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茂秀《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
【读书心得】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
多一份爱心和耐心——初读《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有感最近读了《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这本书,颇有感触。
我并不是一个惧怕读书的人,但是因为自身的种种原因,我已经很久没有静下心来读一本这样的好书了。
短短的几天时间,让我再次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思考并感动着。
有必要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这本书:《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是杨茂秀教授的一本教育故事集,集结自杨茂秀教授发表在台湾《国语日报》上的专栏文章。
该书通过33篇古今中外好老师的故事,引导出对教师特质及教育现状的探讨,帮助大家更进一步思考教与学、成长与改变的意义。
在这本书中,杨茂秀教授告诉我们:“教师这一行,最根本的良心不是教学之心,是关怀之心。
”教与学的成果,最终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过程,重要的则是过程里的愉悦体验。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教师对学生,尤其是那些特殊的学生没有关怀、怜悯之心,又怎么能将这些孩子送往知识的殿堂呢?《唐老师手上的大花手环》中的阿龙正是因为有了唐老师对他寒碜礼物的不同寻常的喜爱,让他从老师那里感受到了母亲般的关爱之心,从而成就了最后的“医师阿龙”。
试想,如果唐老师没有一颗关爱之心,当她最初接触阿龙时,她会去看阿龙之前的教师评语吗,他会有接受阿龙礼物时的那些举动吗?再看看《玛莉老师的两个小故事》中的麦兰,如果她没有遇到G老师,而是一直待在S老师的班上,四个星期后她会是一个神采飞扬而又乖巧的麦兰吗?回想自己工作的最初几年,每一次期中、期末考试,班上都会有一、两名学生不参加计算平均分,别的班也同样如此,那是学校认可的特殊学生,他们对于学习好像没有丝毫的兴趣。
老师们平时根本对他们无暇顾及,更谈不上关怀。
反正考试也不会影响班级平均分,只要他们平时不惹事就OK了。
现在想来,我们是把教学之心看得比关怀之心更重要了,甚至还有功利之心。
其实杨教授在告诉我们: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在“对待孩子的错误”这个问题上,杨教授又告诉我们:“作为家长或者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判官’,通过简单的对和错来评判孩子的努力。
让教育浸泡在有趣的故事里——读《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有感
恰 校” .这 是较 早 前 我 读 过 的 - 个 故 说 过 我 不 是 你 的 佣人 。 ” 没 办法 , 过 活 . 如 在 阿 尔卑 斯 山谷 中乘 汽 一 事 里 的 一句 话
“ ” 得 自 己想 办 法 。糟 糕 的 是 , 车 兜 风 .匆 匆 忙 忙 地 急 驰 而 过 , 我 只 无
“ 有 的 在 学 校 里 . 的 在 市 场 , 的 的 基础 。我们 也 需 要 故 事 , 去 建 立 有 有
提 高 。同时 。 关 注我 们 的 请
博 客 .并 在 博 客 上 发 起 投
票 . 出“ 北教 师 最 爱读 选 湖
在 荒野 和 大 自然 . 的 在 活 泼 的 故 个 人 和 集 体 的 记 忆 . 建 构 我 们 的 有 去 事里 。 好 老师 应 该 有 故 事 .或 者 说 ,
们 没 有 讲故 事 的智 慧 。我们 的 故 事
渐麻 木 . 以至 于 对 故 事视 而 不 见 听
“ 好 的教 育 学 .就 是 侦 探小 要 么 是 教 育 反 思 .而 不 是 教 育 叙 最
而不 闻 , 即便 看 到 了 , 到 了 。 不 说 ”做 教 育 , 好 的 方 式 就 是讲 故 事 : 么 有 教 育 故 事 。 没 有 教 育 听 也 . 最 要 而 要 而 以 为然 . 们 的 故事 自然 也 就 旺 盛 事 我 一 直在 学 前班 代 课 。乡下 的 冲 突 ; 么 提 出 了 教 育 问 题 。 没 我 不起 来 了 孩 子很 多 都 没 有 经 历 幼儿 园教 育 . 有 教 育 行 动 或 者 对 策 : 么 只 是 经 要
每 尤 同样 的 哲 思 , 出 现 在 《 老 实 。 个 人 都 少 不 了 记 忆 。 其 是 也 好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是一本对于教育的思考和探讨的书籍,阅读后我深有感触。
这本书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讲述了好老师是如何影响学生成长的。
作者指出,好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好老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然而,如何找到好老师却成为了一个让许多人困惑的问题。
作者提出了自我评估和主动选择的理念。
他认为,要找到好老师,首先要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需求。
然后,通过主动观察、交流和评估,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师。
这种评估老师的方法包括观察老师的教学风格、听取他人的评价和建议,以及和老师进行直接的交流。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并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对这本书的观点深感认同。
在我读书的过程中,我也深深地意识到了老师的重要性。
一个好老师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掌握知识,更能够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引导我们主动地学习和思考。
通过和好老师的交流和学习,我能够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启发,不仅学到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然而,要找到好老师却并不容易。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经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影响,有时很难判断哪些老师是真正优秀和适合自己的。
因此,作者的建议对于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我们应该主动地观察、交流和评估,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它让我更加意识到了好老师的重要性,也为我选择好老师提供了一些建议。
我相信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因此,我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自我评估能力,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好老师。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
摘要:有人会认为和班主任、语文、数学的老师相比,音乐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小得多。
但是恰恰相反,正如匈牙利音乐大师李斯特所言:“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和火焰。
”也正如前苏联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所说,“音乐歌颂人们的生活,引导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我们音乐老师,需要用音乐点燃孩子对生活的热情,陶冶孩子的情操。
如果说学生是鲜花,那么我愿作雨滴,滴滴细雨滋润学生纯洁的心田;如果说学生是小树,那么我愿作太阳,缕缕阳光伴随学生快乐的成长;如果说学生是音符,那么我愿作线谱,节节乐谱书写学生美丽的人生!好老师是自己找的今年暑假,和大学的同学聚会,聊起各自的生活和工作。
一位好朋友和我一样也是一名音乐教师,她滔滔不绝地聊着自己的学校,眉飞色舞地说着自己教的几个极具音乐天赋的孩子,手舞足蹈地谈起自己创建的合唱团和舞蹈队,眉眼之间流露出一种神彩飞扬的快乐,那种幸福感、陶醉感深深地震撼着我。
同样是一名音乐教师,为什么我就没有如此强烈的职业幸福感呢?听到我的困惑,朋友笑着从包里掏出一本书《好老师是自己找的》,嘱咐我回家一定要用心读读。
漫长的暑假里,《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被我看了一遍又一遍。
每当有了感想时,就情不自禁地和远方的好朋友煲起电话粥。
我告诉她读完《唐老师手上的大花手环》、《DIDI,你了解吗?》,情感丰富的我哭得好伤心。
朋友告诉我,做教师的最根本的良心不是教学之心,而是关怀之心。
我告诉她,做了这么多年的教师,现在才突然悟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句话的丰富内涵。
反复地阅读《好老师是自己找的》,一次次地和朋友交流沟通,我发现经过这个特殊的暑假后,我对小学音乐教师的职业有了新的感觉和认识。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一书中,《把人教得对音乐感兴趣的老师》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让我不由得掩卷长思。
郭子究老师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对我有过深远影响的音乐老师——李老师。
15年前,我还是一个17岁的高中二年级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不太理想的学习成绩,让少女时代的我有些落寞,音乐是慰藉我心灵的一剂良药。
寻找自己的好老师——读杨茂秀的《好老师是自己找的》
的 途 径 就 是 沉 入 自 己 的 经 历 与 经 验 ,在 回 忆 中与 教育 过我们 的一 些教 师 “ 遇 ” 温 习 与 神 ,
的生命 意义 与思 想能 力 。
为 他 人 带 来 人 生 启 迪 的 教 师 。 自 己 经 历
凝 思 一 些 在 记 忆 中 与 众 不 同 的 教 师 。 在 本 书 中 有 着 许 许 多 多 千 姿 百 态 、特 立 独 行 的 教 师 , 令 人 心 向 神 往 , 作 者 记 忆 中 的 教 师 是 如 此 的 多 姿 多 彩 、如 此 的真 切 动 人 。 在 现 今 时 代 , 这样 的教 师似 乎如凤 毛麟 角 一样 珍稀 宝贵 了 。 我 们 有 的 是 统 一 的 教 材 ,统 一 的 教 学 步 骤 , 统 一 的 教 具 。统 一 的 考 试 ,统 一 的 教 育 教 学 管 理 … … 且 美 其 名 日 规 范 化 的 管 理 然 而 , 在 强 调 所 谓 的 秩 序 与 规 范 的 时 候 ,仍 然 有 着
的 监 督 下 ,作 者 跟 一 个 不认 识 的 同学 摔 跤 ,
被 压 在 地 上 ,作 者 从 来 没 有 那 么 认 真 地 看 过 蓝 天和 对 手胜 利 的眼光 。裁 判 蔡老 师 说 : “ 输 吗 ? 作 者 就 是 不 认 输 ,就 一 直 被 压 在 认 ” 地 上 。 别 人 上 课 ,作 者 被 压 在 地 上 看 蓝 天 看
一
过 的 好 老 师 是 自 己 教 育 教 学 历 程 中 的 心 灵 导
师 ,他 们 会 指 引 着 你 教 育 生 涯 的 方 向 与 足 迹 。
而 听 他 人 分 享 他 们 的伟 大 的 老 师 的 片 言 只 语 , 有 时 也 能 像 滴 滴 露 珠 一 样 , 渗 入 心 灵 ,编 织 进 自 己 生 命 的 意 义 的 网 络 中 。 所 有 能 引 发 我 们 心 灵 为 之 一 动 , 思 潮 起 伏 , 心 思 细 腻 , 内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读《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有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读《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有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读《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有感杨茂秀教授的《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是一本故事集,它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就像一位智慧老人在给我们讲一个又一个好老师的故事。
这些故事,仿佛发生在我们身边,似乎平淡无奇,慢慢品味,细细咀嚼,却是别有一番滋味。
故事,点燃成长的光芒;好老师,应该像一首诗;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己找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这诗一般的语言,是全书33个小故事的4个大标题。
打开这本书,读第一部分——不管是《唐老师手上的大花手环》,还是《只画鲸鱼的老师,跟什么都画的学生》,也不管是《每一个人都会犯错》,还是《我不要向你学》;每一个故事,都在跟我们说一个道理,是什么道理,作者却没有说。
读第二部分——作者告诉我们,《孔子和稻草人》都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好老师是一首诗也是一棵树》;“诗其实是最好的老师,而最好的老师,应该像一首诗”,好老师可以“一以贯之”;对孩子来说,本来就有创造性,不需要教,只要把它开发出来就好了。
我们到处去找好老师,其实,“真正的好老师,是学生自己找的,真正的好老师,不会告诉你他是你的老师”。
读第三部分——《史记老师》普通话不好,但可以整个学期把课本扔在一边,只讲《史记》(我好像也可以);郭威老师是《总是闲聊的好老师》,上课常迟到,但只要来,孩子们就很快乐;郭子究老师用整个生命在从事教育,是《把人教得对音乐感兴趣的老师》;蔡老师是《从木头里放动物出来的老师》,他经常打人,被打的学生长大后却说不记得他打过学生,只觉得他像朋友……这些老师,正如作者所说,“现在流行的教学评量方式,是没有办法评鉴的……真正好的教育评量,要用学生一辈子不断反省与反应来做,才可能公允。
”读第四部分——《故事艺术里的老师罗大里》《蓝兄弟的神圣艺术》《五十岁学芭蕾舞的华里教授》……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最好的老师常常让学生觉得没有学到什么,而实际上,老师是在不知不觉中教会他的学生很多很多的东西”。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张丽燕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张丽燕第一篇: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张丽燕读《好老师自己找的》有感三里河完小张丽燕因学校要求,迫于无奈,我找来一本教育刊物《好老师是自己找的》闲来翻读。
可是当我细读此书时,我真的被书中的内容与故事所吸引,那种应付公事的心情荡然无存。
书中从如何做班级工作到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都细细刻画,每个细节都无不让我受到深深地启迪“好老师,有的在学校,有的在市场,有的在故事里;真正的好老师,是学生自己找的,真正的老师,不会告诉你他是你的老师。
学习者,应该是把学习当作一辈子生活的主调的人;他不再需要老师指导,谁都可以当他的老师,什么东西也都可以当他的老师。
……想到这些,我有一种深深地体会:其实有时候改变自己一个小小的习惯,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得以前课堂上,当学生做练习时,我通常是四处巡视,观察一下学生做题的进度,了解一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当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时,我总是及时给他讲解,让他改正。
一直以来,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天天为之,乐此不疲。
可最近我发现一种怪现象:在我走过学生身边的时候,很多学生用手或用本子捂住自己做的题,特别是那种充满警惕和戒备的眼神,更让我感到不安和不解。
那节课后,我在班上找了几个平时敢说话的学生到办公室,向他们询问这个问题。
一名学生说:“我怕别的同学笑话。
”“我并没有点你的名字,别的同学怎么回知道呢?”我不解地问。
“您虽然没点我的名字,可您给我讲题的声音那么大,别的同学马上就知道是我了。
”噢,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我在给学生纠正错误时,学生总是左顾右盼,眼神不定,没心思听我讲解,原来他担心的是都有谁在注意他的错误。
另一个学生说:“我怕我又做错了惹老师生气。
”“老师并没有生气,就因为老师知道你们会有错误,所以才要看的。
”“可是,可是……”学生的欲言又止让我意识到问题在我身上。
是啊,虽然我在潜意识里知道学生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是符合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和比赛考核的影响,我又在内心深处拒绝着错误。
从此不做教书匠 ——读《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有感
从此不做教书匠——读《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有感对于一个常读书的人来说,打开一本新书,不需读太多就可以感受到书的份量。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这个题目有些悬念,是它带领我走进了文字深处。
书中的很多语言都富有诗意,我愉悦地读着,搜寻并摘录着那些带有阳光气息的文句。
全书用很多故事来连缀,从那一个个生动美丽的故事里,我感悟到了很多。
一、不要把爱平均,把更多的爱留给那些不可爱的孩子。
《唐老师手上的大花手环》,讲的是一个老师从学生送她的礼物中挑选了一件很难看大花手环戴在手上,老师的这一举动让那个性格古怪的孩子从此发生了改变,他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母爱般的温暖,从此热爱学习,积极生活,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记得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而对丑孩子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
言行优秀的孩子,人们自然就产生好感;而举止怪异的孩子,我们需要理智地说服自己才能去爱。
其实,最需要老师关心和爱护的,正是那些惹是生非不合主流的孩子,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而变得“非同寻常”,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我们教育者的“爱与教育”,如果我们不能特别用心,也许他们就会放任自流,最终成为一个没有作为的人。
也就是说,在孩子“有问题”的时候,正是他们成长中最薄弱和无助的时候,我们如果能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替他们的前途着想,把爱更多的留给他们,也许他们的人生从此就能改写。
二、少些批评指责,给孩子留有犯错误的机会。
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我把它抄录下来:“错误是进步的机会,学习的过程就是修正的过程。
”也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吧。
”其实,犯错有时不是坏事,它可以让人更好的自省。
没有谁生来就是一个完美者,即使是阅历丰富的白发老人,都有可能经常出错。
从某一个方面来讲,我们每一个人一生都在受伤和成长,何况是孩子?可是,在我们的教育和教学中,当孩子做了错事,影响了我们的工作,我们很容易气急败坏地批评指责。
这样的做法有时显得过于简单粗暴,不但不有利于学生改正,反而可能让其产生逆反情绪。
读好老师是自己找的
读《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源于封面上的一句话——“教师这一行,最根本的良心不是教学之心,是关怀之心。
”我从网上订购了杨茂秀教授的这本《好老师是自己找的》,利用假期认真阅读后引发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关于书名,我想说一点自己的认识。
从小到大,我几乎没有选择过自己的老师。
父母把我送进小学,被学校安排在某个老师的班级,我就得按部就班接受某个老师的教育。
十几年的学习生涯,我没有经历过给自己选择老师的过程,但实际上我也遇到了几位一辈子值得我去尊敬和爱戴的好老师。
所以关于书名——好老师是自己找的,刚开始我不敢苟同此观点,只想说,在我们人生中遇到的好老师,往往并不是自己找的,而这些老师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在经历着人生的一场场“偶遇”,遇上好老师确实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不一样的命运和机会。
但看完这本书,我觉得作者看待教育问题,角度很新颖,我也想从中看个究竟。
书的扉页上摘取了两位大师的语录:一位是海德格尔,一位是心理学家皮亚杰。
海德格尔说:“最好的老师常常让学生觉得没有学到什么,而实际上老师是在不知不觉中教会他的学生很多很多的东西。
我想这样的好老师给学生带来的教育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在你不知不觉当中如春风拂过心头不着痕迹,却回味无穷。
书中写到的33个动人心弦的小故事,大多选自作者平时阅读的有关书籍。
如《教师的故事》、《我是一只铅笔》、西尔维娅.阿西顿.华纳《教师》等,选取的故事生动有趣,代表性很强。
虽说作者是用哲学家的思维在讲述故事,但细读起来还是挺有意思的。
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哲学味颇强的语言,需要读上好几遍,才能明白其中的真理。
在第3章节中写了几位很有“特色”的老师,如:到处去的艺术老师、史记老师、总是闲聊的好老师、从木头里放动物出来的好老师、水池边的校长、稻米老师,光听这些老师的“名号”就很想去看看这些好老师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史记老师王彦,他最拿手的就是讲《史记》,他可以整个学期把课本摆一边,只讲《史记》,这位老师是一个阅读丰富,浑身都是故事的人。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5篇《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篇1前段时间读了杨茂秀教授的著作《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感触很多,杨教授用说故事的方式,帮助大家更进一步地深入思考教与学的意义、成长与改变的意义――不管是个人或专业层面。
杨教授还透过33篇古今中外的好老师故事,让我们从中发现,教与学的活动其实和孩子在沙滩上的游戏差不多,所有的成果都会随着时间与潮流,从无到有再到无,重要的是过程里的愉悦跟心醉神迷。
在书的封面上,有这么一句话让我非常的印象深刻:教师这一行,最根本的良心不是教学之心,是关怀之心。
是啊,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做好分内的教学工作,更重要的是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公平对待,但其实很难做到,因为每个人都有好恶之心。
对喜爱的学生照顾些,对讨厌的学生疏远些,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但如果有了对孩子真正的关怀之心,情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杨教授的故事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举动,就改变了一个孩子的一生。
正如这本书中,《唐老师手上的大花手环》中,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如果不是最后那个大花手环的出现,如果不是唐老师最后察觉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在全班同学面前接纳阿龙,那阿龙能有以后的这些成就吗?答案或许不是肯定、绝对的。
作为一个老师,这个故事太值得我认真去品味,去思索。
说实在话,我做不到唐老师那样,我可能会对每个孩子的礼物都表示喜欢,不会这么用心地对一个孩子有如此表现,因为我没有唐老师那样的境界。
唐老师这种雪中送炭式的关爱之心使如阿龙一样的孩子们满足而感恩。
老师的爱帮助了这样的孩子,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也实现了梦想。
帮助他们走出了人生的低谷,迎来了美好的生活。
在我们的成长过中,老师是很重要的一个角色。
好老师对学生而言,是宝贵的礼物,他们用心付出,让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变得更好、更有勇气,树立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学会快乐《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篇2看到这个书名觉得很好奇:好老师怎么会是自己找的呢?带着这种好奇的心情开始了认真的阅读,杨茂秀教授33个精彩的教育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迫使我真想一口气读完。
阅读《好老师是自己找的》心得体会实用1份
阅读《好老师是自己找的》心得体会实用1份阅读《好老师是自己找的》心得体会 1好教师会用阅读充实自己,使学生和他在一起就会感到愉悦,并产生求知和对话的欲望,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
所以在这个假期我阅读了杨茂秀所著的《好老师是自己找的》一书,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读书的过程,其实就是将他人的经验和智慧,邀请到自己的经验之车中,产生新的联接的过程。
我们常把书籍比喻成精神食粮,认真去读一本书,其实就是在吸收一种营养。
在书中提到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对此的回答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杨茂秀也有自己的观点:“真正的好老师,是学生自己找的;真正的好老师,不会告诉你他是你的老师。
”前一句话告诉我们,所有的人、事、物,均有可能成为学生的好教师,“荒野或自然,真的是人类文明最好的老师”。
一个教师是否是好教师,不是所谓的专家评定出来的,而要看学生是否认可。
我们一直倡导教育要“以人为本”,其中最要紧的就是知道并理解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后一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好教师,应该是有耐心的,是有好行为的,是不断学习新东西的,是助学生成长的,是懂得反思自己的,是像朋友一样温暖的`,也是融入自然的。
他不会告诉学生自己有多么好,多么特别,但学生和他在一起就会感到愉悦,就会萌发很多的话题和无尽的探索欲望。
在教学中,杨茂秀说到要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就能够启发他们的心灵。
好教师不会替学生学习,而是抓住时机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在平常的教学中,人们津津乐道的好教师的教学,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程标准的把握——界定精准,重点突出;对教学内容的挖掘——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对教学流程的设计——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对课堂气氛的调节——张弛有度,活泼有序;对学生学习的关注——体察入微,关怀备至。
讲得清楚、听得明白、学得有趣、做得出来,是很多教师一直追求的教学境界。
杨茂秀告诉我们:“不要倚赖教人家很多东__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唤醒人家的好奇,就足够去启发人的心灵。
好老师像一首诗(2)
今年的三月份,在读杨茂秀教授的《好老师是自己找的》一书时,被书中收录的充满启迪的诗文所吸引,曾选了其中的三首和大家一起分享。
最近在读杨茂秀教授的另一本书《我们教室有鬼》,里面又收录了不少的诗文,特选几首放在这里,再和大家一道品读。
1.《我为什么常常举手》我们老师问很多问题我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可是要是你不举手他就老是叫到你2.《回头看到的》我不肯睡午觉老师叫我去站在角落面对墙不准回头站到上课墙白白的我好想回头可是老师不许墙白白的我好想回头我偷偷回头嘻同学都趴着午睡老师坐在那里挖鼻孔3.《自由》买个气球给孩子很好气球破了那是迟早的事就是不破孩子也要手一松气球就飞了刚买的气球小孩就放松小手让它飞了做父母的很难不心疼毕竟那是浪费钱的事呀小孩却高兴得手一直拍脚一直跳爸你看气球飞的好高好漂亮好漂亮再买一个渐渐孩子学会不松手了一个气球可以玩半天渐渐父母学会怎么放松一些了气球破了要再买就再买气球飞了也会抬头欣赏高飞的自由不再低头责备孩子4.《我们老师说》我们老师说父母吵架是因为小孩不乖才不是我知道不是因为我父母吵架是因为我爸爸交了新女朋友我知道我们老师错了他一说我就知道他错了可是他以为他自己很对他好可怜常常把错的当对的还讲给大家听还要大家安静好好听还要记得清清楚楚我们记得他好多好多的错他好可怜他只说对一个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好可怜他不知错他还拿自己的错来改学生的对我们好可怜因为他还有20年才退休而且校长认为他是好老师说他教书像在当义工要其他的老师向他看齐幸好其他的老师不会说父母吵架都是因为小孩不乖我们老师最离谱的是他也教音乐他教直笛可是他只会一种指法人家告诉他那种指法不适合我们的笛子他就偷偷告诉我们应该回去换笛子你看他还有20年才退休怎么办而且如果他退休以后还去当义工怎么办5.《没有别人》有人可以教你b、p、m有人可以教你加、减、乘、除有人可以告诉你怎么骑脚踏车多练习就好可是没有别人能告诉你要喜欢什么有人可以教你怎么买票乘车有人可以引导你读地图找到昆明和大理天文学家陪你仰头看天述说星星的故事可是没有别人能告诉你去爱谁阿婆可以教你怎么腌梅子舅舅可以教你怎么捉青竹虫妈妈可以教你两顿饭中间可以做什么事可是没有别人能告诉你怎么去感受因为你的感受是你的感受整个大千世界没有别的人像你那样子感知你的感受6.《如果你……》如果你不抬头看天上的星星你的梦就不会跟你走到天边如果你不用尽全力信你就只有靠眼睛才看得见如果你不认真爱到痛你不会知道爱的力量如果你怕冒险你就永远不会知道你的心是怎么在跳舞如果你确信没有神奇世上的事就多半与你无缘。
杨茂秀《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
杨茂秀《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杨茂秀《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什么样的教师属于好老师?这还真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
被评为全国教师楷模,应该是一个好老师了吧?但他们之中的于漪老师却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既然还在学着做教师”;,肯定是因为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好啊。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是杨茂秀教授的一本教育故事集,在这本书中,杨秀茂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了好老师”;的特质,并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读者,帮助读者思考教与学、成长与改变的意义。
一、关注孩子创造特质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潜质由三个要素组成:一是辨认整体的本领;二是无畏无休的体验,三是无偏见。
这在儿童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很充分地体现出来。
比如说孩子发现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物品,他总是用力地看着,小心翼翼地将它摸来摸去。
他闻它,咬它,拿它去敲击别的东西,能吃就将它吃下去,不能吃就将它丢的远远的,然后再找回来换个方式玩它......他开展着无畏无休的体验,试图从整体上认识这个物品是什么,而且对这些物品是没有偏见的,无论是一块黄金或者是一个碎石子,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
比如说孩子对母语的学习。
在学会说话的过程中,他不会单词的拼写,不知道基本的语法,更不会书写文字,他的学习采用的就是整体辨认的办法。
听到大人在某个环境下经常讲某句话,他就会在同样的环境里也尝试着去说一说,若被人取笑,他会渐渐明白这句话自己不能说,若被人赞赏,他就会进一步强化同类语言的表达。
正是由于这种无畏无休的体验和对语言本身的无偏见,才使得孩子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语言的规则,在不同的环境和场合准确表达自己。
儿童的这种学习,杨茂秀教授称之为全身学习”;。
他先不做判断,而是尽量扩张自己体验的广度和深度。
这样的一种学习活动和成人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杨教授认为,大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是一直在进步。
我们学会惧怕、尴尬、不好意思、守规矩,这些都很重要,但在获得这些同时,往往也失去了怕怕也要试一试的探索精神。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已有11个年头了,做个好老师一直是我的奋斗目标。
读了《好老师是自己找的》一书,使我对做一名好老师更加向往,我想这也许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追求。
老师在人们的心中一直是非常神圣的,甚至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那么,才会成为一个好老师呢?首先,注意教育者自身的修养。
“德高为师,学高为范”,作为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上要所好,下必盛焉”,一个人可以影响一批人。
“不让学生做的,老师坚决不做;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做到。
”要为学生树立典范,用人格影响学生。
第二,要了解、热学生。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上课严谨治学,课后与学生同乐。
因为只有成为朋友,他才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你,你才能了解他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你才可以“对症下药”。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消灭一个学生。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
”教师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成长中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关心、鼓励和激发。
第三,要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学生。
大家也许都知道这样一个案例,有一次,某大学请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讲课,陶老师并没有像老师那样手拿教案去上课。
他左手抓了一把米,右手抓了一只饿了三天的大公鸡,走上讲台,他先把米放在讲台上,然后双手抓住大公鸡,让它嘴对着大米,10分钟过去了,大公鸡就是不吃。
陶行知改变了方法,他把大公鸡放在地上自己走的远远的,结果奇迹出现了,大公鸡飞快地飞上讲台,三下五去二就把大米给吃完了。
陶行知再次走上讲台向大家鞠了个躬说我的课讲完了。
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他人,就先改变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同样可以到达预期的效果。
我们要改变以往的“灌输”为“潜移默化”。
现在的学生知识获取途径多,知识积累多而杂,独立思考能力特别强,相应的说,逆反的心理也特别的严重,教育者们恶劣的态度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有时候还是需要“温声细气”、需要“和风细”,我们应学会宽容和理解学生,多一些耐心“摆事实,讲道理”,用情感人、用实际行动感化人。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阅读感想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阅读感想《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范文(优选3篇)用心看完一本经典著作后,大伙儿一定都获得许多,为何不写一篇读后感纪录下呢?那麼阅读感想究竟应该怎么写呢?下列是我帮大伙儿梳理的《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范文,仅作参考,热烈欢迎大伙儿阅读文章。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阅读感想1杨茂秀专家教授的《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描述的是一个又一个好老师的故事集,这本书一共有四个章节,读的全过程中许多小故事给了我许多的感受。
在第一章节中,从八位老师的小故事中描述好教师是如何引燃学员发展的光辉。
无论小故事产生在什么时候、哪些地方,无论是正脸、负面信息,全是引燃发展光辉的火星儿。
在其中《玛丽老师的两个小故事》较为S老师和G教师的解决心态,G教师摆脱了S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特点给学员产生的困惑。
日常生活的每一个人都不容易一帆风顺,在挫折中的每一个人都期盼获得激励,激励能带来大家克服困难的胆量,能发掘大家的潜力,让每一个人都取得成功。
因而,使我们学好激励他人吧!在第二章节中,详细介绍了六位精神实质老师。
在《孔子与稻草人》中,孟子自然是优秀老师,它是全世界都坚信的。
能和小孩公平地沟通交流,能给孩子说话的机遇,好像并不会太难,难的是能做一个忠诚的倾听者,做一个真真正正走入小孩全球的人。
在第三章节中,描述的是优秀老师,有的校园内,有的在销售市场,有的在小故事里;真真正正的优秀老师,是学员自身找的,真真正正的优秀老师,不容易对你说他是老师。
在第四章节中,根据九位教师的社会经验告知大家最好的老师经常让学员感觉沒有学得哪些,而事实上,老师在不经意间中教會他的学员好多好多的物品。
在其中有一个小故事《五十岁学芭蕾舞的华里教授》描述的是一位五十岁学巴蕾舞的华里专家教授,从这当中鼓励着我,人仅有想学习培训、想发展从何时逐渐也不晚。
每一个孩子全是宝贵的性命,比较敏感而坚强不屈,必须老师耐心地关爱和了解。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阅读感想2书里从怎样做班集体工作中到怎样做一个学员喜爱的教师都细细地描绘,每一个关键点都莫不要我遭受深深启发“优秀老师,有的校园内,有的在销售市场,有的在小故事里;真真正正的优秀老师,是学员自身找的,真真正正的教师,不容易对你说他是老师。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杨茂秀教授告诉我们:“教师这一行,最根本的良心不是教学之心,是关怀之心。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老师是很重要的一个角色。
好老师对学生而言,是宝贵的礼物,他们用心付出,让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变得更好、更有勇气,树立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学会快乐……不管何时何地,都有好老师出现,不论任何人或事物,都可以成为“好老师”。
关于“好老师”的讨论,见仁见智,并无一定标准。
想成为一个好老师,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非一日之功。
他要受人爱戴,而不自吹自擂;他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一切为了自己的学生;他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他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很多很多的东西……“真正的好老师,是学生自己找的;真正的好老师,不会告诉你他是你的老师。
”好老师不用“说教”来约束学生,而是以“身教”来影响孩子。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我们不仅要好为人师,大爱无痕,大智若愚。
杨教授说:“好老师,有的在学校,有的在市场,有的在故事里;真正的好老师是学生自己找的,真正的老师不会告诉你他是你的老师。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2杨茂秀教授的《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讲诉的是一个又一个好老师的故事集,这本书总共有四个篇章,读的过程中很多故事给了我很多的感触。
在第一篇章中,从八位教师的故事中讲诉好教师是怎样点燃学生成长的光芒。
不管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不管是正面、负面,都是点燃成长光芒的火星儿。
其中《玛丽老师的两个小故事》比较S老师和G老师的处理态度,G老师克服了S老师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风格给学生带来的困扰。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不会一帆风顺,在逆境中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鼓励,鼓励能带给人们战胜困难的勇气,能挖掘人们的潜能,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功。
因此,让我们学会鼓励别人吧!在第二篇章中,介绍了六位精神教师。
在《孔子与稻草人》中,孔子当然是好老师,这是全世界都相信的。
能和孩子平等地交流,能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似乎并不难,难的是能做一个忠实的聆听者,做一个真正走进孩子世界的人。
《好教师是自己寻找的》教师读书心得
《好教师是自己寻找的》教师读书心得
《好教师是自己寻找的》教师读书心得
近段时间,断断续续地读完了《好教师是自己寻找的》的这部教育专着。
掩卷细思,感慨颇多。
本书的作者是杨茂秀。
本书入选中国教育报“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
本书通过33个动人心炫的故事,点燃教师这个行业最深层的生命。
在这本书里,介绍了作为教师的种种成功案例。
这让我更进一步认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成为孩子生命成长过程中的“贵人”。
时刻关注自己班里每一位孩子,用自己从生活或书本中了解到的各种知识,来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孩子,小心地呵护这些小心灵。
让孩子们在天真快乐的季节里尽情飞翔。
教师还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倾听者,一个博学的朋友。
教师应该是一个吹响孩子生命号角的人,是一个点燃孩子生命激情的人,是一个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人,教师要给孩子一个目标,制定游戏规则,然后在孩子身后起到鞭策和激励作用。
教师要和孩子同成长共患难,要努力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知心朋友。
教师要给孩子以“闲暇”。
给孩子们“闲暇”。
是让孩子们在这难得的`“闲暇”中,快乐充电,发挥特长,培养兴趣。
让孩子们在闲聊中增长见识、学习知识。
教师的教育就是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期许,我们不需要去培养全
能的神,而应该培养“完整健康的人”。
教育,应当是生命快乐的体验,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快乐。
快乐是人类的终极追求之一。
只有有了快乐,孩子的心灵才会充盈,才会快乐。
我们教师应该是传递快乐的天使。
让我们努力努力再努力吧。
读《好老师是自己找的》
读《好老师是自己找的》
华应龙
【期刊名称】《今日教育:当代幼教》
【年(卷),期】2011(000)005
【摘要】每个孩子都是珍贵的生命,敏感而顽强,需要教师悉心地呵护和理解。
好老师应该在课堂里“种太阳”,给孩子以生长的力量。
【总页数】1页(P54-54)
【作者】华应龙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51.6
【相关文献】
1.不找借口找方法——读《方法总比问题多》有感 [J], 谢忠玉
2.好方法和好老师--评《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 [J], 贾艳丽
3.让教育浸泡在有趣的故事里——读《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有感 [J], 刘关军
4.好老师的修炼手册——读段惠民《好老师是怎样炼成的》 [J], 李源
5.一读、二找、三述、四拟,找对审读题的方法 [J], 孙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茂秀《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杨茂秀《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什么样的教师属于好老师?这还真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
被评为全国教师楷模,应该是一个好老师了吧?但他们之中的于漪老师却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既然还在“学着做教师”,肯定是因为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好啊。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是杨茂秀教授的一本教育故事集,在这本书中,杨秀茂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了“好老师”的特质,并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读者,帮助读者思考教与学、成长与改变的意义。
一、关注孩子创造特质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潜质由三个要素组成:一是辨认整体的本领;二是无畏无休的体验,三是无偏见。
这在儿童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很充分地体现出来。
比如说孩子发现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物品,他总是用力地看着,小心翼翼地将它摸来摸去。
他闻它,咬它,拿它去敲击别的东西,能吃就将它吃下去,不能吃就将它丢的远远的,然后再找回来换个方式玩它……他开展着无畏无休的体验,试图从整体上认识这个物品是什么,而且对这些物品是没有偏见的,无论是一块黄金或者是一个碎石子,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
比如说孩子对母语的学习。
在学会说话的过程中,他不会单词的拼写,不知道基本的语法,更不会书写文字,他的学习采用的就是整体辨认的办法。
听到大人在某个环境下经常讲某句话,他就会在同样的环境里也尝试着去说一说,若被人取笑,他会渐渐明白这句话自己不能说,若被人赞赏,他就会进一步强化同类语言的表达。
正是由于这种无畏无休的体验和对语言本身的无偏见,才使得孩子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语言的规则,在不同的环境和场合准确表达自己。
儿童的这种学习,杨茂秀教授称之为“全身学习”。
他先不做判断,而是尽量扩张自己体验的广度和深度。
这样的一种学习活动和成人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杨教授认为,大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是一直在进步。
我们学会惧怕、尴尬、不好意思、守规矩,这些都很重要,但在获得这些同时,往往也失去了怕怕也要试一试的探索精神。
杨教授在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特别发人深省:又一次进行教师培训,主讲者给每一位参加培训的教师发了一张A4纸,请他们将这张纸对折起来,结果99%的学员折叠的方式是一样的。
当主讲者告诉这些教师还有很多种折法的时候,他们有的目瞪口呆,有的摇头不信,甚至还有的激动地站起来表示其他折法都是不可以的。
这个案例让我们看到了教育那可怕的一面,用现代化工厂标准化、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每一个成品的品质都是相同的,在同一个教育环境中长大的人,对一些平常的指令、一般概念的了解,也是多么相似啊。
一个好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会关注到孩子这种“全身学习”的特征,他不会要求孩子们按照成人的传统和习惯来进行思考,而是努力呵护孩子们这难得的创造潜质,让孩子们在学会理性的思维过程中,容纳别的可能性。
二、好的教育是无痕的在走访学校的时候,看到教师在课堂里声嘶力竭地讲、学生在下面懒洋洋地听,课后总是会问授课老师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去学呢?老师通常这样回答:试了,但效率很低,教学进度完不成,没有办法,只好自己来讲。
对于长期以来都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来说,教师突然说让学生主动学,学生当然会不适应,而且这个不适应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进度当然会慢下来,所谓的“效率”自然也不会搞。
教师这里所说的“效率”是教室上课推进教学进度的效率,并不是学习的效率,如果真的培养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的效率一定会提高很多。
追求怎样的效率,也是教师们应该思考清楚的一件事情。
杨茂秀教授说:“孩子怎么没有变成善于学习的人呢?我想,就是因为太多人都处心积虑地想要教他,却忘了给他自己选择、自己活动、自己去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机会。
”“学习者如果一切都被安排,如何有机会学习安排自己呢?”皮亚杰也说:“把一样东西交给人家,有时是剥夺那个人自己发现那东西的机会。
”好的教育是无痕的,就像一双合适的鞋,虽然每天穿在自己的脚上,但并不感觉到鞋的存在。
巴西著名的思想家保罗·佛莱尔将教师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高高在上提供知识的师长或教练;第二类教师主动参与教与学的活动,把观念跟观念的操作带入学习情境,挑战学生,要他们做独立的思考,把教室跟社群之间的互动带往某一种理想的境界;第三类教师其实像艺术家,小心翼翼在会与不会之间走钢索的人,跟学生们一起做智性的体操,跟学生们一起玩想象的游戏,一起做以文学形式为基础但内容却无所不包的思考实验。
按照这样的划分,好教师应属第三类了。
好教师应该是一座桥,是一座连接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桥梁,这个桥梁要从无知到有知,将孩子内在的感知、生理与心灵的需求,与外在的环境、文化的氛围结合起来,把混沌变成明亮,它不是一种解构,而是一种建构。
杨教授认为:教学这种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老师晓得如何把自己不会的,教到他的学生会,而且学生又会回头来把他的教师教会;相对地,学生学会的不只是学习,也学会教学,而师生之间共同的特点是:都会在适当时机提出良好的问题。
三、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孩子在学习中,如果遇到对某个问题不理解,教师或者家长反复讲了多次,孩子就是不能接受,这个时候家长或者教师该怎么办?杨茂秀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他到朋友家中去,正好看见朋友在教自己的孩子做数学练习。
9+9=?孩子回答是17,家长让孩子做了很多次,孩子依然坚持17这个答案。
搞的家长很不开心,说出了“算不对就不给吃饭”之类的赌气话。
在杨教师圆场,并将饭吃了之后,杨教授问孩子是怎样想到17这个答案的,孩子回答说:我想8+8=16,那么9+9应该等于17啊。
因为9比8大1,17也比16大1啊。
尽管孩子的答案是错误的,但在得到这个答案的过程中,孩子所呈现出来的思考历程,比答案本身更有意义,它反映出了孩子在这个阶段的思维水平和特点。
作为家长或者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判官”,通过简单的对和错来评判孩子的努力。
大人有责任去努力了解孩子的思维过程,去跟小孩做合作思维活动的反省、做同情的了解。
许多错误出现的时候,家长和教师要看情况决定要不要介入指正。
有的错误需要当场指正,但是有时候时间和环境本身会给犯错的人空间,这时要设法让孩子自己去体会,自己去发现,这种过程常常含藏着学会学习的智慧。
而当场的指正、及时的介入与规约,有时候会给小孩深刻的挫折之感,失去自己获得知识的快乐。
美国科学史方面的重要人物威廉·詹姆斯认为,人在接受新的概念、新的想法的时候,常常会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一听到跟自己的想法不同或从来没听过的,会说“听不懂、不了解。
”第二阶段,经过一段时间,可能会改口说:“有意义,听得懂,但是是错误的。
”第三阶段,“不错、有意义、但不重要。
”第四阶段,“对、有意义、而且很重要,但是我老早就知道了。
”仔细想想,这样四阶段的划分还是很有道理的。
同时也说明一件事情:人们接受新事物、新概念是需要过程、需要时间的。
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在建立的时候,常常要历经无数次的反复和推研,要很多人参与其中并相互启发和借鉴,才最终使得这一概念逐渐得以明晰。
将这一看起来非常简单的概念直接告诉给学生,学生是不会立刻理解的,他也需要经历上述的四个阶段,甚至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错误理解,才最后建立科学的概念的。
好老师是有耐心教师。
他能够可以看得出自己认为简单的东西,在建立的过程中曾经有相当多的困难历程,是许多人认真投入、甚至用去毕生的精力探寻的结果,其中有欢乐,有苦闷,更有错误的经历和失败的教训。
他能够看得出,让学生立刻就获得对一个概念的正确理解是不现实的,学生会产生类似当年概念发现时的各种错误。
错误是进步的机会,学习的过程就是修正的过程;人的行为是没有标准的,只有比较好,没有最好。
教师的耐心,有可能使得错误变成美丽。
四、教师要做故事大王还记得南方黑芝麻糊的那个经典电视广告吗?黄昏。
一条麻石小巷,挑担的母女走进幽深的陋巷,伴随着木履声、叫卖声和民谣似的音乐,出现了一个画外音:“小时候,一听见芝麻糊的叫卖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
”小男孩搓着小手,神情迫不及待,叠出大锅里那浓稠的芝麻糊滚腾。
小男孩大模大样地将碗舔得干干净净,小姑娘捂着嘴笑。
卖芝麻糊的母亲爱怜地又给他添上一勺,轻轻抹去他脸上的残糊。
小男孩抬起头,露出羞涩的感激。
这时,又一句画外音响起:“一股浓香,一缕温暖。
”就是上面这个故事,让我记住了南方黑芝麻糊,将亲情、温暖这些词汇与其建立起了关联。
买东西的人买的不只是东西,更是那个东西伴随的故事。
教师不也是如此吗?如果将教师看作是“买东西”的,那教师所行销的,一定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理解这些知识的思维路径和认知方式,是观念,是价值系统,是成长的机制。
罗素说:“教师的工作基本上属于表演业,他要用戏剧和故事说演的方式,将知识和智能呈现出来。
这种工作,要有很多时间做预备,做锻炼,教学的现场乃是开花结果的现场,许多辛苦,都是在教室外面经历的。
”带幼儿的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孩子哭闹的时候,给他讲一个故事,就能够使其平静下来。
故事其实是最能安慰人的。
不光是幼儿,青年学生,甚至是成年人、老人,也常常被精彩的故事所吸引,并从中获得生活的智慧。
记得80年代初期,单田芳恢复说书的那段日子里,一到了那半个小时的广播时间,大街小巷都是他的声音。
我当时在读高中,常常就是蹲在学校操场的广播前面,一边听着他讲故事,一边吃午饭的。
杨教授认为,整个世界就像一棵故事树,而我们每个人都是故事人。
故事人说故事,就是在树上摘折一片叶子下来而已。
说故事的人,其实是一个勇于面对自己的人。
我们说阅读,不管你读什么,基本上,一定都是同时在阅读自己。
好教师,应该是一个会说故事的教师。
教育从业人员,需要一些故事,将他的童年经验整合起来,作为他从事教学、关怀伦理的基础。
如果在教学中,一点故事都没有,那学习一定很缓慢、很苍白。
最好的老师常常让学生觉得没有学到什么,而实际上老师是在不知不觉中教会他的学生很多很多的东西。
——海德格尔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