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供热系统的应用
互联网+智能供热技术的应用
互联网+智能供热技术的应用
摘要: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大多采用了粗放型供热模式,不能充分利用能源,也与居民日益提高的供热质量不相符。互联网+智能供热技术,是改变供热系统
传统管理方式和应用效果的重要技术手段,已经表现出良好的技术优势。本文主
要分析了互联网+智能供热技术概况、具体应用,以及互联网+智能供热平台应用
实例三部分,希望能够为供热系统的升级改造提供借鉴,具备更高的监督管理水平,满足客户的需求变化。
关键词:互联网+;智能供热技术;改造;应用实例
近年来,城市规模不断扩展,使集中采暖负荷和供热质量明显提升。传统供热模式,可每天调控供热温度1-2次,或是因多天不调整而拉大温差;环
境平均温度是换热站调控的基础,常因调整不及时而供热不均;供热初期采用二
次网侧来平望调整,之后多在定回水压力作用下,保持流量基本不变,终端用户
侧只会在投诉时被动测温。供热企业目前采用的粗放管理方式,缺乏生产管理和
能耗分析两大系统,客服系统仍然以人工电话、笔录为主,存在工作量大、收费
功能缺失、台账和物资管理混乱等问题,不利于领导层对供热企业生产信息快速、全面地了解,阻碍了问题的解决。所以,供热系统运行模式和管理方式急需智能
化和信息化改造。集中供热系统已经将管网延伸几十、上百公里,如果只采用传
统管理模式,必然造成某一板块孤立、调节失效。互联网+,是以智能化技术优化了集中供热系统的调节方式,便于各个板块的信息共享。
1互联网+智能供热技术概况
互联网+智能供热技术,是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顺利开展多个活动,是供热系统提升运行质量的重要方式。一是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智能化的重要方式,使供热系统具备更高的运行质量。二是创新发展了传统管理方式,全面提升了城
北方冬季取暖的新方式
北方冬季取暖的新方式
近些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在北方地区提供更好冬季取暖的方
式越来越多,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供暖系统
1、采暖系统。采暖系统是目前最主要的取暖方式,常见的有蒸汽供暖、热水供暖和太阳能供暖等,采暖系统不仅能够提供舒适的温度,还能
通过加热器过滤不锈钢过滤网,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2、空调采暖系统。空调采暖系统是结合空调系统与采暖系统的,是一
种垂直结构的暖气系统,它能够不仅提出舒适的温度,还可以调节房
间内的空气湿度,也可以带走室外的污染物、花粉等,使室内的空气
更加清洁新鲜,更有益健康。
二、太阳能供暖
1、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采用太阳能来热水,热水器内部安装
有吸收太阳能的太阳蓄热板,把太阳能转换成热量,太阳能热水器对
环境没有污染,性能稳定可靠,更加经济节能,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
特性。
2、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器是一种新型的循环供暖设备,它能够
将散乱的太阳能集热,利用阀门来调节热水或者热媒流量,达到自动
供暖的效果,可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三、换气系统
1、正压送风系统。正压送风系统又称中央空调送风系统,它通过由风
机驱动的膨胀管,把空调机组出口的气流,直接送往室内各个房间,
不需要改变气流的方向,具有安装简单、送风均匀、静噪的特点,有
效的提高了取暖的效率,节省了能源消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排气系统。排气系统是通过吸收热源的通风系统,把室内的热空气
排到室外,以实现室内温度和空气温度的调节,它能够实现自动控制,而且维护很方便,节约能源,更有效的改善室内空气状况,为提供良
家庭供暖的几种常见方式
家庭供暖的几种常见方式
在寒冷的冬季,家庭供暖是每个家庭必须关注的问题。随着科技的
发展与进步,如今有多种方式可以选择来为家庭供暖。本文将介绍一
些常见的家庭供暖方式,以供读者参考。
1. 中央供暖系统
中央供暖系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家庭供暖方式。它通过热水或蒸汽
通过供热管道输送到各个房间,将整个家庭都保持在温暖的状态。中
央供暖系统可以基于燃气、石油或电力等能源进行工作。这种方式的
优点是可以均匀分布热量,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温度。缺点是安装
和维护成本较高。
2. 电暖器
电暖器是一种简单但普遍的家庭供暖设备。它们通常是小巧便携的,并且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电暖器利用电能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从而产
生热空气。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使用方便,价格相对便宜。然而,电暖
器的供热面积有限,只适用于小面积的房间。
3. 壁挂炉
壁挂炉是一种近年来流行的家庭供暖设备。它采用燃气或其他可燃
烧物发生器供暖,通过管道将热水或蒸汽输送到房间。壁挂炉通常安
装在房间的墙壁上,节省空间。它具有高效率、使用方便的特点。然而,壁挂炉的安装和维护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这增加了成本和不便。
4. 地暖系统
地暖系统是一种通过地板或地面辐射供暖的方式。它可以通过热水或电能实现供暖,使地板成为一个巨大的散热器。地暖系统的优点是可以提供均匀的热量分布,并且没有辐射噪音。然而,地暖系统的安装和维护成本较高。
5. 热泵系统
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水体或空气中的热能进行供暖的方式。它可以通过热泵的工作原理将低温热量转换为高温热量,从而实现供暖。热泵系统的优点是能源利用效率高,环保节能。然而,热泵系统的购买和安装成本相对较高。
自动控制技术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应用
自动控制技术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应用【摘要】
集中供热系统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取暖方式,而自动控制技术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首先介绍了集中供热系统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在集中供热系统中自动调节阀和自动温控系统的应用,以及自动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的重要性。接着探讨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优势,包括提高系统效率和安全性。最后展望了智能化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并指出未来自动控制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节能。通过引入自动控制技术,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将更加高效、稳定且安全,同时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将更加智能化和节能,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和便利的供热服务。
【关键词】
关键词:集中供热系统、自动控制技术、自动调节阀、自动温控系统、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化、效率、安全性、节能。
1. 引言
1.1 集中供热系统简介
集中供热系统是一种将中央供热设备通过管网连接到各个用户的供热系统。这种系统具有集中供热、集中供暖、供热效率高和方便管理等特点。在集中供热系统中,中央供热设备可以是锅炉、地源热泵
等,将热量通过管网输送到用户处,用户只需通过热交换器就可以获
得热水或蒸汽供暖。
集中供热系统可以减少用户独立采暖设备的安装和维护成本,提
高供热系统的效率,减少能源浪费。集中供热系统还能够实现集中管
理和监控,提高供热系统的安全性。
集中供热系统是一种先进的供热方式,能够满足大规模供热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在现代社会中,集中供热系统已
经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城市供热的主流方式。随着技术的发展,集中
供热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也不断完善,为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节能提供
采暖供热系统应用
采暖供热系统的应用浅析
【摘要】采暖供热系统的经济性可从单位供热容量年运行成本加以评价,年运行成本c由初投资的折旧和运行费组成。为使问题更加简明,在运行费中仅考虑能耗费。本文主要探究了燃气红外辐射采暖系统的应用。
【关键词】燃气红外辐射采暖供热系统应用
燃气辐射采暖系统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完成了多个项目,涉及军事、工业、农业、文体等多种行业的不同设施。本文就其应用做了简要的分析。
一、红外辐射机理
燃气红外辐射采暖就是利用辐射供暖的基本原理,燃气通过在架空安装的特制辐射管内燃烧,辐射出各种波长的红外线,沿直线直接穿过空气,但并不加热空气,而是到达人体、地板以及其他设备上,这些物体吸热后再一次通过对流的方式加热周围的其他物体。这样,在较低空间内创造了一个舒适的辐射区域。由于不是去加热整个建筑物或屋顶空间,并且辐射热的方向可以控制,只对有需要的区域进行采暖,所以,建筑物内的空气温度,不会产生严重的垂直失调现象。因此,其热能的利用率很高,且人体有着很好的舒适性。
二、特点及适用范围
1、高效节能
crv燃气柔强辐射采暖系统与传统采暖系统相比节能40%以上。
设计计算负荷只需其他采暖系统计算负荷的80%~85%即可达到同
样的室内温度效果,比对流采暖系统设计低2~4℃。室内温度梯度小,通过外围护结构的耗热量相对减少。而传统对流采暖系统热媒通过锅炉房,由室外热网进入室内地沟,再通过散热器预热使周围空气加热,通过空气对流加热被加热物,采暖间接能耗较大。
2、经济性
高效节能40%,极少维护。可根据采暖工作需要随时开启或关闭系统以节省能源;可自动保持室内恒温在12~28℃任意设定;系统实际耗能运行时间可根据工作人员操作需要不定时运行;比锅炉等传统取暖设施减少维护修理和工作人员90%。
供热采暖节能技术的应用
浅谈供热采暖节能技术的应用
摘要:现在建筑供热采暖的能耗问题日趋严重,文章就目前供热采暖节能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技术要点作了分析,并强调了供热采暖节能技术的关键是保证水力平衡。
关键词:供热;采暖;节能;质量
1 对供热采暖技术的简单介绍
供热采暖技术是指为了给室内创造舒适的环境和保持适宜的温度,通过供热采暖系统,以不同的热量传播媒介向室内传送热量的工程技术。供热采暖系统主要包括供热源、热量传播媒介和散热设备三部分。就目前供热采暖技术的应用存在以下几点现象:
第一,目前应用最广的供热采暖方式是集中燃煤锅炉房,因其有着便于集中管理,成本消耗低,热力能源利用率高的优点而被市民所青睐。
第二,燃油采暖也有实用,它有着管理简单,自动化水平高,劳动强度低,锅炉利用效率高的优点。
第三,目前,燃气锅炉房应用也比较多,多为分散式燃气锅炉房,它的显著优点是对环境的污染小,自动化水平高,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低,锅炉的利用率也比较高;对于壁挂式的燃气采暖来说,节省了锅炉的占地空间,减小了热网投资,避免了集中锅炉房一次性的大量投资,更是方便,节能,便于计量和收费。对于楼栋式燃气锅炉房来说,也具备环境污染小,节约能源和热网投资,节省了建筑空间,锅炉自动化性能良好,管理人员劳动强度低等优点。
第四,现在直接用电采暖的方式也很常见,例如用低温辐射电热膜,电暖气等的采暖,其特点是方便快捷,控制简单,不需要水等来作热媒,不需要外部管网建设,成本低,环境污染小,计量和收费方便快捷。
第五,另外还有直燃机采暖和蓄热式电锅炉采暖。对于直燃机采暖而言,既可以供热也可以供冷,全年利用的时间比较长,自动化程度高,环境污染小;对于蓄热式电锅炉房采暖而言,不会有有害气体和废弃物的排放的,没有污染,没有噪声,环境效益高,自动化性能强,运行安全可靠。另外它可以避开高峰电价,充分利用较低电价,运行过程经济合算。
新能源技术在供暖系统中的应用
新能源技术在供暖系统中的应用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不断增强,传统能源供暖系统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新能源技术在供暖系统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将探讨新能源技术在供暖系统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太阳能热水供暖系统
太阳能热水供暖系统是利用太阳能热量为供暖系统提供能源的一种新技术。该系统主要由太阳能集热器、热水储存罐和辅助加热系统组成。太阳能集热器通过吸收太阳辐射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并将热能传递给热水储存罐,供用户使用。
太阳能热水供暖系统的优势在于能源充足、可再生且环保。太阳能资源广泛可得,可以满足供暖系统的需求,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它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太阳能热水供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挑战。首先,太阳能的收集和转化效率有限,尤其在冬季或多云天气条件下,供暖效果可能不理想。其次,该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进行专业的设计和安装,并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
二、地源热泵供暖系统
地源热泵供暖系统是利用地壳内储存的地热能为供暖系统提供能源
的一种新技术。该系统通过地下埋设的地源热交换器,利用地热能提
供供暖和热水,实现冬季取暖、夏季制冷的功能。
地源热泵供暖系统的优势在于能源利用效率高、环保且稳定可靠。
地热能源稳定可靠,不受季节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能够提供稳定的供
暖效果。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无烟尘、低噪音,对环境影响小,适用于各种建筑类型。
然而,地源热泵供暖系统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地热能源
供热采暖的多元化发展与节能设计
供热采暖的多元化发展与节能设计
供热采暖是保障人们冬季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提高
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供热采暖的多元化发展和节能设
计已经成为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将从供热采暖的多元化发展、节能设计和未来发展
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多元化发展
1. 新能源供热
传统的供热采暖主要依靠煤炭、燃油等化石能源,但这些能源不仅污染环境,而且资
源有限。新能源供热成为当前的热点发展方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被广
泛应用于供热采暖领域,不仅减少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而且降低了碳排放,对于环境保
护具有重要意义。
2. 分布式供热
传统的供热采暖主要依靠集中供热系统,存在输送损耗大、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分布
式供热改变了传统供热的模式,将供热设备分布到用户附近,减少了输送损耗,提高了供
热效率,同时也改善了能源利用的灵活性。
3. 智能化供热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供热采暖更加智能化和便利化。智能温控系统、智能管网管理
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供热采暖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了能耗,提升了用户体验。
4. 多能源互补供热
多能源互补供热是利用不同能源相互补充,提高供热采暖系统的能效。比如利用余热、余电等能源互相补充,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这种多能源互补的模式不仅多样化了能
源的利用,而且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节能设计
1. 高效供热设备
利用高效供热设备是提高供热采暖系统能效的重要途径。高效锅炉、高效换热器等设
备的应用可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供热采暖历程及发展趋势
供热采暖历程及发展趋势
供热采暖是指通过集中供热设施,将热能输送到用户的建筑物中,为用户提供供暖服务的一种方式。下面将介绍供热采暖的历程及发展趋势。供热采暖的历程:
供热采暖是人类历史上的古老技术之一、在古代,人们采用燃烧木材或煤炭等可燃物的方式进行取暖,如火炉、壁炉等。然而,这种方式存在烟雾污染、燃烧效率低下等问题。
随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发展,供热采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煤炭成为主要的能源,城市开始建设供热系统,将煤炭燃烧产生的热能输送到各个建筑物中。采暖锅炉、蒸汽供暖设备等新技术的引入使供热采暖更加高效和便捷。
20世纪以来,供热采暖又迎来了新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境意识的增强,供热采暖朝着清洁、高效的方向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使供热压力更稳定、输送损失更小。此外,利用可再生能源供热、超低排放技术的应用也成为供热采暖的发展趋势。
供热采暖的发展趋势:
1.清洁能源的应用: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清洁能源在供热采暖中的应用将越来越重要。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的利用将成为未来供热采暖的主要方向。
2.高效节能技术的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是供热采暖的重要目标。新材料的应用、能量回收利用技术的发展将使供热采暖更加节能高效。
3.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供热采暖将越来
越智能化。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供热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对用
户的需求进行智能预测和控制,提高供热采暖的质量和效率。
4.分布式供热的发展:分布式供热是指将供热装置分布在用户附近,
供热距离较短,输送损失较小。分布式供热可以减少供热系统的输送损失
建筑供暖系统
建筑供暖系统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供暖系统在我们的生活
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系统不仅能够在寒冷的冬季为我们提
供温暖的室内环境,还对人们的健康和舒适感起着积极的影响。本文
将对建筑供暖系统的种类、工作原理和优势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节:传统建筑供暖系统
传统的建筑供暖系统一般采用燃烧煤、油、天然气或木材等燃料来
加热空气或水,然后通过辐射、对流或地板辐射的方式将热能传递给
室内空间。这种系统简单且成本较低,适用于小型住宅和办公场所。
然而,由于燃烧产生的烟尘和气体排放,传统建筑供暖系统对空气质
量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节:地暖系统
地暖系统是一种目前较为流行的供暖方式,它利用地面的辐射热量
将室内加热。该系统通常通过安装在室内地面下的热水管或电热膜来
实现。相比传统供暖系统,地暖系统具有以下几个优势:首先,地暖
系统能够使室内温度分布均匀,避免了传统对流供暖系统中的热空气
上升和冷空气下降的问题;其次,地暖系统可以减少室内空气的流动,减少灰尘和花粉等污染物的传播;最后,地暖系统还可以提供地面的
温暖,使人们的脚部感觉更加舒适。
第三节:太阳能供暖系统
太阳能供暖系统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将室外的热能转化为室内供暖的
系统。它通常由太阳能集热器、储热装置和配热系统等组成。太阳能
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并将其储存起来,然后通过配热系统将
热能传输到室内空间。太阳能供暖系统具有环保、节能的特点,可以
显著降低暖气的运行成本。然而,由于太阳能的不稳定性和受地理位
置等限制,该系统在一些地区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第四节:地源热泵系统
供热采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节能途径
2)管网部分 的节能途径
3)用Baidu Nhomakorabea末端 的节能途径
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和门、窗的密闭性能。充分利 用自由热。室内温度的控制,既可以根据负荷需要调节供暖 量,也可以通过调节温度改变需求量,最终实现经济运行。
户内采暖设施部分,应采用双管入户、分户计量、分 室控温等技术措施,实行采暖计量收费制度,使住户既是 能源的消费者,又是能源的节约者,从而调动人们主动节 能的积极性,真正落实节能措施。
4)供热采暖 按热量计费
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设计
供热采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节能途径
1)热源部分 的节能途径
提高燃烧效率,增加热量回收,力争使采暖期锅炉平均 运行效率达到新节能标准提出的0.68。热源装机容量应与采 暖计算热负荷相符。此外,还应提高生产(或热力站)运行 管理水平和运行量化管理水平。
管网系统应实现水力平衡。循环水泵选型应符合水输 送系统的规定值。管道保温要符合规定值,室外管网的输 送效率不应低于0.92。
供热采暖节能自控系统设计与应用
浅谈供热采暖节能自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 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概述:
针对建筑能耗日益加大的现状,从供热采暖系统节能的原理及途径、达标的关键因素及措施等方面深入研究了供热采暖设备的发展方向,以其先进的采暖节能技术和产品做保障,从而促进节能技术的发展。根据供热系统耗能比重和现状,集中供热的节能潜力非常大,安装优化节能集中采暖控制系统,并依此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实现供暖节能、舒适、环保,可取得事半功倍的节能效果。
二、采暖类别:
目前室内采暖系统分为水暖和电暖两大类。水暖分为散热器采暖系统和地面辐射采暖系统,水地暖系统又称低温地暖辐射采暖系统。其原理是锅炉和地面管道连接,管道安装在地板下,采用30-60度热水在管道内循环流动,热量从地板下发出,每个房间可根据需要进行独立的温度调整。是目前广大用户公认的卫生、舒适的科学采暖方式,本文以水地暖控制系统为例进行阐述。
三、设计方案:
系统基于稳定的microsoft sql server2000数据库集实时监控与控制于一体,结合本公司先进的硬件设备,可有效管理不同分类的采暖系统,实现按需求灵活分配并达到有效的监控控制管理功能。其设计原理以集中监控计算机为中心,通过各区域的数据采集器分别连接到相应的区域户用温控器,控制和查询用户的采暖状态
与使用数据,同时用户可通过室内温控器方便的调整室内温度,达到舒适节能的目的。系统构成的主要产品为采暖节能远程监控系统、采暖温控器、能量表、数据采集器、分集水器、电热执行器等。
1、采暖节能系统控制图:
集中供热系统
集中供热系统
集中供热系统是一种将热源和用户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热力输送来满足用户热水和采暖需求的供热方式。它将热源与用户之间的热交换过程集中起来,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本文将就集中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设备组成、运行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基本原理
集中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将热源的热量通过输送介质(如蒸汽、热水)传递给用户的热水或采暖系统。热源可以是锅炉、热电站、余热发电厂等,而用户则包括居民用水、采暖、工业用热等。其主要流程包括热源供热、输热介质输送、换热器热量交换、用户回收与利用等环节,在系统内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
二、设备组成
集中供热系统主要由以下设备组成:
1. 热源:热源是集中供热系统的核心,常用的热源包括集中供热锅炉、热电站等。热源通过燃烧或发电等方式产生热量,并将其传递给输送介质。
2. 输送介质:输送介质是将热量从热源传递给用户的介质,常用的有蒸汽和热水。蒸汽是一种高温高压的气体,在输送过程中需要注意温度和压力控制;热水则是通过管道输送,相对于蒸汽更安全可靠。
3. 配送管道:配送管道是将输送介质从热源输送到用户的管道系统,包括供热主干管、支线管和室内终端管等。这些管道需要经过绝热处理,以减少能量损耗。
4. 用户设备:用户设备是集中供热系统中的终端设备,包括暖气片、供热换热器和热水器等。它们通过与输送介质的热交换,将供热或热
水提供给用户使用。
三、运行优势
集中供热系统相比于分散供热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运行优势:
1. 能源利用高效:集中供热系统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热量调节,
供热系统热负荷预测分析及应用李成文
供热系统热负荷预测分析及应用李成文
发布时间:2023-05-29T07:05:28.099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3年6期作者:李成文
[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供热系统逐渐成为工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中的必要条件,但是,在供热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供热系统衍生出不同的类型,诸如低温水供热系统、热电厂供热系统等都成为受到人们重视的存在。
身份证号:21122319730626xxxx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供热系统逐渐成为工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中的必要条件,但是,在供热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供热系统衍生出不同的类型,诸如低温水供热系统、热电厂供热系统等都成为受到人们重视的存在。然而,不同供热系统形成的结构框架不同,展现出的结构特征也存在差别,因此,对这些系统进行控制,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鉴于该种情况,供热企业为了让供热系统的性能逐渐提升,将自动化控制系统与供热系统结合起来,以自动化控制方式强化供热系统管理,以此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关键词:热负荷预测;动态;室温;历史参数;热量平衡
引言
建筑集中供热可满足用户在严寒天气的采暖需求,但供热伴随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易恶化生态环境,也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探讨建筑供热能耗偏高的原因,并采取适宜的节能调节技术,兼顾建筑供热和节能降耗两方面的要求,实现建筑供热系统节能降耗水平的提升。
1集中供热系统热源的能耗组成
结合国内能源结构的特点,区域锅炉房和火力发电厂是国内最重要的两种热源形式。锅炉、供油除灰系统、鼓风机和排风机、水软化系统和水泵(循环泵、高压泵)等能耗设备是集中供热系统的重要设备,它们消耗的主要能源是燃料、电、水和热能,通常根据单位热量能耗(即单位消耗)估算能耗水平。热电联产通过热能转换装置(通常称为第一站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热网系统,第一换热站是供热系统的热源,是热电联产的主要耗能设备。热交换器、泵系统等通常消耗蒸汽、电、水和热。由于火电厂是在锅炉和热电轮机组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热电轮机组的能耗主要由电能构成。因此,火电厂和区域锅炉房可以统一用能源的消耗来描述,包括燃料消耗、电力消耗、水消耗和热消耗。
空气能供暖系统的节能原理与应用
空气能供暖系统的节能原理与应用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增加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在居住及商业建筑领域,空气能供暖系统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取暖方式,正在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介绍空气能供暖系统的节能原理与应用,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潜力。
一、节能原理
空气能供暖系统的节能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热能回收和热能转换效率的提高。
1. 热能回收:空气能供暖系统通过从室外环境中吸收热量,将热能传递到室内。在这个过程中,系统会回收排出的废热用于其他用途,如加热供水或加热室外空气。这种热能回收的机制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2. 热能转换效率的提高:传统的取暖系统如电暖气或燃气锅炉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存在能量损耗的问题。而空气能供暖系统通过利用空气中的热能直接传递到室内,避免了能量转换的损耗,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此外,空气能供暖系统还可以根据室内空调需求进行智能控制,调整供暖功率和制冷功率,提高整体能效。
二、应用案例
空气能供暖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以下是两个典型的应用案例:
1. 住宅供暖:空气能供暖系统可以应用于各类住宅建筑中,包括公寓、别墅等。通过将空气能热泵置于室外,系统可以吸收空气中的热量,通过供暖器将热能传递到室内。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满足住宅的供暖需求,还具有快速调温、环保低碳等优势。
2. 商业建筑供暖:商业建筑如写字楼、酒店等对供暖效果和能耗要求较高。空气能供暖系统在这类场景下表现出色。通过合理布局空气能热泵和供暖器,可以实现整体供暖系统的节能运行。并且,空气能供暖系统还可以与新风系统等其他系统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供热采暖节能技术的应用
浅谈供热采暖节能技术的应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做为我们衣、食、住、行之一的住宅,其建造和运行过程中,必须考虑能耗和环保,这也是建设部确定的建筑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供热采暖;节能;可持续发展
在工业化高度发达的二十一世纪,供热采暖系统是由热媒制备(热源)、热媒输送和热媒利用(散热设备)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能源消耗。搞好节能工作,尤其是供暖节能,不仅是中国节能工作的重点,而且对保护环境也同样意义重大。
1 息息相关的供热系统
供暖智能型系统调温节能控制器是目前国内先进的以数码未处
理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外控装置。供暖系统主要能耗是燃料、电、水,在保证供暖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这些能源的消耗是可以实现的,所以有采暖供热系统节能。热能输送由热网承担,供热管道由钢管、保温层和保护层组成,其结构依敷设而异。管道敷设有架空、管沟和直埋三种方式。某小区智能型调温节能控制中心(热交换供热系统)以未处理技术为基础,专门设计用于换热站供暖节能控制的智能化装置,其独特的可变温度相应软件和专家识别系统,使整个系统的温度超调或失调最小化,换热站运行效率有效提高,大幅度降低能耗及运行费用。在热网管线上有时还设置中间加压泵,以降低和改善系统水力工况(设置在非空载干线上,还能节省输送电耗),它的能量消耗设备是水泵,可用单位供热量的耗电量来评定耗能水
平。现监控数据上传至原有监控电脑并编程组态画面实现控制。系统软件能准确、及时显示换热站、采暖系统和辅机设备的运行参数和工作状态,可以清晰直观动态的观察整体和局部供热系统的工艺流程图,并可以设置换热站机组运行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暖供热系统的应用
采暖供热系统的应用
摘要: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电力峰谷差的拉大,燃煤锅炉采暖受到严格限制,而其他采暖形式,如燃气采暖、电动采暖和蓄热的应用,开始受到关注。本文对热电联产、燃气锅炉、电炉、电动热泵以及蓄热的应用前景做初步的分析与探讨。关键词:采暖蓄热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人们要求保护环境、净化天空的呼声日益增高,而北方冬季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采暖燃煤锅炉所排放的粉尘和有害气体。与此同时,许多地区电力出现了相对过剩、电力峰谷差不断拉大的现象。例如,东北电网系统的最大峰谷差已是最大负荷的37%,而华北电网已达峰负荷的40%[1]。为解决电力系统的这种供需矛盾,电力系统用户侧和发电侧均采取了一定措施。在发电方面,一大批初投资巨大的抽水蓄能电站、运行费昂贵的燃油燃气尖峰电站相继建成并投入调峰运行,甚至一些高参数的大型火电厂也以被迫降低发电效率为代价而参与电力调峰。同时,电力系统也加强了用户侧管理。例如,采取分时电价,鼓励用户在电力低谷时多用电,在电力高峰时少用电。因此,在环保要求高的城市采暖供热中,燃煤锅炉房或燃煤炉灶将严格限制使用,取而代之的几种可能的采暖形式主要有集中供热的电锅炉、大型电动热泵和燃气锅炉房以及分散在用户房间内的家用燃气炉、电暖器。同时,为减小电力网发电的峰谷差,也可考虑在供热系统中设置蓄热装置,使得在满足采暖要求的同时,对电力负荷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为此,本文将对上述采暖系统形式的应用作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二、各采暖系统应用分析1.传统采暖供热系统
传统的采暖供热系统主要有锅炉采暖系统和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
1)锅炉采暖
包括以锅炉房为热源的集中供热系统和分散在各用户房间的家用炉灶。按燃料分又有燃煤锅炉和燃油、气锅炉(燃油、气锅炉房和家用壁挂气炉)等。
燃煤锅炉包括燃煤锅炉房和家用小煤炉。家用小煤炉由于投资小、燃料价低而在小城镇的分散住宅使用较多,燃煤锅炉房则主要应用于一个小区的独立供热或承担大型区域供热系统的尖峰负荷。燃煤锅炉运行成本低,在我国城镇采暖中使用最为普遍。但是,由于能源转换效率很低,对大气的污染在所有采暖系统中是严重的,因此这种采暖形式在环保要求高的城市,尤其是北京的使用,应严格加以控制。
燃油、气锅炉包括应用于小区或单个楼宇采暖的集中式燃油、气锅炉供热系统和以壁挂气炉等形式设置在房间内的家用燃气炉等。由于天然气等是清洁燃料,这种采暖系统的环境污染远小于燃煤系统。目前,天然气的进京,环保意识的加强,使得燃气锅炉在北京的应用和推广成为可能。另外,燃油、气锅炉运行调节灵活,尤其家用以壁挂气炉,可根据人们的作息情况随时做启停和供热量调整,从而减少了系统运行的最大采暖负荷小时数,节省了燃料量和运行费。但是,当考虑到天然气管网的追加投资,燃气锅炉采暖系统的初投资会明显增高。 2)热电联产供热系统
以热电厂为热源的区域供热系统,常见形式是热电厂中汽轮机的抽汽或背压排汽通过热交换器将热量传递给热水,并通过热网输送到各采暖用户。热电厂将高品位的热能用于发电,低品位的热能用于供热,因而能源转换效率高。如果有关参数取值如表1,对于相同的最大采暖负荷小时数,在所有采暖形式中,热电联产一次能耗是最低的。这使得热电联产系统的环境污染也很小。同时,在电力短缺时,热电厂在供热的同时发电上网,相当于减少了电力系统相应投资。从整体上看,热电联产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因此,在保证全年充足热负荷的前提下,应鼓励热电联产的建设和现有热电厂的运行。2.电动采暖系统
1)电炉采暖
电锅炉属于集中式的电采暖系统,多用于一幢楼宇或建筑密集的商业小区供热。与传统集中供热方式一样,在该系统中,热水被电锅炉加热后由热力管道输送至各用户房间。电锅炉系统的运行成本明显高于其他采暖系统。而且电锅炉采暖系统单位供热量的一次能耗在所有采暖形式中是最高的。因此电锅炉采暖的使用应严格限制,即使是在电力富裕的时期。因为电力过剩往往使短期性的,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过剩将会消失。何况电锅炉能源转换效率极低,大量使用是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政策的。
2)电动热泵
包括大型电动热泵和家用电动热泵。大型热泵可使用于一幢楼宇的采暖或作为区域供热的热源。对于大型热泵,可在热源处设置蓄热器。家用热泵可设置在各房间内,夏季作为空调冷源,冬季作为采暖热源,启停调节灵活方便。
3)利用蓄热(TES)的电动采暖系统
电动采暖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应以电力相对富裕为前提。实际上,电力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峰谷差的不断拉大。如果电采暖系统仅在电力低谷期运行,则会削减电力负荷的峰谷差,有利于电力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从经济上看可使用便宜的谷价电能,使电采暖系统运行成本的大幅度降低。而要实现电采暖系统电力低谷运行,则需要利用蓄热装置。
我国蓄热的应用较少,主要集中在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面。蓄热装置的作用表现为平衡供热量和热负荷之间的关系、减小设备容量和提高系统效率等方面。因此,在采暖热负荷一定的情况下,改变不同时间电采暖系统供热量的大小,在电力低谷期多用电供热,电力高峰期少用电或不用电供热,供热量与热负荷之间的平衡可通过蓄热装置实现,从而达到减小电力峰谷差的目的。
三、结论
在所有采暖供热形式中,传统的燃煤锅炉采暖虽然运行成本低,但会造成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对大气的污染最为严重,因而应严格限制在市区的使用。
电炉采暖能源转换效率低,耗电量大,经济性最差。所以应严
格控制使用。但是电暖器启停调节灵活,可减少最大采暖负荷小时数,在使用区对环境不产生污染,因而对于采暖需求时间短的用户,可以考虑选择采用电暖器。电锅炉系统能耗和经济性等方面都明显
不如其他采暖系统,不宜鼓励使用。以热电厂为热源的区域供热系
统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当充分保证热电厂全年拥有足够热负荷的前
提下,应优先考虑热电联产供热系统的使用。
燃气锅炉虽然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一种采暖途径,但运行成本高,燃气管道的建设会增加系统初投资。因此,燃气锅炉的使用应慎重进行。
热泵应作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鼓励在气候条件或
水源条件允许的地区加以使用。热泵的使用在多数地区刚刚起步,
应在试点工程积累运行经验后再加以推广应用。电动采暖装置增加
蓄热装置后,可对电网起到削峰添谷的作用,但会导致采暖系统的
初投资、能耗和占地面积增加等问题。在电力峰谷差不断拉大的今天,蓄热在电动采暖中的应用应该引起充分重视。参考文献[1]汪训昌蓄冷空调移峰填谷及节电中国能源1996.11[2]Mao-Song Yen Time-of-day electricity Pricing Using Optimal Mix
of Generation system CIRED'93,Bermingham,May,1993.
[3]G.培克曼等著蓄热技术及其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