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原理整理
科学实验的原理与方法
科学实验的原理与方法一、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1.实证性原理:科学实验应以实证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得可靠的证据,从而验证或否定科学假说。
2.严谨性原理:科学实验应具有严谨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可重复性原理:科学实验应具备可重复性,即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其他人能够重复实验并得到相似的结果。
4.控制变量原理: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应尽可能地控制实验过程中的无关变量,以便研究某一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科学实验的方法1.观察法:通过肉眼或仪器对实验对象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获取科学事实。
2.实验法: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或模拟的条件下,对实验对象进行观察和分析,以验证科学假说。
3.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以得出科学结论。
4.比较法:通过对不同事物或现象的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
5.假设法: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对某一现象提出可能的解释,作为进一步研究的依据。
6.模型法:通过构建模型来揭示实验对象的内在规律,模型可以是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7.分类法:根据事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事物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
三、科学实验的操作步骤1.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要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到的目标。
2.提出实验假设: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对实验现象提出可能的解释。
3.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仪器。
4.实施实验: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收集实验数据。
5.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6.评估实验: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7.撰写实验报告:整理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撰写实验报告。
四、科学实验的评价1.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实验方案应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严谨性。
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实验操作应规范、准确,避免误差。
PCR实验的基本原理包括
PCR实验的基本原理包括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复制特定的DNA片段。
PCR实验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DNA变性、引物结合、扩增反应和末端连接。
DNA变性PCR实验的第一步是将DNA样本中的双链DNA变性为单链DNA。
这是通过将样本加热到高温(通常为94-98°C)来实现的。
高温会破坏DNA的双链结构,使其变为单链。
单链DNA是PCR反应的起始物。
引物结合引物是PCR实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小段DNA序列,与待扩增的目标DNA 序列的两个不同区域互补配对。
,在PCR反应中,引物的作用是识别并结合到目标DNA 序列的两端。
引物的引导使得在复制过程中只扩增待扩增DNA的特定区域。
引物通常由实验者根据目标DNA序列的特点设计,并通过合成DNA的方法获得。
扩增反应引物结合后,PCR实验进入扩增反应阶段。
在这个阶段,通过在PCR反应体系中添加DNA聚合酶(如Taq聚合酶)和四种核苷酸,可以使DNA单链在低温下得以适当延伸。
PCR实验中常用的扩增反应温度循环是:变性(94°C,30秒),退火(温度通常与引物的沸点相对应,15-60秒),延伸(72°C,30秒至几分钟)。
这一循环使DNA在每一个周期内得以变性、引物结合、扩增延伸,从而使DNA的数量迅速增加。
此外,PCR反应的周期数通常在20-40个之间,以确保扩增的DNA达到足够的数量。
末端连接PCR实验的最后一个步骤是末端连接。
在扩增结束后,PCR反应体系中将加入末端连接酶。
此时,未结合的引物和有剩余的两链DNA被末端连接酶连接形成闭合的双链DNA分子。
通过PCR实验的这一系列步骤,可以在短时间内复制大量的特定DNA片段。
PCR 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基因测序、基因突变检测、DNA指纹分析等领域。
它的高效和准确性使得PCR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2024年高考化学实验要点总结
2024年高考化学实验要点总结
:
1. 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将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观察到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要注意控制反应温度和配比,避免产生过多的气体。
2. 酸碱指示剂检测酸碱性:使用酸碱指示剂如酚酞、溴甲酚等,加入待测物质中,观察颜色变化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3. 金属与盐酸反应:将金属片如锌、铁等与盐酸反应,观察气体的产生和金属的溶解,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和对酸的反应性。
4. 酸与碱中和反应:将一定量的酸和碱混合,逐滴加入,使用酸碱指示剂检测溶液的酸碱度,当溶液中出现颜色变化时停止加入,记录加入的酸碱体积。
5. 酒精和脱水剂实验:将酒精与脱水剂如浓硫酸等混合,观察到产生大量热和气体的反应,同时可以用湿的蓝色石蕊纸测试气体的酸碱性。
6. 金属的活动性实验:将不同金属片放入盐溶液中,观察反应产生的现象,如产生气泡、金属片的溶解等,可以根据表观现象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7. 催化剂实验:将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不同催化剂如铁粉、铜粉等,观察反应的速率和明火的变化,从而判断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总的来说,化学实验要点包括注意安全操作、掌握实验步骤、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观察现象、理解实验目的和结果分析等。
在考试
中,要注重实验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有针对性地复习相关实验内容。
生化实验整理
1.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一、实验目的✓ 了解层析技术的一般原理✓ 掌握纸层析的方法和原理,学会分析未知样品的氨基酸成分二、实验原理➢ 层析法亦称色谱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相中,即固定相和流动相,当流动相流过加有样品的固定相时,各组分所受固定相的阻滞作用和受流动相的推动作用的影响各不相同,从而使各组分以不同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固定相:是由层析基质组成的,可以是固体物质(如吸附剂、凝胶、离子交换剂等),也可以是液体物质(如固定在纤维素或硅胶上的溶液),这些基质能与待分离的化合物进行可逆的吸附、溶解、交换等作用➢ 流动相:是在层析过程中,推动固定相上待分离的物质向一定方向移动的液体、气体或超临界体。
柱层析中一般称为洗脱液,薄层层析时称为展层剂➢ 分配系数: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一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含量(浓度)的比例,常用K 来表示,它是层析中分离纯化物质的重要依据➢ 迁移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组分在相同的时间内,在固定相移动的距离与流动相本身移动的距离之比值,常用R f 来表示分配系数或迁移率的差异程度是决定几种物质采用层析方法能否分离的先决条件,差异越大,分离效果越理想➢ 层析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按固定相基质的形式不同可分为纸层析、薄层层析和柱层析;按流动相的形式不同可分为液相层析、气相层析和超临界层析;按分离的原理不同可分为吸附层析、分配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 纸层析是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滤纸纤维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吸附一层水作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为流动相。
有机相流经固定相支持物时,与固定相之间连续抽提,使物质在两相间不断分配而得到分离。
溶质在滤纸上的移动速度用R f 值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 f 值是常数。
R f 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 氨基酸显色反应——茚三酮反应原理:所有的α-氨基酸及一切蛋白质都能和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物质,除了脯氨酸、羟脯氨酸和茚三酮反应产生黄色物质该反应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氨基酸被氧化形成CO 2、NH 3和醛,水合茚三酮被还原成还原型茚三酮;第二步是所形成的还原型茚三酮结合另一分子水合茚三酮和氨缩合生成有色物质f R三、实验器材大试管及塞子,大头针,三角薄层喷瓶,毛细管,吹风机,层析滤纸(新华一号),分液漏斗四、实验材料与试剂扩展剂:4份水饱和的正丁醇和1份醋酸的混合物氨基酸混合液:0.5%的赖氨酸、脯氨酸、亮氨酸的混合液(各组份浓度均为0.5%)显色剂:0.1%水合茚三铜正丁醇溶液五、实验操作➢取层析滤纸(20×2cm)一条,在纸的一端距边缘3cm处用铅笔划一直线,取其中点作为原点。
大学物理实验知识点整理
一、光谱实验1、氢、钠原子光谱实验观察到的线系。
氢原子:巴尔末线系钠原子:主线系、锐线系、漫线系、基线系2、光电倍增管的工作原理。
光阴极在光子作用下发射电子,这些电子被外电场或磁场加速,聚焦于第一次极。
这些冲击次极的电子能使次极释放更多的电子,它们被聚焦在第二次极。
这样,一般经十次以上倍增,放大倍数可达到108~1010。
最后,在高电位的阳极收集到放大了的光电流。
输出电流和入射光子数成正比。
整个过程时间约10-8秒。
3、光谱仪的构成及工作原理由光学系统、电子系统、软件系统构成光源发出光束进入入射狭缝S1,经准光镜M1反射成平行光束投向平面光栅G上,衍射后的平行光束经物镜M2成像在S2上,或经M2和M3平面镜成像在S3上。
电子系统接收光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后经过信号放大系统,并通过A/D转换系统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导入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
4、什么是量子缺?怎么测量?量子缺△l是指在能级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量子亏缺,是一个与主量子数和轨道量子数都有关的修整数。
在Na原子光谱实验中,通过测量谱线波长,得到波数差,然后查里德伯表得到m、n,利用线性插值法得到a值,代入计算式n-△l=m+a求出△l。
5、狭缝宽度和高压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对测量结果无影响。
但对仪器的分辨率有一定关系,会在一定范围内影响观测效果。
6、氢、钠实验中,所用到的光源、分光元件、光强探测器分别是什么?氢:氘灯、平面衍射光栅、PMT钠灯、平面闪耀(反射)光栅、CCD和PM T;二、真空技术1、粗真空、低真空、高真空区域的划分粗真空:105——1330Pa 低真空:1330——0.13Pa 高真空:0.13——1.3*10-6Pa2、机械泵规格的含义2X-8中2表示双级,8表示抽速为8L/S3、油扩散泵中扩散的含义利用气体扩散原理现象来抽气;扩散泵油被加热沸腾后产生的高压蒸汽流经导流管传到上部,遇冷由伞形喷口向下高速喷出,使被抽气体构成一个向出口方向运动的射流。
土力学实验-知识归纳整理
实验名称 实验一 测定土的密度(环刀法)实验器材 环刀、电子天平、修土刀、钢丝锯、凡士林、玻璃板实验原理及目的 实验目的:测量土的密度实验原理:环刀法是使用已知质量及容积的环刀,切取土样,使土样的体积与容积一致,这样环刀的容积即为土的体积;称量后,减去环刀的质量就得土的质量,然后计算得土的密度。
实验步骤 1.测定环刀的质量与体积环刀的体积v已知为60cm3,经过电子天平测量环刀的质量m1。
2.切取土样用修土刀将土样削成略大于环刀的土柱;然后将环刀清理干净,内壁涂上凡士林,将环刀刀刃口垂直放到土样上,用竹片垂直向下轻压环刀,直至土样高出环刀为止;先削平环刀一端多余的土,削至与环刀边缘齐平,再将其放置于玻璃片上,然后将环刀另一端多余的土削平至与环刀齐平。
若两面土有脱落,可用切下的碎土将其补平。
3.将环刀外壁擦净,称量环刀和土样的质量m2,准确至0.1克。
4.计算土的密度Vmm12-=ρ注意事项:(1)用环刀取土样时,必须严格按步骤操作; (2)称量前应注意把天平调零,称环刀和土总质量时应把环刀外壁土擦干净。
数据处理 详见附表知识归纳整理实验名称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烘干法) 实验器材 铝盒2个、电子天平、烘箱、干燥器实验原理及目的 实验目的:测量土的天然含水率实验原理:含水率是指土中水分质量与干干质量之比值。
湿土在温度为100-105℃的长时光烘烤下,土中的水分彻底蒸发,土样减轻的质量与彻底干燥后土样的质量之比值,即为湿土的含水率,以百分数表示。
实验步骤 1.测量湿土的质量先将干净铝盒放在电子天平上称的质量m,然后取15克左右的具代表性的土样放入铝盒内,盖紧盒盖,称量铝盒加湿土的质量m1。
2.烘干土样将装有土样的铝盒打开盒盖后放入烘烤箱内烘约6h以上至恒重。
3.测量干土的质量将烘烤箱里的铝盒取出后冷却8h左右,称量干土加铝盒的质量m2,减去铝盒的质量m,即的干土的质量。
4.计算土的含水率 %100221⨯--=mmmmω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光学实验复习整理 (无密码)资料
2015-2016学年光学实验Copyright reserved by 桂二209【F-P测波长】【原理目的】入射光在相对两面上反复反射和折射后产生多束相干反射光和透射光,透射光在透镜L2 的焦面上叠加,形成等倾圆环状干涉条纹。
通常,多光束情况下观察透射条纹,条纹细而锐,波长差非常小的两条光谱线的同级条纹角半径稍有不同而能清晰的被分开,从而能直接进行测量。
【光路图】L1使点光源成平行光束;L2使光聚焦,成像在焦平面,耦合在望远镜上。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P and Michelson's :1.镀银面G和G`的反射率ρ越大,干涉条纹越清晰明锐2.前者是振幅急剧递减的多光束干涉,后者是等振幅双光束干涉【实验步骤】1.调整干涉仪使两平板内表面平行:一系列的反射像重合,调整到可看到一组平行直条纹(多光束等厚条纹)继续到出现多光束干涉同心圆环。
2.放入会聚透镜观察钠的多光束干涉条纹3.测量钠双线波长差:改变两镜距离,观察测量从一次同时以相同衬比度呈现到下一次以相同衬比度呈现的变化全过程。
【思考题】1.解释程差变化,条纹从清晰模糊清晰现象:两波长衬比度发生变化2.提出测量钠双线微小波长差的方法:F-P,迈克逊,光栅。
【自组迈克逊干涉仪测量空气的折射率】【原理目的】1.典型光路:光源S发出,经分光板G1分为两强度大致相等、方向不同的光束,再分别经固定反射镜M1和移动反射镜M2,返回分光板,射向观察系统。
一定条件下观察系统呈现干涉图样。
补偿板,使两束光光程差始终相等,单色光不需要。
2.等倾干涉M2与M1严格垂直,即M2与M1`严格平行。
干涉条纹为无限远或透镜焦面上明暗的同心圆环,特征是内疏外密。
M2与M1`距离d减少,条纹缩小其半径,表现为”陷入”【实验步骤】1.靠拢器件,调登高共轴2.调激光器倾角使光束平行于台面3.调分光镜454.调两路臂长相等(使两路光的光程差相等,使用二维平移底座SZ-02)5.调M1使1路光沿原路返回,调M2使2路光沿原路返回,1、2在屏H上重合,两光斑完全重合==两镜子垂直6.加扩束镜,调整一路反光镜(使一路镜子为固定,一路为移动)使出现等倾干涉圆环7.放入气室,加放气测量。
初中物理重要实验总结
初中物理重要实验总结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如果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如何操作?将纸板沿中轴ON向后折,观察在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二、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1。
实验器材: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刻度尺,一张白纸笔2。
操作步骤:实验时,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点燃蜡烛法现玻璃板的后面有蜡烛的像,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具体做法是移动另一侧未点燃的蜡烛,直至与像完全重合,用笔在白纸上做出标记.3.如何确定像的虚实?将未点燃的蜡烛拿走,拿一个光屏放在该处看光屏上是否有像。
4.实验表格实验次数 1 2 3物距u/cm像距u/cm5.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成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虚像,物与像对应点的连线垂直平面镜,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6。
如果在实验中发现两个像,是由于玻璃板太厚导致的。
两个像之间的距离由玻璃板的厚度决定7。
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为什么不需要点燃?若点燃后方蜡烛,使像的背景变亮,使像变淡,不便于观察像.8.为什么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与像之间的大小关系。
9。
实验中不用平面镜是因为?用平面镜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10.玻璃板为什么需要竖直放置?蜡烛能够与像重合,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11。
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方的蜡烛,都无法与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竖直放置。
12。
刻度尺的作用?测量物与像到玻璃板距离。
13。
为什么要多次测量?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三、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
安装装置时,应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2。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知识点整理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的手段,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理解物理原理,培养观察、实验和思考等科学思维能力。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掌握实验步骤和相关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几个典型的初中物理实验,整理其实验步骤以及涉及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对初中物理实验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实验一:使用弹簧测量质量实验步骤:1. 将弹簧固定在支架上,使其竖直放置。
2. 将待测质量挂在弹簧的下端。
3. 测量弹簧的原长,并记录下来。
4. 测量物体悬挂在弹簧下端后,弹簧的伸长量,并记录下来。
5. 分别更换不同质量的物体,进行测量。
知识点:1. 弹簧定律:伸长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关系,即F=kx(其中F为弹力,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伸长量)。
2. 弹簧的劲度系数:代表弹簧的硬度,可通过k=F/x计算得到。
3. 弹簧的原长:物体未挂载在弹簧上时弹簧的长度。
实验二:测量音叉的频率实验步骤:1. 将音叉固定在支架上,使其竖直放置。
2. 敲击音叉,在合适位置放置耳朵以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3. 调整水平利用尺测量连续两个节点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4. 记录下听到的声音所对应的频率。
知识点:1. 音叉的振动:音叉受到敲击后会振动,并发出一定频率的声音。
2. 频率的单位:通常使用赫兹(Hz)来表示,表示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
3. 尺上节点:指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的整数倍位置,节点之间的距离即为波长的整数倍。
4. 波长与频率的关系:波长与频率成反比关系,即λ=v/f(其中λ为波长,v为音速,f为频率)。
实验三:分光实验实验步骤:1. 将光线通过凹透镜或凸透镜成为平行光。
2. 让平行光通过三棱镜,使得光发生折射与反射。
3. 观察到多彩的光谱,即彩虹色。
4. 调整入射角度或使用不同种类的光源,观察到光谱的变化。
知识点:1. 光的折射与反射:光在通过不同介质时,会因光的速度改变而产生折射现象;光在边界处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则会反射回来。
物理实验简单易做及原理
物理实验简单易做及原理
很多物理实验都是简单且容易操作的,其背后原理也非常有趣。
下面举几个例子:
1. 静电实验
只需一个气球和一些碎纸片,就能演示静电的产生和引力现象。
气球反复与头发、毛衣等摩擦,就会带正电荷。
同时纸屑带负电,两者相吸即可看到静电引力效应。
这种电荷转移现象即静电原理。
2. 浮力实验
准备一个透明杯子、水和一个鸡蛋。
先放入满杯水,再将鸡蛋轻轻放入。
鸡蛋就会下沉。
然后再给鸡蛋加盐,顿时鸡蛋就会浮起来。
这说明加盐增加了水的密度,提高了浮力,体现了浮力定律。
3. 简单摆锤
只需一根细绳和一个小重物,就能制作简单摆锤。
这种周期性摆动展示了单摆的运动规律,能观察到质量、长度等因素对周期的影响。
很多物理实验看似简单,但背后却蕴含着深奥的自然规律,通过动手实践能让我们亲身感受和体会这些原理,对学习物理知识有很大帮助。
物理原理小实验
物理原理小实验实验一: 原子的稳定性研究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原子示意模型的行为,研究不同原子结构下的稳定性特征。
实验材料: 1个圆形金属底盘、1个立体原子示意模型套装(包括不同颜色的可组装原子模型球及连接棒)。
实验步骤:1. 将金属底盘平放在实验台上。
2. 从原子示意模型套装中取出适量的原子模型球和连接棒。
3. 使用连接棒将原子模型球连接起来,形成分子结构。
4. 将原子示意模型放置在金属底盘上,观察其稳定性。
5. 修改分子结构,并再次观察其稳定性的变化。
6. 分别记录不同分子结构下的稳定性特征。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不同分子结构下的原子示意模型,可以发现一些稳定性特征。
例如,当原子模型球组成直线结构时,整个结构相对较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形或坍塌;而当原子模型球组成环状或三角形结构时,整个结构较为稳定,不容易发生形变。
这表明,在分子结构中,特定的排列方式有助于增强稳定性。
实验二: 光的折射现象研究实验目的: 研究光在透明介质中的折射现象,探索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 1个直角三棱镜、1个激光笔。
实验步骤:1. 将直角三棱镜置于平整的实验台上。
2. 打开激光笔,将光束对准三棱镜的一个面,使其尽可能垂直入射。
3. 观察光束从三棱镜内部出射的路径,注意光束在折射过程中的弯曲情况。
4. 旋转三棱镜,使入射角发生变化,并观察光束的折射现象。
5. 通过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记录它们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光在透明介质中的折射现象符合斯奈尔定律。
斯奈尔定律表明,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一个数学关系,即正弦定律。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会相应增大。
该实验可以验证斯奈尔定律,并帮助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整理)化学实验大全
化学趣味实验大全1、彩色温度计的制作【实验原理】钴的水合物在加热逐步失水时,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因此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而呈现的颜色变化做成温度计。
【实验步骤及现象】在试管中加入半试管95%乙醇和少量红色氯化钴晶体(CoCl2·6H2O),振荡使其溶解,在常温下呈紫红色,加热时随温度升高颜色呈蓝紫色至纯蓝。
2、苏打——酸灭火器【实验步骤及现象】(A)如下图所示,用一个大瓶子配上一个单孔胶塞并插上玻璃管。
向瓶中加入一些碳酸氢钠溶液,取一支能装入瓶内的试管,盛满浓盐酸后,将试管缓慢放入瓶中,使试管能竖立起来,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胶塞。
使用灭火器时,倒转瓶子并将玻璃管口指向火焰。
小心!不要把管口对着别人或自己。
(B)向酸中加入洗涤剂以产生起覆盖作用的泡沫。
将瓶子对准火焰,迅速倒转瓶子,剧烈反应生成大量二氧化碳,则气体的压力将液体从管口压出而灭火。
3、魔棒点灯你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将酒精灯点燃么?【实验】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
4、建造一座“水中花园”将硅酸钠(Na2SiO3)溶于水中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水玻璃,轻轻将盐的晶粒,如钴、铁、铜、镍和铅的氯化物,铝、铁、铜和镍的硫酸盐,钴、铁、铜和镍的硝酸盐,加入到水玻璃中(注意不能摇混),则五彩缤纷的“花”就慢慢地生长起来了。
5、喷雾作画【实验原理】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显血红色,遇到亚铁氰化钾〔K4[Fe(CN)6]〕溶液显蓝色,遇到铁氰化钾〔K3[Fe(CN)6]〕溶液显绿色,遇苯酚显紫色。
FeCl3溶液喷在白纸上显黄色。
【实验用品】白纸、毛笔、喷雾器、木架、摁钉。
FeCl3溶液、硫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浓溶液、铁氰化钾浓溶液、苯酚浓溶液。
【实验步骤】1.用毛笔分别蘸取硫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浓溶液、铁氰化钾浓溶液、苯酚浓溶液在白纸上绘画。
定时器实验原理
定时器实验原理
定时器实验原理是利用定时器电路来实现时间的测量和控制。
定时器电路是一种可以产生固定时间间隔脉冲信号的电子电路。
定时器实验通常使用集成电路,其中最常用的是555定时器。
555定时器是一种多功能集成电路,包含有多种工作模式可供
选择,其中之一就是定时器模式。
在定时器实验中,通过调整电路中的电阻和电容值,可以设定定时器输出脉冲的时间间隔。
当电路通电时,电容开始充电,当电容电压达到一定阈值时,定时器输出一个脉冲信号,并将电容放电,重新开始充电。
这样周期性地产生脉冲信号,实现了时间的测量和控制。
定时器实验可以用于各种电子电路中,比如电子钟、定时器闹钟、定时开关等。
它们通过测量和控制时间间隔,实现了预定的时间功能。
定时器实验的原理简单易懂,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电路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此外,定时器实验还需要合理选择电容和电阻的数值来满足实际需求,同时还需考虑电流和电压等参数的限制。
总的来说,定时器实验原理就是利用定时器电路产生固定时间间隔的脉冲信号,通过调整电路元件的数值和工作模式,实现时间的测量和控制。
高中物理实验归纳整理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归纳整理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弹簧受力后的伸长长度和受力的关系,探究弹簧恢复力的特性。
实验器材:弹簧、托盘、滑尺、定标器、测力计、实验台
实验原理:弹簧恢复力与其伸长长度成正比。
当弹簧受力后伸长一段距离时,恢复力等于受力。
实验步骤:
1. 将弹簧放在平滑的实验台上,将滑尺固定在弹簧上方的定标器上。
2. 在弹簧下方悬挂一个托盘,并在托盘上方固定一个测力计。
3. 慢慢往下挂载重物,记录下不同受力下弹簧的伸长长度和受力大小。
4.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弹簧伸长长度和受力关系的图像。
5. 根据图像分析弹簧的弹性特性。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小心轻放重物,避免弹簧突然断裂或者重物掉落。
2. 测量要准确,避免数据偏差影响实验结果。
3. 注意实验台的平整度,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弹簧受力伸长长度图像,可以看出弹簧受力和伸长长度成正比关系,符合胡克定律。
可通过斜率求得弹簧的弹性系数。
实验室测o2的反应原理
实验室测o2的反应原理
实验室测定氧气含量的反应原理是利用氧气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通过测定反应后物质的量来确定氧气的含量。
具体来说,常用的方法有排水法、红磷燃烧法、电解水法等。
在排水法中,通过将一定量的空气通入水中,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将空气中的氧气排出,然后通过测量进入水中的气体体积来计算氧气的含量。
在红磷燃烧法中,将一定量的红磷加热至着火点,然后迅速将其伸入盛有氧气的容器中,红磷会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变化,可以计算出氧气的含量。
在电解水法中,将水通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通过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可以间接计算出氧气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实验室测定氧气含量的方法及反应原理可能会因实验条件、所需精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具体的测定方法及反应原理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实习报告实验原理
实习报告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本次实习的实验原理是通过XXX方法/技术/装置进行XXX操作/分析/测量。
实验的目的是XXX,通过对XXX进行XXX 处理/测量/分析,得出XXX的XXX参数/特性/结果。
实验过程:
首先,我们进行了XXX的准备工作,包括XXX。
然后,我们进行了XXX操作/测量/分析,具体步骤为XXX。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
经过一系列操作/分析/测量,我们得到了XXX的实验结果。
结果表明XXX。
并且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XXX的参数/特性/结果。
实验讨论:
在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分析。
我们发现XXX,并对其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同时,我们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了改进方法和建议。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XXX的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XXX。
我们对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整理)各种微生物生化试验方法原理.
(整理)各种微⽣物⽣化试验⽅法原理.各种微⽣物⽣化试验⽅法原理通常利⽤⽣化试验的⽅法,检测细菌对各种物质的代谢作⽤及其代谢产物,称为细菌的⽣化反应,常⽤于细菌的鉴别。
1、糖类分解产物(1)糖发酵试验(carbohydrate fermentation test)不同种类的细菌对糖的分解利⽤能⼒不同,⼀般以能否分解某种糖,是否产酸产⽓等现象来鉴别。
例如⼤肠杆菌能分解葡萄糖和乳糖,产酸且产⽓;⽽伤寒杆菌只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且不分解乳糖。
这是因为⼤肠杆菌分解葡萄糖等产⽣甲酸,经甲酸解氢酶的作⽤⽣成H2和CO2。
⽽伤寒杆菌⽆此酶,故分解葡萄糖只产酸不产⽓。
(2)VP试验(V oges-Proskauer test)产⽓杆菌将分解葡萄糖产⽣的两分⼦丙酮酸脱羧,⽣成⼀分⼦⼄酰甲基甲醇。
⼄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溶液中被空⽓中氧⽓氧化,⽣成⼆⼄酰,⼆⼄酰可与培养液中含胍基的化合物(如蛋⽩胨中的精氨酸)反应,⽣成红⾊的化合物,此为VP试验阳性。
⼤肠杆菌分解葡萄糖不⽣成⼄酰甲基甲醇,故VP试验阴性。
(3)甲基红试验(methyl red test)⼤肠杆菌和产⽓杆菌均属G-短杆菌,且都能分解葡萄糖、乳糖产酸产⽓,⼆者不易区别。
但两者所产⽣的酸类和总酸量不⼀:⼤肠杆菌可产⽣甲酸、⼄酸、乳酸、琥珀酸等,⽽产⽓杆菌只产⽣甲酸、⼄醇及⼄酰甲基甲醇。
故⼤肠杆菌培养液PH在4.5以下,加⼊甲基红指⽰剂呈红⾊,为甲基红试验阳性;产⽓杆菌培养液PH在5.4以上,加⼊甲基红后呈桔黄⾊,为甲基红试验阴性。
(4)枸橼酸盐利⽤试验(citrate utilization test)产⽓杆菌在以枸橼酸盐为唯⼀碳源的培养基上⽣长,分解枸橼酸盐产⽣CO2,并转变为碳酸盐,使培养基由中性变为碱性,含溴麝⾹草酚蓝(BTB)指⽰剂的培养基由淡绿⾊变为深兰⾊,此为枸橼酸盐利⽤试验阳性。
⼤肠杆菌不能利⽤枸橼酸盐,故在此培养基上不能⽣长,培养基仍为绿⾊。
2、蛋⽩质及氨基酸的分解产物(1)硫化氢试验(hydrogen sulfide test)有些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的含硫氨基酸(如胱氨酸、甲硫氨酸等)产⽣H2S,如遇醋酸铅或硫酸亚铁,能⽣成⿊⾊的硫化物,为硫化氢试验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Luciferase报告基因系统是以荧光素(luciferin)为底物来检测萤火虫荧光素酶(fireflyluciferase)活性的一种报告系统。
荧光素酶可以催化luciferin氧化成oxyluciferin,在luciferin氧化的过程中,会发出生物荧光(bioluminescence)。
然后可以通过荧光测定仪也称化学发光仪(luminometer)或液闪测定仪测定luciferin氧化过程中释放的生物荧光。
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这一生物发光体系,可以极其灵敏、高效地检测基因的表达。
是检测转录因子与目的基因启动子区DNA相互作用的一种检测方法。
基本介绍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结合萤火虫和海洋腔肠荧光素酶先进的共报告基测试技术在用萤火虫荧光素酶定量基因表达时, 通常采用第二个报告基因来减少实验的变化因素。
但传统的共报告基因(比如CAT,β-Gal, GUS)不够便利,因为各自的测试化学,处理要求检测特点存在差异。
Promega提供一种先进的双报告基因技术,结合了萤火虫荧光素酶测试和海洋腔肠荧光素酶测试。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系统,结合pRL 载体系统,表达第二个报告基因海洋腔肠荧光素酶,在单管中进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快速,灵敏,简便。
系统还提供PLB裂解液,用来裂解在多孔板中培养的哺乳细胞,不需操作单个样品。
对于正在使用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研究人员。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系统将使他们体会到该系统的便利。
应用原理
转录因子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行使调控基因表达功能的蛋白质分子,也称为反式作用因子。
某些转录因子仅与其靶启动子中的特异顺序结合,这些特异性的序列被称为顺式作用元件,转录因子的DNA结合域和顺式作用元件实现共价结合,从而对基因的表达起抑制或增强的作用。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luciferaseAssay)是检测这类转录因子和其靶启动子中的特异顺序结合的重要手段。
其原理简述如下:
(1)构建一个将靶启动子的特定片段插入到荧光素酶表达序列前方的报告基因质粒,如pGL3-basic等。
(2)将要检测的转录因子表达质粒与报告基因质粒共转染293细胞或其它相关的细胞系。
如果此转录因子能够激活靶启动子,则荧光素酶基因就会表达,荧光素酶的表达量与转录因子的作用强度成正比。
(3)加入特定的荧光素酶底物,荧光素酶与底物反应,产生荧光素,通过检测荧光的强度可以测定荧光素酶的活性,从而判断转录因子是否能与此靶启动子片段有作用。
工作流程
(1)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并预测启动子区可能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2)设计引物用PCR法从基因组DNA中克隆所需的靶启动子片段,将此片段插入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GL3-basic)中。
(3)筛选阳性克隆,测序。
扩增克隆并提纯质粒备用。
(4)扩增转录因子质粒,提纯备用。
同时准备相应的空载质粒对照,提纯备用。
(5)培养293(或其它目的细胞),并接种于24孔板中,生长10-24小时(80%汇合度)。
(6)将报告基因质粒与转录因子表达质粒共转染细胞。
(7)提取蛋白并用于荧光素酶检测。
(8)加入底物,测定荧光素酶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