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民法保护

合集下载

民法典如何规范网络隐私保护

民法典如何规范网络隐私保护

民法典如何规范网络隐私保护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深度融入我们的生活。

从日常的社交互动到工作学习,从在线购物到娱乐休闲,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个人隐私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民法典》的出台,为网络隐私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网络隐私。

网络隐私简单来说,就是个人在网络环境中所享有的与个人相关且不愿被他人知悉的信息和活动。

这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的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家庭住址、银行账号等身份信息,以及个人的浏览记录、聊天内容、交易信息等行为信息。

《民法典》通过一系列的规定,为网络隐私保护构建了严密的法律框架。

其中,明确了个人信息的定义和范围。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这一明确的定义,为判断哪些信息属于个人隐私提供了清晰的标准。

在处理个人信息方面,《民法典》确立了“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

网络运营者等主体在收集、处理个人信息时,必须遵循这一原则。

也就是说,不能随意收集与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能超出必要的范围过度收集,更不能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个人信息。

比如,某些APP 强制用户授权获取与自身功能无关的通讯录、相册等权限,这种行为就违反了《民法典》的规定。

同时,《民法典》赋予了自然人对其个人信息的查询权和更正权。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有误或者不完整时,有权要求信息处理者进行更正和补充;当对个人信息的处理存在疑问时,有权向信息处理者查询相关情况。

这一规定保障了我们对自己个人信息的掌控和管理。

此外,《民法典》强调了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安全保障义务。

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和其他措施,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

如果因为信息处理者的过错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给个人造成损害的,信息处理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1. 引言1.1 概述网络隐私权是指个人在网络上享有的隐私保护权利,包括个人信息的保护、不受非法侵扰及公开的权利等。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和利用变得日益频繁,导致网络隐私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和侵犯。

强化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不仅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必然需求,也是维护公民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

只有建立健全的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才能有效预防和打击个人信息泄露、侵犯等违法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权利。

本文将从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意义、法律保护措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网络隐私权维护的困难与挑战以及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案例分析等多个角度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加强对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的认识,提出完善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和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与能力的建议。

2. 正文2.1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意义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意义在于保护个人在网络上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网络上留下的个人信息越来越多,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个人信息是每个人的重要资产,包括身份证号码、银行卡信息、通讯录等,如果这些信息泄露给不法分子,将给个人带来严重的财产和精神损失。

保护个人隐私权。

每个人有自己的隐私空间,不希望被他人窥视和侵犯,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意义在于限制他人对个人隐私的侵犯,确保个人隐私得到尊重。

维护公民权利。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意义在于保障公民在网络空间中的权利,包括自由言论权、人格权等,确保公民在网络上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意义在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权,维护公民权利,促进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

隐私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权利之一,也是现代社会对个人尊严和权利的重要保障。

加强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维护个人隐私权不受侵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论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

论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

|雹^H EBEINONGJI摘要:网络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捷高效服务的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个人信息的泄露。

完善网络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

必须建立完善的民法体系,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体现了法的价值、体现了对公共秩序的考量。

明确网络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不仅有利于保护自然人的人身、财产利益,又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

必然成为今后个人信息立法的趋势之一。

关键词:网络隐科权;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论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河北经贸大学李国庆1我国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现状我国目前对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的法律规制主要集中在民法领域,21世纪以来,我国先后颁布有关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的民事法律规范,并对网络数据的更新做出了修正和补充。

由于我国对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问题的研究起点较低,发展也较缓慢,有关法律条文不规范,认定标准也各不相同,导致了法律进程的滞后叫《民法典人格权编》第1037条明确了自然人对其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权利。

除《网络安全法》明确的更正权、删除权之外,《民法典人格权编》进一步规定了自然人可以依法查阅或者复制其个人信息的权利。

根据《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规定,个人信息主体可向个人信息控制者请求实现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委托处理者、相关个人信息接收方协助个人信息控制者响应个人信息权利的请求。

移动互联网传输速度和数据流动的加快,个人信息权的数据化让人们对网络信息权的担忧转变为担心个人隐私安全。

网络的特点,即易发布性和传播性,加上互联网技术更新,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加快了用户信息的泄漏,并且有可能给用户造成更多名誉和身心方面的伤害。

由此便会对用户的家庭、工作和日常生活带来诸多的麻烦。

网络行为利用复杂的数据链进行传播,加上每秒几十亿次的传播速度能够让我们突破地域、空间、时间的限制。

数字化信息和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共享是当前网络的显著特征。

浅析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浅析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浅析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介绍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紧密地与网络环境相连。

网络环境中的隐私权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浅析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

隐私权的含义隐私权是指个人对其个人生活、个人信息的自主控制权利。

在网络环境下,隐私权包括个人在互联网上的个人信息、通信内容、行为轨迹等方面的保护。

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挑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中的隐私权面临着诸多挑战。

其中一些挑战包括:1. 第三方数据收集:许多网站和应用程序会收集和存储用户的个人信息,但在用户使用过程中缺乏对这些信息的控制权。

2. 数据泄露风险: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事件频繁发生,个人信息可能被未经授权的人获取,导致个人隐私权被侵犯。

3. 跨境数据流转:互联网的全球性导致了跨境数据传输的问题,不同国家的隐私法律和标准差异巨大,给隐私权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 社交媒体的普及:社交媒体平台上个人信息被公开展示,可能导致用户的隐私泄漏。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为了保护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隐私权保护措施:1. 数据保护法律: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数据保护法律,规定了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的规则,强化了个人对个人信息的控制权。

2. 隐私政策:网站和应用程序通常会发布隐私政策,明确说明他们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的方式,并允许用户选择是否同意分享信息。

3.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能够有效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性,确保个人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会被非法获取。

4. 数据主体权利:个人可以行使自己在个人信息方面的权利,如查询、更正、删除等,以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5. 跨境数据传输协议: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之间制定了跨境数据传输协议,以确保个人信息在跨境传输过程中得到适当的保护。

隐私权保护的挑战与思考尽管有一系列的法律和保护措施,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浅析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浅析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浅析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在数字化时代,人们生活在一个高度互联的网络环境中,信息的传播和共享变得非常便捷。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个人隐私权的日益关注。

网络环境下的个人隐私权保护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对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进行浅析,探讨其法律保护的现状和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隐私权的定义。

隐私权是指个人对于其个人生活、个人信息以及身体状况的保护权利。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个人信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文件,而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和流转。

然而,个人信息的数字化特性使得其更易于被获取、利用和滥用。

因此,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中。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个人享有自己的姓名、肖像、声音、名誉、荣誉、隐私等合法权益。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而《网络安全法》则规定了网络运营者在收集、使用、存储和对外提供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然而,尽管有相关法律的保护,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依然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个人信息的泄露问题凸显。

在互联网上,个人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攻击、黑客入侵等手段获取,并被用于非法活动。

其次,随着互联网广告行业的兴起,个人信息的商业利用问题逐渐崛起。

个人信息被大量收集,用于精准广告投放和个性化推荐,但同时也引发了对于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的担忧。

再者,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督和执法问题也亟待解决。

当前,由于监管手段的不充分和执法的不严格,一些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违法行为难以有效应对。

为了更好地保护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个人应增强隐私保护意识,勿轻易在网络上泄露个人敏感信息,合理使用网络工具和软件防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其次,相关部门应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个人信息的使用和保护原则,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网络隐私权是指个人在网络上享有的关于个人信息、个人通信和个人活动的隐私保护权利。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隐私权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网络空间中,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泄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

为了保护网络用户的隐私权,各国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保护措施。

这些法律保护措施的制定对于保护个人的隐私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旨在保护个人在网络空间中的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权利。

国家规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个人的隐私信息进行了保护。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包括了个人信息的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并在征得同意的情况下收集、使用、处理个人信息。

网络运营者在收集、使用、处理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过用户同意。

未经用户同意,不得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这一规定规范了网络运营者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保障了个人在网络空间中的隐私权。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包括了对于个人通信的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和权利;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知悉国家秘密后,应当严格保守,不得泄露。

对于网络通信中的保密内容,国家也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未经许可,不得窃取、刺探或者以其他方式获取他人的通信内容。

这一规定保障了网络通信中的隐私权,防止了通信内容的泄露。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包括了对于个人活动的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个人信息属于具有保密性质的信息,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处理、传输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不受非法侵入,并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

对于个人活动的保护,国家也有一系列的法律规定,保护个人活动的隐私权。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意义重大。

它保护了个人在网络空间中的隐私权,防止了他人对于个人信息的侵犯。

它规范了网络运营者的行为,促使网络运营者尊重和保护用户的隐私权。

论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民法保护

论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民法保护

2、民事侵权责任承担
2、民事侵权责任承担
在民法典的框架下,当网络用户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可以主张侵权人承担 民事责任。比如,可以通过要求侵权方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 歉等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
三、我国网络隐私权民法保护的 挑战
1、网络隐私权的法律边界尚不 清晰
1、网络隐私权的法律边界尚不清晰
四、对我国网络隐私权民法保护 的建议
1、进一步明确网络隐私权的法 律边界
1、进一步明确网络隐私权的法律边界
建议相关部门在未来的法律修订中,对网络隐私权的范围和内容进行更加明 确的界定,以便在实践中更准确、更公正地适用法律。
2、强化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救济 措施
பைடு நூலகம்
2、强化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救济措施
对于受害人在取证、维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应加强相关法律援助机制,提 高侵权行为的法律成本,以更好地维护网络用户的隐私权。
在信息时代,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对于个人自由、公正、安全等方面都具有深 远的影响。网络隐私权的完善不仅有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有利于维 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二、我国网络隐私权民法保护的 现状及挑战
二、我国网络隐私权民法保护的现状及挑战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来保护网络隐私权,如《中华人民共和 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然而,随着网络技术 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法律体系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网络隐私权的定义及其重要 性
一、网络隐私权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网络隐私权是指在网络环境中,个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个人信息依法受 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收集、利用、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利。网络隐私权是隐私 权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和发展,它强调在数字化环境下个人的隐私利益。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民法保护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民法保护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民法保护【摘要】网络环境的发展给隐私权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民法中对隐私权的保护原则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基础,而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特殊性使得传统法律难以完全覆盖。

网络平台应当加强用户数据保护措施,避免隐私泄露事件的发生。

隐私权侵犯的民事责任和救济途径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以维护个人权益。

以完善和发展的立法趋势,将进一步加强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保护。

在强调了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性,呼吁法律、技术和社会共同努力,同时呼吁民法更加重视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保护。

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保护隐私权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律和社会议题。

【关键词】网络环境、隐私权、民法保护、保护原则、特殊性、网络平台、措施、民事责任、救济途径、立法、发展趋势、重要性、法律、技术、社会、共同努力。

1. 引言1.1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民法保护民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保护个人隐私权起着重要的作用。

民法中对隐私权的保护原则包括尊重个人隐私、禁止侵犯他人隐私、保护隐私信息的真实性等。

在网络环境下,隐私权具有特殊性,不仅包括个人身体、思想等传统的隐私内容,还包括个人在网络上留下的痕迹、敏感信息等。

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需要更加细化和完善的法律规定。

网络平台作为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主要渠道,也承担着保护用户隐私权的责任。

网络平台对隐私权的保护措施包括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明确用户隐私政策、提供隐私保护工具等。

对于隐私权侵犯行为,民事责任和救济途径也需要明确规定,以保证受害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随着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相关立法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隐私权保护的立法趋势应当更加注重个人信息保护、隐私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规定,以推动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有效保护。

2. 正文2.1 民法中对隐私权的保护原则民法强调个人隐私权的基本性质和重要性。

个人隐私是每个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是个人尊严和自由的体现。

根据民法的相关规定,个人享有对自己的隐私信息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任何第三方未经许可不得侵犯个人的隐私权。

论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论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论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论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1. 隐私权的定义和意义
隐私权是个人自主选择其个人信息是否公开的权利,它被认为
是人权的一部分。

维护隐私权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因为它涉及到人
们的尊严、自由和自主权利。

2. 隐私权的法律框架
在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框架是保护个人隐私的基础。


国都有不同的法律法规来保护隐私。

例如,欧盟的《一般数据保护
条例》(GDPR)和美国的《隐私权法》等。

3. 隐私权的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这些措
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隐私保护机构、加密技术的应用、用户教育等。

4. 隐私权与其他权利的平衡
在保护隐私权的,还需要考虑与其他权利的平衡。

例如,安全
需求、社会公共利益等。

合理平衡各种权利的冲突,是隐私保护的
重要问题。

5. 国际合作与隐私权保护
由于网络跨越国界,跨国隐私问题也日益突出。

国际合作在隐私权保护方面变得尤为重要。

各国应加强协作、分享经验,建立跨国合作机制,共同应对隐私问题带来的挑战。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只有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权。

论网络时代公民隐私权保护

论网络时代公民隐私权保护

论网络时代公民隐私权保护一、网络时代公民隐私权的概念与重要性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时代公民隐私权的概念及其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网络隐私权作为传统隐私权在虚拟空间的延伸,是指公民在网络环境中,对于与其公共生活无关的个人信息、网络行为及其产生的数据依法享有不被非法侵犯、收集、使用、公开、传播和复制的权利。

这一权利包含了诸如个人身份识别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居住地等)、网络活动记录(浏览历史、购物记录、通信内容等)、以及通过网络形成的个人资产与信用信息等诸多方面。

网络时代公民隐私权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维度。

从个体角度看,保护网络隐私权是尊重和保障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每个公民的人格尊严与自由,维护着个人在数字世界中的自主性和安全感。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个人信息成为一种极具价值的资源,过度收集和滥用可能导致个人遭受身份盗用、经济欺诈等风险,严重时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和社会稳定。

从社会层面分析,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有助于构建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增进公众对网络服务和数字经济的信任。

企业和组织在采集、处理用户数据时遵守隐私权保护原则,不仅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塑造良好商业伦理、提升品牌形象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形成良性的市场秩序和社会公信力。

再者,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还是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关键环节。

在全球化和技术融合的今天,个人信息的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强化网络隐私权保护机制,既是对国际隐私权保护标准的回应,也是国家履行国际义务、维护公民权益、确保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必要举措。

在网络时代,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不仅是对个人自由和尊严的捍卫,更是推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各国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都应当积极面对这一挑战,共同构建和完善适应网络时代特征的隐私权保护制度与实践。

二、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侵害的主要形式数据收集与监控:网络服务提供商、社交媒体平台、电子商务网站等,通过用户注册、浏览行为、购物记录等方式收集大量个人信息。

网络时代的隐私权保护

网络时代的隐私权保护

网络时代的隐私权保护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隐私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进步,个人信息的收集与使用变得越来越普遍,同时也衍生出许多隐私权侵害的事件。

因此,保护隐私权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隐私权的内涵与意义隐私权是指个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享有隐私空间、秘密和个人信息不被他人侵犯的权利。

隐私权的保护不仅是个人尊严的体现,也是社会公正与法治的重要保障。

在网络环境下,用户的信息可以被随意收集、转卖和传播,个人的隐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二、网络时代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在网络时代,虽然法律法规日渐完善,但隐私权的保护依旧面临诸多挑战:1.信息泄露事件频发:近年来,网络数据泄露事件层出不穷,导致大量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恶意使用。

例如,_______(具体案例)使得公众对隐私权的关切不断加深。

2.法律法规滞后: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处罚机制,这使得网络服务提供商在处理用户信息时过于随意。

3.技术手段的迅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可以轻松获取和分析个人信息,尽管这提高了服务的便捷性,但也带来了更大的隐私风险。

三、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隐私权保护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合法权益,更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安全与稳定:1.维护个体的尊严:每个人都有权决定何时、何地以及如何分享自己的信息,尊重个人隐私是对其尊严的基本承认。

2.促进社会信任:在一个隐私权得到保障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会更为牢固,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防止信息滥用:不当使用个人信息可能导致诈骗、身份盗用等犯罪行为,隐私权的保护能够有效降低这些风险。

四、如何加强隐私权保护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可行的隐私权保护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各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体系,对信息收集、存储和使用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提高违法成本,保护用户权益。

2.加强公众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隐私权的认知,让每个人意识到保护自己隐私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浅析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范文精简处理

浅析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范文精简处理

浅析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浅析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定义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是指个人在使用互联网时,对其个人信息及个人生活的自由和保密享有的权利。

个人在网络环境下有权决定自己的个人信息是否被他人获取、使用和传播的自主权。

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泄露问题在网络环境下,个人的隐私容易受到侵犯。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个人的信息容易被他人获取和利用,例如个人的身份信息、通讯录、社交媒体信息等。

个人的隐私泄露会带来很多问题,例如个人信用受损、个人形象受损、个人权益受损等。

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法律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在网络环境下,各国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保护。

例如,欧盟有《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美国有《电子通信隐私法》(ECPA)和《个人隐私保护法》(PPPA)等。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个人隐私的保护范围、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原则,以及个人隐私侵权行为的处罚等。

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措施除了法律的保护,个人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自己的隐私。

注意个人信息的保密,不随意在互联网上泄露个人信息。

定期检查个人账户的安全设置,加强密码的设置,避免个人账户被他人盗用。

使用可靠的安全软件来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对于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要有法律意识,及时维权。

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问题与挑战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科技的发展,个人信息泄露的手段也更加隐蔽和高效,保护隐私的难度也增加。

跨国互联网公司的数据收集和使用行为跨越多个国家辖区,难以实现全面的隐私保护。

个人隐私保护与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等之间的平衡也是一个难题。

结论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个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各国通过法律法规对个人隐私进行保护,但网络环境下的隐私保护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个人在网络环境下也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自己的隐私信息,对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进行维权。

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法律保护需要不断完善和重视,以确保个人隐私的安全和保护。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摘要】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围绕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展开讨论。

首先分析了网络环境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挑战,其次阐述了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要求,接着探讨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民事责任,并对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侵权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最后对个人信息合法获取与利用展开探讨。

在提出了加强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促进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强化个人信息侵权行为的法律惩处机制的建议,旨在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公民权益,促进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和实施。

【关键词】网络环境、个人信息、民法保护、挑战、法律法规、民事责任、侵权案例、合法获取、利用、法律保护、完善、惩处机制。

1. 引言1.1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网络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随之而来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也愈发备受关注。

在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泄露问题成为了一大挑战,涉及到用户的隐私安全和权益保护。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规定了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披露等行为,保障了用户的合法权益。

对于侵犯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法律也规定了相应的民事责任,保护了受害人的权益。

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侵权案例,可以更好地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并对个人信息合法获取与利用进行探讨。

为了加强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促进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我们需要强化个人信息侵权行为的法律惩处机制,确保网络环境中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

2. 正文2.1 网络环境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挑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资产,随之而来的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网络安全风险不断增加。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个人信息的保护面临着严峻考验。

浅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浅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浅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我们紧密相连。

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与丰富的同时,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

网络隐私权是指公民在网络环境中享有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领域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在线购物到社交互动,从工作学习到娱乐休闲,我们的大量个人信息被留在了网络空间。

这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年龄、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等。

然而,正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使得我们的这些隐私信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网络隐私权受到侵犯的情况屡见不鲜。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技术手段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用于非法活动,如诈骗、盗窃等。

例如,_____在网上购物时,填写的收货地址和支付信息被黑客窃取,导致信用卡被盗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还有一些网站或网络服务提供商在未获得用户明确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收集和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用于商业营销或其他目的。

此外,网络上的人肉搜索现象也严重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给当事人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伤害。

网络隐私权保护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侵权手段日益复杂多样,难以防范。

其次,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在处理网络隐私权侵权案件时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标准。

再者,用户自身的隐私保护意识淡薄,在使用网络服务时随意透露个人信息,或者对网站的隐私政策不加以关注。

为了加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在立法方面,应当制定专门的网络隐私权保护法律法规,明确网络隐私权的概念、范围和侵权责任。

同时,要加大对网络隐私权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以起到威慑作用。

在执法方面,要加强网络监管,建立健全网络执法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隐私权侵权行为。

对于涉及网络隐私权的投诉和举报,要及时受理和调查,依法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浅析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浅析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浅析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通过网络购物、社交、工作、学习,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便利。

然而,网络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隐私权的保护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焦点。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内涵与特点发生了显著变化。

传统意义上的隐私权主要指个人生活安宁、私人信息不被他人非法知悉、侵扰等。

但在网络环境中,隐私权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仅包括个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等,还涵盖了个人在网络上的活动轨迹、浏览记录、消费习惯、社交关系等。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具有易受侵犯性。

网络的开放性和互联性使得个人信息能够被轻易获取和传播。

不法分子可以通过黑客技术入侵数据库,窃取大量用户的隐私信息;一些网站和应用程序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个人数据,用于商业目的;甚至一些网络服务提供商也可能会泄露用户的隐私。

此外,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损害后果更为严重。

一旦个人隐私在网络上被泄露,其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往往超乎想象。

这可能导致个人遭受骚扰、诈骗,名誉受损,甚至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而且,由于网络信息的长期留存性,隐私泄露的影响往往是持久的,难以消除。

目前,我国在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了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也对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规则进行了规范。

然而,现有的法律保护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较为原则性,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和标准,导致在实际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次,对于新型的网络隐私侵权行为,法律的规定还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例如,对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中的隐私侵权问题,法律尚未给出明确的界定和规范。

再者,网络隐私侵权的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顺畅,导致对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不足。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摘要】本文旨在探讨。

首先介绍了个人信息的定义与特点,随后分析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

然后详细解读了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定,以及个人信息泄露事件的法律责任。

最后提出了加强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的建议。

结论部分强调了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的重要性,并呼吁将个人信息保护列为法律的重点。

本文旨在引起社会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加强法律保护力度,促进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保障的建设。

【关键词】网络环境、个人信息、民法保护、定义、特点、重要性、法律规定、泄露事件、法律责任、建议、结论、必要性、重点。

1. 引言1.1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之而来的是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泄露和隐私侵犯等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个人信息的泄露不仅可能导致经济损失,更可能造成个人隐私暴露和身份盗用等严重后果,因此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涉及到各个方面,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财产信息、健康信息等。

这些信息的特点是不可替代性、不可复制性和非常重要性,一旦泄露可能对个人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民法保护个人信息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作出了一定规定和保障。

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仍时有发生,给个人隐私和安全带来了威胁。

在此背景下,加强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势在必行。

加强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既是个人权利的保障,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

只有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才能有效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信息化社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个人信息的定义与特点个人信息是指能够识别或者直接或间接识别特定自然人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银行账号、家庭住址等。

个人信息的特点主要包括敏感性、不可替代性、私密性和不可再生性。

个人信息具有敏感性,一旦泄露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权受到侵犯,甚至引发身份盗窃、财产损失等问题。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网络上,个人信息的流通和使用日益频繁,这使得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民法对个人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进行探讨。

一、个人信息的概念和特点个人信息是指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

在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易泄露。

在网络上,个人信息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窃取和传播。

2.传播迅速。

一旦个人信息在网络上泄露,就会迅速传播开来,造成无法控制的后果。

3.隐私性强。

每个人的个人信息都涉及到隐私问题,如果泄露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二、民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原则在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保护需要依靠法律的力量来实现。

民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则:1.保护原则。

民法规定个人信息的保护是一项基本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应当尊重和保护他人的个人信息。

2.合法性原则。

个人信息的处理应当遵循合法、正当的目的,并且在被处理前应当获得信息主体的同意。

3.必要性原则。

个人信息的处理应当以达到特定目的为限,不得超出必要的范围。

4.安全性原则。

个人信息的处理应当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防止信息泄露、损坏或丢失。

三、民法对侵权行为的规定在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问题比较突出。

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民法对侵权行为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根据民法,以下行为属于侵犯个人信息权利的侵权行为:1.非法获取个人信息。

包括未经允许而擅自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

2.未经许可的使用个人信息。

使用他人个人信息时未经许可,或者擅自将个人信息用于其他用途。

3.泄露、传播个人信息。

未经信息主体同意,将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或者在网络上传播。

对于上述侵权行为,民法规定受害人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

我国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民法保护探析论文.doc

我国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民法保护探析论文.doc

法律法规。

而是要从立法、司法的角度研究怎样才能保护网络用户的信息安全,让人们上网不要有负担,这也是民法领域部门对于网络保护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我国民法对于网络隐私权保护出现的问题中国对于隐私权的保护属于发现较晚的国家,在针对隐私权保护的最初阶段,我国政府对于隐私权的重视不高。

在法律规定上没有专门对于隐私权保护的法规,并且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落后于其他国家。

在网络立法的问题上不够完善,所以对于网络隐私权有关保护立法的法规非常少。

在現在的法律方面也只有一些大范围的规定,例如,不得擅自进入未经允许的计算机中,删去他人计算机的信息;不能在网络上散发恶意消息对他人进行攻击;不得盗用他人的账号发送信息,侵犯他人的隐私权等等。

但是关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却没有专门的民事法律出现。

从这个方面我们可以知道,我国有关的法律没有将隐私权作为人应该有的权力看待。

在法律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一般有关隐私权的问题都是通过名誉权来维护的。

这些情况都表现出了我国对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措施是很薄弱的,在规定网络隐私权的民法上还能有更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目前我国的民法在网络隐私权保护这一方面没有得到法律的统一性,即便是有一些网络隐私权相关的规定,但是也不够详细。

但是网络隐私权也是公民的权力,它应该是作为一项基本的人事权力而受到政府的重视。

可是在我国民事法律中却没有这一类的规定制度出现,使得政府有关部门对于一些在网络上受到隐私侵犯的案件处理不周,公民的利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让一些侵犯他人隐私的人逍遥法外。

因此,我们要加快对于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立法,明确网络隐私权的重要性和法律责任。

民事问题主要是依靠司法手段来保护的,在国家政务中立法与司法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现代社会的民事问题中,要处理网络隐私权的案件是站在司法的角度借助于名誉权来进行的。

但是从实际的问题出发,我们能够发现,侵犯名誉权与侵犯隐私权在性质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对于名誉权的侵犯主要还是依靠主观性来判断,如果一个陌生人侵犯了你的名誉权,那么他人对于这个人的评价就会不好,并且被侵犯人愿意的话,就不会算作侵权行为看待。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备受关注。

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给个人生活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民法对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以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和合法利用。

本文将探讨民法对于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定,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合法权益。

民法规定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的信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11条的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的个人信息。

这一规定明确了个人信息的权利,保障了个人信息不被非法收集和滥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41条的规定,网络运营者必须对收集的个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未经个人同意不得向其他人提供、泄露个人信息。

网络运营者还应当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

这些规定为个人信息的保护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保障了个人信息的安全和合法利用。

在实际操作中,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问题仍然存在。

一方面,一些网络运营者存在着对个人信息保护不力的问题,未能建立健全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

一些侵犯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在监管和维权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侵权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裁。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保护与监管。

应当加强对网络运营者的监管。

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网络运营者的监督检查,确保其建立健全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并对其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对于违反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的网络运营者,应当及时予以行政处罚,并要求其立即整改。

监管部门还应当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投诉受理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个人信息保护的投诉和举报,保障个人信息的合法权益。

应当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宣传教育。

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宣传教育,告知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方式和知识,提高用户的信息保护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民法保护论文摘要网络时代由于信息传播速度比现实社会要快得多,肆意的侵权信息以及侵权言论在几秒钟的时间就传遍世界的每个角度,这对于人们隐私权侵犯的严重程度不言而喻,因此讨论网络环境下所形成的全新网络隐私权在民法范畴内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隐私权网络环境民法保护就目前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在全球性信息媒体技术以及信息传输方面互联网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无法取代,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以及其他所有方面几乎都离不开网络,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已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无法分开。

而从法律权利义务内容上来说,很多传统意义上的权利内容在网络时代被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和特征体现,在针对人们网络权利的保护方面,传统意义上的权利维护已经无法更好的满足新环境下所提出的新要求,就人们的隐私权而言,网络时代由于信息传播速度比现实社会要快得多,肆意的侵权信息以及侵权言论在几秒钟的时间就传遍世界的每个角度,这对于人们隐私权侵犯的严重程度不言而喻,因此讨论网络环境下所形成的全新网络隐私权在民法范畴内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隐私权相关理论概述网络环境下所形成的隐私权和传统隐私权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也具备一定的不同,而如何更好的对网络隐私权实现深层次的了解,实现对其权利的保护,首先必须要明确网络隐私权所包含的内容:首先是知悉权。

知悉权是网络隐私权中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建立在网络隐私存在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具体而言就是隐私权拥有者有权知悉使用该个人信息的目的、用途以及主体性质等多方面的内容,有权依靠正常的手段了解对其信息进行使用的具体情况。

简单而言就是有权知道谁要用其自身的个人信息,用这些信息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使用信息的具体内容和范围,还有使用形式等等。

同时还包括该信息内容会不会被再次传播,以及相关信息所涉及到的权利内容等等。

相对应就是信息使用者必须要承担告知义务,对信息所有人应该知悉的内容进行告知。

其次是选择权,就是说实际上在网络环境下用户可以对个人信息的收集情况以及收集内容和范围进行选择,可以禁止或者是许可网站或者是单位个人搜集其个人信息内容的权利,这一内容是可以分割的,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选择让其使用个人信息的全部内容,也可以选择让其使用个人信息的部分内容。

但是在如今的网络社会中,这部分的选择权实际上是最容易被剥夺的,很多网站要求用户对其个人信息进行登记,或者是对不完整的个人信息进行补充,依照选择权的规定实际上主动权应该在用户手中,但现实情况下用户只能无条件的输入它所要求的全部个人信息内容,否则不允许进入网站或者是不会提供某些服务,这样所造成的结果只有两种选择就是按照网站要求或者是拒绝进入,用户自身的选择权被剥夺,这对于用户隐私权的保护以及网络规范化是不利的。

第三是支配权,这是网络隐私权的核心内容,用户只有对个人信息享有绝对的支配权,才能更好的实现对其保护。

支配权包括对个人信息在网络平台的合理查询、访问、点击、使用等,并有权对其不利信息、错误信息、遗漏信息等内容进行更正、修改、补充或者是要求删除,确保个人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实时性。

还有一点就是未经用户的许可或者是授权,任何网站或者是个人都不能对其个人信息内容进行传播、使用和公开支配,这些权利内容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只有确保自身的支配权,在对已经存在的个人信息进行合理的补充修正和要求删除,确保自身信息使用权限上的合法性吗,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到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最后,安全请求权是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基础内容,从法律的角度来说,针对侵权所形成的必然结果就是请求权的产生,例如侵权行为中的请求权、合同不能履行中的请求权、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等等。

在网络社会中,用户自身的个人信息虽然受到了较为严格的保护,但是侵害其个人隐私权的行为还是时常发生,在发展这一侵权结果之后,用户所要行使的就是请求权,一方面用户有权要求侵害器隐私权行为人停止其侵权行为,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赔偿用户自身所受到的损失,另一方面当侵权行为人继续侵权或者是拒绝赔偿的情况下,用户有权依靠提起诉讼等司法手段来实现对个人权利的保护,依靠国家强制力来要求侵权行为人履行其应该承担的义务内容。

二、我国网络隐私权民法保护的现状我国长期以来在立法上并没有涉及到隐私权的保护范畴,没有对该权利的名称进行正式的确认,一直到《侵权责任法》颁布之后,在民法体系中才第一次正式提到了隐私权。

由于出现的时间尚短,目前我国民法体系中针对侵犯隐私权所应该承担的相应法律后果并没有一个规范性、系统性的规定,在单行法或者是相关的司法解释中,其内容也不多。

但是隐私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各类法律理论体系中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我国的民法体系还是有一定的涉及,在具体的案件审理过程中,依靠对其他民法通则内容规定上的推导和合理适用,还是可以实现对隐私权的保护,只是这种保护是间接保护而不是直接保护。

我国最高院针对民法通则所作出的相关司法解释中,对侵犯隐私权的行为,以侵害名誉权的内容进行了确定和保护,即将他人隐私内容未经许可进行披露或者是大肆宣扬的行为,这事实上也是将隐私权作为一个特别的名誉权来进行的立法保护。

另外,在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规定了当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时可以享有一定的请求权,实现了以上权利内容上的立法保护,而在目前网络社会中,我国针对隐私权的保护内容在很多方面都是和以上权利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合,也就是说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对隐私权的保护,但是很多对个人信息的侵权行为都可以归结为对以上四种权利的侵害,当发生侵权行为时,当事人完全有权利依照该法律内容来实现对自身隐私权内容的保护。

三、网络隐私权民法保护的完善措施(一)明确其内容以及民法保护范围目前我国民法针对网络隐私权保护工作的完善,首先需要明确隐私权在该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并明确其地位的独立性。

将隐私权的概念单独提出,并和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等权利内容在立法上区别开来,并且对其概念进行较为明确的规定,使其成为民法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利。

这也充分体现出我国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从间接走向直接。

而一旦形成这种直接保护,网络隐私权在分类保护上就有了较为明确的立法保护,对其内容也可以比较明确的进行规定。

具体针对网络隐私权所应该包含的内容为个人的信息、活动以及空间,而在民法保护范围上应该至少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个人的身份信息、联系方式和健康状态等个人信息内容,其次是个人的经济状况、银行征信、信用卡使用、网上交易等方面的内容,第三应该是个人在网络上的专属空间,包括QQ空间、博客、微信内容、微博、网络硬盘、网络记事本等,最后就是个人的上网记录,包括网页浏览记录、登陆记录、IP地址等等,这些都应该是网络隐私所应该保护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对网络隐私权实现民法保护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依靠立法对其保护的内容以及范围进行明确,同时还要注意弹性条款的应用,因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同时也是无法预知的,尽可能的在立法的过程中依靠弹性条款对其日后可能出现或者是未知的隐私权内容以及维权方式进行规定。

(二)明确其责任承担方式这个需要提到两个概念,是美国在对网络隐私权保护方面所成功运用的先进经验,就是代理责任和辅助侵害责任,这两种责任方式实际上对直接责任承担的一种补充方式,首先代理责任是指虽然侵权行为并不是自己实施的,但是自己有能力有义务对该侵权行为进行控制而不作为的,并且直接因为侵权行为而获利的,无论该获利行为是故意还是过失,都应该承担责任。

而辅助侵害责任就是虽然不是自己实施的侵权行为,但是对其行为进行了促成和辅助作用,而当事人本身知道或者是应该知道,都应该承担相应责任。

鉴于这两种责任赔偿方式,因此当有网络隐私侵权发生时,受害人可以以侵权人、相关网站或网络服务商等为被告提起诉讼,请求赔偿损失。

网站和网络服务商主观虽无恶意,客观上也无直接的侵权行为存在,但他们为侵权行为提供设备条件,使得侵权行为发生;从网络技术层面,网站和网络服务商通过设施进行信息传输也只有他们有能力有权利处理传输中的信息;有相当多付费网站可以自网络侵权中获利。

综上,当这类网络隐私权侵权发生网络服务商应当承担代理责任或者辅助侵害责任。

但网站、网络服务商承担责任后可以根据自己与相关直接责任人之间的约定向直接侵害人进行追偿。

在责任承担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首先是停止侵害。

停止侵害是我国1986《民法通则》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首要方式,当侵权人实施侵权行为时,被侵权人可以请求停止侵害。

对于网络隐私权侵害行为而言,被侵权人面对正在进行的侵害行为,如正在传播的关于被侵权人的隐私,非法获取的个人相关私密资料等,可以采取要求停止侵害;其次是赔礼道歉。

赔礼道歉这是一种对于侵害当事人隐私权的责任承担,是对当事人心里和精神上的一种补偿,也是一种安慰,是一种重要的责任承担方式;第三是赔偿损失。

首先,财产损害赔偿。

侵害网络隐私权给他人造成财产损害应承担责任。

财产损害赔偿包括直接财产损失和间接损失。

直接财产损失包括因侵权直接致使受害人遭受的损失。

间接损失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间接损失应当认定为确实可以获得但因侵权行为而没有得到的财产利益或者是在正常情况下应当获得因侵权没有获得的预期财产利益。

其次,精神损害赔偿。

网络时代的网络隐私权侵权,对那些造成非常严重精神损害后果的,受害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由于对于隐私权的保护方面还不够完善,作为隐私权在网络环境下的特殊表现形式,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是现在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而不仅仅只看做是一个理论的内容。

依靠对网络隐私权在内容以及保护范围上的深刻认识,对相关纠纷以及侵权案件进行正确的及时处理,切实保障隐私权人的合法权利,这对于我国民事立法完善、人们网络行为的立法约束、良好健康网络社会的完善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