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文言文注释通关
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三)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三)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一)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炳烛夜谈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线词。
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③蒙辞以军中多务()④及鲁肃过寻阳()⑤恐已暮矣()⑥盲臣安敢戏君乎()(2)《孙权劝学》中有两个成语,请写出成语并解释含义(3)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①“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②吕蒙不愿学的理由和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分别是什么?(5)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军中多务。
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始就学。
及鲁肃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别。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课下注释
第四课、《孙权劝学》课下注释(部编版七年级下)1、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一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
3、【卿(qing)】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4、【当涂】当道,当权。
5、【辞】推托。
6、【务】事务。
7、【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9、【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0、【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11、【但】只,只是。
12、【涉猎】粗略地阅读。
13、【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4、【及】到,等到。
15、【过】经过。
16、【寻阳】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黄梅西南。
17、【今者】如今,现在。
18、【才略】才干和谋略。
19、【非复】不再是。
20、【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
21、【阿蒙】吕蒙的小名。
阿,名词词头。
22、【更】重新。
23【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24、【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25【见事】知晓事情。
《木兰诗》课下注释(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八课)1、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北宋郭茂倩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
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唧唧】叹息声。
3、【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4、【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的梭子。
5、【唯】只。
6、【何所思】想什么。
7、【忆】思念。
8、【军帖】军中的文告。
9【可汗大点兵】可汗大规模地征兵。
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10、【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课下注释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课下注释1.孙权劝学1.节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现在河南光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2.【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3.【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4.【当涂】当道,当权。
5.【辞】推托。
6.【务】事务。
7.【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春秋》《礼》等书。
9.【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0.【邪(Yé)】语气词,通“耶”。
11.【但】只,只是。
12.【涉猎】粗略地阅读。
13.【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4.【及】到,等到。
15.【过】经过。
16.【寻阳】古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7.【才略】才干和谋略。
18.【非复】不再是。
19.【吴下】泛指吴地。
20.【阿蒙】吕蒙的小名。
21.【更】令,另外。
22.【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刮,擦拭。
23.【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
24.【见事】知晓事情。
2.《卖油翁》1.选自《归田录》卷一。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陈康肃公】即陈尧咨,字嘉谟,谥号康肃,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北宋官员。
公,对男子的尊称。
3.【善射】擅长射箭。
4.【自矜】自夸。
5.【圃】园子。
6.【释担】放下担子。
释,放下。
7.【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8.【但微颔之】只是对此微微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
但,只。
颔,点头。
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9.【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文言文翻译(含注解)
古文背诵孙权劝学作者:司马光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注释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
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
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14、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5、乃:于是,就。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曹玮用兵曹玮尝出战小捷,虏兵①去。
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②,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③。
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④军。
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玮愈缓,行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⑤决战。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歇良久。
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
”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⑥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⑦不能立人气亦阑⑧。
吾以此取之。
”【注释】①虏兵:敌军。
②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
③部伍:兵士的队伍行列。
④縻(mí):束缚。
⑤少选:一会儿。
⑥几:接近。
⑦痹:麻痹。
⑧阑:残,尽。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可以为师矣B. 遂弃牛羊而还肃遂拜蒙母C. 歇定可相驰矣愿驰千里足D. 若乘锐便战关山度若飞(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A.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B.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C.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D.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②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4)结合文章,分析曹玮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哪里?【答案】(1)B(2)C(3)①敌军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图牛羊之利而军队不整,赶快返回袭击曹玮军队。
②我知道敌人已经很疲劳了,故意用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
(4)曹玮假意贪图牛羊之利,使军队表现出军容不整的样子,诱敌深入;敌人追至,避敌锐气,假意不想乘人之危,让敌人休息修整,使敌人腿脚疼痛麻木站不起来了,人气残尽,最后一击击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②阅十余岁________③转转不已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答案】(1)倒塌;经过;停止(2)①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主观臆断吗?(3)D【解析】【分析】(1)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2019部编版七下课内文言文及对比拓展阅读教师版(1)
2019开实部编版七下课内文言文及对比拓展阅读一、甲:《孙权劝学》略乙:《鲁肃过蒙屯下》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
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
书三上,权乃听。
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注:诣:拜访。
虞(y):意料,预料。
造次:鲁莽,轻率。
拊(f):抚摸。
拜:拜望,拜见。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蒙屯下(2)遂往诣蒙(3)肃于是越席就之(4)权悉以兵并蒙2.断句(断两处)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3.句子翻译(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4.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5.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6.《孙权劝学》与《鲁肃过蒙屯下》作对比阅读,说说两文的异同点。
答案一、1.(1)经过,(2)到,(3)走近,(4)全、都。
2.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3.(1)(你)打算用什么计策来防备意外情况呢?(2)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和谋略竟到了这种地步。
4.鲁肃起初对吕蒙不屑一顾,在和吕蒙交谈后,被他的才能和谋略所折服,于是,与他“结友”而别。
5.此题为开放性题目。
(1)勤奋好学;(2)勇而有谋略,识军计。
6.两文同是揭示开卷有益,有关虚心学习的道理,但是孙权劝学从正面写,鲁肃过蒙屯下从侧面写。
翻译: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当陆口驻屯,经过吕蒙所在的屯下。
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较轻视。
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古诗词鉴赏要点整理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古
诗词鉴赏要点整理
鉴赏文言文古诗词需要从以下要点进行分析:
意境
古诗词创作时,常以物为喻,通过描写万物的来龙去脉,表达诗人的情感。
在鉴赏时,要注意揣摩出诗人的情感,品味诗词的意境。
用典
古诗词常常运用典故、成语和谚语等,这些典故通常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底蕴。
在鉴赏过程中,要善于辨析诗句中涉及到的典故,理解诗人的用意。
押韵
古诗词具有协调和谐的韵律,是音韵美和语言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鉴赏过程中,要注意审视诗句的押韵手法和韵律节奏,体会其中的音韵美。
篇章结构
古诗词的章法通常是以“起承转合”为主线的,分为首句、诗身和尾句,每一个部分都有着不同的用意和作用。
在鉴赏时,要注意体察各个部分之间的呼应关系,理解整首诗的结构。
文化背景
古诗词创作时,常常蕴含着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
在鉴赏时,要注意分析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理解其意义和价值。
以上是鉴赏古诗词的几个要点,希望能够对初中生们课内古诗词的鉴赏有所帮助。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带解析1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带解析1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奴子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
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①,望之如偃蹇②老儒。
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魏问相见何意。
曰:“适在枯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③,倦而假寐。
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
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
”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夫僮仆读书,可示佳事。
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
食而不化,至昏聩僻谬④,贻害无穷,亦何贵此儒者哉!(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迂缓:迂腐迟缓。
②惬赛:高耸,引申傲慢。
③针黹(zhǐ):针线活。
④昏聩僻谬:糊里糊涂,怪癖荒谬。
(1)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
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2)下列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老河兵闻之”的“闻”与成语“闻风丧胆”的“闻”意思想同。
B.“适在枯水井前”中的“适”与成语“适可而止”的“适”意思不同。
C.两只落入水中的石兽,过了十多年,未被河水冲到下游,反而到了上游数里外处。
D.傅显知书达理,他看到小孩子有险情,急忙去找小孩子的父亲,小孩子才平安无事。
七年级语文下早读训练文言文阅读之(一)、(二)
4.本文与课内所学《卖油翁》一样,都是言简义丰,根据这两篇文章 的共同点,说说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或别人的优缺点?
金无足金,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应该随随便便就瞧不起别 人。(我们不必因为他人在某一方面的缺点就完全否定这个人,而应该多 看看这个人的长处。他人身上的优点我们要学习,他人身上的缺点我们要 宽容。)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陶公是一个 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 陶公(侃)办事认真严格,日常工作非常勤勉。做荆州刺史时,命令
造船官收集锯木屑,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 一集会,正遇上久雪初晴,厅堂前的台阶下雪之后一片泥泞。陶公于是都 用锯木屑铺在上面,人来人往,丝毫不受阻碍。凡公家用竹,(陶侃)都 命令把锯下的竹头收集起来,堆积如山。后来桓宣武(温)征伐四川,修 造船只时,用来做竹钉。又听说陶公曾经就地征用竹篙,有一个官吏把竹 子连根拔出,用根部来代替镶嵌的铁箍。他就让这个官吏连升两级,加以 重用。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 放下 ②尧亦有所不及.矣:比得上、赶得上。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
A.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 今使.人而不能
B.而来害相报者.
卿今者.才略
C.乃.弗逐
蒙乃.始就学
D.不相.与处
即更刮目相.待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可爱者甚蕃.: 多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代词,代莲
②亭亭净植.: 竖立 ④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专题复习11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二) 【甲】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 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 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 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四)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D.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帝善其.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 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 (2)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从这之后没有谁不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称这种纸为“蔡侯纸”。
(三)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①。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语·子罕》) 【注释】①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乙参考译文】杨大年每当想要写文章时,就跟门客、亲朋饮酒游戏,投壶下棋, 大家尽情谈笑,却不妨碍杨大年构思。他常常用一片片的小方纸作稿纸,在上面密 密麻麻地书写,挥笔如飞,用不着修改。每写满一张纸,就要门客拿去传抄,门客 们常常被他搞得疲于奔命。顷刻之间,他就能写出几千字的文章来,可真是一代文 豪啊!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阅微草堂笔记共15篇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
【注释】①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此指经过一年。②列说:到处游说。
【词语溯源,回归教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予谓菊 (2)山门圮于河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如是再啮
(认为) (介词,在)
(爱好) (像这样)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和虚词。 (1)刘羽冲偶得古兵书 (2)自谓可将十万 (3)会有土寇 (4)绘图列说于州官 (5)使试于一村 (6)沟洫甫成
(养) (离开) (看护,看守) (即使) (有人) (计谋)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C
A.途中守行箧甚严 恋恋随行
B.余在乌鲁木齐 至京岁余
C.非余至前
至京岁余
D.挥之不去
然则天下之事
【解析】A.行李/行走;B.我/多;C.到;D.代词,指黑犬四儿/结构助词, 的。
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养) (开始)
(吃) (大概) (于是)
(再)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欲买而啖其肉
为人谋而不忠乎
B.弭耳昵就
止增笑耳
C.乃以善价赎得 陈康肃公善射
D.世无不可解之冤 其反激之力
【解析】A.表顺承/表转折;B.耳朵/罢了;C.好的,译为“高”/擅长;D.
结构助词,的。
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四)改行从善
靠近,
挨着
想要
抑制
把
罗与贾比屋而居,罗富贾贫。罗欲并贾宅,而勒其值;以售
价格 暗中
他人,罗又阴挠之。久而益窘,不得已减值售罗。罗经营改
七年级下册论语12章注释。
七年级下册论语12章注释。
以下是七年级下册《论语十二章》的注释: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子曰”表示这是孔子的话。
“学而时习之”意思是学习后要及时复习。
“不亦说乎?”意思是这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吗?“有朋自远方来”意思是如果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望你。
“不亦乐乎?”意思是这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人不知而不愠”意思是别人不了解你,你也不会感到生气。
“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这不也是一位有品德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吗?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曾子曰”表示这是曾子说的话。
“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每天都要多次自我反省。
“为人谋而不忠乎?”意思是为别人谋划是否尽心尽力了?“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意思是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传不习乎?”意思是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子曰”表示这是孔子的话。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意思是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习。
“三十而立”意思是到了三十岁,已经有所成就。
“四十而不惑”意思是到了四十岁,不再感到困惑。
“五十而知天命”意思是到了五十岁,已经明白自己的命运。
“六十而耳顺”意思是到了六十岁,听得进各种意见。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到了七十岁,已经能够随心所欲地做事,但不会违反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子曰”表示这是孔子的话。
“温故而知新”意思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
“可以为师矣”意思是可以成为一名老师了。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子曰”表示这是孔子的话。
“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综合试卷附解析1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综合试卷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归田录》卷一)【乙】三上欧阳修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欧阳文忠公文集》)(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亦笃学如此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④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尔安敢轻吾射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之/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C.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每走厕必挟书以往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自钱孔入,而钱不湿(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噬好。
(4)阅读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甲】文中通过卖油翁的言行,作者旨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②【乙】文中作者与其他二人的事例,给我们有什么启发?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注释
⼈教版七年级下册语⽂古诗词及⽂⾔⽂注释⽵⾥馆唐代:王维独坐幽篁⾥,弹琴复长啸。
深林⼈不知,明⽉来相照。
译⽂独⾃闲坐在幽静⽵林,⼀边弹琴⼀边⾼歌长啸。
深深的⼭林中⽆⼈知晓?只有⼀轮明⽉静静与我相伴。
注释⽵⾥馆:辋川别墅胜景之⼀,房屋周围有⽵林,故名。
幽篁(huáng):幽深的⽵林。
啸(xiào):嘬⼝发出长⽽清脆的声⾳,类似于打⼝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相伴,唯有明⽉似解⼈意,偏来相照。
长啸:撮⼝⽽呼,这⾥指吟咏、歌唱。
古代⼀些超逸之⼠常⽤来抒发感情。
魏晋名⼠称吹⼝哨为啸。
创作背景这⾸诗是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辋川时期。
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活。
诗⼈是在意兴清幽、⼼灵澄净的状态下与⽵林、明⽉本⾝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命笔成篇的。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西运城)⼈,祖籍⼭西祁县,唐朝诗⼈,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重要诗作有《相思》《⼭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
佛教有⼀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春夜洛城闻笛唐代:李⽩谁家⽟笛暗飞声,散⼊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不起故园情。
注释(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
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
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门关。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1、山中杂诗(南朝) 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从缝隙中看。
③檐:房檐。
[解说]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
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译文:山边飘来的烟霭,从竹林的缝隙里看到落日。
鸟儿向屋檐上飞着,远远看去天边的云气好象是从窗里流出来的一样。
2、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①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卷十三。
这是《辋川集》20首中的第17首。
竹里馆,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⑴幽篁(huáng):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幽深的竹林。
⑵啸(xiào):长声呼啸。
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⑶深林:指“幽篁”。
⑷相照:与“独坐”对应。
【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作品赏析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前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全篇平平淡淡。
但其妙处却是在于四句诗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种境界:一个清幽绝俗的境界!月夜幽林之中空明澄静,坐于其间弹琴长啸,怡然自得,尘念皆空。
心灵澄静的诗人与清幽澄静的竹林明月幽然相会。
在此物与心会、情与景和之际,「着手成春」。
除此之外,全诗静中有动、寂中有声、明暗映衬,独得其妙!3、峨眉山月歌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词语注释⑴峨眉山:在今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⑵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北。
源出芦山,流经汇入岷江。
⑶夜:今夜。
【9】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宝典-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综合阅读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依然以课本篇目为主,还有可能考到课内外对比阅读。
题型难度★★★★第一步:知识点讲解文言文的主要题型有以下几种:(一)字词解释针对文言文阅读的学习,首先要求学生先了解实词和虚词的含义,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现代汉语中的区别和联系。
准确掌握实词虚词包含的内容。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
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
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
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推断字词含义的四种方法:①组词法;②联系成语;③联系偏旁部首;④联系上下文。
最后记得代入原句,联系上下文检查。
(二)划分停顿断句的核心方法是理解句意,其次要学习句子基本的语法成分。
(三)翻译句子文言文翻译时以直译为主(要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意译为辅,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可具体运用“留、补、删、换、调”五种方法。
同时要注意每题都有考点,要注意通假、词性活用、特殊句式(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情况。
翻译时若遇到不会的字词,可借助原文推断词义,也可以运用组词法,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不要写错别字。
(四)内容理解主观题,包括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对故事情节的分析以及获得的道理启示等。
考查人物心理补白,需要根据文中人物行为反应来想象。
考查人物形象分析,首先要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向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
复习小贴士:1.心中有课内(前提是课内文言必须熟悉)。
实词、虚词,文言现象(通假、特殊句式)要看得出。
2.读懂文章。
只要了解大意,如遇到不懂的句子可以放一放,猜测大体意思,或根据后面的意思去推测。
2022部编版语文七下文言文阅读练习(6)课外文言文阅读
〔4〕艾子笑而释之〔〕
2.与“杖之愈峻〞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近的一项为哪一项〔〕
A.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
B.当求之于上流
C.其子无如之何
D.寒战之色可掬
3.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停两处〕。
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
4.翻译以下句子。
〔1〕艾子见之,褫其衣,使跪雪中。
【答案】
1.B
2.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
3.〔1〕兰花的香气,不是可以逼近闻嗅品赏的。
〔2〕(莲)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
4.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洁身自好或高洁淡雅
【附译文】
兰花的香气,不是可以逼近闻嗅品赏的。她的香气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缥缈萦回,她的清纯以情致韵味胜出。兰花的香气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称她是桔祥(或是善)。兰花,是有各种色彩的,但她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绝不是姹紫媽红、艳丽炫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逸,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味来描绘,不能完全表现。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又不能疏远吧?
1.解释以下句子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故称瑞耳〔〕
〔2〕而名之不可〔〕
〔3〕即善绘者以意取似〔〕
〔4〕莫能肖也〔〕
2.以下各句与例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和一项为哪一项( )(2分)
例句:即善绘者以意取似
A.以钱覆其口
B.以我酌油知之
C.公亦以此自矜
D.可以调素琴
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限一处)(1分)
〔三〕阅读文本,完成练习。
【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文言文注释翻译大通关
班级:姓名:
《伤仲永》
1、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邑人:贤于材人远矣:
2、词类活用:书.诗四句:日.扳仲永:
父异.焉: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
..其父:父利.其然也:
3、古今异义卒之为众人卒古:今:
4、重点词语解释
伤.仲永世隶.耕未尝.识书具并自为.其名
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自是
..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
..皆有可观者邑人
..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环谒
..于邑人
余闻之
..也久于.舅家见之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
..
..受.之天..众人矣仲永之通悟
贤.于材人远矣受于人
...者不至.也
彼其
..固.众人..受之天也且.为众人今夫
二、重点句子翻译:(共30分)
(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7)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9)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10)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木兰诗》
一、重点词句翻译:
1、通假字: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
2、解释加点字词。
当.户织
..阿爷
....惟.闻何所忆.军帖
愿为.市.鞍马东市.旦.辞.爷娘去暮.至.黑山头
鸣溅溅
..赴戎机
..度.若飞..鸣啾啾
朔气
..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策勋
问所欲
.....
...不用
..尚书郎愿驰千里足
出郭.相扶将
..霍霍
..
..理红妆
著.我旧时裳理云鬓
..
..扑朔
..迷离
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3、翻译句子。
1)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6)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7)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孙权劝学》
1、古今异义
治古:今:往事古:今:
博士古:今:但古:今:
2、一词多义
①就蒙乃始就学②当当涂掌事
指物作诗立就但当涉猎
3、通假字
①当涂掌事涂②为博士邪邪
4、依据课文解释词语
谓…曰当涂掌事辞务孤岂欲治经涉猎见.往事耳孰若:乃就.学及过.寻阳今者才略非复
士.别三日更刮目大兄
见事遂结友而.别
5、翻译句子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口技》
1、重点词语解释
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施.八尺屏障一抚尺而.
已.众宾团坐
...
..满坐寂然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其夫呓语
..妇抚.儿乳.妇拍而呜.之
絮絮
..不止夫叱.大儿声众妙.毕.备
侧目
...
..妙绝齁.声作作索
..以为
..默叹
索.倾侧
..宾客意.少舒.
稍稍
..正坐中间.力拉崩倒
曳.屋许许
.........
..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不能指其一端
..离席.
..于是
..宾客无不变色
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群响毕.绝
2、古今异义
会宾客大宴(古:今:)几欲先走(古:今:)
但闻屏障中(古:今:)两股战战(古:今:)
虽人有百手(古:今:)宾客意少舒(古:今:)3、一词多义
乳: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妙:众妙毕备以为妙绝
绝:以为妙绝群响毕绝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坐:满坐寂然众宾团坐其:其夫呓语不能指其一端
4、词类活用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作,)②妇抚儿乳(作,)
③妇手拍儿声(作,)④不能名其一处(作,)
5、通假字:满坐寂然(通,)
6、翻译句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短文两篇》
1、解释加点字
逐日逐走入日道渴而死道
弃其杖弃昔者触折维
绝倾故焉不满归
潦尘埃
2、句子翻译
《狼》
1、通假字:“”通“”(例句: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
2、一词多义:
①之:复投之.又数刀毙之./亦毙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久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卒之.为众人
②以:投以.骨以.刀劈狼首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
③其恐前后受其.敌屠乃奔倚其.下
场主积薪其.中其.一犬坐于前
④乃:屠乃.奔倚其下乃.悟前狼假寐
⑤止:止.有剩骨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⑥意: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宾客意.少舒
⑦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3、古今异义:
①弛担持刀弛:古;今②屠自后断其股股:古;今
③止增笑耳耳:古;今
4、词类活用:
①狼不敢前.: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一狼洞.其中: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重点实词:
缀投以骨一狼仍从从复投之复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并驱故屠大窘窘顾
积薪苫蔽奔倚眈眈
少时径去犬坐久之瞑
意暇暴起暴又数刀毙之毙方欲行方
尻假寐盖以诱敌盖黠顷刻
变诈几何
6、翻译课文: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3、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5、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6、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7、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8、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9、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0、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