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文化研究视野中的大众媒介

合集下载

媒介内容与大众文化

媒介内容与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是一个文化术语,并且是在中性意义上使 用的,主要是指一种由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都市文 化产业与各种日常消费文化形态。
(2)mass culture
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霍克海默、阿多尔诺认为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大众文化已经成为对社会群体具 有强大控制力的“文化工业”,“整个世界都要通 过文化工业的过滤。”大众文化工业正在把社会的 个人塑造成无个性的群体的一分子。
(三)媒介内容娱乐化
快乐崇拜——娱乐成为生命质量的组 成部分
麦克唐纳:“大众文化的花招很 简单——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大 伙儿高兴。
“可耻的不是娱乐,而是不让人 们娱乐”
王朔“玩”小说、周星弛“搞” 笑、胡戈恶“搞”、电影追求 “幻灯片”化。
专门的娱乐频道:电影、电视剧、 音乐、时尚频道
约翰·斯托雷(John Storey )
(1)大众文化是为许多人所广泛喜欢的文化。 (2)大众文化是在确定了高雅文化(high culture)之
后所剩余的文化。
(3)大众文化是具有商业文化色彩的、以缺乏辨别力 的消费者大众为对象的大众文化。
(4)大众文化是人民为人民的文化(culture of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追求娱乐性是大众文化的一个基本宗旨。 娱乐已经几乎渗透进了了我们生活的方 方面面
50年代的美国文化“已转 向享乐主义,它注重游玩、 娱乐、炫耀和快乐……享 乐主义的世界充斥着时装、 摄影、广告、电视和旅行。 这是一个虚构的世界,人 在其间过着期望的生活, 追求即将出现而非现实的 东西。而且一定是不费吹 灰之力就能得到的东西。”
(5)大众文化是社会中从属群体的抵抗力与统治群体 的整合力之间相互斗争的场所。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研究论文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研究论文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研究论文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媒体的普及,人类已经进入了大众传播时代。

大众传媒如电视、互联网等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娱乐和信息来源,并且对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大众文化研究则是研究大众媒体所传递出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以及这些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大众传媒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首先,大众传媒能够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在同一时间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看同样的节目或读相同的信息,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得以加强。

其次,大众传媒能够不断革新自身,更新世界观和文化形态,并引领大众的审美和文化观念。

最后,大众传媒也能够影响着大众的道德和价值观念,这又反过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大众传媒对我们的影响也存在着负面的一面。

作为商业媒体,大众传媒往往会以追求利益为前提来制作新闻和娱乐节目,而不是关注真相和公平,这就会带来很多的虚假消息和误导。

此外,大众传媒普及过程中也使得电视和互联网成为了不良信息的传播者,如色情、恐怖以及暴力等,让人们的道德和文化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大众文化研究正是针对以上的情况而进行的,它会关注媒体所传达出的文化价值观念、文化形态以及文化认同等问题,并尝试从中找到影响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这种研究还会分析大众媒体所代表的文化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发展,如何在社会结构的不同层面影响着大众的生活、社会关系、消费以及政治信仰等。

在国内,大众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了自己的研究理论和方法论。

在学术领域中,大众文化研究更是以其批判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成为了各种大众媒体所传达的各种信息的曝光者。

这种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还在于,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众传媒背后的意义和真正的文化价值,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知和理解这样的文化形态,从而更好地肯定并推动现代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了当代学术界的热点和关注点。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大众文化传播的价值与意义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大众文化传播的价值与意义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大众文化传播的价值与意义大众文化是一种广泛流行的文化,通常由媒体、互联网和其他传播渠道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它通常是针对一个广泛而多样化的受众群体,而不是特定的文化、教育或地理背景。

大众文化媒介包括电影、电视、音乐、视频、游戏、体育、文学、时尚和娱乐等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大众文化传播的价值和意义非常丰富多彩。

首先,大众文化传播能够促进文化交流。

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一个跨越国界和文化的桥梁,使得不同的文化之间能够友好相处和互相理解。

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文化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连接点。

通过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方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创造更广泛的视野和更多的机会。

其次,大众文化传播还能够提供娱乐和休闲。

大众文化作品,如电影、音乐和电视剧等,为人们提供了娱乐的方式,促进身心健康和消休。

无论是坐在家里看一部电影,或者去电影院与朋友分享一个特别的场景,这些活动都成为了无数个家庭和社区中的日常娱乐活动。

同样,大众文化也能够成为一个教育的渠道。

大众文化作品可以启发人们的思维和想象力,为人们带来更加开放和多样化的思考方式。

例如,一本小说或电影可能激发观众对社会和文化的问题的深入了解,带来了更广泛的社会启示。

在某种程度上,大众文化是一门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帮助人们了解历史和现代的文化。

最终,大众文化传播为全世界的艺术和文化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机会。

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成为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音乐行业到今天的移动游戏市场,大众文化一直对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增长潜力。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文化产业,包括各种规模和经济部门都得到了万众瞩目的机会。

总之,大众文化传播具有广泛的价值和意义。

它促进文化交流、提供娱乐和休闲,创造教育机会,同时也为全球艺术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

但如何平衡这些价值背后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效益是一个必须谨慎考虑的问题。

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与文化研究

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与文化研究

“文化工业” 概念的提出
“文霍克海 默在《启蒙的辩证法》中指出,文化工 业所创造出的“大众文化”,已经完全丧 失了文化艺术本身应具有的创造性和个 性。制造文化信息产品的文化工业无异 于机器制造业,使得文化产品按标准化、 模式化被大批量制造,具有了资本主义 商业生产的众多特性。
在《论流行音乐》中,阿多诺延续了早 年对爵士乐的批评。他认为“标准化和假个 性是流行音乐的显著特点”,而大众听觉的 本质恰好是对熟悉的东西的亲近,这种本质 只以“自身为目的,而不是导向更深入欣赏 的手段”,“一旦某些程式取得成功,工业 就会反复鼓吹或大肆渲染某种同样的东西, 通过令人神魂颠倒的、移植了的愿望满足和 被动的强化,最终使音乐成为一种社会的黏 合剂”。
在为拉扎斯菲尔德所写的第三篇文章《电台中的 交响乐》(The Radio Symphony)(1941)中, 阿多诺之矛指向了艺术作品的生产和消费空间。针 对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音乐欣赏一小时》节目, 阿多诺指出,这种所谓的电台交响乐,对听众来说, 音乐已经失去了“现场”,与此同时,艺术品的 “灵光”(aura)一同失却。在阿多诺看来,电台 摧毁了交响乐的生成“空间”,那种类似大教堂的 空间,在真实的音乐会上,听众是被这一空间紧紧 环绕的。也只有在这种空间中,才有可能实现“时 间意识的悬置”,而这种悬置恰恰是贝多芬交响乐 的接受特质。从这些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阿多诺 对技术进步所持有的冷淡态度。
“大众文化”(mass culture)与“文化 工业”(culture industry)
法兰克福学派学者 阿多诺和霍克海默 在1947年出版的《 启蒙的辩证法》一 书中最早提出“文 化工业”一词。
马克斯•霍克海默(M. Max Horkheimer) 是德 国第一位社会哲学教授, 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 在20世纪30年代致力于 建立一种社会批判理论,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 批判理论,提出要恢复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 对现代资本主义从哲学、 社会学、经济学、心理 学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 研究批判。

大众文化与媒介传播

大众文化与媒介传播

导言一、关于大众文化的“众声喧哗”1、悲观主义态度(1)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文学和社会评论家马修·阿诺德(2)F.R.利维斯:大众文明包含了大众文化,它是低劣和庸俗的代名词,被没有受过教育的大众不假思索地大量消费。

少数人文化面临空前的危机,这些文化精英占据的中心,也被低劣趣味的虚假权威取而代之。

(3)法兰克福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大众文化的欺骗性、操控性、意识形态性,对于维护现存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秩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造成人们必须面对一个不合理的极权社会,其自主性也在无所不在的文化潮流中遭到消解,享乐主义消磨了人的斗志,使人成为丧失批判性的单向度的人。

另一方面,大众文化的商品化特质促使其关心焦点集中在利润和经济效益上面,艺术本身的自主性和超越性品格逐渐丧失;而随着资本主义对文化艺术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的需要,再加上现代生产技术特别是大众传播技术的支撑,创造性的个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按照文化工业提供的模式进行表达的无个性的模式与大批量的复制2、乐观主义态度1、本雅明关于大众文化的论述大众传播技术具有将艺术从博物馆转移到大众日常生活的能力,使文化的共享领域得到明显扩大,艺术也由此逐渐从垄断走向民主,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艺术的生产与消费中来。

2、迈克·费瑟斯的大众文化观二、消费文化、消费社会与大众文化的关系1、大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正是在大众的消费活动中生成;2、消费社会构成了大众文化与媒介运作的具体语境。

3、消费社会与大众文化是一体两面,相辅相生的。

大众文化的消费功能首先表现为它本身具有“双重结合”的特性。

另一方面,大众文化时尚的传播、流行与消费对消费社会的构建起着十分突出的作用。

三、大众文化与性别1、在现代社会,形象的生产、展示和消费成为其重要特征。

2、性别传播中的两性形象成为视觉文化中的重要类型。

四、大众文化的本土化与全球化大众文化在全球扩散和蔓延开来,它不仅带来利润的飙升和资本的增值,还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软权力的重要指标。

社会学视角下的媒体与大众文化

社会学视角下的媒体与大众文化

社会学视角下的媒体与大众文化在社会学视角下,媒体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和文化表达的重要渠道,与大众文化的互动和互动,相互影响和塑造。

这种相互关系的变化,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进步,也因为这些变化,更深层次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日常行为。

首先,媒体对大众文化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信息传播实现的。

媒体作为信息的传输者和传播者,具有广泛的传播范围和较高的影响力。

它能够将社会事件、科学技术进展、文化艺术等多种信息传递给大众,从而影响和塑造大众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例如,电视节目、新闻报道、在线社交平台等媒体形式,能够迅速传播新的概念、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文化形态。

这些信息通过媒体的传播,不仅扩大了大众的知识面,也为大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参考。

人们从中汲取信息,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进而对自己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影响。

其次,媒体的发展和传播技术的进步,为大众文化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机遇。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传播的范围和途径也日益扩大和多元化。

这使得大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来选择和获取信息。

比如,通过电子书、音乐应用、在线视频平台等,人们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无需受到传统媒体的制约。

这种自主选择和获取的方式,不仅增加了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和满足,也为个体和群体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机会。

然而,媒体对大众文化的影响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媒体作为一种商业化的产业,往往追求利润最大化,并通过制造话题、夸大事实等手段来吸引观众和读者。

这种商业化导向的媒体运作,可能会忽略或歪曲一些事实和真相,甚至引发社会的不安和争议。

其次,媒体的传播内容往往侧重于流行和娱乐,忽视了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和现象。

这使得大众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被商业化和消费主义所左右,导致了一些脆弱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形成。

同时,媒体对大众文化的影响还有可能引发文化同质化的问题。

邵培仁《传播学》名词解释

邵培仁《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邵培仁)名词解释绪论1.传播学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2.传播研究传播研究是人类对传播现象和问题的审视、探究和思考,是通过“事实陈述”而得出“价值判断”的一个命题论述。

3.传播理论传播理论是传播研究者对某些传播现象和问题的系统解释和集中探讨,是由与该现象有关的一组命题组成的体系,是有助于弄清该现象的任何一种思想。

4.传播本质传播本质是传播活动的根本性质,是指传播活动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的稳定的联系。

5.传播规律传播规律是指传播活动中内在矛盾诸方面的联系和斗争的客观法则和必然趋势。

其根本特点就在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重复性和隐蔽性。

第一章传播学的回顾与展望1.奥古斯特·孔德奥古斯特·孔德(Augusta Comte,1798一1857)是社会学的创始人,他大力倡导的实证主义的研究对美国的传播学经验学派曾产生过影响。

2.加布里埃尔·塔尔德加布里埃尔·塔尔德(Gabriel Tarde,1843一1904)是法国社会学创始人之一,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刑事犯罪学、统计学等方面均有杰出成就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

从许多创新扩散的研究中,我们似乎都能看到塔尔德的身影和学术渗透力。

3.爱弥尔·涂尔干爱弥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1858—1917),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

他在研究中观察、解释的方法和因果分析、功能分析的示范,对后来传播理论中社会分类论、社会关系论和结构功能论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4.乔格·齐穆尔乔格·齐穆尔(George Simmel,1858—1918)是一位富有灵感的教师和多产的学者。

虽然他并未建立起一个社会学的“学派”,但他的学术成就确立了他在德国社会学界的权威地位,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的追随者,对于美国二十世纪初的社会学(包括传播社会学和人际传播学)的发展也产生过很大影响。

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大众文化是指在一个社会或群体中被广泛接受、共享和传播的价值观、信仰、行为方式等。

而大众传媒是指向广大群众传播信息、娱乐内容的媒介,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

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大众传媒是传播大众文化的重要平台。

通过大众传媒,人们可以接触到各种文化产品和信息,从而了解和参与到大众文化中。

其次,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的形塑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众传媒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和主导者,决定了哪些文化内容可以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了解和传播。

媒体的选择和报道方式,会对大众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大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此外,大众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大众传媒的内容和形式。

大众文化是源于大众群体的需要和需求,而大众传媒是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而存在的。

媒体会根据大众的兴趣和偏好来选择和呈现内容,以吸引观众和读者,这种互动和反馈促进了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的相互发展。

综上所述,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中的文化生态系统,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价值观念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众文化与媒介

大众文化与媒介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众文化与媒介姓名:韩玉洁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文艺学指导教师:张冠华20040501中文摘要大众文化的兴盛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在对大众文化的理解和判断中存在诸多的纷争。

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认为大众文化是“文化工业”,站在精英文化的市场上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我国许多学者习惯上运用西方大众文化研究理论来阐释大众文化问题。

在对大众文化界定和判断时倾向把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混为一谈。

纵观历史,通俗文化在和平时期商业社会兴起时都会占主导地位,有关通俗文化的争汉也屡见不鲜。

而大众文化是雅、俗并举的。

笔者认为,真正影响当代大众文化的是大众媒介,本研究主要从大众媒介分析的角度来解读大众文化。

全文除了前言和结束语外,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近代媒介的变革和大众媒介的问世。

近代媒介的变革和声像媒介、电子媒介、网络媒介等媒介的问世使人类进入大众媒介时代。

大众文化研究中的大众媒介是指通过技术手段达到交流目的的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介。

大众媒介的问世使文化的传播的形式和特征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第二部分指出大众文化是大众媒介时代的特有的文化形态。

大众文化在中西的发展历程表明大众媒介直接促成了大众文化的兴起。

人们面对媒介就是面对大众文化。

大众媒介是大众文化产生和传播的基础。

大众媒介不仅是大众文化的传播手段,而且进入大众文化内层结构,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改变着大众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大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大众媒介。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也是本文的创新点所在。

笔者通过媒介分析来解读大众文化。

首先,笔者对三种传统大众文化观进行理论再思考,指出各自的偏颇之处,得出大众文化是一种雅俗并举的媒介文化的结论。

其次,对众说纷纭的“大众”做出自己的界定。

大众文化的“大众”是参与大众媒介文化接受和传播的共同体。

在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理论中,德国法兰克福学派敏锐的指出媒介对“大众”的异化并对大众文化报以悲观的评述;英国伯明翰文化研究中心则强调“大众”在接受大众媒介时,不是完全被动的。

大众文化论文

大众文化论文

大众文化论文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论大众媒介与大众文化的关系Hanent整理摘要:作为现代商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大众文化以巨大的影响力使得它的传播载体———大众传媒能遵循市场经济原则,以市场要求取代精神要求。

在这种既是意识形态的又是物化形态的商业化运作中,大众传媒以其强大的影响力传播了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其中通过大众传媒对人们的影响更为深刻。

关键词:大众媒介大众文化关系大众媒介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同时它又在传播文化、提高人类文明水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过去、现在的人类社会生活中,大众媒介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理解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的关系,首先要理解大众文化及大众文化在构造人类大众精神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方面的重要影响力。

大众文化是一种都市工业社会或大众消费社会的特殊产物,是大众消费社会中通过大众传媒所承载、传递的文化产品,这是一种合成的加工的文化产品,其明显特征是主要为大众消费而制造出来的,有标准化和模拟个性的特色。

大众文化是包含在主流文化之内,它是一个社会内与公众舆论、价值观念、社会时尚和生活方式大致趋同、基本适应的、又是与传统文化核心内容有直接传承关系的文化形态。

大众文化有地域性、通俗性、消费性、娱乐性、商业性、产业性等种种特征。

大众文化已经覆盖了我们的生活。

为此,有人竟突发奇想:而今最无法想象的就是今天的人类倘若失去大众文化会怎么样大众文化是产生于20世纪城市工业社会和消费社会,以大众传播为媒介并且以城市大众为对象的复制化、批量化、类象化、平面化、普及化、的文化形态。

一般而言,作为人类20世纪文化的一大创造,大众文化的出现于大众传媒的出现有着直接的渊源。

大众文化是唯一为技术而生的文化。

大众文化所对应着的就正是传播技术所“激起”的现代的“美感”。

在更大的范围来考察大众文化,就会发现大众文化的出现与市场化、全球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绪论文化研究视野中的大众媒介

绪论文化研究视野中的大众媒介

39
a
统治由暴力转向“非暴力”——“文化霸权”, 文化
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社会权力(葛兰西)
7
a
2、 “文化”——在文化研究的视野中
(1)“文化”曾经的含义 文学艺术,特别是高雅的文学艺术 教化过程,文明进程 生活方式 (威廉斯)
关于“文化”的定义,存在对立观点,第三种含

8 蕴含的立场:文化民粹主义
人们怎样以艺术、科学、新闻、宗教、常识乃至神话 各种符号系统的建构来创造、表达、传递关于现实的 知识和态度?
这些形式之间有什么差异? 它们中有什么历史的、可比较的变化? 传播技术的变迁如何影响我们具体的创造与理解? 社会各个团体是如何为界定真实而斗争的?
16
a
(3)现代性中的大众媒介
民族国家与大众传播有必然联系 成为社会结构与个人之间的中介 大众媒介成为“大众化”制度结构,促进个人
4
a
一、文化与媒介
1、“文化”的再发现 2、“文化”——在文化研究的视野中 3、文化研究视野中的“媒介”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1、“文化”的再发现
(1)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文化不是建立在经济或社会结构任何其它纬度基 础之上并由此派生的;文化不只是被社会结构塑 造,也能够塑造社会结构(韦伯)
6
a
(2)文化在晚期现代性中的力量逐渐增强
第一讲 绪论
文化研究路径中的媒介 研究
1
a
Sunwei_mcs@ 密码:123456
2
a
联系方式
孙玮
sunwei6@ 办公楼318,65643692 13641808667
3
a
本讲内容
一、文化与媒介 二、关键概念与核心问题 三、文化研究的方法论

论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论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论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作为现代商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大众文化以巨大的影响力使得它的传播载体―――大众传媒能遵循市场经济原则,以市场要求取代精神要求。

在这种既是意识形态的又是物化形态的商业化运作中,大众传媒以其强大的影响力传播了大众文化。

在这个大众文化凯歌高奏的时代里,民众丧失了自身的判断力和理性,不仅欣赏品位和格调下降,而且发生着价值和信仰危机。

在这个媚俗的商业化时代里,大众成为媚俗的牺牲品。

解读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解读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的关系,首先要理解大众文化及大众文化在构造人类大众精神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方面的重要影响力。

大众文化是一种都市工业社会或大众消费社会的特殊产物,是大众消费社会中通过大众传媒所承载、传递的文化产品,这是一种合成的加工的文化产品,其明显特征是主要为大众消费而制造出来的,有标准化和模拟个性的特色。

大众文化是包含在主流文化之内,它是一个社会内与公众舆论、价值观念、社会时尚和生活方式大致趋同、基本适应的、又是与传统文化核心内容有直接传承关系的文化形态。

大众文化有地域性、通俗性、消费性、娱乐性、商业性、产业性等种种特征。

大众文化在我国新时期的崛起始于改革开放时期,在改革开放时期逐渐获得了主体意识的民众,不仅需要新的娱乐形式,而且也需要表达这一阶层的意识形态。

大众文化的迅速崛起有一系列发行量巨大的通俗杂志和报纸作证,有一系列原来属于高级文化阵列的严肃文学纷纷改弦易帜为通俗文学作证。

大众文化的通行无阻表明的是大众对它的支持与认同。

关于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大众文化大众传媒传播的重要内容,大众传媒塑造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对大众传媒有重要影响。

文化影响传媒,有什么样的大众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大众传媒。

传媒受文化的浸润影响,反映文化,代表文化,成为一定文化的喉舌。

大众传媒的重要功能是传播文化的功能。

有人说一张报纸就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一部日记,它默记民族的文化演化与变革的轨迹,预示文化进化和传播的基本趋势。

媒介文化研究知识梳理

媒介文化研究知识梳理

媒介文化研究知识梳理在当今信息时代,媒介文化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电视、电影、互联网到社交媒体,媒介以各种形式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媒介文化研究作为一门跨学科的领域,旨在深入探讨媒介与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其背后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

一、媒介文化的概念媒介文化并非简单地指媒介所传播的内容,而是指媒介本身以及通过媒介所塑造的文化形态。

它是一种由媒介技术、媒介内容和受众互动共同构建的文化现象。

媒介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和塑造者。

例如,电视节目不仅提供娱乐,还传递着特定的社会观念和价值取向;社交媒体不仅是交流平台,也形成了独特的社交文化和语言。

二、媒介文化研究的主要理论1、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是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产物,是一种文化工业,通过标准化、商业化的生产方式,控制和操纵着大众的思想和行为,剥夺了人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2、文化研究学派强调文化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实践,关注受众对媒介文化的解读和使用。

认为受众并非被动接受媒介信息,而是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根据自己的社会背景和经验对媒介内容进行解读和重构。

3、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的著名观点,他认为媒介本身的形式和特点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比媒介所传递的内容更为重要。

例如,电视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感知方式和生活方式。

4、鲍德里亚的仿真与拟像理论鲍德里亚认为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仿真的时代,媒介所创造的图像和符号已经超越了现实,人们生活在一个由虚拟和仿真构建的世界中。

三、媒介文化的特点1、全球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介文化突破了地域和国家的限制,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交流。

例如,好莱坞电影在世界各地都有广泛的观众,流行音乐也能够迅速传遍全球。

2、商业化媒介文化往往与商业利益紧密结合,追求收视率、点击率和票房收入。

商业逻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媒介内容的生产和传播。

社会学解读大众文化传媒

社会学解读大众文化传媒

社会学解读大众文化传媒在当今社会,大众传媒和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视、电影、音乐、游戏、社交网络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

然而,对于这些文化产业和传媒所呈现出来的内容,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和理解呢?这就需要借助社会学的视角去深入解读。

首先,文化产业和传媒内容的生产和传播是在经济基础上展开的。

这就意味着,它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

因此,它们往往会倾向于生产和传播商业化、符合主流口味的内容,以求更多的受众和利润。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同一时期,某些主题和形式的电影、电视剧、音乐、游戏等会层出不穷,而其他类型的则相对较少。

其次,传媒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受到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

比如,政府、宗教、传统习俗等等,都会对文化产业和传媒内容的内容和形式施加限制。

历史上,一些政府曾经通过审查和封杀某些电影、电视剧等来控制人民的思想倾向。

而现在,虽然开放程度增加了,但也依旧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这些限制。

再者,文化产业和传媒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又会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比如,流行歌曲和影视剧中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可能会影响到年轻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也可能影响到公众的舆论方向。

正如以前有些人对于电影等文化产业的质疑:“是反映了现实,还是塑造了现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能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

比如,即使在同一时间,针对不同群体的文化产品可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式和主题。

这就是有人会说:“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我们认为的世界,而不是真的世界。

”而对于大众传媒和文化产业所呈现的内容,人们的态度也是多变的。

有些人会将这些产业视为商业产品,对其内容不做评价;而还有一些人会从各种角度去评价、解读这些内容,并发表自己的社会学观点。

在社会学研究的视角下,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大众文化和传媒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虽然,现实中的它们受到诸多限制和挑战,但是,它们同样也在不断地塑造、影响和反映着我们这个社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文化研究的视野大众传播与接受

文化研究的视野大众传播与接受

文化研究的视野:大众传播与接受当代世界最不引人注目却又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现象是什么?电视.电视观众恐怕是当代世界最广泛的文化研究对象.研究电视,是理解与大众传播中心问题有关的整个社会和文化进程的潜在的关键. 因为,电视观众是今天人类日常生活中社会和文化的最主要的实体。

在当代世界,与电视有关的生产者的力量日益强大,而与之相应的消费者的力量也日益强大.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德国接受美学兴起时的一个重要契机就是其创始人敏锐地感受到了当时大众流行文化的兴起.后来,接受美学又突破了其早期读者中心论的藩篱,向COMMUNICATION 转化.COMMUNICATION 这个词既是交流,也是传播.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播及其传播媒体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一刻或缺的生存手段.按照传统的观念,消费的基本要素是其实用性或有效性,也就是说,购买一种产品,一定是于人有用的.而其之所以有用,是因为人的需求奠定了其效用的基础.但是从现代观念来看,人的需求是养成的.现代人的消费也在不断发明着\制造着\涵养着他们自身的需求,特别是人们的精神的和文化的需求.消费本身是一个构筑意义的过程,它"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中文化的内化",是文化的生成\漫漶\固化的过程.我们无法想象,30年前中国社会会对当代流行音乐有如此巨大而狂热的需求.10年前有位朋友从西方归来,谈及西方电视观众对某一电视主持人的喜爱和依赖.一位年长的时事政论主持人因度假,节目改由他人主持,竟然有几十万观众写信打电话要求他回来,他们声称无法忍受没有他的日子.当时对此深感不解.几年后我国电视也重演了这一活剧.使我们深骇于电视的力量:电视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传播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广泛地运用于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之中,在文化领域掀起了新科技革命的旋风,已经导致新兴文化形态的崛起和传统文化形态的更新。

文化生产方式工业化,实现了从文化手工业到现代文化大工业的深刻变革,直接导致文化工业革命。

媒体研究与大众文化

媒体研究与大众文化

媒体研究与大众文化近年来,媒体研究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在全球化进程中,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大众文化的传播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

本文将探讨媒体研究对于大众文化的影响以及大众文化对于媒体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媒体研究对大众文化的影响媒体研究作为一门学科,以广告、新闻、电影、电视等传媒形式作为研究对象,不仅关注媒体对社会的反馈作用,还致力于理解大众文化对于媒体的塑造、传播和接受。

媒体研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媒体研究为深入分析大众文化提供了方法论。

通过对媒体形式、语言、符号以及受众的接受行为进行研究,媒体研究揭示了大众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大众文化的内涵。

媒体研究的方法论也为我们评估大众文化的价值、创造力和社会意义提供了参考。

其次,媒体研究推动了大众文化的拓展和创新。

媒体研究者通过对媒体产业的观察和分析,发现了大众文化在数字化时代的新形态和新动向。

他们在追踪大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对传统媒体的影响进行修正和扩展,还关注新兴媒体对大众文化的冲击和变革。

媒体研究的观察和发现使我们对大众文化的认识更加立体和多元。

最后,媒体研究强调大众文化的社会意义和影响力。

传媒形式的普及和多样化使大众文化不再是一个封闭的领域,而是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

媒体研究者通过对大众文化的研究,认为大众文化不仅是一种娱乐和消费,更是一种社会认同和观念的表达。

他们通过对媒体内容、受众反馈等方面的研究来解读大众文化与社会文化、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媒体研究的视角和认识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大众文化对个体和社会变革的深远影响,并从中汲取启示。

二、大众文化对媒体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大众文化作为媒体的传播对象,对于媒体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大众文化是媒体研究的重要研究对象和样本。

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离不开媒体的传播和渠道,通过对大众文化的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媒体的作用和影响。

大众文化经由媒体的传播,向公众传递信息、观念、价值和审美体验,媒体研究者通过观察和研究大众文化的形成和传播过程,可以揭示出社会意识形态、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变化和趋势。

大众媒介研究方法

大众媒介研究方法
• 角色(Role):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所有节目(不管是不是暴力节目)中分 析的人物是两种类型。主要人物对故事来说,是必需的主要角色。次要人物(属 于那种较少的详细分析的)是所有的另外有台词的角色。(这个发现在这个报告 中总结出来,包括仅有的主要人物的分析)
来源:George Gerbner, Larry Gross: Violence on the Screen Culture Indicators: Violence Profile No.9 更多的详细的方法论描述和这里不包括的所有的表格来看可以从《暴力描绘:一个技术的报告》中获得。
• 第一种计算编码员信度的方法:
信度=
2M N1+N2
M是编码决策过程中,两个编码员意见一致的数量。N1和 N2是两个编码员各自进行的编码决策的总量。
问题:在一个仅包含两个类别的系统中,随机编码也可以产生50%的信度。
信 度 的 计算
• 第二种计算编码员信度的方法:
信度=
观察到的一致性%-期望的一致性 1-期望的一致性
• 节目基调 A. serious programs B. comic programs
• 是否是新节目(new programs) A . yes B. no
• 是否是动作片(action programs) A . yes B. no
建构内容类别-以场景为分析单位
• 节目名称 • 场景编号 • 场景描述 • 暴力场景出现时间 • 暴力场景持续时间 • 电视网
受害者行为 受到伤害 没有受到伤害
无意图的行为
施暴者行为
蓄意的行为
武力的
语言的
这个范畴内是争 议最少的定义
格伯纳对暴力的操作化定义
• 显著地表达出对自己,或对他人的暴力倾向或者其他强迫性的意愿,可 能造成或已经造成人身伤害或死亡。(“The overt expression of physical f

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资料整理

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资料整理

《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潘知常、林玮著。

58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版。

全书除序篇外,分为二十一章,书后附有参考文献3页。

该书借鉴英国文化研究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后现代主义文化学派、西方美学和社会学等的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和方法,叙述了大众文化的全球化、市场化问题,讨论了中国当代的大众文化,包括广播电视文化、电影、MTV、报刊书籍、广告、网络文化、日常生活中的大众文化、摇滚乐青年亚文化、大众文化的理性和非理性等等问题。

全书的基本思路是:从大众文化所带来的新的美学模式、新的不言自明的前提入手,来理解和批评大众文化,揭示大众文化因技术而生,并为技术而生这一直接渊源;以满足为需要而需要、虚拟幻想为特征的内涵。

作者认为,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唇齿相依的价值尺度,大众文化凭借着技术化、市场化、全球化的力量甚至已经成为所谓的“美学意识形态”。

《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著。

349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这是一本全面概述中国现行法律中有关新闻传播条款(宏观意义的新闻传播法)的论著。

全书共分十章,根据中国宪法、普通法、专门法、司法解释、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110种法律法规,以及7项国际公约,讨论了中国新闻传播中各种的法律问题,以及它们法律依据。

该书涉及宪法规范的新闻传播权利、新闻传播与维护国家安全、新闻传播与法治、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和人格权、特殊的新闻和信息的发布、对新闻业的行政管理、新闻传播活动与著作权、新闻传播产业、涉外新闻传播的管理等等问题。

书后附有中国和国际法律法规和公约名目117项。

作者认为:“我国现行新闻传播法无论是维护公权还是私权使之免于新闻传播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不法侵害,大都已有完备的内容。

”“现在人们要求制定的…法‟的内容,是指具体规范新闻传播活动中公民和新闻工作者的权利的法,如新闻记者和媒介的采访权、报道权、批评权等等,……至今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对这些权利还没有从国家对保障这一权利所承担的义务这个法律关系的层面上作出明确的界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关涉意义制造。
11
a
3、文化研究视野中的“媒介”
(1)媒介的作用在于“传递意义” 媒介涉及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方法、制造意义的
方法以及建构文化的手段。 “文化”就是媒介和受众互动中共享的空间 意义是由媒介、受众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
12
a
(2)作为文化的传播
文化传播学(凯瑞) 传播的两种观念 传播的传递观:控制空间;更远、更快地扩散、
19
a
微观权力观:批判马克思的经济权力观(福柯)
权力并非镶嵌在社会结构中
权力是不稳定的、是一个不断发生的过程、并 不断变换方向
主体自由是权力关系存在的前提,有权力存在 之处就有挑战发生
人们总是在个人的、身体的层次、区域性的、 微观的层次经验权力
“权力是力量关系” “话语”与权力
20
a
文化研究的权力观 当代社会的权力运作是复杂过程,充满斗争,
自由潜能。
提倡开放的“意识形态”观
意识形态是表意的斗争,意识形态持续地被型
塑,永远不会结束。
24
a
3、优势文化、亚文化、从属文化
文化的不同层次,其中包含权力关系 多重对立的关系 主流文化-亚文化(青少年文化,偏差行为) 西方-东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西部-东 部、白人-黑人、男性-女性… … 确认统治文化的压制性
a
(2)文化是意义的建构 人类是一种悬置在由他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
的动物。我把文化看作是这些网。(格尔茨) 文化型塑人类经验中的所有面向 再现、建构、构成性、文本、话语、符号、象征 化、表意,等等,都指涉—— 生活世界的真实现象,在某种意义系统中的“中 介”过程。
9
a
文化研究中的多元观点都集中涉及:
文化如何被型塑和中介,以及这些中介物如 何将自己建构在社会关系、实践、权力、人们生 存的物质条件中。
中介过程是了解文化的核心途径。
10
a
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一种可以和谐、分离、重叠、争
论、连续或不连续的想象和意义之链接,这个链 接可以透过广泛的人类社会团体与社会实践来操 控。在当代文化中,这些想象和意义制造和经验 透过大众媒介影像以及资讯的迅速激增而强化。
传送、散播知识、思想和信息 传播的仪式观:共同信仰的表征,是创造、修
改和转变一个共享文化的过程;分享、参与、 联合、团体
13
a
美国文化中“传播”观念的矛盾(宪法中的矛盾)
联结空间:文字、报纸、传播工具 联结时间:口语和话语(共同文化)
14
a
关于媒介和新闻:不同传播观念的认识 传递观:是发布新闻与知识、提供娱乐的工具。
人们怎样以艺术、科学、新闻、宗教、常识乃至神话 各种符号系统的建构来创造、表达、传递关于现实的 知识和态度?
这些形式之间有什么差异? 它们中有什么历史的、可比较的变化? 传播技术的变迁如何影响我们具体的创造与理解? 社会各个团体是如何为界定真实而斗争的?
16
a
(3)现代性中的大众媒介
民族国家与大众传播有必然联系 成为社会结构与个人之间的中介 大众媒介成为“大众化”制度结构,促进个人
4
a
一、文化与媒介
1、“文化”的再发现 2、“文化”——在文化研究的视野中 3、文化研究视野中的“媒介”
5
a
1、“文化”的再发现
(1)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文化不是建立在经济或社会结构任何其它纬度基 础之上并由此派生的;文化不只是被社会结构塑 造,也能够塑造社会结构(韦伯)
6
a
(2)文化在晚期现代性中的力量逐渐增强
第一讲 绪论
文化研究路径中的媒介 研究
1
a
Sunwei_mcs@ 密码:123456
2
a
联系方式
孙玮
sunwei6@ 办公楼318,65643692 13641808667
3
a
本讲内容
一、文化与媒介 二、关键概念与核心问题 三、文化研究的方法论
文化研究路径中的媒介研究
统治由暴力转向“非暴力”——“文化霸权”, 文化
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社会权力(葛兰西)
7
a
2、 “文化”——在文化研究的视野中
(1)“文化”曾经的含义 文学艺术,特别是高雅的文学艺术 教化过程,文明进程 生活方式 (威廉斯)
关于“文化”的定义,存在对立观点,第三种含

8 蕴含的立场:文化民粹主义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 马克思: 经济基础-政治社会或国家(暴力)-市民社会 (意识形态) 葛兰西: 经济基础-市民社会(意识形态)-政治社会或 国家(暴力)
23
a
文化研究对于“意识形态”的立场
拒绝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观
不能理文化斗争的复杂性;忽视当代文化中隐藏着的
25
a
文化研究: 多元文化主义:强调差异性 较为中性的且不依赖阶级区分的“他者”论述 一种文化具有多元本质 个人主体充分的选择能力
26
a
4、认同与主体性
个人“主体性”,是建构出来的“身份认同” 这种建构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其中充满权
的“自由”和民主结构的建设 是压制和解放力量并存的场域
17
a
二、关键概念与核心问题
1、权力、话语 2、意识形态 3、优势文化、亚文化、从属文化 4、认同与主体性 5、流行文化、大众文化
18
a
1、权力
文化理论中的两种权力取向 “宏观权力观”。在现代主义取向中,权力被
认为是附属在社会结构上的:阶级、种族、性 别。统治阶级通过结构性力量压制从属阶级。 “微观权力观”。主要从个人而不是社会结构 考察权力。权力在个人的主体层次上被经验, 权力是所有人都参与的、永无止境的交换过程。
永不停息。 统治阶级并不能完全掌控权力,不断受到被统
治阶级的挑战,产生妥协。 当代文化是充满变化的权力斗争,参与斗争的
主体是多变、复杂的
21
a
2、意识形态
“虚假意识”(马克思)
是经由统治阶级制造、鼓吹的,为被统治阶级被 动接受的一系列信仰。统治阶级的利益变成了社 会普遍信仰系统的一部分。
22
a
重点在于对受众的影响:揭示还是遮蔽了现实? 是改变还是强化了态度?是带来了可信还是怀 疑? 仪式观:是仪式化行为,是对这个复杂世界的 描述和呈现,为生活提供了整体的形式、秩序 和基调。重点在于:报纸的呈现和介入在建构 读者的生活与时间中所扮演的角色
15
a
传播文化学的“传播”定义
传播是一种现实得以生产、维系、修正和转 变的符号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