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命名
中药材命名法(拉丁语)
植、动物的不同部位或一种药材来源于不
同植、动物
如:Radix Et Rhizoma Rhei 大黄
4.简化的药材名 (1)仅用属名作为药材名 如:Cordyceps 冬虫夏草 Poria 茯苓 (2)仅用种加词作为药材名 如:Catechu 儿茶 Gecko 蛤蚧 (3)习惯用名 如:Mel 蜂蜜
2. 加形容词或介词短语修饰药用部位,说明 该药材的某种性状或特殊要求 如:Fructus Aurantii Immaturus 枳实 不成熟的 Cornu Cervi Pantotrichum 鹿茸 全面有毛的 Caulis Bambusae In Taeniam 竹茹
3.药用中加用连词表示一种药材来源于(一)植物类和动物类中药材的命名 药用部位名+药用植、动物名 药用部位名:名词单数主格形式 药用植、动物名:名词属格形式 (名词和形容词词首字母均大写)
中药材命名的构成方法: 1.关于药用植、动物名 (1)仅用植、动物的属名 1)单种属或该属中仅有一种植、动物供药用 如:Cortex Eucommiae 杜仲 2)同属的数种植、动物的同一部位做同一种药材 如:Rhizoma Polygonati 黄精
3)同属中有数种药材,其中一种首先采用此 种方法命名 如:Cortex Acanthopanacis 五加皮 Calculus Equi 马宝
(2)用属名和种加词 1)同属中的数种植、动物分别作不同的药材 如: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 川贝母 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 浙贝母 Bulbus Fritillariae Pallidiflorae 伊贝母 Bulbus Fritillariae Ussuriensis 平贝母
中药命名规范.
6/26/2019
15
冬虫夏草(别名: 虫草)
虫——虫草蝙蝠蛾的幼虫 草——一种虫草真菌。 生长过程:
夏季,虫子产卵于花叶——叶落——卵孵化成幼虫钻入 土层——土层中的虫草真菌的子囊孢子侵袭幼虫——幼虫受 侵袭后钻向地面浅层——孢子在幼虫体内生长过冬——幼虫 体内充满菌丝——次年夏天菌丝长出地面——“冬虫夏草”
石榴 ——别名安石榴:传说为汉.张骞出使西域后, 从安石国带回,故取其名。
御米壳——相传为唐王李世民,因服罂粟子而治好了
自己的箭伤惊恐病,登基后亲封其为“御米”,其壳
6/26/201就9 成了“御米壳”。
20
8、特殊目的
百草霜——杂草经过燃烧后附于锅底或烟囱内的烟灰,具有止血止
泻的功效。灶焚百草,故叫“百草霜”。
植物来源的药物。
6/26/2019
29
同物异名
原因: 不同年代本草记载(即历史变迁)的不同 各地(即产地不同)对同一药材的称谓不同 商品规格 加工炮制方法等
6/26/2019
30
同物异名
如:
《中药药名辞典》:人参有鬼盖、人衔、神草、
人微、土精、地精等古名;
产地不同又称为辽参、吉林参、高丽参、朝
中药名称的规范化
6/26/2019
1
与中药及中药名称相关概念
植物学名 植物中文名 中药正名 中药别名
地方名 处方名 商品名
6/26/2019
2
植物学名
是植物分类学中植物种名,即植物拉丁学名,简称 植物学名。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1973年首创的“双名法”,由 两个拉丁词组成,通常在后面附加命名人的姓名或其 缩写。 植物学名包括3个组成部分,
好听的中药材名字
好听的中药材名字中药材在中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药性和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中。
中药材的命名历史悠久,其中有许多的名字十分优美动听。
以下是一些好听的中药材名字的介绍,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惊喜和启发。
1. 丹参(Dān Shēn)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被人称为"中草药的明珠",拥有活血化瘀、安神定志、养心安神的功效。
丹参的名字独特而吸引人,带有一种宝石般的珍贵感。
2. 黄芪(Huáng Qí)黄芪是一种被普遍称赞的中药材,常被用于补气养血、益气固表的治疗。
黄芪的名字音韵和谐,宛如一首悦耳的音乐,让人心生向往。
3. 淮山药(Huái Shān Yào)淮山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健脾益肺、补肾固精的功效。
淮山药的名字给人一种山清水秀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大自然的美好。
4. 酸枣仁(Suān Zǎo Rén)酸枣仁是一种可以治疗失眠、安定情绪的中药材,也能舒缓焦虑和抑郁症状。
酸枣仁的名字带有一种诗意,仿佛听到了秋天的虫鸣声。
5. 白术(Bái Zhú)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有健脾和胃、补气安神的功效。
白术的名字简洁明了,充满了纯洁的感觉,它的呼唤让人心旷神怡。
6. 没药(Méi Yào)没药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主要用于活血化瘀和消肿止痛。
没药这个名字散发着古老而神秘的魅力,给人一种安心和宁静的感觉。
7. 防风(Fáng Fēng)防风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常被用于治疗感冒、风热感冒等疾病。
防风的名字形象生动,让人感受到一阵微风拂过的清凉和舒适。
8. 茯苓(Fú Líng)茯苓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常见于中医调理心脾、治疗湿热、利尿等方面。
茯苓的名字如诗如画,带有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氛围。
9. 羚羊角(Líng Yáng Jiǎo)羚羊角是一种罕见但重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补肾壮阳等症状。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一)总 则1.本命名原则中的“药品”一词包括中药、化学药品、生物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诊断药品等。
2.按本命名原则制订的药品名称为中国药品通用名称(China Approved Drug Names,简称:CADN)。
CADN由药典委员会组织专家讨论制定、上网公示征求意见、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制成册、国家局批准。
药品命名必须遵循一药一名原则。
3.药品名称应科学、明确、简短;词干己确定的译名应尽量采用,使同类药品能体现系统性。
4.药品的命名应避免采用可能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药品名称,并不得用代号命名(不包括特殊的复方制剂)。
中药和生物药品中无INN 命名的酌情处理。
5.药品的英文名应尽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编订的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1 Substances,简称INN);INN没有的,可采用其他合适的英文名称。
6.对于沿用已久的药名,如必须改动,可列出其曾用名作为过渡。
7.药名后附注的类别,是根据主要药理作用或药物的作用机理或学科划分的,或者直接从INN划分的类别翻译的,仅供参考。
8.药品通用名不采用药品的商品名(包括外文名和中文名)。
药品的通用名(包括INN)及其专用词干的英文及中文译名也均不得做为商品名或用以组成商品名,用于商标注册。
(二)中药通用名称命名细则1.中药材命名中药材系指用于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原料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药。
中药材名称应包括中文名(附汉语拼音)和拉丁名。
⑴中药材的中文名① 一般应以全国多数地区习用的名称命名;如各地习用名称不一致或难以定出比较合适的名称时,可选用植物名命名。
② 增加药用部位的中药材中文名应明确药用部位。
如:白茅根③ 中药材的人工方法制成品,其中文名称应与天然品的中文名称有所区别。
如:人工麝香、培植牛黄。
中药材的命名方法
中药材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它的命名与名称都与医疗应用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它的命名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顾名义,可以帮助了解一些药物的性能,更重要的是利用药材的形、色、气味来治疗疾病,所以有的药材用它的突出点命名,有药材因为具有特效而流传成故事,因此也用来命名,有的药材是该地道产质量量最好,以产地冠以命名。
更有的是某些药材有生长特性,药用部分,从国外进口、名称译音等,都以此作为药材命名的依据,现将它们的命名分述如下:1、以药材的产地命名例如:川牛膝,川贝母,川白芷,川木通,川芎,巴豆,广防己,广霍香,广豆根,杭麦冬,杭白芷,怀山,怀牛膝,银柴胡(银川),多伦赤芍(内蒙古)。
2、以药材采收季节命名例如,冬桑叶,夏枯草,半夏,冬虫夏草(夏季采收),冬花(茎叶经冬不凋、花冬季盛开)。
3、以药材的形态命名例如,马鞭草,鸡爪黄连,半边莲,乌头,皂角刺,人参,牛膝,木蝴蝶,凤尾草,罂粟壳,金樱子(都有一个“罂”字即大腹小口之瓶)。
4、以药材的颜色命名例如,朱砂(红色),赫石(猪肝色),血竭(血红色),丹参(外皮红色),红花(红色),橙皮(橙黄色),黄连(皮肉俱黄),白芷(断面色白如粉),白术(断面白色),白花蛇舌草(其花色白),玄参(断面黑色),青黛(表蓝色),紫草(内外皆紫色),紫色地丁(其花色紫)。
5、以药材的质地命名例如,沉香,浮石,浮小麦,轻粉,桑螵蛸,海螵蛸等。
6、以药材的气命名例如,麝香,沈香,苏合香,安息香,藿香,木香,香薷,鸡屎藤,臭牡丹等。
7、以药材的味命名例如,细辛之辛,甘草之甘甜,酸枣仁之酸,苦参之苦,咸翻新石之咸,淡竹叶之味淡,五味子具五种不同之味等。
8、以药材的入药部位命名例如,麻黄根,葛根,山豆根,白茅根,杏仁,桃仁,月季花,鸡冠花,金银花,洋金花,桑枝,栀子等。
9、以药材功效命名例如,益母草(专治妇科疾病),防风(能治诸风),远志(益智强志),泽泻(胜湿利水),肉苁蓉(补而不峻),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决明子(清肝明目,治目赤肿毒),大风子(治疗麻风)等。
中药拉丁名命名及相关问题
中药拉丁名是国际通用的名称,有利于国际间的交 流、贸易和合作研究,以及中药材名称的规范化、 标准化和国际化。
中药拉丁名是用拉丁文字按一定语法为中药命名的 一种中药学名。
中药拉丁名和植物、动物的学名一样,采用一物一 名的命名方式。
药用部分的拉丁名称及用于说明药用部分的限 定性定语是命名的重要词类。
1 标明药用部分的植物性中药
当植物以某一部分入药时,中药拉丁名为了能正 确地反映某种中药所采自的实际部分,常在其拉 丁名称中标明药用部分,这也是大多数中药名称 的命名方式。
植物、动物拉丁学名的属名和种加词以及矿物 英文名称是命名中药学名的基础。
• 《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药品除有规范化中 文名称(法定名称)和汉语拼音名称外,
• 一部收载的药材和饮片均有拉丁名和基源的拉丁 学名,
• 植物油脂和提取物均有英文名和基源的拉丁学名, • 成方制剂和单方制剂不设拉丁名和英文名。
Carapax 背甲(动物的) Mel 蜜、蜜蜂
Crinis 发
Membrana 膜、薄膜
Concha 贝壳
Nidus 巢,窝
Corium 皮(动物的) Ootheca 卵块
Cornu 角
Os
骨
Dens 牙齿
Periostracum 皮壳
Endothelium 内壁 Placenta 胎盘
Excrementum 粪使(只 Plastrum (动物的)腹
二、中药拉丁名的命名
在此特别说明,本文为讲授方面仍然沿用以往 的中药拉丁名命名的基本格式,最后会重点强调变 更情况。
以前我国的药典和有关词典、教科书中中药拉丁名
的基本组成:
﹢ 药用部位名称
药物基源词或词组
第三讲-中药的分类与命名
第二节 中药的记载大纲与拉丁名
例:人参 Radix Ginseng(英)Ginseng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 的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单一。掌状复叶轮生 茎端,一年生为 l 片三出复叶。二年生有 1片五出复叶, 以后每年递增1片。4-6年生有3-5片五出复叶。伞形花 序顶生,花小,淡黄绿色。果扁球形,熟时鲜红色。 花期6-7月,果期7-9月。 【采制】栽种 5 ~ 6 年后,秋季采挖(园参),洗净晒干, 称生晒参;鲜根以针扎孔,用糖水浸后晒千,称糖参; 鲜根蒸透后烘干或晒干,称红参。野生人参根经晒干 称生晒山参。
3 以气味命名 如甘草、苦参、酸枣、细辛、淡竹叶、苦丁茶。 鱼腥草,有特殊的鱼腥味。 酸枣仁,有酸味。 五味子:因其皮肉酸、甘,核味辛、苦、咸,五 味俱全而得名。 败酱草 鸡屎藤 臭梧桐
第三节 中药材的命名
4 以产地命名
川贝、川椒、川芎,主产于四川。 又如代赭、阿胶。 浙贝母 苏合香,原产于古苏合国(伊朗); 高丽参、东洋参、番红花、西红花、胡黄连、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 以标明制药程序而命名 九制香附丸、 九 转黄精丹(九蒸九晒)、四蒸木瓜丸、千锤膏 20 以标明给药途径而命名 丹参注射液、生 脉注射液、吹喉散、气管炎喷雾剂 21 以标明服药时间而命名 鸡鸣紫苏散 鸡鸣散、午时茶、
22 以标明同病分型而命名 冠心一号方、冠 心二号方,肝炎一号、肝炎二号
23 以标明服药方法而命名 冷香饮子(冷服)、 冷香汤、热饮汤
第三节 中药材的命名
1 以形态命名
2 以颜色命名 3 以气味命名
6 以入药部位命名
7以功效命名
8 以人名命名
中草药科普
灵芝
灵芝,外形呈伞状,菌盖肾 形、半圆形或近圆形,为多 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 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 功效,用于眩晕不眠、心悸 (ji)气短、虚劳咳喘。
三七
三七又名田七,为伞形目五加科 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 江西、四川等地。中药材三七是 以其根部作为药用部分,具有散 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主治 咯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 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
牛黄
中医学认为牛黄气清香,味 微苦而后甜,性凉。可用于 解热、解毒、定惊。内服治 高热神志昏迷、小儿惊风、 抽搐等症,外用治咽喉肿痛、 疗毒症。天然牛黄很珍贵, 国际上的价格要高于黄金, 大部分使用的是所谓人工牛 黄。
当归
当归,别名干归、秦哪、西当归、 岷当归、金当归、当归身、涵归 尾、当归曲、土当归,多年生草 本,高0.4-1米。花期6-7月,果期 7-9月。 中国1957年从欧洲引种欧当归。 主产甘肃东南部,以岷县产量多, 质量好,其次为云南、四川、陕 西、湖北等省,均为栽培。国内 有些省区也已引种栽培。
中草药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中草药?
中草药概述
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的总称,按其来源分植物药、动物
药和矿物药三类,《中药大辞典》载药5767种, 其中植物药4773种,动物药740种,矿物药82种,
因植物药最多,故又称中药为“本草”。 中草药种类繁多,命名也非常复杂,但都有一定来历和 意义,有些中药还具有多种别名。命名常根据产地(川 贝)、形状(木蝴蝶)、颜色(红花)、气味(木香)、 滋味(甘草)、生长季节(夏枯草)、入药部位(葛根) 等。 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草药
艾草
艾草,别名:冰台、香艾、艾萧、 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 绒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 植株有浓烈香气。茎单生或少数, 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 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叶 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 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 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头状花 序椭圆形,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 外面有腺点,花药狭线形,花柱与 花冠近等长或略长于花冠。瘦果长 卵形植物,分布于 全国大部分地区。其干燥块茎亦 称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较名贵的 中药,临床多用于头痛眩晕、肢 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 破伤风等症。天麻过去一直依赖 野生资源,20世纪70年代野生变 家种成功后,家种天麻成为主要 商品来源。
好听的中药材名字
好听的中药材名字广白:简洁明快,可用于“任、何、陆、赵”等左小右大结构的非一声姓,不宜用于“王、丁”等简姓和“欧、左”等字形开口朝右的姓。
川柏:川字放中间会影响整体字形一般慎用,但这个名字意象实在太好,所以还是可以用一下,宜用于“冯、陆、杨、孟”等笔势明朗的姓,不宜用于一声字姓、“王”这样横多竖少的姓和“周”这种和“川”走势相近的姓。
马蔺:马字用首不用尾,所以此名仅供马姓考虑,用于起单字名。
此名的好处是格调高,缺陷是蔺字字形略直,会和马姓的跃动感形成鲜明反差。
子苓:上图最佳,百搭名字,首先推荐。
需要注意的是,用子字时最好不要和姓能组成词,李姓和胡姓属于这种情况。
不过王子、李子、凳子等也不算什么坏意象,而孙姓就不要考虑这个名字了,子苓的格调会被孙姓完全破坏掉,孙姓不宜考虑任何接子字的名字。
特殊提一下孟姓最好不要起这个名字,否则三个字都朝左会有三个小兵端着枪排成纵队前进的即视感。
天冬:简洁,格调高,但适用性不强。
适用于“白、吴、文”等意象偏婉约的姓,不宜用于意象刚健、飘逸或严肃的姓。
天龙:本是好名,但用户过多显得俗套,最好用于笔画较多的姓和罕见姓。
毛莨:很美的植物,可供毛姓女孩起单字名,其他姓氏也可考虑莨字。
方海:简洁明快的好名字,而且用户并不太多,可供很多姓氏考虑。
最适合“陈、郑、蒋、沈、韩”等较为严肃的姓,不宜用于“王、梁、杨、张”等 ang 韵姓和笔画较少的姓。
方姓取此单字名效果一般,无亮点也无硬伤。
文元:简洁而意佳的好名字,适用度极高,格调一般,姚姓勿用。
玉竹:意象和字形都不错,音韵尚可,格调一般,适用于笔画较多的姓和意象偏婉约的姓,不宜用于王姓等字形与玉相近的姓和叶姓等声母为 y 的姓。
云苓:总体上说没“子苓”好用,但对于李、马、陶等姓来说比“子苓”好用,马姓接子字不太好,接云字简直是标配。
这张图里可用的名字真不多,“艾”是起名常用字,但这三个显然不好用;“竹、芷、苏”这些字都不错,但搭石字和白字显然不是最适合的,总之这些名字不是首字不好用就是末字难用但也可以多说两句。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来源:中国药典委员会(一)总则1.本命名原则中的“药品”一词包括中药、化学药品、生物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诊断药品等。
2.按本命名原则制订的药品名称为中国药品通用名称(China Approved Drug Names,简称:CADN)。
CADN由药典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
3.药品名称应科学、明确、简短;词干己确定的译名应尽量采用,使同类药品能体现系统性。
4.药品的命名应避免采用可能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药品名称,并不得用代号命名(不包括特殊的复方制剂)。
中药和生物药品中无INN命名的酌情处理。
5.药品的英文名应尽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编订的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1 Substances,简称INN);INN没有的,可采用其他合适的英文名称。
6.对于沿用已久的药名,如必须改动,可列出其曾用名作为过渡。
7.药名后附注的类别,是根据主要药理作用或药物的作用机理或学科划分的,或者直接从INN划分的类别翻译的,仅供参考。
8. 药品通用名不采用药品的商品名(包括外文名和中文名)。
药品的通用名(包括INN)及其专用词干的英文及中文译名也均不得做为商品名或用以组成商品名,用于商标注册。
(二)中药通用名称命名细则1.中药材命名中药材系指用于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原料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药。
中药材名称应包括中文名(附汉语拼音)和拉丁名。
⑴中药材的中文名①一般应以全国多数地区习用的名称命名;如各地习用名称不一致或难以定出比较合适的名称时,可选用植物名命名。
②增加药用部位的中药材中文名应明确药用部位。
如:白茅根③中药材的人工方法制成品,其中文名称应与天然品的中文名称有所区别。
如:人工麝香、培植牛黄。
⑵中药材的拉丁名①除少数中药材可不标明药用部位外,需要标明药用部位的,其拉丁名先写药名,用第一格,后写药用部位用第二格,如有形容词,则列于最后。
中药拉丁名命名及相关问题
﹢ (8)药用部位名
植物俗名
个别的有用药用部位名加俗名作为药材拉丁名。 例如:牡丹皮Cortex Moutan等。
2 不标明药用部分的植物性中药
对于那些不标明药用部分的中药拉丁名,通常是 以单一的单数主格名词给以命名。
特点是文字简炼,含义明确,其中有的以属名或 种加词命名,有的以古拉丁词或古希腊词命名, 有的则沿用国际通用的习惯名称命名。
植物、动物拉丁学名的属名和种加词以及矿物 英文名称是命名中药学名的基础。
• 《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药品除有规范化中 文名称(法定名称)和汉语拼音名称外,
• 一部收载的药材和饮片均有拉丁名和基源的拉丁 学名,
• 植物油脂和提取物均有英文名和基源的拉丁学名, • 成方制剂和单方制剂不设拉丁名和英文名。
Pedicellus 果柄
Pericarpiurn 果皮
Exocarpium 外果皮
Nux 坚果、果核、核 Strobilus 球果
Spora 孢子
Semen 种子
Testa 种皮
Arillus 假种皮
Plumula 胚芽
Embryo 胚
Retinervius 网脉
Calulus 胆结石、结石 Cigeria砂囊(鸟类的)
形容词置于后,与所修饰的药用部位名保持性、数、格一致。 例如:豆蔻Fructus Amomi Rotundus(近圆形的),
附子Radix Aconiti Lateralis(侧边生的)Praeparata(制备的)等。 白芍和赤芍的来源相同,可分别记作:
Radix Paeoniae Aiba Radix Paeoniae Rubra。 亦有拉丁名中用形容词修饰药用部位的,形容词均列于最后,如淡豆豉 Semen Sojae Preparatum等。
中药材的命名方法
中药材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它的命名与名称都与医疗应用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它的命名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顾名义,可以帮助了解一些药物的性能,更重要的是利用药材的形、色、气味来治疗疾病,所以有的药材用它的突出点命名,有药材因为具有特效而流传成故事,因此也用来命名,有的药材是该地道产质量量最好,以产地冠以命名。
更有的是某些药材有生长特性,药用部分,从国外进口、名称译音等,都以此作为药材命名的依据,现将它们的命名分述如下:1、以药材的产地命名例如:川牛膝,川贝母,川白芷,川木通,川芎,巴豆,广防己,广霍香,广豆根,杭麦冬,杭白芷,怀山,怀牛膝,银柴胡(银川),多伦赤芍(内蒙古)。
2、以药材采收季节命名例如,冬桑叶,夏枯草,半夏,冬虫夏草(夏季采收),冬花(茎叶经冬不凋、花冬季盛开)。
3、以药材的形态命名例如,马鞭草,鸡爪黄连,半边莲,乌头,皂角刺,人参,牛膝,木蝴蝶,凤尾草,罂粟壳,金樱子(都有一个“罂”字即大腹小口之瓶)。
4、以药材的颜色命名例如,朱砂(红色),赫石(猪肝色),血竭(血红色),丹参(外皮红色),红花(红色),橙皮(橙黄色),黄连(皮肉俱黄),白芷(断面色白如粉),白术(断面白色),白花蛇舌草(其花色白),玄参(断面黑色),青黛(表蓝色),紫草(内外皆紫色),紫色地丁(其花色紫)。
5、以药材的质地命名例如,沉香,浮石,浮小麦,轻粉,桑螵蛸,海螵蛸等。
6、以药材的气命名例如,麝香,沈香,苏合香,安息香,藿香,木香,香薷,鸡屎藤,臭牡丹等。
7、以药材的味命名例如,细辛之辛,甘草之甘甜,酸枣仁之酸,苦参之苦,咸翻新石之咸,淡竹叶之味淡,五味子具五种不同之味等。
8、以药材的入药部位命名例如,麻黄根,葛根,山豆根,白茅根,杏仁,桃仁,月季花,鸡冠花,金银花,洋金花,桑枝,栀子等。
9、以药材功效命名例如,益母草(专治妇科疾病),防风(能治诸风),远志(益智强志),泽泻(胜湿利水),肉苁蓉(补而不峻),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决明子(清肝明目,治目赤肿毒),大风子(治疗麻风)等。
中药材别名汇总
中药材别名汇总
以下是一些中药材常见的别名:
1. 人参:参乌、地黄、益智、参茎、参头、西洋参、棉参、红参、白参等。
2. 黄芪:黄堇、黄片、地黄、党黄、白黄、苍耳子、防己等。
3. 当归:女儿花、翁花、铁棍子、乌头花、旱当归、香芥子等。
4. 茯苓:白檀、茯神、杠箭、地黄菟、白姑夫、荷淑等。
5. 甘草:甘杨梅、甘木糖、草甘、去脾、甘黄连、草革胸等。
6. 白术:沙术、白侧、白简、牛香草、白合岩、毒丸子等。
7. 陈皮:土陈、大陈、南皮、蜂皮、黄郁陈、陈皮蛇草等。
8. 五味子:果皮、车师果、黑肉头、鱼眼、草蔻子、麻之子等。
9. 枸杞:云杞、寿杞、枝状地毛、广枝黄耆、加勒比海鼠等。
10. 知母:黄蒿、蒿本、白朮、黄根、雷蒿、诸子白草等。
这只是一小部分中药材的别名,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中药材的别名,因为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对草药的命名可能有所差异。
中药命名知多少
56 | 用药与健康 2016.02Medicine And Health |中医中药中药材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它的命名与名称都与医疗应用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它的命名具有一定的意义,有些可以顾名思义,可以帮助了解一些中药的历史和性能。
中药的命名方式极多,有以功效主治、产地分布命名的;有以色泽形态、气味滋味命名的;也有以采收季节及传说中人物命名的。
总的来说,命名倾向偏重于形象化。
中药命名有一定的规律,现将它们的命名一一介绍:以形态命名:如牛膝,因其茎节粗而膨出,状似牛的膝关节而得名;白头翁则以其“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而得名;狗脊的根上有金黄色的茸毛,酷似狗脊而得名;人参形如人体。
另外还有马鞭草、鸡爪黄连、半边莲、乌头、皂角刺、钩藤节、木蝴蝶,凤尾草、罂粟壳、金樱子等。
以气味命名:有酸味的酸枣仁、甜味的甘草、苦味的苦参、辣味的细辛皆以味而得名;五味子因其“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五味俱全故而得名;鱼腥草因其叶具有鱼腥味而得名。
另外还有麝香、沉香、木香、檀香、苏合香、安息香、藿香、香薷、鸡屎藤、臭牡丹等。
以颜色命名:许多中药具有天然的颜色,如红色的有朱砂、红花、赤芍、丹参、鸡血藤等;黄色的有黄柏、中药命名知多少黄连、黄芩、大黄、黄菊花、橙皮等;青色的有青皮、青蒿、大青叶等;白色的有白术、白芷、白芨、白芍、白附子、白花蛇舌草等;紫色的有紫草、紫花地丁等;黑色的有玄参、黑枣等。
以产地命名:如川牛膝、川贝母、川白芷、川木通等,皆因主产于四川而得名;广藿香、广皮、广木香、广防己产于广东;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皆因主产于河南怀庆府而得名;建曲、建泽泻产于福建;云茯苓产于云南;银柴胡产于银川;多伦赤芍产于内蒙古;关防风、关黄柏产于东北地区,因而得名。
还有蜀椒、杭菊、浙贝、阿胶,皆因产地而得名。
还有古代按国名命名的如吴茱萸、秦艽等。
以生长特点命名:如半夏,农历五月间成熟,恰巧是夏季过一半,故得其名;夏枯草因每到夏至便萎谢而得名;忍冬藤因经冬不凋而得名;万年青因四季长青而得名;冬虫夏草因其冬为虫、夏为草,成虫体与菌座相连而得名;冬花因茎叶经冬不凋、花冬季盛开而得名;还有迎春开放的迎春花等等。
有寓意的中药名
有寓意的中药名中药以其独特的药性和疗效在医药界广受赞誉。
许多中药名寓意深远,背后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本文将介绍几种富有寓意的中药名及其背后的故事。
一、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药中。
它寓意着“黄金般的药物”,象征着其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和疗效。
黄芪主要具有益气固表、补中益虚的功效,被用于治疗疲乏乏力、气虚体弱等症状。
它和黄金一样宝贵,象征着人们对健康的珍惜和追求。
二、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川芎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通常被使用于中医药中。
川芎的名字暗示了它的产地为四川,川芎是四川传统中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芎具有活血祛瘀、舒筋通络的功效,广泛用于治疗痛经、偏头痛等症状。
川芎的命名更显得它的特殊地位,将地域文化与药物结合,独具风采。
三、当归(Angelica sinensis)当归是中药中广泛使用的药材之一,在中医理论中有“女性之药”之称。
当归寓意着“归归于常,恢复常态”的意思。
在中医中,当归被广泛用于调理女性月经不调、产后调养等功效方面。
当归还具有补血活血的作用,被列为女性身体调理的重要药物。
四、银杏(Ginkgo biloba)银杏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植物,其植株通常寿命非常长,因此被称为长寿树。
银杏叶形似鸭脚,因此也有“鸭脚树”的别称。
银杏树几乎与地壤、风雨同寿,代表着长寿和坚韧不拔的象征。
银杏叶被用于制药,具有改善记忆、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
银杏的名字自然地将树木的特点与它的药效相结合,寓意深远。
五、牡丹皮(Paeonia suffruticosa)牡丹皮是常用的中药材,因皮色鲜艳而得名。
牡丹是中国传统的国花,象征着繁荣昌盛和富贵吉祥。
牡丹皮在中医药中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毒血痢、喉疾出血等症状。
牡丹皮的名字融合了花卉文化和药物特性,更增添了它的特殊意义。
六、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蒲公英是一种普遍的野花,具有自由生长的特点。
中药材的命名方法
中药材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它的命名与名称都与医疗应用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它的命名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顾名义,可以帮助了解一些药物的性能,更重要的是利用药材的形、色、气味来治疗疾病,所以有的药材用它的突出点命名,有药材因为具有特效而流传成故事,因此也用来命名,有的药材是该地道产质量量最好,以产地冠以命名。
更有的是某些药材有生长特性,药用部分,从国外进口、名称译音等,都以此作为药材命名的依据,现将它们的命名分述如下:1、以药材的产地命名例如:川牛膝,川贝母,川白芷,川木通,川芎,巴豆,广防己,广霍香,广豆根,杭麦冬,杭白芷,怀山,怀牛膝,银柴胡(银川),多伦赤芍(内蒙古)。
2、以药材采收季节命名例如,冬桑叶,夏枯草,半夏,冬虫夏草(夏季采收),冬花(茎叶经冬不凋、花冬季盛开)。
3、以药材的形态命名例如,马鞭草,鸡爪黄连,半边莲,乌头,皂角刺,人参,牛膝,木蝴蝶,凤尾草,罂粟壳,金樱子(都有一个“罂”字即大腹小口之瓶)。
4、以药材的颜色命名例如,朱砂(红色),赫石(猪肝色),血竭(血红色),丹参(外皮红色),红花(红色),橙皮(橙黄色),黄连(皮肉俱黄),白芷(断面色白如粉),白术(断面白色),白花蛇舌草(其花色白),玄参(断面黑色),青黛(表蓝色),紫草(内外皆紫色),紫色地丁(其花色紫)。
5、以药材的质地命名例如,沉香,浮石,浮小麦,轻粉,桑螵蛸,海螵蛸等。
6、以药材的气命名例如,麝香,沈香,苏合香,安息香,藿香,木香,香薷,鸡屎藤,臭牡丹等。
7、以药材的味命名例如,细辛之辛,甘草之甘甜,酸枣仁之酸,苦参之苦,咸翻新石之咸,淡竹叶之味淡,五味子具五种不同之味等。
8、以药材的入药部位命名例如,麻黄根,葛根,山豆根,白茅根,杏仁,桃仁,月季花,鸡冠花,金银花,洋金花,桑枝,栀子等。
9、以药材功效命名例如,益母草(专治妇科疾病),防风(能治诸风),远志(益智强志),泽泻(胜湿利水),肉苁蓉(补而不峻),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决明子(清肝明目,治目赤肿毒),大风子(治疗麻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编 李峰 蒋桂华
第三章 中药商品的命名及分类
目录
第一节 中药商品的命名 一、中药商品通用命 二、中药商品名称的种类 三、中药商品名称的复杂性与规范化第一节 中药商品的命名
一、中药商品通用命名 (一)中药材命名 中药材系指用于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原料的植物、动物和 矿物药。中药材名称应包括中文名(附汉语拼音)和拉丁名。 1.中药材的中文名 (1) 一般应以全国多数地区习用的名称命名;如各地习用名称不一 致或难以定出比较合适的名称时,可选用植物名命名。 (2)增加药用部位的中药材中文名应明确药用部位。如:白茅根 (3)中药材的人工方法制成品,其中文名称应与天然品的中文名称 有所区别。如:人工麝香、培植牛黄。 4
11
第一节 中药商品的命名
(1)中药提取物拉丁名基本组成: 提取物名(名词主格)+动、植物学名(名词属格) 如:Extractum Glycyrrhizae 甘草浸膏;Extractum Acanthopanacis Senticosi 刺五加浸膏 (2) 如有药用部位名,放在动、植物学名后,用属格。 提取物名(名词主格)+动植物学名(名词属格)+药用部位名(名 词属格) 如:Pulvis Bubali cornus Concentratus 水牛角浓缩粉 (3)如有说明提取物状态、特征的形容词置最后,与提取物名同性 、数、格。 12 如: Extractum Leonuri Liquidum 益母草流浸膏;Extractum Scutellariae Siccum 黄芩提取物
7
7
第一节 中药商品的命名
(二)中药饮片命名 1.中药饮片的中文名 鲜药材 常在药材名称前冠以“鲜”字。 生饮片 使用原药材名称。具毒性或生熟品功效差异较大时,在生品
的药材名字前常加“生”字。 炮制品 常在药材名字前冠以炮制方法、辅料名称或缀以炮制后形态。
8
8
第一节 中药商品的命名
(二)中药饮片命名 1.中药饮片的中文名 鲜药材 常在药材名称前冠以“鲜”字。 生饮片 使用原药材名称。具毒性或生熟品功效差异较大时,在生品
的药材名字前常加“生”字。 炮制品 常在药材名字前冠以炮制方法、辅料名称或缀以炮制后形态。
9
9
第一节 中药商品的命名
2.中药饮片的拉丁名 一般采用在其中药材的拉丁名后加上形容词Preparata的原则命名, 特殊炮制饮片可以用前置词cum说明炮制时所用辅料,或加其他形容 词或短语修饰。如:Rehmanniae Radix Praeparata 熟地黄。 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cum Melle(蜜)炙甘草。
5
第一节 中药商品的命名
(5)以属名命名:在同属中只有一个品种作药用。或这个属有几个 品种来源,但作为一个中药材使用的。如:白果Ginkgo Semen(一 属只一个植物种作药材用),麻黄Ephedrae Herba(一属有几个植 物种作同一药材用)。有些中药材的植(动)物来源虽然同属中有几 个植物品种作不同的中药材使用,但习惯已采用属名作拉丁名的,一 般不改动。应将来源为同属其他植物品种的中药材,加上种名,使之 区分。如:黄精Polygonati Rhizoma,玉竹Polygonati Odorati Rhizoma。 (6)以属种名命名:同属中有几个不同种来源,分别作为不同中药 材使用的,按此法命名如:当归Angelicae Sinensis Radix,独活 Angelicae Pubescentis Radix,白芷 Angelicae Dahuricae Radix。 6 (7)以种加词命名:为习惯用法,应少用。如:人参 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4
第一节 中药商品的命名
2.中药材的拉丁名(《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的中药材拉丁名较前 几版药典有了较大的变化) (1)植物类药材和动物类药材的命名规则基本相同。这两类药材的 拉丁名包括药用部位名和动、植物名两部分。其中药用部位名用名词 单数主格形式置于后,药用动、植物名用名词单数属格形式置于前。 如有形容词,则列于最后。如:远志Polygalae Radix (2)一种中药材包括两个不同药用部位时,把主要的或多数地区习 用的药用部位列在前面,用“et”相联接。如:大黄Rhei Radix et Rhizoma (3)一种中药材的来源为不同科、属的两种植(动)物或同一植( 动)物的不同药用部位,须列为并列的两个拉丁名。如:枸杞子 Lycii 5 Fructus和地骨皮Lycii Cortex。 (4)中药材的拉丁名一般采用属名或属种名命名。
6
第一节 中药商品的命名
(8)以有代表性的属种名命名:同属几个种来源同作一个中药材使 用,但又不能用属名作中药材的拉丁名时,则以有代表性的一个属种 名命名。如:辣蓼,有水辣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与旱辣蓼P. fiaccidum Meisn两种;而蓼属的药材还有何首乌,水炭母等,不能 以属名作辣蓼的药材拉丁名,故以使用面较广的水辣蓼的学名为代表 ,定为Polygoni Hydropiperis Herba。 (9)国际上已有通常用的名称作拉丁名的中药材,且属种来源与国 外相同的,可直接采用。如:全蝎Scorpio不用Buthus。芥子 Sinapis Semen不用Brassicae Semen;但阿魏在国际上用 Asafoetida,而我国产的品种来源不同,所以改用Resina Ferulae。
10
10
第一节 中药商品的命名
(三)中药提取物命名 1.中药提取物的中文名 (1)中药提取物的名称一般以中药材名称加提取物构成。如:人参 提取物。 (2)已提纯至某一类成分的应以药材名加成分类别命名,必要时可 以加副名。如:黄芩苷提取物。 2.中药提取物的拉丁名 中药提取物拉丁名的基本组成是,采用提取物名以主格形式在前,动 、植物学名以属格形式在后,如果还含有药用部位名,则以属格形式 11 将其置于动、植物学名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