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
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标题: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引言概述: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对主要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措施,帮助企业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一、供应商审核与选择1.1 确定供应商资质要求:企业应制定明确的供应商资质要求,包括注册资质、生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等。
1.2 定期审核供应商: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审核,评估其生产能力、质量管理水平等,确保供应商符合企业的要求。
1.3 建立供应商管理体系:建立供应商管理体系,建立供应商档案,记录供应商的审核情况、质量问题等,以便随时跟踪和管理。
二、原材料进货检验2.1 制定进货检验标准:根据产品的要求,制定原材料的进货检验标准,包括外观、尺寸、化学成分等。
2.2 进行样品检验:对每批原材料进行样品检验,确保原材料符合标准要求。
2.3 建立原材料检验记录:建立原材料检验记录,记录每批原材料的检验结果,以便追溯和管理。
三、原材料贮存管理3.1 确定贮存条件:根据原材料的特性,确定合适的贮存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等。
3.2 定期检查原材料贮存情况:定期检查原材料的贮存情况,确保原材料不受潮、受污染等。
3.3 严格执行先进先出原则:按照先进先出原则管理原材料,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
四、原材料加工控制4.1 制定加工工艺:根据原材料的特性和产品要求,制定合适的加工工艺,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
4.2 定期检查加工设备:定期检查加工设备的运行情况,保证加工设备正常运转。
4.3 建立加工记录:建立原材料加工记录,记录每批原材料的加工情况,以便追溯和管理。
五、原材料质量追溯5.1 建立原材料追溯体系:建立原材料质量追溯体系,确保能够追溯每批原材料的来源和加工情况。
5.2 定期进行原材料追溯:定期进行原材料追溯,评估原材料的质量稳定性。
5.3 处理质量问题:一旦发现原材料质量问题,应及时处理,追溯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产品质量。
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一、引言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和符合标准要求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措施,包括原材料选择、供应商管理、质量检验和监控等方面。
二、原材料选择1. 根据产品要求,明确主要原材料的种类和规格。
2. 选择稳定可靠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3. 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包括其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等方面。
4. 与供应商进行沟通,明确质量要求和交货期限。
三、供应商管理1. 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明确供应商的责任和义务。
2. 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包括质量管理、交货能力、售后服务等方面。
3. 定期组织供应商培训,提高其对产品质量的认识和意识。
4. 建立供应商不良品处理机制,及时处理不合格原材料。
四、质量检验1. 制定详细的质量检验标准和流程,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2. 对每批原材料进行全面检验,包括外观、尺寸、化学成份等方面。
3. 建立检验记录和档案,保留原材料的检验报告和样品。
4. 对不合格原材料进行退货或者返工处理,确保惟独合格原材料被使用。
五、质量监控1. 建立原材料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
2. 对原材料的质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对原材料的质量波动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4. 对原材料质量问题进行跟踪和处理,确保问题再也不发生。
六、总结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稳定的关键环节。
通过选择可靠的供应商、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制定质量检验标准和流程,以及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可以有效控制主要原材料的质量,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和符合标准要求。
公司将继续加强对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的重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一、背景介绍原材料质量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所采购的原材料进行检验和控制,以确保所使用的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从而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稳定和符合客户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材料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和步骤。
二、1. 供应商评估和选择在选择原材料供应商时,应根据其过往的质量记录和信誉度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供应商调查表、供应商审核和现场考察等方式获取供应商的相关信息。
评估结果将作为选择供应商的依据,以确保供应商能够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
2. 原材料质量要求的制定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客户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原材料质量要求。
质量要求应包括原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成份、外观要求等方面,并与供应商进行沟通,确保供应商理解并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3. 原材料进货检验在原材料进货时,应对每批原材料进行检验。
检验项目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化学成份分析等。
检验可以通过目视检查、仪器检测等方式进行。
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退货或者重新加工。
4. 原材料质量记录的建立和管理对于每批原材料的检验结果,应建立相应的质量记录。
记录中应包括原材料的批次号、供应商信息、检验项目及结果等内容。
这些记录可以作为原材料质量的依据,并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进行追溯和分析。
5. 原材料质量问题的处理如果在原材料质量检验中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可以与供应商商议解决,如要求供应商提供替代品或者改进质量控制措施。
同时,还应与生产部门进行沟通,调整生产计划以确保产品质量不受影响。
6. 原材料质量持续改进原材料质量控制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通过对原材料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机会。
可以采用质量管理工具,如PDCA循环、六西格玛等,对原材料质量进行改进,以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客户满意度。
三、总结原材料质量控制是确保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供应商评估和选择、制定质量要求、进货检验、质量记录管理、问题处理和持续改进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原材料的质量,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和符合客户要求。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一:引言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确保最终产品的合格率和可靠性,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措施和方法。
二:原材料选择2.1 根据产品要求和技术规范,明确所需原材料的种类、规格和质量要求。
2.2 针对每种原材料,制定相应的入库标准,并与供应商沟通,确保供应商提供符合标准的原材料。
三:原材料检验3.1 建立原材料检验的规范和程序。
3.2 进行外观检查,包括外观、色泽、干燥状态等。
3.3 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使用适当的检测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3.4 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如硬度、强度、粘度等。
3.5 进行金属杂质和其他杂质的检测。
3.6 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确保原材料符合卫生标准。
3.7 记录和存档原材料检验结果。
四:原材料储存与保管4.1 制定原材料储存和保管的标准和规范。
4.2 建立相应的储存区域,保证原材料存放整齐、干净、无异味。
4.3 建立原材料库存管理制度,确保原材料的流转和使用按照先进先出原则进行。
五:原材料使用5.1 制定原材料使用的标准和规范。
5.2 对于涉及到原材料配比的产品,建立相应的配料系统,确保原材料的准确配比。
5.3 对于涉及到原材料混合的产品,建立相应的混合系统,确保原材料的均匀混合。
六:风险控制6.1 对于影响原材料质量的主要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6.2 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七: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 原材料入库标准;2. 原材料检验记录表;3. 原材料储存和保管标准;4. 原材料使用标准;5. 风险控制措施清单。
八:法律名词及注释1. QC: Quality Control,质量控制2. SOP: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标准操作规程3. COA: Certificate of Analysis,分析证书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一:前言本文档旨在阐述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旨在确保原材料的质量达标,从而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一、背景介绍原材料质量控制是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材料质量控制的目标、措施和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二、目标1. 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产品的要求和标准。
2. 防止原材料的质量问题对产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3. 降低不合格产品的风险,提高产品质量合格率。
4.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三、控制措施1. 供应商评估与选择通过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能力、技术实力等方面进行评估,确保供应商能够提供符合要求的原材料。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定期进行供应商的绩效评估。
2. 采购前检验在采购原材料之前,对供应商提供的样品进行检验,包括外观、尺寸、物理性能等方面的测试,确保原材料的基本质量符合要求。
3. 采购过程控制在采购过程中,建立严格的采购合同,明确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要求等信息,并对采购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
确保采购的原材料符合要求,避免采购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4. 入库检验对进入生产车间的原材料进行检验,包括外观、尺寸、化学成份等方面的测试。
对不合格原材料进行退货或者返工处理,确保入库的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5. 原材料使用控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工艺要求和标准操作规程使用原材料,避免误用或者混用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
6. 过程监控在生产过程中,对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包括原材料的投入、混合、加工、检验等环节。
建立相应的监控措施和记录,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7. 不合格品处理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品,建立相应的处理流程,包括隔离、追溯、分析原因、纠正和预防措施等。
确保不合格品不流入下道工序或者市场,避免对产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四、效果评估1. 不良品率对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不良品率。
通过统计和分析不良品的数量和比例,评估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2. 产品质量合格率产品质量合格率是评估原材料质量控制效果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
1.选择优质原材料
选择优质的原材料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首要步骤。
这需要对供应商进行
充分的调查和评估,包括考察其生产设施、质量管理体系和过去的质量记
录等。
此外,建立并保持与优质原材料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也是重要的。
2.建立完善的原材料验收标准
建立完善的原材料验收标准可以确保每批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这
些验收标准应该包括外观、尺寸、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等指标。
同时,还
可以制定特定的测试方法和测试设备,确保对原材料进行全面的检测。
3.实施供应商审核
定期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审核是确保原材料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这
包括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估,考察其生产设备、操作流程和人
员培训等。
同时,定期监控供应商的质量记录,确保其持续符合要求。
4.进行原材料抽样检测
原材料的抽样检测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这可以通过随机抽样
的方式,从每批原材料中取得样品进行检测。
对于一些关键指标,如化学
成分和物理性质等,可以使用专业的测试设备进行定量化分析。
5.建立原材料追溯系统
6.定期进行原材料质量评估
定期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评估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之一、这可以通过对存货的抽样检测和对质量记录的回顾来实现。
通过评估原材料的质量状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总之,原材料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选择优质原材料、建立完善的验收标准、实施供应商审核、抽样检测、建立追溯系统和定期评估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一、背景介绍原材料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产品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确保产品的稳定质量,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二、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的制定1. 确定原材料质量标准: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制定相应的原材料质量标准。
标准应包括外观、化学成份、物理性质等指标,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产品的要求。
2. 供应商评估和选择: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对潜在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筛选。
评估内容包括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能力、技术实力等。
选择合格的供应商,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 建立原材料进货验收标准:制定原材料进货验收标准,明确验收的程序和标准。
验收内容包括外观检查、化学成份分析、物理性质测试等。
惟独通过验收的原材料才干进入生产环节。
4. 建立原材料质量跟踪体系:建立原材料质量跟踪体系,追溯原材料的来源、采购批次等信息。
在产品质量问题发生时,能够及时定位原材料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三、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1. 原材料质量抽检:定期进行原材料质量抽检,抽取样品进行化学成份分析、物理性质测试等。
抽检结果与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进行对照,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 原材料质量记录管理:建立原材料质量记录管理系统,记录每一批原材料的质量信息。
包括供应商信息、进货验收报告、抽检结果等。
记录的信息应保留一定的时间,以备查证和追溯。
3. 异常原材料处理:对于发现质量异常的原材料,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退货、追责等。
同时,与供应商沟通,共同解决质量问题,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4. 建立原材料质量改进机制:定期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共同探讨原材料质量的改进措施。
通过技术交流和合作,提升原材料的质量水平,满足产品质量的要求。
四、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的效果评估1. 建立原材料质量控制指标:制定原材料质量控制指标,包括原材料质量合格率、供应商评价得分等。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5.1原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材料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以下部分:5.1.1掌握材料质量标准衡量材料质量的尺度是材料质量标准,它也是作为验收、检验材料质量的依据,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量标准,掌握材料的质量标准就便于可靠地控制材料和工程质量。
5.1.2材料质量的检(试)验1)材料质量检验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手段;将所取得的材料数据与材料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材料质量的可靠性,同时还有利于掌握材料的信息。
2)材料质量的检验方法一般有书面检验、外观检验、理化检验和无损检验等。
3)根据材料信息和保证资料的具体情况,材料质量检验程度分为免检、抽检和全部检查。
4)材料质量检验通常进行的试验为“一般检验项目”;根据需要进行的试验项目为“其他试验项目”。
5)材料质量检验的取样必须有代表性。
6)材料抽样一般适用于对原料、半成品或成品的质量鉴定。
7)对于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检验项目和不问的检验标准,而检验标准则是用以判断材料是否合格的依据。
5.1.3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要求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不当;均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或造成质量事故。
故必须针对工程特点,根据材料的性能、质量标准、适用范围和对施工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慎重地来选择和使用材料。
5.2原材料质量控制的原则1)主要材料、设备及构配件在定货前,承包单位必须向监理工程师申报同意后,方可定货;2)监理工程师协助承包单位合理地、科学地组织材料采购、加工、储备、运输、建立严密的计划、调度、管理体系,加快材料的周转,减少材料占用量,按质、按量、如期地满足建设需要;3)合理地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的损失,正确按定额计量使用材料,加强运输、仓库、保管工作,健全现场材料管理制度。
避免材料损失、变质;4)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5)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材料。
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控制基本程序5.3施工阶段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方法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所需要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永久性设备、器材等都将成为永久性工程的组织部分,所以它们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未来工程产品的质量,因此需要事先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引言概述:原材料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原材料的质量,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材料质量控制的五个部分,包括供应商选择、质量检验、质量标准制定、质量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
一、供应商选择1.1 供应商资质评估:在选择供应商之前,应对其进行资质评估,包括了解其生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实力等。
只有选择具备良好资质的供应商,才能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稳定。
1.2 供应商信誉评估:除了资质评估外,还需要对供应商的信誉进行评估。
了解供应商的过往合作情况、客户反馈等,以确保其能够按时交付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
1.3 供应商管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进行定期的供应商绩效评估。
及时沟通和解决问题,确保供应商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原材料。
二、质量检验2.1 原材料进货检验:对每批原材料进行进货检验,包括外观、尺寸、化学成分等方面的检测。
只有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才能入库使用。
2.2 在线质量检验: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进行在线质量检验。
通过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排除质量问题,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3 出货前检验:在产品出货前,对成品进行全面的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客户要求。
只有通过检验的产品才能发货,确保客户满意度和品牌声誉。
三、质量标准制定3.1 制定质量标准: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客户要求,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标准应包括外观、尺寸、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可靠。
3.2 更新质量标准:定期对质量标准进行评估和更新,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的要求。
及时修订和更新质量标准,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3.3 培训和宣传:对员工进行质量标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执行力。
确保员工能够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操作,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四、质量数据分析4.1 数据收集和记录:建立完善的质量数据收集和记录系统,及时记录原材料的质量数据。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5.1原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材料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以下部分:5.1.1掌握材料质量标准衡量材料质量的尺度是材料质量标准;它也是作为验收、检验材料质量的依据;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量标准;掌握材料的质量标准就便于可靠地控制材料和工程质量..5.1.2材料质量的检试验1材料质量检验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手段;将所取得的材料数据与材料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材料质量的可靠性;同时还有利于掌握材料的信息..2材料质量的检验方法一般有书面检验、外观检验、理化检验和无损检验等..3根据材料信息和保证资料的具体情况;材料质量检验程度分为免检、抽检和全部检查..4材料质量检验通常进行的试验为“一般检验项目”;根据需要进行的试验项目为“其他试验项目”..5材料质量检验的取样必须有代表性..6材料抽样一般适用于对原料、半成品或成品的质量鉴定..7对于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检验项目和不问的检验标准;而检验标准则是用以判断材料是否合格的依据..5.1.3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要求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不当;均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或造成质量事故..故必须针对工程特点;根据材料的性能、质量标准、适用范围和对施工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慎重地来选择和使用材料..5.2原材料质量控制的原则1主要材料、设备及构配件在定货前;承包单位必须向监理工程师申报同意后;方可定货;2监理工程师协助承包单位合理地、科学地组织材料采购、加工、储备、运输、建立严密的计划、调度、管理体系;加快材料的周转;减少材料占用量;按质、按量、如期地满足建设需要;3合理地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的损失;正确按定额计量使用材料;加强运输、仓库、保管工作;健全现场材料管理制度..避免材料损失、变质;4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5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材料..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控制基本程序5.3施工阶段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方法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所需要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永久性设备、器材等都将成为永久性工程的组织部分;所以它们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未来工程产品的质量;因此需要事先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对于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也应当是进行全过程和全面的控制;从采购、加工制造、运输、装卸、进场、存放、使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监督与控制..5.3.1采购质量的控制1凡由承包单位负责采购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构配件..设备等;在采购定货前应向监理工程师申报;对于重要的材料;还应提交样品;供试验或鉴定;有些材料则要求供货单位提交理化试验单;经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发出书面认可证明后;方可进行定货采购..2供货厂家是制造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永久性设备和器材等的主体;所以优选良好的供货厂家;是保证采购、定货质量的前提..3某些材料诸如一些装饰材料定货时最好一次订齐和备足货源;以免由于分批而出现花色差异质量不一..4供货厂方应向需方订货方提供质量保证文件;用以表明其提供的货物能完全达到设计要求..5协助承包单位合理地、科学地组织材料采购、加工、储备、运输、建立严密的计划、调度、管理体系、加快材料的周转;减少材料的占用量;按质、按量、如期地满足建设需要..5.3.2材料进场的质量控制1凡运到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构配件;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及技术说明书;并由施工承包单位按规定要求进行检验;向监理工程师提出检验或试验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确认其质量合格后;方准进场..2凡是无产品出厂合格证明及检验不合格者;不得进场..如果监理工程师认为供货方所提交的有关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以及施工承包单位提交的检验和试验报告;仍不足以说明到场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时;监理工程师可以再行组织复检或抽样试验;确认其质量合格后方允许进场..3若检验发现材料、设备质量不符合要求时;监理工程师不予验收;应由供货方子以更换或进行处理;合格后再进行检查验收;由于供方供货质量不合格而造成的损失;应及时向供方索赔..4进口的材料、设备的验收;应会同国家商检部门进行..如再检验中发现质量问题或数量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取得供货方及商检人员签署商务记录;在规定的索赔期内进行索赔..5.3.3材料、设备存放条件的控制质量合格的材料、设备等进场后;到其使用或施工、安装时通常有一段时间间隔;在此期间内;如果对材料、设备等的存放、保管不良;可能导致质量状况的恶化;如损伤、变质、损坏;甚至不能使用..因此;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对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及永久性设备、器材等的存放、保管条件及时间也应实行监控..1对于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永久性设备、器材等;应根据它们的特点、特性以及对防潮、防晒、防锈、防腐蚀、通风、隔热以及温度、湿度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安排适宜的存放条件;以保证其存放质量..2对于施工单位所准备的各种材料、设备等的存放条件及环境;事先应得到监理工程师的确认;如存放、保管条件不良;监理工程师有权要求其加以改善并达到要求;方予以确认..3对于按要求存放的材料、设备;存入后每隔一定时间;监理工程师可检查一次;随时掌握它们的存放质量情况..此外..在材料、设备、器材等使用前;也应经监理工程师对其质量在此检查确认后;方可允许使用;经检查质量不合要求者;则不准使用;或降低等级使用..5.3.4天然材料和现场配制材料的试配对于某些当地天然材料及现场配制的制品..一般要求施工单位事先进行试配;达到要求的标准方准施工..除应达到规定的力学强度等指标外;还应注意以下方面的检验与控制..1材料的化学成分;2充分考虑到施工现场加工条件与设计、试验条件不同而可能导致的材料或半成品质量差异..若出现此类问题;必须事先找出原因;设法妥善解决后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才能允许进行施工..5.3.5新材料的应用对于新材料;新型设备或装置的应用;应事先提交可靠的技术鉴定及有关试验和实际应用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查确认和批准后;方可在工程中应用..5.4原材料质量控制目标的监理工作措施5.4.1组织措施1组织并落实专门的监理机构人员负责材料质量控制;按有关要求对材料质量作进行严格的监控;2协助承包单位合理地、科学地组织材料采购、加工、储备、运输;建立计划、调度、管理体系;3健全现场材料管理制度;按定额计量使用材料;加强运输、仓库、保管工作..5.4.2技术措施1在材料定货前;承包单位必须事先经监理工程师认证同意;2对于工程的主要材料;监理工程师在进场时必须检查其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如不具备或对检验证明有怀疑时;应补做检验;3监理工程师应对以下材料进行抽检:a、标志不清或监理工程师认为质量有问题的材料;b、对质量保证资料有怀疑或与合同规定不符的一般材料;c、由工程重要程度决定;应进行一定比例的试验的材料;d、需要进行追踪检查;以控制和保证其质量的材料;4监理工程师对进口材料设备和重要工程或关键施工部位所用的材料进行全部检验;5监理工程师按建筑材料质量标准与管理规程对材料质量进行抽检和取样;对于重要构件或非匀质的材料酌情增加采样的数量;6监理工程师对于现场配制的材料事先提出试配要求;经试配检验合格后方能允许承包单位使用;7对于高压电缆、电压绝缘材料进行耐压试验;8对新材料的应用;必须通过试验和鉴定;代用材料必须通过计算和充分的论证;并符合结构构造的要求..9合理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的损失..5.4.3经济措施1对进口材料、设备;监理工程师应会同商检局检验;如核对中发现问题;应取得供方和商检人员签署的商务记录;按期提出索赔..2对进场材料进行分析;严格控制材料价格..对重要材料及贵重材料单价必须履行业主签认手续..5.4.4合同措施1监理工程师对材料采购合同进行统一编号管理;2监理工程师要对材料采购合同的订立进行监督;3监理工程师对材料采购合同的履行进行检查并分析合同的执行..。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引言概述: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原材料的质量,从而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稳定可靠。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正文内容:1. 原材料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估1.1 供应商的信誉度评估:通过对供应商的历史记录、资质认证、客户评价等进行评估,选择具备良好信誉度的供应商。
1.2 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了解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完善,是否具备ISO9001等相关认证,以确保供应商能够提供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材料。
1.3 供应商的交货能力:评估供应商的交货能力,包括交货时间、交货量等,以确保供应能够满足生产需求。
2. 原材料的检验与验收2.1 原材料的外观检验:对原材料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颜色、形状、表面是否有损伤等,确保原材料符合要求。
2.2 原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原材料的化学成分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3 原材料的物理性能测试:对原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如强度、硬度等,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可靠。
2.4 原材料的微生物检验:对原材料进行微生物检验,确保原材料不受污染,符合卫生要求。
2.5 原材料的包装与储存条件:检查原材料的包装是否完好,储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以防止原材料受到污染或变质。
3. 原材料的质量跟踪与溯源3.1 原材料的批次管理:对每批原材料进行标识,建立批次管理制度,以便追溯原材料的来源和质量。
3.2 原材料的记录与档案管理:建立原材料的记录与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信息能够被追溯和查询。
3.3 原材料的质量问题处理:对于发现的原材料质量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和处理,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4. 原材料的贮存与保管4.1 原材料的储存条件:根据原材料的性质和要求,设定适宜的储存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不受损。
4.2 原材料的保管措施:采取适当的保管措施,如分类储存、防潮、防尘等,以防止原材料受到污染或损坏。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原材料质量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不良的原材料质量往往会造成企业的损失甚至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好的原材料质量则能够保证产品的稳定性、质量可靠性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
因此,在原材料采购、加工、储存等环节中,必须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并采取一系列必要的措施和方法进行质量控制。
一、预采购阶段1. 选择有良好声誉的供应商原材料的质量与供应商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采购前,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筛选,选择有良好声誉的供应商,以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质量可靠。
同时,建立与供应商的良好互信关系,及时沟通和处理问题,以保证原材料质量稳定。
2. 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在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中,还需要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严格的审核,了解供应商的生产能力、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水平等方面的情况。
审核合格后,与供应商签署质量保证协议,约定原材料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保证质量问题的追责和处理。
二、进货检验阶段1. 制定详细的检验标准根据业务的特点和产品的要求,制定详细的检验标准,对关键参数设置限制值,确保原材料符合产品要求。
2. 进货前抽样检验在原材料进货前进行抽样,进行外观检查、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等检验,确保原材料符合入库要求,并保证采样和检测的可靠性。
3. 采用尽量少的人和机器自动检测为了避免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应采用尽量少的人和机器自动检测,在确保质量可靠的前提下,实现高效快速的检测。
三、原材料仓储阶段1. 物品分类将原材料按种类、材质、规格等进行分类,避免不同规格的原材料混在一起而导致的混货问题。
2. 确定储存条件在储存过程中要根据原材料特性和技术要求,确定储存条件,如避光、防潮、通风、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尽可能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不受影响。
3. 定期抽检定期对储存原材料进行抽检,检查其质量状况,确保原材料质量稳定。
四、生产加工阶段1. 确保加工工艺可靠在确定加工工艺时,要确保工艺可靠、操作简便,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因加工质量不过关或粗心大意等原因而导致的成品质量下降。
原材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质量控制一、引言原材料质量控制是指对企业采购的原材料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因此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包括质量控制目标、质量控制方法和质量控制指标等。
二、质量控制目标1. 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要求。
2. 降低原材料的次品率,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3. 减少原材料的浪费,降低成本。
4. 提高原材料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三、质量控制方法1. 供应商评估和选择通过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能力、质量认证证书等进行评估,选择具有稳定质量和良好信誉的供应商合作。
建立供应商合格评估制度,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考核。
2. 采购合同管理与供应商签订明确的采购合同,明确原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要求、交货时间等内容。
合同中应包含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以确保供应商按照合同要求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
3. 采样检验对每批原材料进行采样检验,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采样时应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和比例进行,确保采样结果的可靠性。
采样检验应包括外观检查、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份分析等项目。
4. 检验记录和报告对每批原材料的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包括检验日期、批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信息。
检验记录和报告应保存完整,以备日后追溯和分析。
5. 不合格品处理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处理。
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可以包括退货、返工、报废等。
处理过程中应记录相关信息,以便后续追溯和分析。
四、质量控制指标1. 外观要求原材料的外观应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要求,包括颜色、形状、表面光洁度等方面的要求。
2. 物理性能要求原材料的物理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要求,包括强度、硬度、密度、粘度等方面的要求。
3. 化学成份要求原材料的化学成份应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要求,包括主要元素含量、杂质含量等方面的要求。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一、引言原材料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措施,包括原材料采购、检验和测试、质量评估以及供应商管理等方面。
二、原材料采购1. 选择可靠供应商:与有信誉、质量可靠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2. 制定采购规范:明确原材料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数量和交货期等,与供应商签订明确的合同。
三、原材料检验和测试1. 建立检验标准:根据产品要求和相关标准,制定原材料的检验标准,包括外观、尺寸、化学成份、物理性能等。
2. 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根据原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如化学分析、物理性能测试、显微镜观察等。
3. 定期检验:对每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4. 记录检验结果:建立完善的检验记录,包括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
四、原材料质量评估1. 建立质量评估体系:根据产品的要求,制定原材料质量评估的标准和方法。
2. 定期评估供应商:对供应商的原材料进行定期评估,包括质量稳定性、交货准时率、售后服务等。
3. 追溯原材料质量:建立原材料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原材料质量问题的快速定位和处理。
五、供应商管理1. 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制定供应商准入标准、评估和考核方法等,确保供应商的质量管理能力。
2. 与供应商沟通: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及时解决质量问题和改进意见。
3. 培训供应商:定期组织供应商培训,提升其质量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
六、总结原材料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健全的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产品质量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在原材料采购、检验和测试、质量评估以及供应商管理等方面,公司应制定明确的标准和流程,并严格执行,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产品要求。
同时,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提升产品质量和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一、引言原材料质量控制是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本文将详细介绍原材料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
二、原材料选择1. 供应商评估: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对潜在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筛选,确保其具备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可靠的供货能力。
2. 采购合同:与供应商签订明确的采购合同,明确原材料的质量要求、交货期限、包装要求等,确保双方达成一致。
三、原材料检验1. 外观检验:对原材料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颜色、形状、气味等,确保没有明显的异常情况。
2. 物理性能检验:对原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如密度、硬度、粘度等,确保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3. 化学成份检验:对原材料的化学成份进行分析,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4. 微生物检验:对原材料进行微生物检测,确保没有细菌、霉菌等有害微生物的污染。
四、原材料储存1. 储存环境:建立适宜的原材料储存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以防止原材料受潮、变质或者发生化学反应。
2. 标识和分类:对储存的原材料进行标识和分类,确保易于辨识和取用,并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
3. 先进先出原则:采用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储存的原材料按照生产日期有序使用,避免过期或者陈旧原材料的使用。
五、原材料处理1. 清洗和消毒:对需要清洗和消毒的原材料进行相应处理,以确保去除表面的污染物和有害微生物。
2. 破碎和混合:对需要破碎和混合的原材料进行相应处理,以确保原材料能够均匀混合和适应生产工艺要求。
3. 过滤和除杂:对需要过滤和除杂的原材料进行相应处理,以确保去除杂质和固体颗粒。
六、原材料追溯1. 追溯体系建立:建立原材料追溯体系,确保能够追溯原材料的来源、供应商信息、生产批次等重要信息。
2. 记录和存档:对原材料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存档,包括采购记录、检验报告、储存记录等,以备查证和追溯。
七、原材料变更控制1. 变更评估:对原材料变更进行评估,包括对新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进行测试,评估变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标题: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引言概述:在生产创造过程中,主要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制定有效的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对于保证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的五个方面措施。
一、供应商管理1.1 筛选供应商:选择有资质、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1.2 供应商审核: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审核,评估其质量管理体系和生产能力。
1.3 供应商培训:与供应商合作,提供相关质量控制培训,确保其理解和执行相关标准和要求。
二、原材料检验2.1 严格把控进货标准:制定明确的原材料进货标准,对每批原材料进行全面检验。
2.2 抽检制度:建立抽检制度,确保每批原材料都能得到检验,防止次品进入生产流程。
2.3 检验设备更新:定期维护和更新检验设备,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三、原材料存储3.1 分区存储:根据原材料性质和要求,进行合理分区存储,避免混淆和污染。
3.2 温湿度控制:保持原材料存储环境的恒温恒湿,防止原材料受潮和变质。
3.3 定期检查:定期对存储区域进行检查,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确保原材料质量。
四、原材料加工4.1 工艺控制: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原材料加工,确保加工过程符合标准。
4.2 检验环节:设立原材料加工检验环节,对加工后的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质量合格。
4.3 记录管理:建立原材料加工记录管理制度,记录每批原材料加工情况,方便追溯和分析。
五、质量跟踪5.1 追溯体系:建立原材料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原材料来源可追溯。
5.2 定期抽检:定期对成品进行抽检,监测原材料质量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5.3 持续改进:根据抽检结果和客户反馈,不断改进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结语: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质量,保障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企业应该重视主要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不断完善和优化控制措施,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原材料或半成品的质量控制措施

原材料或半成品的质量控制措施标题:原材料或半成品的质量控制措施引言概述: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或半成品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稳定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原材料或半成品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供应商审核与评估1.1 确保供应商具备相关认证和资质:对供应商进行审核,确保其具备相关的认证和资质,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
1.2 采用合格供应商:选择具备良好声誉和稳定供货能力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或半成品的质量稳定。
1.3 定期评估供应商表现:建立供应商绩效评估机制,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质量。
二、进货检验与抽检2.1 制定进货检验标准:根据产品特性和质量要求,制定进货检验标准,明确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2.2 进货检验抽检:对进货原材料或半成品进行抽检,确保每批货物符合质量标准。
2.3 不合格品处理: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处理,及时通知供应商退货或重新加工,避免不合格品进入生产环节。
三、质量控制点设定3.1 制定质量控制点: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确定关键质量控制点,设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
3.2 进行过程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对各个质量控制点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3.3 实施质量记录和追溯:建立质量记录和追溯体系,记录质量控制点的数据和结果,以便追溯和分析问题原因。
四、工艺改进与优化4.1 定期进行工艺评估:定期对生产工艺进行评估,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改进。
4.2 进行工艺优化:根据评估结果,对工艺进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3 持续改进: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不断优化工艺流程,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五、员工培训与管理5.1 培训员工质量意识:定期开展员工质量培训,提高员工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和意识。
5.2 设立质量目标和考核:设立员工质量目标,建立质量考核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控制。
5.3 建立质量管理团队:建立质量管理团队,负责质量控制和改进工作,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是确保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的重要步骤。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原材料的质量,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可靠。
1. 原材料供应商评估和选择:在选择原材料供应商时,应综合考虑其资质、信誉、生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等因素。
可以通过供应商的质量认证、资质证书、客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估,确保选择到合格的供应商。
2. 原材料进货检验:在原材料进货时,应进行严格的检验,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可以采取抽样检验的方式,对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化学成份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和可靠。
3. 原材料质量记录和追溯:对于每一批次进货的原材料,应做好相应的质量记录,包括供应商信息、检验结果、验收人员等。
同时,应建立起原材料的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原材料的来源可追溯,以便在浮现质量问题时进行有效的追溯和处理。
4. 原材料质量监控:在生产过程中,应对原材料进行定期的质量监控。
可以通过抽样检验、测试等方式,对原材料进行质量监测,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和可靠。
5. 原材料质量异常处理:如果发现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
可以与供应商联系,要求退换货或者进行质量整改。
同时,应对受影响的产品进行追溯和处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6. 原材料质量改进:通过定期的质量评估和分析,可以发现原材料质量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可以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共同制定改进措施,提高原材料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
7. 原材料质量培训:对于从事原材料采购和质量控制工作的人员,应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其对原材料质量控制的认识和能力。
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通过以上的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和可靠,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同时,还可以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实施过程中,还应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以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通常用于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措施和步骤:
1. 供应商审核和评估: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审核和评估,包括对供应商的资质、生产能力、生产设备、质量管理体系等进行全面的评估。
2. 质量标准和规范:明确原材料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外观指标、尺寸精度、生产工艺等要求。
3. 原材料检验和取样:对供应的原材料进行检验和取样,通过实验室测试、检测仪器等手段,对原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等进行检测。
4. 合格供应商名录: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定期对供应商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和评估,确定是否继续采购。
5. 过程检查和抽样检验:在原材料接收和使用的过程中,根据规定的标准进行批次抽样检验,确保原材料的质量
符合标准。
6. 不良品处理:对于出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建立相应的处理流程,包括封存、退货、按合同要求追溯等。
7. 追溯管理:建立原材料追溯管理体系,确保原材料的来源可追溯,以便进行质量分析和控制。
8. 记录和归档:对原材料的检验记录和评估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归档管理,以便查阅和追溯。
9. 持续改进:定期对原材料质量控制流程进行评估和分析,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提高原材料的质量水平。
以上是一般原材料质量控制的基本措施,随着质量管理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也会根据具体情况和实践经验做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对产品的品质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一、引言原材料是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
为了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必须采取有效的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文本,包括原材料选择、供应商评估、质量检验等方面的内容。
二、原材料选择1. 根据产品需求确定原材料的种类和规格,确保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2. 选择具有良好声誉和稳定供应能力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3. 优先选择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国际标准的原材料。
三、供应商评估1. 建立供应商评估制度,包括供应商的注册、资质、生产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2. 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3. 对供应商的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四、质量检验1. 建立原材料的质量检验标准,包括外观、尺寸、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方面的指标。
2. 对每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3. 使用合适的检测设备和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质量控制1. 建立原材料质量控制计划,包括质量控制点的确定、质量控制方法的制定等。
2. 对原材料的收货、储存、加工等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
3. 定期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六、质量记录与分析1. 建立原材料质量记录制度,包括收货记录、检验记录、质量异常处理记录等。
2. 对原材料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3. 进行原材料质量的追溯,确保问题原材料能够及时追踪和召回。
七、持续改进1. 定期组织原材料质量管理评审会议,总结经验,确定改进措施。
2. 建立原材料质量问题反馈机制,及时处理和解决质量问题。
3. 不断改进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八、结论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是确保产品质量稳定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原材料选择、供应商评估、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质量风险,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和
方法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
5.1原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
材料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以下部分:
5.1.1掌握材料质量标准
衡量材料质量的尺度是材料质量标准,它也是作为验收、检验材料质量的依据,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量标准,掌握材料的质量标准就便于可靠地控制材料和工程质量。
5.1.2材料质量的检(试)验
1)材料质量检验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手段;将所取得的材料数据与材料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材料质量的可靠性,同时还有利于掌握材料的信息。
2)材料质量的检验方法一般有书面检验、外观检验、理化检验和无损检验等。
3)根据材料信息和保证资料的具体情况,材料质量检验程度分为免检、抽检和全部检查。
4)材料质量检验通常进行的试验为“一般检验项目”;根据需要进行的试验项目为“其他试验项目”。
5)材料质量检验的取样必须有代表性。
6)材料抽样一般适用于对原料、半成品或成品的质量鉴定。
7)对于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检验项目和不问的检验标准,而检验标准则是用以判断材料是否合格的依据。
5.1.3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要求
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不当;均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或造成质量事故。
故必须针对工程特点,根据材料的性能、质量标准、适用范围和对施工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慎重地来选择和使用材料。
5.2原材料质量控制的原则
1)主要材料、设备及构配件在定货前,承包单位必须向监理工程师申报同意后,方可定货;
2)监理工程师协助承包单位合理地、科学地组织材料采购、加工、储备、运输、建立严密的计划、调度、管理体系,加快材料的周转,减少材料占用量,按质、按量、如期地满足建设需要;
3)合理地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的损失,正确按定额计量使用材料,加强运输、仓库、保管工作,健全现场材料管理制度。
避免材料损失、变质;
4)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
5)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材料。
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控制基本程序
5.3施工阶段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方法
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所需要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永久性设备、器材等都将成为永久性工程的组织部分,所以它们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未来工程产品的质量,因此需要事先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对于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也应当是进行全过程和全面的控制,从采购、加工制造、运输、装卸、进场、存放、使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监督与控制。
5.3.1采购质量的控制
1)凡由承包单位负责采购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构配件。
设备等,在采购定货前应向监理工程师申报;对于重要的材料,还应提交样品,供试验或鉴定,有些材料则要求供货单位提交理化试验单;经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发出书面认可证明后,方可进行定货采购。
2)供货厂家是制造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永久性设备和器材等的主体,所以优选良好的供货厂家,是保证采购、定货质量的前提。
3)某些材料(诸如一些装饰材料)定货时最好一次订齐和备足货源,以免由于分批而出现花色差异质量不一。
4)供货厂方应向需方(订货方)提供质量保证文件,用以表明其提供的货物能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5)协助承包单位合理地、科学地组织材料采购、加工、储备、运输、建立严密的计划、调度、管理体系、加快材料的周转,减少材料的占用量,按质、按量、如期地满足建设需要。
5.3.2材料进场的质量控制
1)凡运到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构配件,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及技术说明书,并由施工承包单位按规定要求进行检验;向监理工程师提出检验或试验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确认其质量合格后,方准进场。
2)凡是无产品出厂合格证明及检验不合格者,不得进场。
如果监理工程师认为供货方所提交的有关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以及施工承包单位提交的检验和试验报告,仍不足以说明到场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时,监理工程师可以再行组织复检或抽样试验,确认其质量合格后方允许进场。
3)若检验发现材料、设备质量不符合要求时;监理工程师不予验收;应由供货方子以更换或进行处理,合格后再进行检查验收;由于供方供货质量不合格而造成的损失,应及时向供方索赔。
4)进口的材料、设备的验收;应会同国家商检部门进行。
如再检验中发现质量问题或数量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取得供货方及商检人员签署商务记录,在规定的索赔期内进行索赔。
5.3.3材料、设备存放条件的控制
质量合格的材料、设备等进场后,到其使用或施工、安装时通常有一段时间间隔,在此期间内,如果对材料、设备等的存放、保管不良,可能导致质量状况的恶化,如损伤、变质、损坏,甚至不能使用。
因此,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对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及永久性设备、器材等的存放、保管条件及时间也应实行监控。
1)对于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永久性设备、器材等,应根据它们的特点、特性以及对防潮、防晒、防锈、防腐蚀、通风、隔热以及温度、湿度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安排适宜的存放条件;以保证其存放质量。
2)对于施工单位所准备的各种材料、设备等的存放条件及环境,事先应得到监理工程师的确认,如存放、保管条件不良,监理工程师有权要求其加以改善并达到要求;方予以确认。
3)对于按要求存放的材料、设备;存入后每隔一定时间,监理工程师可检查一次,随时掌握它们的存放质量情况。
此外。
在材料、设备、器材等使用前,也应经监理工程师对其质量在此检查确认后,方可允许使用;经检查质量不合要求者;则不准使用,或降低等级使用。
5.3.4天然材料和现场配制材料的试配
对于某些当地天然材料及现场配制的制品。
一般要求施工单位事先进行试配,达到要求的标准方准施工。
除应达到规定的力学强度等指标外,还应注意以下方面的检验与控制。
1)材料的化学成分;
2)充分考虑到施工现场加工条件与设计、试验条件不同而可能导致的材料或半成品质量差异。
若出现此类问题,必须事先找出原因,设法妥善解决后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才能允许进行施工。
5.3.5新材料的应用
对于新材料,新型设备或装置的应用;应事先提交可靠的技术鉴定及有关试验和实际应用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查确认和批准后,方可在工程中应用。
5.4原材料质量控制目标的监理工作措施
5.4.1组织措施
1)组织并落实专门的监理机构人员负责材料质量控制,按有关要求对材料质量作进行严格的监控;
2)协助承包单位合理地、科学地组织材料采购、加工、储备、运输;建立计划、调度、管理体系;
3)健全现场材料管理制度;按定额计量使用材料,加强运输、仓库、保管工作。
5.4.2技术措施
1)在材料定货前,承包单位必须事先经监理工程师认证同意;
2)对于工程的主要材料;监理工程师在进场时必须检查其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如不具备或对检验证明有怀疑时,应补做检验;
3)监理工程师应对以下材料进行抽检:
a、标志不清或监理工程师认为质量有问题的材料;
b、对质量保证资料有怀疑或与合同规定不符的一般材料;
c、由工程重要程度决定;应进行一定比例的试验的材料;
d、需要进行追踪检查,以控制和保证其质量的材料;
4)监理工程师对进口材料设备和重要工程或关键施工部位所用的材料进行全部检验;
5)监理工程师按《建筑材料质量标准与管理规程》对材料质量进行抽检和取样;对于重要构件或非匀质的材料酌情增加采样的数量;
6)监理工程师对于现场配制的材料事先提出试配要求;经试配检验合格后方能允许承包单位使用;
7)对于高压电缆、电压绝缘材料进行耐压试验;
8)对新材料的应用,必须通过试验和鉴定;代用材料必须通过计算和充分的论证;并符合结构构造的要求。
9)合理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的损失。
5.4.3经济措施
1)对进口材料、设备,监理工程师应会同商检局检验,如核对中发现问题,应取得供方和商检人员签署的商务记录,按期提出索赔。
2)对进场材料进行分析,严格控制材料价格。
对重要材料及贵重材料单价必须履行业主签认手续。
5.4.4合同措施
1)监理工程师对材料采购合同进行统一编号管理;
2)监理工程师要对材料采购合同的订立进行监督;
3)监理工程师对材料采购合同的履行进行检查并分析合同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