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3节 第1课时

合集下载

第一章 机械运动-课堂作业-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课堂作业-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梳理知识点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 m,1m= cm,1m= mm,1m= μm,1nm= m。

知识点2长度的测量(1)选择和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和。

(2)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选、观、放、看、读、记。

(3)读数:正确读取测量数据,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读到的下一位,一个完整的数据=准确值+估计值十单位。

知识点3时间的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

还有小时,符号是;分钟,符号是。

(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调(归零);二按(启动);三停;四读。

(3)读数=小盘的分钟读数+大盘的秒读数。

知识点4误差(1)误差是测量值与之间的差异,误差是(填“可以”或“不可以”)消除的。

(2)减小误差的测量方法一般有:①;②;③。

点拨: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课堂练习1.[知识点2]测量金属块的长度,如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2.[知识点4]误差产生的原因与()A.测量工具有关,但与测量人无关B.测量人有关,但与测量工具无关C.被测物体有关D.测量工具有关,也与测量人有关3.[知识点1]某同学身高是167.4 ,课本每张纸的厚度是7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长约6400。

4.[知识点2]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别为:甲测量的结果是,甲尺的分度值是;乙测量的结果是,乙尺的分度值是。

尺测量较准确。

5.[知识点2]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测多算少”的方法,如图中紧密排绕的铜丝,若这些紧密排绕的铜丝一共有20圈,则铜丝的直径为 mm;如果在将细铜丝缠绕在粗细均匀铅笔上的过程中,没有紧密排列,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知识点3]如图甲所示,机械停表的读数是 min s;如图乙所示,电子秒表的读数是。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课件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课件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四周期第ⅠB族、ds区 第四周期第ⅠA族、s区
02
构造原理与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所有金属元素都分布在d区和ds区 B.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都分布在s区 C.元素周期表中第ⅢB族到第ⅡB族10个纵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D.基态原子的p能级上半充满的元素不一定位于p区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1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PART 01
01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系和元素周期表
一、基本概念
1.原子序数
1869年,门捷列夫按相对原子质量从小到大的顺序将元素排列 起来,得到一个序列,并从最轻的元素氢开始编号,称为原子 序数。
现代化学中的原子序数的排列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修改为核电 荷数(质子数)。
02
构造原理与元素周期表
二、核外电子排布与族的关系
1.主族元素
主族序数
ⅠA
列数
1
价电子排布式 ns1
价电子数
1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13
14
15
16
17
ns2 ns2np1 ns2np2 ns2np3 ns2np4 ns2np5
2
3
4
5
6
7
主族元素的价层电子就是最外层电子,全部在ns能级或nsnp能级 主族序数=价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3d74s2
9
Ni 10
3d84s2 10
Cu 11 ⅠB 3d104s
1
11
Zn 12 ⅡB 3d104s
2
12
①除镧系和锕系元素,副族元素的价层电子都在(n-1)d和ns能级

高中化学第1章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__物质的量第1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质量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化学第1章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__物质的量第1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质量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D.NA个氧分子与N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为8∶1
解析:2.3 g钠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变为0.1 mol Na+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19.6 g
故A错误;19.6 g磷酸中含有0.2NA个磷酸分子(
−1 =0.2 mol),等物质的量的
98 g·mol
硫酸(H2SO4)与磷酸(H3PO4)中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故B正确;28 g氮气(N2)的物
(5)2 mol CO2的质量是88 g( √ )
2.交流思考
(1)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是否等同?若不等同,
数值在什么情况下相等?
不等同,当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数值才相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宏观量
微观粒子
________表示。
n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mol
分子 原子 离子
特别提醒
(1)“物质的量”是一个专用名词,不能删减或增添任何字,例如:
不能写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质量”等。
(2)某微粒的物质的量可用“n(微粒符号)”的形式来表示,如n(O2)、
n(H2O)、n(Na+)等。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含义:国际计量大会规定,1 mol包含6.022 140 76×1023个基本单
元(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或它们的组合 )。
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常数被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近似表示
6.022 140 76×1023 mol-1
为______________。
)
答案:B

第1章第1节第1课时 优越的地理位置 海陆兼备的大国(八年级地理上册课件)

第1章第1节第1课时 优越的地理位置 海陆兼备的大国(八年级地理上册课件)
2.上网查找北京的地理坐标:(___4_0_°__N__,__1_1_6_°__E___) 3.在地图上查看北回归线穿过我国领土什么部位?
我国南部
海陆兼备的大国
自主探究
“雄鸡”与“火炬”,哪 个更能确切描绘出我国的 疆域范围?
陆上领土、海洋领土
中国领土的四至点:
最北: 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 中心线上
我国跨经度广
当堂演练
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北极圈穿过我国北部 B.大部分在南温带,一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C.我国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 D.中国是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的国家
2.对我国的位置评价,不正确的是( D ) 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 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B.辽阔的海域,便于我国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C.陆地疆域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我国与众多陆上 邻国发展边境贸易 D. 我国领土全部位于北温带,温和多雨,利于农业生 产
第一节 疆域
第1课时 优越的地理位置 海陆兼备的大国
情景导入
试着描述一下中 国的疆域形状。
点击播放
自主探究 优越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东西半球 的东半球
南北半球 的北半球
经纬度位置
➢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 小部分位于热带
想一想:经纬度位置 可能会给中国带来什
么好处?
海陆位置
特殊位置: 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岸
最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
最东: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 汇合处。
最南: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陆地领土面积约960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 罗斯和加拿大;

高一生物课时安排

高一生物课时安排
一课时
4、能量之源——光与光和作用
一课时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1、细胞的增殖
2、细胞的分化
一课时
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4、细胞的癌变
一课时
2、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课时
3、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课时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课时
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课时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课时
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的呼吸
生物必修一课时安排
共六章
共21节
课时
第一章:走近细胞
1、从生物圈到细胞
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3、细胞中的元素、化合物及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课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1、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课时
2、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课时
3、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课时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九年级化学第3节第1课时 化学式及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九年级化学第3节第1课时 化学式及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第1课时 化学式及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1.金属单质、稀有气体、一些固
态的非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 化

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表示

2.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
右下角加数字角标表示
第1课时 化学式及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课堂反馈
知识点1 化学式的意义
1.下列有关化学式“P2O5”的意义描述错误的是( B ) A.表示五氧化二磷这种物质 B.表示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由五个磷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C.表示五氧化二磷由磷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表示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①表示构成物质的一个分子
表示:_一__个_水__分_子__________
微观
②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表示:_一_个__水__分_子__由_两__个__氢_原__ ___子_和__一__个_氧__原_子__构__成_
第1课时 化学式及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说明] 某物质的化学式前面有数字时,只具有微观意义, 表示几个分子或原子。如“2CO2”表示2个二氧化碳分子; “2Fe”表示2个铁原子。
第1课时 化学式及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例 2 2017·绥化 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 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
图 3-2-3
[解析] A、C和D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其中A表示化合物, C和D表示单质;B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
第1课时 化学式及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说明] 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因此每一种纯净物都有一个 化学式。
第1课时 化学式及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2.化学式的意义
以符号“H2O”为例介绍: 意义
宏观
①表示某种物质 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同步讲解与测评第1章 第3节 第1课时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同步讲解与测评第1章 第3节 第1课时
三、速度-时间图像
1.物理意义:v-t图像反映的是做__直__线____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 情况.
2.图像的建立 (1)以时间t为横轴,速度v为纵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2)根据计算出的不同时刻的___瞬__时__速__度___值,在坐标系中描点. (3)用__平__滑__的__曲__线____来描出这些点,曲线所反映的情况就会与实际更加接近. [判断] (1)作v-t图像时,所取的点越多,图线就越准确.( √ ) (2)作出的v-t图线应该通过所有的点,尽管图线曲折.( × )
物理 必修 第一册(配人教版)
返回导航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训练1] (多选)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位移越大,其速度一定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其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跟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 [答案] CD [解析]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小不仅与位移有关,还与时 间有关,选项A、B错误,C、D正确.
物理 必修 第一册(配人教版)
返回导航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答案 (1)5 m,方向由A指向C 7 m (2)1 m/s,方向由A指向C 1.4 m/s [思路点拨] ①求质点的位移和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其方向. ②求同一过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时对应时间相同,但前者对应质点的位 移,后者对应质点的路程.
物理 必修 第一册(配人教版)
返回导航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知识方法探究
探究点一 对速度的理解
如图,自行车和汽车都在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单向行 驶,在10 min内自行车行驶了3 km,汽车行驶了13 km,自 行车和汽车哪个更快?

山西省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长度的测量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山西省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长度的测量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科学思维]小明用如图的方法测量硬币的直径,这个刻 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 ,测得的直径 是 1.85 cm。若刻度尺受热膨胀后去测量,其值将比 真实值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点拨:刻度尺受热后变长,用此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 度,测量值将小于真实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物理与日常生活】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采用一些 方法来粗略地测量长度,现在小点利用步数来估测从 自家楼下到小区门口的路程,请你帮忙完成实验报告 单的填写。 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估测从自家楼下到小区门口的路程。 实验器材: 米尺 。
10. [大同月考]如图所示,小苏同学用刻度尺对一长方体物 块的长度做了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 是( D )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 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D ) A. 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 , 再乘车轮的周长 B. 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 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C. 要测量曲线的长度,应用一根无弹性的棉线与曲线完 全重合,在棉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棉线拉 直后用刻度尺测出这两点间的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 D. 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 球的直径
9. [长治月考]小明用刻度尺正确操作,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 12.30 cm,关于该测量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该结果是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的 B. 该结果是用分度值为1 cm的刻度尺测量的 C. 该结果中的“0”不是估读的 D. 该结果精确到厘米

生物高中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

生物高中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

毛细
内环境的主要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血浆
双向渗透
透过毛细血管
组织液
单 向 渗 透
透 过 毛 细 淋 巴 管
O2和营养物质 CO2和代谢废物
细 胞
淋巴
内环境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 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 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 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 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叫做内环境。
2、人的表皮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是一种:
A 直接交换; B 间接交换;
C 通过内环境进行交换; D 通过体液进行交换。
3﹑右图为人体某组织的一部分,据图回答 (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名称②________ 组织细胞;④ 组织液 ;①表示在毛 表示为组织间隙的__________ 血浆 细血管内的___________; ③表示在淋巴管内 淋巴液 。(2)以上① ﹑ ③ ﹑ ④合称 的________ _______液,它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 细胞外 内环境 境,故称____________ 。
2、下列不是内环境的是: A 血浆; B 血液; C 组织液 ; D 淋巴
3、关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的关系下列哪项正确:
A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B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C 血浆
组织液
D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淋巴
第二关:
1、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
A 消化道内 B 血液; C 细胞内; D 肾脏内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 方面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770KPa) 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1)定义: (2)渗透压的成因 溶质微粒数量 越多 越少 溶质浓度 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高低 越高 越低

湘教版必修1课件第1章-第3节第1课时

湘教版必修1课件第1章-第3节第1课时

(1)此时的地球可能位于图中( A.1 位置 C.3 位置
)
B.2 位置 D.4 位置
(2)顺地球公转方向,从该位置到图中地球公转轨道上的 丙点时,地球公转速度有何变化( A.先变慢后变快 C.一直变快 )
B.先变快后变慢 D.一直变慢
【思路点拨】 图中黑点为二分二至日时地球在公转轨 道上的位置,其中丙接近近日点,应为冬至日,甲接近远日 点,应为夏至日,又该图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二分 二至’日示意图”,因此其公转方向为逆时针。
【思路点拨】 先确定此图是哪个半球的俯视图,然后 根据 A、B、N 三点的纬度高低比较自转速度的大小。
【解析】
本题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俯视图为载体,
考查了地球自转运动的特点。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逆时针 运动。自转角速度的分布规律是除两极点外,任何两点的角 速度都相同;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两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图中 A、B、N 三点所在的纬 度排列是 N>B>A,对应规律作出比较。
【答案】
(1)A 23.5° 北极星
(2)公转轨道(或黄道) 赤道
(3)南北回归线(或南北纬 23.5° ) 66.5° ②
(4)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全球热量分布、不同气候 类型的形成、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图表展示] 教材 P21 图 1-14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
[解图精要] 图中显示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公 转轨道为椭圆形,公转过程中地轴的指向不变以及二至二分 的轨道位置。
【问题导思】 1.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多少? 【提示】 地球围绕地轴旋转 360° ,时间为 23 小时 56 分 4 秒,这是自转的真正周期,被称为一恒星日。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第1部分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

第1部分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直线AC的斜率,t2时刻
的瞬时速度对应图像上B点的切线的斜率。
图1-3-4
返回
[特别提醒]
(1)x-t图像只能用来描述直线运动。
(2)x-t图像表示的是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绝 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返回
3.如图1-3-5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 的x-t图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图1-3-5 )
3.瞬时速度
运动物体 在某一时刻 (或经某一位置)的速度。 4.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瞬时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 标量。 返回
[重点诠释]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定义
运动质点的位移与所 运动质点在某一时刻或 用时间的比值 某一位置的速度
区 物理 粗略描述物体运动, 精确描述物体运动,和
t1这段时间内保持静止,故甲比乙早出发的时间为t1,C正确;
甲图线的斜率为负值,表明甲向负方向运动,乙图线的斜率 为正值,表明乙向正方向运动,故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 相反,D错误。 [答案] D 返回
[借题发挥]
在分析处理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问题时,应注意以
下几点:
(1)图像是直线还是曲线。如果图像是直线,则表示
位移图像(x-t图)描述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根 据位移图像(x-t图)可分析物体的运动。
(1)由x-t图像可以确定物体各个时刻所对应的位置或物
体发生一段位移所需要的时间。 (2)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x-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 线,直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 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如图1-3-3中 的a、b所示,a朝正向运动,b朝负方向运动。 返回

新教材人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 第3节《地球的运动》 课时2 教案

新教材人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 第3节《地球的运动》 课时2  教案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1.观察记录,认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展示动画:2.出示地球公转图,提出问题:(1)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其轨道是什么形状?(2)地球公转时是斜着身子还是直着身子?(3)地球公转时地轴指示的方向有没有发生变化?3.认识黄赤交角,出示图片,并引导学生读图思考。

(二)观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公转基本特征2.观察发现:(1)椭圆形(2)倾斜(3)倾斜的角度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方向。

3.读图分析:(1)找一找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的角度。

地轴倾斜角度为23.5°(2)黄赤交角的度数是多少?黄赤交角的角度为23.5°1.模拟观察:利用手电模拟太阳光垂直照射和斜射引导学生观察光的强度与光照角度之间的关系。

太阳高度角:是指对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光入射方向和地平面的夹角。

(1)在下图中的A、B、C三点,哪一点获得热量最多?哪一点获得热量最少?从中可以看出什么规律?(2)光线直射获得热量多,还是斜射获得热量多?2.播放视频《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分析。

3.实验演示——地球公转4.找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位置及时间。

5.绘制太阳直射点运动平面图太阳直射位置在南北纬23.5°之间有(二)模拟操作+观察发现1.模拟实验,观察思考(1)A点获得热量最多,C点获得热量最少规律:太阳光线越倾斜,获得热量越少。

(2)直射:获得热量多;斜射:获得热量少2.观看视频,获得感性认知。

3.按照要求动手操作:(1)在暗室里;选用合适光源照射地球仪,模拟太阳光对地球的照射。

(2)自西向东移动地球仪,使地球仪围绕光源缓慢移动,模拟地球公转。

在移动地球仪的过程中,要保持地轴的指向不变。

(3)观察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4.观察记录—读图分析规律地移动,所以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

归纳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的次数。

(三)揭秘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1.知识铺垫:(1)认识昼弧和夜弧,从图中判断昼夜长短状况。

(重庆)同步解析与测评 生物 必修1 答案

(重庆)同步解析与测评 生物 必修1 答案

«同步解析与测评 生物1㊀必修»部分参考答案第1章㊀走近细胞第1节㊀从生物圈到细胞第1课时㊀从生物圈到细胞课前导引三㊁课前预习知识点1㊀(1)单个细胞㊀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㊀(2)多细胞生物㊀分化的细胞㊀复杂的生命活动㊀人的生殖发育㊀(3)活细胞㊀艾滋病病毒寄生在人的淋巴细胞知识点2㊀(1)组织㊀器官㊀系统㊀个体㊀种群㊀群落㊀生态系统㊀生物圈㊀(2)细胞四㊁课前思考1.因为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有生命现象,离开细胞不能生活.2.不是每种生物都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比如植物没有 系统 层次,草履虫没有 组织 器官 系统 层次.课堂精讲变式训练㊀B课后测评1.D㊀2.A㊀3.D㊀4.A㊀5.C㊀6.D㊀7.B㊀8.A㊀9.D ㊀10.C11.(1)摄食㊁呼吸㊁排泄.(2)不能理解为种群,因为种群强调一种生物,而珊瑚虫有很多种.(3)不能理解为群落,因为群落强调所有生物,而该区域除了珊瑚虫还有其他生物.12.A第2节㊀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2课时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课前导引三㊁课前预习知识点1㊀(1)反光镜㊀低倍镜㊀视野中央㊀转换器㊀高倍镜㊀细准焦螺旋㊀(2)清水㊀盖玻片㊀吸水纸㊀(3)目镜放大倍数㊀物镜放大倍数㊀小㊀大㊀倒立㊀小㊀暗㊀少㊀大㊀近知识点2㊀细胞膜㊁细胞质㊀人的成熟红细胞㊁口腔上皮细胞㊀人的成熟红细胞四㊁课前思考因为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视野范围小,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课堂精讲变式训练㊀D课后测评1.A㊀2.A㊀3.B㊀4.A㊀5.A㊀6.D㊀7.D 8.(1)乙㊁丙㊀(2)丙㊀(3)甲㊀丁㊀(4)乙㊀丙(5)甲㊀丁第3课时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课前导引三㊁课前预习知识点1㊀(1)以核膜为界限㊀(2)真核细胞㊀真菌㊀原核细胞㊀细菌㊁蓝藻(蓝球藻㊁念珠藻)㊁发菜等知识点2㊀(1)施莱登㊀施旺㊀(2)比夏㊀虎克㊀列文虎克㊀施莱登和施旺㊀耐格里㊀魏尔肖四㊁课前思考1.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共性:均有细胞膜㊁细胞质㊁以D N A作为遗传物质;各种真核细胞的共性:都有细胞膜㊁细胞质㊁细胞核;各种原核细胞的共性:都有细胞膜㊁细胞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㊁拟核.2.任何科学发现都需要许多科学家共同努力;科学发现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科学发现是理性思维与严密实验的结合;科学发现是不断开拓㊁继承㊁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课堂精讲变式训练㊀B课后测评1.A㊀2.A㊀3.D㊀4.B㊀5.C㊀6.C㊀7.A㊀8.D㊀9.B 10.(1)原㊀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细胞壁㊁细胞膜㊁细胞质㊁核糖体(3)D N A㊀拟核11.B㊀12.D㊀13.C14.(1)B㊀没有细胞结构(2)A和C㊀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3)C㊀藻蓝素和叶绿素(4)图A中的3和图D中的115.C㊀16.B㊀17.A第2章㊀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㊀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1课时㊀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课前导引三㊁课前预习知识点1㊀C㊀C㊁H㊁O㊁N㊁P㊁S㊀C㊁H㊁O㊁N㊁P㊁S㊁K㊁C a㊁M g㊀F e㊁M n㊁Z n㊁C u㊁B㊁M o㊀O㊀C㊀H2O㊀蛋白质知识点2㊀斐林试剂㊀砖红色沉淀㊀苏丹Ⅲ染液㊀苏丹Ⅳ染液㊀橘黄色㊀红色㊀双缩脲试剂㊀紫色四㊁课前思考1.生物会选择性地吸收无机自然界中的元素.2.略课堂精讲变式训练㊀C㊀D课后测评1.A㊀2.D㊀3.D㊀4.A㊀5.C16.(2)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或不含有)脂肪.(4)滴加2~3滴苏丹Ⅲ染液进行染色,3m i n后滴加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㊀在切片上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㊀将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5)若在装片中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则证明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脂肪㊀若在装片中观察不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则证明洋葱根尖细胞中不含脂肪7.D㊀8.A㊀9.D第2节㊀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第2课时㊀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课前导引三㊁课前预习知识点1㊀(1)20㊀R基㊀(2)必需氨基酸㊀非必需氨基酸㊀(3)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㊀同一个碳原子上知识点2㊀(1)脱水缩合㊀(2)核糖体(3) N H C O ㊀(4)种类㊀数目㊀排列顺序㊀空间结构知识点3㊀(1)细胞和生物体结构㊀结构㊀(2)催化㊀(3)运输㊀(4)信息传递㊀调节㊀(5)免疫四㊁课前思考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㊁数量㊁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2.蛋白质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多种多样,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课堂精讲变式训练㊀A㊀B课后测评1.D㊀2.A㊀3.B㊀4.C㊀5.A㊀6.B㊀7.C㊀8.C㊀9.D ㊀10.B㊀11.C㊀12.A第3节㊀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核酸第3课时㊀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核酸课前导引三㊁课前预习知识点1㊀(1)细胞核㊀线粒体㊁叶绿体㊀细胞质(2)甲基绿㊀绿色㊀吡罗红㊀红色知识点2㊀(1)C㊁H㊁O㊁N㊁P㊀核苷酸㊀磷酸㊀五碳糖㊀含氮碱基㊀脱氧核糖核苷酸㊀核糖核苷酸㊀脱氧核糖㊁胸腺嘧啶(T)㊀核糖㊁尿嘧啶(U)㊀(2)遗传信息㊀遗传㊁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四㊁课前思考1.人的口腔上皮细胞㊁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等颜色较浅的细胞.2.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课堂精讲变式训练㊀A㊀C课后测评1.A㊀2.B㊀3.B㊀4.D㊀5.D㊀6.D㊀7.D㊀8.C㊀9.D ㊀10.A㊀11.C㊀12.B第4节㊀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4课时㊀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课前导引三㊁课前预习知识点1㊀(1)C㊁H㊁O㊀(2)水解㊀直接㊀葡萄糖㊀单糖㊀蔗糖㊀麦芽糖㊀葡萄糖㊀淀粉㊀纤维素㊀糖原㊀(3)能源物质㊀纤维素㊀淀粉㊀糖原知识点2㊀(1)C㊁H㊁O㊀氧㊀氢㊀(2)有机溶剂㊀(3)脂肪㊀磷脂㊀细胞膜等膜结构㊀固醇㊀胆固醇㊀性激素㊀维生素D知识点3㊀(1)基本单位㊀(2)碳原子构成的碳链四㊁课前思考1.糖类,最好是单糖.2.碳原子构成的碳链是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课堂精讲变式训练㊀D(1)良好的储能物质㊀缓冲㊀减压㊀(2)保温(3)促进人体肠道对钙的吸收作用㊀固醇㊀胆固醇㊀性激素课后测评1.A㊀2.D㊀3.A㊀4.B㊀5.A 6.(1)葡萄糖㊀淀粉㊀(2)核糖核苷酸㊀红㊀(3)氨基酸ң多肽(链)ң蛋白质㊀(4)决定㊀(5)水7.D㊀8.A㊀9.A㊀10.C㊀11.A第5节㊀细胞中的无机物第5课时㊀细胞中的无机物课前导引三㊁课前预习知识点1㊀(1)自由水㊀结合水㊀(2)细胞结构㊀良好溶剂㊀化学反应㊀营养物质㊀代谢废物知识点2㊀(1)离子㊀(2)细胞的组成成分㊀叶绿素㊀血红蛋白㊀生命活动四㊁课前思考水和无机盐.课堂精讲变式训练㊀D㊀C课后测评1.C㊀2.C㊀3.D㊀4.D㊀5.C 6.(1)水淹时间(2)海㊀互花米草采样地点㊀(3)3㊀0㊀(4)长期水淹导致互花米草进行无氧呼吸造成供能不足,酒精中毒7.C㊀8.A9.(1)细胞的组成成分㊀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㊀营养液中无机盐的组成和比例(营养液的配方)㊀选择㊀(2)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数天㊀玉米幼苗生长不正常㊀玉米幼苗生长正常㊀在缺镍的营养液乙中加入一定量的含镍的无机盐,一段时间后玉米幼苗恢复正常生长(或症状消失),则镍是必需元素10.D2第3章㊀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㊀细胞膜 系统的边界第1课时㊀细胞膜 系统的边界课前导引三㊁课前预习知识点1㊀(1)脂质㊀蛋白质㊀糖类㊀磷脂㊀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㊀(2)外界环境㊀相对稳定㊀营养物质㊀抗体㊀激素㊀废物㊀相对㊀结构和功能㊀化学物质㊀细胞膜㊀通道知识点2㊀(1)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㊀临时装片㊀高倍镜㊀一滴蒸馏水㊀破裂㊀(2)植物细胞膜㊀纤维素㊀果胶㊀支持和保护四㊁课前思考因为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而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的,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因此,认为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课堂精讲变式训练㊀A㊀A课后测评1.D㊀2.C㊀3.C㊀4.C㊀5.B㊀6.A㊀7.B㊀8.C㊀9.D ㊀10.B㊀11.D㊀12.D㊀13.D㊀14.C㊀15.C㊀16.B㊀17.D 18.(1)A㊀(2)蒸馏水㊀吸水㊀(3)离心㊀蛋白质(或血红蛋白)㊀(4)双缩脲㊀溶液变紫色㊀(5)都有磷脂和蛋白质㊀细胞膜除了有磷脂和蛋白质外,还有少量的糖类,而细胞器膜则不含糖类19.D㊀20.C第2节㊀细胞器 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2课时㊀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课前导引三㊁课前预习知识点1㊀细胞质㊀细胞器㊀(1)有氧呼吸㊀ 动力车间 ㊀(2)光合作用㊀ 养料制造车间 ㊀ 能量转换站 (3)膜㊀蛋白质㊀脂质㊀(4)内质网㊀ 发送站 ㊀(5)内质网㊀细胞质㊀蛋白质㊀(6)水解酶㊀细胞器㊀病毒或病菌㊀(7)植物㊀细胞液㊀细胞㊀保持坚挺㊀(8)动物㊀某些低等植物㊀中心粒㊀周围物质㊀有丝分裂㊀(9)水㊁无机盐㊁脂质㊁糖类㊁氨基酸㊁核苷酸和多种酶㊀化学反应知识点2㊀(1)细胞质㊀椭球形㊀球形㊀植物细胞和动物㊀(2)由单层细胞㊀健那绿㊀蓝绿色㊀(3)液泡四㊁课前思考1.内质网㊁核膜.2.中心体㊁核糖体.课堂精讲变式训练㊀D㊀C课后测评1.A㊀2.C㊀3.D㊀4.B㊀5.C㊀6.D㊀7.D㊀8.C㊀9.D ㊀10.D㊀11.C㊀12.A㊀13.C㊀14.C㊀15.D㊀16.C㊀17.B ㊀18.C19.(1)没有叶绿体㊀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成形的细胞核)㊀(2)②④⑥⑧20.D㊀21.B㊀22.B第3课时㊀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课前导引三㊁课前预习知识点1㊀内质网㊀核糖体㊀内质网㊀高尔基体㊀线粒体㊀知识点2㊀(1)紧密联系㊁协调配合㊀(2)物质运输㊀能量转换㊀信息传递㊀附着位点㊀细胞生命活动高效㊁有序四㊁课前思考核糖体㊁内质网㊁高尔基体.课堂精讲变式训练㊀D课后测评1.D㊀2.C㊀3.D㊀4.B㊀5.B㊀6.B㊀7.C 8.(1)核糖体㊀核仁㊀脱水缩合㊀(2)a b d㊀c (3)细胞膜ң内质网ң高尔基体ң细胞膜㊀(4)内质网膜㊁高尔基体膜㊁细胞膜9.B㊀10.D第3节㊀细胞核 系统的控制中心第4课时㊀细胞核的功能课前导引三㊁课前预习知识点1㊀白色美西螈去核卵㊀黑色㊀由细胞核控制的㊀有核和无核的两半㊀有核的一半能分裂㊁分化,无核的一半则不能㊀分裂㊁生长㊁再生㊁应激性㊀嫁接与核移植㊀细胞核知识点2㊀(1)遗传信息库㊀(2)细胞代谢和遗传四㊁课前思考略课堂精讲变式训练㊀(1)已合成的蛋白质仍可发挥作用㊀(2)没有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供应㊀(3)细胞核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㊀(4)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B课后测评1.B㊀2.C㊀3.B㊀4.B㊀5.D㊀6.A㊀7.B 8.(1)控制代谢㊀(2)实验操作使部分细胞损伤,进而导致其中一些细胞死亡㊀部分细胞的正常衰老㊁凋亡㊀(3)不能,培养1d后的结果差异,应是统计误差,由统计的样本不够大造成㊀(4)为红细胞中大量的血红蛋白提供必要的空间,以加强血红蛋白对氧气的运输(或红细胞在形成时,其代谢程序已由有核的造血干细胞确定)9.(1)B部分含有少量的原乙细胞核转录的m R N A,它能指导合成少量原乙伞藻的蛋白质.A部分则能指导合成甲伞藻的蛋白质,因而嫁接形成的帽状体有甲㊁乙两种伞藻的蛋白质,故呈中间类型.㊀(2)这说明细胞质中各种代谢活动或生命现象受细胞核控制,最终决定生物性状的主要是细胞核.㊀(3)在伞帽尚未长成㊁核不分裂时,将幼小伞帽切去,嫁接上一个长成的伞帽,这个原不该分裂的核就开始分裂了.3第5课时㊀细胞核的结构课前导引三㊁课前预习知识点1㊀(1)核膜㊀(2)主要有D N A和蛋白质㊀遗传信息的载体㊀同种物质在细胞的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㊀(3)某种R N A㊀核糖体㊀(4)核孔㊀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知识点2㊀(1)简化的概括性㊀(2)数学模型㊀(3)物理模型知识点3㊀(1)自我调控㊀高度有序㊀(2)结构㊀代谢和遗传四㊁课前思考核膜有核孔.课堂精讲变式训练㊀A㊀C课后测评1.D㊀2.B㊀3.D㊀4.B㊀5.C㊀6.C㊀7.A㊀8.A㊀9.A ㊀10.B㊀11.D㊀12.A㊀13.C14.(1)细胞核的亚显微㊀(2)核孔㊀多㊀(3)D N A ㊀双缩脲试剂㊀(4)线粒体15.D㊀16.C第4章㊀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1课时㊀渗透现象、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课前导引三㊁课前预习知识点1㊀(1)半透膜㊀扩散㊀(2)半透膜㊀浓度差知识点2㊀(1)小于㊀大于㊀等于㊀(2)全透性㊀细胞液㊀细胞膜㊀液泡膜㊀半透膜㊀半透膜㊀细胞液㊀外界溶液㊀缩小㊀外界溶液㊀细胞液㊀增大㊀大于㊀质壁分离㊀小于知识点3㊀作出假设㊀设计实验㊀实施实验㊀记录结果㊀分析结果,得出结论㊀表达与交流四㊁课前思考1.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2.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会,植物细胞不会.课堂精讲变式训练㊀B㊀B课后测评1.A㊀2.D㊀3.D㊀4.B㊀5.B㊀6.B㊀7.D㊀8.A㊀9.D ㊀10.C㊀11.B㊀12.C㊀13.D㊀14.A第2课时㊀物质跨膜运输课前导引三㊁课前预习知识点1㊀(1)选择透过性㊀大㊀原生质层㊀细胞壁㊀大于㊀(2)质壁分离复原知识点2㊀(1)S i4+㊀M g2+和C a2+㊀M g2+和C a2+㊀S i4+㊀高于㊀矿物质㊀(2)顺相对含量梯度的㊀选择性㊀(3)选择透过性四㊁课前思考1.不能.2.蛋白质.课堂精讲变式训练㊀C㊀A课后测评1.C㊀2.A㊀3.D㊀4.A㊀5.C㊀6.B㊀7.A㊀8.B㊀9.D 10.(1)质壁分离㊀高浓度的蔗糖溶液㊀(2)原生质层㊀(3)A>C>B㊀(4)B11.D㊀12.B㊀13.D14.(1)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或探究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水和吸水,或证明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等)㊀(2)(中央)液泡㊀原生质层㊀(3)D㊀D㊀(4)细胞长时间处于高渗溶液中易导致死亡㊀(5)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㊀(6)探究蔗糖溶液浓度对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影响第2节㊀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课时㊀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前导引三㊁课前预习知识点1㊀脂质和蛋白质㊀双层㊀流动镶嵌知识点2㊀(1)流动性㊀(2)运动的㊀(3)糖蛋白㊀糖脂四㊁课前思考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课堂精讲变式训练㊀A㊀D课后测评1.D㊀2.B㊀3.C㊀4.A㊀5.B㊀6.C㊀7.C㊀8.C㊀9.B ㊀10.D11.(4)A㊁B装置中牛蛙皮肤具有选择透过性;C㊁D 装置中牛蛙皮肤不具选择透过性㊀牛蛙皮肤具有由外向内的选择透过性㊀虽为新鲜的牛蛙皮肤,但不具有由内向外的选择透过性㊀经酒精处理过的牛蛙皮肤细胞已死亡,细胞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㊀经酒精处理过的牛蛙皮肤细胞已死亡,细胞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12.B第3节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4课时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前导引三㊁课前预习1.(1)自由扩散㊀水㊀O2㊀乙醇㊀(2)载体蛋白㊀能量㊀2.低浓度㊀高浓度㊀载体蛋白㊀能量㊀3.(1)细胞膜㊀囊泡㊀(2)囊泡㊀细胞膜四㊁课前思考1.大分子物质以胞吞和胞吐方式进出细胞,这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但不属于跨膜运输.2.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课堂精讲变式训练㊀A㊀D课后测评1.C㊀2.B㊀3.B㊀4.A㊀5.D㊀6.C㊀7.C㊀8.A 9.(1)自由扩散㊀协助扩散㊀主动运输㊀胞吐(2)葡萄糖㊀(3)载体蛋白㊀核糖体㊀(4)D(或胞吐)㊀具有一定的流动性㊀(5)C㊁D(或主动运输和胞吐)10.B㊀11.A㊀12.B㊀13.C14.(1)糖蛋白㊀(2)O2㊁C O2㊀乙㊀(3)d㊁a㊀丙415.D㊀16.A第5章㊀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㊀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㊀酶的作用和本质课前导引三㊁课前预习知识点1㊀(1)化学反应㊀(2)常态㊀活跃状态㊀(3)无机催化剂㊀降低活化能知识点2㊀(1)萨姆纳㊀蛋白质㊀(2)切赫和奥特曼㊀R N A四㊁课前思考降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细胞在温和条件下完成代谢活动.课堂精讲变式训练㊀C㊀D课后测评1.D㊀2.A㊀3.B㊀4.A㊀5.C㊀6.A㊀7.B㊀8.D㊀9.D 10.(1)2㊁3㊁4㊀(2)唾液中有淀粉酶,可以促进淀粉分解㊀(3)温度过高,使酶失去活性㊀(4)酸性过强,使酶失去活性11.B第2课时㊀酶的特性课前导引三㊁课前预习知识点1㊀(1)活细胞㊀催化作用㊀(2)无机催化剂知识点2㊀(1)高效性㊀专一性㊀(2)温和四㊁课前思考1.专一性指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2.不是.例如:唾液淀粉酶和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就不同,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最适p H值也不同.课堂精讲变式训练㊀A㊀C㊀B课后测评1.A㊀2.D㊀3.C㊀4.D㊀5.C 6.(1)蛋白酶㊀(2)蛋白膜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了㊀(3)高温使蛋白酶失去活性,蛋白质不能被分解(4)不能㊀因为丝织物和毛制品的化学本质都属于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会被分解7.B㊀8.D9.(1)蛋白质㊀(2)底物量一定,底物已被消耗尽㊀(3)不变㊀在p H=2时,酶已失活㊀(4)C10.B第2节㊀细胞的能量 通货 A T P 第3课时㊀细胞的能量 通货 A T P 课前导引三㊁课前预习知识点1㊀(1)三磷酸腺苷㊀(2)A P~P~P (3)30.54k J/m o l知识点2㊀(1)远离A㊀(2)动态平衡㊀(3)呼吸作用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点3㊀(1)绝大多数㊀(2)A T P水解㊀吸能㊀㊀四㊁课前思考一分子腺嘌呤㊁一分子核糖和三分子磷酸.课堂精讲变式训练㊀C㊀D课后测评1.D㊀2.D㊀3.B4.(1)A T P㊁A D P之间的相互转化㊀(2)细胞内的A T P含量动态稳定㊀A T P浓度不变,但部分A T P被分解,新的A T P又重新合成㊀(3)A C D㊀(4)A P~P~P ㊀C㊁H㊁O㊁N㊁P5.A㊀6.C㊀7.B8.(1)肌肉收缩㊀(2)呼吸作用㊀能量㊀(3)细胞中A T P有一定量的储存9.(1)化学能㊀光能㊀发光器发荧光需要能量,而在发光器粉末中能量物质是有限的㊀(2)甲瓶中不出现荧光,乙瓶中出现荧光㊀(3)萤火虫发光器发光需要消耗能量,A T P是直接能源物质,葡萄糖不是直接能源物质10.D第3节㊀A T 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第4课时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课前导引三㊁课前预习知识点1㊀(1)有机物㊀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㊀(2)A T P ㊀热能知识点2㊀(1)兼性厌氧㊀(2)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㊀(3)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㊀酒精四㊁课前思考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根据其由蓝变绿再变黄的时间长短判断产生C O2的多少.课堂精讲变式训练㊀D㊀C课后测评1.B㊀2.B3.(2)用等量清水代替N a OH溶液,其他设计不变㊀向左移动㊀不变㊀不变㊀向右移动㊀向左移动㊀向右移动4.D㊀5.D㊀6.B7.(1)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㊀(2)消耗氧的体积㊀消耗氧和释放二氧化碳的体积之差㊀(3)0.85㊀(4)煮过的发芽种子和蒸馏水㊀用于校正装置1和2内因物理因素(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容积变化8.B㊀9.D第5课时㊀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原理应用课前导引三㊁课前预习知识点1㊀(1)氧㊀彻底㊀大量A T P㊀(2)逐步(3)热能知识点2㊀(1)无氧呼吸㊀(2)葡萄糖㊀(3)第一知识点3㊀(1)缺氧㊀(2)无氧呼吸四㊁课前思考正常的体温能够保持酶活性的正常,有效催化细胞呼吸的相关化学反应.课堂精讲变式训练㊀D㊀A㊀D课后测评1.C㊀2.A㊀3.C㊀4.D㊀5.B56.(1)丙酮酸㊀(2)A C D㊀D㊀A C㊀C D㊀(3)无氧呼吸(乳酸发酵)㊀无氧呼吸(酒精发酵)7.(1)丙酮酸㊁水㊁二氧化碳㊀(2)少㊁少㊁多㊀(3)线粒体㊀丙酮酸和[H]㊀(4)4㊀(5)乳酸㊀细胞质基质8.D㊀9.C㊀10.B11.(1)丙酮酸㊀细胞质基质㊀(2)②㊀①②④(3)①③㊀①④㊀(4)种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了水(5)1ʒ312.C13.(1)线粒体基质㊀A㊀(2)减缓㊀30第4节㊀能量之源 光与光合作用第6课时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课前导引三㊁课前预习知识点1㊀(1)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㊀(2)蓝紫光和红光㊀蓝紫光知识点2㊀(1)色素分子㊀酶㊀(2)基粒㊀基质㊀(3)类囊体的薄膜知识点3㊀(1)无水乙醇㊀(2)溶解度四㊁课前思考1.不是.像蓝藻等生物,具有光合色素和光合作用相关的酶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2.叶绿素只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对于黄光和绿光的吸收很少,这些光就被反射出来,使叶子呈现出绿色.课堂精讲变式训练㊀B㊀C课后测评1.B㊀2.B㊀3.C4.(1)无水乙醇㊀溶解色素㊀二氧化硅㊀碳酸钙㊀防止色素被破坏㊀(2)单层尼龙布㊀(3)细㊁齐㊁直(4)防止层析液挥发㊀叶绿素a㊀(5)叶绿素b㊁叶绿素a㊁叶黄素㊁胡萝卜素5.B㊀6.D㊀7.C8.(1)对人无害的有机溶剂(酒精)㊀叶绿素溶于有机溶剂,应考虑溶剂对人体的影响㊀(2)8.0㊀实验中自变量的变化应有规律且应考虑碱性p 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㊀(3)酸性㊀会因叶绿素被破坏造成食品失绿而影响品质㊀(4)纸层析法,其主要步骤:①制备滤纸条;②画色素液细线;③用层析液分离色素;④观察色素带.9.B㊀10.C第7课时㊀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课前导引三㊁课前预习知识点1㊀(1)更新空气㊀淀粉㊀O2来自于H2O㊀C O2中的碳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㊀(2)光能㊀二氧化碳和水㊀氧气知识点2㊀(1)有光㊀氧气和[H]㊀(2)固定㊀(3)活跃的化学能知识点3㊀(1)氧化㊀(2)自养型四㊁课前思考关键在于生物自身能否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供自身生命活动使用.课堂精讲变式训练㊀D㊀B㊀D㊀B课后测评1.B㊀2.C㊀3.C㊀4.C㊀5.C㊀6.D㊀7.C㊀8.D㊀9.D10.(1)为光合作用提供C O2㊀(2)气孔关闭,C O2供应不足㊀(3)A㊁C㊀(4)光照强度㊀(5)右㊀(6)C 11.C12.(1)高于㊀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㊀光照㊀基质㊀(2)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㊀A T P和[H]第6章㊀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㊀细胞的增殖第1课时㊀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课前导引三㊁课前预习知识点1㊀(1)表面积㊀体积㊀越小㊀越低㊀(2)细胞核知识点2㊀(1)细胞增殖㊀生长㊀发育㊀繁殖㊀遗传㊀(2)物质准备㊀物质准备㊀细胞分裂㊀(3)有丝分裂㊀无丝分裂㊀减数分裂知识点3㊀(1)连续分裂的细胞㊀一次分裂完成时㊀下一次分裂㊀分裂间期㊀分裂期㊀不同㊀90%~95%㊀(2)D N A分子的复制㊀有关蛋白质的合成㊀生长㊀核仁㊀核膜㊀染色质丝㊀染色体㊀从细胞的两极㊀纺锤体㊀染色体的着丝点㊀赤道板㊀着丝点㊀姐妹染色单体㊀核膜㊁核仁㊀纺锤体㊀细胞板㊀细胞壁㊀(3)中心体㊀星射线㊀细胞膜㊀(4)复制㊀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㊀生物的遗传知识点4㊀纺锤丝㊀染色体㊀蛙四㊁课前思考1.象与鼠相应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大小无明显差异.2.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还要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课堂精讲变式训练㊀C㊀C㊀C课后测评1.B㊀2.A㊀3.A㊀4.D㊀5.C㊀6.A㊀7.C㊀8.A㊀9.B ㊀10.B㊀11.D㊀12.C㊀13.B㊀14.D㊀15.C㊀16.C㊀17.B 18.(1)45㊀45m i n后曲线A开始下降,表明着丝点与相应一极的中心粒之间的距离开始逐渐缩小,说明每个着丝点已经分裂成两个着丝点并开始向两极移动㊀(2)B C19.C第2课时㊀实验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课前导引三㊁课前预习知识点1㊀(1)根尖㊁芽尖等分生区㊀独立性㊀不同㊀龙胆紫溶液㊀染色体㊀(2)95%㊀(3)解离㊀漂洗㊀染色㊀制片㊀低倍显微镜㊀正方形,排列紧密㊀分裂中期㊀因为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知识点2㊀(1)越小㊀越低㊀细胞表面积与体积㊀(2)细胞核㊀D N A㊀(3)紫红色㊀细胞大小㊀物质运输效率㊀制备琼脂块㊀N a OH㊀琼脂块的颜色变化㊀相同㊀减小㊀越小㊀越小㊀越低四㊁课前思考1.根尖㊁芽尖等分生区.2.细胞的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课堂精讲变式训练㊀B㊀D6课后测评1.C㊀2.A㊀3.B㊀4.A㊀5.D㊀6.D㊀7.D㊀8.C㊀9.B 10.(1)解离㊀用解离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㊀(2)染色㊀使染色体(染色质)着色㊀(3)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㊀(4)分生㊀(5)载玻片㊀分生㊀呈正方形,排列紧密11.(1)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㊀(2)大小不等的琼脂块㊀(3)酚酞遇碱变红12.C㊀13.B㊀14.D15.(1)分生区㊀(2)后㊀(3)AңFңEңD16.B第2节㊀细胞的分化第3课时㊀细胞的分化课前导引三㊁课前预习知识点1㊀(1)个体发育㊀一个或一种㊀形态㊀结构㊀生理功能㊀稳定性差异㊀(2)持久性㊀普遍存在(3)个体发育㊀专门化㊀生理功能㊀(4)遗传信息知识点2㊀(1)已分化㊀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㊀(2)韧皮部㊀发育成完整植株㊀细胞核㊀卵细胞㊀细胞核知识点3㊀(1)分裂和分化㊀(2)造血干细胞四㊁课前思考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课堂精讲变式训练㊀C㊀B课后测评1.C㊀2.D㊀3.A㊀4.D㊀5.C㊀6.C㊀7.A㊀8.C㊀9.A ㊀10.C11.(1)细胞增殖㊀细胞分化㊀后㊀(2)遗传信息或染色体数㊀(3)不能㊀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未被激活㊀(4)全能㊀(5)a㊀(6)8㊀D N A复制㊀细胞壁12.A㊀13.B第3节㊀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第4课时㊀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课前导引三㊁课前预习知识点1㊀(1)个体㊀普遍衰老㊀(2)减少㊀减慢㊀降低㊀改变㊀体积增大㊀收缩㊀呼吸速率㊀色素知识点2㊀(1)基因㊀自动结束㊀细胞编程性死亡㊀发育㊀内部环境㊀(2)正常代谢活动㊀损伤和死亡四㊁课前思考1.人体的衰老特征:白发,皱纹,老年斑,耳聋,眼花,行动迟缓,记忆力减退.2.略.课堂精讲变式训练㊀A㊀D课后测评1.A㊀2.A㊀3.C㊀4.C㊀5.C㊀6.D 7.(1)C㊀线粒体㊀(2)A㊀C㊀(3)C8.C㊀9.D㊀10.C㊀11.B12.(1)B㊀(2)基因选择性表达㊀(3)组成尾的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编程性死亡13.C㊀14.C第4节㊀细胞的癌变第5课时㊀细胞的癌变课前导引三㊁课前预习知识点1㊀(1)致癌因子㊀遗传物质㊀恶性增殖㊀(2)遗传物质㊀致癌因子知识点2㊀(1)无限增殖㊀(2)形态结构㊀(3)糖蛋白㊀显著降低㊀分散和转移知识点3㊀(1)紫外线㊀X射线㊀(2)化学㊀(3)病毒知识点4㊀(1)生长和分裂㊀增殖㊀(2)突变四㊁课前思考日光浴使皮肤基底层细胞中的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化成维生素D,可以预防佝偻病㊁骨质疏松症;同时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表皮细胞可以产生黑色素,保护内部组织和器官.课堂精讲变式训练㊀A课后测评1.D㊀2.C㊀3.B㊀4.A㊀5.D㊀6.B㊀7.A㊀8.C㊀9.D ㊀10.C㊀11.B㊀12.C㊀13.A㊀14.A15.(1)无限增殖㊀糖蛋白㊀转移㊀(2)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㊀(3)细胞分裂㊀细胞分化㊀全能(4)有,表皮细胞与神经细胞含有的基因是一样的,因为它们都是由一个共同的受精卵分裂㊁分化而来的16.B㊀17.C第1章测评卷1.D㊀2.C㊀3.B㊀4.D㊀5.D㊀6.A㊀7.C㊀8.D㊀9.A ㊀10.B㊀11.B㊀12.A13.(1)细胞(个体)㊀(2)种群㊀(3)群落㊀(4)有㊀(5)有细胞壁㊁细胞膜㊁细胞质和D N A㊀蓝藻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没有染色体㊀叶绿素㊀自养14.Ⅰ.(1)+㊀+㊀ ㊀+㊀+㊀+㊀ ㊀ (2)D㊀(3)镜头应该用擦镜纸擦拭,不能用纱布㊀不应滴生理盐水,应滴加清水㊀临时装片要加盖玻片Ⅱ.(1)叶绿体㊀多样㊀统一㊀(2)细准焦螺旋㊀凹第2章测评卷1.D㊀2.D㊀3.C㊀4.B㊀5.A㊀6.B㊀7.A㊀8.A㊀9.B ㊀10.C㊀11.B12.(1)包括蛋白质㊁核酸㊁糖类㊁脂质㊁无机盐㊁水.㊀(2)蛋白质㊀组成细胞的结构物质㊁催化㊁运输㊁免疫㊁调节等㊀氨基酸的种类㊁排序㊁数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13.(1)脱氧核糖核苷酸㊀D N A㊀(2)脱水缩合㊀(3)a(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顺序变化多端㊀B(D N A)的结构具有多样性㊀(4)利用蛋白酶除去D中的A14.(1)70ħ淀粉分解为还原糖的速度最快㊀(2)马铃薯中的淀粉不能被分解为还原糖(缺乏相应的酶)㊀(3)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㊀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㊀等量淀粉溶液㊀等量斐林试剂㊀水浴加热1~2m i n㊀A管出现砖红色沉淀,B管呈蓝色㊀(4)唾液淀粉酶㊀氧化分解为C O2㊁H2O及释放能量;合成糖原(肝糖原㊁肌糖原);转变成非糖物质(脂肪㊁某些非必需氨基酸)7。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三节第1课时扩散和渗透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学案浙科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三节第1课时扩散和渗透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学案浙科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学案浙科版必修第一册:第三节物质通过多种方式出入细胞课程目标第1课时扩散和渗透、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知识点一扩散和渗透1.扩散和渗透(1)扩散①含义:分子或离子从__高__浓度处向__低__浓度处运动的现象。

②结果:分子或离子分布均匀,直到__平衡__。

此后分子或离子仍在继续运动,维持着平衡的状态。

(2)渗透①含义:一般来说,__水分子____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②方向:从水分子数相对较多(溶液浓度__低__)的一侧进入水分子数相对较少(溶液浓度__高__)的一侧。

【提醒】扩散使扩散分子分布均匀,此后通过分子继续运动维持平衡状态;但渗透平衡时,膜两侧不一定能够实现浓度平衡。

2.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小思考:没有膜,渗透作用能否发生?膜两侧没有浓度差,渗透作用能否发生?渗透作用发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什么?【答案】不能。

不能。

有半透膜;膜两侧存在浓度差。

知识点二活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1.实验原理(1)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和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具有__选择透过__性,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__细胞液__具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和失水。

(3)细胞壁和细胞膜及其以内部分都有一定的伸缩性,且细胞膜及其以内部分的伸缩性较大。

2.实验步骤3.实验结论成熟植物细胞能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提醒】植物细胞不会吸水涨破,是因为细胞壁限制了植物细胞的过度膨胀。

质壁分离中的“质”指的是原生质层,“壁”指的是细胞壁,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小思考:当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充满的是什么液体?【答案】蔗糖溶液(外界溶液)。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渗透属于扩散,扩散也属于渗透。

( ×)(2)因为动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所以动物细胞不能发生渗透作用。

必修一课时划分(湘教版

必修一课时划分(湘教版
理必修一课时划分(湘教版,参照教师用书课时分法)
序号
章节
标题
页码
1
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P6~11
2
第一章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P12~15
3
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地球的自转
P16~20
4
第一章第三节(第二课时)
地球的公转
P20~24
5
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P25~27
6
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P47~52
12
第二章第三节(第三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P52~53
13
第二章第三节(第四课时)
常见的天气系统
P54~58
14
第二章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P59~63
15
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P66~69
16
第三章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P70~77
地壳的物质组成
P30~33
7
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地壳的物质循环
P33~35
8
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36~41
9
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P41~42
10
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P43~47
11
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
17
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与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P78~83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
8.读图1.19“我国民族的分布”思考、回答:
①汉族主要分布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地区。
②分布最广泛的民族是族,傣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_省。
③___________省是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
9.大杂居、小聚居的含义(从汉族、少数民族分布情况分析)
10.我国有哪些民族政策?
新知检测
各民族分布具有、的特点。

家。

5.说出分别反映哪个民族的风俗
A______族的______活动
B_____族的_______舞
C_____族的____舞
D______族的________运动
E____பைடு நூலகம்__族的________运动
板书设计
个民族族占92﹪
多个少数民族占8﹪
民汉族——部部最为集中
族民族分布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的
年级
八年级
教师
课题
第一章第三节民族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达成目标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知道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重点
我国的民族构成及分布
难点
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流程
检测预习
交代目标
1.我国大家庭中共有个民族,个少数民族。
2.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其他民族人口的比例是%,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人口有。
3.各民族不论大小,。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以利于保障少数民族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物的权利,利于加快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5.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民族的和保持自己的自由,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第1章 第3节 地球的阅读

第1章 第3节 地球的阅读
5、认识地图上的通用的图例。
教师点拨
一、地图上的比例尺三种表示法线段式
数字式
文字式
二、地图上的方向一般式
特殊指向标
经纬网地图
三、地图上的图例
四、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合作探究
怎么样认识不同经纬网地图上的方向
小 结
本课介绍的是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自学检测
导航练习册
板书
设计
比例尺
一、认识地图方向
图例
二、地图的实际应用
教学回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月日
课题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课时
1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比例尺比较大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知识的意识,正确对待知识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地图的方向
教学难点
地图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教学方法
自我学习活动、讨论总结知识
教具
地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自备
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经纬线的指示方向?
自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比例尺。
2、知道地图的比例尺比较大小。
3、了解地图上的方向。
4、知道地图上的图例。
自学
指导
1通过阅读资料和地图认识比例尺
3、运用地图来实际分析地图上的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法。
4、通过不同的地图来认识地图的三种方向表示法。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3节地球的历史第二课时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3节地球的历史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重点
1.生物演化简史。
教学难点
1.地质年代的划分。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相关资料查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地球的演化历程。
教学过程
一、地球的演化历程
(一)前寒武纪
通过视频展示前寒武纪地球的演化。认识前寒武纪的基本特征: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前,包含冥古宙、太古宙、无古宙;地球大气层、海洋、陆地慢慢形成,地球逐渐变成原始生命的家园;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该时期的地层中。
教学内容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
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将地层与化石一一对应,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
综合思维:从时间维度,整合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大气、地质、生物)要素特征。
地理实践力:从恐龙灭绝等地质事件、地球演化的漫长过程,感受科研探索求真的魅力。
人地协调观:用图表概括各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特征、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过程。
请学生完成活动课,巩固对地球演化的认识。
安全提示
上下楼梯不打闹,放学路上要慢行!
练习设计
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板书设计
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
距今4.19至2.52亿年前: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海洋面积继续缩小,气候变干,水源稀少;早期鱼类繁衍,中期进化登陆成两栖类,晚期进化成爬行动物;裸子植物出现,蕨类植物繁盛,森林茂密,重要的成煤时期。
古生代末期,物种大灭绝,95%的物种消失,古生代由此告终。
(三)中生代
视频展示中生代地球的演化,并归纳特征: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中后期,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向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极度兴盛,主要成煤期;末期物种大灭绝,恐龙灭绝。中生代的中后期是生物演化的一个重要时期。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一节 第3课时 热化学方程式 燃烧热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一节 第3课时 热化学方程式 燃烧热
B.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 2CH3OH(l) + 3O2(g) = 2CO2(g) + 4H2O(1) △H= – 1452 kJ/mol
3
2
② CH3OH(l) + O2(g) = CO2(g) + 2H2O(1) △H= –726 kJ/mol
四、联系实际—燃料的选择
【思考】以下为部分燃料的燃烧热,结合燃料本身的特点及燃料的选择条件,
1、热化学方程式:能表明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H2(g)+ O2(g) = 2H2O(g) △H = – 484 kJ/mol
1
H2(g)+ O2(g)=
2
H2O(g) △H = –242 kJ/mol
1
H2(g)+ O2(g)=
2
H2O(l) △H = –286 kJ/mol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 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
【课堂练习】依据事实,写出以下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1)1 mol 甲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为890 kJ
CH4(g)+ 2O2(g) = CO2(g) + 2H2O(l) △H = – 890 kJ/mol
(2)28 g CO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g)释放的能量为283 kJ
1
2
CO(g)+ O2(g)= CO2(g) △H = – 283 kJ/mol
2CO(g)+ O2(g) = 2CO2(g) △H = – 566 kJ/mol

×
三、反应热的应用—燃烧热
【课堂练习】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叙述正确的是(
B
)
A.乙烷的燃烧热为-1559 kJ/mo1,则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南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核心导学讲练
教材活动点拨
学业达标测试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总结如下:
日期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3 月 21 日前后 6 月 22 日前后 9 月 23 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 直射赤道,直射点向北移动 直射北回归线,开始向南移动 直射赤道,直射点向南移动
冬至日 12 月 22 日前后 直射南回归线,开始向北移动
度变化图(乙图),完成(1)~(2)题。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核心导学讲练
教材活动点拨
学业达标测试
(1) 甲 图 中 M 点 的 纬 度 和 乙 图 中 N 点 对 应 的 月 份 分 别 是 ( ) A.30°、1月 C.60°、1月 B.60°、7月 D.30°、7月 )
(2)当公转线速度为N点对应速度时(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核心导学讲练
教材活动点拨
学业达标测试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核心导学讲练
教材活动点拨
学业达标测试
一、教材第13页读图思考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 呈顺时针旋转。如下图所示: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核心导学讲练
教材活动点拨
学业达标测试
二、教材第14页读图思考(上)
角速度
线速度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核心导学讲练
教材活动点拨
学业达标测试
3.地球公转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核心导学讲练
教材活动点拨
学业达标测试
判断南北半球和地球自转方向
(1)当明确告知地球自转方向时,直接根据“北逆南顺”判 断即可。下图所示为南半球。
(2)当未告知地球自转方向但有经度时,可根据经度变化规
慢。
答案:(1)B (2)D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核心导学讲练
教材活动点拨
学业达标测试知ຫໍສະໝຸດ 点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高考指数:★★★☆☆)
(重难系数:★★☆☆☆
1.黄赤交角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核心导学讲练
教材活动点拨
学业达标测试
黄道 平面之间的交角。 (1)概念:赤道平面与_______
(2) 规 律 : 地 球 在 公 转 过 程 中 , 地 轴 的 空 间 指 向 和
提示:黄赤交角的度数,也就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半球
移动范围的最高纬度数,即地球上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核心导学讲练
教材活动点拨
学业达标测试
1.黄赤交角及其特点 黄赤交角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轴、两面、三角度”和 “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其含义如下: 特点 一轴 一轴两面 三角度 黄道平面 赤道平面 含义 地轴(自转轴,与赤道平面垂直) 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 地球自转的平面,与地轴垂直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核心导学讲练
教材活动点拨
学业达标测试
(1)黄赤交角为24.24°时(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
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2)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 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A.①② ) ③在南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④最低纬度为22.10° B.①④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第1课时
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与太阳直 射点的移动
核心导学讲练
教材活动点拨
学业达标测试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公转的 轨道和黄赤交角。
2.理解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之间的关系。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核心导学讲练
教材活动点拨
学业达标测试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C.②③
D.③④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核心导学讲练
教材活动点拨
学业达标测试
解析: 第 (1) 题,当黄赤交角为 24.24°时,即黄赤交角变
大时,回归线度数增大,极圈度数减小,回归线与极圈之间 (温带地区)的范围缩小,故B项正确;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地 区)的范围扩大,故A项错误;极圈与极点之间 (寒带地区)的范 围扩大,故C项错误;地球上出现极昼和极夜的范围扩大,故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核心导学讲练
教材活动点拨
学业达标测试
2 .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 变 , 现 在 约 为 23.5° , 最 大 时 可 达 24.24° , 最 小 时 为
22.10°,变动周期约4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
的变动示意图,完成(1)~(2)题。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核心导学讲练
教材活动点拨
学业达标测试
位于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其运动的角速度和地球自
转的角速度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提示:相同。位于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相对地球静 止,故其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核心导学讲练
教材活动点拨
学业达标测试
3.地球公转 太阳 的运动。 (1)概念:地球绕__________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三个基 本不变 两个变
三个基 本不变
两个变
核心导学讲练
教材活动点拨
学业达标测试
2.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 一定的时期内可以看做是不变的。而由于地球的公转,太阳和 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化。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 表接收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为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 黄赤交角 23°26′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核心导学讲练
教材活动点拨
学业达标测试
特点 地轴与黄道 一轴两 平面的夹角 面三角 地轴与赤道 度 平面的夹角
含义 与黄赤交角互余,为66°34′ 90°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 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23°26′ 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黄道平面与赤 道平面的交线、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 是变化的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核心导学讲练
教材活动点拨
学业达标测试
五、教材第16页活动 (1)画出三条特殊纬线。
(2)画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的直射点。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核心导学讲练
教材活动点拨
学业达标测试
(3)画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四、教材第15页活动
1.略。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核心导学讲练
教材活动点拨
学业达标测试
2. 运动 旋转 形式 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角速度 除南北两极点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 极减小
自转 地轴
自西 1日(恒星日 向东 或太阳日)
外,各处都相
同(15°/h) 日点小
公转 太阳
自西 1年(恒星年 近日点大,远 近日点大, 向东 或回归年) 远日点小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核心导学讲练
教材活动点拨
学业达标测试
教材第14页
图1.16
0 读图1.16可知: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_____
赤道 15°/h ;自转线速度大小从__________ 外,其余各地均为__________
0 两极 向__________ 逐渐减小,两极为__________ ,这说明影响自转 纬度高低 。 线速度大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
黄赤交角 的大小可以看做是不变的。 __________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规律。
365日5时48分46秒 。 (2)周期:1回归年,其时间长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核心导学讲练
教材活动点拨
学业达标测试
黄赤交角的大小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有什么关系?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核心导学讲练
教材活动点拨
学业达标测试
(4)区分近日点与远日点,如图中E处为近日点,F处为远 日点。根据近日点、远日点判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5)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和所在半球。如图,从D处
到B处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移至北回归线,然后南移至赤
道。 (6)判断不同日期地球在公转轨道的大致位置。如我国国庆 节,地球位于由B处到C处的运动轨道之间。
D项错误。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核心导学讲练
教材活动点拨
学业达标测试
第(2)题,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同时也影响太阳直射点
的移动范围,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呈 现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移动规律,②③正确;太阳直射 点移动的周期是1回归年,4万年是黄赤交角的变动周期,①错 误;太阳直射点最低的纬度应是0°(赤道上),④错误。 答案:(1)B (2)C
A.自转线速度变快
C.公转角速度较快
B.自转线速度变慢
D.公转角速度较慢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核心导学讲练
教材活动点拨
学业达标测试
解析:第(1)题,M点对应的线速度约为赤道上的一半,纬 度应为60°;N点公转速度最慢,应为远日点(7月初)。第(2) 题,当地球公转至N点时,其公转的线速度与角速度都达到最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核心导学讲练
教材活动点拨
学业达标测试
[规律总结]
地球公转运动图的判读
地理 必修1(配人教版)
核心导学讲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