
2、北半球热带地区和赤道地区北半球热带地区和赤道地区,夏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如图2、图3。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热带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天顶以北。
因此,在地方时6:00和18:00,太阳分别位于东北方和西南方,而且,在一天当中根本到达不了正东方。
二、夏半年地方时6:00时太阳方位的定量计算以北半球温带地为例。
如图4,去掉图1中二分日视运动轨迹,连接OB,作O′在地平面上垂直投影O″,作W′在地平面上的重击投影W″,连接OW″。
∠WOW″即为日落时的太阳为位角,此角与日出方位角大小相等。
设天球半径为R,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φ为观察点的地理纬度。
太阳周日视运动20200826
![太阳周日视运动20200826](https://img.taocdn.com/s3/m/57f2c8b780eb6294dc886c41.png)
0时的太阳高度h
为13.5°
正午的太阳高度H
为33.5°
南
当地的纬度为80°
33.5°
13.5 ° 北
东
夏至日
极昼区的最小(子夜)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直射点纬度的2倍。
A δ
太阳直射点A的纬度为δ时,刚好出现极昼现象的地方B, 其纬度为(90°-δ),此点(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H=90°-AB两点的纬度差=90°-[(90°-δ)-δ]=2δ。
结论:刚好出现极昼现象的地方,其正午太
阳高度角是直射点纬度的两倍。
极点太阳高度计算
N H
A δ
太阳直射点A的纬度为δ时,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H=90°-AB两点的纬度差=90°-(90°-δ)=δ。
正午(地方时12时)太阳位置: *直射点以北地区(除北极点),正午 太阳位于正南方 *直射点以南地区(除南极点),正午 太阳位于正北方
太阳视运动轨迹的绘制(40°N)
绘制步骤: 1.先画地平圈和天穹。 2.在地平圈上标出方位。 3.确定日出日落正午太阳方位。 4.连出太阳视运动轨迹并标明太 阳运动方向。
南半球各纬度的太阳视运动轨迹Biblioteka 夏 至 日二 分 日
冬 至 日
夏 至 日
二 分 日
冬 至 日
冬 二至 夏分日 至日 日
E N
W
SN
E
E
N
S
S
W
W
赤道
南回归线
南回归线——南极圈
冬至日
N
夏至日
N
h° h°
N
S
N
冬至日
E
二分日
SN
E
S
N 地平圈
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讲解
![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86f66baa0116c175f0e48e8.png)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探究极昼地区的太阳视运动
正午
H
西
0
24 南
H
北
东
该地位于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上,即:某日出现极昼 的最低纬线。 注意:不一定为极圈
太阳视运动规律
正午 太阳运动轨迹
头顶(上中天)
日落(西方)
地平面
日出(东方)
北方
太阳周日运动过程中的位置问题: 北半球大多数地方冬半年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
向落下;夏半年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正午 时太阳在正南方向。南半球大多数地方太阳升落方向与北半球 相反。春秋分时,东升西落。
东
正午的太阳高度H为33.5°
13.5 ° 北
例题
下图为某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当太阳位于视运动路线上 A点时,北京时间为6时,回答: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A (150°W ,23°N)
2.该地所在国家是 美国 南
460
北
太阳高度
44°
28
左图为北半球某地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图,回答: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2°N 2.当地的地理纬度 (68°N ,90°E)
正午
南
H
北
H的取值范围:0—46°52' 北半球夏至日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H为46°52'
试请画出夏至日北纬80°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h
H
发生极昼现象的地点0时的
太阳高度h=90°-(180°-δ-φ)
=δ+φ-90°
太阳的周日视运动
![太阳的周日视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4979f18210661ed9ac51f309.png)
•
•{说重点、难点}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是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规律和太阳周日视 运动轨迹图的绘制。
•{说教法}在本节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基 础讲解与引导讨论相结合、示范绘图与 学生练习相结合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技 术的应用,力争把知识弄懂、弄透,并 总结出规律,这样运用起来就得心应了 。
• 太阳直射点所在地区,正午 太阳位于正上方。
•
•
昼夜长短
• 当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为
一优弧时,该地昼长夜短,反
之则昼短夜长。
•
•(五)练习: •例:下图为北半球某日“太阳运动轨迹图”,图 中O表示地平图,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 ∠α=∠β=21°,据此回答1—4题:
•
•1.该地的地理纬度是
• A.21°N B.23.5°N
• C.90°N D.66.5°N
•2.此时,太阳直射的地理纬度是
• A.赤道
B.23.5°N
• C.23.5°S D.21°N
•3.这一天距下列哪一天最近
•A1月1日
B4月1日
•C7月1日
D10月1日
•4.当太阳运动到A点时,位于观察者的
•A东南方
B东方
•C西南方
D南方
•
•精品课件
!
•
•精品课件
•同一地点不同日期 的太阳周日视运动 轨迹平面相互平行
•
•(三)绘图 •1.示范绘图:(以北纬40度为例, 绘制二分二至日的太阳周日视运动 轨迹图)。 •
•
•绘图步骤: •①画地平圈 ,标出方位 (符合上北 下南左西右 东原则), 画出地平圈 上的天球, 标出天顶。
•
•②画天轴(天轴通过地平圈圆心并与地平面的夹 角为40度,天轴与天球交点为北天极)。
太阳的周日视运动
![太阳的周日视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83197ce8172ded630b1cb6e7.png)
太阳的周日视运动由于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自转,太阳相对地球而言,是自东向西运动的东升西落,这就叫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如下图)。
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有些差异,甚至是完全不同。
一、周日视运动图的一些概念如上图:圆心:是以观察者为圆心;所在平面为地平面。
方位:符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故我们只需确定某一个方位,其余的方位也应是确定(如根据太阳升起的方位—东、落下的方位—西、正午太阳的方位—北半球一般在南,南半球一般在北)。
天顶:观察者的头顶(即图中的Z点)上中天:过Z点的圆周的地平面以上部分,地方时为12时即正午时太阳上中天。
下中天:与上中天对应的地平面以下部分,地方时为子夜24时(或0时)。
太阳的特殊位置:1—日出;2—上中天;3—日落;4—下中天。
正午太阳高度:太阳上中天时,太阳与观察者的连线与地平面所成的夹角,即图中的∠H。
昼夜长短: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圈(即图中的1—2—3—4—1)以地平面为界,分为两部分,地平面以上部分可代表白昼长,地平面以下部分可代表黑夜长,在一天24小时的前提下,根据两者各自所占的比例可确定观察者当地此时的昼夜长短情况。
二、周日视运动圈的特征一年中的周日视运动圈我们可认为它们是互相平行的。
故一般题目中只讨论二分二至的三个视运动圈(可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或昼夜长短情况区分)。
一年中所有的周日视运动圈均在二至日两个视运动圈之间,其中二分日日出必然在正东方地平面上,日落必然在正西方地平面上。
三、常见的各种周日视运动图一般的周日视运动图如果在二至日两个周日视运动圈之间包括天顶位置,表明该地位于回归线以内。
赤道的特征是周日视运动图垂直于地平面;赤道至北回归线之间地区的周日视运动圈的特征是太阳上中天的部分天顶以南部分多于天顶以北部分;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地区的周日视运动圈的特征是太阳上中天的部分天顶以北部分多于天顶以南部分。
如果太阳上中天的部分全部位于天顶以南(如下图),则表明当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相反,如果太阳上中天的部分全部位于天顶以北,则表明当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太阳周日视运动
![太阳周日视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285e2b2a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53.png)
太阳周日视运动太阳周日视运动地球运动部分的学问点,尤其是太阳视运动对于一般高中同学而言较难理解,因为缺乏空间想象力量,且高中地理教材对于该块内容几乎是空白,而在高考中对太阳视运动有肯定的要求,把握和理解太阳视运动规律有利于解决地球运动的学问点,所以笔者认为把握肯定的太阳视运动学问是有必要的。
太阳视运动规律一般与直射点位置联系在一起,太阳视运动可以分为周日视运动与周年视运动。
这里我们讨论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
一、太阳周日视运动周期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从地球上看地球以外的任何天体都有东升西落的周日运动。
以恒星为参考体的自转周期,即恒星的周日运动周期,定义为恒星日,再划分为恒星时,分,秒,构成恒星时系统。
以太阳为参考体的自转周期,即太阳的周日运动周期,定义为太阳日,再划分为太阳时,分,秒,构成太阳时系统。
两者的时间差异在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绕太阳公转。
已知地球公转一周为365.2564 日,则地球日平均角速度是:360°÷365.256日=0.98561°(即59′8″.196)当地球自转一周,完成一个恒星日后,还须绕过△t=59′8″.196,才能完成一个太阳日。
可见,太阳日比恒星日多出59′8″.196。
已知恒星日地球自转一周为23 时56 分4 秒(即1436.06667 分),则地球自转1°的时间是:1436.06667 分÷360°=3.989074 分(或24 时÷360°59′8″.196=3.989074 分),3.989074分×59′8″.196=3 分55.9622 秒=3 分56 秒,所以一太阳日:23 时56 分4 秒+3 分56 秒=24 时。
二、昼夜长短状况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常常利用昼弧长除以150来表示昼长,假如太阳视运动轨迹在地平线之上(此时为昼)的长度大于半个圆,则昼大于夜,反之昼短于夜;假如始终在地平线之上为极昼,反之为极夜。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总结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93e7bee49649b6648d747ff.png)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总结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总结一、天球1、以观察者为球心2、地平圈3、天顶、天底、北点、南点、东点、西点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总结二、太阳视运动1、概念2、方向:自东向西3、速度:每小时15度4、周期:1个太阳日5、轨迹:圆,有时候是大圆有时候是小圆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总结三、轨迹上的特殊点1、最高点与最低点时间,方向轨迹上的最高点为当地正午时刻,轨迹上的最低点为当地子夜时刻,此两点或者在观测者的正北方、或者在观测者的正南方,或者在天顶、天底2、轨迹与地平圈的交点(1)无交点:意义如果视运动轨迹与地平圈没有交点,且轨迹在地平圈之上,则当地极昼。
如果视运动轨迹与地平圈没有交点,且轨迹在地平圈之下,则当地极夜。
(2)单个交点:方向及意义轨迹与地平圈只有一个交点的,此交点或者是北点或者是南点。
除交点之外,轨迹上的点在地平圈之上,则当地恰好极昼。
除交点之外,轨迹上的点在地平圈之下,则当地恰好极夜。
(3)俩交点:连线与纬线、经线的关系;日出和日落俩交点的连线与纬线平行,与经线垂直。
俩交点中在偏东方向的为日出点,在偏西方向的为日落点。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总结四、轨迹与纬度1、轨迹倾角与纬度互余轨迹倾角指太阳视运动轨迹所在的平面与地平圈所在平面所夹的二面角。
这个角与当地纬度互余。
2、南北半球从天球上方往下看,顺时针者位于北半球,逆时针者位于南半球3、特殊地方的轨迹两极(顺时针或逆时针);赤道两极的周日太阳视运动轨迹与地平圈平行或重合。
赤道的视运动轨迹与地平圈垂直。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总结五、轨迹的年变化规律1、不同时期的轨迹互相平行2、两分日轨迹交于东点和西点,夏至日最北,冬至日最南。
与太阳直射点的运动同步3、分日轨迹最大,为大圆,离分日越远则越小,两至日最小。
分日时视运动轨迹最大,轨迹交地平圈於东点、西点,轨迹的圆心即观测者。
太阳周日视运动
![太阳周日视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2394997b58fafab069dc029a.png)
【太阳周日视运动】1.极昼圈(发生极昼的最低纬线圈)上的太阳周日视运动太阳高度最小值为0°出现在地方时0时(或24时),太阳视运动轨迹与地平圈相切;太阳高度最大值就是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其大小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数的2倍(h°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值)。
(1)北半球,太阳运行轨迹是:正北日出(地方时0时)—东北—正东(地方时6时)—东南—正南(地方时12时)—西南—正西(地方时18时)—西北—正北日落(地方时24时)。
(2)南半球,太阳运行轨迹是:正南日出(地方时0时)—东南—正东(地方时6时)—东北—正北(地方时12时)—西北—正西(地方时18时)—西南—正南日落(地方时24时)。
2.极昼圈及极点之间地区的太阳周日视运动在极点与极昼圈之间的极昼地带,全天24小时太阳高度角都大于0°,其中日最小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和等于阳光直射点纬度数的2倍(h 1°+h 2°=太阳直射点纬度值的两倍),并且日最小太阳高度角的度数等于该地纬度与极昼圈之间相隔的纬度数。
(1)北半球,最小太阳高度于地方时24点在正北,正午太阳在正南。
(2)南半球,最小太阳高度于地方时24点在正南,正午太阳在正北。
3.极点由于太阳周日圈始终平行于地平圈,故一天中的太阳高度没有变化,始终等于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值),因而不存在升落方位问题。
数(h1(1)北极点,太阳始终在正南方,日影始终在正南方。
(2)南极点,太阳始终在正北方,日影始终在正北方。
4.极夜圈(发生极夜的最低纬线圈)上的太阳周日视运动(1)北半球,最大太阳高度(与地平线平行)(0°)于地方时12点在正南。
(2)南半球,最大太阳高度(与地平线平行)(0°)于地方时12点在正北。
5.其余地区(1)太阳直射北半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全球其他地方太阳都是东北升、西北落。
(2)太阳直射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全球其他地方太阳都是东南升、西南落。
第十三讲----太阳周日视运动
![第十三讲----太阳周日视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b2bae280f121dd36a32d82d8.png)
第十三讲太阳周日视运动一、基本概念1、地平面、地平圈2、天球、天顶面、天穹3、上中天、正午4、太阳升落方位(1)两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除外);(2)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南北半球均如此(极点和出现极昼、极夜的地方除外);(3)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南,南北半球均如此(极点和出现极昼、极夜的地方除外);(4)南北极点上,太阳高度在一天中是一个恒定值(即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总是与极点的地平圈平行),太阳在一天中没有明显的升起和落下;4、太阳周日视运动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太阳在天球上做自东向西的周日视运动。
二、太阳周日视运动(一)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特征1、底面表示地平面,底面中心为观察者位置,底面外圈代表地平圈,竖立半圆圈代表天顶面;2、a、b、c3条路线代表该观察点观察到的两分、两至日太阳周日视运动路线;3、a、b、c3条路线与天顶面的交点表示上中天,3条路线与地平圈的两个交点分别代表该日的日出与日落位置;4、底面中心与日出点的连线和东西水平线的夹角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5、上中天点与底面中心点的连线与南北水平线的夹角表示下午太阳高度角;6、对任一地而言,不同日期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都是相互平行的。
(二)不同纬度太阳的周日视运动由于观测者所处的纬度不同,所以,运动的轨迹也不同。
1、在南北极点,所有天体(包括太阳)不升也不落,如图A。
2、在赤道,所有天体的出没都直升直落(如图D)。
3、在南北半球任意纬度(除赤道与极点),太阳视运动轨迹与地平圈斜交,所有天体都斜落(如图B、C)。
4、极昼范围内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在极昼的纬度范围内,不同纬度上,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是不一样的。
极昼的纬度范围指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不一定是极圈)到最高纬度(一定是极点)的区域。
天体的周日视运动具体现象
![天体的周日视运动具体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f5873a9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d.png)
天体的周日视运动具体现象【引言】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是天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观察天体在天球上的位置变化,人们可以了解该天体的运行轨迹、运动速度以及运动周期等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天体的周日视运动的具体现象。
【第一部分】天体的视运动基本概念1. 视运动的定义及特点:视运动是天体在地球上观测者的视线中所呈现的移动现象。
由于观测者与天体的相对运动,导致了视运动的发生。
2. 视运动的分类:天体的视运动可以分为周日视运动、年视运动和月视运动。
其中,周日视运动是指天体在天球上自西向东运动的现象。
【第二部分】天体周日视运动的具体现象1. 太阳的周日视运动- 太阳视运动的特点:太阳在天球上的运动是由地球自西向东公转导致的。
- 视运动的表现: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形成日出和日落的现象。
在一年中,太阳的日出和日落时间会有所改变,这是因为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使得离太阳较近时,太阳升起和落下的位置都会有所偏移。
- 季节变化的影响:太阳的周日视运动也会影响到地球的季节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随着时间不断变化,导致地球各个地区的气温、日照时间等发生变化。
2. 外行星的周日视运动- 外行星的特点:外行星是指距离太阳较远,轨道位于地球轨道外侧的行星,如火星、木星、土星等。
- 视运动的表现:外行星的周日视运动与太阳类似,也是由地球自西向东公转导致的。
外行星的视运动会呈现出东西往复、有时快有时慢的特点。
这是由于地球和外行星的公转轨道形状不同导致的。
- 逆行现象:外行星的周日视运动中,有时会出现逆行现象。
当外行星靠近地球时,它们的视运动速度会变慢,并向西方移动一段时间,然后再继续往东方移动。
这种现象被称为逆行。
3. 内行星的周日视运动- 内行星的特点:内行星是指轨道位于地球轨道内侧的行星,包括水星和金星。
- 视运动的表现:内行星的周日视运动较为复杂。
由于内行星的轨道位于地球轨道内侧,它们在视运动中会表现出东西晕圈、出现晨昏现象等特点。
地球公转—周日视运动
![地球公转—周日视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aaae523bad51f01dc381f1ae.png)
N
太阳高度
N
h°
h°
S
N 23°26′
夏至日
N
地平圈
南极图点2
0
6 12 18 24 小时
夏 二冬 至 分至 日 日日
夏
至
二
日
分
冬
日
至
日
夏 至 日
二 分 日
冬 至 日
E N
E
S
N
E
SN
S
W
W
W
赤道
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北极圈
夏至日
S
S
h° h°
N
二分日
S
地平圈
北极图 3
E
S
N
W
北极圈——北极点
夏至日
冬至
正南 正南 正南 正南 正北
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地区
头顶
日落
日落
太阳视运动轨迹
日出
日出
日落 日出
2015年某日,家住北京的李先生在中央电视台大
楼东偏南方向的位置,拍摄到太阳“钻进”央视
大楼悬挑空间的照片。
4.李先生拍摄的时间是 D
A.冬季的上午
B.冬季的下午
C.夏季的上午
D.夏季的下午
【巩固训练】路灯是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图是我国北方某城市的路
正午太阳的方位规律
原理10:如太阳直射点位于某地的正南方向,那么其正午太阳 位于其正南方位。如太阳直射点位于某地的正北方向,那么其 正午太阳位于其正北方位。
说出以下地点在二分二至日时的正午太阳方位
地点 40°N 23°26′N 10°N 10°S 40°S
春分
正南
正南 正南 正北 正北
太阳周日视运动
![太阳周日视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f00a9e34a300a6c30c229f8e.png)
太阳周日视运动
1. 周日视运动规律。
(1)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正西方向落下。
(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极昼和出现极夜
地区除外)。
(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极昼和出现极夜
地区除外)。
2. 比较下图甲、乙、丙三图所示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
(1)三地太阳视运动相同点是:太阳有时东升西落,有时东北升西北落,有时东南升西南落。
(2)三地正午太阳位置不同点是:在甲地,有时太阳在头顶,有时在北方,有时在南方,说明甲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在乙地,太阳终年在北方,说明乙地在南回归线以南;在丙地上,太阳终年在南方,说明丙地在北回归线以北。
晨昏线的最北或最南端,出现极昼的那条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2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季:日出东南, 日没西南,正午太 阳在南方天空。
终年昼夜平分。
太阳视运动图
影子长短和方向的 日变化
日出东北E 夏 至 N 日 日落西北W E 日出东方 日二 S 分 W日落西方 E 日出东南 冬 S 至 日 W日落西南
太阳高度日变化
夏 二冬 至 分至 日 日日
S
正午太阳高度 90° 66°34 ‘ 6 12
N
S (12点)
冬至日
W
0
南极圈
6
12
18 24
太阳视运动图
影子长短和方向 的日变化
太阳高度日变化
太阳高度
夏至日
夏至日
E W
二分日
E S
(12点)
N
S
N
(0点) 0 6 12 18 24
夏至日
W
夏至日
S S h°
N
h°
地平圈
S
二分日 S
图3 北极点
冬至日
N N
由于太阳半年不下 落(极昼),半年不升 起(极夜)。极昼时太 阳视运动是平行于地平 圈的圆(太阳高度不 变),北极点上视运动 为顺时针,南极点上为 逆时针。
太阳高度
夏至日
h°
N
S
h°
地平圈
N 23°26′
图2 南极点
0
6
12
18
24 小时
夏 至 日
二 分 日
冬 至 日
夏 至 日
二 分 日
夏 至 日 冬 至 日
二 分 日
冬 至 日
E N W S N
E S W N
E
S W
赤道
夏至日
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北极圈
夏至日 夏至日
E N W
S S
二分日
二分日
2h°
C
N
B(天顶)
A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S
D
A点为北温带上的任意点
继续
天球图
C
N
B(天顶)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C
N A
B(天顶)
A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D S
S
D
B为天顶,CD为地平圈 三条平行线:二分二至时太阳运动的轨迹在 由于天球半径为无穷大,把整个地球看成一 个质点A 天球上的投影
继续
天球图
N
C A
高三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解
• 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我们站在地面上 看天空,天空似乎是一个球面,日月星 辰的东升西落表明,这个球面不但存在 于地上,而且存在于地下,我们把这个 球体叫天球。我们常用的天球是地心天 球,即以地球的球心为球心,无限大为 半径的假想球体。把地球座标系统无限 扩大构成地心天球座标系统。
B(天顶)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D S
旋转成正直(天顶朝上)的图形
继续
天球立体图
B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E N A W S
A点为观察地点,B点为天顶
三条平行线变成了三条带有运动方向的曲线 确定出地表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继续
头顶
日落
日落
日落
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视运动轨迹
日出 日出 日出
正午
日出
日 影 方 位
地平圈 S
h°
N
h°
E
S
N W
二分日 S
北极
S 地平圈 图3
北极圈——北极点
北极圈
图6
夏 至 日
二 分 日
冬 至 日
冬 夏 二 至 至 分 日 日 日
冬 二 至 夏 分 日 至 日 日 E
S
E N W S N W
E
N W
S
赤道
冬至日
南回归线
南回归线——南极圈
冬至日
N N
夏至日
h°
N
S
h°
地平圈
E
二分日
N
E N W S
冬 S至 日
W日落西南
90°
66°34′ 43°08′
冬至日
6
12
18
太阳视运动图 夏 二冬 至 分至 日 日日
E N W S
影子长短和方向的 日变化
日出东北E 日夏 至 N
S
太阳高度日变化
太阳高度 夏至日
二分日
日落西北W E 日出东方 N
日二 S 分
冬至日
W日落西方 E 日出东南 日冬 S 至 W日落西南
日落Βιβλιοθήκη 夏至 两分 冬至 日 日 日 日出太 东北 正东 东南 阳方位 正午太 正南 正南 正南 阳方位 日落太 西北 正西 西南 阳方位
绘制步骤: 1.先画地平圈和天穹。
2.在地平圈上标出方位。
4.连出太阳视运动轨迹并标明 太阳运动方向。
3.确定日出日落正午太阳方位。
二分日:日出正东, 日落正西,中午太 阳到达天顶。 夏季:日出东北, 日没西北;正午太 阳在北方天空。
E S W
N
N W
S N
图2 南极
南极圈——南极点
南极圈
对任一地而言:太阳轨迹是平行的 当地地理纬度 : 北回归线以北 正午太阳高度 日出日落方向 白昼长短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A点:太阳上中天;达到正午太阳高度; 地方时为12点;位于正南方向
6
12
18
N
太阳视运动图
夏至日
E N W
影子长短和方向 的日变化
E S
太阳高度日变化
太阳高度 夏至日
46°52′
二分日
2h°
地平圈 S
N
(0点)
二分日
23°26′ (12点) 0
图6 北极圈
夏至日
W E S
北极圈
6
12
18 24
冬至日 二分日 N 南极圈 W E
太阳高度 冬至日
46°52′ 二分日 23°26′ (0点)
二至日
二分日
E
N W S
N
18
N
太阳视运动图
夏 至 日 二 分 日 冬 至 日
影子长短和方向的 日变化
日出东北E
太阳高度日变化
太阳高度 夏至日 二分日
E S W 冬 夏二至 至分日 日日
夏 至 日
N
90° 66°34′ S 43°08′
6 12 18
冬至日
N
日落西北W
太阳高度
E日出东南
夏至日
二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