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养成

合集下载

品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品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品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品德培养是一个人终生的课题,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问题备受关注,尤其是品德教育在学校和家庭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探讨如何培养品德良好的道德品质。

家庭是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第一课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家庭中注重打造良好的道德氛围至关重要。

首先,父母应向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父母应通过自身言行来示范正确的道德行为,例如,坦诚、友善、诚实、宽容等。

此外,父母应该注重家风家训的培养,家风家训是家族传统里承载的道德规范,通过代代相传,能够为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品德标杆。

例如,“爱人如己,忠诚正直”、“以德立身,以德治家”等。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可以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正确的道德引导。

与家庭相辅相成的是学校。

学校作为社会中的重要教育机构,承担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任。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人格,通过课程设置和各类活动来进行培养。

首先,学校可以设置道德教育课程,加强学生对道德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这些课程可以涵盖道德原则、道德决策、道德情感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演讲比赛、课外活动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道德行为。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能够增强他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修养。

除了家庭和学校,社会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环境,孩子在社会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因此,社会对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样至关重要。

社会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和道德教育宣传来推动道德品质的培养。

例如,社会组织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提供帮助和支持。

此外,社会媒体也起着促进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作用。

社交媒体平台可以用于传播正面的道德价值观,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公众宣传道德典型和道德模范,引导人们关注道德问题。

品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品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品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对于其个人发展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基础。

因此,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了当代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就如何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进行探讨。

首先,家庭是个人道德品质培养的首要环境。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影响着一个人今后的行为和举止。

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将直接影响其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品质的培养。

因此,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变得至关重要。

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道德榜样。

他们应该积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教导孩子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勤奋守纪等基本的道德准则。

此外,家庭还应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增加他们接触艺术、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

其次,学校教育也在培养道德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是孩子们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场所,也是传授道德知识和培养道德品质的主要地点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活动组织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正直宽容、关爱他人、团队合作等道德价值观。

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加强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通过这些教育,学校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将其付诸实践。

此外,社会环境也对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

社会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人们在社会中面对各种诱惑和压力。

因此,社会环境是否健康、正能量是否充斥对于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应该加强对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为个人品质的培养提供支持和帮助,组织各种志愿者活动、公益事业等,让人们能够从中感受到道德和品质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最后,个人自身也是培养道德品质的主体和实施者。

个人应该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时刻保持对道德品质的意识。

个人要努力修炼自己的内心,培养自己的素质和修养,注重提升自身道德观念和思维方式,塑造良好的人格。

小学生的十大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小学生的十大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小学生的十大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道德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在这个时期,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正在形成。

良好的品德修养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的十大道德教育,以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第一是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之一,对于小学生的道德修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教育引导,孩子能够明白父母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从而懂得尊敬、关心和孝顺父母。

第二是友善待人。

小学生要学会友善待人,包括与同学、老师和其他人的相处。

培养他们的友善待人品质可以增进友谊、促进团结,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

第三是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道德修养的基石,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重要。

通过教育引导,孩子能够明白诚实与守信的重要性,明白说真话、守信用的原则,从而养成坦诚待人、言行一致的品德修养。

第四是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重点之一。

教育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懂得包容、尊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培养他们的谦虚、礼貌和互助精神。

第五是勤奋学习。

培养小学生的勤奋学习品质对于他们的未来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教育引导,孩子能够明白勤奋学习的重要性,懂得艰苦耐劳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从而养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第六是自律自控。

自律自控是培养小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教育引导,孩子能够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懂得延迟满足、克制冲动与诱惑,培养他们的毅力、坚持和自律品质。

第七是公平正义。

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公平正义观念。

教育引导孩子学会公正对待他人,懂得公平、无私和正义的原则,从而养成一种公正的道德修养。

第八是热心助人。

培养小学生的热心助人品质是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育引导孩子学会关心他人,无私奉献,懂得帮助他人和乐于分享,培养他们的爱心、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第九是环保意识。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品德修养,也需要注重他们的环保意识教育。

通过教育引导,孩子能够懂得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养成爱护环境、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好品德

如何培养好品德

如何培养好品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品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品德的好坏不仅仅影响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因此,如何培养好品德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好品德。

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个人品德形成的最初阶段,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品德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好品德呢?首先,我们需要注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父母应该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心,同时也能够引导孩子去了解社会和人生。

其次,家庭教育应该注重道德教育。

父母应该通过自身言行来教育孩子,让孩子能够模仿到良好的言行举止。

另外,在家庭中要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让孩子能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也是一个人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

学校应该注重品德教育,而不只是简单地注重学科教育。

在校园中,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让孩子能够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帮助。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学校也应该注重习惯的养成,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从而培养好品德。

三、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一个人品德形成的最后阶段,社会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品德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在社会中,我们应该注重道德、文化和智慧的培养。

我们需要制定正确的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让社会成为一个充满人性光辉的地方。

此外,社会也需要注重人才培养,为人才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让人才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社会还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让社会文化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结论培养好品德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

在培养好品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文化和道德的传承和弘扬,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构建一个充满人性关怀和公正正义的社会。

这样,我们可以为社会健康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良好品德培养的方法有哪些

良好品德培养的方法有哪些

良好品德培养的方法有哪些良好品德培养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正面榜样: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言行举止往往会对他人产生强烈影响。

我们应该找到一些在道德伦理上表现优秀的人作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点和品德,并尽量模仿他们的行为。

2.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品德培养的重要场所。

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观念,例如诚实、正直、宽容等,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学校教育:学校也是品德培养的重要场所。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通过讲述道德故事、组织道德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培养出健康向上的品德。

4.社会实践: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个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爱,增强社会责任感。

例如,参加志愿者活动、参观福利院等,可以让人更加关心他人、关爱弱势群体。

5.读书:阅读对于品德培养至关重要,通过读书可以了解到各种各样的人生经历和道德选择,从而能够更好地明白什么是正确的品德标准。

同时,读书还可以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

6.举办讲座和培训班:通过举办品德讲座和培训班,可以向大众普及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人们提升自身品德修养。

7.思辨教育: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质疑,培养他们独立、创新的思维能力。

通过思考和探索问题,可以使学生全面理解道德问题的本质,并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

8.亲身经历:通过亲身经历一些艰难和挫折,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毅力、坚韧和责任感。

对于学生来说,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户外拓展活动、实践课程等方式,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和品德。

9.自我反思:每个人都应该时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审视自己的品德。

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才能够发现自己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努力去改进。

10.张扬正能量: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行为会给他人带来积极影响。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做到善良、宽容、乐观等,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人,传递正能量。

职业道德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职业道德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职业道德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领域中应遵守的规范和道德准则,是保证职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职业道德变得更加重要。

以下是几种养成职业道德的途径和方法:
1. 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估:了解职业道德的标准和要求,并思考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是否达到了这些标准。

通过自我评估,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并制定行动计划来改进。

2. 学习和培训:学习新的职业道德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文献、参与行业活动等方式来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

3. 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在职业领域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是最基本的要求。

企业、组织和政府都需要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例如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

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不仅可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利益,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声誉和信誉。

4. 合作和沟通:在职业领域中,合作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与他人合作和沟通,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在工作中更好地协调和配合。

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帮助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人的想法和需求。

5. 坚持和承诺:职业道德养成需要坚持和承诺。

坚持是指持续不断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承诺是指在工作中遵守承诺,保持诚信和诚实。

在工作中,坚持和承诺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提高职业信誉和信誉。

职业道德养成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措施。

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估、学习和
培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合作和沟通以及坚持和承诺,可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并在职业领域中获得更多的成功和成就。

常用的品德的培养方法

常用的品德的培养方法

常用的品德的培养方法
培养品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实践和积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品德培养方法:
1. 引导和榜样: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2. 课堂教育:学校可以开设品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不同的品德,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3. 社区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 规则与奖惩:设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和奖惩制度,让学生明确知道何为正当行为,何为不当行为,并为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激励。

5. 自我反思和评估: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己的言行,并定期评估自己的道德表现,找出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6. 情感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并体谅他人的情感需求。

7. 情境教育:通过情境教育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和感受道德问题,培养他们正确的判断力和价值观念。

8. 文化熏陶: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和优秀作品的欣赏和理解,引导他们从中汲取正面的品德和思想。

以上方法都需要教育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品德,使他们成为有品德、有责任感的人。

学生品德与行为习惯养成计划

学生品德与行为习惯养成计划

学生品德与行为习惯养成计划一、培养良好的品德意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品德意识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在教育中注重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从而培养善良、乐观的品德。

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演讲比赛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判断能力来提升自身的道德认知水平。

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提供学习指导和投入专门的学习辅导资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学习小组或交流活动,让他们相互之间进行学习经验的分享,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强体育锻炼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体育锻炼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学校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计划,提供各种体育活动和场地设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同时,学校还应当加强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教育,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的作息时间,健康的饮食习惯等。

四、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是他们未来发展的关键。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独立研究课题、组织自主学习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或科学实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五、发展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社交技巧和沟通技巧的课程,帮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和方法。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团队合作活动,鼓励学生在合作中学会相互倾听、互相尊重和有效沟通。

六、加强对科学道德的教育科学道德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遵循的一系列伦理要求和规范。

学校应当加强对科学道德的教育,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伦理要求和规范,培养学生的正确科学态度和道德情操。

此外,学校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项目研究,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道德的重要性。

培养良好的品德与道德观念

培养良好的品德与道德观念

培养良好的品德与道德观念在当今社会,培养良好的品德与道德观念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展现,它不仅关乎一个人的个人修养,更关系到一个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

本文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与道德观念。

一、家庭的作用家庭是一个人生活的起点,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身教胜于言教。

父母应该做一个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孩子。

例如,父母要注重言谈举止的礼貌,要坚守道德底线,遵守社会规则等等。

此外,父母还要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要有耐心地教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教会孩子善良、诚实、宽容等美德。

通过这样的家庭教育,可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与道德观念。

二、学校的责任除了家庭,学校也扮演着培养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的重要角色。

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它不仅提供知识教育,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首先,学校要建立起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学校要注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道德规范,要制定出一系列行为准则和规则,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此外,学校还应该开展一些有益于品德和道德发展的活动,例如举办主题教育讲座、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品德和道德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社会的影响除了家庭和学校,社会对于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环境,它能够让人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和观念。

在社会中,人们可以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关注社会问题等形式来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

同时,社会也有着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人们在社会环境中会被约束和规范。

通过社会的影响,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道德的重要性,从而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综上所述,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具备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养成良好道德

养成良好道德

养成良好道德道德是指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道德规范。

养成良好道德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如何养成良好道德以及其重要性。

一、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养成良好道德的首要条件。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和价值观。

不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种族、性别或年龄如何,我们都应该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礼遇。

尊重他人意味着不歧视、不欺负、不侮辱他人,用友善的语言和态度对待他人。

只有当我们能够给予他人尊重,才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进社会的稳定。

二、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养成良好道德的基石。

诚实是指不撒谎、不隐瞒真相,而守信则是指信守承诺、遵守约定。

诚实守信是个人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

当我们诚实守信时,我们赢得了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进而得到更多的合作机会和社会资源。

相反,如果我们经常撒谎或者不守信用,我们会失去他人的信任,被孤立于社会之外。

三、关心帮助他人关心他人并提供帮助是养成良好道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人们应该懂得分享和关爱他人,无私地提供帮助,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和问题。

通过关心他人并提供帮助,我们建立了互助互爱的社会关系,在无私奉献中体现了道德价值。

只有当我们关心他人时,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加温暖和谐的社会。

四、宽容和谦虚宽容和谦虚是养成良好道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宽容是指我们对他人的错误和缺点保持宽容和理解,不轻易地批评和指责他人。

谦虚是指我们对自己的成就和能力保持谦逊和低调,不自大和傲慢。

宽容和谦虚能够降低人际关系的紧张程度,增加沟通和交流的效果。

宽容和谦虚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和谐共处,减少冲突和矛盾的发生。

五、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是养成良好道德的必备品质。

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负责,不推卸责任和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

勇于承担责任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表现,同时也是人格修养的一部分。

只有当我们勇于承担责任时,我们才能真正成熟和进步。

什么是道德行为习惯养成

什么是道德行为习惯养成

什么是道德行为习惯养成什么是道德行为习惯养成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是指通过长期的实践和自我培育,使个体渐渐形成并坚持遵循肯定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

它是人类社会进展的基石,是个体与社会相互关系的重要纽带。

道德行为习惯养成对于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是个体进展的必定要求。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个体的进展离不开社会的共同规范和价值观。

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使个体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加自我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

通过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个体能够塑造乐观向上的人格,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素养,成为社会的有益成员。

道德行为习惯养成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一个社会的良好运行依靠于每个成员的道德行为习惯。

当每个个体都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秉持正义、诚信、宽容和友善等价值观,社会就能实现和谐稳定。

相反,假如个体缺乏道德行为习惯,消失道德败坏和道德沦丧的现象,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和冲突,甚至走向崩溃。

因此,培育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社会建设的基石,也是社会可持续进展的关键。

那么,如何养成道德行为习惯呢?要注意道德教育。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当加强对个体的道德教育,传承和弘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要加强个体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反思力量。

个体应当时刻关注自己的行为,端详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准时进行自我调整和反思。

社会也要供应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鼓舞和保障个体坚持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需要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培育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个体才能实现自身的全面进展,社会才能实现和谐稳定的进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培育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社会的富强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气。

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和方法有哪些?道德行为习惯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方式和态度。

它是一种内化的品质,能够指导我们正确地推断和处理各种情境,使我们成为道德良好、受人敬重的人。

如何养成好的品德

如何养成好的品德

如何养成好的品德品德,作为一种不同于知识技能的人格素养,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它不仅关乎一个人的终身价值,更是一个人是否被社会认可的重要因素。

所以,如何养成好的品德,是每个人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做人要自觉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人们眼前的表象,而是要让自己的举动充满敬意和关爱,同时也要学会掌握自己的情绪和言语,不要轻易说出伤人的话语。

舒缓自己的情绪,以不变应万变,这种情感智慧,是养成好品德的第一步。

二、懂得感恩人生处处都有感恩之处,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

家人、朋友、老师、同事等等,他们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活中,那些平凡的日子里,往往是让我们最容易忘记感恩的。

我们需要学会去发现身边的美好,欣赏他们的表现,并适时的表达感恩之情,一如对待亲人一般珍惜对待我的每一份珍贵又美好的回忆。

三、耐心待人品德的核心在于善良,而善良的现实表达则是耐心的待人。

当我们在社交中碰到种种困难时,比如与人相处的摩擦、关系的复杂等等,这些并不是我们不能解决的难题。

而唯一的途径就是耐心对待人。

遵守公共道德、讲究群众利益、在遇到矛盾时敢于面对和交流,也是耐心待人的一部分。

这种形式和精神的耐心待人,不仅可以让自己感到开心,同时也会在他人中产生良好的印象,为自己赢得更多的良缘。

四、独立自主养成好品德的过程中,在独立自主的这一点上需要我们付出较大的努力。

只有真正拥有独立的人格魅力,才能够在自立自强的基础上,更好地领导他人,在合作中更加容易产生出更高的价值。

此外,这也是对自我的一种提高,以及面对人生跋涉的不断突破。

总的来说,养成好品德需要主动细心地思考、行动和感恩。

这些行为无可替代,是养成好品德的最好方式。

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习惯这些行为时,就会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信任和支持,也能够在艰难的时期中坚持下去,并实现自我价值的提高。

沿绵不断的养成好品德,也将带给我们更加明亮的人生道路。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有: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
从自我做起,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二、在专业学习中训练:
增强职业意识,遵守职业规范,
重视技能训练,提高职业素养。

三、在社会实践中体验:
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职业情感,
学做结合,知行统一。

四、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体验生活,经常进行“自省”,
学习榜样,努力做到“慎独”。

五、在职业活动中强化:
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为信念,
将职业道德信念外化为行为。

如何让孩子养成好的品德和道德

如何让孩子养成好的品德和道德

如何让孩子养成好的品德和道德提问孩子要做一个好人是每个家长的基本职责。

孩子从出生到成年,经过了许多阶段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我们的指导和关爱,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和道德,成为独立、自律、正义的成年人。

1.注重父母自身的品德修养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初环境。

孩子自出生开始,就处于家庭的陪伴之下。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定期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和自身的价值观建设,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根本。

2.道德教育的基础是爱的教育家长是孩子学习道德的灵魂。

爱是最基本的人类情感,给孩子爱是当代家庭教育的先决条件。

父母要为孩子营造安全、温馨的家庭氛围,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示范孩子应该如何做人,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滋润。

3.建立家规家训,增加家庭校规家庭和学校都是孩子受道德约束的重要场所。

对于孩子来说,家规家训是家长对孩子的深刻愿望和教育目标的实践。

与此同时,为孩子制定家庭校规,也让孩子懂得在家庭和学校是不同的行为标准,同时积极自我约束。

4.注重教育孩子诚信和正义意识诚信和正义是健康心理、积极助人和塑造好人良好品德的基本要求。

父母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来教育和引导孩子对诚信和正义的理解和认识,如与孩子共同观看关于这两个话题的电影和书籍等等。

5.教育孩子爱国爱家,关心公益事业培养爱国和爱家的情感,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对孩子来说,家庭和社会是两个不同的场所,但在爱国和扶老助弱等公益事业上,我们需要让孩子体验和体会社会的意义,对于学校和社区等参与公益事业更是必要。

到这里,为止我们已经简单地介绍了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德。

当然,除了上述问题,我们还需要提醒家长注意一些细节:1.教育孩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饮食、运动均衡等。

2.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口味、兴趣和爱好。

3.表扬孩子的进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意识,避免在教育过程中批评或惩罚孩子。

4.与孩子沟通,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让孩子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第一时间能与家长沟通而不是选择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

培养德行的技巧

培养德行的技巧

培养德行的技巧
培养德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和努力。

下面是一些培养德行的技巧:
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德行的第一步是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明确什么是对自己和他人有益的行为,什么是应该避免的不良行为。

2.树立榜样:寻找一些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学习他们的行为和举止,从中汲取正能量,激励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3. 自我反省:定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找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并寻找改进的方法。

只有不断地自我反省,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4. 培养善良的习惯:通过培养一些良好的习惯,如诚实、守时、尊重他人等,将这些习惯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这样可以养成正确的行为模式,从而培养德行。

5. 同理心与关爱他人:学会关心和体谅他人,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培养同理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并愿意为他人付出。

6. 增强决心和毅力:培养德行需要坚定的决心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面对诱惑或困难时,要保持坚定的信念,不轻易妥协。

7. 学习与修炼:学习各种道德伦理知识,了解不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在
实践中逐渐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总之,培养德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自我提高和自我反省。

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寻找榜样、培养善良习惯、关爱他人等方法,可以逐渐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

如何培养品德修养

如何培养品德修养

如何培养品德修养品德修养是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必须关注和发展的重要素质。

它涉及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方面。

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可以使人更有吸引力、更受尊重,并在各个方面取得成功。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品德修养的方法和技巧。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是培养品德修养的基础。

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坚定不移地遵循。

这可以通过自省和思考来实现。

我们需要问自己什么样的人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价值观和原则可以引导我走向成功和幸福?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明确自己的准则和底线,为自己的行为设定标准。

二、注重道德规范道德规范是品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了解并遵守社会和文化中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

这些规范包括尊重他人、诚实正直、友善待人、守信用等。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道德教育课程和观察身边的优秀榜样来加深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和实践。

三、培养自律的能力自律是培养品德修养的重要能力。

我们需要学会约束自己的欲望、情绪和行为,提高自己的意志力。

自律包括遵守诺言、按时完成任务、克制自己的冲动和培养良好的习惯等。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目标、制定计划、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来提高自律能力。

四、关注他人的需要培养品德修养还需要我们关注他人的需要。

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并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

关怀他人可以通过主动提供帮助、参与志愿活动和关注社会公益事业来实现。

关注他人的需要不仅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五、追求卓越追求卓越是培养品德修养的重要动力。

我们应该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追求卓越需要我们制定明确的目标,并付诸行动。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实践和不断地接受挑战来提升自己。

追求卓越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还可以成为他人的榜样和引领他人的力量。

六、持续反思和改进品德修养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我们应该定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找出不足之处并作出改进。

品德道德养成计划

品德道德养成计划

品德道德养成计划
品德道德养成计划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该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1.培养家庭观念,让学生懂得尊敬和照顾家人,理解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2.加强诚信教育,倡导诚实守信,反对作弊和抄袭等不道德的行为。

3.注重公益事业,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鼓励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4.推进绿色环保教育,引导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保护地球家园。

5.促进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表达方式和行为习惯,保持良好的社交形象。

以上内容将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具体实施,如开展主题班会、举办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文明礼仪培训等。

通过品德道德养成计划的实施,我们相信将培养出更多有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的青少年,他们将成为真正的社会栋梁。

学生道德品质养成方案

学生道德品质养成方案

学生道德品质养成方案在当前社会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养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关乎个体的人格健康,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文将从个体的自律、公民的责任感、社会的关爱等方面,提出一套全面的学生道德品质养成方案。

自律:心智与行为的和谐发展第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学校应当注重教育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金钱、地位以及名誉等,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的能力。

第二,发展学生自律的习惯。

学生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按时完成作业等。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让他们懂得合理安排时间,做到高效学习、休闲娱乐的平衡。

第三,提升学生的自我控制力。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军训、体育课等活动,培养学生意志力和毅力,从而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

责任感:社会参与与行动的表现第四,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学校应当积极与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经历感受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五,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学校需要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公共事务和公民权利义务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第六,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通过实际行动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品质。

关爱:情感与人际关系的培养第七,建设和谐的班级环境。

学校应当注重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之间的友爱和合作。

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爱和关心。

第八,开展情感教育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情感教育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了解他人的需求,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亲和力。

第九,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并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心理韧性。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观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观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的培养是每个家庭和学校应该重视并注重的教育任务之一。

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是孩子道德观念的最初塑造者,而学校作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则应努力与家庭相互配合,共同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观念。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培养小学生道德观念的方法。

1. 以身作则:家长和教师是孩子道德榜样的重要来源。

他们的行为示范对孩子的道德养成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自己首先明辨是非、恪守道德底线,并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

家长和教师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要时刻提醒自己,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

通过正确的行为示范,孩子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道德行为。

2. 提供明确的价值观:小学生正处于知识和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于价值观的塑造非常敏感。

因此,家庭和学校应共同为孩子提供明确的道德价值观。

价值观的传递可以通过故事、经验分享、书籍等方式进行。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与孩子讨论关于友谊、诚信、勇敢等主题的故事,引导他们从中汲取道德教育的精髓。

此外,也可以通过展示正能量的行为和事例,增强孩子对正确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

3. 建立健康的奖惩机制:道德教育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以引导孩子的行为。

奖励有助于提升孩子道德观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奖励的形式要多样化,不能过于物质化。

比如,家长可以给予孩子夸奖、表扬和鼓励,教师可以给予班级、个人的奖励等。

而在面对道德问题时,也需要适时地进行惩罚,但惩罚的方式要合理,不能过于严厉或侮辱。

合理的奖惩机制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4. 开展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小学生道德观念的重要环节。

通过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可以增强他们的情商与道德意识。

家长可以与孩子经常进行亲子活动,增进相互的了解与信任。

在日常互动中,家长可以关心孩子的成长、发展问题,引导他们理解和共感他人的情感,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爱心。

教师在班级中也可以通过开展情感教育的活动,例如班级合作、同学互助等,来加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养成、道德内化及其对未成年公民道德建设的启示(1)摘要:道德养成和道德内化的内涵、起点和侧重点不同,适合的青少年群体也有差异,但道德养成是道德内化的基础,道德内化是道德养成的深化;两者客观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机制,并通过这种机制来保障道德主体的道德行为习惯养成和道德品质的积淀、确立。

道德养成与道德内化关系及作用机制的原理对我国未成年公民道德建设的启示在于:应以内化为目的,重在从基本道德养成抓起;认真研究和遵循道德养成和道德内化的规律,依照二者的相互作用机制等整体推进未成年公民道德品质的建构和良好道德人格的完善;根据道德内化和道德养成的群体差异,有侧重地做好青少年公民道德素质的培育工作。

关键词:道德养成;道德内化;未成年公民道德建设加强未成年公民道德建设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持久动力和道义支持的重要任务。

要使未成年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效,就必须认真研究如何将公民道德建设的外在要求转化为未成年人的内在需要,从而积淀为道德品质。

笔者仅就道德养成和道德内化的关系作些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对我国未成年公民道德建设的启迪意义。

一、道德内化与道德养成的关系弄清道德内化和道德养成范畴的内涵及其关系,是把握二者作用机制并利用此来加强未成年公民道德建设的前提。

道德养成与道德内化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们的内涵不同。

“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人品德谓之道德内化。

就是说,社会道德是外部的客体的东西,它是社会集体向人们提出的种种政治要求、思想规范、道德标准、行为准则等的综合体现,社会集体的每一成员都必须认真恪守。

”[1]而道德养成则是“指家庭、学校、单位、社会根据个体道德的生长规律,通过对个体的道德行为进行反复训练,使之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从而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心理结构,并最终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的一种道德教育观和道德品质培养方法”[2]。

其次,它们各自的起点和侧重点不同。

道德内化始于一定的道德认识,只有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知道在具体道德情境下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并由此转化为道德行为。

道德内化是一个由外向内再到外的过程,通过春风化雨式的教育、熏陶,在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把一定的社会规范内化为人的道德意识,变成个人自觉自愿的行动。

而道德养成则始于道德行为的训练,它把行为的培养作为切入点和起点,重点在于通过对行为习惯的训练,达到提高道德素质的目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尽管道德内化和道德养成都是与知情意行联系在一起的,但是道德内化重在“知”,通过道德认知形成道德品质;道德养成则重在“行”,通过对行为的训练,逐步积淀为道德品质。

最后,道德内化和道德养成适合的青少年群体也存在差异。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解释了习惯从孩童时期养成的重要性:“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宋代的理学大师朱熹还提出了循序渐进的养成阶段说。

《朱子语类》卷七载,他把德育和品德养成分为两个阶段:8到15岁为“小学”阶段,16到17岁为“大学”阶段。

他认为,由于受教育者自身年龄层次不同,其智力水平以及心理状态就存在自然差异,“小学”和“大学”的道德教化就应该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儿童的理解能力虽差,但可塑性大,“小学”阶段“只是教之以事”,注重行为的训练,不必教他们“穷究那理”。

到了“大学”,由于“于小学存养已熟,根基已深厚”,理解能力也较强,就应着重“教之以理,如致知、格物、及所以为忠信孝弟者”。

也就是说,道德养成更适合于年幼的儿童,这是由于他们的道德认知能力较差,应着重对他们进行行为训练。

而到了青年前期,特别是成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对所受的教育已具有了良好的理解能力,而且已经初步养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此时再辅之以必要的理论性强的道德教育内容,则更有利于道德内化的完成。

道德内化和道德养成的辩证联系较之两者的区别更为重要。

概括地说,它们都以人为研究的主体,都研究人的道德,都是对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反映。

具体地说,它们的辩证统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道德养成是道德内化的基础,道德内化是道德养成的深化。

道德养成旨在使人形成一种定型的道德习惯,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境界,从而积淀成牢固的道德素质。

可以说,道德养成是经过反复锤炼而形成的道德思维方式和道德行为方式的统一体,是由被动道德要求向自动道德行为转化的结果。

另一方面,道德内化是道德养成的继续与延伸。

道德养成是为了使得外在的社会道德要求内化为道德主体的内在素质,从而提高自己选择道德行为、择善而从的能力。

而道德行为能力和良好的道德习惯养成,也体现着道德品质的发展状况,同时又是道德行为的自动化过程,是由不经常的道德行为转化为品德的突破点,是品德发展的质变的指标。

[3]这样,通过道德内化使得经过养成积淀的道德品质进一步固定和积累,使道德主体上升到更高的道德境界。

第二,道德内化和道德养成的目的相同。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培养道德品质可以根据道德个体不同的情况进行,或从提高道德认知入手,或从激发道德情感入手,或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开始,也可以几方面齐头并进、相互促成。

但是无论是从哪一个环节入手,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相同的,即都是为了把道德主体塑造成具有良好行为习惯、优良道德品质和完美道德人格的人。

二、道德内化和道德养成的相互作用机制道德内化和道德养成不仅存在着上述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且客观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机制,并通过这种作用机制来保障道德主体的道德行为习惯养成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和确立。

(一)道德养成促进道德内化的作用机制1.约束规范机制约束规范机制是依靠个人的自我约束和社会的外在约束来规范道德主体行为,有些还要由一定机构或社会组织来实施、评价和监督的。

个人的自我约束是道德主体借助于教育、感化和社会舆论的力量,通过学习、修养而形成的自我行动中的自觉约束,它反过来又会促进道德主体的道德内化,使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原则与道德主体个人的自觉约束在相互作用中得到统一。

社会的外在约束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纪律、制度等的制约来完成的。

如法律、法规,它们往往以强制性规范的形式,将该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要求予以确认,使部分社会道德成为道德主体在法律上的义务,并对严重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给予制裁,从而起到规范、约束调控社会成员行为、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作用。

通过对行为的这种约束,逐渐使道德主体把社会所倡导的道德原则和主要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内在道德需要,以促进道德主体自身的道德内化,使道德主体在不断投身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和行为逐步达到统一,实现道德养成和道德内化的共同目标。

2.教育训练机制教育训练机制就是通过各种教育训练方式的综合作用,使社会的道德要求真正对道德主体的理想、信念、行为方式和生活规则发挥作用,并逐步内化为自身稳定的行为模式和人格特质,从而使道德主体自觉地按照合乎社会要求的道德律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养成稳定的习惯。

教育训练机制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学校、家庭与社会应按照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统一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标准。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充分认识到,教育训练子女尤其是未成年子女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对其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克服溺爱、放纵、体罚等不良家庭教育方式,真正成为道德训练机制的践行者。

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对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起着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

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要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要在学校养成。

”对未成年人来说,在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应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以及教育部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规定,进行养成教育和行为训练,在此基础上再提高标准要求。

社会德育是家庭、学校和单位德育的延伸、补充和拓展,而且因其德育资源丰富、感染力强,从而导致社会德育具有极大的覆盖面、辐射力和渗透性。

[2]因此,道德养成要充分利用社会德育的资源,营造和优化有利于道德主体优良品德生成的环境氛围,培养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以使他们“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应时刻注意社会不良环境对人们尤其是未成年人道德养成的副作用,花大力气整治道德建设的社会大环境。

3.评价激励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大体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主体的自我评价激励,即自我设定遵守道德规范的动力机制。

由于道德主体的道德行为一般是对道德原则和规范产生理性认同的结果,所以在道德养成过程中要致力于培养道德主体科学的道德理性,强烈的道德情感,高尚的道德良心,并将此作为推进道德主体进入高层次道德境界的内在驱动。

二是客观外在的社会评价激励。

这种评价激励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

通过物质或精神上的补偿、奖励或谴责、鞭笞等手段来强化行为,这既符合人们“善恶有报”的心理常情,也有管理学的理论依据。

在道德奖赏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回报机制、德行补偿机制,使为善之人切实得到应有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在道德惩罚方面,建立惩戒机制和警示机制,设立“道德法庭”鞭挞不道德行为,惩罚“缺德”者,抑制不道德行为。

为此还要注意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保证道德赏罚落到实处。

[4]评价激励机制不但能使道德主体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帮助其全面地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且它还激励着道德主体向更高层次的道德境界攀登。

评价激励机制对于道德内化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它既是保证道德内化的价值目标由“应然”转变为“实然”的重要手段,又是使道德养成中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得以强化的行之有效的外在促进力量。

4.监督机制监督机制就是对人们道德实践的检查和监督。

建立监督机制旨在提高道德主体的道德认知能力,磨炼其道德意志,强化训练其行为,从而凝结成道德素质。

适当、有效的监督机制,对道德主体的道德养成和道德内化来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监督机制是养成道德主体良好品德、加速道德内化的有效机制。

监督机制的执行分为两种:一是自我监督,即道德主体对自己言行的自我监督;二是党和国家各相关部门,如各级纪委、文明委、监察局、纠风办、督导室等,形成一个纵向的网络系统,通过各种形式对道德主体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进行督导、评价。

监督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但要注意这种评价应该是切合实际的。

监督者要对道德主体的良好行为做出肯定的评价和褒奖,对道德主体的不良行为应做出否定的评价和贬斥,以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引导督促人们积极向善。

(二)道德内化促进道德养成的作用机制道德内化是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道德的过程,道德内化的最终目的是使道德主体全面地发展知情意行等道德品质要素,使道德主体的身心协调、品行统一,并不断丰富业已形成的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其道德不断完善和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