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三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量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2-3例1和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5、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
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毫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量程中的灵活应用。
教具准备:课件、米尺、硬币、直尺、大头针、曲别针、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讨论回答: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0厘米)
(3)用手势表示1米、1厘米大概有多长?
(4)量哪些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量哪些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5)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根跳绳长2()
一支铅笔的长上18()
一张DVD光盘大约厚1()
2、根据一张DVD光盘大约厚1()填什么单位?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毫米”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题1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观察后讨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予以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厚。(把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各小组汇报测量的结果。并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3)同学们的估计与实际的数据差多少呢?
(二)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济宁市一小三年级数学上册1时分秒秒的认识说课稿新人教版2
《秒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一课时《秒的认识》。我将从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课本中主题图呈现的是春节联欢晚会等待新年钟声敲响倒计时的场面,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秒的实际意义。接着,教材编排了钟表店的情境图,让学生了解钟面结构,直观的看到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
学生在学习秒之前已经初步建立了时、分的时间观念,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有较完整的认识。同时,也为今后继续学习时间的知识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的设计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识目标:
1. 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中自主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秒的建构与体验的过程。
2. 培养学生估测较短时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 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根据本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起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难点: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正确估计较短时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钟表、家用小闹表。
二、说教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体现设计理念,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一课时秒的熟悉
第二课时时间的计算
第三课时时间的计算练习课
第二单元万之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一课时加法
第二课时减法
第三课时末尾有零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第四课时求近似数
第五课时三位数与三位数的加减法练习
第七课时减法的验算
第八课时加减法的验算练习
第九课时万之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连习课
第二单元检测题(万之内的加减法)
一、看清题目、细心计算。(36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
46+34= 51-26= 45+17= 68-19= 100-84= 61-40= 54-49= 24+68= 73-28= 135-25= 36÷9= 38+62= 399-99= 600+400= 360-80= 二、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348+587 743-489 74+896 ★500-367
3、列式计算。
①200吨比94吨多多少?②甲数是306,比乙数少94,乙数是多少?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22分)
一、 6千米=( )米 4000千克=( )吨
二、最大两位数与最大一名数的和是( ),差是( )。
3、在括号里填上“>”、“<”或“=”。
60分米( )6米 1200克—200克( )1千克
500千克( )5吨 1500米+5000米( )2千米
4、在□里填上适合的数。
9 3□ 6 6 8 □□6 □□3
- 4 8 9-□1□- 4□- 3 2□
4□88□1 7 4 4 5 9 4
3、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一、下面三个长度中,最长的是( )。 【①3千米 ② 400米 ③ 50000分米】 二、400千克比202千克多( )。 【 ①602千克 ② 198千克 ③ 198】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 复习教案
第1课时第一单元复习
----教材第2页--教材第8页
第周月日星期
教学目标:(不分三维)
1.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经历各种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4.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各种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难点: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预习准备:
1.复习旧知:巩固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查阅资料:观察体育老师平时使用的秒表,通过观察了解秒表上各个数据代表的含义。
3.预习思考:体验并估计时间的长短,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学会管理时间。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为学习24时记时法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一、填空题。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钟面上最细最长的针是(),它走1小格的时间是(),
走1大格的时间是()。
2.秒针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钟。
3.秒针从数字“1”走到数字“5”,经过了()秒。时针从
数字“3”走到数字“7”,经过了()小时。
4.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5.3时=()分180秒=()分
120分=()时2分=()秒
1时25分=()分100秒=()分()秒
6.在里填上“>”“<”或“=”。
100分○1时30分3时○300分1分○60秒
70秒○1分2秒4分○40秒140秒○3分
7.小明星期六上午9:40开始练钢琴,到10:30结束,他练习了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
单元(总1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量1.1毫米、分米的认识 第一课时课件
0
1
2
3
4
1.想一想:在刻度尺上的长线还是短线是表示毫米的? 2.你认为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大,还是毫米大?
看一看 : 一厘米中有几个小格?
0
1
2
3
4
0~1是1厘米,中间有( 10 )个小格。 1~2是1厘米,中间有( 10 )个小格。 2~3是1厘米,中间有( 10 )个小格。
1厘米=( 10 )毫米
也可以表示成 20毫米。
这根曲别针长多少毫米?
0厘米 1
2
3
4
5
曲别钉长( 1 )厘米( 8 )毫米 也就是( 18 )毫米
这根铁钉长多少毫米?
0厘米 1
2
3
4
5
这根铁钉长( 28 )毫米
对着0刻度
看到终点刻度
0厘米 1
2
3
长=(1)厘米(8)毫米= (18) 毫米
0厘米
1
2
3
长(28 )毫米
7分米
7米
( ) √( )
知识应用
4. 一块黑板长3米,用5分米长的彩旗沿着黑板 的长边做一条花边,需要几面这样的彩旗?
5分米
3米=30分米 30÷5=6(面)
3米
答:需要6面这样的彩旗。
这节课你学到了 什么知识?
长度单位:分米、毫米
1 米 = 10 分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万以内的数_冀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万
以内的数_冀教版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生活中的大数”,这部分内容除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感受大数以外,还有近似数的概念以及万以内数加、减法的估算和解决问题等。选择的素材差不多上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问题,是名符事实上的生活中的大数。
认识万以内的数,是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也是学生建立初步数感的重要材料。由于在二年级下学期已认识了1000以内的数,数的读、写,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等都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本册第二单元也已学习了三位数的加、减法。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万以内的数以及数的应用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体会,选择商品价钱、购物等素材,鼓舞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完成本单元知识的学习。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出现以下特点:
1.将学生的生活体会作为认识数的基础,本单元的标题为“生活中的大数”,表达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由于数的范畴的扩大,本单元一开始就列举了一些生活中的大数,作为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基础。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亲自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进行交流,使学生充分感受大数的意义。
2.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如让学生数一数、写一写、比一比、估一估、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体会形成表象,并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本单元教材设计了多种情境,在紧张有味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材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得估算和运算的不同意义,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生活体会。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小熊购物》说课稿
《小熊购物》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熊购物》是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内容教材分四个层次呈现:
1.是在用画图和分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2.是理解乘加混合运算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法”的合理性;
3.是通过解决“试一试”中第一个问题,把乘加混合运算的经验加以迁移,体会乘减混合运算“先算乘法,后算减法”的合理性。
4.是借助找生活中的原型,沟通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说学情:
对学生来说,虽然是首次把加减和乘除混合在一起去解决问题,但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都遇到或经历过这些混合运算的原型,只是没有从数学的角度有意识地进行相关数学思考。不清楚为什么先乘除后加减。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两步式题的计算。
3、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能初步学会借助直观图等方式,分析、表示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列式或者综合列式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五、说教学难点:理解先算乘除再算加减的算理。
六、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通过购物这一生活情境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并通过合作交流,同伴互助,师生对话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成功地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 教案
第一单元乘除法
第1课时:小树有多少棵教学内容教学内容:P2 P3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关键创设植树情境,导出有多少棵小树的主题上来,引导学生讨论、研究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在研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习整百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复习:口算
二、情境引入
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
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喜欢)要有美丽的环境,就需要花草树木。
三、探索新知:出示课件,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
引出:20×3=
4、讨论算法。
①用加法算:20+20+20=60(棵)
②用乘法算:20×3=60(棵)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20×3”的口算过程2×3=6,20×3=60•••••
5、教师提出问题:4捆一共多少棵?5捆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自已完成,最后与同伴交流。
四、拓展应用:
1、5 ×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你发现了什么?
2、P3第3题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大象每天要吃90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三年级上数学时分秒导学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时分秒》导学稿
第一课时:秒的认识
学习内容:课本2、3、4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
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学习难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自主尝试
1、看教材2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 ()、8 ()() 5 ()(3)()()
2 、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5、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秒针走一圈是()分.
二、展示交流(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针走()格,秒针走()圈。秒针走()圈,分针走()格。)
2、秒针走1圈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分=()秒。
3、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4、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看1分钟时间能做些什么?
三、质疑点拨: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穿衣服大约需要20()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2、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1分钟写()个字。
3、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一课时:秒的认识
学情分析:《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只是听说过秒,很少用到秒。从时、分到秒的过渡,需要一个体验的过程。因此,数学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分、1秒的长短并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内容:P1页主题图,P2、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录象、课件、各种钟表。
学生自备小型钟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每年除夕之夜我们都和亲人坐在一起收看新年联欢晚会的直播节目。你看,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的认识。
二、新授
(一)认识秒,知道1分=60秒
1、拿出手中的表看一看,你都看到了什么?
同位交流,指名汇报。
2、你想知道有关秒的什么知识?
生1:一秒有多长?
生2:秒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
……
学生提问。
谁能帮他解决问题?
3、小结:
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圈(60格)时分针走1格,所以1分=60秒。板书:1分=60秒。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 第一单元
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温故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之前学习过的单位有哪些,比如说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等等。我们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和米,那么,你还记得1米=100厘米吗?
二、设置疑念,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早已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还学会了怎么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测量。今天我们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三、小组探究,估测物体的长度。
要求:
1、学生四人小组估测并且填写数据。
2、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3、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交流汇报
1、小组代表汇报
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2、你是怎么想的?你的测量准确吗?尺子上最小的一格是什么意思呢?
3、你们能测量出这些物体的准确长度吗?
4、你们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的?
大家想了解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探索研究的新内容——毫米。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想好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时、分、秒》ppt(人教版)数学小学1
典题精讲
正确解答:
小强跑得最快, 小红跑得最慢。
学以致用
1. 填 空 。
赢了时间就是赢得了一切。
1.钟面上有( 12 )个大格,( 60)个 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心脏平均一分钟跳66次。
小格。 秒针走1小格是( )秒,走1圈是
心脏平均一分钟跳66次。 解答:小强跑得最快,小红跑得最慢。
3.秒针走1小格是( 1 )秒,走1圈是 在一次体育测试中,小强、小明、小红3名同学跑50米分别用了9秒、12秒和15秒,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 60 )秒。
4. 1分=( 60 )秒
学以致用
2.连一连 。
25分
9小时
20秒
学以致用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 时间单位时、分、秒。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秒的认识
学习目标
1. 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 =60秒。 2.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概念,体 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 让学生体会时间在学习、生活中 的应用,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情景导入
• 谜语:
• 小小骏马不停蹄, • 日日夜夜不休息, • 蹄声滴答似战鼓, • 提醒人们争朝夕。
典题精讲
在○里填上>”“<”或“=”。 18秒○8分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小树有多少棵》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小树有多少棵》教学
反思
《小树有多少棵》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的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探究并把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关于三年级学生而言,在二年级差不多学过表内乘法,这节内容并不难明白得。
在教授时,我第一复习了几道表内乘法题,然后复习了数的组成,为学生明白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算理进行了铺垫,我觉得花这几分钟的时刻是值得的,学生在新授时,专门快就能抓住20确实是2个十,203表示2个十乘3,也确实是6个十,是60这一算理。
因为学生的积极反应,导致我忽略了一个专门重要的问题:当学生列出算式203与20+20+20时,我没有把握住这一时机,相机引导学生比较加法与乘法的关系,体会乘法的简便性,从而概括出乘法的意义,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因此,在练习反馈这一环节中,我就吃了苦头。个别学生由于没有完全明白得乘法意义,显现了304=70这种错误,同时,在705=()+()+()+()+()那个问题上,学生显得专门盲目。关于那个问题,只能在练习课上进行补充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那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同时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因此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能够分为人一辈子、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究、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能够积存40多则材料。假如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在教研时,莉群老师有一个专门及时有效地点法,在解决三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时,趁机引导学生假如有8捆小树呢?让学生体会到乘法的简便,从而有了深入研究的爱好。
三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西师大版
第一课时:克、千克、吨的认识(一)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重量单位及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重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学习重点:建立“克”的概念。
三、学习难点:建立“克”的概念。
四、学习准备:
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五、学习过程:
(一)自学提纲
1、了解重量单位
课前,老师请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请大家把他写出来,
2、教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其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
3、认识工具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
4、自学:数学书第2页,说说克用字母()表示。
(二)、互学
1、教师出示一小勺糖(重1克),估一估它的质量请学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来称?
经过讨论,学生确定要用来称。
2、介绍天平
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
3、称糖
教师示范用天平称出这一小勺糖的质量是1克。
4、学生用手掂一掂1克的糖,说一说感受。
5、你知道1枚1角的硬币有多重吗?谁来估一估
学生用天平称出1枚1角的硬币重1克。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
6、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同时介绍书上1页议一议的内容。
(三)、展学
1、讨论: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使用克作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又叫( 1)公斤。
3、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时,
常用( 克 )做单位; 称一般
物品的重量时常用
( 千克 )单位。
体重秤பைடு நூலகம்
盘秤 弹簧秤
1. 说出下面的物品各重多少克。(书第88页第1题)
_5_0_0_ 克 _6_0_0_ 克 _2_0_0_ 克
2.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书第89页第4题)
150( 克 ) 4 (千克) 450 (克 ) 100 ( 克 )
我们学到了什么?
1、我们学习了重量单位有
( 克 )和( 千克 )。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进超市 买东西时都见到过什么?
你注意到 了吗?
净重:100克
净重:100克 净重:1000克 净重:5千克 净重:25千克
质量单位:克、千克
表示物品有多重, 可以用克和千克
作单位。
1克有多重? 1千克又有多
重呢?
一个一角(或是一分)
硬币约重1克。
•大约重一克的物品还有 :
一枚校徽 , 一粒钮扣 ,两粒黄豆……
大约重1克。 曲别针大约重1克。 2粒 大约是1克。
猜一猜
• 一个鸡蛋有多重? • 50g • 一块橡皮擦有多重? • 20g • 一包盐有多重? • 500g
净重:5千克
净重:25千克
我们可以用什 么办法知道一 个苹果有多重
呢?
要知道一个物品的轻重, 可以用秤称。
各种各样的秤
磅秤
天平
电子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