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雍正新法在河南的推行_彭勇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史题库

中国古代史题库

1.1中国古代史绪论(上)1 [单选题] 研究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方法的代表是()。

A.理论研究B.辞章研究C.义理研究D.清朝乾嘉学派的考据学正确答案:D2 [单选题] 考据学派要求()本身要符合忠于历史原始的相貌。

A.官方记载B.历史小说C.文献D.历史著作正确答案:C3 [单选题] 西方社会科学强调()。

A.考据B.理论C.辞章D.义理正确答案:B4 [单选题] 经学是()思想流派的代表作品。

A.儒家B.法家C.道家D.程朱理学正确答案:A5 [单选题] 到了()的时候,朱熹的理学成为一种新的儒学的代表。

A.元朝B.唐朝C.清朝D.宋朝正确答案:D6 [单选题] 关于乾嘉考据学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考据学派是研究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方法的代表。

B.考据学也称之为“朴学”。

C.乾嘉考据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对文献本身进行整理。

D.考据学派不要求文献本身得重视符合原先最初的相貌。

正确答案:D7 [单选题] 人及动物之间的区别表现在:()A.人能说话。

B.人能直立行走。

C.人有自我的精神和理性的追求。

D.人能书写。

正确答案:C8 [单选题] 中国从哪个朝代开始,史书由官方进行编修:()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正确答案:A9 [单选题] 中国古人在研究历史是不重视下列哪一项:()A.义理B.理论C.辞章D.考据正确答案:B10 [单选题] 历史的主体是()。

A.自然B.时间C.人D.事件正确答案:C11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历史科学是需要验证的,要么证实,要么证伪。

B.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认识人类历史的最有效工具和手段。

C.现代社会科学建立的前提是现代社会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它是一种反思和批判。

D.马克思主义史学观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史学观,根据客观的现象来总结现象背后的发展规律和基本法则,同时它又是辩证的、发展的、变化的。

正确答案:C12 [判断题] 动物和人不同,是没有思想的。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2022年春季期末考试《中国法律史》试题(试卷代号100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2022年春季期末考试《中国法律史》试题(试卷代号1001)

得 分得分评卷人试卷代号:1001 座位号国家开放大学2022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中国法律史 试题2022年7月题号 一二三四五 总分分数1. 《荀子 ·正名》说:“刑名从( )”。

A. 夏B. 商C. 西 周D. 春秋 2. 商纣王曾囚周文王于( )。

A. 寰土B. 美 里C. 图 圄D. 夏 台 3. 《周礼》规定,丈夫可以多种理由休弃妻子,叫做( )。

A. 六礼B. 七出C. 八辟D. 三刺 4. 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人是春秋郑国的( )。

A. 孔子B. 叔向C. 商鞅D. 子产 5. 秦律规定,禁止偷偷地移动田界的标志,否则构成( )。

A. 盗窃罪B. 盗徙封罪C. 投书罪D. 不得兼方罪 6. 最早确立“十恶”罪名的法典是( )。

A. 《大业律》B. 《开皇律)C. 《九章律》D. 《贞观律》(1001号)中国法律史试题第1页(共6页)7. 中国古代设置“登闻鼓”始于( )。

A. 曹魏B. 西晋C. 北 魏D. 隋代8. 编敕和以敕代律作为立法活动的主要特点的朝代是( )。

A. 隋朝B. 唐朝C. 两 晋D. 宋朝 9. 《大明律》编修体例上的一大变化是( )。

A. 篇目改为七篇B. 《六部则例》列于律首C. 律后附敕D. 500条10.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传统帝制法典是( )。

A. 《大清律例》B. 《大清现行刑律》C. 《大清新刑律》D. 《大清民律草案》评卷人11. 西周礼治的核心是( )。

A. 亲亲B. 尊尊C. 礼不下庶人D. 刑不上大夫 12. 以下属于西周时期定罪量刑原则的有( )。

A. 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B. 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C. 区别责任年龄D. 自首减刑13. 战国时期法治指导思想包括( )。

A. 明德慎罚B.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 一断于法C.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D. 行刑,重其轻者(1001号)中国法律史试题第2页(共6页)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至四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试卷 王安石变法(含答案与解析)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试卷 王安石变法(含答案与解析)

王安石变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历史上许多改革家为改革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国正在进行着社会主义的全面改革,其中的困难也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从改革家那里学习的精神应该有①高度的社会历史责任感②为国家乃至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奋斗的决心与勇气③坚韧不拨的意志④为统治者而改革的献身精神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2、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梭伦因改革而被流放。

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3、《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用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出现《政府奏议》所称情况主要是由于A.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B.西汉初的“无为而治”引起匈奴南侵和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C.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形成了严重威胁中央的藩镇割据局面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祸根4、范仲淹在《鉴于诏条部东十事》说:“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结合材料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使人民生活富裕B.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C.增加政府收人,增强军队势力D.财政危机日益严重,适应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5、北宋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局面,从反面说明了: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保证C.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D.兵赿多,战斗力赿弱6、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雍正时期的改革与创新

雍正时期的改革与创新

雍正时期的改革与创新雍正皇帝,是中国清朝的第三位皇帝。

他自即位后,就以一贯的苛政和削藩政策著称于世。

但是,雍正时期也是一个充满着变革和创新的时期。

在经济、文化、农业等各个领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阐述雍正时期的改革与创新。

一、财政与税收改革雍正皇帝上位后,迅速纠正了前朝的奢侈浪费。

他厉行节约,维持了严格的财政纪律。

但是,他并不仅止于此。

他还对财政税收进行了改革。

首先,他取消了重金属货币的流通,开始使用银元作为货币储备,这种银元精铸均匀,标准严格,使货币贬值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其次,他废除了汉奸价钱——将汉人和满人交易时所收的税费,降低了汉人的交易费用,提高了汉人的经济地位。

同时他规范了地方赋税制度,制度简明,缴税容易,使赋税收入得到了增加。

二、教育改革雍正时期,随着经济发展,文化也开始得到关注和支持。

雍正皇帝明确提出了:“为天下更新, 调梓泽于国。

”的改革口号。

他指示贾祥:“悉为修法颁诏, 以治国家之本, 尽国人之能, 节国费之余。

”并且他提出了“书院教育”的思想,使教育得到了改变。

他命令修建了徽意书院,为蒙学预置中学。

同时还推行了县试制度,选拔人才。

这些措施增加了人民的知识和才干,使江南一带成为文化中心。

同时,还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文化人物。

三、农业改革雍正时期,农业也得到了改革。

他注重推广农业技术,建立了水利工程,增加了灌溉面积。

对于大规模荒地,他鼓励移民耕种,建立了较完备的移民制度,吸纳了大量民众,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同时,还在土地经营上创建了均田制度,分割土地,使农民不再负担过重的赋税,提高了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四、蒙古地区改革雍正时期,对于蒙古地区的治理,他采取的是一种与前朝不同的方式。

他开始下令大规模的权力下放,下放贵族,让蒙古族有更多的话语权,并规定,蒙古高级领导人必须会说汉语,这样就激励了蒙古族民众学习汉语和汉文化。

他还规定维护蒙古的诉权和权利。

这些做法推进了蒙古地区的发展。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库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库

西周礼治最重要的原则是()A男女有别B长长C德主刑辅亲亲尊尊正确答案:D恭喜您答对了!2 西周“以德配天”君权神授说的提出,意味着( )神权的某种动摇B神权的更加稳固C神权已经被抛弃D神权根本没变化正确答案:A恭喜您答对了!3主张“与民分货”的先秦思想家是( )A韩非B邓析C公孙侨管子4东汉从理论上系统清算和批判谶纬神学的思想家是()A仲长统B刘秀王充D董仲舒正确答案:C恭喜您答对了!5 西汉初期治国的主导思想是( )A儒家学说黄老学说C墨家学说D法家学说正确答案:B恭喜您答对了!6与晋代刘颂“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主张较为接近的是( ) A援引比附罪刑法定C引经决狱D德主刑辅正确答案:B恭喜您答对了!7朱熹在法律上主张刑罚应该( )A以宽为本以严为本C大肆赦宥D以私去公正确答案:B恭喜您答对了!8就复仇问题,柳宗元专门撰写了《驳复仇议》,主张()。

A支持复仇B禁止复仇有限制的复仇D无限制的复仇正确答案:C恭喜您答对了!9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发表的、并为变法提供思想理论根据的著作是( ) A《请定立宪开国会折》《孔子改制考》C《上清帝第六书》D《上清帝第五书》正确答案:B恭喜您答对了!10 梁启超变法思想中所推崇的国家政体是( )A人民民主B民主共和C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正确答案:D恭喜您答对了!下列人物中,公开反对公布成文法的有( )叔向B子产C孔子D邓析正确答案:A,C恭喜您答对了!2 下列能够反映墨家“天志”思想的说法是( ).天子有善,天能赏之B天子为暴,天能罚之C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D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正确答案:A,B,C,D恭喜您答对了!3 下列不属于法家代表人物的有()韩非B慎到C孟子D庄子正确答案:C,D恭喜您答对了!4 《唐律疏议》中的宗法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准五服以治罪B罪责自负C维护父权D维护夫权正确答案:A,C,D恭喜您答对了!5下列属于唐中后期庶族地主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补充的是()。

雍正的治国之道

雍正的治国之道
5 6
“ 反 面形 象 ” 。
全 民批判钱名世运 动
雍 正 四年 四月 二十 一 日 ,上谕 里 说 :钱 名 世
雍正的治 国之道
I 谌旭彬
有 清 一代 皇 帝 中 ,雍正 是 一 个极 其 喜欢 发 动 称 赞 田文镜 这些年 在河南 奖劝”民风 功不 可没
大 规模 群 众 运 动 的皇 帝 。借 浩 大 的群 众 运 动 .一
终 于成 为 “ 孤 家寡 人 ”了 。
雍正 皇 帝 明确 要 求 把这 道谕 旨发 到 京里 、京
当初 丢 了 3 0 0文钱就 差点 儿急 死 。” 十 三年 四月 , 直隶 总督 李] 还 有类 似 的折子 上奏 李 卫 说 .当地 万全 县 军 站 的 马 夫刘 金 贵 、天 津 守
或 许 本就 是 一件 小 事 .但 河东 总 督 田 文镜 就 城 门的 大兵 萧 同泰 ,还 有 鸡泽 县 妇 女 王高 氏全都 此 向雍 正皇帝 上 了一道 折子 事情就有 些变化 了 。 拾 金 不 昧 ,无 偿送 还 原 主 。雍 正 皇 帝 自然 也 兴致 当雍正 皇帝读 到关于 翟世有 的汇报 时 ,他深深地 吸 盎然 ,继续 批 示 . ” 以匹 夫 匹妇 之 愚 而 能 轻 财
方 面 教化 民众 ,一 方 面诛 士人 之 心 ,最 后 皇 帝 外所 有 地 方 官 员们 手 里 .组 织 官 员们 认 真 学 习 ,
领 会 圣 谕 精神 ,并 畅谈 心 得 体 会 皇 帝说 ,像 翟
世有 这 样 大字 不 识 几 个 的老 农 民 ,都 知道 戒 贪 知
全民学 习翟世有运动
的人 , 而且一 直等到 天黑 。 就在贴 出告 示的第 二天 . 雍 正 七年 九 月 .署 理 直隶 天津 总兵 官管 承 泽 上奏

雍正时期反腐倡廉举措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雍正时期反腐倡廉举措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2017年第1期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总第30卷第162期)哲学与文史雍正时期反腐倡廉举措及其对当代的启示祁萌〔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41〕摘要:贪污腐败现象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一直困扰着执政者。

贪污腐败现象的产生与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官员素养等息息相关。

雍正时期的刑律法令、人民监督、密折奏事等反腐措施对于治理腐败起到了积极作 用,对后世的反腐倡廉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雍正时期;反腐倡廉;启示doi:10. 3969/j.issn.2096 - 2452. 2017.01.008中图分类号:K249.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 -2452(2017)01 -0036 -04在世界历史长河中,不乏各种各样的贪污腐败 现象,廉洁与腐败之间的斗争也一直在持续。

针对 腐败现象,中国历代统治者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治 理措施,清雍正时期的反腐效果较为显著,对后世的 影响也较好深远。

探究这些反腐措施和经验,对我 们当今的反腐倡廉,实现中国梦,提高执政能力,建 设清正廉明政府,实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都可提 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一、雍正时期贪污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从本质上说,腐败现象 是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产物。

”阶级社会的产物 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贪污腐败。

[1]贪污腐败这种 现象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与世长存的。

江泽民 同志犀利地点破了贪污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私 有制度。

然而,造成贪污腐败现象的原因除了私有 制外,还有人的因素。

因此,对于人性的解析也能够 给我们一些新思考。

我们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剖析雍正时期贪污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

1. 私有制度是贪污腐败的温床贪污腐败不是中国独有的,它是一个历史性、全 球性问题,私有制是其产生的最根本的源头。

雍正是怎样管教官员的

雍正是怎样管教官员的

雍正是怎样管教官员的作者:唐博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5年第11期一系列澄清吏治的措施,在一段时间内营造了不敢贪、不能贪的官场风气。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北京西郊畅春园。

老皇帝康熙撒手人寰,四阿哥胤禛在“九门紧闭”的肃杀氛围中夺得皇位,这就是雍正皇帝。

父皇留下的烂摊子需要整饬,庙堂坊间的猜测需要澄清,而这一切,既离不开他的战略决策,更离不开官员们的具体落实。

因此,管好官员成了雍正初政的关键步骤。

如今,中央要求各级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简称“三严三实”。

当年的雍正,管教官员也有其独到做法,在他看来,“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其余皆枝叶事耳”。

铁打的朝廷,流水的官康熙晚年,为政宽厚,管理宽松,官僚队伍相对稳定,一些高级干部任职长久,工作没了新鲜感,于是因循怠玩,日趋废弛。

雍正一反乃父的旧“常态”,人事变动频率加快,前些天还在庙堂之上,过几天便身陷囹圄;前些天还是基层小吏,过几天便主政一方。

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雍正初年的政治斗争激烈残酷,允禩、允禟集团和年羹尧、隆科多集团的相继倒台,使大批干部丢官。

另一方面,一些并非科举出身的官员,虽然名不见经传,却因办事机敏、政绩卓著,被提拔到要职肥缺,发挥更大作用。

同一个职位,走马灯似的换人,看似来去匆匆,有点混乱,但雍正有自己的道理:“事无一定,又不可拘执,有时似若好翻其案,不知其中实有苦心,总欲归于至是,是故或一缺而屡易其人,或一人而忽用忽舍,前后顿异,盖朕随时转移,以求其当者,亦出乎不得已。

”无论以前官职高低,任期长短,背景软硬,都要流动起来,既保持了工作的新鲜感,又增加了官员的阅历,在轮岗和尝试中,逐步实现官员和职位的匹配,最终把差事办好。

同时,促使人人自危,不敢荒废政务,官员队伍更加勤恳敬业,作风为之一振。

御史刘灿曾公开反对雍正推行的耗羡归公改革,雍正认为他这么做是有私心,便把他调到刑部当郎中。

清代雍正皇帝的财政改革及其启示

清代雍正皇帝的财政改革及其启示

清代雍正皇帝的财政改革及其启示
清代雍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具才华和勇气的君主,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
财政改革,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雍正皇帝的财政改革对于当今社会也
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在以下的文章中将对雍正皇帝的财政改革进行介绍,并探讨其对当
今社会的启示。

雍正皇帝在位期间,面对财政困难和社会动荡,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一是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豪强的势力。

雍正皇帝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厉行
节约,限制豪强的土地扩张,削弱地方豪强对财政的控制,增强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和
控制力。

二是整顿官员队伍,清除贪污腐败。

雍正皇帝对官员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监督,清
除了一大批贪污腐败的官员,提高了政府的运行效率和财政管理水平。

三是推行均田制,
保障农民的利益。

雍正皇帝通过实行均田制来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四是加强对外贸易,拓展财政收入来源。

雍正皇帝开放对外贸易,扩大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来源,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财政的稳定。

雍正皇帝的财政改革,不仅对清代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当今社会的
经济发展和财政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我们应该从雍正皇帝的财政改革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自己的财政体制,推动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希望我们能够在今后的发展中,认真总结雍正皇帝的财政改革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
的财政制度,为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清代雍正皇帝的财政改革及其启示

清代雍正皇帝的财政改革及其启示

清代雍正皇帝的财政改革及其启示清朝的雍正皇帝是一位勤政的皇帝,他十分注重财政改革,不断推出各种措施,为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雍正皇帝的财政改革,以及它们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一、加强财政监管在雍正皇帝的统治下,清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管控。

他改革了省、县、乡三级地方官员的选拔及任免制度,实行了严格的财务审批制度,严惩贪污浪费行为,确保了财政的合规与健康发展。

这种财政监管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国家应当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加大对地方财政的监督力度,确保财政的公正透明,有效遏制腐败现象。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个人的财务管理,避免浪费,保持资产的稳健增值。

二、发展经济与外交雍正皇帝提倡发展经济与外交,他的政策带来了显著的积极效果。

他推行“市舶司”,鼓励北方商人南下海南进行商贸活动,加强了对南海的开发和管理。

同时,他还重视海外贸易,派遣人员出国进行商贸活动,积极谋求国际贸易发展。

这一经验告诉我们,发展经济和外交是现代国家发展和繁荣的基础,我们应该着眼于全球化竞争格局,注重发展国际贸易和合作,秉持开放、共赢的理念,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三、节约财政与鼓励生产在雍正皇帝的统治下,清朝深化了财务改革,提倡节约财政与鼓励生产。

他规定“六削六省”政策,六削为:削减王公封建财政、精兵简政、削减俸禄、削减冗员、削减建设基础设施、削减奏折数目;六省为:省钱、省盐、省兵、省兼、省仪、省祭。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渐改变了清朝特有的奢侈浪费风气,提倡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这一经验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节约财政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措施。

我们应该厉行节约,持续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优化教育等政策,合理规划公共设施建设,逐步推进创新发展,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总之,雍正皇帝的财政改革供我们以历史的经验为借鉴,它告诉我们要加强财务管理,发展经济与外交,同时又保持节约和鼓励生产的态度。

成都石室天府中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

成都石室天府中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

成都石室天府中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

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B.影视剧关于远古时代的场景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2.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3.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也有关于早期社会的很多传说。

相传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A.尧的部落联盟B.舜的部落联盟C.蚩尤的部落联盟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4.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主要阶段,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导致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B.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昏聩C.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D.诸侯内乱,战争不断5.下图中所示的“古文字”是()古文字现代汉采刃焚休曰字D.西夏文6.“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

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B.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7.历史发展显示出一个定律:处在巨变的时代,有能力彻底改变的国家强,改变不彻底的国家乱。

下列事件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三家分晋B.盘庚迁都C.长平之战D.废除井田制8.学习“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③物理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④英语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①③④9.下列情景在秦朝不可能出现的是A.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修筑长城B.中央官员太尉正在向秦始皇汇报政务C.某商人正在用圆形方孔半两钱购买货物D.秦始皇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以稳定国家局势10.贾谊《过秦论》中写道:“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遂亡秦族矣。

清代雍正皇帝的财政改革及其启示

清代雍正皇帝的财政改革及其启示

清代雍正皇帝的财政改革及其启示清代雍正皇帝(1678年-1735年在位)在其十三年的统治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为后来的财政制度奠定了基础。

这些财政改革措施通过强化财政收入、优化财政支出、加强财政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有效地提高了清朝的财政状况,并为后来的清朝政府留下了许多有益的治理经验和启示。

雍正皇帝推行了“摊销制度”,即以国宝奢侈品作为标准,摊销皇帝及皇后等宫廷成员的日常开销。

这项制度明确了宫廷成员的开支范围,并规定了每月的开销上限,从而节制了宫廷的消费。

这一制度限制宫廷奢侈,节省了巨大的财政开支,为财政改革提供了基础。

雍正皇帝加强了地方财政管理。

他设立了外监,对地方官员的财产进行监督和检查,严厉打击贪污贿赂行为,收缴来自官员的非法财物,有效地减少了腐败现象,提高了地方财政收入。

雍正皇帝还对赋税制度进行了改革。

他着手清查和整理天下轮番递解兵员的名籍,废除部分赋税制度,逐渐建立起了以土地税和商业税为主的新税制。

他严格控制官员自行增加和调整赋税的权力,并规定官员的财产必须在一定范围内让与国家,从而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从雍正皇帝的财政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个重要的启示。

财政改革需要明确的政策和制度。

雍正皇帝通过推行“摊销制度”明确了宫廷开支范围,确定了开销上限,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这对于控制开支,提高财政效益非常重要。

财政改革需要加强监督和检查。

雍正皇帝设立外监,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和检查,严厉打击贪污行为,有效地保护了财政收入的安全。

这表明在财政改革中,监督和检查是非常必要的手段,可以有效地防止财政资金被侵占和浪费。

财政改革需要从制度、政策和管理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雍正皇帝通过取消部分赋税和规定官员财产归国家等措施,从制度上优化了赋税制度;通过设立外监和加强管理,从管理上强化了财政监督;通过推行“摊销制度”,从政策上规范了宫廷开支。

这说明财政改革需要综合施策,从多个方面入手,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雍正时期地方财政改革的成就与局限

雍正时期地方财政改革的成就与局限

雍正时期地方财政改革的成就与局限
雍正帝即位后,为了解决康熙遗留下来的亏空问题,与督抚们在奏折中探讨解决办法,最后将耗羡归公政策推到前台。

耗羡归公,是雍正年间推行的有关地方财政制度与地方文职官员薪俸制度的重大改革。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财政亏空,保证清政府的赋税收入,实行的结果,有利于加强财政管理,有利于财政逐渐走向规划化,在财政管理上是一大进步。

这一政策对雍正朝及其后各朝的经济、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以安徽一省为例,来介绍此政策在地方的实行,从而管窥它在各省实行的大致情况。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康熙朝时安徽的财政状况,包括其财政制度上的弊病和管理方法。

第二部分:考察了雍正时期安徽的财政改革,探究其钱粮的亏空情况,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具体实施情况。

第三部分:陈述乾隆初年安徽的财政状况,以及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演变情况。

第四部分:文章结语,总括了安徽财政改革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及其失败的根本性原因。

清代雍正时期禁教论纲

清代雍正时期禁教论纲

清代雍正时期禁教论纲
郑琪
【期刊名称】《船山学刊》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的.当时来华的主要是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华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天主教.中国的强大实力,使他们不得不采取"适应策略",以西方的科学技艺作为敲门砖.两种文化相遇,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本论文就从雍正的禁教政策展开,重点对雍正的禁教思想、禁教政策、禁教措施所赖以形成的社会的、历史的背景及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
【总页数】4页(P212-215)
【作者】郑琪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史系,河南,郑州,45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19
【相关文献】
1.论雍正时期的铜禁政策
2.清代前期的中铎与禁教中天主教的延续
3.古代国家治理视域下的文化挑战及其应对策略——以清代雍正时期为例
4.清代贵州的禁教与保教
5.清代贵州的禁教与保教(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雍正朝观风整俗使职权履行及影响

雍正朝观风整俗使职权履行及影响

“风俗”包含着自然与人文两方面因素的制约,是衡量某地治理难易程度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雍正皇帝为整顿地方尤其是江南省份的风俗,借鉴唐代经验,在地方常规职官外另设观风整俗使一职,进一步加强皇帝对地方的管控和治理。

观风整俗使只在雍正皇帝统治时期创设,却在地方治理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皇帝意图加强中央对地方管控的有效措施之一。

该职目前可见的研究成果较为有限[1]:已有研究多指向在制度产生本身的原因、特点等静态分析;对该职职能的分析,学者所利用的资料多为担任观风整俗使一职的官员的奏折、上谕,而忽视了地方志的使用。

一、观风整俗使的职权履行1.宣谕教化:本土文化的深化。

观风整俗使主要职责是在文化传播领域加强儒家价值观念在民众间的渗透,他们使用的方式多为宣传皇家文书、奖授旌表匾额、在宗教事务上的“扬己抑它”、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等方面,以加深本土文化对民众的影响力。

(1)皇家文书的宣讲。

观风整俗使将雍正帝的《圣谕广训》以及皇帝个人品德、才能作为宣谕的主要材料来源,而且在当地具有儒家寓意的场所进行宣讲,庄重威严,仪式感强烈,以教化绅衿平民。

王国栋所谓“圣训岂挚祥明,大中至正,圣经贤传之奥……”[2]4,不仅透视出以上信息,甚至在宣讲之前还需进行自我学习,更好地履行皇帝赋予的使命;雍正帝下令编修的《大义觉迷录》也被作为主要的宣讲材料,李徽就任湖南观风整俗使的主要职能之一便是宣讲《大义觉迷录》,意在消解社会流传、关乎雍正合法性危机的“不臣言论”[3]187、201、230。

(2)奖励旌表、匾额。

奖励旌表给当地具有一定声望的人士,以达到宣扬儒家礼法的效果,是观风整俗使的主要职任。

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任职官员本身巡察各地,还需与县一级地方官员配合,如乾隆《东安县志》载“李世秋补廪食,其学行兼优。

雍正八年县令邱河源奉观风整俗使李抚宪,赵(照)优举纯士,奖给‘堪为矜式’四字匾额”;又“张应生居心平坦,孝悌力田,恪守本分……雍正八年邑侯邱奉文举报善人,抚都院观风整俗使赵李旌以‘诚实正直’匾额”[4]197。

付建刚从南阳府衙看封建宗法————兼析清代官吏任用道德观

付建刚从南阳府衙看封建宗法————兼析清代官吏任用道德观

付建刚从南阳府衙看封建宗法————兼析清代官吏任用道德观从南阳府衙看封建宗法——兼析清代官吏任用道德观文|付建刚(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一、引言南阳知府衙门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府级官署衙门。

南阳府衙建筑平面布置上遵循着均衡相称,左右均分的对峙这一中国建筑特征。

“可这种分配倒并不是由于结构,主要原因是起于原始的宗教思想和形式,社会组织制度,人民俗习,后来又因喜欢守旧仿古,多承袭传统的惯例。

”早在远古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宗教遗存的石建筑组中,布局上已按南北轴线分布,注意对称,有中心和两翼主次之分,南北方圆对应。

牟钟鉴学者认为:“中国有一个在史书中医'礼志’或'郊祀志’的面目出现的、随着封建王朝的灭亡而灭亡的'在朝’的宗教。

它具有严密的制度和大体不变的承传,并与国家的政治礼制合为一体,是一种'国家宗教’。

又称之为'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

”一个社会要想稳定而有序的发展,除必有大法、法律、军队等国家机器外,还必须有一种核心价值观念能够凝聚不同的阶级、不同的阶层、不同的集团社会成员的思想。

能够充当这种价值观念的,就是具有神圣性、超越性的宗教观念。

二、南阳府衙宗教意建筑可以产生维系宗族的凝聚力在中国古代,建筑皇家宫殿的同时,必须建筑宗庙。

礼制规定:“建国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庙。

”(《礼记·祭仪》)“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次之,居室为后”。

地方衙门建筑是皇宫的缩影,体现了皇权无处不在,皇宫是一个放大了千百倍的地方衙门。

地方各级官署衙门也是代表统治者,在地方传授推行颁布的法律、制度合法性的代言者和实施者。

“明、清时期的祠祀建筑,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不但在都城内修建许多大型坛庙,各地方也建造了大批祠庙和表彰封建道德与功绩的牌坊、碑亭等。

”南阳府衙既有显示府级官署身份,高峻威严的大堂等建筑。

还带有宗法性传统宗教的祠庙建筑。

南阳府衙设立后,先后建有:衙神庙、召父杜母坊、古大仙祠、土地伺及马王庙、龙神庙、狱神庙、财神庙等宗法(教)性建筑。

雍正时代的税制改革

雍正时代的税制改革

雍正时代的税制改革
史文军
【期刊名称】《税务纵横》
【年(卷),期】1999(000)004
【摘要】在满清王朝近三百年间十三位皇帝中,雍正皇帝执政的时间是比较短的,仅有十三年,然而雍正时代所推行的新政却见后人直争论不休的一段历史.由于雍正为推行其新政采取厂极为强硬乃至残酷的镇压手段,清除朋党,得罪清流,铲除积弊,纠偏扶正,从而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宫阉搏杀,引发了一场场血雨腥风的政治较量,形成了一次次险象环生复杂多变的改革风潮,引起了上流社会的极大不满和激烈反抗,以致于当时市井中污蔑诽谤的小道消息和恶语中伤的弥天大谎飞扬四起、骇人听闻,造成舆论视听上的一片混乱,并引发了一定程度上的政治危机。

雍正之后这些流言流传甚广,成为民间的街谈巷议,并由此逐渐演变为“正史”,导致后人难辩真假,以至于“一心
【总页数】2页(P66-67)
【作者】史文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0.42
【相关文献】
1.从明清鼎革到雍正夺嫡曹雪芹家族与他们的时代 [J], 张瑞龙;
2.中国税制70年沿革与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兼论新时代税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J], 曹树武; 曹锦阳
3.后脱贫时代的少数民族地区税制改革探讨 [J], 程静;陶一桃
4.新时代税制改革背景下我国农村企业发展路径研究 [J], 李博
5.建党百年税制变迁历程及新时代税制改革方向 [J], 李永海;董鹏梅;何嘉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0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及货币与赋税制度含解析通史版

2023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0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及货币与赋税制度含解析通史版

课时规范练10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及货币与赋税制度一、选择题1.(2021河北沧州三模)周人将夏、商、周三代易姓受命的变革原因归结为“德”,认为夏、商亡于“不敬厥德”,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

该做法( )A.解释了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B.反映出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C.有助于统治阶级的自我约束D.形成了亲疏有别的等级秩序2.(2021山东聊城三模)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

汉武帝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

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

董仲舒断案时认为:大夫胸怀母爱之情,虽然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

董仲舒的断案反映了西汉时期(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B.儒家伦理思想渗透到法律之中C.开始形成审判与判例制度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3.(2021湖南益阳三模)汉武帝尊崇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的法律观念。

东汉末年,在法律思想上出现了刑、礼比较的争论。

曹操不单纯强调刑为先或礼为先,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这反映了,当时( )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B.法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C.儒学哲学化倾向日趋明显D.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4.(2021北京东城三模)下面是《唐律疏议》列出的道德原理图,这表明( )A.法律体系走向完备B.三教合一趋势明显C.德主刑辅治国理念D.儒学独尊受到冲击5.(2021广东珠海二模)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用儒家思想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

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皇帝的“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

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A.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B.国家权力全面深入了基层社会C.理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D.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6.据统计,明代有社学一千多所,遍布城乡,其中官办社学占九成以上。

社学以朱元璋的《御制大诰》、明代律令、朱子《小学》、《孝经》、《孝顺事实》、《百家姓》、《千字文》等为教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这种情况在河南表现得尤其突出。河南手 欠, 及加派私征”
实际负担丁役时,仍然可以利用职权千方百计地把丁税转嫁 到普通百姓头上。雍正年间, 巡抚田文镜指出, 河南许多地方 官“绅 衿 上 役 不 令 与 民 一 体 完 纳 , 任其减轻而取偿于百姓小
=*> 户……” 。 官绅拥有大量土地而不纳银, 以至出现“富者田连
!%#
。康熙二十九年
( &$./ )时任河南巡抚说, “不屑有司乘机加派, 自肥私囊。各
!.# 州县钱粮有限, 而私出杂办无穷” 。 康熙三十二年( 河南 &$.% )
巡抚顾 ! 在一份奏折里说, 他“ 前往来淅川, 沿途士民群 聚 呈
!&/# 控。咸称兑漕虚费, 浮于正项” 。康熙四十年( , 皇帝曾 &(/& )

・ ・ %$
利弊, 由于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 “各州县纷纷议详不一”。 就 连当时布政使费金吾也是态度暧昧, “派 之 于 人 与 摊 之 于 地 均属可行”。说明此法推行有一定阻力。 第 三 ,实 施 的 方 法 是 , “今 就 一 邑 之 丁 粮 均 摊 于 本 邑 地 粮之内。 无论绅衿富户, 不分等则, 一例输将”, 闰年加征。 河 南 摊 丁 之 数 是 :地 赋 每 两 银 摊 银 为 一 分 一 厘 七 毫 至 二 钱 七 厘不等 。具体方法是将每县原来的人丁税的总额平均在全
!(#
全省执 由于此法亦有不均现象, 所以自 雍 正 五 年(&()( )始 , 行统一标准。 此外, 由于雍正初年河南的行政区划发生一些变 化, 造成各州县执行时间略有出入。 雍正三年(&(*" ) , 滑、 浚、 内黄三县由原属直隶改归河南彰德府、 卫辉府所辖, 而直隶早 在雍正二年(+(*, )就已经根据巡 抚 李 维 钧 的 奏 请 实 行 了 此 法, 直隶执行的是辖区内统一标准 。 就通省而言, 河南的推行
!-#
时间在全国亦属较早, 略晚于广东、 四 川( 康 熙 晚 年 ) 、 直隶 (雍正二年) 和福建、 山东(雍正三年)。 二 耗羡归公是雍正年间推行的又一项赋税制度的重大改 革, 这是针对明末和顺、 康年间赋役制度出现的问题而采取 的完善措施。明代田赋制度中有名目繁多的地方附 加 税 , 即 “耗 羡 ”, 如火耗、 脚耗、 雀耗、 鼠耗等, 在正赋之外另附加缴 纳。清代沿用了这一杂税制度, 各级地方官通过收 取 耗 羡 谋 取个人收入已是一种公开行为。但关于它的废止在 顺 、 康年 间就有争论。它在河南也有较大的争议
=*> 于雍正五年为始, 摊入地粮之内收纳。”
工业和商业发展水平较低, 世俗重农, 而农业的发展又过分依 赖优等土地,这就使农业税中田税和丁税的征解矛盾在河南 表现得非常明显。 官绅豪强隐瞒或转嫁田产人口, 劳动人民不 堪重负大量逃亡, 从而造成政府财政收入下降, 激化了社会矛 盾。 为了稳定、 强化税源, 消弭 矛 盾 , 堵塞赋役征解过程中的 “跑冒滴漏”现象, 康熙五十一年(’(’!), 清廷实行“滋生人 丁, 永不加赋”的方法 =!>? 规定以康熙五 十 年 人 丁 为 基 准 , 固定 丁役数量, 此后成丁数额即使增加, 也不再增加丁役的数量。 此项政策在河南各地得到较好的执行, 康熙五十年(’(’’)河 南省共有成丁 ’(%’;"; 人,这就是此后百余年河南上缴国家 丁 税 的 最 重 要 依 据 —原 —— 额 人 丁 定 额 。 各 府 州 县 方 志 中 的 《赋役志》或《户口志》中均记载有该 地 区 原 额 人 丁 、 逾额人 丁、 滋生人丁的数额, 此不一一列举。 需要指出的是, 这种方法 只是固定了每一地区的丁额, 并非取消丁役。因此, 地方官在 编写逾额人丁、 顶补常额丁、 滋生人丁, 并最终编审、 计算每户
!&$# 规定, 一旦耗羡数额确定, “虽遇清廉之官亦不能裁减” 。河
省、 府、 州、 县各级官员及其亲戚均设法转嫁税负, 造成农民 负担过重。 第四, 摊丁入亩法实行之前, 河南曾有两套征收丁税的方 法, 即太康、 汝阳等十二州县, 采取按地收丁税、 丁分等则的方 法计征。早在康熙六年(&’’( )太康县知县胡三祝在“奉旨清 核原额人丁”的过程中,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正式实行“丁 随地派”、 “地尽丁无”的编征方法, 摊丁之法为“每地三十三 亩三分准人丁一丁” , 迈出了“摊丁入亩”在河南的第一步。
对河南巡抚鹿" 说, “ 如州县官止取一分火耗, 此外不取, 便称
!&&# 好官。” 皇帝的默认实际是对地方官员掠夺百姓财产的纵
容, 也说明实际的加耗有过之而无不及 。耗 羡 加 重 了 农 民 的
!&*# 负担, “ 山东火耗, 每两加八钱, 民不聊生。河南亦然” 。在许
多地区甚至出现了耗羡数额远远大于田赋数现象, 引起了百 姓的普遍不满, 个别地区爆发了民变事件。如康熙 五 十 六 年
阡陌, 竟少丁役, 贫者无立锥, 反多徭役”的情况 =@>。普通百姓 和一些清明正直的官员都认识到了这一点,要求改革赋役制 度。 当时的赋役制度已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新法的出 台势在必行。 “摊丁入亩”之法酝酿于康 熙 初 年 , 试验于晚年, 雍正初 年在全国普遍推行。关于在河南实行的背景和方法等基本情 况, 时任巡抚田文镜在他的一条奏疏里有较为详细的阐述: “该臣看得豫省丁银不随地派, 民间苦乐实属不均。臣前 在布政使任时已经通查详议, 因各州县纷纷议详不一, 屡经驳 查。 及蒙圣因简畀巡抚之后, 节次严催。 兹布政使费金吾详称: ‘丁粮同属朝廷正供, 派之于人与摊之于地均属可行。’然与 其派在人而多贫民之累, 孰若摊在地而使赋役之平? 况盛世人 丁, 永不加赋, 则丁银亦有一定之数按地均输, 更易为力。 查各 属人丁多寡不等, 今就一邑之丁粮均摊于本邑地粮之内。 无论 绅衿富户,不分等则,一例输将……如此则地多之家力能输 纳, 而无地之民得免光丁之累矣……再 : 查太康、 汝阳、 正阳、 新蔡、 信阳、 罗山、 许州、 郾城、 光山、 光州、 息县、 商城等十二州 县, 虽系按地收丁, 然丁粮仍分则等, 终难免避重就轻、 躲闪偏 枯之弊。今应与各属一体按粮均摊。以昭划一, 以垂永久。统
!"#
( , 宜阳、 阌乡、 渑池等县百姓揭竿而起, 原因在于巡抚 &(&( ) 李锡、 知府李廷臣、 知县白澄和张育徽等人居官不善、 行止不 端、 逼迫人民, 特别是李锡到任后, 贪污科索, 私派滥征, “ 以 围攻县城, “ 拥夺县 火耗等项取端借银” 。在亢 # 等人组织下, 令” , 一时震惊朝野 !&%#。 当时, 许多官员认为, 清代地方官滥征火耗、 横征暴敛与 俸禄过低有密切关系。 官俸不足养廉、 地方财政不足以公用开 支, 是诱导官员贪暴的重要原因。从康熙末年到雍正初年, 伴 随着全国经济的恢复繁荣,微薄的薪水更是无法满足官员日 常生活所需和往来应酬,巧立名目抢占民财便成为官员弥补 官俸和公用经费不足、 满足自己奢华生活的重要途径。 田文镜 抚豫期间, 就曾对地方滋意科派严加管理, 他指出: 一些官员 “征 收 钱 粮 , 滥加火耗, 绅衿上役不令与民一体完纳, 任其减 轻而取偿于百姓小户, 令完制钱, 每银一分完钱十四五至二十
法和养廉银制度, 这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的赋役改革。河南当时的赋役制度积弊尤深, 民怨沸腾, 渴望革除旧弊。 由于河南巡抚田文镜等官员的着力推行, 新法在河南得到较好的落实, 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河南社会和经 济的发展。 关键词: 河南; 赋役改革; 田文镜 中图分类号: A!@$7!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B(!""* ) "+#""%$#"*
!%# 文不等, 苦累贫民, 毫不知惜者” 。
县的地亩中。各州县数额有很大的不同, 如温县, 每地赋银一 两摊派丁银三 分七 厘九 毫,而叶县只摊派一 分九 厘八 毫, 仪 封适中, 为三分四厘一毫。河南地税摊丁偏高, 是因为人丁过 多, 而耕地较少之故。如内黄县, “地狭人稠”、 “而地又多硝 每两地 碱, 不生五 谷 , 沙第甲之, 穷民每借煎盐以办租税” ,
!$#
银摊入的丁银就高达二钱七厘。摊丁银额数过高也不排除特 权的存在, 许多贵族官绅地主依恃特权, 地不纳粮, 丁不出 役, 将地丁都转嫁到农民头上。雍正初年, 巡抚田文镜抚豫期 间, 曾多次颁布多项“文移”、 “告示”, 严饬转嫁地丁行为 。
!%#
一些有识之士从稳定大局出发, 提出了整理赋役、 耗羡 归公的主张。早在雍正初年, 时任河南巡抚石文 焯 就 曾 向 雍 正皇帝提出自己的想法, “豫省各案亏空追比, 年久无可变赔 者, 自今为始, 将臣衙门所有司道规礼、 府州县节礼, 及上下 各衙门一切节寿规礼, 尽行革除, 以杜州县借口之端, 以塞上 司勒索之路”。他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遵 例 : 令各州 府遴委贤员, 将州县银柜封验, 眼同拆封, 将正项即行起解, 使经征官丝毫不得侵挪, 所有耗羡, 每两约一钱三分, 通计全 省耗羡银四十万两有奇。除官酌量给以养廉, 及各项杂用公 费悉于此支给外, 每年约余耗羡一十六万两, 解贮司库 , 弥补 亏空及办公之用。至各官俱有养廉足资, 上司不至苛求, 属县 不至挪移, 库项勒索之弊除, 而公帑亦无缺矣。”!&,# 在此前后, 山西巡抚诺敏和继任河南巡抚田文镜也都提出耗羡归公的 主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雍正皇帝的认同 , 并得以在 全国范围内实施。 耗羡额数是据各州县田赋银而定的。 全省共分六个级别, 其标准是: 封丘、 仪封、 荥泽、 考城、 延津、 济源、 温县、 襄城等 - 县, 田 赋每两收耗一钱; 每两收耗一钱一 祥符、 陈留、 尉氏、 新郑和卢氏等 0 县, 分; 杞县、 兰阳、 洧川、 汜水、 阳武、 武安、 内黄、 获嘉、 淇县、 原 武、 洛阳、 淅川、 太康和许州等 &, 州县, 每两收耗一钱二分; 鄢陵、 中牟、 郑州、 涉县、 新乡、 浚县、 滑县、 偃师、 登封、 渑 池、 遂平、 扶沟、 沈丘、 长葛、 禹州、 汝阳、 宝丰等 &( 州 县 , 每两 收耗一钱三分; 通许、 商丘、 睢县、 夏邑、 临漳、 林县、 汲县、 辉县、 河内、 修 武、 孟县、 永城、 嵩县、 南阳、 南召、 新蔡、 西平、 罗山、 密县、 息县 和灵宝等 *& 州县, 每两收耗一钱四分; 其他 ,% 个县(州) , 每两银加收耗银一钱五分 !&0#。 以上是中枢的原则性规定,部分州县实际征额高于此标 准, 如温县每地丁银一两加耗高达二钱五分。但总体而言, 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