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e的Schottky束流诊断系统的研制

合集下载

加速器科学中的新型束流诊断技术研究

加速器科学中的新型束流诊断技术研究

加速器科学中的新型束流诊断技术研究一、引言束流诊断技术是加速器科学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对束流参数进行实时、精确的测量和分析,以确保加速器的正常运行。

近年来,随着加速器科学的快速发展,束流诊断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介绍一些新型束流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

二、束流诊断技术概述束流诊断技术包括束流位置测量、束流能量测量、束流尺寸测量等多个方面,其中最常用的技术是束流位置测量。

束流位置监测的基本原理是依据粒子在磁场下运动的不同规律实时测量粒子的位置。

束流位置监测技术主要有磁铁探头和无刷电机测量方法。

磁铁探头通过测量粒子的磁场来确定粒子的位置,而无刷电机则通过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实现位置测量。

另一方面,束流能量测量是束流诊断技术的另一重要方面。

束流能量测量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电磁场的作用对束流进行加速或减速,从而实现能量的测量。

三、新型束流诊断技术1. 基于经典动量定理的新型束流位置测量技术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经典动量定理的新型束流位置测量技术。

此技术通过测量粒子的动量来实现粒子的位置测量。

该技术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低成本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加速器项目中。

2.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束流参数检测技术多元回归分析是一种确定多个因变量与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在束流参数检测中,多元回归分析可以用来确定影响粒子束流质量的各种因素,其中包括磁场强度、电荷密度等因素。

该方法可以精确地测量束流各项参数,以及对束流进行实时的质量控制。

3. 基于光电离技术的束流影像检测法光电离技术是一种将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电子的技术,它可以用来测量信息丰富的束流图像。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宽带束流模式下的检测,能够在高脉冲重复频率下实现细致的束流监测和诊断。

四、新型束流诊断技术的应用新型束流诊断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加速器学科领域中。

例如,基于光电离技术的束流影像检测法已经被应用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它能够实时测量碰撞后粒子的能量和位置,并提供精确的粒子轨迹信息。

流式细胞仪的原理及应用

流式细胞仪的原理及应用

体液中可溶性分子的检测
•细胞微球试验 :使用一系列荧光微球捕捉样 品中存在的多种可溶性蛋白,通过流式细胞 仪进行快速和灵敏的定量检测 •标本:血清、血浆、培养液、其他体液
标本处理
1,标本的获取 2,标本的处理 3,标本的转运 4,样本的制备
标本获取
常规标本来源 外周血和骨髓穿刺液 培养细胞 组织(实体瘤、脾、肝……)
Single Parameter Histogram
Dual Parameter Histograms
3-D Histograms
免疫荧光分析
细胞表面的抗原(或细胞膜受体)与相关的 荧光抗体结合,形成带有荧光的抗原抗体复合 物。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其荧光量,即可得到 细胞群的不同抗原位点表达情况。
常用荧光染料介绍
荧光染料 FITC PE(RD1) ECD PE-CY5 PI 7AAD PE-CY7
激发波长 发射波长
488nm
525nm
488nm
575nm
488nm
610nm
488nm
675nm
488nm
620nm
488nm
675nm
488nm
755nm
用途 免疫标记 免疫标记 免疫标记 免疫标记 DNA分析 区分死细胞 免疫标记
流式细胞仪的
FLOW CYTOMETER
原理及应用
BECKMEN-Coulter Epics XL 流式细胞分析仪
流式细胞术
流式细胞术是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细胞或其它颗粒性物质的物理、化学特 性。它借鉴了荧光显微镜技术与血球计 数原理,同时利用荧光染料,激光技术,单抗 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 检测速度与统计精确性,而且从同一个细 胞中可以同时测得多种参数,为生物医学 与临床检验学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 角和强有力的手段。

蔡 司独有技术优势

蔡 司独有技术优势

蔡司电镜独有技术优势世界可见光及电子光学的领导企业----德国蔡司公司始创于1846年。

其电子光学前身为LEO(里奥),更早叫Cambridge(剑桥)和Zeiss。

积扫描电镜领域40多年及透射电镜领域60年的经验,ZEISS电子束技术在世界上创造了数个第一:•第一台静电式透射电镜(1949)•第一台商业化扫描电镜(1965)•第一台数字化扫描电镜(1985)•第一台带有成像滤波器的透射电镜(1992)•第一台场发射扫描电镜(1990)•第一台具有Koehler照明的200kV 场发射透射电镜(2003)•第一台具有镜筒内校正Omega能量滤波器的场发射透射电镜(2003)1.束流稳定,可与电子探针媲美蔡司的扫描电镜配有自动法拉第笼。

它安装在扫描电镜的镜筒内,由气动控制其进出,用以直接测量电子束流。

镜筒内还含有闭环反馈控制系统,以便对电子束流进行精确控制。

其电子束流的稳定度优于0.2%/h,已达到电子探针的水平。

此外,束流稳定,非常有利于能谱分析,特别是波谱仪的分析工作(如果将来购买的话)。

2.Optibeam透镜:-----五种观察模式的电子光学系统蔡司是电子光学设计的领导者。

其扫描电镜采用最先进的电子光学系统,在电子束对中、消像散、调焦等方面均处于业内领先地位。

蔡司扫描电镜的每个镜筒均独立供电所以可提供五种观察模式:分辨率模式、大景深模式、广角模式、分析模式,鱼眼模式。

分辨率模式使得高分辨率图像的观察容易;大景深模式有利于非常粗糙样品和大斜面样品的观察;ZEISS束流很大可以到5uA,所以景深度可以达到业内最好。

广角模式使得观察的范围很大,最小放大倍数小于五倍;而分析模式用于能谱波谱分析。

鱼眼模式可同时观察九桩样品座的全貌。

大景深模式3.设计优化无需复杂附件ZEISS EVO系列已经不需要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的需求与E-beam的使用率有关,如果利用率低耗散会较大需要冷却,Zeiss对电子束利用率很高耗散很少所以不需要冷却.而且本身电子束耗散大的话对Column也是一种损耗,会影响仪器寿命.所以Zeiss可以减少这些对仪器的不必要的损耗.所以也不需要空压机等附件,使用方便。

流式细胞仪的发展历史及其原理和应用进展

流式细胞仪的发展历史及其原理和应用进展

流式细胞仪的发展历史及其原理和应用进展一、本文概述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作为一种先进的细胞分析技术,自其诞生以来,在生物医学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流式细胞仪的发展历史,深入剖析其基本原理,以及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展。

我们将从流式细胞仪的初步概念出发,追溯其技术的演进过程,分析其在细胞生物学、免疫学、肿瘤学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流式细胞仪的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流式细胞仪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二、流式细胞仪的发展历史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是一种在液流中快速测量和分析细胞特性的高科技仪器。

自其诞生以来,流式细胞仪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发展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末。

1965年,美国科学家Wallace H. Coulter首次提出了流式细胞仪的基本概念,并设计出了第一台原型机。

这台机器利用了液流原理和荧光检测技术,可以对单个细胞进行快速、定量的分析。

1970年,Coulter Science公司正式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流式细胞仪,标志着流式细胞技术的诞生。

随着科技的进步,流式细胞仪在随后几十年中经历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在硬件方面,流式细胞仪的激光源从最初的单一波长发展到多波长,甚至引入了紫外、红外等多种激光,使得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细胞参数。

在软件方面,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可以实现对大量数据的快速、准确分析。

流式细胞仪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

从最初的免疫学研究,到现在的肿瘤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流式细胞仪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研究工具。

随着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流式细胞仪与单细胞测序技术的结合,为深入研究细胞异质性和疾病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手段。

流式细胞仪的发展历史是一部科技进步的缩影。

从最初的原型机到现在的多功能仪器,流式细胞仪在硬件、软件和应用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库尔特原理及专利技术

库尔特原理及专利技术
1997年Beckman与Coulter公司成功合并为总资 产达18亿美元的Beckman-Coulter公司
主要服务对象
生物研究
诊断医疗
大学 研究所
生物技术 生化制药
医院 私人实验室 医疗所 临/香港/澳门及东 南亚地区业务
公司员工超过 200 人; 国内员工超过 100 人
血细胞 小孔近观 悬液
检测:细胞大小和 数量
小孔
小孔管
库尔特原理
红细胞
红细胞通过小孔
检测区域
Os示cill波os镜cope
库尔特原理
白细胞
白细胞通过小孔
检测区域
示波镜
CBC分析原理和技术
库尔特原理 库尔特技术 HGB测量原理
高频度分析
-根据体积坐标归类脉冲:X轴-体积(fL); Y轴-相对数量 -通道(频度)划分:反映分辨率
高频度分析 RBC:36-360fL,256个通道 WBC:35-450fL,256个通道 PLT: 2-20 Fl,64 个通道
脉冲编辑(专利技术)
作用:删除不规则脉冲对体积测量的影响。
重叠校正(专利技术)
作用:纠正因重叠而导致的对颗粒计数和体积测量的影响。
小孔近观
三次计数/延长计数
三次计数:统计补偿;监控计数过程的稳定性。 延长计数:针对低浓度的标本。
1995年在美国Quest Diagnostics安装第一个全自 动化检验系统
Coulter发展历程
1947年发明著名的库尔特原理:电阻抗法计数 血液细胞 1953年成功研制全世界第一台血细胞分析仪, 成为最早全球性血球仪专业生产厂家 1983年推出全球第一台三分类血液分析仪 1989年推出全球首台真正意义上的五分类血细 胞分析仪

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历史

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历史

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历史标题: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其应用进展引言微流控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交叉学科,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是将生物、化学、物理、工程等多种科学领域知识深度融合,通过精确控制微尺度流体在微米级别通道内的流动、反应和检测的一种先进技术。

它的诞生与发展对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微流控技术的起源与发展历程1. 萌芽阶段(20世纪50-70年代)微流控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当时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在微小空间内操纵和控制流体,这一时期的主要成果包括微泵、微阀以及用于液相色谱分析的微通道等基础元件的开发。

2. 形成与初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进入80年代,随着半导体加工技术和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进步,微流控芯片的概念被提出并得到初步实现。

1990年,Whitesides等人首次提出了“Lab-on-a-Chip”(LOC)的概念,标志着微流控技术正式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3. 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至今)进入21世纪以来,微流控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此阶段的研究重点转向了复杂功能化微流控系统的构建,如集成式微反应器、细胞分选及操控系统、单分子检测平台等。

同时,该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从最初的生物医学领域拓展到了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

二、微流控技术的关键里程碑事件1. 微流控芯片的发明2. LOC概念的提出和实验室芯片的初步实现3. 数字微流控技术的出现,实现了对微流体的精准控制4. 单细胞分析和单分子检测技术在微流控平台上的突破5. 三维微流控系统的构建和生物3D打印技术的发展结论回顾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其从理论构想到实际应用的不断深化和扩展。

如今,微流控技术已经成为科研创新的重要工具,并有望在未来继续引领生物医学、纳米科技、精准医疗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随着更多跨学科研究成果的涌现和技术瓶颈的解决,微流控技术的前景将更加广阔且充满无限可能。

化学发光成像系统技术参数1、技术指标

化学发光成像系统技术参数1、技术指标

化学发光成像系统技术参数1、技术指标1.1.用途:一体化新一代分子成像系统,能够完成紫外,白光,化学发光,多色荧光等功能的分子成像分析。

可以对蛋白电泳、核酸电泳、印迹膜、X光片、组织切片、微孔板、培养皿等样品进行全自动图像采集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1.2一体化仪器设计:自动化仪器内置平板电脑控制,可选外接电脑控制。

1.3具有WIFI和蓝牙功能,能够通过局域网实现凝胶成像系统的数据调用。

1.4冷CCD类型:具有微透镜技术的科学级CCD,-50℃。

*1.5冷CCD芯片:超大4/3英寸芯片,真实830万物理像素(非插值),3326X2504像素。

1.6动态范围:4.8OD,16bit。

1.7满井电子量:40000e-。

1.8像素合并Binning:1X1-5X5像素。

1.9CCD控制:自动聚焦控制。

*1.10镜头孔径:f0.95,可调。

*1.11滤光片控制:电动控制的7位滤光片转盘。

1.12透射紫外光源:标配双紫外光源,302nm和365nm。

1.13可用于免染胶的成像,具有一键免染功能。

*1.14透射紫外光源寿命:30000小时,紫外光源保修5年。

*1.15标配落射470nm蓝光LED光源:用于激发SYBR Green、SYBR Safe等同类染料;激发标有GFP、Dylight488或类似的荧光二抗,以及相应的的incell western或ingel Western实验。

*1.16标配多色RGB落射光源:红、绿、蓝三色LED用于Cy2、Cy3、Cy5或类似波长荧光实验,以及相应的的incell western或ingel Western实验。

1.17标配高对比度橙色样品盘。

1.18触摸屏仪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参数选择,凝胶图像采集和处理1.19具有USB接口和LAN接口,可以直接连接打印机,同时支持连接网络打印机。

*1.20双载物台设计:凝胶成像载物台及近光程WB载物台。

1.21分析软件:专业分析软件对系统进行自动控制,包括采集、优化、定量、分析图像及报告输出。

TrueBeam无出其右的束流生成技术-Varian

TrueBeam无出其右的束流生成技术-Varian

TrueBeam™系统的核心是实现重大突破的束流生成技术,迥然不同于市场上的其他任何技术。

它是在技术人员多年经验积累基础上开发而成的,能够产生最优的束流。

它速度更快、剂量更高、能量选择更多,乃是放射肿瘤医师的得力工具,使后者能够灵活地设计多种治疗方案——能够大大改善治疗效果的全新方案。

无出其右的束流生成技术可定制,实现灵活的能量选择TrueBeam系统可以充分实现定制,提供四种平场X-线能量和两种无均整块过滤的能量(高强度模式),同时电子线能量选择可拓展至0-8档。

有了这些,医师们就可以几乎无限制地定制放射治疗方案了。

只有TrueBeam系统可以具有这样高的灵活性。

此外,可以在现场升级系统能量而无须更换波导系统,从而具有无与伦比的灵活性。

您可以根据当前需要选择能量,以后根据需要添加能量,甚至更换能量。

突破性的高强度模式拥有专利的高强度模式是令人激动的临床性能,现在,TrueBeam 系统已经能够提供这种模式。

高强度模式可形成尖峰状束流分布,在照射野中心区域强度最大,边缘区域强度自然降低。

这一束流分布形状对照射野较小的情况非常理想,而对较大区域的治疗也具有一定优势。

较高的中心束流剂量率能够加快治疗速度,小射野治疗因此受益匪浅。

由于剂量率的提高,高强度模式可将束流照射速度提高40-140%。

小射野调强治疗技术(IMRT 、VMAT 、RapidArc®放疗技术)主要得益于束流中心的高剂量率和治疗/肿瘤边缘的强度大大降低,因为这能使投照剂量更好地避开正常组织和关键器官结构。

最后,高强度模式的治疗模式即使应用呼吸门控也不会延长整个治疗时间。

这对于采用自由呼吸或屏气技术的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和普通放射治疗而言,大有益处。

高强度模式的最大照射野面积可以达到40x40cm 2,而不必局限于一个较小的照射野。

剂量率分部从400MU/分钟扩展到最大,其调强放射治疗的能量配置能够覆盖放射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的各种要求。

EAST托卡马克等离子体可见光诊断系统光学设计

EAST托卡马克等离子体可见光诊断系统光学设计

EAST托卡马克等离子体可见光诊断系统光学设计杨晓飞【摘要】A visible optical plasma diagnostic system is designed for EAST Tokamak facility.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performance demand and working environment, an innovated optical structure was adopted, which satisfy the optical indexes, and minimize the radiation and stain at the same time. At last the wide-angle and high-speed visible plasma imaging system was designed, with 2.5 mm aperture diameter, 6 mm focal length, 60°×50°field of view, and 380 ~780 nm wavelength. Th en the stray light was analyzed and the suppression method was implemented. After alignment, the optical performance was tes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of the indexes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ystem. Through the imaging experiment for the discharge process in the EAST Tokamak, the system was proved to achieving plasma imaging with wide-angle and high-speed.%针对EAST托卡马克等离子体可见光成像系统进行了设计.考虑等离子体成像性能要求和使用环境的特殊性,采用独特的光路形式,在满足光学指标前提下,减小了光学元件受到的辐射和污染.最终设计完成了通光口径2.5 mm,焦距6 mm,视场60°×50°,波段380 ~780 nm的广角高速可见光等离子成像系统,并对杂光进行分析,采取了有效的抑制措施.装调后对各项指标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性能达到设计要求.通过对EAST托卡马克装置的放电过程成像实验表明,系统实现了高速、广角、清晰的等离子成像.【期刊名称】《光电工程》【年(卷),期】2015(042)010【总页数】6页(P27-32)【关键词】托卡马克装置;等离子体成像;可见光诊断;折反射结构【作者】杨晓飞【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物理与光电 ? 能源学部,江苏省先进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 21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751托卡马克(Tokamak),又称环磁机,是一种利用磁约束实现受控核聚变的环性容器,通过约束电磁波驱动,创造氘、氚实现聚变的环境和超高温,实现对聚变反应的控制。

肺癌人工智能细胞病理诊断系统的研发及诊断价值探讨

肺癌人工智能细胞病理诊断系统的研发及诊断价值探讨

肺癌人工智能细胞病理诊断系统的研发及诊断价值探讨在科技的海洋中,有一艘航船正乘风破浪,它就是人工智能。

这艘航船不仅在信息技术领域扬帆远航,更在医疗领域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这艘航船上的一项创新技术——肺癌人工智能细胞病理诊断系统。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系统。

它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能够迅速准确地识别出肺部细胞的病理变化。

这就像是给医生配备了一副“火眼金睛”,让他们能够洞察到肺部细胞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然而,这项技术并非一帆风顺。

在研发过程中,科学家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他们需要处理海量的数据,训练复杂的模型,同时还要确保系统的准确率和稳定性。

这就像是在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每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但是,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科学家们的创新精神。

他们运用各种先进的算法和技术,不断完善和优化这个系统。

现在,这个系统已经能够在几分钟内完成一次诊断,而传统的病理诊断可能需要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

这就像是从马车时代跃进到了高铁时代,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那么,这个系统的价值究竟有多大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它大大提高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

这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肺癌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它减轻了医生的工作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病人的其他需求。

最后,它还有助于实现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当然,任何一项技术都不是完美的。

人工智能细胞病理诊断系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如何避免算法偏见和误诊?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解决。

总的来说,肺癌人工智能细胞病理诊断系统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和价值的技术。

它像是一座灯塔,照亮了医疗领域的未来之路。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

我们需要保持谦逊和开放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步。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期待这座灯塔的光芒越来越亮,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健康和福祉。

CSNS 束流损失监测系统前端模拟电路设计

CSNS 束流损失监测系统前端模拟电路设计

CSNS 束流损失监测系统前端模拟电路设计肖帅;郭娴;田建民;曾磊;徐韬光;傅世年【摘要】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束流损失监测系统利用气体电离室来探测束流损失,电离室输出信号需在前端模拟电路中进行信号处理。

本工作自主设计开发了束流损失测量系统前端模拟电路,采用跨导放大的方式实现了低重复频率、低占空比、弱电离室信号的电流-电压(I-V )变换测量。

同时,电路还实现了对较大束流损失的快速响应,保障加速器设备的安全运行。

联机测试结果表明,该电路满足系统要求。

%The 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 (CSNS) beam loss monitor system uses gas ionization chamber to detect beam losses . The output signals from ionization chamber need to be processed in the analog front end circuit ,which has been designed and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The way of transimpedance amplifier was used to achieve current-voltage (I-V ) conversion measurement of signal with low repetition rate ,low duty cycle and low amplitude .The analog front end circuit also realized rapid response to the larger beam los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accelerator equipment . The test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alog front end circui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beam loss monitor system .【期刊名称】《原子能科学技术》【年(卷),期】2013(000)010【总页数】5页(P1896-1900)【关键词】中国散裂中子源;束流损失监测;微弱电流;噪声分析;50 Hz陷波器【作者】肖帅;郭娴;田建民;曾磊;徐韬光;傅世年【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L506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1]是我国将要建设的第1台散裂中子源,同时也将是发展中国家拥有的第1台散裂中子源,其脉冲中子通量将位居世界前列。

一文解析微流控技术原理及起源

一文解析微流控技术原理及起源

一文解析微流控技术原理及起源展开全文微流控技术的起源微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伴随着微机电加工系统( MEMS )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已由当年的”庞然大物”演变成由一个个微小的电路集成芯片组成的便携系统,甚至是一部微型的智能手机。

MEMS技术全称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 MEMS设想是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Richard Feynman教授于1959年提出,其基本概念是用半导体技术,将现实生活中的机械系统微型化,形成微型电子机械系统,简称微机电系统。

1962年全球第一款微型压力传感器面世,这一创新产品后来被应用于汽车安全(轮胎压力检测)和医疗(有创血压计),开启了MEMS时代。

今天MEMS技术在军事、航天航空,生物医药、工业交通及消费领域扮演核心技术的角色,智能手机中就嵌入了多个MEMS 芯片,如麦克风,加速度计,GPS定位等。

微流控技术原理微流控(microfluidics )是一种精确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体,以在微纳米尺度空间中对流体进行操控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技术,具有将生物、化学等实验室的基本功能诸如样品制备、反应、分离和检测等缩微到一个几平方厘米芯片上的能力,其基本特征和最大优势是多种单元技术在整体可控的微小平台上灵活组合、规模集成。

是一个涉及了工程学、物理学、化学、微加工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交叉学科。

微流控是系统的科学技术,它使用几十到几百微米尺度的管道,处理或操控很少量的(10*至10~18升,1立方毫米至1立方微米)流体。

最初的微流控技术被用于分析。

微流控为分析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功能:使用非常少的样本和试剂做出高精度和高敏感度的分离和检测,费用低,分析时间短,分析设备的印记小。

微流控既利用了它最明显的特征一一尺寸小,也利用了不太明显的微通道流体的特点,比如层流。

它本质上提供了在空间和时间上集中控制分子的能力。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代表性关键技术1、微流控分析芯片是新一代床旁诊断(Point of care testing,POCT )主流技术,可直接在被检对象身边提供快捷有效的生化指标,使现场检测、诊断、治疗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2、微流控反应芯片以液滴为代表,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微反应器,在高通量药物筛选,单细胞测序等领域显示了巨大的威力;3、微流控细胞/器官操控芯片是哺乳动物细胞及其微环境操控最重要技术平台,渴望部分代替小白鼠等动物模型,用于验证候选药物,开展药物毒理和药理作用研究。

流式细胞术的发展史

流式细胞术的发展史

流式细胞仪的 分选原理
流式细பைடு நூலகம்仪原理示意图
散射光的测量
在流式细胞术中,从光的散射信号可 以得到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因为细胞 对光的散射是细胞在未遭受任何破坏 情况下固有的特性,所以可以用散射 光的信号对未染色的活细胞进行分析 和分选。
细胞在液流中通过测量区时,经激光照 射,细胞向空间360°立体角的所有方 向散射光线,散射的信号与细胞的大小、 形状,质膜和细胞内部的折射率有关。 经过固定和染色的细胞,因折射率有了 变化,故其散射状况与未固定或未染色 的不同。
细胞流动室
细胞流动室是FCM的心脏,它是根据流 体力学中的层流鞘液原理设计而成,其 结构包括石英小室形成的鞘液腔及插入 其中的样品管。细胞呈单个排列通过流 动室。
光源
常用激光器: 氢离子激光器 488nm兰色激光 氩离子激光器 氪离子激光器
聚光系统和检测系统
透镜、小孔、多种滤片 检测器、放大器将光信号变成电脉
冲信号
计算机
信号变成数据文件存储、分析。
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
待测细胞被制备成单个细胞的悬液,经 特异性荧光染料染色后放入样品管中, 在气体的压力下进入流动室。流动室内 充满鞘液,在鞘液的约束下,细胞排成 单列由流动室的喷嘴喷出,成为细胞液 柱。液柱与入射的激光束垂直相交,相 交点称为测量区。
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
自发荧光
未染色的细胞受到光照射后所发出的荧 光称自发荧光。用流式细胞计测定细胞 的特异性荧光染料的荧光时,这种自发 荧光对所欲测定的特异性荧光是一种本 底信号,自发荧光在多种情况下都会干 扰特异性荧光信号,尤其是对低水平结 合的荧光抗体它能减低染色的和未染色 的细胞间的区别,使我们难以确定细胞 中荧光信号的水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加速 器或存 储环 中回旋 时产生 的统计 涨落 。 自从第 一 次 在 C R 的 I R环 中的非 束 团结 构 的 束流 测量 到 E N S S h t y信号 以来口 , c oty束 流诊 断技术 不 仅被 广 泛 用 于 强子 加 速 器 和 重离 子 加 速器 的工 作 点 、 c ot k ] S h tk 束流 的 回旋频 率及 动量分 布等 参数 的测 量 , 被应 用 于 原 子核 质 量 和寿 命 的测 量_ ] 还 2 。离 子通 过 S h t y探 针 时产 c ot k
中 图分 类 号 : TLS 7 1 文 献 标 志 码 : A d i1 . 7 8 HP B2 1 2 0 . 8 9 o : 0 3 8 / LP 0 1 3 7 1 9
S h tk c ot y探 针 是 一 种 不 破 坏 束 流 的 被 动 式 束 流 诊 断 探 测 器 。S h tk c ot y噪 声 信 号 是 有 限 数 目 的 粒 子 在 同
的 K 束 流对 Sh tk 。r c oty束 流 诊 断 系 统 进 行 灵 敏 度 测 试 。结 果 表 明 该 系 统 能 够 测 量 流 强 大 于 8 A 的束 流 。 2n 关 键 词 : Sh tk c oty束 流 诊 断 ; 冷 却 储 存 环 ; 四分 之 一 波 螺 旋 谐 振 腔 ; 快 速 傅 里 叶 变 换 ; 灵 敏 度
CR S e的 S h t y束 流 诊 断 系 统 的研 制 c ot k
臧永 东 , 毛 瑞士 , 武 军霞 , 赵 铁 成 徐 瑚珊 涂 小林 。 原有进 肖国青 。 , , , ,
( . 中 国科 学 院 近 代 物 理 研 究 所 ,兰州 7 0 0 ; 2 1 3 0 0 .中 国科 学 院 研 究 生 院 , 京 1 0 4 ) 北 0 0 9
生感应 电流 , 将感应 电流在 S h tk c oty探 针上 产生 的电 压信 号 引 出 , 电压信 号 的 自相 关 函数 作 快 速傅 里 叶变 对
换 可得 到 S h t y信号 的功 率谱 。功率 谱 中 S h t y带 的功 率 与离 子数 成 正 比 。S h tk cot k c ot k c oty探 针 用作 原子 核 质 量 和寿命测 量 时 , 次级 束总 是很 弱 , 意味着 S h t y信 号很 小 , c ot k 因此 S h tk 探 测器 的灵 敏度必须 很 高 。本 c ot y 文 介绍 了 S h t y信号 的产 生原 理 , 制 了 C R cot k 研 S e的 S h t y束 流诊 断 系统 , 出 了利 用 Kr 束 流 对 系统 co t k 给

要 : 介 绍 了 S h tk c o ty信 号 的 产 生 原 理 。研 制 了 C R 的 S h t y束 流 诊 断 系 统 , 系统 由一 对 平 行 S e c ot k 该
的 S h tk c ot y电 极 板 、 四分 之 一 波 螺 旋 谐 振 腔 、 噪 声 放 大 器 及 数 据 获 取 系 统 组 成 。利 用 能量 为 4 1 8 V/ 低 8 . 8 Me u
中 回旋 的离子 束 电流密度 J £成 正 比。在储存 环 中回旋 的单 个离 子 的电流 密度 由 脉 冲序 列表示 ()

。。
J £ 一 q () e
3 x— z ( — Y ( 一 t mT ( ) ) £ 。一 )
() 1
式 中: q是离 子 的电荷态 ; 为 电子 的电荷量 ; 是 第 0次经 过 电极 板 时 的 时间 ;. Y ) 离 子 第 次 回旋 经 e t 。 ( , 是 z 过 电极板 时 的横 向坐标 。如果 只关 心纵 向信号 ( 和信 号 ) 不测 量横 向信号 ( 信号 ) 那么 电极板 的输 出 电压 信 , 差 , 号 “ () 与横 向位置 ( , 无 关 。用 表 示 S h tk z y) c oty探 针 的灵 敏度 及后 续 电子学 的响应 函数 , 在储存 环 中 则 回旋 的单 个离 子产 生的 电压信 号为
第 2 3卷第 7期 2 1 年 7月 01
强 激 光 与 粒 子 束
H I H PO W ER LA SER A N D PA R TI G CLE BEA M S
Vo . 3,NO 7 12 . J 1 ,2 1 u. 0 1
文 章 编 号 : 1 0—3 2 2 1 ) 719 —5 0 14 2 ( 0 1 0 — 8 90
进 行 的灵 敏 度 测 试 的 结 果 。
1 纵 向 S h t y信 号 的产 生 原 理 c ot k
S h tk c oty探 针是 安装 在束 流管道 内的一对 平行 的 电极板 。束 流 通过 电极 板 时 , 电极板 的内壁 产 生与 柬 在 流极性相 反 的镜像 电流 , 过 测量该 镜像 电流 可 以实 现对 束 流 的无 损 测量 。在储 存 环 中 , 电荷量 为 q 通 带 e的单 个 离子 以 回旋 频率 f 一1 T 旋 转 , 电极 板上 产生 周期 为 T / 在 的周 期性 脉 冲 序列 。信 号 大小 与在储 存 环 ]
1பைடு நூலகம்
() 一 qK e
( 一 t 。一 T )
() 2
单个 离子 的频谱 由 “ () f的傅里 叶变 换 ( ) 示 厂表

( 厂)一

3 f— k e p( j n t ) ( f ) x - 2 f o
() 3
式中: k为谐波 数 ; f是 频率 ; 是 的频域 表示 , 常数 ; ( ) 示 U () 为 ,表 的傅里 叶变换 在频 域是一 个周期 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