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一起读_论语_体验做人的快乐_学习_和_教育_的原型
《论语》读后感作文600字(精选27篇)
《论语》读后感作文600字(精选27篇)《论语》作文600字篇1《论语》,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编录的孔子的经典语录,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南宋光宗绍熙元年,当时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汇集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
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大家别以为,孔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
因为我想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
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我从书中得知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仁”。
他宣扬一宗刚整的人格:“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已成仁。
”孔子的思想中的精髓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也应学习古人的精神传扬仁爱,不是吗?《论语》读后感[600字]作文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论语里的古文,里面有教人们做人的道理.比如: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鲜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有子说:"他(她)做人孝顺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欢冒犯长辈的人是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而喜欢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定做人的道理.孝顺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而我却没有做到孝顺父母.父母们总是叫我去收拾碗,我都拒绝了,他(她)们叫我去买东西,我也拒绝了.只要是父母们叫我去干的事情,我都没有完成.有一次,母亲叫我去买面包,我没答应,这次她生气了:"只会吃,不会做,真是一个窝囊废."说完,还打了我.母亲从不打我,从不骂我,从不生我的气,这次她是真的发怒了.我伤心极了,躲到被子里去哭.从这学期学了论语后,我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只要父母吩咐我去做任何事情,我都要全力以赴.学了论语对人是非常有用的!会让人体会到:父母的辛苦,父母的用意,父母的伟大!虽然父亲有时候让我干的活比较重,但是他们是为了让我体会到劳动的收获!虽然我犯错时被他们批评了,但是我不怨恨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表面是在批评,但暗中却是在教育着我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一种爱,这种爱是别人感受不到的爱!《论语》读后感作文600字篇2在学习班里,同初一预备班的学哥学姐们读到了初一上册的课本,其中,《论语十则》这篇文章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论语1.6感受
论语1.6感受
在《论语》中,孔子曾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
义,是道德的准则,是君子行事的原则;利,是利益的追求,是小人行事的动力。
在当今社会,我们不能只追求物质利益,而应该注重道德和义理。
《论语》提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让我认识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同时,学习也是一种享受和愉悦的过程。
《论语》提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让我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和方向,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总之,《论语》是一部充满智慧和价值的经典之作。
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自己。
同时,《论语》中的思想和理念也可以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行事和做人。
走进《论语》,感悟经典演讲稿
走进《论语》,感悟经典演讲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总结、合同协议、申报材料、规章制度、计划方案、条据书信、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application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schemes, doctrine letter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走进《论语》,感悟经典演讲稿走进《论语》,感悟经典演讲稿(精选13篇)演讲稿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
《论语》读书心得小学5篇
《论语》读书心得小学5篇论语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价值的书之一,其中所记载的先师——孔子的思想以及他的言论。
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论语》读书心得小学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论语》读书心得小学范文篇1今日,我们学习了《论语》,《论语》是我国的文化珍宝,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学习论语后,我除了学习了一篇课文外,我还有了许多心得体会。
:一种是教怎么做人,另一种则是教我们怎样学习。
论做人,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真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虽然吃粗粮,喝冷水,没有太多的物质享受,但他却乐在其中。
这句话告诫我们不要贪求那么多的物质享受,精神与学习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事物。
读完这句话,我也不由得联想到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盲目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买许多名牌衣服,却不知这些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到最终,仍是一事无成。
这句话让我明白,不能贪求名利,要做一个安贫乐道之人。
论学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中要学会学思结合。
这句话让我感到颇为熟识,让我想起小学老师也经常这样说。
想了一会,才不由得感叹到古人的聪明才智,就算到了今日也照旧适用。
这句话让我明白,要学思结合,光学不思或光思不学都是错误的学习方式。
学习过《论语》,我有许多的心得体会,同时也感叹于孔子这位文学巨匠的宏大,没有他,也就没有“温故知新”,没有“不耻下问”,没有“诲人不倦”,没有“后生可畏”这些大家耳熟能祥的成语。
学习《论语》给我带来了很多,在现实生活,我也要学以致用,努力做一个爱学、乐友、有修养的人。
《论语》读书心得小学范文篇2《论语》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对流水的感叹,融进了他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
用逝水象征时光的消逝——一种促人准时行动的紧迫感,一种生命价值只有在奋斗中才会实现的历史责任感,都在一声叹息中流露出来,带给人无尽的思索。
时间——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东西。
2022《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5篇)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 1 在这个假期里,老师又上我们背诵了《论语》这本书,再次
走进论语,给我的感受有许多…… 孔子是我国古代宏大的教化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才智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后人称他为“圣人”,这 就是我们常说的孔圣人。
《论语》教会我如何学习,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温习旧学问时,能有新体会。新发觉, 就可以当老师了。
第3页 共27页
于义,小人喻于利。” 在学习方面,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
关键,这对于我国如今的教化改革有很重要的意义。孔子在和弟子 的交谈中多次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 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孔子还主见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 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即文化学问、品德修养、忠诚 笃厚、坚守信约。在学习目的上,孔子明确指出要学以致用,为 国家和人民做实事。
子表扬他“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 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早死”,“其心三月不违仁”,在弟子三 千中,孔子认为颜回最好学,只有他的高尚品德达到了“仁”的 标准,多次在公开场合进行表扬,并以他为榜样要求弟子们学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的好学精神值得我好好学习。“敏 而好学,不耻下问”,因为学无止境,所以不要觉得向比自己差 的人请教问题是一种羞辱;“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学习别人 的特长和优点,取长补短;同时,擅长提出问题,很多伟人都喜 爱问个为什么,如爱因斯坦、爱迪生等。“温故而知新”也是颜 回的优点之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温习学过的学问,就 会有新的发觉、新的领悟和收获。可是我在学习中满意于一知半 解,读书往往走马观花,经常造成错误百出。有的题目老师还没 讲完,我早已得意忘形地在心里说,这么简洁还用讲吗?可是做 题的时候才发觉有几个关键的地方搞不明白,只好再重新去翻书 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学习效果大大下降。在与爸爸妈妈探讨作 品中人物的时候,好几次张冠李戴,把《水浒传》里李逵的故事 说成张飞的,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又变成了吴用的了,为此没少让 爸爸笑话,他指责我读书不专心,没有深度,太过于浮躁。想来 实在令人惭愧。颜回“闻一知十”,擅长举一反三,将老师的学 说不断发展下去。
读《论语》体会快乐人生观
礼乐之乐:人文艺术之美善育人 乐处之乐:个人生活的通达自得
入世之乐:奔走于世的坚毅
当代大学生不快乐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迷茫:理想信念的缺失 (二)抉择:多元文化的冲击 (三)失落: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四)挫折:目标设定不合理 (五)压力:就业前景的不确定 (六)困惑:人际交往的复杂化
儒家快乐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国学大师钱穆曾说:“《论语》一书,乃孔子遗训所萃, 此为中国最古最有价值之宝典。”言为心声,书如其人。 司马迁曾言:“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史 记・孔子世家》)《论语》全篇,多于说乐,鲜于言苦。 按照李泽厚的论说,西方文化是一种“罪感文化”;中 国文化则是“乐感文化”――“乐感文化”所追求的“乐”, 并非动物式的自然产物,而是后天修养的某种成果。 也许孔子豁达的人生态度、乐观坚毅的精神就是中国 “乐感文化”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源头。
读《论语》体会快乐人生观
选择、享受快乐、创造快乐
快乐观的教育是我国当前道德教育中容 易忽视又十分重要的教育 ,它是道德教育 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快乐说不是享乐 主义 ;个人主义不是利己主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 ,我们既不提倡 “禁欲主义”“苦行主义”也不提倡 “享乐主义”“纵欲主义”。 我们提倡一种“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快 乐观 ,我们今天分享的是:之前思修课上 进行的“选择、享受快乐、创造快乐” 的教育。
引子
《论语》中的乐观
《论语.宪问》中谈到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 勇者不惧。”如果你心 怀很敞亮,内心很仁厚, 便会有一种坦然的勇敢, 去直面你的悲痛与遗憾。 知仁义,爱自己,然后 内心真正快乐。 人生真正的成功必然要
伴随快乐。
《论语》全面体现了孔子乐观坚毅的精神。孔 子乐天知命、通达坚毅的人格境界,伴随着儒 家学说的流布,已成长为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 精神底蕴。 在《论语》中,孔子倡导的快乐观和孔子所称 赞的生活之乐,探索乐之本、乐之基、乐之度、 乐之则的内在精神价值。孔子的观点对于引导 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追 求至真至善、至美至乐幸福人生具有重要意 义。
咱们一起读《论语》,体验做人的快乐——“学习”和“教育”的原型
听 到好 学 的 了。”
思是只要有两个人在一起 , 便不能不有仁的道德 , 而 仁 的道德也只能在人与人间产生 。《 中庸》 也说 :仁 “
者 , 也 。” 】 人 I凹 3
颜 回( 渊 ) 颜 早亡 , 子 的反 应是 : 孔 颜 渊死 。子 日 :噫 !天 丧予 !天丧 予 !” “
人成 为圣人 , 学 的人 是庸 人 , 不 圣人 是学 出来 的。 孑 子 以学做 人 , L 以学 取人 , 当时 的人 也 以学评论
孔 子 的学生 。
近 代 注解 《 论语 》 的学者 , 同时 引用两 个方 家 , 我 大陆 的杨伯 峻先 生 ,和从 大 陆到 台湾 去 的钱 穆 先生 的论述 , 望我 们能 够跟 随两 个先 生学 习 。 希 孔 子说 :就 是 十户 人家 的地方 ,一定有 像 我这 “ 样又 忠心 又信 实 的人 ,只是 赶不 上我 的喜欢 学 问罢
颜渊死 了, 孔子道 :咳! “ 天老爷要我的命 呀 ! 天
老 爷要 我 的命 呀 !” … 颜 渊死 了 ,先生 说 :天 啊 !天丧 了我 ,天丧 了 “
我 。 ”] [8 23 2
两个人在一起称为“ ”意思是我是人你也是 仁 , 人, 你是人我也是人 。 我是什么样的人 , 即: 你也是什 么样 的人 , 你是什么样 的人 , 我也是什 么样 的人 , 我
了 。”l _ l 5
哀 公 问 :弟 子孰 为好 学 ?孔 子对 日 :有颜 回者 “ ” “
好学 , 迁怒 , 不 不贰 过 , 幸短 命 死 矣 , 不 今也 则亡 , 未 闻好学 者也 。” 鲁 哀公 问 :你 的学生 中 , “ 哪个好 学 ?孑 子 答道 : ”L “ 有一 个 叫颜 回的 人好 学 , 拿 别人 出气 ; 不再 犯 不 也
《论语》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快乐_高二作文
《论语》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快乐《论语》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快乐《论语》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快乐曾经我觉得《论语》离我们很遥远,孔子更是遥不可及的。
宋代的开国宰相赵普不是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那它一定是很深奥的,对于我们现代人,尤其是我们学生又能有多少指导作用呢?直到我在语文课本上学到了“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才明白《论语》可以离我们如此之近。
妈妈给我推荐了于丹的《论语心得》。
一点点的读下来,我几乎对论语着了迷。
正如于丹老师所说,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人人都希望过上快乐的生活,孔夫子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找到自己内心的安宁。
孔夫子曾夸奖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颜回缺衣少食环境艰苦,对别人难以忍受的生活,他却可以自得其乐。
也许有人会说,现今的社会也有人生活清贫。
然而我认为颜回真正令人敬佩的并不是他能忍受这么艰苦的生活境遇,而是他的生活态度,在所有人都哀叹抱怨的时候,他却不改乐观的态度。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喜新厌旧”,有了新的文具就马上把旧的扔在一旁,不喜欢的衣服就不穿,不爱吃的饭菜浅尝辄止,如果我处在颜回的境地不知该怎样了。
诚然,谁都不愿过苦日子,但是好的物质条件并不能使我们保持心灵的恬静和安宁。
学习《论语》我印象最深的两个字,一个是“恕”,一个是“仁”。
子贡问老师孔子:“有一言可终生行之者乎?”孔子曰:“其恕乎!”什么是“恕”呢?老师又加了八个字的注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字说起来不难,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
很多时候,事情都过去了,我们却还在反复想,这么可恶的人(事),我怎么能原谅他呢?可是我们却没有意识到不“恕”人的同时实际上是不“恕”己,自己反而受到更大的伤害。
孔子的另一个学生樊迟问老师什么叫“仁”,老师告诉他“爱人”。
读《于丹〈论语〉心得》 悟人生快乐之道
读《于丹〈论语〉心得》悟人生快乐之道申国英读一本好书,就如同跟一个高尚人谈话。
《于丹〈论语〉心得》一书,读起来让你爱不释手。
于丹结合自己的人生感悟,旁征博引、通俗易懂地解读了《论语》一书,让闪烁着道德与智慧光芒的孔子言行,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似杯杯琼浆,沁人心脾。
此书封面上的文字:《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一句导语,引人入胜。
读完此书,掩卷沉思,感慨横生:人生一世,不应该有那么多苦和累,伴随人生的应该是快乐。
那么,如何去过“快乐”的人生呢?书中的许多见解,令人产生了共鸣。
有一个乐观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叫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真正令人敬佩的,并不是他能够忍受这么艰苦的生活境遇,而是他的生活态度。
在所有人都以这种生活为苦,哀叹抱怨的时候,颜回却不改变他乐观的态度。
是啊,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物质生活固然重要,但精神世界更重要。
物质生活不要横向比,要与自己的昨天、与自己的前天比,从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到70米、90米,上百米;从衣食不足,到丰衣足食;从几十元钱的微薄工资,到几千元的收入;我们每天都能迎着太阳,开始一天的美好生活,伴着月亮进入神秘的梦乡,我们每天都能听着鸟鸣,闻着花香……想想这些,还有什么不满足,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不要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要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俗话说,知足者常乐。
但这并等于说不思进取。
同样是被红灯所阻的司机,一个司机想:真好!绿灯亮,我第一个行;另一个司机脸上却笼上阴云:唉,真倒霉,怎么赶到我亮了红灯。
不同的生活态度,将会带来不一样的言行。
有一个乐观的生活态度,一定会有一个向上的心态,一定会有一个积极的学习工作状态。
有一个宽容的开阔心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好自己,同时更要想到别人。
《论语》诵读稿
《论语》诵读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家长、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诵读《论语》的心得。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诵读《论语》,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体会孔子人格魅力,也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在读诵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对于弟子的谆谆教导,对于天下人民的殷切关怀,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道德、仁爱、勇气等价值观念的精华。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以孔子的思想为指导,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
首先,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我们要不断学习,自我完善,有较强的自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我们要心怀仁爱,乐于助人,尊重他人,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
最后,我想引用孔子的一句话:“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意思是说:“一个有志向的人应当致力于追求道,而不是沉迷于物质享受,这样的人不值得与他讨论问题。
”让我们一起牢
记这句话,努力成为有志向、有担当、有品德的人。
谢谢大家!。
六年级成长作文:论语伴我成长
六年级成长作文:论语伴我成长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开始学习语文,其中一部分内容便是《论语》。
那时候,我对《论语》并不感兴趣,认为里面的内容和我的生活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并没有仔细阅读。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我开始逐渐了解到,学习《论语》对我的人生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论语》是我成长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益友。
其中的一些名言警句,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等话语,都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间,成为我人生的座右铭。
《论语》告诉我们,做人要有理想信念,不断努力奋斗才能获得成功。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告诉我们,知道与实践之间有着巨大的距离,理论与实际是两码事。
只有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从中受益。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论语》也告诉我们要谦虚、谨慎,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
孔子曾经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做到言行一致,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才能够长久地相处。
《论语》还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以礼待人。
孔子讲过:“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这句话告诉我们,交朋友要选好的,不能和小人交;友谊是应该淡然的,不能仅仅基于利益;重友谊就是重付出,重关怀,重理解。
总而言之,《论语》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本必备之书。
它为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教诲,帮助我成为了一个真正有思想、有人性、有文化修养的人。
正如孔子说过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读了《论语》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的意义不在于得到什么东西,而在于享受过程中的快乐,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人生当中,感受到收获与成长的喜悦。
因此,我要感谢《论语》伴我成长,带给我这么多的刻骨铭心的教益。
我相信,在未来的路上,我一定会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并且愿意与身边的人分享《论语》的思想精髓,让更多的人受益。
适合朗诵的论语稿件
适合朗诵的论语稿件[背景音乐起]“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声音渐强,朗诵者满怀热情。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为大家朗诵的篇章是《论语》中的一段,这是孔子的教诲,也是我们人生的指南。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这不仅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对知识的尊重。
我们要明白自己的无知,不断求知,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同时,这也是一种谦虚的态度,让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更加坚定。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这句话告诫我们,言行一致才是君子的风范。
只有把理论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目标。
不要只说不做,要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去证明我们的决心和能力。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是对过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
只有不断地总结过去,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在新的环境中更好地应对挑战。
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我们成长的动力源泉。
朋友们,“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是对我们坚韧意志的鼓励。
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不能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成功。
最后,“博学而笃志,切问近思。
”这是我们对自身的要求,也是我们对未来的期许。
我们要不断学习,拓展视野,树立远大的理想;同时也要关注现实问题,从小事做起,为实现梦想付出努力。
以上就是我要为大家朗诵的内容。
希望这些经典的话语能够激励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追求卓越。
让我们一起以孔子的智慧为指引,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结束语部分]谢谢大家!让我们铭记这些话语,让它们成为我们人生路上的明灯,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
诵读论语的收获和感悟
诵读论语的收获和感悟1. 诵读《论语》,那可真是让我收获满满啊!就像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盏明灯。
比如说“吾日三省吾身”,这让我也养成了经常反思自己的习惯呀!想想看,要是每天都能这样自我检查,那进步得多大呀!2. 读了《论语》后,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智慧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不就像是给知识的种子不断浇水施肥,然后看着它茁壮成长吗?难道你不想拥有这样的收获吗?3. 《论语》真的太神奇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随时都能从身边人身上学到东西。
就好比走在路上,处处都有宝藏等你去发现,这感觉多棒啊!4. 哎呀呀,诵读《论语》的感悟可太多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不就跟挖掘宝藏似的,每次回顾都能有新发现,你说神奇不神奇!5. 读《论语》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啊!“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就好像把人的内心世界分得清清楚楚。
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成为那个坦荡荡的君子吗?6. 哇塞,《论语》给我的收获简直无法形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像是给学习安上了一对翅膀,只有两者结合才能高飞呀!你还不赶紧去读?7. 诵读《论语》后,我感悟太深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像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那动力简直无穷大呀,你不觉得吗?8. 《论语》真的是个宝藏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让我不管面对谁都能虚心请教。
就像一个求知若渴的孩子,到处寻找知识的源泉,多有意思啊!9. 读了《论语》,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品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不就是与人相处的黄金法则吗?这收获可太大啦!10. 诵读《论语》,那感悟简直如泉涌啊!“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就如同在困难中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坚韧。
我们都要像松柏一样顽强呀,不是吗?我的观点结论:诵读《论语》真的能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收获和感悟,能让我们变得更智慧、更有品德、更会与人相处,大家都应该好好去读一读呀!。
学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学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10篇)学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10篇)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
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论语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论语的心得体会篇1我和父亲一起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通过我自己的理解与父亲的解释,我了解到了《论语心得》的内容以及《论语》的道理。
《论语心得》主要讲述的,就是于丹对于孔子的《论语》的感悟。
内容分别有: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
孔子一生最看重的,就是“恕”、“仁”与“智”。
然而,快乐也悄悄地隐藏在这三个字中。
“恕”,宽恕他人的错误行为,机能体现出自己博大的胸怀,又能感受到在宽恕了别人之后,心中的那份愉悦和清爽。
孔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对夫妇的儿子因车祸而身亡,但是,肇事司机撞人后立刻驾车逃跑了,抓不到他。
夫妇俩悲痛欲绝,有人问:“你们恨那个撞死你们儿子的司机吗?”夫妇俩说:“不恨。
相信他也不是故意的,要恨,只能恨儿子命不好。
”这一信息传到了司机的耳中,司机倍感羞愧,便到公安局自首了。
由此可见,宽恕的力量多么强大!“仁”,爱一个人能够使那个人的心中充满。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人之方也已。
”能够从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
关爱别人,就是仁,所以,我们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一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智”,了解别人叫做“智”。
我们应该做一个充分了解他人的人,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虽然这句话是关于道德修养的,但是也让我们知道,了解他人是很重要的。
当我们认识了他人,且能够知道他(她)需要的是什么,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感受到快乐。
“恕”、“仁”和“智”,三个字集中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美好的人了。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的心中充满幸福和快乐。
跟孔子学快乐——读《论语》有感
跟孔子学快乐——读《论语》有感半部《论语》治天下。
此言几乎尽人皆知。
但为什么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呢?不知道有多少人作过思考?又有多少人知道答案?本人在多次研读《论语》之后发现,这恐怕跟快乐有关。
因为,快乐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终生不变的追求。
只有满足人类快乐需求的东西,才会受到人类普遍的欢迎。
而且,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古国,也是人类快乐的古国。
关于这一点,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就连哈佛大学那位红遍全球的幸福学教授泰勒.本-沙哈尔,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访问时都谈到,中国是世界快乐哲学的鼻祖。
总之可以说,孔子是一代圣人,也是快乐达人。
《论语》开宗明义,讲的就是快乐。
且从实质上看,《论语》就是一部快乐经。
透过《论语》,我们完全可以向孔子获取快乐的真经。
集中又体现在快乐的三大法宝上,即: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
一是知足常乐。
富贵快乐,贫穷也快乐;当官快乐,为民也快乐。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贫而不怨,富而不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这就是孔子的“知足常乐”。
孔子说他的弟子颜回,是一个贫穷而快乐的人: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孔子说:“品德好呀,颜回啊!一竹筒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狭小的巷子里,一般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忧愁,颜回却不改变自己的快乐。
品德好呀,颜回啊!”而对他自己: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起胳膊垫着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如同天上的浮云。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借,以六艺为活动范围。
这就是孔子的快乐准则和快乐策略。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了义却不能去做,对缺点错误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
读《论语》,享受快乐人生
读《论语》,享受快乐人生《论语》一言以蔽之,“乐”。
讲的就是人生的快乐,以及如何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什么样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论语里面很多地方都提到了,略举几例:“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此种人生可谓之“逍遥”。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此种“乐”,是人生的真意,也是孔子人生哲学的中心。
但孔子认为,快乐是求不来的,也不能去求,即非刻意为之,乃顺自然之性。
梁先生认为,“求”就是功利的表现,而孔子心中理想的人生则从根本上是一个非功利的态度。
论语所讲的“君子”,就是快乐的人。
“君子坦荡荡”、“君子泰而不骄”、“君子道者三,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所讲的仁义礼智并不是要压制人性,不是平常人所理解的道德伦理的桎梏。
恰恰相反,他是为了让人性在更大程度上得到舒展,激发出生命的活力,人生应该是快乐,活泼,生机勃勃的,而不是生机滞塞,死气沉沉。
那不是他所追求的,也不是我们所追求的。
怎样才能拥有人生的快乐?孔子并没有也不可能给我们一个具体的方法。
上面说过,快乐是求不来的,但并不是说人在这个问题上无所作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其实有一个很积极的人生态度。
从根本上说,他的学说就是教人安身立命,但和庄子不同,他并不超然世外,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统一于“乐”这个内核:不仅自己要有人生的快乐,还希望天下人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人生的快乐如果依赖于外在的物质或利益,那这种快乐必然是肤浅的,也是短暂的。
孔子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告诉我们,“乐”也好,“礼”也好,“义”也好,“仁”也好,都是出于人的心灵,是发自内心,发乎生命的自然行为,而不是由于外在的规则。
不是别人强制我这么做,也不是我“应该”这么做,纯粹是人的本性的自然体现。
《论语》中处处蕴涵着一种豁达的人生观,对诸如贫富、贵贱、苦乐、生死等问题,都很看得开。
品读《论语》孔子一生最快乐的六件事,原来幸福如此简单!
品读《论语》孔子一生最快乐的六件事,原来幸福如此简单!01学习之乐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论语·学而》)人们每每于学习,则厌学、倦学、恨学、弃学,这是因为不真知学之滋味。
若能进入深里,得其知识,晓其义理,获其智慧,养其情性,便能好学且乐学,能精进且不能自已了。
孔子活到老学到老,便是由好之而进入乐之,从而乐此不疲了。
02交友之乐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交友是一种快乐的事情,互相慰问、交流、切磋、帮助,这是一种快乐。
孔子不仅善交朋友,且广交朋友,给他带来了很多的快乐。
03歌舞之乐音乐与舞蹈,孔子不仅喜爱,且精于研究,敏于鉴赏,长于教育。
他会作词作曲,是卓越的词曲作家;会多样演奏,是多才华的演奏家;酷爱歌唱,以歌声表志趣;音乐的教育,他又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音乐能使人快乐,音乐也与孔子这位真正的大音乐家结伴相随一生。
孔子有名言:“成于乐。
”(《论语·泰伯》)04育人之乐孔子弟子三千,在培育人才之中,自己也获得了巨大的欢乐。
弟子们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志趣、不同的爱好、不同的碰撞、不同的教学相长,就像三千朵不同色香形的花朵盛开在孔门这座大花园里。
孔子门墙桃李芬芳,争奇斗艳,春色满园,怎会不令人快乐、令人愉悦、令人陶醉!此亦如《孟子·尽心上》所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第三种乐趣)也。
”05山水之乐孔子喜欢登山临水,且每每于此时此境此情,志舒意畅心欢。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这水可以让人“乐”,这山也可以让人“乐”,可以乐以忘忧,乐而生智。
因此当弟子曾说出其志:“莫(同“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先进》)此时夫子喟然叹曰:“吾与(赞同)点(指曾)也!”其奥秘之一便是孔子既眷恋人世,亦依恋大自然。
投入、欣赏并享受大自然,是孔子人生之调节、超脱、快乐,乃至于获取智慧与灵感的一个主要源头。
孔子学习的快乐来自知识整体性
孔子学习的快乐来自知识整体性在《论语》中,孔子是一个很理性的现实主义者,他相信天命也不怀疑鬼神的存在,但他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此岸世界的自我实现,而不是彼岸世界的自我解脱,人要学会欣赏并践行人生的三种快乐。
所以在《论语》的开篇中,孔子说的是人生中的三种快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了,能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不是很开心吗?有志同道合的友人从远方来相聚,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并不因此而烦恼抱怨,这不就是一个君子吗?”人生的快乐在于在学习中提升自己。
孔子认为人生的第一大快乐就是学习。
人生而无知,就像一张白纸,最后被画成什么样子,有赖于文化的作用,化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过程。
但光学习不思考还不行,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认为,光有思还不行,还要把学的思考,都用在生活的实践当中去,这种思想被宋朝的理学家朱熹和明朝的心学家王阳明定义成“知和行”的关系。
朱熹认为学习知识是人生的第一步,因为你不知道就没办法走路,所以叫做“先知后行”,但王阳明则强烈地反对朱熹把知和行割裂开来的理论,认为知与行是不可分割的,要知行合一。
所以,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深厚自己的人生智慧,这是人生的第一种快乐。
人生的快乐就像蜘蛛结网,享受交友的快乐。
人生的第二种是交友之乐,人是社会动物,人类世界不是孤岛而是蛛网,人是需要沟通和联结的。
摇滚歌手张楚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我说孤独的人是可悲的。
人可以忍受身体上的苦痛,但忍受不了那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四野无人的孤寂。
中国文化为重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儒家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为五种,分别是“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并且用“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来规范“五伦”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孔子学习的快乐来自知识整体性。
乐在论语中的体现
乐在论语中的体现
在《论语》中,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的乐趣:孔子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愉悦的体验,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强调学习应该是一种乐趣,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人们可以获得知识和智慧的乐趣。
2. 行善的乐趣:孔子提倡行善为乐,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雍也》),强调道德行为和公正正直的乐趣。
他认为通过行善可以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3. 友谊的乐趣:孔子非常重视人际关系和友谊,他说:“朋友之道,言而有信,行而有敬。
”(《论语·子路》),强调真诚和尊重在友谊中的乐趣。
他认为通过与朋友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人们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快乐。
4. 自我修养的乐趣:孔子提倡自我修养和内心的宁静,他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论语·泰伯》),强调通过修身养性和追求道德美德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论语》中的乐主要体现在学习的乐趣、行善的乐趣、友谊的乐趣和自我修养的乐趣等方面。
通过这些乐趣的追求,人们可以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快乐,不是做帝王能够知道的滋味。把学生称为弟 出来的。
子,意思是学生如弟如子,还不够,学生亦如父母,可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惜这个意思几千年都没有摸清楚,我觉得“学生如自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己的父母”这个意思被后代的老师昧起来了。透过孟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
专题研讨 ZHUANTIYANTAO
·传统文化与中小学教育·
咱们一起读《论语》,体验做人的快乐
—— —“学习”和“教育”的原型
笪文 毕世响
〔摘 要〕“学习”这个概念来自孔子“,教育”这个概念来自孟子“,学习”和“教育”的根本是做人,做人的根 本是乐。学习,教育,乐,是一气呵成的人的本性的实践,这个人性实践之乐是自然的,平静的,不是外力加上去 的。孔子并不必然是道德圣人,而是在学中实践快乐的人,因为孔子摸到了天教人做人的意思。我们做人,是接 着孔子、孟子往下做人,接着孔子、孟子摸天的意思,接着孔子、孟子实践人性的乐。人不能违天,天也不能违 人,在教育普及的岁月,天为人存在,不是人为天存在。以人为本,应该是以人为天。
“仁”与“人”相同。《说文》云:“仁,亲也。从人二。”意 不知道我,我心不存些微怫郁不欢之意,不真是一位
上海教育科研 2011.8 9 SHANGHAI JIAOYU KEYAN
专题研讨 ZHUANTIYANTAO
·传统文化与中小学教育·
修养有成德的君子吗?”[2]5 孔子的根本思想,就在《论语》开头的这几行字,
·传统文化与中小学教育·
何不这般说呀! ”[2]182 孔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这一段话是夫子自道。
他,学习就是快乐,快乐就是学习,快乐是人性的本 体,不是人性以外的寻找。如果人性里面没有快乐, 怎么能够寻找出来?这个快乐是人性的烂漫与自然, 和道德呀,责任呀,了无关涉。一些奸邪之人如蔡京、 严嵩和秦桧,都是学究天人之人,可见,学与道德没 有必然联系。把孔子鼓捣成一个道德化身,弄得人一 说起孔子,就想到仁义道德,这是妖精孔子,不是人 孔子。
原型教育:像伺候父母一样伺候学生
是接着孔孟往下乐,偏离乐,就是背叛教育精神。社
孔子哭颜回,竟像哭自己的父母。原来老师对待 会一直在变化,社会精神永远不变。我对孔孟“乐”的
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那样,这是“教育”的一个 体认,除了是我自己的心得以外,更是孔孟以后许多
意思。 “教育”来自于孟子:“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 读书人的体认。宋儒把孔子说的“乐”,像女娲抟土造
〔关键词〕学习 教育 做人 乐
原型孔子:只干了一件事 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一辈子到底干了什 么勾当,要把他树为第一大圣人?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 好学也。” 近代注解《论语》的学者,我同时引用两个方家, 大陆的杨伯峻先生,和从大陆到台湾去的钱穆先生 的论述,希望我们能够跟随两个先生学习。 孔子说“:就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一定有像我这 样又忠心又信实的人,只是赶不上我的喜欢学问罢 了。”[1]56 先生说“:十家的小邑、其中必有像我般资质忠 信的人,但不能像我般好学呀! ”[2]138 《论语》只说了一件事:学。孔子只干了一件事: 学。不懂这个道理,对《论语》说话都是野狐禅。钱穆 说:“忠信,人之天质,与生俱有。……美质易得,须学 而成。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可
以至圣人,不学不免为乡人。后人尊崇孔子,亦仅可 谓圣学难企,不当谓圣人生知,非由学得。……孔子 圣人,人伦之至,而自谓所异于人者惟在学。”[2]138 人 的忠信是与生俱来的天质,唯有学才把人分野,学的 人成为圣人,不学的人是庸人,圣人是学出来的。
孔子以学做人,以学取人,当时的人也以学评论 孔子的学生。
学本来和识字没有必然关系,孔子说:“弟子入 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 以学文。”(后生小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 自己房子,便敬爱兄长;寡言少语,说则诚实可信,博 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有剩 余力量,就再去学习文献。)[1]6
教育普及的岁月,教育的意思越来越糊涂。因为 不接受教育也能够生活,为什么非得接受教育呢?孔 子的这几句话,钱穆是这样解释的,也知道人为什么 要接受教育:
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 着“道德”来啃儒家,未免是小人儒。我把孟子说的教
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 育本身是乐,也划入“孔颜乐处”的三种乐趣,但是 “学习”和“教育”混用,只有学习之乐,没有教育之
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3]309)
今天“学习”的意思多是学校教育,识字念文章 写作业回答问题,其原始意义却是在日常生活中做 人。至于亲炙文献知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 要么没有钱,要么没有闲。吃饭大如天,只有那些有 钱有闲的人,才能坐下来讨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那 样和吃饭没有直接干系的事情,怀疑太阳明天会不 会出来。后来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太阳明天会不会
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 人那样抟成“孔颜乐处”,终究成了中国文化和哲学
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的一个大命题,几乎可以说“孔颜乐处”就是儒家精
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君子有 神。宋儒说的“孔颜乐处”,立足于儒家的心性之说,
三种乐趣,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 发端于佛家的顿悟,又跃入道家的轻灵。有人一直抱
其它一切都是从这几行字里流淌出来的。论语以 “学”开篇,用意很深。学,是学做人。人做人,是跟人
学做人,人跟人学做人还不是根本,根本是人跟天学 做人,这是整个人类时时刻刻反复进行的事情。人跟 天学做人,是要做一个善的人,人头顶上的天,是公 正的,《荀子·天论》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 亡。”(天有自己的存在道理,不会因为圣明天子治理 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恶心天子治理就消亡)。孔子说: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说 了什么呢?四季照样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 么呢?[1]199),他又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 天为大,唯尧则之。”(尧真是了不得呀!真高大得很 呀!只有天最高最大,只有尧能够学习天。[1]89)
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 有着乐趣。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我看来好像 浮云。”[1]76
先生说“:吃着粗饭,喝着白水,曲着臂膊当枕头 用,乐趣亦可在这里了。不义而来的富贵,对我只像 天际浮云般。”[2]179
孔子富贵过,贫穷过,富贵和贫穷,都一样过活。 那是自然的事情,平静的事情。孔子的乐与仁,意思 是自然与平静。不能把孔子这样的话理解为高尚。
3.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 “女奚不 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 尔。”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为人怎么样,子路不回答。孔 子对子路道“: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用功便 忘记吃饭,快乐便忘记忧愁,不晓得衰老会要到来, 如此罢了。”[1]76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 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 闻好学者也。”
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好学?”孔子答道: “有一个叫颜回的人好学,不拿别人出气;也不再犯 同样的过失。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没有这样的人 了,再也没听过好学的人了。”[1]117
鲁哀公问孔子道:“你的学生们,哪个是好学的 呀?”孔子对道:“有颜回是好学的,他有怒能不迁向 别处,有过失能不再犯。可惜短寿死了,目下则没有
上海教育科研 2011.8 8 SHANGHAI JIAOYU KEYAN
ZHUANTIYANTAO 专题研讨
·传统文化与中小学教育·
听到好学的了。”[2]141
思是只要有两个人在一起,便不能不有仁的道德,而
颜回(颜渊)早亡,孔子的反应是:
仁的道德也只能在人与人间产生。《中庸》也说:“仁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叶公问子路:“你们先生孔子,究是怎样一个人 呀?”子路一时答不上,回来告先生。先生说: “你何不 答道:‘这人呀! 他心下发愤,连吃饭也忘了。心感快 乐,把一切忧虑全忘了,连自己老境快到也不知。’你
上海教育科研 2011.8 10 SHANGHAI JIAOYU KEYAN
ZHUANTIYANTAO 专题研讨
者,人也。”[3]329
颜渊死了,孔子道:“咳!天老爷要我的命呀!天
两个人在一起称为“仁”,意思是我是人你也是
老爷要我的命呀!”[1]118
人,你是人我也是人。即:我是什么样的人,你也是什
颜渊死了,先生说:“天啊!天丧了我,天丧了 么样的人,你是什么样的人,我也是什么样的人,我
我。”[2]283
们两个是完全一样的人。这就是平等与自由的关系。
样的人伤心,还为什么人伤心呢!”[1]118
到这个意思。
颜渊死后,先生去哭他,哭得哀伤过分。跟随的
人说: “先生过哀了。”先生说:“我哭得过哀了吗?”随
学习与教育的原型:乐
又说: “我不为哭那人过哀,又为哭谁过哀呀?”[2]283
孔孟的“学习”和“教育”概念,有一个共同的精
神:乐。教育原型是孔孟说的“乐”。现在的教育,应该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 “有恸 没有学生不能成就老师,没有老师不能成就学生,没
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有儿女成就不了父母,没有父母成就不了儿女,老师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很伤心。跟着孔子的人道: 和学生,父母和儿女,都是双向关系,都是人。似乎历
“您太伤心了!”孔子道:“真的太伤心了吗?我不为这 代都不从这个意思理解仁,仁进化到现代,应该进化
子对教育的诉说,能够知道孔子“仁”的确切涵义。 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