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问题与方程一》

合集下载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优秀说课稿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优秀说课稿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优秀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同学们,我是01号选手,今天我将为

大家讲解“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小节。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选择等方面展开讲解。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代数式、简易方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以模型思想为主线,提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将实际问题模型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建模,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延伸与拓展,同时渗透

函数与不等式的思想,为复杂函数及应用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模仿能力比较强。然而,实际问题往往题目长、文字多,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难以找出相应的等量关系,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将采

用启发诱导、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建构知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根据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对三个例题的解答,提高在实践中运用方程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信心。在应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从而产生良好的数学研究态度。

四、教法选择

鉴于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探究法”、“小组讨论交流法”相结合的教学方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行程问题)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行程问题)
解:设小王追上连队需要x小时,则小王行驶的路程为 14x千米,连队所行路程是 (6 18 6x) 千米 60 等量关系:小王所行路程=连队所行路程
依题意得:14x 618 6x x 9 60
9小 时 13.5分 4钟 0 <15分 钟 40 答:小王能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从甲地到乙地,水路比公路近40千米,上午十时,一 艘轮船从甲地驶往乙地,下午1时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 结果同时到达终点.已知轮船的速度是每小时24千米,汽车 的速度是每小时40千米,求甲、乙两地水路、公路的长,以 及汽车和轮船行驶的时间?




A、B两车分别停靠在 相距240千米的甲、乙 两地,甲车每小时行50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0 千米. 〔1若两车同时相向而 行,请问B车行了多长时 间后与A车相遇?
A车路程+B车路程=相距路 程
A 50 x
30 x B


解:设B车行了x小时后与A车相遇,根 据题意列方程得
50x+30x=240 解得 x=3 答:设B车行了3小时后与A车相遇.
〔1若两人同时同地反向 出发,多长时间两人首次 相遇?
〔2若两人同时同地同向 出发,多长时间两人首次 相遇?
〔2同向
叔叔 小王
相等关系: 小王路程 + 400 = 叔叔路程
1、甲、乙两地相距162公里,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走 48公里,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走60公里试问: 1两列 火车同时相向而行,多少时间可以相遇? 2两车解同:时设反X小向时而可行以,几相小遇时,由后题两意车得相:距270公里?

(完整版)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常见题型)

(完整版)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常见题型)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基础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及步骤;

2.熟悉行程,工程,配套及和差倍分问题的解题思路.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思路为:问题−−−

→分析抽象方程−−−→求解检验

解答.由此可得解决此类 题的一般步骤为:审、找、设、列、解、检、答.

要点诠释:

(1)“审”是指读懂题目,弄清题意,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找”寻找等量关系;

(3)“设”就是设未知数,一般求什么就设什么为x ,但有时也可以间接设未知数;

(4)“列”就是列方程,即列代数式表示相等关系中的各个量,列出方程,同时注意方程两边是同一类量,单位要统一;

(5)“解”就是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6)“检”就是指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当有不符合的解时,及时指出,舍去即可;

(7)“答”就是写出答案,注意单位要写清楚. 知识点二、常见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种类型

1.和、差、倍、分问题

(1)基本量及关系: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

现有量=原有量+增长量,现有量=原有量-降低量.

(2)寻找相等关系:抓住关键词列方程,常见的关键词有:多、少、和、差、不足、剩余以及倍,增长率等.

2.行程问题

(1)三个基本量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2)基本类型有:

①相遇问题(或相向问题):Ⅰ.基本量及关系: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Ⅱ.寻找相等关系: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两地距离. ②追及问题:Ⅰ.基本量及关系: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课件(共6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课件(共6张PPT)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Leabharlann Baidu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营销问题
解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 (2)设未知数 (3)列方程 (4)解方程 (5)答
例 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 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 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降价1元,商 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若商场平均每天销售这种 衬衫的盈利要达到1200元,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
某水果批发商城经销一种高档水果,如果每千克盈利 10元,每天可售出500kg。经市场调查发现,在进货 不变的情况下,若每千克涨价1元,日销售量就减少 20kg,现该商场要保证每天盈利6000元,同时又要顾 客得到实惠,那么每千克应涨价多少元?
拓展提高:
某西瓜经营户以2元/千克的价格购进一批小型 西瓜,以3元/千克的价格出售,每天可售出 200千克,为了促销,该经营户决定降价销售, 经调查发现,这种小型西瓜每降价0.1元/千克, 每天可多售出40千克,另外,每天的房租等固定 成本共24元,该经营户要想每天盈利200元,应 将每千克小型西瓜的售价降低多少元?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 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2022/4/122022/4/122022/4/1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2022年4月2022/4/122022/4/122022/4/124/12/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122022/4/12April 12,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23_1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23_1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第3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第1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等五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方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用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本节课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本节内容是使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解决生活中的传播问题、比赛问题、分支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加以巩固,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又是后面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所以,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学情制定了以下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检验。

过程和方法目标:

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使用一元二次方程对其实行描述。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主动探究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教学重点: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教学难点: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法:

1、我将先用“传播消息”这个个学生很熟悉的媒介,激起学生的兴趣,采用“探索、归纳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交流为形式,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合作、交流的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渗透数学的人文教育。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知识讲解)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知识讲解)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基础)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及步骤;

2.熟悉行程,工程,配套及和差倍分问题的解题思路.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思路为:问题−−−

→分析

抽象方程−−−→求解检验

解答.由此可得解决此类 题的一般步骤为:审、设、列、解、验、答.

要点诠释:

(1)“审”是指读懂题目,弄清题意,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

(2)“设”就是设未知数,一般求什么就设什么为x ,但有时也可以间接设未知数; (3)“列”就是列方程,即列代数式表示相等关系中的各个量,列出方程,同时注意方程两边是同一类量,单位要统一; (4)“解”就是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验”就是指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当有不符合的解时,及时指出,舍去即可; (6)“答”就是写出答案,注意单位要写清楚.

知识点二、常见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种类型(待续)

1.和、差、倍、分问题

(1)基本量及关系: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

现有量=原有量+增长量,现有量=原有量-降低量.

(2)寻找相等关系:抓住关键词列方程,常见的关键词有:多、少、和、差、不足、剩余以及倍,增长率等. 2.行程问题

(1)三个基本量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2)基本类型有:

①相遇问题(或相向问题):Ⅰ.基本量及关系: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Ⅱ.寻找相等关系: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两地距离.

②追及问题:Ⅰ.基本量及关系: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列方程解应用题,主要是小学解应用题和中学解应用题的衔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体验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跑套问题和行程问题是初中阶段学习方程与几何问题教学中重要的题型之一,是初中阶段学好代数,几何的基础,由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列方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工具,为解决动态几何问题起到奠基作用,还对其他学习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身边的故事,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学会用方程的思维解决问题;

2、借助找关键句或关键词、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用方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发展;

2、在分析应用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

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三、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的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由特殊到一般的知识转变,使学生清醒的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规律,建立系列问题的分析、解决模板,为更好的融入社会而奠定基础。通过配套问题和形成问题的学习培养,让学生建立模型思想,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利用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基础版)含答案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基础版)含答案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基础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及步骤;

2.熟悉行程,工程,配套及和差倍分问题的解题思路.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思路为:问题−−−

→分析抽象方程−−−→求解检验

解答.由此可得解决此类 题的一般步骤为:审、设、列、解、检验、答.

技巧小结:

(1)“审”是指读懂题目,弄清题意,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

(2)“设”就是设未知数,一般求什么就设什么为x ,但有时也可以间接设未知数;

(3)“列”就是列方程,即列代数式表示相等关系中的各个量,列出方程,同时注意方程两边是同一类量,单位要统一;

(4)“解”就是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检验”就是指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当有不符合的解时,及时指出,舍去即可;

(6)“答”就是写出答案,注意单位要写清楚.

知识点二、常见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种类型

1.和、差、倍、分问题

(1)基本量及关系: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

现有量=原有量+增长量,现有量=原有量-降低量.

(2)寻找相等关系:抓住关键词列方程,常见的关键词有:多、少、和、差、不足、剩余以及倍,增长率等.

2.行程问题

(1)三个基本量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2)基本类型有:

①相遇问题(或相向问题):Ⅰ.基本量及关系: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Ⅱ.寻找相等关系: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两地距离. ②追及问题:Ⅰ.基本量及关系: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说课稿

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首先我们来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包括3部分。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如何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学习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一课时,示范性强,同时也为下节课探究问题做铺垫,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素质培养的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认为应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

标:

分析实际问题,寻找相等关系,建立方程模型,并根据问题的实际背景进行检验。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归纳整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3、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为:

重点: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时候找出最正确的等量关系式十分重要,因此本节课的难点为:

难点: 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下面再从学情分析谈一谈

二、学情分析

1.七年级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

2.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存在这样三方面的困难:

(1)抓不准相等关系;

(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配套问题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配套问题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4 实际问题与
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
问题情境
配套问题:生活中存在着很多配套组合的问题,
如下图所示:
这些配套组合之间都存在着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学习新知
例1 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柱或2000个
螺母,1个螺柱需要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柱和螺母刚
2(6−x)=x,
解方程,得:
x=4,
6−x=2.
(口头检验:x=4 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实际意义.)
答:应用4m³钢材做A部件,2m³钢材做B部件,恰好配成
这种仪器160套.
课堂小结
1.分析配套问题时要弄清题目中涉及量的比例关系;
2.可以借用表格分析配套问题中量与量的关系;
3.列方程时注意可以利用比例式的内项积等于外项积这个性质,
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柱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
讲解例题
例1 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柱或2000
个螺母,1个螺柱需要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柱和螺母
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柱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
分析:(1) 生产螺柱人数+生产螺母人数=22;
例 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柱或2000个
少钢材做A部件,多少钢材做B部件,恰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2
四、教学过程分析
(二)、合作交流,探究应用
在老师所教的班级中,每两个学生都设中握设计手计意一了图次三:,个在全问这班题个学,探生来究 一共握手780次,那么谁能计算出老师降所低教探的究一班的级难共度有,多分
少名学生?(设老师所教班级有x个散人难)点,为问题的顺利
思考:
解决作了铺垫。
1、则每个人与
四、教学过程分析
(二)、合作交流,探究应用
变式应用一
设计意图:引导学
生进行反馈辨析,
进一步加强探究一 1、参加一场篮球比赛的 每两队之间都要的进模行型一功次能比。赛整,合总 共比赛45场,则共有多少个球队参加比赛了?教学资源,重组
设2、共过有年x了个,球生队物,兴可趣列小方组程的为学_生__,__互__发_教的_短材外信,延问拓。好宽以,了填共教空发材的送短
学方法和数学情感 等方面进行自我评 价,培养学生归纳
和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的知识更加
完整和清晰,形成
知识体系。
四、教学过程分析
(五)、作业设计,延续拓展
1、必做:教科书97页4、6小题
2、选做:结合身边的实例,自己编一道符合实 际意义的应用题
设计意图: a、作业由必做题和选做题组成,体现分层教学,让“不 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b、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自编应用题,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 的平台。以小组为单位,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 团队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又体现了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的基础,明确了解了方程的方法步骤。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但是思维的严谨性相对薄弱,虽然学生喜爱学习生动的教学内容,并乐于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但仍需教师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这对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这一教学难点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能应用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会二次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体会通过探究学习新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点

将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模型,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能应用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将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模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①审题;②设未知数;③找等量关系;④列方程;⑤解方程;⑥答。

师:这是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数量关系建立的数学模型,那么还有没有利用其它形式,也就是利用我们前面所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建立数学模型解应用题呢?

二、探索新知

请同学们完成下面问题:

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说课稿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说课稿

《实际问题与方程(1)》说课稿

说教材:

列方程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第八课时,纵观整个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基础,而列方程解决问题又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连接,因此该部分不仅对于数学来讲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学好这部分对于学生继续学习稍复杂的方程又打下基础,具有很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出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

2、能比较熟练地解方程。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说重难点:

重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难点: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说教法:

演示操作法

借助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板书演示解题过程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比较、交流、分析等过程,鼓励学生把发现的规律都说出来,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2、自主学习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探索过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自主学,学生积极动脑去思考、动口去表达。通过交流、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自主学习

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例1教学

先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回答下面的问题,把学生推向主体位置:

精选 《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1)》参考课件

精选 《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1)》参考课件

分析:如果把工作总量看作1。请填空:
1
人均效率〔一个人做1h完成的工作量〕为 4 0
有人先做4h,完成的工作量为 再增加44 0x 2人和前一局部
人一起做8h,完成的工作量为
8(x 2) 40
这项工作分两段完成,两段完成的工作量之和为 1
例2 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h完成。现方案由一局部 人先做4h,然后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完成这项工作,假设 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解: 设应安排名工人生产螺钉,22-名工人生产螺母刚好配套
2 00022-=2×1 200
522-=6
110-5=6 11=110 =10
22-=12
答:应安排10名工人生产螺钉,12名工人生产螺母
如果设 名工人 生产螺
【请你来试一试】:
1某工地需要派 48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 土5方或运土 3方,那么应该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 的土及时运走?
?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1〕?参考课件
一、温故知新
解以下方程: 〔1〕2 00022-=2×1 200
1 〔2〕
4x 40
8(x2) 40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例1 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钉或2000个 螺母,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的螺钉和螺母刚好 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

《实际问题与方程(一)》教学设计

《实际问题与方程(一)》教学设计

《实际问题与方程(一)》教学设计

责任学校龙泉镇中心小学责任教师李晓辉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3~74页例1、例2及相应练习的内容。

【教材分析】

《实际问题与方程》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的内容,“简易方程”一章就是从学生熟悉的探索规律入手,由符号表示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正式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开始,是对数量关系认识过程中的一次飞跃。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本书对简易内容的呈现和展开更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增强了探索性,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的依据,生动直观地呈现解方程的原理,既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也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将解方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将方程的思想渗透给学生,为其以后学习相关内容做好了铺垫。

【教学目标】

1、我能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如ax±b=c的方程,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我能借助直观图自主探究,分析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能正确地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检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根据具体问题找出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正确解方程。2、利用如ax±b=c 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突破重难点设想:由于学生初次接触简易方程,教学中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操作、讨论、交流、验证等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操作、探究、体验、经历,感悟题目中隐含的等量关系。

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实际问题如何转化成一元二次方程。

2. 学会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学生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成一元二次方程。

2. 立法方程及解题。

三、教学方法

1. 教师讲授。

2. 板书法。

3. 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通过几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如何把问题转化成一元二次方程。

2. 观察示范

教师可以通过板书或者投影展示一道实际问题,并演示如何通

过分析问题、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

3. 实际操作

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列出方程,进行计算。

4. 案例解析

通过一些实际案例的解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如何把问题转化成方程,如何解决问题。

五、教学建议

1.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案例。

2. 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例如配方法、因式分解、公式法等,以便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需要注意实际问题中的一些条件限制,例如时间、空间限制,以免影响问题的解决。

4. 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尝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水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问题与方程一》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