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战略解析
“一边倒”外交政策实施原因的分析
对”一边倒”政策的原因分析(一)中苏两国意识形态的一致性是”一边倒”政策的基本前提1.两极政治格局和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尖锐对立是中国”一边倒”的世界政治背景,两大集团对立的实质就是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中国内战之后,两大集团对亚洲的激烈争夺使决心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共产党很难选择中立.新中国建国之后,正如刘少奇所希望的,新中国要”在政治,组织,思想等方面”全面学习苏联的经验,刘少奇的叙述说明新中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设学习苏联的重要的意义.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严谨的语言表达了“一边倒”的确切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是一切爱好和平,自由,民主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住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3.”一边倒”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政治领域中的公开宣言.它表明”我们政治上同资产阶级国家断然分开,打消一切西方国家的幻想.”中国的资产阶级由于其本身的软弱性和与西方列强力量对比悬殊,即使建立了资产阶级国家,也会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附庸,最终将不可避免的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并不准备走第三条道路。
(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确立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原则的必然要求。
1.一国外交战略是以追求和维护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而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首义.与苏联结盟的目的首先可以使新中国获得安全保障,”一边倒”.政策是新中国进行自我保护和实现发展壮大的最好选择.”一边倒”对新中国的生存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在朝鲜战争中,慑于中苏同盟,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多次企图扩大朝鲜战争,把战火引向中国大陆,但是最终没有贸然行动,这就使新中国可以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2.”一边倒”政策对新中国主权利益和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有重大意义.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新中国不进行”一边倒”,不积极的发展对苏友好关系,中苏之间的不平等依然会存在,中国在争取自己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民族利益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当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全面中断了对中国的支援,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民族工业已经具备了造血的能力,基本可以独立的支撑国防工程的建设了.3.不可否认的是,在实行”一边倒”政策的时候,中国也受到了不小的损失.但是,新中国也争取了当时所能得到的国家利益.虽然有些地方必须做出妥协,但是,新政权的生存是第一位的.。
浅析建国初期的一边倒(1)
浅析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政策专业:硕14政治学**:***学号:S***********浅析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政策摘要: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提出,是总结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产物,是严峻内外部环境下寻求国际援助发展本国经济的无奈却也是必然的选择,是统一全国人民思想的需要,,也为新中国的建立寻求了必要的国际支持和援助。
因此,“一边倒”只能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对外策略。
关键词:一边倒,内外部环境,影响“一边倒”政策的含意是:在国际上联合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加强中国和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的联系,反对帝国主义的封锁、侵略策略。
其实质仅仅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封锁下和苏联的压力下采取的政治方针。
“一边倒”外交政策形成于新中国建国前夕,是建国初期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指南。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宣布,即将诞生的新中国要全方位地站在苏联一边,实行“一边倒”政策。
他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的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中国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这一边。
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在“一边倒”外交思想的指导下,新中国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与禁运,医治了战争创伤,发展了生产,在尖锐复杂的国际斗争中站稳了脚跟。
事实上,“一边倒”的外交是把双刃剑,它在保障国家利益的同时,也局限了打破封锁的战略战术,甚至使经济建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在当时,却是新中国延续革命理念和目标的最直接选择,其实也是无奈的选择。
一、“一边倒”政策的提出过程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宣布,即将诞生的新中国要全方位地站在苏联一边,实行“一边倒”政策。
他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的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中国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这一边。
浅析建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浅析建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敌对政策,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对缓解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它稳定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缓解建国初期经济困难的局面以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包围禁运,增强了人民的精神力量,对我们当下外交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标签:建国初期;外交环境;“一边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一边,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从政策实行到中苏关系恶化,“一边倒”外交政策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打破了建国初期外交困局。
一、“一邊倒”外交政策的形成背景1.苏联的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就明确了要建立继苏联之后在东亚的又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而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新中国的经济百废待兴,急需得到其他国家对我国经济建设上的援助。
新中国建立之后,在两级格局下,“中国要想中立,那简直就是一种骗人的鬼话”[1]。
因此,中国必须依靠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稳定的国内外条件。
其次,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头号大国,在冷战初期处于劣势,也需要争取新中国作为它在远东地区同美国抗衡的伙伴,客观上为中国外交环境的制定提供了有利条件。
2.美国的敌对与封锁。
美国在解放战争初期便制定了扶蒋反共的政策,并且直到国民党败退台湾新中国成立,美国依然对新中国采取遏制的态度,。
例如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就对中国东北边境经行了轰炸,趁中国解放台湾时直接出动第七舰队对台湾海峡进行封锁,都是粗暴干涉新中国内政和直接威胁新中国国家安全的表现。
这些举动无疑加速了新中国导向苏联的速度。
其次,新中国其实也曾尝试与美国缓和关系进行合作,然而由于冷战特殊形势,社会意识形态对立尖锐,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对新中国实施军事包围和禁运,外交孤立等手段。
“美国政府不给我党留下选择余地”[2],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中国推向苏联。
建国初的“一边倒”方针
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建国初的“一边倒”方针“一边倒”并不是单纯的外交方针,也是内政方针,甚至首先和主要是作为国内政策提出来的;其含义也不只是“倒向苏联”,而主要是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倒向社会主义。
”牛军提出,“从‘一边倒’概念提出的过程看,它被赋予了双重含义”。
第一重含义“回答的是在一个被认为是分裂成两大阵营的世界政治格局中,新中国将站在哪一边的问题”。
在这个层面上,“一边倒”是“新中国外交战略的指导方针,也是对未来新中国格局的形象概括”,而与苏联结盟以及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不承认”,都是这一大格局中的具体政策。
第二重含义“要回答的是比外交战略更广泛的问题,即主要是要阐明新中国的发展道路”。
在这个层面上,“一边倒”是被作为“一项总揽全局的大政方针”提出来的,它的内核就是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和走社会主义道路。
作为“一边倒”的两个层面,其外交战略含义和发展战略含义是密切联系、互为因果的。
在历史演变进程中,中共将“一边倒”的基本内涵——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作为革命纲领提出时,还不存在作为外交方针进行取舍的意义;而在实践中,“一边倒”作为政治方针,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始终没有改变,而作为外交方针它只是在新中国建国初期这一特定时期存在过。
实行“一边倒”不是意味着丧失独立自主。
“一边倒”本身就是独立自主的产物,奉行“一边倒”更不意味着放弃独立自主。
“一边倒”作为一项战略方针,“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从最大限度地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地制定出来,而不是制约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因此,“一边倒”并不意味着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追随苏联,亦步亦趋,丧失独立性,成为苏联的“卫星国”。
相反,在建立和维护中苏友谊和同盟关系的同时,中共领导人事实上“始终坚持捍卫国家独立、主权和民族感情的原则”。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是区别于旧中国外交的最主要特征,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新中国在实行“一边倒”战略的同时,始终坚持了这一方针。
浅析一边倒政策
浅析“一边倒”外交政策摘要:关键词:“一边倒”外交政策作用弊端启示“一边倒”思想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从巩固中国革命胜利成果和维护新中国国家利益出发,在认真分析了当时国际形势之后提出的外交战略特定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它形成于新中国建国前夕,是建国初期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指南。
在“一边倒”外交思想的指导下,新中国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与禁运,医治了战争创伤,发展了生产,在尖锐复杂的国际斗争中站稳了脚跟。
“一边倒”政策的含意是:在国际上联合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加强中国和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的联系,反对帝国主义的封锁、侵略策略。
其实质仅仅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封锁下的政治方针。
一“一边倒”外交方针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明智的抉择在于选定利多弊少的决策并在实施过程中兴利除弊。
事实上,“一边倒”方针给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带来巨大作用:第一有效地抵制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对新中国的颠覆活动,稳固了新政权和提升了在国际上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之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从国内来说,新中国脱胎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文化极其落后,长年的战争更使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国民党残余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和抵抗时有发生,尤其是蒋介石集团退守台湾,也策划有朝一日反攻大陆颠覆新型的人民政权;中间势力由于对中国共产党能否稳定政权产生怀疑,也处于摇摆不定和观望之中。
从国际上来说,在军事上美国出兵干涉朝鲜内战,先后与中国周边的一系列国家、地区签署双边军事条约,形成了对新中国的军事包围圈,直接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在经济上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制裁;在政治上,极力阻挠新中国进入联合国。
针对国内国外的严峻形势,新中国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战略,赢得了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大量的援助与支持:在政治上,反对和谴责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敌对政策,在国际场合中站在中国一边;在军事上,给予新中国较大帮助,特别在抗美援朝期间,苏联不断地向志愿军供应武器、弹药、粮食和药品。
新中国建国初“一边倒”外交政策研究
新中国建国初“一边倒”外交政策研究“一边倒”是新中国实行的主要外交政策,不管是在对外关系还是对中国国内建设上都产生积极影响。
1950年2月,新中国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边倒”成为中国对外战略基本内容和外交政策框架中得最核心方针。
然而从50年代后期起,“一边倒”却不断受到挑战,至1966年中苏两国关系恶化,“一边倒”最终走到尽头。
一、“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1949年6月26日,刘少奇代表团抵达了莫斯科,向斯大林及苏共中央委员会提出一份报告,这份报告详细的描述了中国革命对未来新中国内外的政策设想。
该报告说明巩固中苏的联盟,两国的友谊建立对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中国的独立发展和建设,它决定党中央的意义,充分意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两个伟大的国家的友谊促进和巩固必须通过共同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
刘少奇同志代表中共中央提出的报告斯大林高度重视。
刘少奇同志在报告中提出的要求斯大林也作出了明确的答复。
他承诺:新中国政府一成立,苏联就立即承认,斯大林提出了1945年中苏条约和有关协定的具体方案。
为了满足中国对各类专家的需求,苏联迅速批准并集中了200名各方面的专家,和刘少奇一起返回中国。
刘少奇同志长达一个多月的的苏联之行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中苏之间友好同盟互助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一边倒”外交战政策诞生的原因(一)无中立之路可走第一,一方面,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很难把中国看作中立国。
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即使没有和苏联结盟这种情况,他们短期内也无法改变对新中国猜疑、遏制。
其次,苏共领导人以斯大林为首一贯对共产党持怀疑态度,斯大林甚至将毛泽东同志看作“游击队领导人者”而不是国家领袖,若中国不与苏结盟,就会使两国矛盾更为加深。
到时候苏不但不向中供应安全援助,反而可能可能把中国视为又一个南斯拉夫。
正是因为苏传统的沙文主义大国思想和对邻邦的猜疑和中苏边境问题的存在,中极可能变成苏防范对象之一。
新中国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原因
新中国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原因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重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新中国领导层实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即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与资本主义国家对抗。
这种外交政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与国际形势有关当时国际政治形势的主要特征是冷战格局的形成。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崛起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由于意识形态和利益的冲突,形成了一种新的对抗性极强的格局。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美国推行的“遏制苏联”政策,使新中国陷入了严重的安全困境。
为了争取安全的空间和立足点,新中国选择与社会主义阵营结盟,以对抗西方国家,确保自身独立自主地发展。
二、与国内政治形势有关三、与国家发展需要有关新中国初期经济落后,人口众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任务繁重。
国家需要大量的外援和合作来加强国内建设。
在这个背景下,选择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得到它们的技术、经济和军事援助,对新中国的国家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与意识形态有关新中国成立后,坚定地将自己的制度和道路定为社会主义,与剥削制度完全不同。
在这样的框架下,中国革命者对社会主义阵营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和认同。
他们认为只有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才能推进世界革命,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
因此,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也成为中国革命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坚定选择。
五、与历史记忆有关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为了实现独立和自由,长期以来受到西方列强的压迫和侵略。
这使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和抵制情绪非常强烈。
新中国成立后,希望通过与社会主义阵营结盟,来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尊严。
这种选择被看作是对历史上几百年来受到侵略的国家的一种必然反应。
总之,新中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有多种原因。
这种政策在当时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下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支持和条件。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外交研究综述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关锦炜2009年10月29日15:44【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社区手机点评纠错E-mail推荐:分享到QQ空间分享(《北京党史》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明确提出了“一边倒”的政策,郑重宣布新中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这一政策的提出及实施,奠定了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格局,在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以史为鉴,认真研究这一政策,对于发展和完善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开创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现将近年来国内学界有关“一边倒”政策的研究综述如下:一、关于“一边倒”的选择成因近年来,随着对“一边倒”政策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对于“一边倒”的选择成因提出了新的见解。
按照内外因素的划分,可以把这些见解归结为三个不同层面,分别以国际格局和美苏的对华政策,同美苏意识形态的亲疏与新中国的国家利益,以及中共自身的革命逻辑和判断所产生的影响为着眼点,对“一边倒”的选择成因展开分析。
1.国际格局和美苏的对华政策产生的影响。
国际格局和美苏的对华政策作为重要的外部因素,在中共作出“一边倒”政策的选择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学者都是从这两个视角进入展开分析的。
有学者就提出,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角度入手分析“一边倒”的形成,认为当时的国际关系有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以及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两条线索。
在这种新格局下,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边倒”方针正是上述国际关系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①有人也持相似观点认为,新中国诞生之时,正是东西方冷战升级,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立的时候,美苏两国都不可能允许新中国在它们之间采取某种较为平衡的政策,新中国要保持中立的办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必须在两大阵营中作出抉择,也就是选择“一边倒”。
浅析一边倒政策
浅析“一边倒”外交政策摘要:关键词:“一边倒”外交政策作用弊端启示“一边倒”思想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从巩固中国革命胜利成果和维护新中国国家利益出发,在认真分析了当时国际形势之后提出的外交战略特定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它形成于新中国建国前夕,是建国初期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指南。
在“一边倒”外交思想的指导下,新中国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与禁运,医治了战争创伤,发展了生产,在尖锐复杂的国际斗争中站稳了脚跟。
“一边倒”政策的含意是:在国际上联合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加强中国和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的联系,反对帝国主义的封锁、侵略策略。
其实质仅仅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封锁下的政治方针。
一“一边倒”外交方针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明智的抉择在于选定利多弊少的决策并在实施过程中兴利除弊。
事实上,“一边倒”方针给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带来巨大作用:第一有效地抵制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对新中国的颠覆活动,稳固了新政权和提升了在国际上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之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从国内来说,新中国脱胎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文化极其落后,长年的战争更使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国民党残余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和抵抗时有发生,尤其是蒋介石集团退守台湾,也策划有朝一日反攻大陆颠覆新型的人民政权;中间势力由于对中国共产党能否稳定政权产生怀疑,也处于摇摆不定和观望之中。
从国际上来说,在军事上美国出兵干涉朝鲜内战,先后与中国周边的一系列国家、地区签署双边军事条约,形成了对新中国的军事包围圈,直接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在经济上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制裁;在政治上,极力阻挠新中国进入联合国。
针对国内国外的严峻形势,新中国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战略,赢得了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大量的援助与支持:在政治上,反对和谴责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敌对政策,在国际场合中站在中国一边;在军事上,给予新中国较大帮助,特别在抗美援朝期间,苏联不断地向志愿军供应武器、弹药、粮食和药品。
新中国外交一边倒分析
优点
】它有助于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
】它有助于消除斯大林对中共和政府的偏见。
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总结的产物
• 中国共产党人在认真总结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人民革命斗 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深刻地认识到中国革命欲 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实践也证 明了“一边倒”方针的正确。新中国成立后,美帝国主义 并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继续支持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妄 图卷土重来。它极力阻挠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外交上承认 我国,并在经济上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随后又公然扩大 侵朝战争,威胁中国的安全。当时只有苏联和各人民民主 国家向新中国伸出了友谊之手。在建国后的三四年中,我 国同苏联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签订的政治、军事、经济、 科技、文化及其他各种专项协定和议定书等,共达 110多 种,而与其他国家订立的各种协定,总共才二三十件。由 此可见,当时要从社会主义阵营之外得到援助几乎是不可 能的。我国同苏联和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签订的条约和协 定,对巩固革命胜利的成果,对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和窒息 新中国的阴谋,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抗美援
一九四九年六月三 十日,毛泽东发表 了《论人民民主专 政》,
在文中明确提出了 新中国外交‘一边 倒’的方针
通过历史的证明,我们可以肯 定的说,建国初期,采取‘一 边倒’的外交政策,是个正确 的决定,保障了自己的利益, 为往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国 际基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第 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带来的 绝对是绝无仅有的精彩
国际背景与形式
有利形式
资本主义阵营 (削弱) 社会主义阵营 (增强)
亚非拉大批国家 (独立)
不利形势 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
最民革命斗争经验总结的产物 】
新中国建立初期_一边倒_外交政策再认识
新中国建立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再认识北京市海淀区海天培训学校 吴成玲[摘 要]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制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提出,是总结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产物,是毛泽东针对当时的客观国际环境做出的正确选择,是统一全国人民思想的需要,有助于消除斯大林对中共和政府的偏见,也为新中国的建立寻求了必要的国际支持和援助。
因此,“一边倒”只能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对外策略。
[关键词]一边倒 独立自主 外交策略 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对此学界历来存在着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基于当时国内外形势的需要,是必须的且完全正确的政策;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限制了新中国对外交往的手脚,若实行对美苏均衡的政策更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1949年6月30日,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
毛泽东在文中明确提出了新中国外交“一边倒”的方针。
那么,什么是“一边倒”?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何会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呢?本文基于当时历史发展的实际,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内涵和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深刻内涵所谓“一边倒”,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
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
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一边倒”是坚持独立自主基础上的外交策略。
毛泽东在思考外交政策时,始终把保障国家的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作为出发点。
他曾指出:“和苏联靠在一起,这种一边倒是平等的。
我们信仰马列主义,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我们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是硬搬苏联的经验。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一、新中国建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战略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三大外交政策。
这种“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实施时间大体上是从 1949 年 10 月到 50 年代末。
其基本特点是: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主张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主权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不急于解决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承认和建交问题,而是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与残余势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决定与苏联结成同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道,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斗争,以此来维护国家的安全,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促进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具体来讲,所谓“另起炉灶”,周恩来解释说,就是要同旧中国丧权辱国外交一刀两断,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所谓“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重新加以审查,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影响之后,再请外国客人进来。
所谓“一边倒”,就是要站在当时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的一边。
但是,一边倒”并不意味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丧失独立性而跟着苏联亦步亦趋,并不意味着中国成为苏联的“卫星国”,中国的外交政策仍然是独立自主的,中国与苏联是平等的。
平等原则、独立自主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我们一边倒是和苏联靠在一起,这种一起是平等的。
”一边倒”战略方针是新中国政府从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地制定出来的。
二、新中国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40年代末50 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战略是三方面选择的结果。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一、新中国建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战略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三大外交政策。
这种“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实施时间大体上是从 1949 年 10 月到 50 年代末。
其基本特点是: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主张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主权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不急于解决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承认和建交问题,而是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与残余势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决定与苏联结成同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道,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斗争,以此来维护国家的安全,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促进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具体来讲,所谓“另起炉灶”,周恩来解释说,就是要同旧中国丧权辱国外交一刀两断,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所谓“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重新加以审查,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影响之后,再请外国客人进来。
所谓“一边倒”,就是要站在当时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的一边。
但是,一边倒”并不意味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丧失独立性而跟着苏联亦步亦趋,并不意味着中国成为苏联的“卫星国”,中国的外交政策仍然是独立自主的,中国与苏联是平等的。
平等原则、独立自主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我们一边倒是和苏联靠在一起,这种一起是平等的。
”一边倒”战略方针是新中国政府从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地制定出来的。
二、新中国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40年代末50 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战略是三方面选择的结果。
即苏联在国共两党之间的选择、美国在国共两党之间的选择、中共在美苏之间的选择。
当然,最关键的无疑是中共自己的选择。
首先我们来看苏联在中国的选择。
影响其决策的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战后初期苏联的对外政策,二是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战略需要。
新中国初期_一边倒_外交战略评析
1947年以前,苏联坚持与西方国家的“共处与合作”;1947年以后,苏联被迫实行与西方国家的“对立与斗争”。
虽然从理论上来讲,对外政策势必影响它在国共之间的选择,但由于美苏之间的对峙主要在欧洲,亚洲不是其战略重点。
因而“苏联对国共斗争的态度主要取决于它的远东战略的需要”。
概括起来,“战后初期,斯大林的愿望是维持与西方盟国在战时结成的伙伴关系,例如在远东,通过与西方国家的合作,巩固和发展苏联在雅尔塔和波茨坦体系中所获得的政治权益。
”1945年8月,苏联与国民党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使苏联在中国东北享有的特权得到保证,出于对外蒙古及东北的主权考虑使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不愿意与苏联发生矛盾,从而给国民党以可乘之机,占领东北,保障其支持者美国的在华利益;另一方面,苏联为了维护其在华利益,也给予中共以“兄弟党”援助,对临时改了名的中共东北军“不加限制,任其自由行动”,“苏联红军还把日本关东军的武器仓库交给中共军队看管,使新扩编的部队得到武器,这一切都帮助了中共军队在东北的迅速发展”。
“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这标志着国民党政府对中国统治的彻底结束。
各国政府都握着“外交承认”的王牌,想看看中国共产党人会怎么办。
毛泽东的回答就是“另起炉灶”。
所谓“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重新加以审查,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影响之后,再请外国客人进来。
师哲回忆毛泽东1949年2月在西柏坡会见米高扬时就明确地提出了这一思想。
但同时,由于“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施行,使许多西方国家由于意识形态因素及美苏对抗的国际格局而不与中国建交。
特别是在这一外交战略下1950年10月8日中国出兵朝鲜,抗美援朝,这使中美正式对抗,彻底关闭了中美友好关系的大门,使新中国在建国之初就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国际事务等方面的扼制;而且由于抗美援朝战争中国错过了解放台湾的最佳时机并使西方对中国产生“好战”的印象;“非友即敌”的观念长期限制了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灵活性。
建国初“一边倒”外交政策是历史的选择
第三,中国自己。能否撇开美国和苏联走独立发展之路?当时的中国经济军事实力极为落后,在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下独立自主发展自己已不太可能。汉唐曾经因为开放交流,国力极为强盛;明清因闭关锁国导致落后,饱受列强欺凌,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必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或会步入满清之后尘。况且帝国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因此,历史的抉择关乎整个中毛泽东宣布,即将诞生的新中国要全方位地站在苏联一边,实行向苏联“一边倒”政策。他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第二,苏联。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营的领袖,和新中国的意识形态相同。尽管斯大林态度十分蛮横,也不是太把这个东亚的兄弟太放在眼里,这一点毛泽东也已深知,但苏联已成为不得已的选择。在美国率领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挤压下,只有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向新中国伸出了友谊之手。在建国后的三四年中,我国同苏联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签订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及其他各种专项协定和议定书等,共达110多种,而与其他国家订立的各种协定,总共才二三十件。选择苏联已在情理之中。
建国初“一边倒”外交政策是历史的选择
------以中国现代史外交主线片段为例
所谓“一边倒”,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方针评析
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方针评析摘要:任何时期外交政策的制定都有着深刻的原因,建国初期,新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国内环境确立“一边倒”外交方针,这一方针的确立也是中共政府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
在“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指引下新中国开拓了新的外交局面。
关键词:国家利益一边倒外交关系新中国一、“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含义实施“一边倒”外交方针绝不是盲目的顺从苏联,而是指:在世界斗争的格局中,新中国要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并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做坚决斗争。
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做工作总结时说,我们与苏联应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公开发表文告说明此点。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文章中把“一边倒”的方针公诸于世。
他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
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不例外。
我们反对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对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7月7日全国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联合发表声明,拥护“一边倒”方针。
三、“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背景及原因1、美国对华政策与“一边倒”外交方针美国政府拒绝承认新中国政权,还竭力拼凑西方国家不承认新中国的共同阵线。
美国政府对新中国实施经济制裁。
美国利用经济手段给中国新政权制造困难,实施严格的贸易控制,一切直接的军事物资和装备,交通,通讯物资和设备都禁止向中国出口,听任甚至配合支持国民党对大陆、沿海港口的封锁。
美国政府阻挠解放全中国,图谋分离台湾。
台湾对美国的来说战略位置显要,企图扶植台独势力分离台湾,在台湾扶植蒋介石的国民党势力,把台湾问题国际化,但这些办法都未能行得通,美国政府只好转过头来支持蒋介石政权,继续给它以经济和军事援助。
一开始中共政府是希望美国帮助战后中国的重建,但美国政府认定支持蒋介石,继续敌视中共党,因此中共为打破美国对人民政权在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为了新中国的安全和国家经济的恢复发展,为了争取国内和平,避免内战所做的种种努力付诸东流,中共除了“一边倒”别无选择。
建国后我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建国后我国外交政策的演变浙江冯伟庆按照《共同纲领》规定的“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建立了相应的外交战略,其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联苏反美——“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和中国民主革命几十年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中国将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其基本方针是:第一,“另起炉灶”。
即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第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即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第三,“一边倒”。
也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在当时世界分为两大阵营的特定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下,中国政府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将发展与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的外交关系放在第一位。
根据上述基本方针,建国之后,我国的外交工作逐步开展。
一是与苏联、东欧及亚洲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二是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型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是同美国的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径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如在朝鲜战场上给美国以沉重打击,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就是典型例子;四是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解决了印度支那地区的发展前途问题;五是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二、反苏反美——“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战略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动荡、分化;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第三世界崛起。
在这一形势下,中国外交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同时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下,开拓前进。
其表现在:一是展开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
面对苏联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压力和威胁,中国政府为捍卫自己的神圣主权与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霸权主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实施背景及影响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实施背景及影响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这表明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在外交上的政治立场是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新中国继续坚持同帝国主义斗争[1]。
同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真正确立下来。
直到六七十年代,随着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的变化以及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才随之终结。
表面上看,“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一条单线的外交路线,即中国的当时的对外交往只限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国欲意依赖苏联,其实不然。
首先,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就已旗帜鲜明地宣布:只要是承认新中国政权,本着和平友好目的的,中国政府愿与之建立友好平等的外交关系。
这说明新中国的外交大门是为世界各国敞开的。
而“一边倒”只是作为新中国打开外交局面的重要一步。
其次,“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建立在独立自由基础之上的。
中国与苏联在双边关系上只是两个友好同盟国的关系。
新中国宣告成立的第二天,苏联政府即第一个照会了中国政府,宣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苏联承认新中国政权是唯一代表中国的合法政权,并断绝了同国民政府的外交关系。
随后在1950年2月,中苏签订了“友好同盟条约”,加快了苏联对中国的援助步伐。
这说明苏联是承认新中国政权是一个独立的,唯一代表中国的合法政权。
所以,“一边倒”不是一条单线的外交道路,中苏之间也并不存在附庸关系。
“一边倒”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起构成了新中国初期外交的三大方针,从而打破了新中国的外交困境。
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当时的国际国内因素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国际关系。
从国际因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两大阵营的对峙1949年4月,美国、英国、法国等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起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美国欲以此利用西欧形成对苏联的限制,进而威胁社会主义势力的发展和苏联势力在欧洲的拓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新中国与一切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位” 战略 。本文 旨在解 析新中国成立初期 , 国“ 我 一边倒” 的外 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宣布: 交战略 。 的原则是“ 遵守平等、 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 。此
“
一
一
、
边倒” 外交战略的提出及其国际战略背景
后,毛泽东反复强调指出:国家不分大小应该一律平等”“ “ ,我
V 1 3 N .1 0. o1 2
No 0 6 v2 o
建 国初期“ 一边倒" 外交战略解析
盂庆 凌
( 山东师范大学 , 山东 济南 201 ) 504
【 摘 要】 “ 一边倒” 是新 中国制 定的 第一个地缘外变战略和政策。 这个政 策的提 出。 国际国 内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 是 从历 吏
的 角度来看 。 这一政策 . 对建国初期新 中国的外变产生了积极 的推动作 用 . 但其 负面影响也是客 观存 在的 , 别是在 处理与 苏联 关 特 系方 面, 我 国的 国家剁益受到 了一定程度的侵害。这一战略 的提 出。 使 在一定程度上缩小 了中国的外变 空闸, 加剧 了国际社会 的对
维普资讯
第2 3卷 第 1 期 1 20 0 6年 1 1月
辽宁教 育行 政学院学 报
Ju n l f i nn d c t n l d ns ainI s t t o r a o a igE u ai a A mii rt t ue L o o t o ni
立与分裂。
【 关键词J “ 一边倒 ” 国际形势; ; 积极 ; 负面影响 【 中图分类号】 D 0 81 【 文献标识码】 A 【 编号】 17- 0220 )10 1—2 文章 62- 2(061-05 0 6 -
势的变化,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外交战略。从时问
中华人 民共 和国 自14年 1月1 成立 以来 , 国际形 固社会主义政权 , 99 0 日 根据 促进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边倒 ”并不意味着新 中国的外交政策丧失独立性而 跟
这种一起是平等的。 “ ”一边倒” 战 第二次世界 大战结束 以后 ,国际关系 的基本特 点是以美 们一边倒是和苏联靠在一起,
独立 国为首 的资本主义阵营 与以苏 联为首 的社会 主义阵营的两极 略方针本身就是新 中国政府从维护 国家安全与利益 出发 ,
主地制定出来的。在建立和维护中苏友好关系的同时, 新中 世界体制已经形成,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对立成为国际关 自 系的突出特点 。美国为捍卫 资本 主义利益 , 遏制共 产主义与社 国领导人在处理 同苏联关系事宜上 ,始终坚持捍卫 国家安 全、
奉行 一边倒 ” 交战略 , 苏 外 联 地站在 以苏联为首 的社 会主义阵营一边 的“ 一边倒 ” 的外交 战 党政府同外 国建立 的外交关 系 , “ 略。这种 “ 一边 倒” 外交战略 的实施 时间大体上是从 14 年 1 反美 , 99 O 从而在西 方资本主义 国家 面前取得 了独立 自主的地位 ;
这从很多事例中可以说 明。 例如 , 在苏 会 主 义的 发展 ,9 7 先后 抛 出杜 鲁 门主义 和马 歇尔计 划 , 主权和利益的根本原则 。 14 年 14 年 又策划成立 了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 ,从 经济与军事上实 联要求在我国沿海建立 中苏共 同核潜艇舰 队的问题上 , 99 中国坚
没有 维护 了我国主权 与 施对 苏联 的遏制 , 大搞霸权主义 。为此 ,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 主 决顶 住苏 联的压力 , 同意苏联 的要 求 , 义国家也 在 14 年 成立 了九 国共产党 工人情 报局 ,9 9 97 14 年成 利益 。 对此 , 毛泽东 明确指出 : “ 要讲政治条件 , 个指 头都不 连半 我们 立了经互会, 后又建立起了华沙条约组织, 同北大西洋公约组 行 ……在这个 问题上 , 可以一万年不要援助。”
也谈不上自主。因此。 从前清到北洋军阀, 到蒋介石 经济潜力的大国,东西方两大阵营都难以允许中国在冷战中 从于外国, 都 中 保持 中立态度 , 必然想办法将之拉入 自己的营垒。中国政府 为 的 国民政府 , 是跪 在地上办外交 的。解放 后 , 国人 民站 立 了 保卫新生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安全与利益,根据当时国际 起来 了。新中国不仅废除了近百年来旧政府与外 国签定的一 扫除了帝 国主义在华 的一切 特权 , 不承认 国民 形势 , “ 起炉灶 ”“ 决定 另 、打扫干 净屋子再 请客”制 定 了坚 定 切不平等条约 , ,
“
一
划分 上说 , 大体 可 以分为 四种 。一是建 国初 期 的“ 一边倒 ” 战 着苏联亦步亦趋, 并不意味着中国成为苏联的“ 卫星国”中国 ,
外交政策仍然是独立自主的, 中国与苏联是平等的。平等原 略; 二是2世纪6 年代的“ O o 两条线” 战略 ; 三是2世纪7 年代的 的 O O 独立自主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14年1月1 在 99 O 日, 条线” 战略 ; 四是2 世纪7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的“ O O 全方 则、
尽管在形式 在美国和苏联之间保持中立 , 不同任何一方结盟, 也不同任何 的新 局面。旧中国是一个半殖 民地半封 建的社会 , 但在实际上依 附于帝 国主义 , 不上独 谈 方为敌 。但是 , 当时 国际形势 实际情况看 , 中国难 以选 上保 持了 国家 的独立 , 从 新
一
择后 两种战略。因为中 国是世界上人 口最多、 具有极大军事 和 立 ; 同帝 国主义列强 签定了许多丧权 辱 国的不平等条 约 , 它 屈
织相抗衡。新中国成立以后 , 从理论上看, 大体上有三种不同
的外交 战略取 向可以选择 。一是同苏联友好 , 苏联 与美 国 联合 进行 斗争 ; 二是同美国友好 , 与苏联疏远 ; 三是采取 中立外 交 ,
二 、一边倒” “ 外交政策的影响 ( )一边倒” 交战略 的积极 意义 一 “ 外 () 1结束 了旧中国的屈辱 外交 , 开创 了独 立 自主外交 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