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哲学视角”看化学教育
以哲学视角品味化学教育
作者简 介 : 蔡礼儒 ( 1 9 7 2 一) , 男, 四川平 昌人 , 南充 高级 中学高级教师 , 研究 方向 : 化学 教学论 、 化学史 。
l 23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的氧化 剂就无 所 谓 还 原 剂 , 没 有 氧 化 反 应 就 没 有 还 原反应 。这 是对立 的两 个方 面 ( 矛盾 ) , 却形 成 了不 可分割 的有 机联 系 , 这 充 分 诠 释 了 唯物 辩 证 法 最 根 本 的规 律—— 对 立 统 一 规律 , 这 是 唯 物 辩 证 法 的核
一
为它 是 在泛 分子 层 次上研 究 化学 物质 的组 成 、 结构 、 性质 和 变化 的科 学 。研 究 对象 为 物质 世 界 , 其化 学 变化 实质 是组 成 物 质 的微 粒 , 特 别 是 原 子 间 进行 的
重新组合 , 所以化学研究 的主要方 向之一是原子 的 运动 。化 学平 衡 便 是 物 质运 动 规 律 的有 力 证 明 , 化 学平衡 具 有三个 特 点 : 1 . 动态 平衡 : 正 逆反 应 速率 相 等且不等于 0 ; 2 . 浓度一定 : 各组分物质 的量、 质量、 浓 度保 持恒 定 ; 3 . 受外 界 条件 影 响而 改变 。这 说 明 : 物 质运 动 的绝对 性 和静止 的相对 性 。
( 二) 一) 唯 物 主 义物质 观 与运 动观 辩证 唯 物 主义认 为 , 世 界是 物 质 的 , 物质 是 客 观
存在 的 , 物质 世界 处 于永 恒 的运 动 之 中 , 运 动是 物 质 的存 在方 式 和 根 本 属 性 l 3 。这 种 唯物 主义 的 物 质
第3 0卷第 3期 2 0 1 3年 9月
阿 坝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普通化学教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普通化学教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哲学和化学之间存在必然、内在的联系。
在普通化学教学过程中,应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化学的基本理论,并将哲学观点渗透、融合到普通化学教学中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普通化学理论的本质,培养学生自觉掌握哲学方法论,提高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普通化学教学哲学原理实践真理普通化学是高等农业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学生进入大学后较早接触的课程。
作为高等学校化学教师,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将普通化学经典的理论传授给学生,更应该向学生授之以“渔”,即向学生传授科学的方法论和世界观。
哲学既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同时又是观察、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
化学所研究的现象涉及到自然界的各个方面。
“化学同时又是从自然哲学中独立分支出来,具有浓厚的哲学气息”。
哲学和化学之间存在必然、内在的联系,几乎每一个哲学原理都能在化学中找到例证。
从化学的定义、分类、化学概念和学说的演变、到化学方法论研究、化学科学的发展,都闪现着辩证的思维方法。
虽然在普通化学教材中并未出现哲学术语,但普通化学知识体系中却渗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在普通化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哲学素养,引导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其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更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利于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运用哲学思想,开拓创新。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科学的认知过程都是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这一形式进行的,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当然符合这一规律。
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是化学热力学的主要基础,是人类经验的总结,无法从理论上来证明和推导。
这两个定律的正确性只能通过实践来验证。
在宏观世界,目前尚未发现与之相矛盾的经验,这也就证明了定律的正确性。
在研究化学反应的自发性时,人们发现许多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有人曾因此提出以化学过程中的焓变作为标准来判断化学反应自发性,认为朝着放热方向进行的过程都是自发的。
用哲学思想引领化学教学
用哲学思想引领化学教学摘要:化学是学哲学的资源,哲学是学化学的工具,在哲学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化学的教学。
文章从化学与哲学的关系以及化学教学中哲学思想的指导意义两个方面阐述了用哲学思想引领化学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实践。
关键词:哲学;化学;教学;引领“读史使人明智,学哲使人深刻”。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作为世界观,它提供了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方法论,它与各门科学紧密联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基础教育的价值和功能被确定为提高全体国民的素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科学理念,也就是对自然、科学、社会基本的看法,包括正确的物质观、自然观、科学观和正确的方法论。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在研究化学现象和解决化学问题中训练辩证的思维方法已成为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中学化学与哲学的关系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的手段,是人们对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经过理性的思维加以概括、总结和推演构建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哲学也是源于人类的经验和知识,但哲学并不单纯是对这些经验和知识的总结,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对人类所有经验和知识的共性和本质进行总结,又是对人类理性认识和理性过程进行总结。
化学研究的是自然界中具体的事物,总结出具体的规律和本质;哲学研究的是这些具体规律和本质之中所蕴涵的更加广泛和更加深刻的规律和本质,同时总结出理性思维的一般规律。
因此,化学与哲学是相互依存、不断交融、共同发展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化学是学哲学的资源,哲学是学化学的工具”。
在哲学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化学教学工作。
用哲学思想引领化学教学
人 类所有经验 和知识 的共 性和本质进行总 结 . 又是对人
类 理 性认 识 和 理 性 过 程 进 行 总 结 。
2事物是普遍联 系、 . 永恒发展 的 事物 内部不 同部分 、 事物 与其 周围事物 间的联系都
于这 些 物 质 而 产 生 的各 种 现 象 。
、
中 学 化 学 与 哲 学 的 关 系
化 学是 自然科学 的重要 组成部分 , 侧重 于研究 物质
的组成 、 结构 和性 能的关 系 , 以及物质 转化 的规 律 和调
控 的 手 段 , 人 们 对 人 类 在 认 识 和 改 造 自然 中所 积 累 的 是 经 验 和 知 识 经 过 理 性 的思 维 加 以概 括 、 结 和 推 演 构 建 总 成 完整的科学体系。
程 标准》 实验稿 ) ( 确立 了化学课程改革应 以提高学生的 科学素养 为主 旨。科 学素养 的核 心是科 学理念 , 也就是
对 自然 、 学 、 会 基 本 的 看 法 , 括 正 确 的 物 质 观 、 科 社 包 自 然 观 、 学 观 和 正 确 的 方 法 论 。树 立 辩 证 唯 0 — 5 6 0 20 . 7 o:03 6  ̄.s.0 8 04 . 1 . 0 s 2 50
“ 史 使 人 明智 , 哲 使 人 深 刻 ” 读 学 。哲 学 是关 于 自然 、
二、 用哲 学 思 想 引 领 化 学 教 学
社会 和思维发展 普遍规律 的学说 。作为世界观 , 它提供
化学研究 的是 自然界 中具体 的事 物 , 总结 出具体 的 规律和本质 ; 哲学研究 的是这些具 体规 律和本质之 中所 蕴涵 的更加 广泛和更加深 刻的规律 和本质 , 同时总结 出
化学教育,以哲学视角论文
化学教育,以哲学的视角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分支,同样渗透着哲学的灵性与光芒。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同人类探索世界的历史一样古老,这一点,翻开任何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史,不难找到佐证。
可以说,化学是随着人类一起长大的。
在化学教育中,如果我们以哲学的视角加以关照,以哲学的经纬贯穿起来,那么这门学科将不再因为其琐碎、散乱、缺少系统性而被学生们视为畏途。
哲学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正是在这一点上,化学与哲学,尤其是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找到这种联系的根据。
一、世界观的一致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物质,而微观粒子最基本的特性就是运动。
这一点可以由电子显微镜拍摄的某些物质的分子、原子真实存在的照片证实,也可以根据实验观察所获得的物质的气味、有色气体的扩散、物质的溶解、蒸发、凝固等实验事实,并运用逻辑和辩证的思维方法或模型方法做出微观解释。
别外,还可以从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中看到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从原子光谱、分子光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现象可证明物质的运动形式是物质性质的反映;从有机化学的主反应与副反应可以得出物质是普遍联系、互相作用的结论。
二、认识论、方法论的一致性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扩大和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和更加深刻的程度上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
(一)质量互变规律任何一种物质具有质和量的两方面的属性。
物质的量和质是不可分的,如水的分子量、密度、沸点等量的属性,就是属于水这个具有一定组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物质的量,水这种物质也总是具有上述一定量的。
由构成物质微粒数量上的变化而引起物质质变的形式。
结合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三氧化二铁与四氧化三铁、氮的多种含氧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同系物等,都能揭示物质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客观规律。
例析化学教学中的哲学教育
例析化学教学中的哲学教育 例析化学教学中的哲学教育耿华田:本文对化学中表达的哲学原理作了简要介绍,并与其他学科作了类比,力图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哲学教育,以培养他们的哲学品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化学;哲学;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功利性的紧张时代,我认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化学课堂对学生进行哲学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化学与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将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
【一】现象与本质的教育1.现象与本质的含义。
本质是事物的性质及此事物与他事物的内部联系,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构成的。
本质是事物的内在的、比较深刻、比较稳定的方面,它不能被人的感官直接感知。
任何事物内部都有其本身的特殊矛盾,这就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现象是事物的本质的外部表现,是事物的外在的、表面的、多变的方面,它能被人的感官所直接感知。
2.例析培养学生的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哲学思维。
〔1〕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这也是一个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本质的过程,只是在这个特殊的过程中,应用了黑格尔的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门捷列夫透过六十三种元素的杂乱无章的表面现象,发现了原子量的变化引起元素性质变化的本质。
这是透过事物看到本质的一个典型例子。
〔2〕将二氧化硫分别通入红色的品红溶液和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后,均能使其褪色,二氧化硫是否均表现了漂白性?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学会用现象和本质的哲学观点周密、严谨地看问题,做实验时,要认真观察现象,并认真思考,通过实验现象认识实验本质;学知识时,也要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并抓住事物的本质。
理解了知识的本质,才是真正的掌握知识的内涵。
〔3〕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物质的本质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现象也就不同。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其性质却相差甚远。
这是为什么呢?在金刚石的晶体里,每个碳原子都被相邻的4个碳原子包围,处于4个碳原子的中心,以共价键和4个碳原子结合,成为正四面体结构,这些正四面体结构向空间发展,非常牢固,因而金刚石熔点沸点都较高,并难溶于溶剂。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哲学思想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哲学思想摘要:哲学思想应用于化学教学中,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会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这一思想的迁移提高将会对人生道路的选择产生巨大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哲学渗透化学教学启发指导哲学来自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规律提炼,因而中学化学中固然渗透了哲学较多精髓部分,如何将此抽象的学科知识综合、分解、渗透于教学中,并结合事例加以生动活泼的讲解,将会使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掌握先入为主的学习方法。
即认识的渗透。
大多中学化学中较难理解的理论知识均为前人总结完善的公理、哲理。
而学生初次接触这些知识有很大困难,学生头脑中会产生许多为什么,无法理解。
思想意识中很难认可这一知识。
这样一来,教师只能用先入为主的学习方法,让其识记,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如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具体是哪种物质,让好多同学无所适存,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就完全肯定地讲解氢气和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的产物就是水,就如同1+1=2一样,我们不知道为什么等于二,但只要知道1+1=2即可。
以此类推,1+2=3,在此基点上,我们就可以进行数学计算。
同样的方法应用在化学教学中将为以后学习化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法并没有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此时可举实例:张三家的一群羊和李四家的一群羊混合在一起,是一群羊而不是两群羊,但羊的数量发生了变化。
而这两个问题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是讨论方式不同而已。
通过先入为主的学习方法,学生能很容易地接受许多新知识,从而轻松愉快地迈入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中,不会产生排斥现象。
而此法可广泛应用于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并会在化学教学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天人合一”或“和谐稳定”思想的引入。
“天人合一”思想源于古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深刻的认识,而这一思想广泛地应用在化学领域中真是恰如其分。
如在氧化还原的学习中,得失电子的守恒即是对平衡稳定最好的解释。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力求保持平衡稳定的巨大需求,只有保持和谐统一万物才能稳定存在,否则人类星球将经受巨大的灾难。
哲学思想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教育
哲学思想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教育作者:杨华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第03期中学化学这门学科及其教学过程,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在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众所周知,政治课能向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教育,进行党的方针政策和时事形势教育,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辩别是非,抵制错误思想的能力,事实上,各科教学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济、最基本的途径。
正如曾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试行稿)中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教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化学教学不仅是化学知识的再现过程,更是渗透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载体,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与化学的完美结合。
当我们要掌握诸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等化学知识时,离不开鲜明的哲学观点;当我们讲授某一化学基本概念、阐述基本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时,也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
为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三观点”教育。
物质的客观性及其运动的永恒性观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作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世界永远按照自己固有规律运动着、发展着,能在化学教学中得到真实、生动、深刻而又普遍的应用。
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从宏观上使学生相信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还必须使学生确信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性。
象空气虽看不见踪影又闻不着气味,但却是我们经常接触的物质。
实验和事实都证明,空气是物质的,且不是单一的物质,它是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等等组成的。
又如,在十八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水是一种元素,事实上,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这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浅谈初中化学中的哲学教育
浅谈初中化学中的哲学教育威远县靖和镇中心学校潘秀英初中化学新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素材。
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其哲学素材,善于加以巧妙的运用,对培养学生哲学思想,带领学生进入五彩斑斓的化学殿堂,有意识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教材,揭示化学现象的实质,阐述化学知识的内在辩证关系。
使学生正确理解化学知识,潜移默化在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和分析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有着深远的意义。
教学实践中,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哲学思想的培养。
一.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思想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基石。
客观世界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它包含的深刻意义是指导人们认识和学习化学的基础。
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地球在内的宇宙万物,以及地球上人类社会构成的现代文明,都含有相同的一些简单组成——“元素”。
这种宏观上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在微观上又是原子、分子、离子等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尽管这些微观粒子我们用肉眼看不见,但科学家已证明了它的真实性,是客观存在的。
如教材第一单元中的图片:硅原子图像,铁原子排列的原子“二字”,用CO分子排列的“分子小人”,金刚石、石墨、C60结构示意图等,是如今科学家们用扫描遂道显微镜获得的原子、分子图像的实证,实现了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
化学教学不仅要从宏观上使学生确信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的客观存在,还必须使学生对化学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宏观现象做出微观理解,进而相信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等也是物质的。
例如:在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教学中,都必须要强调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决不能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而编造出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这是进一步强调世界是物质组成的思想。
二.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思想化学是研究物质及物质变化的科学。
物质处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属性。
哲学与化学的联系
哲学思想在化学中的体现哲学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或许有不同的回答,其实哲学是帮助人们研究、认识和了解世界本源的科学,它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的特征在于追问本质,不断反思。
内容上哲学的反思包罗万象;深度上,哲学的反思又是无穷无尽。
那么化学是什么?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大分支,是研究物质及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以及随之产生能量变化的科学。
化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化学研究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哲学与化学,看似不相关的两个词汇,其实化学与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哲学的思想在化学中无处不在。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而科学的研究对象是部分世界。
哲学作为一门科学知识,是关于整个世界一切领域的一般知识,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抽象总结。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科学是哲学的基础,而哲学又为科学提供理论指导,哲学犹如灯塔,为科学的航船指引着方向。
化学作为科学的一大分支,自然而然的与哲学脱不开关系,虽然化学与哲学形式上是分离的,他们的研究领域不同,但二者的关系并没有相互隔绝,而是相互交融彼此渗透相辅相成。
化学的研究与发展过程时刻都充满着哲学思想,化学的发展离不开哲学思想,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在化学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哲学思想。
我们从哲学的角度,以哲学的思想分析和了解化学,探究化学理论的哲学价值,那么我们就能更好的掌握化学,促进化学的进步。
唯物主义是哲学的一个重要派别,它主张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即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应。
这与化学的思想不谋而合,从化学的角度看,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而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说是化学组成的理论基石。
中国古代哲学家提出五行之说,即金、木、水、火、土,以土与金、木、水、火杂而成百物,万物统一于五行。
古希腊哲学家又提出类似的四元素说,即火、土、水、气。
从哲学视角看化学探索科学的新体系
从哲学视角看化学——探索科学的新体系哲学是追求世界本源的大智慧,是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研究内容的科学。
“哲学”一词源自希腊语φιλοσοφ?α(philosophia),意为“热爱智慧”。
希腊文Philosophia是由philo和sophia两部分构成,philo指爱和追求,sophia指智慧。
希腊人把哲学称为“爱智慧之学”,赋予它循理论智、探究天地社会人间万象演变因由的任务。
在生活中人们生来便追寻美和寻求真理,在这种思维方式中哲学家有点像科学家。
科学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学科系统,然而它只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而已。
如果人们打破科学研究中的各种界限,那么所有的研究就都变成了同一个课题,也就是哲学。
化学哲学(philosophy of chemistry)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具有特殊性的哲学研究领域。
化学哲学是研究和探讨化学中的哲学问题的科学,是科学哲学的分支,是化学与哲学相互交叉形成的学科。
化学哲学以化学科学中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的一般理论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化学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为主要研究领域,对于全面阐发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观及方法论,对于化学科学的学科发展及教学都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萌芽阶段多数化学工作者是朴素的科学实在论者,他们习惯于将化学研究的对象如原子、分子等作为整个世界的构成部分。
他们忙于制造新的化学物质,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却从不去解答宇宙学、神学或思辨哲学的问题。
尽管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带来巨大贡献,然而他们在意念上却鄙视哲学。
另外,由于化学与技术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历史上化学家注重实用的传统,化学家们养成了回避形而上学问题及其争论的习惯。
科学哲学家认为,化学不像物理学那样曾在19~20世纪之交发生了重要的科学革命,并没有像量子力学那样引发“经典认识论的危机”。
同时,在西方主流科学哲学家当中,想当然地把化学看作是物理学的延伸,以为化学理论在原则上可以还原为物理学理论,相应地所有化学哲学问题只被看作物理学哲学问题的特殊表现。
化学课中的哲学观
化学课中的哲学观四川省苍溪县岳东初中陈正文邮编:628432“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作为一个老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承担教会学生做人的责任。
文科教师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理科教师又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体现“文以载道”的理念呢?笔者在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在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适时适度地对学生传授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对学生学会做人、今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大有好处,也确有成效。
下面我以初中新人教版化学教材有关内容为例,简单论述一下化学课中所包含的哲学观。
一、世界唯物论。
翻开崭新的化学课本,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中,那沁溢着墨香的铅字,那吸引师生眼球的彩图,既告诉我们化学与生活、与世界的密切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本质就物质的,人的意识不管形式与形态如何,其实都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无论化学与生活、与世界的关系怎样,我们都可以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观点简单的告诉给学生:世界是物质的,存在决定人的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
二、物质的运动论。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之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以及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后续学习的各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相关化学知识,都渗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运动论”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运动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又是运动的;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物质);一切事物(物质)都是运动的、变化的和发展的;一切事物(物质)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物质的静止是相对的。
三、真理的实践论。
第一单元中,课题2《化学使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让学生明白了实验对于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同时这一课题中也饱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中真理的实践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同样是创造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实践也是真理得以运用和推而广之的途径。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哲学教育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哲学教育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哲学教育本文对化学中体现的哲学原理作了简要介绍,并与其他学科作了类比,力图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哲学教育,以培养他们的哲学品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功利性的紧张时代,我认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化学课堂对学生进行哲学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化学与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将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
一、现象与本质的教育1.现象与本质的含义。
本质是事物的性质及此事物与他事物的内部联系,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构成的。
本质是事物的内在的、比较深刻、比较稳定的方面,它不能被人的感官直接感知。
任何事物内部都有其本身的特殊矛盾,这就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现象是事物的本质的外部表现,是事物的外在的、表面的、多变的方面,它能被人的感官所直接感知。
2.例析培养学生的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哲学思维。
(1)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这也是一个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本质的过程,只是在这个特殊的过程中,应用了黑格尔的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门捷列夫透过六十三种元素的杂乱无章的表面现象,发现了原子量的变化引起元素性质变化的本质。
这是透过事物看到本质的一个典型例子。
(2)将二氧化硫分别通入红色的品红溶液和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后,均能使其褪色,二氧化硫是否均表现了漂白性?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学会用现象和本质的哲学观点周密、严谨地看问题,做实验时,要认真观察现象,并认真思考,通过实验现象认识实验本质;学知识时,也要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并抓住事物的本质。
理解了知识的本质,才是真正的掌握知识的内涵。
(3)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物质的本质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现象也就不同。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其性质却相差甚远。
这是为什么呢?在金刚石的晶体里,每个碳原子都被相邻的4个碳原子包围,处于4个碳原子的中心,以共价键和4个碳原子结合,成为正四面体结构,这些正四面体结构向空间发展,非常牢固,因而金刚石熔点沸点都较高,并难溶于溶剂。
化学的哲学思考
化学的哲学思考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涵盖了分子的结构、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它不仅是一门实证性科学,更是一门充满哲学思考的学科。
从宏观到微观,从物质的基本单位至宇宙的起源,化学的哲学思考贯穿其中。
I. 物质的本质和本质属性哲学思考起源于对事物本质的探索。
化学作为研究物质的学科,不仅关注物质的外在形态,更深入探讨物质的本质和本质属性。
古希腊哲学家们认识到,物质无法永恒存在,它是多变的、永远在变化的。
然而,那时还缺乏对元素概念的认识,直到现代才有了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通过对元素的研究,我们认识到物质是由极小的、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构成的。
这种基本粒子不再是无尽的,它们有限且存在着不同的种类,诸如质子、中子和电子。
这一认识深化了我们对物质本质的思考。
物质的本质不仅在于其微观粒子构成,还在于其本质属性。
化学着眼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不同的物质拥有不同的性质。
深入探讨物质的本质属性,化学发现了质量、电荷、能量等本质属性的存在与变化,这进一步拓宽了我们对于物质本质的理解。
II.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哲学涉及到一切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在化学中,反应是不可忽视的现象。
化学反应不仅包括物质的转化,更是能量的转化。
能量转化是宇宙万物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
无论是生命的活动、物质的变化还是星系的形成,无不涉及能量的转化。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既表现为放热反应,也表现为吸热反应。
这种能量的转化过程,揭示了物质在发生变化时所蕴含的能量。
研究化学反应不仅是为了探究物质的性质变化,更是为了揭示宇宙的奥秘。
化学领域的研究也在推动着人们对于自然界运作规律的认识。
III. 化学的实用性和探索精神哲学思考不仅存在于理论层面,也透过实践来发现事物并推动社会进步。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支,直接面对物质的研究和实践应用。
由于化学的实用性,它在各行各业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化学提供了人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通过化学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改变物质的性质,从而应对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
例析化学教学中的哲学教育-模板
例析化学教学中的哲学教育例析化学教学中的哲学教育耿华田摘要:本文对化学中体现的哲学原理作了简要介绍,并与其他学科作了类比,力图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哲学教育,以培养他们的哲学品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化学;哲学;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功利性的紧张时代,我认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化学课堂对学生进行哲学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化学与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这将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
一、现象与本质的教育1.现象与本质的含义。
本质是事物的性质及此事物与他事物的内部,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构成的。
本质是事物的内在的、比较深刻、比较稳定的方面,它不能被人的感官直接感知。
任何事物内部都有其本身的特殊矛盾,这就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现象是事物的本质的外部表现,是事物的外在的、表面的、多变的方面,它能被人的感官所直接感知。
2.例析培养学生的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哲学思维。
(1)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这也是一个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本质的过程,只是在这个特殊的过程中,应用了黑格尔的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门捷列夫透过六十三种元素的杂乱无章的表面现象,发现了原子量的变化引起元素性质变化的本质。
这是透过事物看到本质的一个典型例子。
(2)将二氧化硫分别通入红色的品红溶液和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后,均能使其褪色,二氧化硫是否均表现了漂白性?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学会用现象和本质的哲学观点周密、严谨地看问题,做实验时,要认真观察现象,并认真思考,通过实验现象认识实验本质;学知识时,也要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并抓住事物的本质。
理解了知识的本质,才是真正的掌握知识的内涵。
(3)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相互相互制约的。
物质的本质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现象也就不同。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其性质却相差甚远。
这是为什么呢?在金刚石的晶体里,每个碳原子都被相邻的4个碳原子包围,处于4个碳原子的中心,以共价键和4个碳原子结合,成为正四面体结构,这些正四面体结构向空间发展,非常牢固,因而金刚石熔点沸点都较高,并难溶于溶剂。
例析化学教学中的哲学教育
例析化学教学中的哲学教育例析化学教学中的哲学教育耿华田:本文对化学中表达的哲学原理作了简要介绍,并与其他学科作了类比,力图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哲学教育,以培养他们的哲学品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化学;哲学;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功利性的紧张时代,我认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化学课堂对学生进行哲学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化学与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将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
【一】现象与本质的教育1.现象与本质的含义。
本质是事物的性质及此事物与他事物的内部联系,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构成的。
本质是事物的内在的、比较深刻、比较稳定的方面,它不能被人的感官直接感知。
任何事物内部都有其本身的特殊矛盾,这就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现象是事物的本质的外部表现,是事物的外在的、表面的、多变的方面,它能被人的感官所直接感知。
2.例析培养学生的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哲学思维。
〔1〕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这也是一个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本质的过程,只是在这个特殊的过程中,应用了黑格尔的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门捷列夫透过六十三种元素的杂乱无章的表面现象,发现了原子量的变化引起元素性质变化的本质。
这是透过事物看到本质的一个典型例子。
〔2〕将二氧化硫分别通入红色的品红溶液和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后,均能使其褪色,二氧化硫是否均表现了漂白性?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学会用现象和本质的哲学观点周密、严谨地看问题,做实验时,要认真观察现象,并认真思考,通过实验现象认识实验本质;学知识时,也要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并抓住事物的本质。
理解了知识的本质,才是真正的掌握知识的内涵。
〔3〕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物质的本质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现象也就不同。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其性质却相差甚远。
这是为什么呢?在金刚石的晶体里,每个碳原子都被相邻的4个碳原子包围,处于4个碳原子的中心,以共价键和4个碳原子结合,成为正四面体结构,这些正四面体结构向空间发展,非常牢固,因而金刚石熔点沸点都较高,并难溶于溶剂。
化学课堂教学的哲学思考
化学课堂教学的哲学思考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哲学观的构建,要求回归现实的课堂教学生活中去,可以从教师对自身的不断追问、对化学教学持续的思索、对课堂生活、意义课堂、课堂文化的构建出发,让化学教师依据自己的理性研究去实践体验。
这也是化学教师把握化学教育世界和自身意义的一种具体的哲学思考。
一、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不断自我追问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哲学构建的前提不是一种形式上的模仿、书面上的抄袭,而是内在观念思想上的追问,在化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不同的前提性追问,层层剖析化学教学的本质、化学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1. 每一次备课时的追问化学教师在上课前进行备课,要进行许多方式的选择,进行许多方式的设想。
那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的安排、每一个环节的预设、每一个方案的制定是否都有它进行的价值,是否可以进行这样的追问:这一课的价值到底在哪里?这一课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教这些知识?仅仅是教知识还是有其更深远的意义,那又是什么?这一课到底能给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发展带来什么?2. 每一次上课时的追问课堂是动态的、是双向的,化学课堂生活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能力、情感、人格、观念的发展。
在每一次上课时是否可以追问:我的课堂是真实的吗?有没有虚假的猜测?有没有为了追求与教材所描述实验现象一样而虚假的实验?我的课堂是否有效?是否忽视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是否忽视对教学三维目标实施把握?是否为了高考而忽视课堂的实际目标拔高教学内容与目标?是否忽视化学学习活动的内核――“实验探究”?我的课堂是否互动?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探究实验、结论发现、联系生活、应用实际,在哪些方面的效果是很好的?从学生的学习水平来看:学生是否能积极投入、善于实验;勇于探究、大胆联想?3. 每一次下课后的追问一堂化学课下来,有成功有失误,是否完成所谓的“教学内容”就万事大吉。
每次下课后不妨进行两个追问。
一是对教师角色把握的追问:我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激励者?还是学生学习的知识传授者、活动组织者?还是一味讲授、反复练习、严厉监督?二是对课堂环境营造的追问:我是否既能积极营造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显性”学习化环境,又能关注学生“喜欢学、愿意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内在心理学习环境的构建?还是比较注重规范、有序的教学秩序?还是让学生有专制、服从、沉默、压抑的状态?二、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自我反思化学教师教育哲学的建立,有赖于每个化学教师批判意识的觉醒和反思能力的提高。
哲学视角下的化学教育思考
哲学视角下的化学教育思考一、化学世界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一)质量互变理论众所周知“量变引起质变”在自然界中普遍存有,在化学领域中更是将这个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
化学运动中量到质的转化包括两方面,因物质本身和结构在量上的改变,即物质的数量和运动的变化所引起的质变。
如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元素周期律。
物质浓度的量变也会引起性质的质变,如硝酸浓度的不同,与铜反应的产物也不同。
而同分异构体因空间结构的不同导致性质质变。
除此以外,化学中还有大量的量变引起质变的例子,所以培养形成量的观点,有利于深刻地理解化学运动的一般规律。
(二)对立统一规律用质子理论来阐述酸碱中和反应,其中酸失去H+,碱得到H+,二者在适合的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反应,最终得到盐溶液,若没有H+的失去就无所谓H+得到。
同理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来说,没有对应的氧化剂就无所谓还原剂,没有氧化反应就没有还原反应。
这是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却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这充分诠释了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这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双方互为存有的前提,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并依据一定的条件向着对立面转化。
而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如有机物的通性难溶于水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但乙醇却能够与水互溶反映了矛盾的特殊性。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都有肯定的方面和否定的方面,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事物的自我运动、自我发展和自我充实。
这是一个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化学的发展过程也是在持续的自我否定中前进。
例如,“燃烧”的概念,由最初拉瓦锡的“燃素”说,到后来的有氧气参加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现象,直至现在进一步扩大的概念:任何剧烈的发光发热的现象都可称为燃烧。
这是事物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四)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神分析!用哲学思想学习高中化学,原来如此有趣又高效!
神分析!用哲学思想学习高中化学,原来如此有趣又高效!高中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它既抽象又具体,其学科思想的内容丰富多彩。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化学是研究物质从量变到质变的科学。
而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换句话说,化学的尽头是哲学!我们来看看中学化学的蕴含哪些哲学思想。
1.人心犹如试管,不要太贪婪。
装下三分之一足矣!否则,一旦喷发,伤到别人,也会伤到自己!2.不是电解质也不一定就是非电解质。
所以,对你不好的人也未必就是坏人!3.有些人犹如某些金属离子,只有在火焰上灼烧,并透过蓝色钴玻璃才能把他看清!4.对待得失恰似氧化还原,得到会使你的价位降低,而放手却能使你的价位身高。
5.最外层电子越多越容易得到电子,正如富人更容易挣钱。
所以,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公平!哈哈哈,是不是有些像鸡汤~不仅如此哦,化学学习中还是跟哲学有着更深层次的关联。
接下来,天津新文达小文就给大家上正餐了!1、化学中的对立统一思想对立统一思想是哲学的重要内容,它在中学化学学科中无处不在。
这一思想所体现的相互对立的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的相互依从关系。
运用这一思想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很有帮助。
高中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氧化和还原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两个方面,既相互依从又相互对立。
换句话说,就是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既有电子的得失,又有化合价的升降,既有氧化剂又有还原剂,既有氧化产物又有还原产物,有氧化反应发生,必有还原反应发生等等。
这一思想的建立,对学生学习氧化还原反应颇有帮助。
另外在其他方面,如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电化学中的正负极和阴阳极,等等都包括对立统一思想。
2、化学中的量变与质变的思想哲学中明确告诉人们,物质量的积累必然会达到质的飞跃。
中学化学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物的量的多少,如足量,适量,少量必然会引起生成物的改变。
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的多少,会引起生成物的改变。
另外,如碳和氧气,硫化氢和氧气,铁与硝酸,三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偏铝酸钠和盐酸,浓硫酸和酒精制备乙烯气体时170℃和140℃会生成不同物质。
高三化学化学的哲学与思考
高三化学化学的哲学与思考化学是一门以物质的结构、性质、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然而,化学不仅仅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它还涉及到一些哲学性的思考。
在高三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思考一些哲学性的问题,以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本文将以这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物质的本质和结构1.1 原子理论的哲学思考原子理论认为物质是由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原子组成的。
这个理论启示我们对物质进行深刻的思考。
我们可以思考原子的存在形式以及其在物质变化中的作用。
进一步思考,我们可以探索原子背后的本质,即为什么存在这样的最小单位来构成物质。
1.2 元素周期表与宇宙的哲学联系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的重要工具,它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
我们可以思考这个周期表与宇宙的联系。
宇宙中的元素丰度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这是否能够与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产生关联?通过思考这一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素周期表的设计意义。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转化2.1 能量守恒定律与宇宙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之一,但在化学反应中也有其重要性。
我们可以思考这个定律如何与宇宙的能量守恒联系起来。
宇宙中的能量是否也遵从能量守恒定律?这个问题能够引发我们对宇宙本身的探索。
2.2 化学反应速率与时间化学反应速率是描述反应进行快慢的一个指标。
我们可以思考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哲学联系。
时间是否具有客观存在?化学反应速率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这些问题引导我们思考化学反应与时间这一哲学性的关联。
三、化学与社会3.1 化学应用的伦理问题在现实世界中,化学应用涉及到许多伦理问题。
例如,化学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化学品的安全性等等。
我们可以思考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化学应用所带来的伦理问题。
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化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2 化学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命运化学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我们可以思考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意义以及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 确 的世 界 观 和 方 法论 。
2 哲 学 思想 与化 学教 育
2 . 1 事物 是 普遍联 系、永恒 发展 的
题 、透过 复杂 的现 象认识事 物的本质 ,既 有益 于激发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形成完整 的知识体 系 ,又有益于 提高学 生学 以致 用 的 能力 ,更利 于学生辩证 的看 待周 围的一 切客 观事物 ,形 成科学
的世 界 观 。
证 唯物主义思想 J 。在 化学 教学过程 中 ,适 时适度地将 哲学思
首先 ,物 质 内部 、物质 与 物质 之 间 的联 系都 是 普 遍存 在 的。从化学角度来看 ,无论是物 质 的构 成 、构成 物质 的微 粒还 是物质 与物质 之间都存 在着联系 ,如物 质 的结 构决定 性质 ,性 质决定用 途 ,性质 反映结构 ;化 学反应速 率不仅 与参 与反应 的
Ke y wor ds:p h i l o s o p h y; c h e m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哲学是科 学的世界观 、方法论 ,是研究 自然 、社会 和思维 的最 一般 的规 律 ,是对 自然知识和社会 知识 的概况 和总结 ,是 所 有 学科 的灵 魂 所 在 … ,无 疑也 包 括 化 学 这 门 自然科 学 。化 学 是 剖析物 质化学运动的特殊本质 的 自然科学 ,蕴 含这 丰富 的辩
( 益 阳 医学 高等 专科 学校 ,湖 南 益阳 4 1 3 0 0 0 )
摘 要 :从哲学的角度,挖掘化学教学内容中的哲学素材 , 结合生活实际,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哲学思想 ,不仅利于学生透
过纷繁复杂的现象认清事物 的本质 ,还有利 于学生形成 完整的知识 体系 ,树 立正 确 的世界观 和方 法论 。论 文将从 化学 教学 现状 、 哲学思想与化学教育两个方面浅谈蕴含 于化学研究 中的哲学智慧 。
第4 3卷第 1 4期
2 0 1 5年 7月 Vo 1 . 43 No.1 4
G u a n g z h o u C 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J u 1 . 2 0 1 5
基于 “ 哲 学视 角 " 看 化 学教 育 米
罗孟 君
LUO Me n g_ M
( Y i y a n g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Hu n a n Y i y a n g 4 1 3 0 0 0 ,C h i n a )
Abs t r ac t:F r o m t h e p o i n t o f v i e w o f p h i l o s o p h y,mi n i ng t h e t e a c h i n g ma t e r i a l a b o u t p h i l o s o p h y f r o m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t h e c he mi c a l ,a n d c o mbi ni n g wi t h r e a l l i f e,p e n e t r a t i o n o f ph i l o s o ph y i n t h e c h e mi s t r y t e a c h i n g a r e no t o n l y f a v o r a b l e f o r s t u d e n t s t o r e c o g ni z e t he t r u t h t h r o u g h t h e c o mp l i c a t e d p h e n o me n o n i n n a t ur e,b ut i s a l s o g o o d or f s t u d e n t s t o or f m t he c o mp l e t e k n o wl e dg e s y s t e m ,s e t u p t h e c o r r e c t wo r l d o ut l o o k a n d me t h o d o l o g y . Th e p r e s e n t c o n d i t i o n o f t h e c h e mi c a l t e a c h i n g a n d c he mi s t y e r d u c a t i o n p hi l o s o p h y c o n t a i n e d i n p hi l o s o p hi c a l wi s d o m i n t h e s t u dy o f t h e c h e mi s t r y we r e i n t r o d uc e d .
关键 词 :哲学;化学;教育 中图分 类号 :G 6 4 2 . 0 文 献标 志码 :A 文章 编号 :t 0 0 1 — 9 6 7 7 ( 2 0 1 5 ) 0 1 4 — 0 2 3 2 — 0 2
S t u dy o n t he Pe r s p e c t i v e o f Ph i l o s o p hy i n Ch e mi c a l Edu c a t i o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