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章末质量评估检测 粤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第一二章(运动学)章末末检测新编

高中物理第一二章(运动学)章末末检测新编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考纲要求)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 不变的运动.2.分类⎩⎪⎨⎪⎧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v 同向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v 反向 知识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Ⅱ(考纲要求)1.三个基本公式(对应自由落体运动) 速度公式:自由落体运动 位移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位移速度关系式: 自由落体运动2.三个重要推论推论(1)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差等于 ,即x 2-x 1=x 3-x 2=…=x n -x (n -1)=例题:1.一个向正东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3 s 内发生的位移为8 m ,在第5 s内发生的位移为5 m ,则关于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小为3 m/s 2,方向为正东方向B.大小为3 m/s 2,方向为正西方向C.大小为1.5 m/s 2,方向为正东方向D.大小为1.5 m/s 2,方向为正西方向2.一列火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驶来,一人在轨道旁边观察火车运动,发现在相邻的两个10 s 内,火车从他跟前分别驶过8节车厢和6节车厢,每节车厢长8 m(连接处长度不计),求:(1)火车的加速度的大小;(2)人开始观察时火车速度的大小.推论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还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公式:v =v 0+v 2=v t 2例题:1.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2 m/s ,经过一段时间t 后速度变为6 m/s ,则t 2时刻的速度为( ).A.由于t 未知,无法确定t 2时刻的速度B.由于加速度a 及时间t 未知,无法确定t 2时刻的速度C.5 m/sD.4 m/s2.(2012·汕头高三测试)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初速度大小为v 0,经过时间t 速度减小到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可用下列哪些式子表示( ).A.v 0t +12at 2 B .v 0t C.v 0t 2 D.12at 23.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 .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迹的长度,如图所示,已知曝光时间为11 000 s ,则小石子出发点离A 点的距离约为( ).A .6.5 mB .10 mC .20 mD .45 m推论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 x 2=v 20+v 2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1)在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 3∶…∶v n =1∶2∶3∶…∶n .(2)在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2∶22∶32∶…∶n 2.(3)在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连续相等时间),…,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 (连续相等时间位移之比)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例题(2012·成都模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 s 停止,若在第1 s 内的位移是14 m ,则最后1 s 内位移是( ).A .3.5 mB .2 mC .1 mD .0(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连续相等位移)t 1∶t 2∶t 3∶…∶t n(5)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时的速度之比为v1∶v2∶v3∶…∶v n=1∶2∶3∶…∶n.练习:推论3 推论51.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 s内与第2 s内的位移之比为x1∶x2,在走完第1 m时与走完第2 m时的速度之比为v1∶v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x1∶x2=1∶3,v1∶v2=1∶2B.x1∶x2=1∶3,v1∶v2=1∶ 2C.x1∶x2=1∶4,v1∶v2=1∶2D.x1∶x2=1∶4,v1∶v2=1∶ 23.运动着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5 s停止,试问它在制动开始后的1 s内、2 s 内、3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多少?4.一列火车有n节相同的车厢,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的前端,当火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A.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之比是1∶2∶3∶…∶nB在连续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节数之比是1∶3∶5∶7∶…∶(2n-1) C.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1)∶(3-2)∶…∶(n-n-1)D.如果最后一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为v,那么在整个列车通过观察章末检测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1.下列物体或人可以看做质点的是().A.跳水冠军伏明霞在跳水比赛中B.奥运冠军王军霞在万米长跑中C.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的时间D。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同步章末检测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同步章末检测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同步章末检测练习一、单选题1.《北京晚报》曾报道了这样一则动人的事迹:5月9日下午,一位4岁小男孩从高层塔楼的15层坠下,被同楼的一位青年在楼下接住,幸免于难.设每层楼高度是2.8m,这位青年从他所在地方冲到楼下需要的时间是1.3s,则该青年要接住孩子,至多允许他反应的时间是(g取9.8m/s2)()A. 2.8sB. 1.5sC. 1.3sD. 0.7s2.一物体以初速度v0=20m/s沿光滑斜面匀减速向上滑动,当上滑距离x0=30m时,速度减为10m/s,物体恰滑到斜面顶部停下,则斜面长度为()A. 40 mB. 50 mC. 32 mD. 60 m3.如图,小球A、B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A球做自由落体运动,B球沿光滑斜面下滑.则能正确表示两球运动到地面的速率-时间图像是()A. B. C. D.4.在一条宽马路上某一处有甲、乙两车,它们同时开始运动,取开始运动时刻为计时零点,它们的v ﹣t图像如图所示,在0~t4这段时间内的情景是()A. 甲在0~t1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1时刻改变运动方向B. 在t2时刻甲车速度为零,然后反向运动,此时两车相距最远C. 在t3时刻甲车追上乙车D. 在t4时刻,两车相距最远5.一物体以初速度大小为6m/s滑上光滑斜面(先向上做减速运动,速度为零后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2m/s2,则()A. 物体第2s末的速度为10m/sB. 物体运动前2s内位移为16mC. 物体在第2s内的位移为3mD. 物体在第4s末速度为06.水滴自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至落地前的过程中遇到水平方向吹来的风,则()A. 风速越大,水滴下落的时间越长B. 风速越大,水滴落地时的瞬时速度越小C. 水滴着地时的瞬时速度与风速无关D. 水滴下落的时间与风速无关7.如图所示,一平直公路上有三个路标o、m、n,且om =3 m、mn =5m。

一辆汽车在该路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o、m、n三个路标,已知汽车在相邻两路标间的速度增加量相同,均为△v =2 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在om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m/sB.汽车从m处运动到n处的时间为2 sC. 汽车经过o处时的速度大小为1 m/sD. 汽车在该路段行驶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8.两个质点A、B放在同一水平面上,从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对A、B运动情况的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在6s末,质点A的加速度大于质点B的加速度B. 在0-12s时间内,质点A的平均速度为msC. 质点A在0-9s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质点B在0-3s时间内的位移大小D. 在12s末,A,B两质点相遇9.不计空气阻力,同时将一重一轻两石块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任一时刻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位移和速度B. 在下落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相等C. 重的石块落得快,轻的石块落得慢D. 在1 s内、2 s内、3 s内位移之比为1:4:910.一枚小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火箭上升到最高点的位置对应图中的()A. 点OB. 点aC. 点bD. 点c二、多选题11.同学们利用下图所示方法估测反应时间。

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章末综合提升学案教科版必修第一册

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章末综合提升学案教科版必修第一册

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巩固层·知识整合][提升层·能力强化]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与应用1常用方法规律特点一般公式法v t=v0+at;x=v0t+12at 2;v2t-v20=2ax. 使用时一般取v0方向为正方向平均速度法v=xt对任何直线运动都适用,而v=12(v0+v t)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速度法vt2=v=12(v0+v),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比例法解题图像法应用v­t图像,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较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巧用推论解题x n+1-x n=aT 2,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问题,应优先考虑用Δx=aT 2求解逆向思维法(反演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情况(1)解题时首先选择正方向,一般以v 0方向为正方向. (2)刹车类问题一般先求出刹车时间.(3)对于有往返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全过程加速度a 恒定),可对全过程应用公式v t =v 0+at 、x =v 0t +12at 2、…列式求解.(4)分析题意时要养成画运动过程示意图的习惯,特别是对多过程问题.对于多过程问题,要注意前后过程的联系——前段过程的末速度是后一过程的初速度;再要注意寻找位移关系、时间关系.【例1】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 时速度恰好为零,如图所示,已知物体运动到斜面长度3/4处的B 点时,所用时间为t ,求物体从B 滑到C 所用的时间.[解析] 解法一:逆向思维法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相当于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故x BC =12at 2BC ,x AC =12a (t +t BC )2又x BC =x AC4,解得t BC =t .解法二: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3∶5∶…∶(2n -1)现有x BC ∶x BA =x AC 4∶3x AC4=1∶3通过x AB 的时间为t ,故通过x BC 的时间t BC =t . 解法三:中间时刻速度法利用教材中的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v AC =v A +v C 2=v 0+02=v 02又v 20=2ax AC ,v 2B =2ax BC ,x BC =x AC4由以上各式解得v B =v 02可以看出v B 正好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因此B 点是时间中点的位置,因此有t BC =t . 解法四:图像法利用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平方比的方法,作出v ­t 图像,如图所示,S △AOC /S △BDC =CO 2/CD 2且S △AOC =4S △BDC ,OD =t ,OC =t +t CD所以4/1=t +t CD2t 2CD解得t CD =t .则t BC =t CD =t . [答案] t[一语通关] 这类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物体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为零,所以物体还要反向运动.求解这类问题一是注意矢量的正负;二是要注意速度、时间等物理量可能有两解.[跟进训练]1.一个物体以v 0=8 m/s 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沿光滑斜面向上滑动,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大小的加速度往回运动.求:(1)物体3 s 末的速度; (2)物体5 s 末的速度;(3)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大小为15 m 时所用的时间. [解析] (1)(2)由t =v t -v 0a,物体冲上最高点的时间是4 s ,又根据v t =v 0+at,3 s 末的速度为v 3=(8-2×3)m/s=2 m/s,5 s 末的速度v 5=(8-2×5)m/s=-2 m/s ,即5 s 末速度大小为2 m/s ,方向沿斜面向下.(3)由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以v 0方向为正方向,则x =15 m ,a =-2 m/s 2代入数据,解得:t 1=3 s ,t 2=5 s即经过位移大小为15 m 处所用的时间分别为3 s(上升过程中)和5 s(下降过程中). [答案] (1)2 m/s 方向沿斜面向上 (2)-2 m/s 方向沿斜面向下 (3)3 s 和5 s运动图像的理解与应用两类运动图像对比x ­t 图像 v ­t 图像典型 图像其中④为抛物线其中④为抛物线物理 意义 反映的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反映的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点 对应某一时刻物体所处的位置 对应某一时刻物体的速度 斜率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大小 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截距直线与纵轴截距表示物体在t =0时刻距离原点的位移,即物体的出发点;在t 轴上的截距表示物体回到原点的时间直线与纵轴的截距表示物体在t =0时刻的初速度;在t 轴上的截距表示物体速度为0的时刻两图线的交点同一时刻各物体处于同一位置同一时刻各物体运动的速度相同【例2】 (多选)在如图所示的位移—时间(x ­t )图像和速度—时间(v ­t )图像中,给出的四条图线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1时刻,乙车追上甲车B .0~t 1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C .丙、丁两车在t 2时刻相遇D .0~t 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AB [它们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在t 1时刻前,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在t 1时刻甲、乙位移相等,则A 正确;在t 1时刻两车的位移相等,由v =xt,甲、乙两车在0~t 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B 正确;由v ­t 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丙、丁两车在t 2时刻对应v ­t 图线的面积不相等,即位移不相等,C 错误;0~t 2时间内,丁的位移大于丙的位移,时间相等,所以丁的平均速度大于丙的平均速度,故D 错误.][一语通关] 图像的特点在于直观性,可以通过“看”和“写”寻找规律及解题的突破口,为方便记忆,这里总结为“六看一写”: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五看“截距”,六看“特殊值”;必要时写出函数表达式.[跟进训练]2.(多选)2020年10月27日,中国载人深潜器“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达到10 05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高中物理 第0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总结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试题

高中物理 第0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总结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试题

第0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总分为:11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一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2.0 m/s,在第2 s内通过的位移是5 m,如此它的加速度为 () A. 2.0 m/s2B. 1.5 m/s2C. 1.0 m/s2D. 0.5 m/s2【答案】 A【点睛】解决此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2.物体甲的x-t图象和物体乙的v-t图象分别如如下图所示,如此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A.甲在整个t=6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B.甲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C.乙在整个t=6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6 mD.乙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答案】 B【解析】3.某列车沿轨道从A运动到B,开始以速度v行驶了的路程;中间的路程速度为2v,行驶最后路程时的速度又为v,如此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应为A. 1.2vB. 1.5vC. 1.8vD. 1.25v【答案】 A【解析】设全程长s,如此全程所用的时间:,如此全程的平均速度:,故A正确,BCD错误。

4.如下列图,某人站在高处从O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m,然后落回到O点下方25m处的B点,如此小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A. 25m,25mB. 65m,25mC. 25m,-25mD. 65m,-25m【答案】 D点睛:路程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5.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在第n s内通过的位移比在前1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多〔〕A. 9.8m B. 4.9 (2n+1)m C. 0 D.m【答案】 A【解析】第n s内通过的位移与前1s内通过的位移是两个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其差值△s=gT2=9.8m。

粤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章末检测

粤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章末检测

第二章章末检测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几种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位移和加速度反向 B.速度和加速度反向C.加速度不变,速度在变 D.速度不变,加速度在变2.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t图象分别如图1中的a和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在t1时刻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 B.在t2时刻甲与乙相遇C.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 D.在0~t2时间内,甲比乙的位移大3.一辆警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40 m/s的速度巡逻,突然接到报警,在前方不远处有歹徒抢劫,该警车要尽快赶到出事地点且到达出事地点时的速度也为40 m/s,有三种行进方式:a 为一直匀速直线运动;b为先减速再加速;c为先加速再减速,则( )A.a种方式先到达 B.b种方式先到达C.c种方式先到达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4.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甲∶m乙=5∶1,甲从高H处自由落下的同时,乙从高2H处自由落下,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二者速度相等B.甲落地时,乙距地面的高度为HC.甲落地时,乙的速度大小为2gHD.甲、乙在空气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5.某战车在伊位克境内以大小为4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则刹车后2 s内与刹车后5 s内战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A.1∶1 B.3∶1 C.4∶3 D.3∶46.如图2所示,物体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第一次经光滑斜面AB滑到底端时间为t1.第二次经光滑斜面ACD下滑,滑到底端时间为t2.已知AC+CD=AB,在各斜面的等高处物体的速率相等,试判断( )图2A.t1>t2 B.t1=t2 C.t1<t2 D.不确定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7.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4∶9C .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 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 .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个相等的位移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 38.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它在时间t 内通过的路程为s ,它在中间位置s /2处的速度为v 1,在中间时刻t /2时的速度为v 2,则v 1和v 2的关系为( )A .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 1>v 2B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C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 1>v 2D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9.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3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3A .前10 s 内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后10 s 内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B .前10 s 内甲在乙前,后10 s 乙在甲前C .10 s 末两车相遇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 案 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0.(5分)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4所示.A 、B 、C 、D 、E 、F 为相邻的6个计数点,若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 s ,则粗测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2.图411.(15分)如图5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中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他对各个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单位:cm)图5(1)cm)s 2-s 1 s 3-s 2 s 4-s 3 s 5-s 4 s 6-s 5 Δs由此可得出结论:小车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________的位移之差,在________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的运动是________.(2)根据a =s n -s n -33T 2,可以求出:a 1=s 4-s 13T 2=______m/s 2,a 2=s 5-s 23T 2=________m/s 2,a 3=s 6-s 33T2=________m/s 2,所以a =a 1+a 2+a 33=______m/s 2.12.(10分)从地面同时竖直向上抛出甲、乙两小球,甲球上升的最大高度比乙球上升的最大高度多5.5 m ,甲球落地时间比乙球迟1 s ,不计空气阻力,求甲、乙两球抛出时的速度大小各为多少?(g 取10 m/s 2)13.(10分)一列长100 m的列车以v1=20 m/s的正常速度行驶,当通过1000 m长的大桥时,必须以v2=10 m/s的速度行驶.在列车上桥前需提前减速,当列车头刚上桥时速度恰好为10 m/s;列车全部离开大桥时又需通过加速恢复原来的速度.减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0.25 m/s2.加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1 m/s2,则该列车从减速开始算起,到过桥后速度达到20 m/s,共用了多长时间?14.(12分)从离地500 m的空中由静止开始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 m/s2,求:(1)经过多少时间小球落到地面;(2)从开始下落的时刻起,小球在第1 s内的位移和最后1 s内的位移;(3)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15.(12分)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运动180 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运动员就以14.3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刚好为5 m/s,问:(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2)离开飞机后,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地面?(g取10 m/s2)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D [只要有加速度,物体的运动速度就发生变化,位移和加速度的方向可以相反,速度和加速度也可以反向,例如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A [在t 1时刻,甲和乙速度均为正值,两物体均沿正方向运动,A 正确.在t 2时刻,甲、乙的速度相同,两物体的位移不相同,乙的位移比甲的位移大,B 和D 均错误.b 直线的斜率比a 的斜率大,即乙的加速度比甲的加速度大,C 错误.] 3.C[作出v -t 图象如右图所示,从出发点到出事地点位移一定,根据v -t 图象的意义,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相等,则只能t c <t a <t b ,所以c 种方式先到达.]4.D [二者均做自由落体运动,由v t =gt 可知,下落时间相同,则速度相同,A 项对;甲落地前,甲、乙在相同时间内下落的高度相同,B 项对;甲落地所用时间为t 甲= 2Hg,则乙的速度大小为v 乙=gt =g ·2Hg =2gH ,C 项对;乙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 乙=2×2Hg= 2·t 甲,故t 甲∶t 乙=1∶ 2,D 项错.]5.D [刹车到停下所用的时间t =v 0a=4 s ,所以刹车后5 s 内的位移等于4 s 内的位移s 5=v 202a =80 m,2 s 内的位移s 2=v 0t -12at 2=60 m ,s 2∶s 5=3∶4.] 6.A7.BD [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g ,所以A 对;第一个1 s内的位移s 1=12gt 20,第二个1 s 内的位移s 2=12g (2t 0)2-12gt 20=32gt 20,第三个1 s 内的位移s 3=12g (3t 0)2-12g (2t 0)2=52gt 20,则s 1∶s 2∶s 3=1∶3∶5,所以B 不对;第1 s 末的速度v 1=gt 0,第2 s 末的速度v 2=2gt 0,第3 s 末的速度v 3=3gt 0,则v 1∶v 2∶v 3=1∶2∶3,所以C 对;通过三个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1∶(2-1)∶(3-2),所以D 不对.] 8.AB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不变,故有v 1=v 2.分别对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进行讨论,可有三种方法:方法一(定性分析法):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因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故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必小于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间过半位移却不到一半,即t /2时刻在s /2位置对应时刻的前边,故有v 1>v 2.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因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故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必大于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间过半位移已超过一半,即t /2时刻在s /2位置对应时刻的后边,故也有v 1>v 2.方法二(公式分析法):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v ,则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v 1= v 20+v 22,v 2=v 0+v 2.因为v 21-v 22=v 0-v 24>0,故不管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v 1>v 2.方法三(图象分析法):画出匀加速直线运动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均有v 1>v 2.]9.AD 10.1.5811.(1)1.60 1.55 1.62 1.53 1.61 1.58 0.05 3.2 时间内 误差允许 匀加速直线运动(2)1.59 1.57 1.59 1.58解析 (1)s 2-s 1=1.60 cm ;s 3-s 2=1.55 cm ;s 4-s 3=1.62 cm ;s 5-s 4=1.53 cm ;s 6-s 5=1.61 cm ;Δs =1.58 cm.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0.05 cm ,即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3.2%.由此可得出结论:小车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2)采用逐差法,即a 1=s 4-s 13T 2=1.59 m/s 2,a 2=s 5-s 23T 2=1.57 m/s 2,a 3=s 6-s 33T 2=1.59 m/s 2,a =a 1+a 2+a 33=1.58 m/s 2. 12.13.5 m/s 8.5 m/s解析 设甲、乙两球拋出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甲、v 乙,它们能上升的最大高度分别为H 甲、H 乙,由v 2t -v 20=2as 知H 甲=v 2甲2g ,H 乙=v 2乙2g已知H 甲-H 乙=5.5 m可得v 2甲-v 2乙=110 m 2/s 2①甲、乙两球从拋出到落地所用时间分别为t 甲、t 乙,有t 甲=2v 甲g ,t 乙=2v 乙g已知t 甲-t 乙=1 s 可得v 甲-v 乙=5 m/s ②联立①②两式求解得v 甲=13.5 m/s ,v 乙=8.5 m/s 13.160 s解析 设过桥前减速过程所需时间为t 1t 1=v 2-v 1a 1=10-20-0.25s =40 s.设过桥所用的时间为t 2.t 2=s v 2=100+100010s =110 s.设过桥后加速过程所需时间为t 3t 3=v 1-v 2a 2=20-101s =10 s.共用时间t =t 1+t 2+t 3=160 s.14.(1)10 s (2)5 m 95 m (3)125 m解析 (1)由s =12gt 2,得落地时间t =2sg =2×50010s =10 s.(2)第1 s 内的位移:s 1=12gt 21=12×10×12m =5 m ;因为从开始运动起前9 s 内的位移为:s 9=12gt 29=12×10×92m =405 m.所以最后1 s 内的位移为:s 10=s -s 9=500 m -405 m =95 m.(3)落下一半时间即t ′=5 s ,其位移为s 5=12gt ′2=12×10×25 m=125 m.15.(1)305 m (2)9.85 s解析 (1)由v 21-v 20=2gs 1可得运动员打开伞时的速度为v 1=60 m/s运动员打开伞后做匀减速运动,由v 22-v 21=2as 2 可求得运动员打开伞后运动的位移s 2=125 m 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高度s =s 1+s 2=305 m.(2)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t 1=v 1g =6 s ,打开伞后运动的时间为t 2=v 2-v 1a=3.85 s 离开飞机后运动的时间为t =t 1+t 2=9.85 s.。

第2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章末整合》(沪科版必修一)

第2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章末整合》(沪科版必修一)

解法三:vB=gt vC=g(t+1),s=25 m ∴由vC2-vB2=2gs得:g2(t+1)2-g2t2= 2g×25 1 1 解得:t=2 s 2 2
1 2 解法四:由 h= gt 得:t= 2 即 2hAC g -
∴hAC= g(t+1) = ×10×(2+1) =45 (m). 2 2 2h g ,又 tAC-tAB=1.
科学 方法
科学研究过程:对现象的观察→提出假设→运 用逻辑得出结论→实验检验推 论→对假说修正、推广 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把实验和逻辑推理 (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与应用
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和方法 首先要明确有几个物体在运动,它们做何种形式 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若是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还是减速、初速度怎样等. 其次,要对整个运动过程有全面的了解,分清经 历了几个不同的过程.这样就可避免解题时的盲目性 .要做到这一点,审题是关键,要求我们在解题之前 ,必须仔细分析题目叙述的条件,其中包括搞清一些 隐含的条件.
解法二: 根据解法一的假设及自由落体运动原 1 2 1 理.hAB= gt ,hAC= g(t+1)2,BC 的距离为 25=hAC 2 2 -hAB, 1 1 2 2 所以 g(t+1) - gt =25,解得:t=2 s 2 2 1 1 2 因此:hAC= g(t+1) = ×10×(2+1)2=45 (m). 2 2
公式
匀加速直线运动:v0与a方向 分类 相同 v0 = 0 匀减速直线运动: v0与a方向 特例:自由落体运动 a=g 相反
实 验 探 究
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一条倾斜的 直线
匀变速 直线运 动v—t 图像 (1)确定某时刻的速度 (2)求位移(面积) (3)判断运动性质(静止、匀速、匀变 速、非匀变速) 应用 (4)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 (5)比较加速度的大小

2018版物理浙江版必修一文档: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2018版物理浙江版必修一文档: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章末总结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常用思维方法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公式有: v =v 0+at x =v 0t +12at 2 v 2-v 02=2ax 使用时应注意它们都是矢量,一般以v 0方向为正方向,其余物理量与正方向相同的为正,与正方向相反的为负. 2.平均速度法(1)v =xt ,此式为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直线运动.(2)v =2t v =12(v 0+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3.位移差公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x 2-x 1=aT 2. 4.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例如,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看做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5.图象法应用v -t 图象,可把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为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免繁杂的计算,快速求解.例1 一物体以某一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前4 s 的位移为1.6 m ,随后4 s 的位移为零,那么物体的加速度多大?你能想到几种方法? 答案 见解析解析 设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由题意知a 的方向沿斜面向下. 解法一 基本公式法物体前4 s 位移为1.6 m ,是减速运动,所以有 x =v 0t 0-12at 02,代入数据1.6=v 0×4-12a ×42随后4 s 的位移为零,则物体滑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为 t =4 s +42 s =6 s ,所以初速度v 0=at =a ×6由以上两式得物体的加速度为a =0.1 m/s 2. 解法二 推论v =v t2法物体2 s 末时的速度等于前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v 2=v =1.64m /s =0.4 m/s. 物体6 s 末的速度为v 6=0,所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a =v 2-v 6t =0.4-04 m /s 2=0.1 m/s 2.解法三 推论Δx =aT 2法由于整个过程a 保持不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由Δx =at 2得物体加速度大小为 a =Δx t 2=1.6-042 m /s 2=0.1 m/s 2.解法四 由题意知,此物体沿斜面速度减到零后,又逆向加速.全过程应用x =v 0t +12at 2得1.6=v 0×4-12a ×421.6=v 0×8-12a ×82由以上两式得a=0.1 m/s2,v0=0.6 m/s.二、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图象的特点在于直观性,可以通过“看”寻找规律及解题的突破口.为方便记忆,这里总结为六看: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五看“截距”,六看“特殊值”.(1)“轴”:纵、横轴所表示的物理量,特别要注意纵轴是位移x,还是速度v.(2)“线”:从线反映运动性质,如x-t图象为倾斜直线表示匀速运动,v-t图象为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运动.(3)“斜率”:“斜率”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x-t图象斜率表示速度;v-t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4)“面”即“面积”:主要看纵、横轴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如x-t图象面积无意义,v -t图象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5)“截距”:初始条件、初始位置x0或初速度v0.(6)“特殊值”:主要看图线交点.如x-t图象交点表示相遇,v-t图象交点表示速度相等.例2如图1所示是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x—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A.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t1B.两车都运动起来后甲的速度大C.当t=t2时,两物体相距最远D.当t=t3时,两物体相遇答案 A解析由题图可知甲从计时起运动,而乙从t1时刻开始运动,A正确.都运动后,甲的图象的斜率小,所以甲的速度小,B错误.当t=t2时,甲、乙两物体的位置相同,在同一直线上运动,说明两物体相遇,C错误;当t=t3时,甲在原点处,乙在x1处,两物体相距x1,D错误,故选A.例3如图2所示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该物体()图2A.第1 s 内和第3 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第3 s 内和第4 s 内的加速度相同C.第1 s 内和第4 s 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D.0~2 s 和0~4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答案 B解析 由题图知,0~1 s 物体向正方向做加速度为1 m /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2 s 物体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2~3 s 物体向正方向做加速度为-1 m/s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3~4 s 物体以-1 m/s 2的加速度向相反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 错误,B 正确;根据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小表示位移大小可知,第1 s 内和第4 s 内的位移大小均为0.5 m ,选项C 错误;0~2 s 内与0~4 s 内位移大小相等,但时间不同,故平均速度大小不相等,选项D 错误.三、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数据处理的方法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主要研究两个方向: (1)利用纸带求某点的瞬时速度:v n =x n +x n +12T .(2)利用纸带求物体的加速度,方法有以下两个: ①逐差法如图3所示,纸带上有六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x 1、x 2、x 3、x 4、x 5、x 6.图3由Δx =aT 2可得:x 4-x 1=(x 4-x 3)+(x 3-x 2)+(x 2-x 1)=3aT 2 x 5-x 2=(x 5-x 4)+(x 4-x 3)+(x 3-x 2)=3aT 2 x 6-x 3=(x 6-x 5)+(x 5-x 4)+(x 4-x 3)=3aT 2 所以a =(x 6-x 3)+(x 5-x 2)+(x 4-x 1)9T 2=(x 6+x 5+x 4)-(x 3+x 2+x 1)9T 2由此可以看出,各段位移都用上了,有效地减小了偶然误差,所以利用纸带计算加速度时,可采用逐差法. ②v -t 图象法先求出各时刻的瞬时速度v 1、v 2、v 3、…、v n ,然后作v -t 图象,求出该v -t 图线的斜率k ,则k =a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舍掉一些偶然误差较大的测量值,因此求得值的偶然误差较小. 例4 某同学学习了“自由落体运动”后,想到既然自由落体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那就可以设计一自由落体运动来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g .于是和同学合作,按照如图4甲所示的装置来进行试验.图4(1)实验室中电火花计时器是____________仪器.(2)该同学实验时让重物从静止下落,并且测量了第1、2点的间距接近________ mm ,就可以确保重物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3)做完实验,选择了一条纸带,并截取了中间某一段,如图乙,已知时间间隔为T .则测量C 点速度v C =______.(写表达式)(4)另一同学计算了其中连续5个点的速度,如下表,请在图丙中描绘出该运动的v -t 图象.通过图象得出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m/s 2,产生偏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计时 (2)2 (3)x 2+x 32T (4)见解析图9.71 受到阻力的作用解析 (1)电火花计时器是计时仪器.(2)根据x =12gt 2=12×9.8 m/s 2×(0.02 s)2≈2 mm 知,测量了第1、2点的间距接近2 mm ,可以确保重物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 (3)C 点的瞬时速度为v C =x 2+x 32T.(4)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 =Δv Δt =2.0 m/s -1.0 m/s0.115 s -0.012 s≈9.71 m/s 2,产生偏差的原因是受到阻力的作用.1.如图5所示,用闪光灯照相的方法记录某同学的运动情况,若设定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图象能大体描述该同学运动情况的是()图5答案 A解析由题图看出,此人向左运动,速度始终为负.在运动过程中,相邻位置的距离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因频闪照相每次拍照的时间间隔相同,所以可知人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能大致反映该同学运动情况的速度-时间图象是A.2.如图6所示为某质点的v-t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6A.在0~6 s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在6~10 s内,质点处于静止状态C.在4 s末,质点向相反方向运动D.在t=12 s末,质点的加速度为-1 m/s2答案 D解析质点在0~4 s内做加速度为1.5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4~6 s内做加速度为-1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在6~10 s内以4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10~14 s内做加速度为-1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综上所述只有D选项正确.3. 某次实验得到的一段纸带如图7所示(电源频率为50 Hz),若以每五次打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得到图示的5个计数点,各点到标号为0的计数点的距离已量出,分别是4 cm 、10 cm 、18 cm 、28 cm ,则小车的运动性质是________,当打点计时器打第1点时速度v 1=________ m /s ,加速度a =________ m/s 2.图7答案 匀加速直线运动 0.5 2解析 0~1、1~2、2~3、3~4间距:x 1=4 cm ,x 2=6 cm ,x 3=8 cm ,x 4=10 cm ,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 Δx 1=x 2-x 1=2 cm ,Δx 2=x 3-x 2=2 cm ,Δx 3=x 4-x 3=2 cm ,所以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常数,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有v 1=10×10-22×0.1m /s =0.5m/s.由Δx =aT 2得a =Δx T 2=2×10-20.12 m /s 2=2 m/s 2.。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检测试题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检测试题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检测试题(本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物体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不变),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加速度越来越小B.加速度方向总与运动方向相反C.位移随时间均匀减小D.速率随时间有可能增大解析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A错;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同向时加速,反向时减速,B对;单方向减速的过程中位移越来越大,C错;单方向匀减速到零之前速率越来越小,D错。

答案 B2.有人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命题“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错误的根源在于他:①不注意观察自然现象;②对此没有做深刻的逻辑推理;③对此没有进行科学实验;④对此没有进行归纳和总结。

你认为上述评论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是根据生活经验和表面现象分析、归纳的结果。

答案 B3.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为x=t+0.5t2(m),从t=0时开始,运动了t1时间时,它的速度大小为5 m/s,则t1为()A.1 s B.2 sC.4 s D.8 s解析由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t+0.5t2(m)得物体的初速度v0=1 m/s,加速度a=1 m/s2,则由v1=v0+at1解得t1=4 s,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4.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从地面上某点正上方不同高度处,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

已知甲的质量比乙的质量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可能在空中相撞B .甲、乙落地时的速度相等C .下落过程中,甲、乙速度变化的快慢相同D .从开始下落到落地,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解析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 ,与物体的质量无关,下落过程中,甲、乙速度变化的快慢相同,甲、乙不可能在空中相撞,选项A 错误,C 正确;根据v 2=2gh ,物体落地时的速度v =2gh ,故两物体到达地面时速度不同,选项B 错误;由平均速度v =0+v2=v2知,两物体平均速度也不相等,选项D 错误。

高中物理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评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物理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评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最新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评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评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评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4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1.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斜面实验。

下列哪些方法是他在这个实验中采用过的()A.用秒表计时图1B.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进行数据分析C.改变斜面倾角,比较各种倾角得到的x/t2的比值的大小D.将斜面实验的结果合理“外推”,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解析:由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知识可知,C、D正确;当时还没有像秒表和打点计时器这样的计时工具,只能靠滴水计时来测量时间,故A、B均不正确。

答案:CD2.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常数B.任意两个相等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都相等C.从开始运动起,在连续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2∶3∶…D.从开始运动起,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需的时间之比为1∶(错误!-1)∶(错误!-错误!)∶…解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起,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比为1∶3∶5∶…,故C错。

高中物理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章末质量评估(含解析)粤教版必修第一册-粤教版高中第一册物理试题

高中物理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章末质量评估(含解析)粤教版必修第一册-粤教版高中第一册物理试题

章末质量评估〔二〕〔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共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每一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对得4分,错选、不选或多项选择不得分〕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 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B.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C.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物体运动规律一样D.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成反比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其下落位移公式为s =12gt 2.故C 项正确. 答案:C2.如下列图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透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子弹飞行速度约为500 m/s ,由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 〕A.10-3 sB.10-6 sC.10-9 sD.10-12 s解析:子弹的长度约为3 cm ,如此由Δt =3×10-2×2%500s 可得Δt =1.2×10-6 s ,故B 正确.答案:B3.2006年我国自行研制的“枭龙〞战机04架在四川某地试飞成功.假设该战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 所需时间为t ,如此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 〕A.vtB.v2t C.2vt D.不能确定解析:飞机从静止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知x =0+v 2t =v 2t ,故B 正确.答案:B4.某同学为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绘制了物体运动的x-t 图像,如下列图.图中纵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移x ,横坐标表示时间t ,由此可知该物体做〔 〕A.匀速直线运动B.变速直线运动C.匀速曲线运动D.变速曲线运动解析:x-t 图像中,图线的斜率代表速度,且x-t 、v-t 图像只能描述直线运动,故B 项正确.答案:B5.如图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像,由图像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A.0~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B.0~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4 mC.0~1 s 内的加速度大于2~4 s 内的加速度D.0~1 s 内的运动方向与2~4 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解析:由于0~1 s 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平均速度v =22m/s =1 m/s ,A 错误;0~2 s 内位移大小等于对应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梯形面积,即x =1+22×2 m =3 m ,B 错误;0~1 s 内加速度大小a 1=21 m/s 2=2 m/s 2,2~4 s 内加速度大小a 3=22m/s 2=1 m/s 2,所以a 1>a 2,C 正确;由于速度始终为正值,方向不变,D 错误.答案:C6.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 图像如下列图,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如此该质点在前8 s 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A.0.25 m/s 向右B.0.25 m/s 向左C.1 m/s 向右D.1 m/s 向左解析:在题中v-t 图像中,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代表位移,0~3 s 内,x 1=3 m ,向右;3~8 s 内,x 2=-5 m ,负号表示向左,如此0~8 s 内位移x =x 1+x 2=-2 m ,向左,=x t=-0.25 m/s ,向左,B 正确.答案:B7.“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实验中,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 〕,得到如下列图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如下表述正确的答案是〔 〕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s 6-s 1〕等于〔s 2-s 1〕的6倍C.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 对应的速率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解析: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A 项错误;s 6-s 1=5aT 2,s 2-s 1=aT 2,〔s 6-s 1〕=5〔s 2-s 1〕,B 项错误;v B =〔s 2+s 3〕2T ,C 项正确;T =5×150s =0.1 s ,D 项错误.答案:C 8.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 图像如下列图.两图像在t =t 1时相交于P 点,P 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 ,△OPQ 的面积为S .在t =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d .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 ′,如此下面四组t ′和d 的组合可能的是〔 〕A.t ′=t 1,d =SB.t ′=12t 1,d =14S C.t ′=12t 1,d =12S D.t ′=12t 1,d =34S 解析: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匀加速运动,且速度越来越大.甲、乙同时异地运动,当t =t 1时,乙的位移为S ,甲的位移为2S ,且v 甲=v 乙,假设两者第一次相遇在t ′=t 1时,如此d +S =2S ,可得d =S .不过不会出现第二次相遇,A 错误.假设两者第一次相遇在t ′=12t 1时,如此乙的位移为14S ,甲的位移为S ,由d +14S =S 可得d =34S ,D 正确,B 、C 错误. 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此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每一小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选对得4分,少选得2分,选错、多项选择或不选不得分〕9.如下列图,以8 m/s 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 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 m ,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 m/s 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 m/s 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 m/s.如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D.如果距停车线5 m 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解析:假设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如此2 s 末车速v 2=v +a 1t =12 m/s ,没有超速,且该2s 内位移s =vt +12a 1t 2=8×2 m +12×2×22 m =20 m >18 m ,故绿灯熄灭前汽车能通过停车线,A 项正确,B 项错误;假设立即减速,如此减速时间t ′=v a 2=85 s =1.6 s ,位移s ′=v 2t ′=6.4 m ,故在绿灯熄灭前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C 项正确;假设距停车线5 m 处减速,假设刚好停在停车线处,共历时t 总=18-58 s +582s >2 s ,在绿灯熄灭前不能停在停车线处,D 项错误.答案:AC10.两辆游戏赛车a、b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t=0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图像如下列图.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ABCD解析:A项:a做匀速直线运动,b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t=20 s时,s b=s a,b车追上a车.B项:a、b均做匀速直线运动,v b>v a,a车不可能追上b车.C项:a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因v0a=10 m/s,v0b=5 m/s,故开始运动时a在b前,由题图知t=20 s时,s a=s b,两车再次相遇,b追上a.D项:b做匀速直线运动,a先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t=10 s时,a速度达到最大,之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t=15 s后做匀速运动,由于t=12.5 s时v a=v b,s b>s a,故a 不可能追上b.A、C正确.答案:AC11.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像如下列图,根据图像可知〔〕A.0~2 s内的加速度为1 m/s2B.0~5 s内的位移为10 mC.第1 s末与第3 s末的速度方向一样D.第1 s末与第5 s末加速度方向一样解析:0~2 s 内的加速度等于直线的斜率,即a =Δv Δt=1 m/s 2,A 正确;0~5 s 内的位移等于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图像的面积,即s =〔5+2〕×22m =7 m ,B 错误;第1 s 末与第3 s 末的速度都是正值,即方向一样,C 正确;第1 s 末与第5 s 末的加速度分别是正值、负值,即方向相反,D 错误.答案:AC12.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 图像如下列图,图中△OPQ 和△OQT 的面积分别为s 1和s 2〔s 2>s 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 0处.如此〔 〕A.假设s 0=s 1+s 2,两车不会相遇B.假设s 0<s 1,两车相遇2次C.假设s 0=s 1,两车相遇1次D.假设s 0=s 2,两车相遇1次解析:由题图可知,甲的加速度a 1比乙的加速度a 2大,在达到速度相等的时间T 内两车相对位移为s 1.假设s 0=s 1+s 2,速度相等时甲比乙位移多s 1<s 0,乙车还没有追上,此后甲车比乙车快,不可能追上,A 正确;假设s 0<s 1,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比甲车快,因为甲车加速度大,甲车会再追上乙车,之后乙车不能再追上甲车,B 正确;假设s 0=s 1,恰好在速度相等时追上,之后不会相遇,C 正确;假设s 0=s 2〔s 2>s 1〕,两车速度相等时还没有追上,并且甲车快,更追不上,D 错误.答案:ABC三、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2分〕13.〔8分〕〔1〕在“利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下述器材中不需要的是〔用代号表示〕.①低压交流电源 ②220 V 交流电源 ③刻度尺 ④停表 ⑤小车 ⑥带滑轮的长木板 ⑦纸带 ⑧天平 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2〕实验时通过测量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迹来测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该同学在实验时得到6条纸带,在每条纸带上取6个点,如下列图,每两个相邻点的时间间隔T 均为0.02 s.其中1、2、3点相邻,4、5、6点相邻,在3点和4点之间还有假设干个点.s 1是1、3两点的距离,s 2是4、6两点的距离,s 3是2、5两点的距离.①测出s 1、s 2、s 3后,计算打第2点时瞬时速度的表达式是v 2=,计算打第5点时瞬时速度的表达式是v 5=,计算加速度的表达式是a =.②该同学测得的数据是s 1=4.00 cm ,s 2=6.60 cm ,s 3=28.10 cm ,根据数据求出a =. 解析:在〔1〕中要求学生知道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用的是220 V 交流电源和打点计时器可直接测出时间,还要学会根据实验的需要来选择仪器.〔2〕要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平均速度,来求打第2点和打第5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再利用所求的速度和s 3的数据,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推论v 2t -v 20=2as 即可求出a 值.答案:〔1〕①④⑧ 〔2〕①s 12T s 22T s 22-s 218s 3T 2②3.07 m/s 2 14.〔10分〕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奥运会上创造了100 m 和200 m 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 s 和19.30 s.假定他在100 m 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响时间是0.15 s ,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 m 比赛时,反响时间与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100 m 比赛时一样,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100 m 时最大速率的96%.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存两位小数〕解析:〔1〕设加速所用时间为t 〔以s 为单位〕,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v 〔以m/s 为单位〕,如此有12vt +〔9.69-0.15-t 〕v =100,① 12vt +〔19.30-0.15-t 〕×0.96v =200,② 由①②式得t =1.29 s ,v =11.24 m/s.〔2〕设加速度大小为a ,如此a =v t =8.71 m/s 2.答案:〔1〕1.29 s11.24 m/s 〔2〕8.71 m/s 215.〔10分〕A 、B 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 车在A 车前84 m 处时,B 车速度为4 m/s ,且正以2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 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 车一直以20 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 s 后两车相遇.问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解析:设A 车的速度为v A ,B 车加速行驶时间为t ,两车在t 0时相遇.如此有s A =v A t 0,①s B =v B t +12at 2+〔v B +at 〕〔t 0-t 〕,②式中,t 0=12 s ,s A 、s B 分别为A 、B 两车相遇前行驶的路程.依题意有s A =s B +s ,③ 式中s =84 m ,由①②③式得 t 2-2t 0t +2[〔v A -v B 〕t 0-s ]a=0,④ 代入题给数据v A =20 m/s ,v B =4 m/s ,a =2 m/s 2,有 t 2-24t +108=0,⑤式中t 的单位为s.解得t 1=6 s ,t 2=18 s.⑥t 2=18 s 不合题意,舍去.因此,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6 s.答案:6 s16.〔12分〕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 m/s 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 0=13.5 m 处做了标记,并以9 m/s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一样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接力区的长度为L =20 m.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解析:设甲从离接力区13.5 m 处到赶上乙所用时间为t ,乙从开始起跑到被甲追上,跑的位移大小为s ,甲、乙二人所用时间相等.由几何关系知13.5+s v 甲=t , 对乙有s =12at 2,v 乙=at =9 m/s , 由以上各式可解得a =3 m/s 2,t =3 s ,s =13.5 m ,所以,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20-13.5〕 m =6.5 m.答案:〔1〕3 m/s 2 〔2〕6.5 m17.〔12分〕如下列图为某城市十字路口道路示意图,道路为双向四车道,每个车道宽度为2.4 m.某自行车从道路左侧车道线沿停车线向右匀速行驶,速率为14.4 km/h ,汽车在最右侧车道正中间行驶,速率为54 km/h ,汽车前端距离停车线20 m.汽车的宽度与自行车的长度相等均为1.8 m ,汽车的车身长4.8 m.汽车司机为防止与自行车相撞马上采取刹车制动,最大制动加速度大小为5 m/s 2.求〔1〕汽车的最短刹车距离s m ;〔2〕请通过计算判断是否能够防止相撞.解析:〔1〕:v 1=14.4 km/h =4 m/s ,v 2=54 km/h =15 m/s.设汽车以最大加速度刹车,如此-2as m =0-v 22,代入数据解得s m =22.5 m.〔2〕以最大加速度刹车,设汽车车头到达停车线所用时间为t ,如此s =v 2t -12at 2, 解得t =2 s 或者t =4 s ,又因为汽车停下的时间为: t ′=v 2a =155s =3 s , 故t =4 s 不符题意,舍去;此时以左侧车道线为起点,车头所占位置范围为s 1~s 2,7.5 m<s 1<9.3 m ,自行车在t =2 s 的时间内行驶的位移为x .如此有:x =v 1t =4×2 m =8 m ,自行车此时所占位置范围为:6.2 m<s 2<8 m ,由此可知,它们的位置范围有重叠,不能防止相撞.答案:〔1〕22.5 m 〔2〕不能防止相撞。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章末测试题(拔高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章末测试题(拔高版)(含解析)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测试(拔高版)(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零分)1.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运动小车的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以知道A.小车的最大位移约为 B.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C. 9秒附近物体的加速度最大 D. 9秒附近物体的位移最大【答案】B【解析】【详解】图中每一小格为“面积”为0.1,面积超过方格一半算一个,不足半格舍去,总共有86格,所以总“面积”为8.6m,小车的最大位移是为8.6m,故A错误.由图读出,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m/s,故B正确;9秒附近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斜率为零,加速度为零,最小,故C错误.由图象可知15s附近物体的位移最大,故D错误.故选B.2.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同时做直线运动,其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时甲和乙相遇B.时甲的速度方向反向C.时乙的加速度方向反向D.内甲的位移与内乙的位移相等【答案】D【解析】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当位移相等时,两者相遇;根据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时,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说明两者没有相遇;故A错误.由图知,在时甲乙的速度方向没有改变,都为正,方向相同,故B错误.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数学知识得知,在时,乙的加速度方向仍沿负方向,没有改变,故C错误.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根据图象可知内甲的位移,内乙的位移,故D正确.故选D.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速度均匀增加,经t秒速度达到vt,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下面正确的说法是()A.t秒末速度达到最大B.运动最初一瞬间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C.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为零D.速度最大时加速度最大【答案】A【解析】A、物体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运动,则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最大,即t秒末速度最大;故A正确。

高中物理 第2章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章末总结 详解(沪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2章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章末总结 详解(沪科版必修1)

自我检测区
2.(运动图像的意义及应
解析
用)如图是甲、乙两物体做直 线运动的v-t 图像.下列表 述正确的是( A )
甲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A.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第1 s末甲和乙相遇 相反 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
v-t 图中的交点,表示速度 相同无法判断是否相遇
相同
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 大
解析 解法三:推论 s aT 2 法
整个过程 a 保持不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v
由于前4s和后4s是相邻相等的两段时间 由Δs=at2 得物体加速度大小为
v 0 1.6tm=4s t =4s
a
s t2
1.6 42
0
m/s2
0.1m/s2
网络构建 专题整合 自我检测
专题整合区
例1:一物体以某一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前4 s 的位移为1.6 m, 随后4 s 的位移为零,那么物体的加速度多大? (设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返回时加速度不变) 你能想到几种方法?
v-t 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 倾斜程度表示加速度大小 正负表示加速度方向
网络构建 专题整合 自我检测
自我检测区
3.(纸带的处理) 在做“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时 , 所用交流电源
频率为50 Hz,取下一段纸带研究,如图所示,设0点为计数点的 起点,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第1个计数点与起始点间的距离 s1=____3____cm,计算此纸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3___m/s2;经 过第3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v3=________ m/s.
还是速度v (2)“线”:从线反映运动性质,如 s-t 图像为倾斜直线表示匀速
运动,v-t 图像为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运动.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必修1文档:阶段验收评估二 匀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必修1文档:阶段验收评估二 匀

阶段验收评估(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第1~5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6~8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那么开始刹车后2 s 内与开始刹车后6 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 .1∶1B .1∶2C .3∶4D .4∶3解析:选C 汽车停止所用时间t 2=v 0a=4 s 所以刹车后2 s 内与6 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x 1x 2=v 0t 1-12at 12v 0t 2-12at 22=34。

2.飞机的起飞过程是从静止出发,在直跑道上加速前进,等达到一定速度时离地。

已知飞机加速前进的路程为1 600 m ,所用的时间为40 s 。

假设这段时间内的运动为匀加速运动,用a 表示加速度,v 表示离地时的速度,则( )A .a =2 m/s 2,v =80 m/s B .a =2 m/s 2,v =40 m/s C .a =80 m/s 2,v =40 m/s D .a =40 m/s 2,v =80 m/s解析:选A 由x =12at 2得a =2x t 2=2×1 600402m/s 2=2 m/s 2,由x =v t =v 2t 得v =2x t =2×1 60040 m/s =80 m/s 。

3.汽车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前进,经过10 s 速度达到5 m/s ,则在这10 s 内( ) A .汽车的平均速度是0.5 m/s B .汽车的平均速度是2.5 m/s C .汽车的平均速度是5 m/s D .汽车的位移是50 m解析:选B 由v =at 知a =0.5 m/s 2,v =v 0+v2=2.5 m/s ,x =v ·t =25 m 。

即A 、C 、D 选项均错误,B 选项正确。

最新-2018高中物理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最新-2018高中物理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单元测试(粤教版必修1)(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几种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位移和加速度反向 B .速度与加速度反向 C .加速度不变,速度在变 D .速度不变,加速度在变2.A 、B 两物体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A 的加速度a 1=1.0 m /s 2,B 的加速度a 2=-2.0 m /s 2,根据这些条件做出的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 .B 的加速度大于A 的加速度B .A 做的是匀加速运动,B 做的是匀减速运动C .任意时刻两个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为零D .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3.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末的速度达到4 m /s ,第2 s 内物体的位移是( )A .2 mB .4 mC .6 mD .8 m4.两艘赛艇a 、b 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t =0时两赛艇都在同一计时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 -t 图如下图所示.下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艘赛艇能够追上另一艘的是( )5.从某建筑物顶部自由下落的物体,在落地前的1秒内下落的高度为建筑物高的3/4,则物体落到地面的瞬时速度为(g 取10 m /s 2)( ) A .10 m /s B .15 m /s C .20 m /s D .25 m /s6.汽车原来以速度v 匀速行驶,刹车后加速度大小为a ,做匀减速运动,则t 秒后其位移为( )A .vt -12at 2B .v22aC .-vt +12at 2 D .无法确定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图17.a 、b 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加速时,物体a 的加速度小于物体b 的加速度B .20 s 时,a 、b 两物体相距最远C .60 s 时,物体a 在物体b 的前方D .40 s 时,a 、b 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 m8.不计空气阻力,同时将一重一轻两石块从同一高度自由释放,则( ) A .在任一时刻两石块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位移和速度 B .在下落这段时间内两石块平均速度相等C .对任一石块在第1 s 内、第2 s 内、第3 s 内位移之比为1∶4∶9D .重的石块落得快,轻的石块落得慢 9.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 A .在t s 内的位移决定于平均速度B .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位移的增量是相同的C .在第1 s 内,第2 s 内,第3 s 内的位移之比等于1∶3∶5D .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之差是一个常量 10.汽车从静止开始先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8 m /s 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共经历时间10 s ,由此可以求出( ) A .汽车加速运动的时间 B .汽车的平均速度 C .汽车减速运动的距离D .汽车运动的总距离为40 m1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先后经过A ,B ,C 三点,AB =BC.质点在AB 段和BC 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20 m /s ,30 m /s ,根据以上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 ) A .质点在AC 段运动的时间 B .质点的加速度C .质点在AC 段的平均速度D .质点在C 点的瞬时速度12.一物体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 内通过位移s 1到达A 点,接着在下一个时间T 内又通过位移s 2到达B 点,则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 .物体在A 点的速度为s 1+s 2TB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s 1T 2C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s 2-s 1T2D .物体在B 点的速度为3s 2-s 12T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图213.(4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A 、B 、C 、D 、E 、F 为相邻的6个计数点,若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 s ,则粗测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 m /s 2.14.(8分)有一水龙头漏水,当第一滴水滴到地面时,第二滴刚好开始自由下落,用尺测得水龙头离地面高度为s ,用秒表记录时间,当某一滴水刚好落到地面时按下秒表计时,并数“1”,当第n 滴水到达地面时,再次按下秒表,读出秒表时间为t ,由此可粗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1)滴水间隔T =__________.(2)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__________.15.(8分)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2 s 内依次经过相距27 m 的A 、B 两点,汽车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15 m /s .求:(1)汽车经过A 点时的速度大小;(2)A 点与出发点的距离;(3)汽车从出发点到A 点的平均速度大小.16.(10分)跳伞运动员从350 m 的高空离开直升机,自由下落一段距离后才打开降落伞,设开伞后以2 m /s 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到达地面的速度为4 m /s ,求他下落的总时间及自由下落的距离.(g 取10 m /s 2)17.(10分)从160 m 高空静止的汽球上自由落下一物体,此物体下落第2 s 末张开降落伞匀速下落,求物体落到地面上所用的时间.18.(12分)甲、乙两质点同时开始在彼此平行且靠近的两水平轨道上同向运动,甲在前,乙在后,相距s ,甲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以速度v 0做匀速直线运动,关于两质点在相遇前的运动. 某同学作如下分析:设两质点相遇前,它们之间的距离为Δs ,则Δs =12at 2+s -v 0t ,当t =v 0a时,两质点间距离Δs 有最小值,也就是两质点速度相等时,两质点之间距离最近. 你觉得他的分析是否正确?如果认为是正确的,请求出它们的最小距离;如果认为是不正确的,请说明理由并作出正确分析.参考答案1.D2.A [考查对矢量式的理解.加速度是矢量,负号不表示大小,A 正确;两物体的初速度方向不确定,不能判断是加速还是减速,B 错;若两物体均做减速运动,某时刻速度可以为零,C 错;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可以相同,D 错.] 3.C 4.C [从图上可以看出A 图中加速度一样,但一艘赛艇有初速度,所以另一艘赛艇始终追不上;B 图中两艘均做匀速运动,但速度不一样,所以速度小的始终追不上;D 图中,a 在15 s 内没有追上,后又速度小于b ,因此始终追不上;从C 图中可以看出经过20 s b 追上a.] 5.C 6.D7.AC [v -t 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和时间轴所夹的面积表示位移.当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据此得出正确的答案为A 、C .]8.AB [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求解,注意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推论.]9.AD [任何形式的运动,v =st,故A 正确;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为一常量,故B 错,D 对;只有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 选项才正确.] 10.BD11.CD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 =2s t =2s s v 1+s v 2=2v 1v 2v 1+v 2=2×20×3020+30m /s =24 m /s ,式中s为AB 和BC 的位移,选项C 正确;根据v t 2=v =v 0+v t2可知,v A +v B =40 m /s ,v B +v C =60 m /s ,故v C -v A =20 m /s ,又因为v =v A +v C2=24 m /s ,联立两式得C 点的瞬时速度为34 m /s ,D正确.] 12.AB 13.1.5814.(1)t n -1(2)2s(n -1)2/t 2解析 (1)一共有n -1个间隔;(2)由s =12gT 2得g =2s T 2,代入T =t n -1可得g =-2t2. 15.(1)12 m /s (2)48 m (3)6 m /s解析 (1)设汽车经过A 点时的速度为v A ,由平均速度公式v =v A +v B2,得:v A =2v -v B =(2×272-15) m /s =12 m /s汽车的加速度为a =v B -v A t =15-122m /s 2=1.5 m /s 2.(2)设A 点与出发点的距离为s ,则s =v 2A 2a =1222×1.5m =48 m .(3)由平均速度公式得v =0+v A2=6 m /s16.18.6 s 59 m解析 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经历了开伞前的自由落体和开伞后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两个过程,衔接这两个过程的是运动员开伞瞬间的速度,其位移关系如图所示.设运动员开伞瞬间的速度为v 1,则有v 21=2gs 1 ① v 22-v 21=2a 2s 2 ② s 1+s 2=H ③其中v 2=4 m /s ,a 2=-2 m /s 2,H =350 m ,解①②③得v 1≈34.4 m /s ,s 1=59 m .由t =t 1+t 2=v 1g +v 2-v 1a 2≈18.6 s .17.9 s解析 前2 s 内做自由落体运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s 1=12gt 21=12×10×22m =20 m ,自由落体的末速度v 1=gt 1=10×2 m /s =20 m /s ;以后以20 m /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下落140 m (160-20 m =140 m )后落地,所需时间t =14020s =7 s ,落地所需要的总时间为9 s .18.见解析解析 分析追及问题时,速度恰好相等时的情况往往是解题的关键.同时同地出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物体追赶同向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时,追上之前两者距离最大的条件为二者速度相等.异地出发,匀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前方同向运动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时情况较为复杂,在相遇之前,它们之间的距离Δs 可能先减小后增大,也可能不断减小,直至Δs =0(相遇),而存不存在先变小后变大的情况,这完全取决于两质点之间的初始距离s 与v 0、a 之间的大小关系.由s =v 0t -12at 2可解得t =v 0±v 20-2as a,可见,若v 2=2as ,即s =v 202a ,则t =v 0a时,甲、乙恰好相遇,Δs 为零.当v 20>2as ,即s<v 202a 时,在甲、乙相遇前,甲、乙之间的距离始终在减小,直至相遇(最小距离Δs =0),在t =v 0a 时, 甲被乙超过,不会出现Δs 最小的情况.当v 20<2as ,即s>v 202a时,甲与乙不可能相遇,两质点间距离会出现先变小后变大的情况,在t =v 0a 时,两质点之间的距离最近,Δs min =s -v 22a.。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总结学案新人教版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总结学案新人教版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根据纸带求某点的瞬时速度v n=x n+xn +12T根据纸带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v -t 图象法: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由Δx =aT 2得:a =Δx T 2匀变速直线运动⎩⎪⎨⎪⎧定义:沿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特点:加速度恒定,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基本公式⎩⎪⎨⎪⎧速度公式v =v 0+at 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速度—位移关系式v 2-v 20=2ax推论⎩⎪⎨⎪⎧平均速度v =v 0+v 2=vt 2连续相同时间T 内的位移差Δx =aT 2初速度为零时的规律公式及几个比例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分类⎩⎪⎨⎪⎧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v -t 图象⎩⎪⎨⎪⎧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的意义图线斜率的意义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特点:v 0=0,a =g 只在重力作用下规律⎩⎪⎨⎪⎧速度公式:v =gt 位移公式:h =12gt2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h 测重力加速度的方法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运用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实验检验→进行修正推广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竖直上抛运动⎩⎪⎨⎪⎧特点:v 0≠0,方向竖直向上,a =g规律⎩⎪⎨⎪⎧速度公式:v =v 0-gt 位移公式:h =v 0t-12gt 2处理方法⎩⎪⎨⎪⎧ 分段法全程法一、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分析技巧 1.常用公式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公式有:v =v 0+at ,x =v 0t +12at 2,v 2-v 20=2ax 。

高中物理 第2章《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总结(教案)

高中物理 第2章《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总结(教案)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总结【教学过程】知识网络★重难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与应用★1.公式中各量正负号的确定x、a、v0、v均为矢量,在应用公式时,一般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但不绝对,也可规定为负方向),凡是与v0方向相同的矢量为正值,相反的矢量为负值.当v0=0时,一般以a的方向为正方向,这样就把公式中的矢量运算转换成了代数运算.2.善用逆向思维法特别对于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倒过来可看成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样公式可以简化错误!,初速度为0的比例式也可以应用.3.注意(1)解题时首先选择正方向,一般以v0方向为正方向.(2)刹车类问题一般先求出刹车时间.(3)对于有往返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全过程加速度a 恒定),可对全过程应用公式v=v0+at、x=v0t+错误! at2、……列式求解.(4)分析题意时要养成画运动过程示意图的习惯,特别是对多过程问题.对于多过程问题,要注意前后过程的联系——前段过程的末速度是后一过程的初速度;再要注意寻找位移关系、时间关系。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解题方法【典型例题】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 内通过位移x 1到达A 点,接着在时间T 内又通过位移x 2到达B 点,则物体( )A .在A 点的速度大小为1222x x T +B .在B 点的速度大小为2132x x T - C .运动的加速度为122x TD .运动的加速度为221T x x +【答案】B★重难点二、x -t 图象和v —t 图象★★x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比较x -t 图 v -t 图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类型,其次应从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图象的斜率、截距、交点、拐点、面积等方面的含义加以深刻理解.线的处于同一位置运动的速度相同交点【典型例题】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该质点()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答案】D★重难点三、纸带问题的处理方法★纸带的分析与计算是近几年高考中考查的热点,因此应该掌握有关纸带问题的处理方法.1.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t知,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定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x=aT2知,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求瞬时速度根据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n=错误!,即n点的瞬时速度等于(n-1)点和(n+1)点间的平均速度.3.求加速度(1)逐差法虽然用a=错误!可以根据纸带求加速度,但只利用一个Δx时,偶然误差太大,为此应采取逐差法.如图所示,纸带上有六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x1、x2、x3、x4、x5、x6.由Δx=aT2可得:x4-x1=(x4-x3)+(x3-x2)+(x2-x1)=3aT2x5-x2=(x5-x4)+(x4-x3)+(x3-x2)=3aT2x6-x3=(x6-x5)+(x5-x4)+(x4-x3)=3aT2所以a=错误!=错误!。

2018年秋高中物理 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课堂达标 新人教版必修1

2018年秋高中物理 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课堂达标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辽宁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如图所示,一汽车装备了具有“全力自动刹车”功能的城市安全系统,系统以50Hz 的频率监视前方的交通状况。

当车速v ≤32.4km/h、且与前方静止的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接近安全距离时,如果司机未采取制动措施,系统就会立即启动“全力自动刹车”,使汽车避免与障碍物相撞。

在上述条件下,若该车在不同路况下的“全力自动刹车”的加速度大小取3~6m/s 2之间的某一值,则“全力自动刹车”的最长时间为导学号 1321411( B )A .10.8sB .3sC .5.4sD .1.5s 解析:t =Δv a =93s =3s 。

故选B 。

2.(北京交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为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导学号 1321411( D )A .在18s ~22s 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24mB .整个过程中,E 点所表示的状态是离出发点最远C .CD 段加速度与DE 段加速度方向相反D .BC 段表示质点通过的位移为34m解析:在18s ~22s 时间内,质点先沿正方向做减速运动,再反向做匀加速运动,由“面积”可知,物体的位移为零,故A 错误;在0~20s 内,物体一直沿正向运动,故位移一直增大,而20s ~22s 内,物体反向运动,故D 点所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故B 错误;CD段加速度与DE 段加速度方向相同,故C 错误;BC 段的位移为x =12(5+12)×4m=34m ,故D 正确。

3.(河南省南阳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导火索的火焰顺着导火索燃烧的2 速度是0.8cm/s ,为了使点火人在导火索火焰烧到爆炸物以前能够跑到离点火处120m 远的安全地方去,人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问导火索至少需要多长才行? 导学号1321411答案:12.8cm解析:从图象可知人在0~2内做匀加速运动,相应的位移为:x 1=0+v 22t =0+82×2=8m 。

高一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

高一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

高一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高中是重要的一年,大家一定要好好掌握高中,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讨章末,希望大家喜欢。

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每题中只要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对得4分,错选不选多项选择均不得分.)1.处于抽真空的玻璃管中的一枚硬币与一片羽毛,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硬币比羽毛先落究竟部B.硬币和羽毛一定同时落究竟部C.羽毛下落的减速度比硬币下落的减速度小D羽毛落究竟部时的速度比硬币落究竟部时的速度小答案:B2.汽车由运动末尾匀减速行进,经过 10 s 速度到达 5 m/s,那么在这 10 s 内()A.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0.5 m/sB.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2.5 m/sC.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5 m/sD.汽车的位移是 50 m答案:B3.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是s=4t+2t2 , s与t的单位区分为m和s ,那么它运动的初速度和减速度区分是()A. 0、4 m/s2B. 4 m/s、2 m/s2C. 4 m/s、1 m/s2D. 4 m/s、4 m/s2答案:D4.由运动末尾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当经过s位移的速度是v时,那么经过位移为2s时的速度是()A.2vB. 2vC.4vD.22v答案:A5.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 图象如下图,那么前4 s内()A.乙比甲运动得快B.2 s末乙追上甲C.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乙追上甲时距动身点40 m远答案:D6.«北京晚报»曾报道了这样一那么动人的事迹:5月9日下午,一位4岁小男孩从高15层的楼顶坠下,被同楼的一位青年在楼下接住,幸免于难,设每层楼的高度为3 m,这位青年从他所在的中央冲到楼下需求的时间是1.3 s,那么该青年要接住孩子,至少允许他反响的时间是(g=10 m/s2)() A.3.0 s B.1.7 s C.0.4 s D.1.3 s答案:B二、双项选择题(此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每题只要两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选对得6分,少选得3分,选错、多项选择或不选得0分.)7.从同一地点同时末尾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图象如下图.在0~t0时间内,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Ⅰ、Ⅱ两个物体的减速度都在不时减小B.Ⅰ物体的减速度不时增大,Ⅱ物体的减速度不时减小C.Ⅰ、Ⅱ两物体的位移都在不时增大D.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v1+v22答案:AC8.关于重力减速度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重力减速度是标量,只要大小没有方向,在计算中通常取9.8 m/s2B.在空中上不同的中央,重力减速度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的差异不是很大C.在地球上同一点,一切物体做自在落体运动时的减速度都相反D.在地球的两极,重力减速度为0.答案:BC在高中温习阶段,大家一定要多练习题,掌握考题的规律,掌握常考的知识,这样有助于提矮小家的分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质量评估(二)(测试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做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增加的速度相等,则为匀加速直线运动B .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C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变化恒定不变的运动D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恒定不变的运动解析:在任意相等时间内增加的速度相等的直线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A 错.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不变,但加速度不变的运动不一定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B 错,D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除与加速度有关外,还与时间有关,C 错.答案:D2.飞机起飞过程是从静止出发,在跑道上加速前进,当达到一定速度时离地升空.已知飞机加速前进路程为 1 600 m ,所用时间为40 s ,若这段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用a 表示加速度,v 表示离地时的速度,则( )A .a =2 m/s 2,v =80 m/sB .a =2 m/s 2,v =40 m/sC .a =1 m/s 2,v =40 m/sD .a =1 m/s 2,v =80 m/s 解析:由x =v 2t ,得v =2x t =2×1 60040 m/s =80 m/s ,而a =v t =8040m/s 2=2 m/s 2,故选项A 正确.答案:A3.以2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制动后能在2 m 内停下来,如果该汽车以40 m/s 的速度行驶,则它的制动距离应该是( )A .2 mB .4 mC .8 mD .16 m解析:由于0-v 2=2as ,s =-v 202a ,位移s ∝v 20,故初速度是原来的两倍,位移应是原来的4倍,即8 m ,C 正确.答案:C4.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设直尺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直尺被受测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为h ,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t ∝hB .t ∝1hC .t ∝hD .t ∝h 2解析:根据题意分析,直尺下落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由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 =12gt 2,可得t =2h g ,所以t ∝h ,故C 正确. 答案:C5.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vt 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 )A .在第8 s 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B .在第4 s 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C .在第2 s 末到第4 s 末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最大D .在第4 s 末和第8 s 末在同一位置上解析:由v -t 图象知,在0~6 s 内速度方向为正,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在t =6 s 末,v -t 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最大,即在6 s 末物体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故A 、B 均错误;在4~8 s 这段时间内,vt 图象的斜率最大,即在这段时间内加速度最大,C 错误;在第4 s 末和第8 s 末,物体的位移相同,在数值上均等于0~4 s 内vt 图象所围的面积,即在第4 s 末和第8 s 末,物体位于同一位置上,D 正确.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漏选得3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6.如图所示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A 、B 两质点的st 图象,由图可知( )A .t =0时,A 在B 的前面B .B 在t 2时刻追上A ,并在此后跑在A 的前面C .B 开始运动的速度比A 小,t 2时刻后才大于A 的速度D .A 运动的速度始终比B 大解析:t =0时,A 在原点正方向s 1位置处,B 在原点处,A 在B 的前面,A 对.t 2时刻两图线相交,表示该时刻B 追上A ,并在此后跑在A 的前面,B 对.B 开始运动的速度比A 小,t 1时刻后A 静止,B 仍然运动,C 、D 错.答案:AB7.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2,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2∶1,它们各自做自由落体运动,则两物体( )A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2∶1B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1C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2D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1解析: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无关,与其重力无关,C 错,D 对;又根据v =2gh ,A 对,B 错.答案:AD8.A 与B 两个质点向同一方向运动,A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 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计时时,A 、B 位于同一位置,则当它们再次位于同一位置时( )A .两质点速度相等B .A 与B 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C .B 的瞬时速度是A 的2倍D .A 与B 的位移相同解析:由题意可知二者位移相同,所用的时间也相同,则平均速度相同,再由v -=v A 2=v B ,所以A 的瞬时速度是B 的2倍,故选B 、D.答案:BD三、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7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9.(15分)(1)在“利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下述器材中不需要的是________(用代号表示).①低压交流电源 ②220 V 交流电源 ③刻度尺 ④停表 ⑤小车 ⑥带滑轮的长木板 ⑦纸带 ⑧天平 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2)实验时通过测量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迹来测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该同学在实验时得到6条纸带,在每条纸带上取6个点,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点的时间间隔T 均为0.02 s .其中1、2、3点相邻,4、5、6点相邻,在3点和4点之间还有若干个点.s 1是1、3两点的距离,s 2是4、6两点的距离,s 3是2、5两点的距离.①测出s 1、s 2、s 3后,计算打第2点时瞬时速度的表达式是v 2=________,计算打第5点时瞬时速度的表达式是v 5=________,计算加速度的表达式是a =________.②该同学测得的数据是s 1=4.00 cm ,s 2=6.60 cm ,s 3=28.10 cm ,根据数据求出a =________.解析:在(1)中要求学生知道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用的是220 V 交流电源和打点计时器可直接测出时间,还要学会根据实验的需要来选择仪器.(2)要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平均速度,来求打第2点和打第5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再利用所求的速度和s 3的数据,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推论v 2t -v 20=2as 即可求出a 值.答案:(1)①④⑧(2)①s 12T s 22T s 22-s 218s 3T 2 ②3.07 m/s 2 10.(14分)(2015·福建卷)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t 图象如图所示.求:(1)摩托车在0~20 s 这段时间的加速度a 的大小;(2)摩托车在0~75 s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v 的大小.解析:(1)据a =v -v 0t,由图线斜率,得 a =1.5 m/s 2.(2)由v-t 图象,得0~75 s 内车的位移s =25+752×30 m =1 500 m , 0~75 s 内车的平均速度v =s t =1 50075m/s =20 m/s. 答案:(1)1.5 m/s 2(2)20 m/s11.(14分)为打击贩毒,边防民警在各交通要道上布下天罗地网.某日,一辆藏毒汽车高速驶进某检查站,警方示意停止,毒贩见势不妙,高速闯卡.闯卡后,此车在平直公路上可视为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位移可由公式s 1=50t 来描述.藏毒车闯卡同时,原来停于卡口边的大功率警车立即启动追赶,警车从启动到追上毒贩的运动可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可由公式s2=2t2来描述.本题位移单位均为m,时间单位均为s.(1)藏毒车逃跑时的速度是多大?警车追赶藏毒车时的加速度为多大?(2)在追赶过程中,经多长时间警车与藏毒车的距离最远,最远距离为多少?(3)警车经过多长时间追上藏毒车,追上时已距离检查站多远?解析:(1)藏毒车逃跑时的速度v0=50 m/s,警车追赶藏毒车时的加速度a=4 m/s2.(2)当警车速度v与藏毒车速度v0相等时距离最远即v0=at1,得t1=12.5 s,此过程藏毒车位移s1=v0t1=50t1=50×12.5 m=625 m,警车位移s2=2t21=2×12.52m=312.5 m,最远距离Δs=s1-s2=625 m-312.5 m=312.5 m.(3)警车追上藏毒车时位移相同即50t2=2t22,得t2=25 s,此时与检查站距离s=50t2=50×25 m=1 250 m.答案:(1)50 m/s 4 m/s2(2)12.5 s 312.5 m(3)25 s 1 250 m12.(14分)足球比赛中,经常使用“边路突破,下底传中”的战术,即攻方队员带球沿边线前进,到底线附近进行传中.某足球场长90 m、宽60 m.攻方前锋在中线处将足球沿边线向前踢出,足球的运动可视为在地面上做初速度为12 m/s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1)足球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到停下来的位移为多大?(2)足球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同时,该前锋队员沿边线向前追赶足球.他的启动过程可以视为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2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他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8 m/s.该前锋队员至少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足球?解析:(1)已知足球的初速度为v 1=12 m/s ,末速度v =0,加速度为a 1=-2 m/s 2,位移为s 1=v 2-v 212a 1=0-1222×(-2) m =36 m. (2)已知前锋队员的加速度为a 2=2 m/s 2,最大速度为v 2=8 m/s ,前锋队员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和位移分别为: t 2=v 2a 2=4 s , s 2=v 22t 2=16 m , 足球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t 1=v -v 1a 1=6 s , 之后前锋队员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足球停止运动时,其位移为: s 3=v 2(t 1-t 2)=16 m ,由于s 2+s 3<s 1,故足球停止运动时,前锋队员没有追上足球. 然后前锋队员继续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追赶足球,则s 1-(s 2+s 3)=v 2t 3, 得t 3=0.5 s前锋队员追上足球的时间t =t 1+t 3=6.5 s.答案:(1)36 m (2)6.5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