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注
王弼《周易注》与东晋官方易学
王弼《周易注》与东晋官方易学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王弼《周易注》立于官学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反映了魏晋义理易学取得了官方意识形态地位。
遗憾的是,由于古代文献中没有王弼《周易注》立于官学的明确记载,因此学术界在王弼《周易注》立于官学的时间问题上众说纷纭,有西晋初年说,有西晋中后期说,有南朝刘宋时期说等,时间跨度从西晋初(265年)到刘宋元嘉十九年(442年),长达170多年。
《晋书·荀崧传》与《通典》卷五十三记载,东晋初建立太学时,易学领域设置的博士为“《周易》王氏”。
因为对文中的“王氏”理解不同——是王弼还是王肃,学术界分为以下两派,并由此衍生出关于王弼《周易注》始立官学的种种假说。
其一,“王氏”为王弼。
主要依据是两晋时期玄学清谈风靡一时,王弼《周易注》社会影响极大,压倒了郑玄、王肃注。
因此王弼《周易注》在西晋时期已立于官学,东晋初年玄学名士当权,恢复太学时自然沿用王弼,而非王肃。
至于王弼注立于太学的具体时间,有两种:一是余嘉锡的西晋初年说:“元帝时所立,实是弼注。
西晋初年,清谈盛行。
疑弼注已立博士。
”①二是王志平的西晋中后期说,因为这个时期玄学思潮才占了绝对优势,“则王弼学之复兴在西晋中叶以后,至西晋末尤甚”。
其二,“王氏”为王肃。
该派认为西晋时期王弼立于官学的说法没有任何史料依据,属于思想史上的推测。
甚至整个东晋时期王弼易学都没有立于官学。
其依据是《南齐书·陆澄传》载陆澄《与王俭书》中,陆澄追溯东晋初期立易学博士时,说王导、庾亮放弃了王弼注而选择了郑玄注——“舍辅嗣而用康成”。
至于王弼《周易注》立于官学的时间,张轶依据陆澄《与王俭书》“元嘉建学之始,玄、弼两立”一文,认为是南朝刘宋元嘉十九年(442年)国子学建立之时。
笔者认为上述两派的观点各有得失:其一,“西晋说”的长处是将这个问题置于时代精神变化的大背景中考察,看到了王弼易学东晋时期立于官学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在没有历史文献支持的前提下,不能靠推理将这一时间定为西晋时期。
周易译注最好的版本
周易译注最好的版本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有许多版本和注释。
选取最好的版本是因人而异,因为不同版本的注释风格、理解角度和研究深度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被广泛认为是较好的周易译注版本:
1. 《易经》王弼注:王弼是晋朝时期的学者,他的注释通俗易懂,逻辑严谨,对周易的解释深入浅出,对后世影响深远。
2. 《周易参同契》版:这个版本由清代道士吕洞宾创作,他融合了佛、道、儒三家思想,偏重于道家观点的注释,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3. 《增广易经正义》:这个版本由清代学者郑玄编撰,他综合了前人的注释和自己的理解,对周易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注释,是研究周易的重要参考。
4. 《周易一脉通注》:这个版本由杨守敬编著,结合了周易的文学特点和神秘哲学的内涵,对周易进行了独特的解读,被认为是一部注释独特、思想深邃的版本。
5. 《周易大全》:这个版本是由孔颖达主编的多卷本周易注释,深入研究了周易的文义、象数、卦辞等方面的内容,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参考手册。
这些都是经典的周易注释版本,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需要结合个人的理解、研究兴趣和需要来进行判断。
王弼的主要哲学思想
从本质上讲王弼的理论仍是儒家的,只不过他对儒家的观念作了道家的解释。 说的更明确一点,也就是他把儒家的“仁义”观念放在道家的“无”的背景下作 了新的阐析,为儒家的学说披了一件道家的外衣,为儒家的思想嵌了一个道家的框子。
会计学一班第3小组
2016-4-7
五
王弼哲学对后世的影响
会计学一班第3小组
2016-4-7
会计学一班第3小组
2016-4-7
四
王弼的主要著作及内容
会计学一班第3小组
2016-4-7
最主要的三部著作:《老子注》、《周易注》和《论语释疑》。 虽然这三部著作内容互有交叉,但是各自的侧重点还是非常鲜明的。
《老子注》
侧重从形而上的 “无”的角度立论, 重点研究的是“无” 的本体地位问题
《周易注》
会计学一班第3小组
2016-4-7
二
魏晋玄学
会计学一班第3小组
2016-4-7
魏晋玄学的兴起取代了经学的地位,玄学是黄老思想
与儒家思想结合的产物,它摆脱了庸俗的“天人感应论” 的影响,着重于抽象的思辨,从自然本体论上升到认识 本体论高度。 王弼的“以无为本”的哲学理论标志着玄学的开始, 反映了自然本体论向认识本体论的过渡。
王弼的主要哲学思想
会计学一班第3小组
2016-4-7
一、王弼的简介
目 录
二、魏晋玄学 三、王弼的哲学思想 四、王弼的主要著作 五、王弼对后世的影响
会计学一班第3小组
2016-4-7
一
王弼的简介
会计学一班第3小组
2016-4-7
王弼(226年-249年),字辅嗣,三国曹魏
山阳郡(今山东巨野)人, 经学家、哲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 一。 其作品主要包括解读《老子》的 《老子注》 、 《老子指略》 及解读《周易》思想的《周易注》、 《周易 略例》 、《论语释疑》
王弼《周易注》底本浅析
对 州Biblioteka 王弼 《 周易注》 底本浅析
陈磊
哈 尔 滨师 范大 学人 文学 院 黑 龙 江 哈 尔 滨 1 0 0 50 1
《 卦》 内容 整篇 附 于经 文 之 后 , 据 《 杂 之 现 四部 丛 刊 》 《 易 郑 本 周 康成注》 可考 。 由此 可知 , 种经 传 结 合 的《 易 》 本 , 际 上 这 周 版 实 是 从 郑 玄 开 始 的 , 然 他 只 是 在 《 经 》 后 添 加 了部 分 “ 虽 易 之 十 翼 ” 内容 , 对 王 弼 治 《 》 生 了一 定 的影 响 。 的 却 易 产 关 键 词 : 弼 周 易注 底 本 王 王 弼 吸 收 了郑 玄 《 注 》 的可 取 之 处 , 续 《 氏 易 》 易 中 延 费 学 “ 以传 解 经 ” 的治 《 》 法 , 《 易 》 易 方 把 周 的本 子 作 了最 适 当 、 合 最 王 弼注 《 易》 本来源 周 底 理 的调 动 , 行 了 较 为彻 底 的经 传 合 体 改 革 。他 在 乾 卦 之 后 。 进 《 志 》 :后 汉 陈元 、 众 , 隋 云 “ 郑 皆传 费 氏之 学 。 马 融 又 为 其 增 加 了《 》 《 》 《 言 》 坤 卦 的 卦 辞 之 后 附有 《 》 《 》 彖 、象 及 文 ; 彖 、象 , 传 , 授郑玄。 做《 注》苟爽又作《 以 玄 易 , 易传 》 魏 代 王 肃 、 弼 , 爻 辞 后 附 有 《 》 整 个 坤 卦 后 附 有 《 言 》 其 余 六 十 二 卦 , 。 王 象 , 文 ; 每 并 为 之 注 [] ” 有 赵 汝 襟 云 :陈 元 郑 众 皆 传 费 氏 学 , 融郑 卦卦辞之后有《 和《 1。 另 “ 马 彖》 大象》 爻辞之后有《 , 小象》 至于《 ; 系辞》 玄 苟
《周易》注释
《周易》注释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经典之一。
它以六十四卦象为基础,通过卜筮、解读卦辞等方式,预测和解析人生的吉凶祸福,成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民俗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学者和注释家对《周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本文将对几位主要的《周易》注释家及其注释作品进行简要介绍。
一、程颐《周易注》程颐是宋代著名学者,他对《周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撰写了《周易注》。
程颐在《周易注》中运用了儒家的思想观点,强调人的修养与处世之道。
他解析卦辞时,将重点放在人生道德修养方面,注重指导人们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周易》的哲学思想。
尤其是他对六爻的解说十分重要,详细论述了它们的卦象含义以及变化规律。
二、朱熹《易传》朱熹是宋代著名理学家,他的《易传》对于《周易》的研究和注释有着深远的影响。
朱熹在《易传》中强调“道”与“德”的重要性,认为《周易》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同时,他对卦爻的解析十分注重,以及对《易经》及其卦象的卜筮应用,都得到了详细的解释。
三、郭店《周易注疏》郭店是唐代著名学者,他对《周易》进行的注释在学术界具有很高的地位。
郭店的注释着重于《易经》的卜筮应用,并将其与政治、军事等实际场景相结合,探讨卦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他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为读者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实用的解读方式。
四、程子翼《周易正义》程子翼是明代学者,他的《周易正义》被广泛誉为《周易》的集大成之作。
程子翼很好地结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周易》的卜筮应用及其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的解释。
他的注释通俗易懂,对初学者具有较好的引导作用,为学习《周易》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参考。
结语:《周易》注释作为对《周易》的解读和理解,是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
程颐、朱熹、郭店和程子翼等学者的注释作品,各有特色,为我们理解《周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然而,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注释作品只是对《周易》的一种解读,读者在阅读和研究过程中仍然需要保持独立思考,结合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解读方式。
王弼《周易注》版本述略
努力使儒 、 道合流 , 为封建伦理纲常辩护 , 而王弼就是这一 卷 。 旧唐书 ・ 《 经籍志》周易》 《 七卷。 王弼注。 新唐书 ・ 《 艺文志》 部 道人儒 , 甲 经录易类著录王弼注七卷。《 宋史・ 艺文志》 “周易》 :《 上下经六卷王 弼《 略例》 一卷。” 明史艺文志附编 ・ 《 国史经籍志》 “周易注》 :《 十卷 , 王弼。 周易略例》 卷 , 。 《 《 一 王弼 ” 经典释文》 卷一《 序录》 “ :王弼注七 卷 。” 通志》 《 卷六十三《 艺文略第一》 “周易注》 :《 七卷 , 尚书郎王 魏 弼 。”崇文总 目》 《 卷一《 易类》 “周易》 :《 十卷 , 王弼注 。见天一阁抄 本。” 以上各家, 有径言《 十卷者 , 注》 有合《 与《 注》 略例》 为七卷者, 而 以分《 上下经六卷 、略例》 注》 《 一卷者居多 , 通志》 《 而《 谓“周易注》 七 卷《 周易略例》 一卷”合之则为八卷, , 不知何据 。 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 派玄学家的开创者及代表人物之一。《 周易注》 即是他儒 、 道合流 的 玄学思想的产物。《 周易》 本来是上古时代的 卜 筮之书 , 原来只有六 十 四卦 , 每卦由卦画 、 卦名 、 卦辞 、 四部分组成 , 爻辞 但在先秦时期 , 却 由儒家变而为言哲理之书 , 并撰《 十篇 , 传》 或称《 十翼》 用以说 ,
王弼 周 易注 周 易略 例
关键词
魏晋《 , 易》 易》是《 学发展史上的重要 阶段 , 以王弼为代表的易 新时代 , 以老庄 的玄学思想去解说《 的深蕴 , 易》 发掘《 的深层 的 易》
哲学含义 , 形成“ 义理 ” 易学 , 主导了魏晋时期 的学术界 、 思想界 。 后
例》通十卷。” , 宋以来通行诸本 , 盖多将弼所撰注七卷与韩康伯所注 《 天一阁遗存书 目》 :《 记 “周易略例》 一卷 。魏王弼撰 , 唐邢口注, 明范
王弼《周易注》底本浅析
王弼《周易注》底本浅析作者:陈磊来源:《神州》2012年第11期摘要:《周易》原本只有六十四卦,分为上下经,后经孔子做《易传》,乃加入“十翼”。
王弼《周易注》底本源自费氏易,其只为六十四卦做注,之后有晋韩康伯为系辞以下做注,合为流传至今的《周易注》。
关键词:王弼周易注底本一、王弼注《周易》底本来源《隋志》云:“后汉陈元、郑众,皆传费氏之学。
马融又为其传,以授郑玄。
玄做《易注》,荀爽又作《易传》。
魏代王肃、王弼,并为之注[1]。
”另有赵汝楳云:“陈元郑众皆传费氏学,马融郑玄荀爽王弼皆为之注,今易乃费氏经也[2]。
”马国翰云:“王弼用费经注疏,今存,其易亡而不亡也[3]。
”根据上述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推论出王弼《易注》本是为费氏《易》作注,而他所用《易经》底本也应是费氏易学所用之本。
《隋志》云:“汉初又有东莱费直传《易》,其本皆古字,号《古文易》[4]”。
《汉志》亦云:“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或脱去无咎、悔亡。
唯费氏《易》与古文同[5]。
”由此可知,费氏《易》所传《易经》之本乃是古文《易经》。
两汉易学在版本上有今文《易》和古文《易》之分。
历史上出现过赫赫有名的“今古文之争”便是指以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所代表的两个派别之间的政治及学术斗争。
所谓“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两种字体。
“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是相对于正在流行的今文而言,主要是指秦朝将文字统一为小篆之前的大篆籀文和六国文字。
古文《易》是相对于已经立为博士的《易》学而言。
两汉时期,设立五经博士,今文《易》列于学官,而古文《易》始终未立于学官,只在民间流传。
今文《易》学主张阴阳灾异说,偏重吉凶复活预测,并且长期拘泥于象数,章句十分繁琐。
而古文《易》学则注重对于《易经》文本的疏通理解,以经解经,以传解经,致力于恢复经典的本义。
另外,《易经》六十四卦被分为上经和下经,原本只有经的部分。
至孔子“十翼”为《易》作传,《周易》遂发展为经和传两个部分。
研究周易必读书目
研究周易必读书目《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
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经久不衰的国学经典,从古至今都有大批的研究者、探寻者,那么,如何去解读这本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呢?以下十本书助你一臂之力。
1、《周易注》《周易注》是注释《周易》的著作,由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王弼所著,为历史上重要的《周易注》之一。
唐太宗命孔颖达等修《五经正义》,其中《周易》选用王弼注,认为“唯魏世王辅嗣之注,独冠古今”。
从此,王弼的《周易注》作为官方定本而流传于世。
《周易注》本费直之古文《易》,廓清汉人繁琐的象数之学和谶纬迷信,不讲互体、卦变、卦气、纳甲等,以简略易懂的文字,揭示《易》中所包含的根本义理。
2、《周易本义》《周易本义》是朱熹的重要著作,也是易学史上继王弼注、孔颖达疏之后的第三座里程碑,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皆奉为正宗,对后世影响极大。
易道深奥,易象繁复,但朱熹认为,贯通天地人三才之道的,无非一刚一柔之理,柔化为刚,刚复化为柔,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变化之极复为刚柔,将刚柔作为“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之本质内涵的意义,揭示无余。
3、《周易折中》《周易折中》的作者李光地(清代),遍采诸家大儒之说,考订古今,洋洋凡百万言,虽阐幽发微,却通俗易懂,不可多得。
今人读易,多因少古文功底,望文生义,难解义趣。
读此书,恰似与古之学者同习易经,事半而功倍。
诚为学易者必读,研易者案头必备之典籍。
详研之,易道之精微尽在其中矣,是解读易经最好的书。
4、《易经杂说》《易经杂说》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易经》的讲记。
推荐的这本书前部分主要介绍了《易经》的一般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后部分着重解释了六十四卦(始“乾卦”,终“未济卦”),而以对“乾卦”的解说为最详。
书籍内容包括:卦名、卦辞、爻辞,以及解释它们的《彖辞》、《象》、《文言》等,具有深入浅出、通俗易晓的特点。
周易注校释
周易注校释
摘要:
一、周易注校释简介
1.周易注的背景与历史地位
2.周易注作者及成书时间
3.周易注的内容与特点
二、周易注校释的方法
1.校勘学方法
2.注释方法
3.释文与今译
三、周易注校释的意义
1.对周易研究的贡献
2.对古代文化传承的价值
3.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正文:
【周易注校释简介】
周易注,即《周易》的注解,是我国古代一部关于《周易》研究的著作。
周易注作者为东晋时期的王弼,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周易》进行了深入的注解,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对后世影响深远。
周易注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被誉为“易学之冠”,是研究《周易》的重要参考资料。
【周易注校释的方法】
周易注校释是对周易注进行整理、研究和解释的过程。
校勘学方法主要是对周易注的版本进行比勘,辨别真伪,恢复原文。
注释方法则是根据周易注的内容,对其中的名词、术语、典故等进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原文。
释文与今译是将周易注的内容用现代汉语表述,以便于现代读者阅读和理解。
【周易注校释的意义】
周易注校释对周易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它不仅对《周易》原文进行了详细解读,还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丰富了易学的内容。
周易注校释还对古代文化传承具有价值。
作为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易》在周易注的诠释下,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此外,周易注校释还对现代社会具有启示意义。
王弼《周易注》版本初探
王弼《周易注》版本初探作者:陈磊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7期“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和项目编号YJSCX2011-406HLJ摘要:王弼《周易注》的版本,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著录,其宋刻本有三个本子,历经元、明、清,其版本不断演变发展。
笔者依据所见版本,对王弼的《周易注》进行版本分析,探讨其版本特点。
关键词:王弼;周易注;版本作者简介:陈磊,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2009级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7-0199-01王弼注本《周易》原本只注上下经六卷,晋韩康伯注《系辞》以下三卷,后世人多将此二注合称《周易注》九卷。
亦有王弼注《周易》十卷者,乃合王弼撰《周易略例》一卷。
这种只有王弼注文的本子,版本上通称为单注本。
现存最早的王弼单注本为宋刻本。
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记载,宋刻本的王弼注《周易》十卷,有三个版本。
《周易》十卷,魏王弼、晋韩康伯注。
附《略例》,唐邢璹注。
宋淳熙抚州公使库刻递修本,其中卷七至卷十配清影宋抄本。
现藏于国家图书馆。
【1】按:今见上海涵芬楼景印宋刊本,《四部丛刊》初编本所录《周易》亦据上海涵芬楼景印宋刊本。
王弼所注《周易》上下经为六卷,韩康伯注《系辞》上下二卷,《说卦》、《序卦》、《杂卦》为一卷,《周易略例》一卷,此十卷耳。
此本“原书匡高营造尺六寸七分宽四寸八分”。
每半页十行,十六大字。
小字双行,每行二十四字。
四周皆双边,白口,双鱼尾,书口上有刻工记载所刻字数,版心有“周易”二字及卷数,下有页码和刻工名。
王注《周易》顶格题“周易上经乾传第一”,次行低八字,题王弼注,三行顶格题有卦名,下接经文和王弼注,每卷末标有经和注的字数。
《系辞》首行顶格题“周易系辞上第七”,次行低六格题“韩康伯注”,三行顶格为《系辞》经文和韩注,其余二卷皆同。
《略例》首行题“周易略例序”,次行低五格题“唐四门助教邢璹注”,三行刻序文。
周易注校释
周易注校释摘要:一、周易注校释简介1.周易注的作者及成书年代2.周易注在易学中的地位和影响3.周易注校释的出版背景及意义二、周易注的主要内容1.周易注的基本思想2.周易注的象数理论3.周易注的义理阐释三、周易注校释的特点1.校释的严谨性2.注释的详尽性3.学术价值的体现四、周易注校释在易学研究中的应用1.易学研究的工具书2.周易注校释对易学研究的推动作用3.周易注校释在现代易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正文:【周易注校释简介】周易注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易学著作,作者为东晋时期的易学家郭璞。
成书年代约为公元四世纪初。
周易注在易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易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易注校释是对周易注进行校订、注释和解释的工作,由我国著名易学家程颢、程颐兄弟完成。
该书于20世纪80年代出版,对于易学研究和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周易注的主要内容】周易注的基本思想是以“卦”为单位,通过对卦象、卦辞、爻辞的阐释,揭示周易的哲学原理。
周易注的象数理论主张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来理解周易的卦象,强调象数与义理的统一。
在义理阐释方面,周易注以儒家思想为主,融合道家、墨家等其他学派的思想,对周易的哲学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挖掘。
【周易注校释的特点】周易注校释的严谨性体现在对原文的校订、对注释的筛选以及对周易注义理的详细阐述。
注释详尽性方面,周易注校释不仅对原文进行了详细的注释,还对易学史上各种不同的解释进行了梳理和辨析。
在学术价值方面,周易注校释既体现了古代易学家对周易的研究成果,又反映了现代易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周易注校释在易学研究中的应用】周易注校释作为易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书,为研究者提供了详尽的周易注原文及注释,方便了易学研究的进行。
同时,周易注校释对易学研究的推动作用体现在它对古代易学家思想的整理和传承,为现代易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219504505_郑玄《周易注》孔广林辑本补考
郑玄《周易注》孔广林辑本补考杜倩倩(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孔广林早年致力于郑玄著作的辑佚,经数次修订,至晚年方成定稿。
郑玄《周易注》即其所辑之一种,现存《郑学十八种》抄本及《通德遗书所见录》刻本两个系统。
孔氏辑佚期间曾得见同时期的丁杰汇辑本,通过考察孔本、丁本的成书过程及《通德》本对《郑学》本的增补修订,可见孔氏对丁本的借鉴参考。
[关键词]郑玄《周易注》孔广林丁杰[分类号]G256孔广林(1746—1814),原名广枋,字丛伯,别号幼髯,晚号赘翁,山东曲阜人。
平生潜心三礼学与郑玄著述的辑佚,著有《说经五稿》,专论礼学;辑佚郑玄著述18种,最终汇为《通德遗书所见录》。
二书皆创始甚早,屡经校勘,至晚年方录成清稿。
尤其是对郑玄著述的辑佚,创始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定稿于嘉庆十八年(1813),45年间,经三次写定,可谓其一生心血的凝聚。
《周易注》即孔氏所辑郑玄著述之一种。
在孔广林之前,郑玄《易》注已有南宋王应麟辑本、明胡震亨与姚士粦辑本、清惠栋辑本。
与孔氏同时期的学者中,亦有不少有志于此。
孔氏在继承前人辑佚成果的同时,亦对同时期学者的辑本有所借鉴。
目前学界所论,如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两部《郑学十八种》抄本及孔广林辑本与丁杰汇辑本的关系,笔者认为仍有商榷及未备处,故不揣固陋,再论如下。
1现存版本略论据《中国古籍总目》(以下简称《总目》)著录,孔广林所辑郑玄著述现存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古俊楼刻本及光绪十二年(1886)修补本《北海经学七录》八卷、清抄本《郑学十八种》七十二卷(包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二部、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李盛铎校本一部、福建省图书馆藏清赵在翰校残本一部)、清光绪十六年(1890)山东书局刻《通德遗书所见录》七十二卷。
其中郑玄《周易注》现亦存抄本及刻本两个系统:抄本即《郑学十八种》本(以下简称《郑学》本),其中福建省图书馆藏清赵在翰校残本缺《周易注》,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李盛铎校本,据考证为下文所论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抄本a的过录本,李盛铎仅据《太平御览》补入十条[1]。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王弼《周易注》的对日传播
史《日本书纪》的记载为依据。
《日本书纪》中《继体天皇纪》记载:“七年夏六月(513年)……贡五经博士段扬尔。
[3]”此为最早有关日本人接触易学的文献记载。
在《日本书纪》中,亦有推古天皇十二年(604年)圣德太子颁布的《十七条宪法》以及孝德天皇颁布的诏书中,引用《周易》文句的记录。
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文献记载过于零散,当时日本所接受易学的典籍的版本已无从考证,因此关注的重点应该放在《周易》的传播在国家制度层面的儒学传授活动上。
大宝元年(701年)颁布的《大宝律令》标志着日本完成了律令制国家形态。
之后养老二年(718年)颁布的《养老律令》是《大宝律令》的修正版,也是日本现存最早的法令。
作为该律令的官方注释书《令义解》规定了当时儒学的文教机构大学寮所讲授的经书种类:“凡经,《周易》《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毛诗》《春秋左氏传》各为一经;《孝经》《论语》,学者兼习之。
凡教授正业,周易:郑玄、王弼注。
”“(易)谓非是一人兼习二家。
或郑或王,习其一注。
若有兼通者,既是为博达也。
[4]”由此可见,当时日本在接受《易》时,主要是郑、王之注并立于官学的局面。
另据小岛宪之考证,大学寮在实际教授《周易》时,王弼注本是使用最普遍的注本,王注在官学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究其原因,是这种注重郑王二注的习易之法,基本沿袭了当时中国南北朝以来的传统。
据《隋书·经籍志》载:“齐代唯传郑义,梁、陈,郑玄、王弼二注列于国学。
”《隋书·儒林传》载:“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
江左《周易》则王辅嗣,河洛《周易》则郑康成。
”孔颖达在《周易正义序》言:“(王辅嗣之注)江左诸儒,并传其学,河北学者,罕能及之。
”南北朝时期,郑王二注皆为易之显学,王注显于南朝,郑注显于北朝,而唐初易学以南朝为宗,故更重视王弼注。
《大宝律令》《养老律令》等皆仿唐制,所以在保有南北朝以来的传统的同时,自然更注重王注的传授。
平安时代编纂完成的日本现存最早的汉籍目录《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藤原佐世撰,成书于宽平年间(889—898年))其一“易家”著录朝廷各机构所藏易著,共计33种(177卷)。
上经乾传卷一 屯_《周易注》上经乾传卷一 屯_小学_儒部
上经乾传卷一屯_《周易注》上经乾传卷一屯_小学_儒部屯:元亨,利贞(1)。
勿用有攸往(2),利建侯(3)。
(1)刚柔始交,是以“屯”也。
不交则否,故屯乃大亨也。
大亨则无险,故“利贞”。
(2)往,益“屯”也。
(3)得主则定。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1)。
雷雨之动满盈(2)。
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3)。
(1)始於险难,至於大亨,而后全正,故曰“屯,元亨利贞”。
(2)雷雨之动,乃得满盈,皆刚柔始交之所为。
(3)“屯”体不宁,故利“建侯”也。
“屯”者,天地造始之时也,造物之始,始於冥昧,故曰“草昧”也。
处造始之时,所宜之善,莫善“建侯”也。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1)。
(1)君子经纶之时。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1)。
《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2)。
以贵下贱,大得民也(3)。
(1)处屯之初,动则难生,不可以进,故“磐桓”也。
处此时也,其利安在?不唯居贞建侯乎?夫息乱以静,守静以侯,安民在正,弘正在谦。
屯难之世,阴求於阳,弱求於强,民思其主之时也。
初处其首而又下焉。
爻备斯义,宜其得民也。
(2)不可以进,故“磐桓”也。
非为宴安弃成务也,故”虽磐桓,志行正也”。
(3)阳贵而阴贱也。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1)。
《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
十年乃字,反常也。
(1)志在乎“五”,不从於初。
屯难之时,正道未行,与初相近而不相得,困於侵害,故屯邅。
“屯”时方屯难,正道未通,涉远而行,难可以进,故曰:“乘马班如”也。
寇谓初也。
无“初”之难,则与“五”婚矣,故曰“匪寇婚媾”也。
“志在於五”,不从於初,故曰“女子贞不字”也。
屯难之世,势不过十年者也。
十年则反常,反常则本志斯获矣。
故曰”十年乃字”。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
君子几,不如舍,往吝(1)。
《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
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1)三既近五而无寇难,四虽比五,其志在初,不妨已路,可以进而无屯邅也。
下经丰传卷六 未济_《周易注》下经丰传卷六 未济_小学_儒部
下经丰传卷六未济_《周易注》下经丰传卷六未济_小学_儒部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1)。
“小狐汔济”,未出中也(2)。
“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3)。
虽不当位,刚柔应也(4)。
(1)以柔处中,不违刚也。
能纳刚健,故得亨也。
(2)小狐不能涉大川,须汔然后乃能济。
处未济之时,必刚健拔难,然后乃能济,汔乃能济,未能出险之中。
(3)小狐虽能渡而无馀力。
将济而濡其尾,力竭於斯,不能续终。
险难犹未足以济也。
济未济者,必有馀力也。
(4)位不当,故未济。
刚柔应,故可济。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
君子以慎辨物居方(1)。
(1)辨物居方,令物各当其所也。
初六:濡其尾,吝(1)。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1)处未济之初,最居险下,不可以济者也。
而欲之其应,进则溺身。
未济之始,始於既济之上六也。
濡其首犹不反,至於濡其尾,不知纪极者也。
然以阴处下,非为进亢,遂其志者也。
困则能反,故不曰凶。
事在已量,而必困乃反,顽亦甚矣,故曰“吝”也。
九二:曳其轮,贞吉(1)。
《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2)。
(1)体刚履中,而应於五,五体阴柔,应与而不自任者也。
居未济之时,处险难之中,体刚中之质,而见任与,拯救危难,经纶屯蹇者也。
用健拯难,靖难在正,而不违中,故“曳其轮,贞吉”也。
(2)位虽不正,中以行正也。
六三:未济,征凶。
利涉大川(1)。
《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1)以阴之质,失位居险,不能自济者也。
以不正之身,力不能自济,而求进焉,丧其身也。
故曰“征凶”也。
二能拯难,而已比之,弃已委二,载二而行,溺可得乎?何忧未济,故曰“利涉大川”。
九四:贞吉,悔亡。
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1)。
《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1)处未济之时,而出险难之上,居文明之初,体乎刚质,以近至尊。
虽履非其位,志在乎正,则吉而悔亡矣。
其志得行,靡禁其威,故曰“震用伐鬼方”也。
《周易注》王弼著
《周易注》王弼著
《周易注》
王弼
■ 简要介绍
王弼,字辅嗣,祖籍山阳高平
(治今山东邹城市西南),生于
魏文帝黄初七年(226),卒于魏
废帝齐王芳嘉平元年(249),享
年二十四岁。
王弼以注释《周
易》和《老子》名闻于世,
《易》学方面的著作有《周易
注》、《周易略例》和《周易大
演论》。
王弼综合儒道,借用、
吸收了老庄的思想,建立了体系完
备、抽象思辩的玄学哲学.其对易
学玄学化的批判性研究,尽扫先秦、两汉易学研究之腐迂学风,其本体论和认识论中所提出的新观点、新见解对以后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周易注》为历史上重要的周易之一。
唐太宗命孔颖达等修《五经正义》,其中《周易》选用王弼注,认为“唯魏世王辅嗣之注,独冠古今”。
从此,王弼《周易注》作为官方定本而流传于世。
至宋代理学大家程颐、朱熹思想及哲学观点均源于王弼《周易注》。
至清代官方仍以朱熹的《易本义》为科举读本,可见王弼对中国儒家影响之深远。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王弼《周易注》评价为:“平心而论,阐明义理,使《易》不杂于术数者,弼与康伯深为有功;祖尚虚无,使《易》竟入于《老》、《庄》,弼与康伯亦不能无过。
瑕瑜不掩,是其定评。
”。
周易注校释
周易注校释周易,又称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神秘的古籍,内容丰富,涵盖宇宙、人生、社会等多个方面。
周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其独特的符号系统和哲学思想影响了后世诸多学派。
如今,周易依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其原理在现代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周易简介周易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卦象和卦辞。
卦象是用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来表示自然界的基本现象和变化。
卦辞则是对卦象的诠释,包括卦名、卦义、爻辞等。
周易的卦辞和爻辞中蕴含了深刻的哲学道理,指导人们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二、周易的应用领域周易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在古代被用于卜卦、算命、预测吉凶,还在现代被应用于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心理咨询等方面。
周易的核心思想是“变”,强调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通过研究周易,人们可以把握事物的规律,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三、周易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在现代社会,周易的许多观念和理论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例如,周易强调“和为贵”,提倡和谐共生,这与现代社会提倡的和谐社会理念相契合。
又如,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激励人们要不断追求进步,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四、学习周易的方法和建议学习周易并非易事,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
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1.阅读原著:了解周易最基本的方法是阅读周易的原著,逐字逐句地理解卦象和卦辞的含义。
2.学习注解:周易原文中有很多古文和古代哲学思想,需要通过注解来理解。
选择合适的注解版本,有助于更好地领会周易的内涵。
3.研究象数:周易中的象数是一种独特的符号语言,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体会其含义。
研究象数,可以加深对周易的理解。
4.了解周易的应用:学习周易的应用领域,如企业管理、心理咨询等,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交流探讨:加入周易学习群组,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心得,共同进步。
五、周易注校释的重要性周易注校释是对周易原文的解读和阐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周易的内涵。
选择合适的注解版本,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周易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