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方保护及其效应辨析1论文

合集下载

应用文-地方保护及其效应辨析

应用文-地方保护及其效应辨析

地方保护及其效应辨析'关于地方保护的概念与效应,理论界界定为地方保护是地方政府保护地方局部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会产生负效应,损害国民。

本文认为这种界定是错误的,它诋毁了地方政府为国民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与我国经济发展不相符合;也影响了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的基础上,对地方保护的概念与效应进行了重新界定,认为地方保护是地方政府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行为,地方保护可以产生正负双重效应。

地方保护;效应;政府职能;经济发展一是地方保护的概念。

关于地方保护的概念,理论界给出了各种定义。

王敬云认为,地方保护是指地方政府为了争夺资源以保护本地的局部利益,运用行政权力对本地产业和市场进行干涉和操纵,导致市场和服务体系相互分割、低水平重复建设及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的行为。

谭小英和于空军等认为,地方保护是指地方政府或所属部门,为了保护地方局部经济利益或利益,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利用行政权力干涉市场、操纵市场,设置市场障碍,破坏市场机制,限制非本地企业生产经营的行为。

何友荣认为,地方保护也可以称之为行政性垄断,是指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利用其行政职权对外地商家进入本地市场、本地企业及资本流出加以限制或歧视的行为。

李德锋和王建林认为,地方保护就是地方政府不从全局、整体、长远的利益出发,而是为了自己狭隘、局部和短期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所采取的不公正行为。

郭兴认为,地方保护是指市场经济运行中,某些地方团体或地方政府出于对本地利益的关心和考虑,不顾国民经济的整体利益及统一市场体系运行的要求,而采取的保护本地利益的行为。

罗一民认为,地方保护是指为了维护本地利益,而以长官意志、行政干预,限制外地产品、资金等进入本地市场,搞地区封锁、部门分割和行业垄断的行为。

吴家庆和易曙光认为,地方保护是地方政府在由高度集权体制下的非利益主体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有较大自主性的利益主体转化过程中,在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时,为了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错误行为。

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及其治理对策

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及其治理对策

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及其治理对策[摘要]本文通过对地方保护主义的特征进行分析,相对准确和完整的界定了地方保护主义行为。

地方保护主义的主体是司法机关,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地方保护主义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产生的,其目的是为了追求局部的短期的利益。

以往的研究由于缺乏对地方保护主义进行全面准确的认识,导致分析的原因不深入,提出的问题不具有针对性。

本文在充分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首先是地方政府有追求地方保护主义的冲动,其次是一些制度的不合理设置使地方保护行为有实现的可能,最后是监督的缺失使地方保护主义有恃无恐。

通过对特征的全面分析和对问题的产生逻辑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字]地方政府;保护主义;特征;对策一、地方保护主义是指地方政府(广义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在由高度集权体制下的非利益主体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有较大的自主性的利益主体转化过程中,在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时为了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而损害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错误倾向[1]。

从以上描述中我们可以概括出地方保护主义的基本特征:(一)地方保护主义的主体是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1.在中央与地方事权财权分割的历史条件下,地方作为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追求其自身利益而采取了地方保护主义的行为。

行政机关是地方保护主义的主导者和操纵者。

行政机关利用其行政管理的职权通过税收政策,收费制度,行政规章和命令等方式影响地方的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从而对本区域实施经济的垄断,谋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岗位。

2.在这场行政机关为主导的,以谋求现实狭隘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行为中,立法机关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立法法》规定,地立法机关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效力不能及于全国,而只能在地方区域内发生法律效力。

我国现行法律并不完善,加之对立法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对地方立法的审查并不严格,使一些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受到行政机关的影响,成为地方保护主义的保护伞。

地方保护及其效应辨析

地方保护及其效应辨析

摘要:关于地方保护的概念与效应,理论界界定为地方保护是地方政府保护地方局部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会产生负效应,损害国民经济发展。

本文认为这种界定是错误的,它诋毁了地方政府为国民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与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不相符合;也影响了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的基础上,对地方保护的概念与效应进行了重新界定,认为地方保护是地方政府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行为,地方保护可以产生正负双重效应。

关键词:地方保护;效应;政府职能;经济发展一、地方保护的一般性解释1、对地方保护的认识一是地方保护的概念。

关于地方保护的概念,理论界给出了各种定义。

王敬云认为,地方保护是指地方政府为了争夺资源以保护本地的局部利益,运用行政权力对本地产业和市场进行干涉和操纵,导致市场和服务体系相互分割、低水平重复建设及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的行为。

谭小英和于空军等认为,地方保护是指地方政府或所属部门,为了保护地方局部经济利益或政治利益,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利用行政权力干涉市场、操纵市场,设置市场障碍,破坏市场机制,限制非本地企业生产经营的行为。

何友荣认为,地方保护也可以称之为行政性垄断,是指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利用其行政职权对外地商家进入本地市场、本地企业及资本流出加以限制或歧视的行为。

李德锋和王建林认为,地方保护就是地方政府不从全局、整体、长远的利益出发,而是为了自己狭隘、局部和短期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所采取的不公正行为。

郭兴认为,地方保护是指市场经济运行中,某些地方团体或地方政府出于对本地利益的关心和考虑,不顾国民经济的整体利益及统一市场体系运行的要求,而采取的保护本地利益的行为。

罗一民认为,地方保护是指为了维护本地利益,而以长官意志、行政干预,限制外地产品、资金等进入本地市场,搞地区封锁、部门分割和行业垄断的行为。

吴家庆和易曙光认为,地方保护是地方政府在由高度集权体制下的非利益主体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有较大自主性的利益主体转化过程中,在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时,为了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错误行为。

保护环境论文

保护环境论文

保护环境论文保护环境论文(通用8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保护环境论文(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保护环境论文篇1人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又养育着人类。

人类与环境就像鱼和水的关系,须臾也不能分离。

但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自然怎么样呢?由于人口的激增和人为引起气候异常、土地沙化、物种灭绝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人类为了生存,大力发展工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又反过来影响人口素质和人类的健康。

因此,环境对于人类至关重要,人人都要珍惜环境,爱护环境,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那么,怎样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呢?首先,我们应该提高认识,遵守社会公德和具备良好品德。

保护环境是一种公德,即公共道德,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的时候,整个人类都应具有的行为规范。

在地球环境日立益恶化的今天,爱护地球的环境,是地球上每一个人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这种公德。

有的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而破坏环境,就不具备这种公德。

同时,保持环境是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份。

保护环境既是物质文明的内容,又是精神文明的内容。

没有一定的物质基储一定的投资,保护环境就是一句空话。

但是,如果人们精神不文明,再多的投资,再好的设备,也搞不好环境保护。

我们每个公民都有了这种认识,都具备的美德,就会以自觉得爱护树木,草地和野生动物等,就会与不爱护环境的行为作斗争,从而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就是要把保护环境时刻记在心上。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几乎每时每刻、各行各业、全国各地都在发生。

只要我们每个人立足本身,时刻想到环境保护,就会从大局出发,自觉地保护环境,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就是要随时随地为保护环境尽自己努力。

我国地方保护主义的效应探析

我国地方保护主义的效应探析

我国地方保护主义的效应探析作者:张明来源:《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04期摘要:地方保护主义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保护手段也由“硬”转“软”,由“明”转“暗”。

对于地方保护主义的效应分析,从短时期和局部来看有一定益处,但从长期和全局来看,它造成了效率的降低,分配的不公平,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衰败和没落。

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建立一个统一大市场,统一竞争秩序和规则,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地方保护;后果;效应中图分类号: D0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0)03-0025-06Effects Analysis of Local Protectionism in ChinaZHANG Ming(Nanjing Politics College of PLA, Shanghai Campus, Shanghai 200433, China)Abstract: The manifestation of local protectionism demonstrates different features in different phases, the means of protection have changed from tough to flexible, and from open to secret as well.Judging from the effects of local protectionism, it does have benefit in some degree from short-term and partial perspective; however, it leads to the reduction of efficiency, unfair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downfall of the whole national economy in long-term and global view.Key words: local protection; consequence; effect许多年来地方保护主义已经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问题。

保护环境的议论文范文(精选18篇)

保护环境的议论文范文(精选18篇)

保护环境的议论文保护环境的议论文范文(精选18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保护环境的议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保护环境的议论文篇1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也是人类的母亲。

我们依赖它,探索它。

这个蔚蓝色的星球多么美丽,但我们要知道:地球只有一个!遗憾的是,许多人对于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却视而不见,继续为所欲为,妄顾地球家园的安危。

环境科学家曲格平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唯有变革,才能拯救人类的命运,也唯有变革,才能使我们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生存下去。

”里面的“变革”就是指环保。

说得很对,所以如今有许多人拿着标语在街上喊空口号,却没有见过多的行动。

难道这样污染就会好转吗?不!看,我们城市里的河流的河水发黑发臭;排成长龙的汽车放出大量的废气;成片的绿地变成“石屎森林”;那清脆的鸟叫声消失得无影无踪。

如果再这样下去,中国将继续贫乏水资源,空气将变得愈来愈浑浊,本世纪将有10%的鸟类物种消失。

上述的事情,我们人类是罪魁祸首!人人皆知: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净化空气,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必要的条件。

但是有一些人为了金钱去乱砍滥伐树木,造成了过度的水土流失,使大地的植被受到严重的破坏,绿洲和城市也荒漠化,我们人类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就我们平时用的一次性筷子,每天都要耗费数十亩的森林,在那些人眼中,树木除了可以做家具和建筑材料外,似乎没有任何价值。

难道还有人不懂树木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吗我们居住面积已经很小了,如果再这样下去,可能连我们的土地都失去。

还有,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近年来河床和含沙量不断增高,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几条江河之一。

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黄河从我们手中枯竭,因而有许多环境学者纷纷研究治理黄河污染的方案,试图改善黄河的水质。

但如果没有我们的共同参与,我们这个生命的摇篮——黄河将会走向衰竭和死亡。

地方保护主义对依法行政的影响及对策

地方保护主义对依法行政的影响及对策

地方保护主义对依法行政的影响及对策付艳丽“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已明确地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我国的一项治国方略。

而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但是,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多元化和权力分散化所促生的地方保护主义正以愈演愈烈之势严重阻碍着依法行政和法治进程。

基于此,本文试通过分析地方保护主义对依法行政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进而探讨遏止地方保护主义、强化依法行政的可行对策。

一、我国现阶段的地方保护主义及其对依法行政的负面影响由地区本位利益驱动的地方保护主义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程度。

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主要是“地方公共权力以合法或违法的方式为了保护本地区利益而采取损害其他地方利益和中央利益,并封锁资源合理流动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趋向”。

其基本特征是:以公共权力(不论是立法、司法或者行政权力)为基础,以利益为诉求,以合法或不合法为表现形式并且相互封锁、限制竞争。

当前,地方保护主义在许多地方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着重表现为:地方政府经济决策的本位主义和地区封锁;行政审批过程的壁垒设置;司法、执法部门处理经济纠纷中的地方主义;对各种经济违法活动的庇护;工程招投标中搞地方垄断等等,可谓形形色色。

但是,地方保护实质是在保护“落后”。

它也许能护一时之短,谋一时之利,但于长期和全局利益却危害甚重。

地方保护主义破坏市场秩序,导致市场信号失真,影响和阻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致使资源浪费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此外,地方保护主义还严重干扰和阻碍依法行政,使依法行政在地方层面难以落实,产生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首先,地方保护主义恶化依法行政环境。

经济生活中的地方保护扭曲和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与统一开放,使得作为市场经济基本手段的依法行政处处受掣,其经济管理职能陷于地区分割,难觅依法行政的法治经济环境;地方保护主义以地方利益行政,而不依国家法律法规行政,以政代法、以权压法动摇了人们对法律、对政府的信心,降低政府行政的合法性,造成依法行政的政治合法性环境退化。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论文(汇总8篇)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论文(汇总8篇)

02
城市需要采取适应性策略来应对气候变化,如建设海绵城市、
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
03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同时政府应出
台相关政策,支持城市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
数字化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数字化监测与评估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与评估,为政策制定提 供科学依据。
智能交通管理
波特兰运用智能交通管理技术,实 时监测交通流量和路况信息,优化 交通信号控制,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
库里蒂巴: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的创新举措
1 2 3
垃圾分类制度
库里蒂巴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要求居民将 生活垃圾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分类投放,以便进行 后续的资源化利用。
垃圾回收与再利用
库里蒂巴通过建立完善的垃圾回收和再利用体系 ,将可回收垃圾进行再利用,减少垃圾填埋对环 境的影响。
智能化管理与决策支持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决策效率和科学性。
数字化技术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案例
介绍数字化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成功应用案例,如智慧环保、数字化园林等。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产业转型升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径选择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背景
01
阐述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放控制等,以确保城市环境的清洁和美观。
波特兰:绿色交通系统的构建与优化
公共交通系统
波特兰注重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通过建设轻轨、公交等多样化的 交通方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降低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自行车道与步行道
波特兰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自行 车和步行出行需求,建设完善的自 行车道和步行道网络,鼓励居民采 用低碳出行方式。

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和治理对策分析(1)

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和治理对策分析(1)

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和治理对策分析摘要:地方保护主义本质上是地方政府和执法机关为保护局部利益牺牲法制统一、滥用权力的结果。

地方保护的本质是地方利益保护。

本文深入分析了地方保护主义产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并提出了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具体对策,包括转变思想,消除地区封锁;加大国有经济改革力度,实行政企分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规范政府的市场管理行为,加强对政府市场管理的监督。

关键词:地方保护主义; 内涵;危害;原因;对策引述“地方保护主义”就是一种在政府职能转换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阻碍和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落后现象。

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分析地方保护主义的严重危害及形成原因,对于有效地打击和清除地方保护主义,推动公平、竞争、开放、统一的社会主义大市场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方保护主义的内涵及表现形式1.本质内涵。

所谓地方保护主义,就是地方政府对地方经济采取的特定性的干预和调节行为。

这种行为的目标是地方政府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并直接表现为地方政府收入最大化;这种行为的方式主要是行政干预;而这种行为的结果是程度不同地影响宏观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宏观经济效益受损害。

这就是存在至今又形形色色的地方保护主义所共同的本质。

十分自然,各地的地方保护主义,会因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市场化程度、法制状况的差别而呈现出轻重不同和各自的特点。

但是,一切地方保护主义的本质特征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地方政府坚持以其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而处理各方面的现实关系。

当代中国转型期的地方保护主义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密切相关。

可以说,当代中国的地方保护主义主要发生在经济管理领域,是一种政府经济行为。

更确切地说,是一种违背中央政令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

2.地方保护主义的表现其一,政府行为短期化。

地方保护的实施者也许是以他心目中的地方利益为行为取向的,但是在损害国家全局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这种利益客观上并不一定是真的地方利益,实则中饱私囊。

地方保护主义分析、弊端及遏制

地方保护主义分析、弊端及遏制

地方保护主义分析、弊端及遏制什么是地方保护主义所谓地方保护主义,就是地方政府对地方经济采取的特定性的干预和调节行为。

简单而言,就是“只强调保护地方的,局部的利益,而不顾全局利益的错误思想行为”,这就是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保护主义可以称之为行政性垄断,它主要是指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利用行政职权对外地商家进入本地市场、本地企业及资本流出加以限制或歧视的行为。

在由高度集权体制下的非利益主体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有较大的自主性的利益主体转化过程中,在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时为了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而损害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错误倾向。

弊端: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制造区域间的贸易封锁和区域内部的贸易分割 , 导致地区之间各自为政 , 互不合作 , 这是与统一的商品经济新格局完全相悖的。

它已构成对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强大阻抗 , 产生了种种弊端 .弊端之一 : 地方保护主义使市场自身的运行规范屈从于行政规则 , 阻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在地方保护主义存在的情况下 , 各地政府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防止“肥水流入外人田” , 便利用行政权力 , 禁止本地紧俏资源“外流” , 防止外地竞争性产品“入境” , 结果 , 地区之间争夺资源的“大战”屡屡发生。

它不利于区域市场的规范化 , 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弊端之二 : 地方保护主义导致比较效益的丧失 , 严重妨碍了生产布局的协调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 重复建设 , 盲目引进 , 外延扩张 , 搞小配套, 在所难免。

弊端之三 : 地方保护主义刚化各产业部门的存量结构 , 阻滞了宏观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

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 , 中央制定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如果符合地区局部利益的 , 就能顺利地实施 , 反之 , 就会在实施中偏离原有的目标 . 因此 , 地方保护主义打乱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

弊端之四 : 地方保护主义引起行政过多干预经济的传统体制变相复归 , 削弱了企业的活力 .此外还有:五、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了全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损害了全局利益,从长远看,也影响了地方的经济发展,使局部利益遭受损失。

地方保护主义干扰执行的表现及对策

地方保护主义干扰执行的表现及对策

地方保护主义干扰执行的表现及对策论文关键词:地方保护主义干扰执行表现对策论文摘要:人民法院案件执行难的原因之一是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基层法院辖执行案件表现更加明显,地方保护主义保护的是本地方的局部利益,损害的是国家法律的统一和国家的整体利益,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一种阻碍的消极作用,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更有利于开展好人民法院执行工作。

一、地方保护主义的表现(一)某些行政领导干预执行。

一些地方的行政领导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局部利益出发,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利用大会讲话、打电话、写条子等方式替本辖区被执行人说情,阻止案件的执行。

某些行政领导干预执行的情况特别是在外省外地法院要从本地划款时表现得最为明显,特别关注本辖区招商引资企业的执行,当有的法院要依法协助外地法院执行时,有的行政领导指责本地法院胳膊肘往外扭、吃里扒外,有的法院在一些行政领导的种种压力面前,不敢依法执行,担心被领导调出法院队伍,有的法院领导担心法院经费问题、人事任免问题等,若不按行政领导的意愿去做,今后法院更难开展工作,因此,执行人员只好违心地对申请执行人采取推、拖或搪塞的办法不予执行。

(二)有协助义务部门协助执行不力。

一些商业银行争夺储户,千方百计地保护储户的利益,主要表现在:1、拒绝法院依法查询,有的银行工作人员以各种借口拒绝提供被执行人在往来帐册。

2、制作假帐,将被执行人帐户上的存款转移,使执行人员无款可划。

3、在执行人员冻结存款时,以系统原因不能部分冻结为由拒绝部分冻结个人工资,造成权利人对法院执行工作产生误角。

4、为被执行人通风报信,前面稳住执行人员,后面通知被执行人在执行前将存款转移。

5、擅自解除冻结。

以内部规定为依据,将法院冻结的存款擅自解除冻结,造成法院无款可划。

(三)某些执行人员人搞地方保护,不积极协助外地法院委托执行。

委托执行中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有:1、对外地法院的委托协助执行长期弃之不管,将案件锁入卷柜弃之不理,多次收到委托函不见答复。

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是指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中,地方政府强调维护本地利益,对外地竞争和投资予以限制和阻碍的做法。

它通常是为了保护地方的产业、就业和经济利益而采取的政策措施,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全国范围内的经济整合和发展。

本文将就地方保护主义的定义、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一、地方保护主义的定义地方保护主义是现代法律和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集中在地区经济政策领域。

地方保护主义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采取限制性投资措施、提高地方企业准入门槛、设置本地优惠政策等。

这些措施的核心目标是维护本地区产业的竞争地位,给予本地企业更多的竞争优势。

二、地方保护主义的原因地方保护主义的出现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首先,地方政府追求本地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对本地产业的保护是必然的选择。

其次,一些地方政府自认为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希望通过保护主义政策来巩固其地区的经济地位。

再次,地方政府可能面临政治压力,需要满足选民的需求,从而选择对外来投资和竞争持较为保守的态度。

三、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地方保护主义对经济整合和发展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首先,地方保护主义颇具势力,使得全国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下降。

地方保护主义限制了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使得一些资源被束缚在了本地区,无法在其他地区更有效地使用。

其次,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经济竞争力的丧失。

当地和企业倚重地方政府的保护,缺乏竞争压力,因此往往难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此外,地方保护主义还影响投资环境,使得一些外地投资者望而却步。

四、应对地方保护主义的措施为了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带来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中央政府应强化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引导,确保地方政府的政策能够符合国家整体利益。

其次,要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协调合作,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整合。

同时,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地方保护主义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

最后,加强公众对地方保护主义的认识和理解,推动形成共识,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

保护环境的论文最新9篇

保护环境的论文最新9篇

保护环境的论文最新9篇环境保护论文篇一我国各省市积极响应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各级的环境保护部门都引进了污染源自动控制系统。

该系统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污染源实施监控,是一个环保监测和环境预警的信息平台,能够实时、直观、可视的对污染源进行动态监控,并详细的表述出污染源的位置等相关信息,其在排查和治理污染现象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污染源自动控制系统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要想更好的将其应用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就要解决掉污染源自动控制系统存在问题。

一、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不足。

我国目前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首先,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是由当地的环保部门负责控制系统的建设、管理等各方面工作,没有做到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其次,在我国相关的规定中,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处理污染的设备,企业必须向负责排污的单位支付建设费用,环保部门虽然给予了企业一部分的资助,这对企业来说还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再加上企业自己出资建设检测自身的排污情况,很大程度上企业是不愿意积极配合此项工作的,导致企业上报的排污数据的真实性不是保证,给环保部门的监管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最后,对于自动监控系统来说,其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审核数据的有效性,但是即便我国已经对自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颁布了相关的法律规定,但对于异常数据的识别和处理却没有完善的方法,所以有些问题是没有解决办法的,给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管工作也带来了影响。

2、基础设施存在问题。

首先,通常情况下,流量计和自动监控设备是配套安装的,这样才能使得到的计量数据更加准确,因此,国家建议在设置排污口时,一定要方便检测、计量和监督,但实际上大多企业并没有按照标准建设或者改造排污口,对排污口的位置或这是尺寸随意的改变,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排污口能够采集到计量数据,但是采集到的数据的准确性却是难以确保的;另外,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是一个拥有高技术含量的设备,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因此,其需要一定的防护措施,对采集距离、温度的控制、给水和排水都有具体的要求,目前我国的自动监控站房的建设虽然符合标准,但是在环境、温度控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

地方保护主义本质研究论文

地方保护主义本质研究论文

地方保护主义本质研究论文地方保护主义本质研究论文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进程,国际交往和区域合作已成为国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而地方保护主义作为一种典型的反全球化现象,正在全球范围内流行。

本文将探讨地方保护主义的本质及其原因。

地方保护主义的本质地方保护主义是指地方政府或地方居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采取各种行动,尤其是反对来自外部的竞争。

这种行为既可以体现在政策上,也可以体现在民意上和行动上。

它的核心是对本地经济要素的保护,尤其是对本地经济体系的保护。

地方保护主义有几个明显的特征。

它倾向于把本地的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忽视国家或国际的利益。

这种做法往往带有排外和保守的色彩。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地方保护主义强调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它更是面临着全球化和竞争带来的压力。

地方保护主义的原因地方保护主义现象由于其反全球化的性质而广受关注。

而事实上,地方保护主义的出现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是经济安全感的缺失。

由于经济的全球化,许多地方经济受到了全球市场的冲击,这给当地的人民带来了很多不安。

为了保护当地经济,地方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

从一个角度看,这种行为是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却使那些弱势群体被排除在竞争门外,导致不良的后果。

二是政治意图的干扰。

一些地方政府采取地方保护主义的行为是出于一些政治意图的干扰,特别是在民粹主义和政治选举前的大喊大叫的情况下。

这些行为可能是为了汲取选民的支持或为了寻求更好的表现和声望。

三是存在法律漏洞的现象。

在一些地方,法律的不完备和不一致性导致了地方政府的某些行为可以受到某种程度的保护。

这些政策针对外部的竞争和投资并不是科学和公正的,因为它们是支持本地的内部生产和供应而不是有时更好的课堂制度和技术方面的最佳方案。

结论总之,地方保护主义是一种复杂的现象,没有单一的解释。

政策工作者的努力应该集中在加强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的制度化实践上,确保法律始终在对外投资和竞争方面提供保护,同时也应该发掘地方保护主义背后的潜在诉求和利益冲突。

地方保护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方保护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方保护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地方保护主义是指地方政府在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时,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来优先保护本地区的企业、产品和服务。

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地方保护主义对经济发展也有不利的影响。

一方面,地方保护主义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

为了保护本地企业,政府可能采取种种手段来限制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市场,并给本地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

这样,本来具有竞争力的外地企业可能无法进入本地市场,导致市场资源集中在少数本地企业手中。

然而,这些本地企业在享受政府优惠政策的同时,可能并没有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下足功夫,导致浪费了市场资源。

另一方面,地方保护主义还可能导致本地企业错失发展机会。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各地的企业都面临激烈的竞争。

如果本地政府只顾着保护本地企业,而忽略了与外地企业合作和竞争的机会,那么这些本地企业可能会被市场所淘汰。

相反,如果本地企业能够积极参与全球化的竞争,正视市场竞争优势和不足,加强合作与创新,那么即使面临激烈竞争,也有可能在市场上获得更多机会。

此外,地方保护主义也可能导致政府资源的浪费。

地方政府为了保护本地企业,可能会在税收、补贴、土地等各个方面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本地企业进驻。

但是,如果这些企业并没有为地方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或者仅仅是为了领取政府的优惠政策而进驻,那么政府的优惠政策就变成了对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地方保护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完全积极。

地方政府在推动本地经济发展时,应该正视市场竞争和各地合作的机会,加强企业创新和技术升级,而不是简单地采取保护措施,限制竞争。

只有通过加强合作与创新,才能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机会,为地方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案例(3篇)

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地方保护主义,是指地方政府为了维护本地区的利益,采取各种手段对本地区企业和产品进行保护,以限制其他地区企业和产品在本地区的市场竞争。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日益严重,严重阻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公平竞争环境的构建。

本文将以某市“地方保护主义法律”为例,分析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案例,以期为我国打击地方保护主义提供借鉴。

二、案例背景某市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某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发展迅速。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某市地方政府为了保护本地企业,出台了一系列地方保护主义政策,导致外地企业在某市的投资和经营受到严重限制。

这些政策包括:1. 对外地企业在某市的投资项目进行严格审查,提高门槛;2. 对外地企业在某市的经营活动进行干预,限制外地产品在本市的销售;3. 对外地企业在某市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限制,提高外地企业的运营成本。

这些政策导致外地企业在某市的投资和经营受到严重限制,严重影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公平竞争环境的构建。

三、案例分析1. 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表现某市“地方保护主义法律”是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典型案例。

该法律于2018年出台,主要内容如下:(1)规定某市企业在本市范围内享受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土地使用优惠等;(2)禁止外地企业在本市设立分支机构,限制外地产品在本市的销售;(3)对违反地方保护主义政策的企业进行处罚。

2. 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原因(1)地方政府利益驱动。

某市地方政府为了保护本地企业,提高财政收入,出台了一系列地方保护主义政策,导致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

(2)地方立法权扩大。

随着我国地方立法权的扩大,地方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为地方保护主义提供了法律依据。

(3)执法力度不足。

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出台后,由于执法力度不足,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依然严重。

3. 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危害(1)阻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论中国地方保护主义的特点和效应

论中国地方保护主义的特点和效应

论中国地方保护主义的特点和效应作者:张明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江苏,南京,200433刊名:湖北经济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年,卷(期):2009,7(5)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12条)1.陈甬军.中国地区间市场封锁问题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2.王小龙,李斌.经济发展、地区分工与地方贸易保护[J],经济学(季刊),2002,(4).3.J·大卫·理查森,贸易政策的新政治经济学[C].保罗·克鲁格曼.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4.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C].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盛洪.分工与交易--一个一般理论及其对中国非专业化问题的应用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6.江小涓.市场化进程中的低效率竞争--以棉纺织行业为例[J].经济研究,1998,(3).7.罗云辉,林洁.苏州、昆山等地开发区招商引资中土地出让的过度竞争--对中国经济过度竞争原因分析的一项实证[J].改革,2003,(6).8.刘夏明,魏英琪,李国平.收敛还是发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争论的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04,(7).9.从闽北到上海的"毛笋运输线"上关卡林立,苛捐杂税多达几十项,这些"买路钱"使毛笋成本成倍增加,产地只卖4角1公斤的毛笋在上海要卖2元多,上海的消费者的利益遭到剥夺(1988年5月12日《文汇报》).10.中国的户藉制度限制了居民的流动,而已经存在的企业因固定投资而变得"缺乏流动性".11.克鲁格曼,2001:179-186;盛斌,2002:19-20.12.诺斯(1999)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认为,由于市场分割和管制,使法国和西班牙两个大国走向衰落.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陈翔加入WTO对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影响2002本文以评价加入WTO对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影响为主题,从WTO对中央政府行政管理制度影响出发,通过分析中央和地方的博奕关系,详细阐述了地方保护主义对市场经济的危害性,并就今后地方政府乃至开发区行政管理制度发展方向作一探讨。

略论地方“保护”政策

略论地方“保护”政策

093 宏观调控、经济发展与深化改革略论地方 保护”政策在过去的经济建设中,有一种指导思想,就是一个大区甚至一个省都要建立自己独立的经济体系㊂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国一些地区在发展地方经济中,多年来实行着一种 保护”政策:凡是本地能够生产的产品,一律不准从外地进货;本地不能生产的产品,要创造条件生产,努力提高自给水平,逐步减少对外地的依赖性㊂当时认为,这种政策是保护地方工业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㊂现在看来恰恰相反,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行政办法,实际上阻碍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有意无意地肢解了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使得一些物美价廉的产品打不开销路;而在一些地区市场上,商品质次价高㊁品种单一,群众很有意见㊂这种 保护”政策,实质上是保护落后的政策,在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中,应予废除㊂保护”政策,保护了落后的自然经济,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分工协作,不利于充分发挥各个地方的优势 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各地的自然条件㊁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㊂拿农业来说,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南方适宜种水稻,北方适宜种旱粮;有些省适宜种棉花,有些省适宜种甘蔗,而有些省区则适宜发展畜牧业㊂从资源状况看,有些省石油㊁煤炭储量丰富,适于发展石油㊁煤炭和化学工业;有些省铁矿和有色金属很多,则适于发展冶金工业㊂而上海㊁天津㊁广州㊁江苏㊁浙江等沿海省市,由于工业基础比较雄厚,交通比较发达,技术力量较强,有利于发展轻工业和高㊁新㊁尖㊁精产品㊂因此,根据各地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㊂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指出,生产越是社会化,就越要求我们改变小生产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根据各地特点科学地配置生产力,确立能够发挥自己优势的产业结构㊂就是说,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什么都生产,什么都自给自足,万事不求人㊂这就要求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形成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内市场,允许各地产品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畅通无阻地出入㊁销售㊂我国是一个消灭了封建割据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整个国家的经济是一个相互联系㊁不可分割的统一体㊂应该说,这十分有利于对全国经济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既分工又协作,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组织社会化大生产㊂然而, 保护”政策却违背了这个客观要求,人为地制造壁障㊂在这种政策影响下,一些地区盲目抵制外地产品输入,不顾本地主客观条件片面强调提高自给水平,甚至以此作为经济规划的目标,为之奋斗㊂本地没有条件发展的产品㊁行业和部门,也硬着头皮发展;本地有条件发展的产品㊁行业和部门,又不能大量发展㊂造成某些地区的一些工业产品原料无着落,技术不过关,成本高,利润低,亏损严重;某些农作物产量低,费用高,农民收益少㊂这种作法还会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各个地区以至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形成 省自为战”㊁ 区自为战”㊁ 县自为战”的 大而全”㊁ 小而全”的局面,把全国完整的经济体系割成了许多小块,妨碍了综合平衡和合理布局,阻塞了地区间的经济协作和经济交流,把国民经济搞得死水一潭㊂这实际上是保护了落后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保护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㊂ 保护”政策,保护了落后的生产条件和管理方式,不利于采用新设备㊁新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式 目前,不同省市㊁不同地区的某些产品,经济效果差距很大㊂仅以燃料消耗为例:每吨标准煤,江苏㊁浙江可生产606个5磅的保暖瓶,而贵州只能生产74个,内蒙古只能生产56个;每吨铁锅消耗的焦炭,山东和辽宁是190 220公斤,而有的地区竟高达千斤㊂一般来说,经济效果差193略论地方 保护”政策 。

对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及解决政策的几点思考

对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及解决政策的几点思考

对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及解决政策的几点思考浅析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在经济领域产生的原因及相关解决对策专业:行政管理班级:姓名:学号:摘要:地方保护主义在我国仍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不少地区、部门采取各种措施以保护本地区、本部门的各种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这种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何在?相关的解决对策有哪些?本文拟就此关注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进行浅析。

关键词:地方保护注意,现象,原因,解决的对策据报道,吉林省和江苏省是汽车生产大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然而在一些地方汽车行业常常受到限牌、限时、环保标准、税费等歧视性政策对待。

特别是在政府采购和出租车市场,外地车往往难以进入。

部分地区对本地普通汽车上农用车牌照;大吨位车上小吨位牌照;经过“套牌”处理后,本地车就可以少交费。

客运中对本地产车、外地车实行不同的标准等,以促进本地车的销售。

①这种怪现象其实不只是存在在汽车行业或少数地区,目前,这种怪现象在中国仍较普遍的存在,这就是一直困扰人们的地方保护主义在经济领域的一些表现。

那到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其出路何在?一、地方保护产生的原因地方保护主义就是指在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的经济利益冲突中,地方政权机关采取违法手段以保护本地区利益的行为。

②地方保护主义多种多样,例如:地方与地方的经济利益冲突;地方与地方的政权利益冲突;地方与地方的财物利益冲突等等。

文头所言仅是其中的一类的表现。

产生地方保护主义的原因各异,就文头所言的在经济领域的地方保护主义,究其原因,国家计委副主任汪洋曾分析到:首先,从财税体制看,现行财税体制仍具有强化“行政区经济”,激励市场分割行为的利益驱动功能。

分税制使地方政府具有追求扩大本地经济规模的动力。

其次,从干部制度看,现行干部制度需要各级干部有GDP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等好的政绩;对上和对下负责,都需要扩大本地的经济规模,促使政府官员维护本地企业的利益。

再次,从司法制度看,中国司法机构的设置以及人员配备是属地化的,这为地方政府干预司法和执法,从司法上保护分割市场的行为创造了条件。

地方保护主义 分析及定性

地方保护主义 分析及定性

地方保护主义分析及定性地方保护主义可以称之为行政性垄断,它主要是指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利用行政职权对外地商家进入本地市场、本地企业及资本流出加以限制或歧视的行为。

简单而言,就是“只强调保护地方的,局部的利益,而不顾全局利益的错误思想行为”。

地方保护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经济生活越来越突出和严重的新问题。

在计划经济时期,地方政府只是中央政府的一个派出机构,代表中央政府的利益,不存在地方保护的想法。

计划经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由于中央和地方分权,地方政府拥有自己独立的利益,地方保护主义日益盛行,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重大问题。

一、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地方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依据不同的标准划分,所划分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以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职权相关的行政权为标准,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形式可归纳为:1、用地方立法制造地方保护主义从国家立法而言,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维护社会经济和政治秩序的安全与稳定,且为了更好地促进地方的发展,将一部分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手中,让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各方面的活动,而有些地方政府正是根据手中所拥有的权力,人为地制造不符合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现象。

一些地方政府打着依法治理本地的旗号,利用手中的权力,将某些不合理的特权法律化,制定优先使用地方产品的各种制度,限制外地产品流入的制度以及各种有着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的各种工作通报制度,通过各种途径使地方保护主义制度化、法律化。

2、利用行政执法权力制造地方保护主义有些地方政府利用手中的的审批权力,提高外地商品资本进入本地的“门槛”。

不能不提及的是,审批制度的设置本身是合理的,目的是让经营活动规范化、合理化以及便于检查其经营是否合法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发生了偏差,地方保护主义正是借助了这种权力,不合理不合法的阻碍外地商品、资金的流入,以期对本地产品的保护。

有些地方政府利用行政权力强制他人购买其指定的商品或者服务,限制购买使用其他商品或者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保护及其效应辨析(1)论文论文摘要:关于地方保护的概念与效应,理论界界定为地方保护是地方政府保护地方局部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会产生负效应,损害国民经济发展。

本文认为这种界定是错误的,它诋毁了地方政府为国民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与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不相符合;也影响了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的基础上,对地方保护的概念与效应进行了重新界定,认为地方保护是地方政府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行为,地方保护可以产生正负双重效应。

论文关键词:地方保护;效应;政府职能;经济发展一、地方保护的一般性解释 1、对地方保护的认识一是地方保护的概念。

关于地方保护的概念,理论界给出了各种定义。

王敬云认为,地方保护是指地方政府为了争夺资源以保护本地的局部利益,运用行政权力对本地产业和市场进行干涉和操纵,导致市场和服务体系相互分割、低水平重复建设及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的行为。

谭小英和于空军等认为,地方保护是指地方政府或所属部门,为了保护地方局部经济利益或政治利益,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利用行政权力干涉市场、操纵市场,设置市场障碍,破坏市场机制,限制非本地企业生产经营的行为。

何友荣认为,地方保护也可以称之为行政性垄断,是指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利用其行政职权对外地商家进入本地市场、本地企业及资本流出加以限制或歧视的行为。

李德锋和王建林认为,地方保护就是地方政府不从全局、整体、长远的利益出发,而是为了自己狭隘、局部和短期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所采取的不公正行为。

郭兴认为,地方保护是指市场经济运行中,某些地方团体或地方政府出于对本地利益的关心和考虑,不顾国民经济的整体利益及统一市场体系运行的要求,而采取的保护本地利益的行为。

罗一民认为,地方保护是指为了维护本地利益,而以长官意志、行政干预,限制外地产品、资金等进入本地市场,搞地区封锁、部门分割和行业垄断的行为。

吴家庆和易曙光认为,地方保护是地方政府在由高度集权体制下的非利益主体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有较大自主性的利益主体转化过程中,在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时,为了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错误行为。

二是对地方保护的评析。

在我看来,理论界的同仁界定的地方保护概念是错误的,它不仅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而且也诋毁了地方政府为国民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这种错误界定,产生了消极的作用。

在实践上,影响了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导致中央政府错误判断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错误进行制度供给;在理论上,混淆了人们的认识,制约了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地方保护概念的错误主要表现在:(1)核心观点错误。

上面理论界同仁界定的地方保护概念,核心观点是认为地方保护是地方政府保护地方利益(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行为。

这一认识是错误的,因为事实上,地方政府保护的是地方经济发展而不是地方利益。

(2)内涵杂乱。

地方保护概念界定的应是地方政府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行为,不能是地方政府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工具、方式、目的和结果,不能把它混同起来。

但是,理论界的同仁却忽视了这一点,而把它们混同起来。

王敬云界定的是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工具、目的和结果;谭小英和于空军等界定的是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目的、方式和结果;何友荣界定的是地方政府行政行为的表现;李德锋和王建林界定的是地方政府的目的;郭兴界定的是地方政府的经济目的和经济行为;罗一民界定的是地方政府的工作作风和经济行为表现;吴家庆和易曙光界定的是地方政府在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时的错误行为。

2、地方保护的效应评析一是地方保护的效应。

关于地方保护的效应,理论界给出的结论是具有负效应,或具有较大的危害。

王敬云认为,地方保护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扭曲了市场信息,把国内市场分隔成若干个狭小的、封闭性的地方市场,产品与生产要素流通不畅,阻碍了规模经济的形成和产业的集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石霞认为,地方保护损害了本地企业的竞争力,损害了市场竞争的效率,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损害了地方政府的形象。

邓大才认为,地方保护阻碍了全国统一、公平、规范、有序市场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加剧了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破坏了产业结构和宏观经济总量平衡;弱化了地方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破坏了地方的形象和投资环境,削弱了地方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吴家庆认为,地方保护破坏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削弱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阻碍了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加剧了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弱化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刘正海和赵更吉等人认为,地方保护的主要危害是浪费自然资源,制假贩假,走私贩私,非法经营,交通运输不畅,水质污染严重。

李德锋和王建林认为,地方保护提高了交易费用,阻碍了生产方式变革,区域优势难以发挥,导致分工和专业化受阻,聚集效应难以形成。

何友荣认为,地方保护危害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损害了地方政府的信誉;导致市场信号失真、资源浪费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破坏市场秩序,影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产生腐败,破坏法律政治制度。

罗一民认为,地方保护肢解市场,阻碍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保护落后,影响公平竞争;导致地区产业、产品结构同化,造成浪费和损失;损害消费者利益,牺牲全局利益,有碍公平执法,滋生经济犯罪。

二是地方保护的效应评析。

地方保护具有正负双重效应。

正效应是指地方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负效应是指地方保护损害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现实中,地方保护是产生正效应、负效应,还是产生正负混和效应,完全取决于地方保护的内容和方式。

比如,保护短缺产品生产和创新产品生产等,将产生正效应;保护过剩产品生产和被替代产品生产等,将产生负效应。

但是,在现实的地方保护效应的界定中,却完全视而不见地方保护的正效应,而片面地把地方保护定性为负效应。

理论上对地方保护正效应的“删除”,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影响了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

从国民经济是地方经济集合的视角来看,认为地方保护损害国民经济发展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

国民经济是集合经济,是由地方经济集合而成的。

因此,在地方保护下,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大幅度增加,完全是得益于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得益于部分省份经济的快速发展。

山东、广东、浙江和江苏等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军省份,这四个省份的经济总量已经占我国经济总量的30%以上。

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事实已经证明,尽管存在较严重的地方保护,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是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对地方保护的合理界定 1、重新界定的理论依据地方保护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保护主义”,即在国际贸易往来中利用关税、补贴或进口配额限制等方式,保护本国工业免受外国的竞争。

随着国家“保护主义”主义的发展,有学者进一步认为,国家保护的对象不应是全部产业,而应是幼稚产业。

幼稚产业是指处于幼稚期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

李斯特认为,“工业的不同部门也并不是一定要在同样程度上受到保护,应当予以特别注意的只是那些最重要的部门,……如果这些主要部门能够在适当保护下获得发展,工业中其他次要部门就可以围绕着它们在较低度的保护下成长起来。

”同时,李斯特还对幼稚产业的选择标准、保护程度和保护手段等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论述。

后来,众多学者又把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发展成为“新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以规避竞争来保护幼稚产业,等产业成熟以后在参与竞争。

从国际规则来看,WTO规则中专门列有幼稚产业保护的条款。

该条款允许一国为了建立一个新工业,或者为了保护刚刚建立不久、尚不具备竞争力的工业,采取进口限制性措施;对于被确认的幼稚产业可以采取提高关税、实行进口许可证、征收临时进口附加税等方法加以保护。

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自然会学习国家的“保护主义”,进行类似的保护。

地方保护是国家保护的根基下“出生”的。

根据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地方保护应是保护幼稚产业。

地方政府应运用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合理选择本地的幼稚产业进行保护,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地方政府不应不加选择地对地方全部产业进行保护。

地方保护既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又可能损害国民经济发展。

因此,界定地方保护的概念和效应,应以此为依据。

2、对地方保护的合理界定界定地方保护的概念与效应,应先确定遵循的原则。

一是应遵循客观性原则。

地方保护的概念与效应的界定,应尊重其自然属性,实事求是,既不能以偏概全,主观臆断;又不能片面夸大,脱离实际。

界定的对象应是地方政府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经济行为和结果,而不应是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和行政行为的目的、方式等,更不能把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经济行为结果、经济行为目的、经济行为方式等混同在一起。

否则,就会使界定的地方保护概念与效应脱离实际,不仅难以客观地解释地方保护的正效应,难以成为地方政府合理保护地方经济的依据,也难以成为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供给合理制度的依据。

二是应遵循包容性原则。

依据客观性原则界定出的地方保护概念与效应,应能够解释地方保护的正效应,也应能解释地方保护的负效应。

也就是说,地方保护概念与效应应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解释力。

依据客观性和包容性原则,我们把地方保护概念界定为,地方政府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行为。

地方保护实施的工具是地方政府的政治权利、行政权力和经济权利。

地方保护的方式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地方保护的目的主观上是发展地方经济,客观上是发展国民经济。

地方保护的一般结果,既发展了地方经济,又发展了国民经济。

依据客观性和包容性的原则,我们把地方保护效应界定为,地方保护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

既可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即产生正效应;又可能产生消极的作用,即产生负效应。

三、发挥地方保护正效应地方保护具有正负双重效应,所以应抑制其负效应,发挥其正效应。

要充分发挥地方保护的正效应,不仅应该制定地方保护的政策法规,而且还应该变全面地方保护为幼稚产业保护。

1、制定地方保护的政策法规地方保护的政策法规应由两个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是全国性的、指导意义上的政策法规,由中央政府制定。

比如,《全国地方幼稚产业保护条例》等;第二个层次是地方性的、操作意义上的政策法规,由地方政府制定。

比如,《本地区幼稚产业保护条例》等。

应该注意的是,制定的各类地方保护政策法规,不能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也不应违反WTO等国际规则。

中央政府制定的有关地方幼稚产业保护的政策法规,其主要内涵为:允许或授权地方政府按幼稚产业的选择标准,选择和保护本地的幼稚产业;幼稚产业由中央政府组织专家学者,考虑全国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核定;对核定的幼稚产业规定保护时间、限度和手段,防止保护过度;监管地方政府幼稚产业保护过程,防止地方政府扩大保护或滥用保护;规定地方政府保护的权力范围,严禁超出范围保护;评估地方幼稚产业保护的总成本,预测幼稚产业保护的整体效应;鉴定幼稚产业保护的成果,取消或延长幼稚产业保护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