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余多少钱教学设计
节余多少钱教案(共5篇)
节余多少钱教案(共5篇)第一篇:节余多少钱教案节余多少钱教学过程第1课时节余多少钱(一)一、谈话引入师:我们班有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的同学吗?师: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平时谁来照顾你们呢?生活费从哪里来呢?师:有一位亮亮同学,他的父母也到城市里去打工了,家里只有他和奶奶,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就跟亮亮的生活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谈话,拉近了所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容易联系生活实际来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顺利掌握新知。
)二、探究新知1.解决问题:亮亮和奶奶八月花了745元,八月节余了多少元?(1)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
师(课件出示教材21页左边的情境图):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边看图边阅读图上的文字信息,初步了解进城务工人员对城市建设的作用和贡献。
师(课件出示教材21页右边的情境图):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仔细观察后将图中的数学信息一一列举出来,并解读每条信息的含义。
(2)尝试解决问题。
师(课件出示问题):谁能把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完整地叙述一遍?请学生将已知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师: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看看你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想好之后列出算式,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3)集体交流。
师:你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生将列出的算式呈现出来,并将自己的想法向全班汇报。
预设生:我是这样想的,要求八月节余了多少元,首先得求出八月收入了多少元,即800+185,再从总收入里面减去花掉的钱,列综合算式为800+185-745。
师:还有其他不同的解题方法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生:先用父母寄回的800元减去八月花去的钱,再加上奶奶的补助,即可求出这个月节余多少钱,列综合算式为800-745+185。
(4)明确运算顺序。
师:这两个综合算式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共同点呢?预设生:这两个算式都没有小括号,只有加减法,所以计算的时候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的。
节余多少钱教学设计
节余多少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发展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的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你们平时都和谁一起生活?谁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你的爸爸、妈妈呢?2.你平时都帮家里人做了哪些力所能及的事?3.你们家里的钱一般都花在什么地方?(买菜、买水果、买米、、、、、、)对,这就是你们家每个月必须要用的生活费。
师:刚才和同学们聊天的时候,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真能干,会帮家里人做许多家务事。
老师也认识了一个小朋友,他叫小刚,他也和大家一样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有一天,他踢完球回到家时,看到了奶奶在洗衣服,,这时候小刚会想些什么?(生:帮奶奶洗、帮奶奶晒衣服、给奶奶捶背、买台洗衣机、、、、、)我们来看看小刚是怎么想的?(出示小刚想法,齐读)这节课我们就来帮小刚解决买洗衣机的问题吧!(揭示课题,板书:买洗衣机)一.谈话交流,激趣引新。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寻找相关数学信息:师:要买洗衣机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出示课件)请你说生:要知道一台洗衣机多少钱?小刚家有多少钱?师:能不能都拿去买洗衣机?生:不能师:还要知道什么信息?生:还要知道他家每月的生活费。
2.梳理信息,发现问题:(一)梳理信息.师:看来要买一台洗衣机需要的数学信息还真不少:【师边讲解边出示信息:(1)、根据奶奶家的实际情况,奶奶决定买一台价值620的洗衣机。
(2)、奶奶年纪大了,挣不了什么钱,还好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每月都寄钱回来。
(3)、根据了解奶奶每月的生活费是750元。
】(二)发现问题.师:现在请大家仔细看看我们收集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爸爸、妈妈每月一共寄回多少钱?(2)、买完洗衣机后,还剩多少钱?(3)、每月的生活费需要750元,每月可以剩下多少钱?(4)、剩下的钱够不够买洗衣机,如果不够怎么办?师:你们真爱动脑筋,提的问题真不少,下面咱们就先来解决这个问题(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一:(出示问题一:每月可以节余多少钱?师:谁来说说要求每月节余多少钱?你该怎么列式?谁能列出综合算式?(生说师板书:586+412-750)师:586+412求什么?“750”表示什么?为什么要“-750”?生:说算理。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第3课时 节余多少钱(1)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第3课时节余多少钱(1)一、教学目标1.理解“花钱”和“节余”的基本概念,能正确使用这些术语。
2.能够认识并掌握“节余多少钱”的计算方法,在适当的场合应用。
3.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互动、合作能力和口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节余多少钱的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互动、合作能力和口算能力。
难点1.掌握计算方法。
2.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求解。
三、教学内容1.深入探究“花钱”的概念。
2.进一步认识“节余多少钱”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引入。
3.掌握“节余多少钱”的计算方法。
4.运用所学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求解。
5.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算能力。
1. 导入新课1.教师先问学生: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花过钱?都花了多少钱?是否有节余呢?2.引导学生体会什么是“花钱”,什么是“节余”。
3.引入“节余多少钱”的概念。
2. 讲授新课1.向学生阐述节余多少钱的计算方法。
如图所示:节余多少 = 支出 - 收入2.通过数学公式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及掌握求解思路。
3.让学生通过口算去互动,掌握口算技巧及合作精神。
4.针对“节余”的计算方法进行举例讲解,让学生加深理解。
5.分组进行练习,老师进行现场指导。
3. 练习及拓展1.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求解,如文中的“小红买书的费用是19元,小明买书的费用是28元,他们两个人一共有50元,问他们节余了多少钱?”,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尝试解题。
2.让学生进行口算,并进行巩固、拓展。
4. 课堂小结通过课堂的学习,我们学习了“节余多少钱”的计算方法,掌握了实际问题转化的技巧,能够熟练地使用口算技巧进行操作,并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了学生的互动、合作能力和口算能力。
本课通过生动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花钱”和“节余”的现实意义,同时通过举例和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方法和思路。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算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年级数学上册《节余多少钱》教案、教学设计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货币换算和运算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创设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于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有较好的掌握,但对于货币概念和实际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此基础上,本章节将从学生的实际认知出发,针对以下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1.学生对货币的认识:大部分学生生活中已有接触货币的经历,但对其换算关系和运算规则可能仍感到困惑,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来加强理解。
-实践应用: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如模拟购物、计算节余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反馈: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和实践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节余多少钱》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货币概念,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换算关系,能进行简单的货币加减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货币问题的能力,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找零等。
3.提高学生对于数据的分析、整理和运用能力,通过计算节余多少钱,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财观念。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理解节余的概念。
2.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节余多少钱的问题。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培养其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节余的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节余多少钱的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利用“小巧故事”引入“节余”的概念。
2.利用实例让学生理解“节余”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2. 讲解新知1.通过事例,向学生介绍节余的意义与解决方法;2.强调节余多少钱的计算方法,既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减法;3.解释节余和余数的概念,两者有什么本质区别。
3. 练习与巩固1.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不同的生活场景进行计算和解释。
2.提高难度,在计算当中增加逻辑推理。
3.开展小组活动,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些借助节余多少钱解决的生活问题。
4. 总结与反思1.师生共同对掌握的知识进行复盘。
2.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和自省,发现个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整理课堂笔记,培养学生总结与归纳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平时表现、课堂表现、练习评估和小测验等多方面考核。
2. 考核要点分析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解决问题、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与进一步开展创新性活动等方面的实际表现,以此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注意事项1.需要注重生活实际,把数学概念与所处环境有效的结合起来。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做到师生互动,保证教学效果。
3.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得与失,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年级上册结余多少钱教学设计5篇
三年级上册结余多少钱教学设计5篇三年级上册结余多少钱教学设计1《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P50-51,例1,例2.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意义.2.掌握用竖式表达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结合具体操作,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重点:建立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能用口算解决简单的有余数除法.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重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的意义. 难点:笔算方法及笔算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学生课间活动的场面)这是一个美丽的校园,同学们正在课间活动.仔细观察一下,你能从这些图中发现哪些除法信息?二.探究新知.1.没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的写法和意义1 .校园一角放着些盆花,国庆节的时候,同学们用盆花布置联欢会的会场.课件出示情境图.先搬_盆花,布置会场.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谁会列算式? _÷5=3(组) 〝_÷5=3(组) 〞表示什么意义? 2 .竖式的写法和意义这是除法的横式,那竖式你会列吗?我们一起来看,师板书,边写边结合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看清了吗?〝被除数写在哪个位置?除数呢?商写在哪里?对着哪一位,为什么?第二个_表示什么?这就是除法的竖式,它和横式是不同的,横式只表示出了分成3组而竖式还可以表示出3组摆了_盆,看看有没有剩余. 学会了吗?自己在在练习本上写一遍试试看.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步是怎么写的,让同桌听听你写得对不对.2.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的写法和意义1 .情境:摆完以后他们发现不够,于是将校园一角的花全部搬到了会场,一共是23盆(出示情境图),如果还想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剩几盆?如何列式呢?谁来说说,23÷5 为什么用除法?拿出老师发给你的图片,动手圈一圈,分一分 (2)横式和竖式的写法及意义(展示分的结果),这3盆还能不能再分?为什么?这里剩下的3盆,能给他起个名字吗?这道题的得数怎样写呢?写除法得数时,要先写商4,再在商的后面打6个小圆点,写上余数3.(板书:23÷5=4??3)读作:23除以5等于4余3,和老师读一遍这里商4表示什么?(4组)(板书单位名称〝组〞.) 这里余数3表示什么?(3盆)(板书单位名称〝盆〞.) 竖式会列吗?自己在练习本上试试.指名学生演板展示竖式的写法.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讨论竖式中各步表示的意思,介绍竖式中的余数. 这个除法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这个算式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提示课题) 3 .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不同?三.巩固新知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数学问题.(大屏幕出示)1.书53页第1题.口头回答.2.书53页第2题.让学生听清题目要求,选一种装法,列算式.集体订正时说一说竖式的意义.3.老师还想考考你除法的竖式会列了吗?(书51页做一做.)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余数的除法怎样才能算的又对又快,下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教学片断: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竖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例2.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布置联欢会会场的画面.)让学生看情景图,描述布置联欢会会场的情景,续编布置联欢会会场的故事,并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二.尝试解决问题教师:算式怎样列?为什么这样列?(板书:23÷4=)教师:怎样进行计算呢?请同学们用23张圆片表示23盆花,按照布置会场的要求分一分.(小组合作的形式.)(展示学生分圆片的结果.)教师:这3盆还能不能再分?为什么?学生:题目要求每组摆5盆,现在只剩下3盆,给每组再分一盆,不够了,所以不能再分.教师:23盆花,每组摆5盆,摆了4组,还剩3盆,这里剩下的3盆,就是余数. 教师:这道题的得数怎样写呢? (让学生先说一说.)教师:写除法得数时,要先写商4,再在商的后面打6个小圆点,写上余数3. (板书:23÷5=4??3)教师:这里商4表示什么?(4组)(板书单位名称〝组〞.)这里余数3表示什么?(3盆)(板书单位名称〝盆〞.) 教师:这道题的竖式会写吗?请同学们自己在草稿本上试着写一写.(指名学生演板展示竖式的写法.)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讨论竖式中各步表示的意思,介绍竖式中的余数.三年级上册结余多少钱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三维融通表述):1.通过同学们秋游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开展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通过独立计算,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恰当地选择计算方法(口算和笔算),体会到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根据计算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的计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搜集和处理数学信息,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分钟)师:今天见到同学们,和大家一起学习我特别高兴.一高兴我就想把自己开心的事和大家一起分享.知道吗,前几天我和我们班里的同学一起去秋游,在玩的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解决吗?意图: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处处不再. 生:愿意.师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解决问题〞师:到了景区,看到了碧波荡漾的湖水,于是大家提议去划船,我们一起来到了租船处. 出示幻灯片二.课堂授课(一)例题1.读题,批画,分析题意(3分钟)师:请你按照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找找,在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意图:教会学生观察的顺序,以及解决问题的前提.生:共有30人,每条船最多做4人.(限乘4人)师:在你们说的过程中,老师把这些重要的信息进行了圈画,这种方法叫批画,就是把重要的数学信息圈画出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这种方法,同学们可以在在面的问题中尝试使用.我们接着理解题意.意图:交给孩子审题的要点师:什么叫〝限乘〞? 生:最多只能做4人.师:我们知道了这些数学信息,那你们猜老师遇到了什么难题? 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条件,提出问题的能力. 生:老师不知道租几条船?师:你们真厉害,就是这个问题难住了老师,那谁能将这个问题用数学语言描述一下呢?生:至少要租几条船?师:我们找出了条件,也找出了问题,将条件和问题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实际问题.请你轻声地读题. 生:读题师:说说这道题什么意思?生:有30条船,每条船坐4人,可以租几条船?师: 这道题让咱们求可以租几条船实际就是让我们求什么? 生:说不出来师:学具演示,老师这有30人,4人拿出来坐一条船,那就是再求什么? 生:求30里面有几个4 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师:求30里面有几个4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除法师:谁能列式?板书:30÷4师:那你们能帮老师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自己解决问题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3分钟)教师巡视,收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汇报结果预设:(1)画图策略(2)除法算式30÷4=7(条)??2(人) 租8只船(3)除法算式30÷4=7(条)??2(人) 租7条船(4)竖式计算3.生汇报结果并比较(3分钟)师:展示学生解题策略,说说自己解题的方法生:共有30人,每条船上坐4人,可以坐几条船?实际上就是求30里面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列式是30÷4=7(条)??2(人)师针对学生方法,进行评价如果有学生没有使用画图方法可以教给学生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说说途中每个动作都表示什么意思?意图:培养学生解决策略的方法,图形结合理解题意.10分钟情境创设:到了中午,我们都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食物准备野餐,这时爱学习的小红给我出了一道她买东西时遇到的数学问题.出示图片(3分钟)小红拿了20元钱去买矿泉水,最多可以买几瓶?还剩几元?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观察法和画批的方法,标出重要的信息. 生:批画师:说说你画批了那些重要的信息?教师出示,强调问题我们要用曲(qū)线画出来.师:我们把这些条件和问题放在一起,又组成了一个新的实际问题,谁能完整的把这道题读一读.师:想一想我们求最多可以买几瓶实际就是让我们求什么? 生:实际就是求20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师:下面请你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有同学没有思路可以按照咱们画图的方法,画一画,看看能不能得出答案.生:列示计算(2分钟)师:听了小红的提问,小强也给我出了道题?你们在帮老师解决一下.(3分钟) 师:请你按照审题要求在图中批画出重要信息. 生:批画,汇报师:你们到找到了数学信息,要正确解答这个问题,需要提醒大家点什么? 生:同学们所花的钱必须少于_或者等于_元.师:那小强可能买了哪些食品呢?下面我们小组一起来写写这道题,看看那组写的方案最多.注意你写完一种方案后要答清楚你买了几个什么.生:创设自己的方案,5分钟展示方案(3分钟)总结买的两点规律(1)钱有剩余,(2)钱没剩余出示主题图情景创设:我们吃饱了喝足了,接着往前走,走着走着看到了一个大花园,花园里有黄色的康乃馨,红色的玫瑰,和金色的郁金香,园丁阿姨正在扎花,我们就过去帮忙.可是阿姨说了,扎花是有要求的,赶快在你的练习纸上找一找圈一圈,扎花有哪些要求?课件演示什么叫一束师:我们知道了怎么把花扎成一束,再仔细看图,我们还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康乃馨_枝,玫瑰_枝,郁金香10枝.师:下面小组合作看看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这样的几束? 生:合作交流预设:生学生做不出来,老师演示生:在完成生:汇报交流(教师指导)三.总结收获今天这节课上同学们和我一起重温了秋游的过程,我们也一起解决了一些问题,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三年级上册结余多少钱教学设计3《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例2以及〝做一做〞.二教学目标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横式表示.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3.借助直观了解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教学重点感知除法的意义.四教学难点探索并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当我们平均分一些物品时,有剩余且不够再分时候该怎么办呢?(二)课堂设计1.情境导入问题: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用_根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正五边形,各能摆几个?【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感受我们身边的除法,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2.新知探究(1)教学例1,认识余数①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把下面这些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摆一摆.师: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师:摆一摆,说一说你摆的过程和结果.师: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6÷2=3(盘)师:能结合摆的结果和算式说一说吗?(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师:现在给你7个草莓,还是同样的要求,你会摆吗?动手试一试.师:谁来说一说你摆的过程和结果?师:这1个草莓怎么剩下了?还能继续摆吗?为什么?师:这一次摆的过程和结果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预设:2_3+1=7(个);6÷2=3(盘);7-1=6(个)6÷2=3(盘);7÷2=3(盘)??1(个)师:对比这些算式,你想说什么?哪个算式更能表达出刚刚分草莓的过程和结果?师:为什么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师:你能结合摆的草莓来解释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具体含义吗?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追问:余数表示什么?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算式的含义?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②比一比,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师:比较这两幅图和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对比:分什么?怎么分?分的结果怎样?用算式怎么表达?【设计意图:运用摆学具的方式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给学生创设自主构建知识的活动空间.】(2)教学例2:余数要比除数小用小棒摆正方形.用8根小棒,你能摆几个正方形?算式怎么写?师:用9根小棒,你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请你动手摆一摆,并写出算式.师:如果用10根._根._根小棒来摆呢?请你动手摆一摆,写一写.师:如果给你一堆小棒来摆正方形,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会是几根?为什么?师:余数和谁有很密切的关系?是什么关系?余数除数【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探究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通过算式中数据的观察对比和思考发现得出:余数比除数小.】3.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2题学生读题,根据题意独立完成.交流反馈: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重点说出〝余数〞是哪个数.(2)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用一堆小棒摆.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师: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师:你是怎么想的?和同伴说一说,也可以摆一摆,证明自己的想法.师:如果用这些小棒摆呢?【设计意图】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让学生圈一圈.分一分,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4.课堂总结师:从这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小结:这节课我们在摆一摆.圈一圈中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放一些物品平均分时,有时正好分完,有时没有分完有剩余的部分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余数,还知道了余数要比除数小.(三)课时作业1._个,3个3个地圈,圈了()组,剩下()个.算式:_÷3=□(组)??□(个)看到_÷2=8(组)??1(个)这个算式,你知道五角星是怎么圈的吗?看到23÷3=7(组)??(个)这个算式,你又读懂了什么?到底还剩几个?你是怎么想的?【答案】略.【解析】考查目标1.3.每3个圈一圈,数一数圈了几组,剩余部分表示余数,借助直观图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算式_÷2=8(组)??1(个)主要是看除数了解每份的个数,这个算式23÷3=7(组)??(个)的问题是对整个除法算式意义的考察,余数到底是几渗透了今后学习有余数除法检验的方法,如果有难度,可借助直观来理解.2._个,你还想每几个圈一圈,先圈一圈再写一写.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略.【解析】考查目标1.2.开放性题目,主要考查学生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以及要明白不管怎么分,分得的结果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三年级上册结余多少钱教学设计4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宁强县特殊教育学校刘燕教学内容:人教版培智教材数学第八册第51-52页例1.试一试及练一练习题. 教学目的:1.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巩固理解除法的意义.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并能正确计算.3.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教具准备:卡片.,幻灯片.苹果图片,小塑料盘子等. 学具准备:7个学具纽扣, 10个塑料鱼学具.教学过程:一.复习1.幻灯片出示,口答:()里最大能填几:3_()〈75_()〈82 _()〈9( )2.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和齐练)3 _2=6 ÷3=8 ÷8=二.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拿出6个学具纽扣.(1)把6颗学具纽扣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个?(2)把6颗学具纽扣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个?怎样列算式?_3〈8(3)在6颗学具纽扣的基础上再增加一颗,是7颗纽扣,把7颗纽扣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怎样列算式呢?(板书:7÷3)2.导入:这样的问题究竟应该怎样解决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三.学习新课 1.教学例l 第一层次:(1)教师出示6个苹果图片,把6个苹果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学生口述,教师在投影仪上演示)(2)怎样列式计算?(板书:6÷3=2)(4)除法竖式怎样表示呢?边提问边板书:有6个苹果,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2个)所以商2,分掉了几个?(6个),所以在被除数6的下面写6.分完了没有?(刚好分完)所以在横线下面写0.(5)小结导入:把6个苹果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我们已经会分了,如果添上1个苹果你会分吗? 第二层次:(1)出示7个苹果,把7个苹果平均放到3个盘子,请你实际分一分. (2)你是怎样分的?(学生口述,教师演示)启发:剩下的1个苹果,如果继续分,每个盘子里还能分到一个吗?最后分的结果是什么?(每盘最多能放2个,还剩1个) 板书:7÷3=(4)谁能说一说怎样列竖式计算?被除数是几?除数是几?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几个?所以商几?写在什么地方?实际上分掉了几个?被除数7下面写几?7个苹果分掉6个还剩几个?强调说明:7个苹果分掉6个,还剩1个,在横线下面写 1 ,剩下的 1 我们叫它余数 (板书:余数.跟读两遍)(5)横式结果的写法7÷3=2……l强调: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写6个小圆点,再写余数,读作商2余1 .让学生再齐读一遍.(6)指导读算式,并说一说各部分表示什么?2.尝试题: ①拿出学具鱼,把8个塑料鱼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个?同学们分一分.②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完成板书:8÷3=2………2(与8÷3=2上下对齐) 并齐读算式.四.巩固练习1.打开书:完成第51页试一试 ,巩固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和竖式的写法.2.分组板演与齐练.(算完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试商的). 9÷28÷531÷6五.全课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注意什么?三年级上册结余多少钱教学设5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二.教学重难点借助丰富的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三.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四.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认识时间单位〝秒〞(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3)学生反馈: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4)体验1秒钟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_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2.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_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_,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3)学生反馈.(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3.练习:体验1分钟(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三)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四)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2题.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补充: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②小明跑100米要用_().(2)跑步比赛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3)活动: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五)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三年级上册结余多少钱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节【第一课时】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节【第一课时】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节余的钱数,理解“剩余”的概念,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节余的钱数。
2. 理解“剩余”的概念,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用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节余的钱数,理解“剩余”的概念。
2. 教学难点: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钱币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如购物、找零等,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引导学生正确计算节余的钱数,理解“剩余”的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节余多少钱2. 重点内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节余的概念、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习题。
2.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3章《节余多少钱》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设计节余多少钱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能够选择合适的估算单位。
2.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理解数量关系的直观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教学难点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亮亮和奶奶在农村生活和学习。
奶奶年纪大了,有些事情做起来难免辛苦。
这一天,亮亮看见奶奶在洗衣服,就对奶奶说:“奶奶太辛苦了,咱家买台洗衣机吧!”出生情境图。
(二)讲授新课1.平均每个月节余225元,估一估,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1)如果以百为单位,即1个月大约节余200,需要3个月(2)如果选择十为估算单位,每个月节余不够250元,2个月节余不够500元,所以两个月节余的钱不够买一台洗衣机,3个月的节余就够了。
2.算一算,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后集体交流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有三方法一:利用线段示意图依次列举每个月积累节余的钱数解决问题。
第一个月225元,第二个月共节余450元,第三个月共节余675元,需要三个月。
方法二:利用加法运算,依次加上225,从而得出结论:需要三个月。
225+225=450(元)450+225=675(元)675元>580元答:三个月就够了。
方法三:用洗衣机的价格依次减去225,算出结果。
580-225=355(元)355-225=130(元)130元<225元答:三个月节余的钱能买到洗衣机。
师:这三种方法都合情合理,同学们喜欢哪种方法就可以用哪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大家还有其他的算法吗?如果有,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解题策略。
师:不管是画图、列表还是其他方法,总之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列式解决问题。
节余多少钱(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 三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节余多少钱(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节约的重要性,掌握良好的消费习惯;2.学习使用简单的数学计算方式来掌握节约的效果;3.掌握“刚好、多余、不足、超过”等数学术语。
二、教学内容1. 节余的概念•定义:指消费或支出后剩余的钱数。
•例子:小明买了一本书,花费了20元,他手上还有40元,那么他所剩下的钱是多少?(20+40=60,小明手上还有60元)2. 如何计算节余•先将所需支出的钱数相加;•再将所剩的钱数加上;•最后将剩余的钱数与所需支出的钱数相减即可得到节余的数额。
3. 数学术语•刚好:指数值恰好相等。
•多余:指数量超过所需数量。
•不足:指数量不够。
•超过:指数量大于另外一个数。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讨论节约的重要性,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思考如何实现节约。
2. 引入新概念通过举例说明什么是节余,如何计算节余。
3. 练习应用以实际生活情景为例,教授如何使用数学计算节余。
例如:小朋友们用周转费给老师买一份礼物,若费用是50元,而他们手上有100元,问小朋友们的节余数是多少?4. 拓展知识介绍数学术语“刚好、多余、不足、超过”等,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并引导他们从实际生活中找到相应的例子,来巩固应用。
5. 综合应用请选择以下两个题目进行练习:1.小明平时用来买午餐的钱是10元,但是今天他决定节约,只用了8元。
他手上还有15元,他今天节约了多少钱?2.刚才提到的小朋友们手上有100元,他们用50元给老师买礼物,还剩下了多少钱?四、课堂小结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复述所学知识,并回答老师出的相关问题。
五、课后作业集思广益,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的经验;挑战自我,自行完成类似于“1”和“2”这样的计算题。
[优选]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2012)
优选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2012)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利用加减法计算商品价格与支付金额之间的差额,以及计算结账时的节余。
2.学生能够体会购物时的价值观,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与理财观念。
3.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自己的创意与想象力,设计商店中的商品,并进行价格计算。
二、教学内容1.认识节余的概念和意义。
2.学习节余的计算并通过实际购物演练进行体验。
3.了解购物时的价值观和理财观念。
三、教学重点1.加减法计算差额。
2.节余的计算。
3.理财观念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1.节余计算的应用。
2.购物时的价值观和理财观念的引导。
五、教学策略1.任务型教学策略。
2.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3.创新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设计策略。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购物时的良心价和优惠价?2.引出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将学习的是“节余多少钱”。
2. 学习环节1.认识节余概念(1)导入问题:当你们去超市买东西时,你们会不会发现自己带的钱比商品价钱多了?那么这多出来的钱叫什么?(请学生回答)(2)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辅助,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节余的概念。
2.学习节余计算(1)教师通过实物和图表演示,引导学生理解节余计算的方法。
(2)教师设计多种不同形式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计算练习。
(3)课堂练习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际购物,从而加深对节余计算的理解。
注:购物过程中,教师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心理变化,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购物价值观和理财观念。
3. 拓展环节1.创新设计(1)让学生自行设计自己喜欢的商店形象,制作售价标签,便于计算。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想象中进行购物,并计算出花费和节余情况。
2.总结归纳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并总结理解。
七、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掌握节余计算的方法和应用。
2.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购物时的价值观和理财观念,意识到价值的相对性与稀缺性。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节余多少钱》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节余多少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节余多少钱》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他们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巩固。
同时,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思考和讨论,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师用书。
2.PPT或者黑板。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情境,比如去超市购物,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计算找回的钱。
引导学生发现,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减法来解决。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个方法,让学生跟随步骤进行计算,并解释每一步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实际问题。
比如,一个班级有35个学生,其中有12个学生请假,问还剩下多少个学生。
学生需要运用刚才学到的减法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单元《节余多少钱》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提高学生数据分析、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的核心素养,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4.培养学生具备理财意识,懂得节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节余”的概念,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并掌握这个数学知识点。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理解上并不困难,他们能够很快地抓住节余就是收入减去支出的简单道理。然而,我也注意到,当涉及到实际问题,特别是多层级的计算时,一些学生开始感到困惑。这让我意识到,在讲解重点难点时,需要更加细致和分步骤地进行。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节余多少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买东西后找零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节余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节余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多步骤计算节余,我会通过举例和步骤分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节余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家庭预算、零花钱管理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通过计算找零来体验节余的概念。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节余”的基本概念。节余是指收入减去支出后的剩余部分,它是衡量个人或家庭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
3.3节余多少钱(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3.3 节余多少钱(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案:3.3 节余多少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3节,主要学习了在实际情景中运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节余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节余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节余的概念,能够运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节余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节余的概念,并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节余问题的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出示情景图片,图片中有3个学生分别拿着20元、40元和60元,问他们分别节余多少钱。
让学生尝试解答,并解释计算过程。
2. 自主探究:学生自主尝试解决类似的问题,如:如果一个学生有50元,他节余多少钱?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3. 小组合作: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学校举办运动会,每个学生需要交10元报名费,如果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那么总共需要多少钱?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计算出节余的钱数。
4. 讲解演示: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应用于节余问题的解决。
5. 练习巩固:教师给出几道节余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节余问题的计算步骤:1. 确定节余的金额2. 确定需要支付的金额3. 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计算出节余的金额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45元,他买了一本书花去8元,请问他节余多少钱?答案:小明节余37元。
2. 题目:小红有70元,她买了一支铅笔花去5元,请问她节余多少钱?答案:小红节余65元。
3.3节余多少钱(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3.3节余多少钱(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我今天要上的内容是202320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的3.3节,主要内容是余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能够理解余数的概念,掌握计算余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如何计算余数,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我会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计算余数的方法。
在教具和学具准备方面,我准备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的小卡片,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练习计算余数的方法。
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给了小红3个苹果,他还剩下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计算出答案。
然后,我会讲解余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PPT和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余数的方法。
接着,我会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和加深对计算余数的理解。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会将计算余数的方法和步骤写在学习板上,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在作业设计方面,我准备了一些有关计算余数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提高。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改进。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余数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因为它们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
我将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1. 实际问题的引入: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小明有10个苹果,他给了小红3个苹果,他还剩下多少个苹果?”这个问题来引入余数的概念。
这个问题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它简单易懂,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余数的存在,并且能够初步理解余数的计算方法。
2. 余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讲解余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时,我会使用PPT和例题来说明。
(数学教案)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节余多少钱教案
北师版三班级数学上册节余多少钱教案结合具体情境,使同学感知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形成从数学角度观看四周事物的意识。
一起看看北师版三班级数学上册节余多少钱教案!欢送查阅!北师版三班级数学上册节余多少钱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同学感知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形成从数学角度观看四周事物的意识。
2,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并把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培育同学擅长思考,培育其抽象概括以及合理类推力量。
把握合理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力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算法。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预备: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口算30×220×3 400×3 100×720×4700×48×50 3×80070×8 90×52、口答3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15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
12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同学先观看这幅图三、探究口算方法1、解决问题: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1),列式计算,小组沟通。
老师引导同学依据问题独立列出乘法算式:12×3然后要求同学尝试计算,再在小组里沟通自己的口算方法。
(2),全班沟通算法。
老师组织同学沟通计算方法,同学可能会出以下口算方法12×3=12+12+12=36 (3个12相加)12×3=10×3+2×3=3612×3可以把12看成4×3,所以可以这样算:12×3=4×( 3×3 )=36 也可以把12看成6×2,12×3=6×( 2×3 )=362、解决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要求每个同学先独立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再沟通、回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第3节【第一课时】 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3节【第一课时】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节余,能根据数学概念进行思考•能够使用简便方法解决节余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综合运算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节余的含义并掌握节余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要耐心引导并给出适当提示三、教学内容及教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到两部分内容:节余的定义和使用简便方法进行节余计算。
1. “节余” 是指将一个数量按照已知的数量分成若干份后,求其中的一份所剩下的数量。
2. 简便方法有:用被除数与除数分别除以相同的一个数字,确定商后再算余数,余数就是所求答案。
2. 教法本课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渐进式教学法。
具体步骤如下: 1. 通过分组演练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理解节余的概念。
2. 用生活中的例子慢慢引导学生掌握简便方法,并进行反复演练。
3.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对课本中的相关例题进行练习,独立解决问题。
四、教学流程1. 教师介绍概念1.定义“节余”。
2.通过有趣的例子,使学生理解节余的概念。
2. 简便方法1.教师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学习简便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练习。
3. 组织学生探究1.学生自己做一道简单的题目。
2.分组解决更加困难的例题。
3.整理本次课学习到的方法。
五、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考察学生对于节余概念的掌握情况。
2.对于简便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学生掌握的程度。
六、教学反思1.教师需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掌握程度,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
2.在教学中,让学生多思考和独立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优选]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2012)
优选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2012)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什么是节省及其重要性。
2.能够运用节省的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掌握节余多少钱的计算方法。
4.能够熟练解决与节余多少钱相关的练习题。
二、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材。
•练习册。
•小黑板和白板笔。
•计算器。
2. 教学环境教室内部的桌椅器材摆放整齐。
三、教学内容1. 导入:为了提高与孩子的互动,引导孩子思考,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开展本节课的导入:有一天,小明去商店买东西,他一共带了100元钱,但是,他只买了一些东西,花费了60元的钱,还有多少钱?请孩子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是不是很简单,那么小明到底还有多少钱呢?2. 学习内容2.1 什么是节省首先,我们要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节省。
节省是指在一定水平的生活条件下,以较小的花费或更高的效益来满足面临的需求和问题。
节省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让我们更加节约,避免浪费有限的资源。
2.2 如何节省接着,我们需要让孩子们明白如何节省。
让孩子们听取各种情况下的建议和建议的理由来回答这个问题。
例如:孩子们吃午饭时,如果他们把饭全部吃完,那么以后就不会再吃了吗?如果孩子们在考试前学习200页的材料,那么他们第二天会不会觉得很累?如果孩子们在一个苹果上的裂痕较小,孩子们会挑选裂口较大的苹果吗?这些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例子展开探讨,让孩子们了解到,仔细思考会让我们节省许多不必要的开支。
2.3 如何计算节余多少钱在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中,我们将会教授孩子们如何计算节余多少钱。
如果孩子在商店买东西时剩下一些钱,我们就说他们有了节余多少钱。
计算节余多少钱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会讲解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方法如下:•在用完钱后,记录下已经花费的金额。
•通过花费的金额减去总金额,得到节余多少钱。
3. 学习活动接下来,我们将要针对学习的内容展开具体的学习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一.课前展示二.情境导入
三.自主合作探究师:你们也算出每月结余
248元了吗?很明显,248
元够买一台620元的洗衣机
吗?······)
同意攒钱的同学请举手。
那
我们需要攒几个月呢?自己
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吧。
集体交流反馈:【投影学生
作品】
1.走着走着,一条小河挡
住了去路,小河上有一座独
木桥,只要算对了桥上的三
个综合算式,就可以顺利过
河了。
(课件出示一条小河:
里面有278-199+683,80
2-289+484,427+2
73-165三块石头)
师(画外音):看看谁是今
(生:不够)那该怎么办?
(生:攒钱.借钱.
生1:每月大约节余250元,
一台洗衣机大约600元计
算,250+250+250=750
(元),750比620多,要
攒3个月。
生2:实际算一算:248
+248=496(元),
比620元少一些,攒2个
月不够,需要攒3个月。
生3:用620-248=
372(元),372-2
48=124(元),减了
2个248元后还差124
元,需要再赞一个月,一共
需要攒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