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优秀教案课程

合集下载

新闻两则教案

新闻两则教案

新闻两则教案教案一:新闻报道分析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新闻报道,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新闻报道的能力。

3. 增加学生对时事新闻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新闻报道的特点和结构2. 新闻报道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3. 分析和评价新闻报道的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闻报道特点和结构(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新闻报道的特点和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内容和结尾等部分。

3. 阅读新闻报道(15分钟)教师将准备好的新闻报道分发给学生,让其阅读并标出标题、导语、主体内容和结尾等部分。

4. 分析新闻报道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新闻报道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了解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

5. 讨论并评价新闻报道(2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享给全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6. 拓展学习(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更多的新闻报道,扩大对时事信息的了解,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讨论。

7.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继续进行新闻报道的阅读和分析。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培养对新闻报道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新闻报道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闻报道的意义和思想内涵。

在拓展学习中,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讨论,增加了对时事信息的了解,提升了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新闻两则》教案

《新闻两则》教案

《新闻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定义和特点;2.学习如何分析和理解新闻报道;3.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新闻信息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新闻的定义和特点;2.新闻报道的结构;3.新闻写作的要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入新闻的概念,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新闻以及新闻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新闻的来源、内容以及对社会的作用。

2.新闻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场景,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图片内容。

接下来,教师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中的信息是否具有新闻的特点,比如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等。

3.新闻报道的结构(2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特点。

教师讲解新闻报道的常用结构,包括标题、导语、正文和结尾,帮助学生理解新闻报道的组织方式和写作技巧。

4.新闻写作的要点(3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和分组训练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新闻写作的要点。

教师讲解新闻标题的撰写规范,包括简洁明了、能够概括新闻内容等。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新闻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新闻素材,撰写简短而准确的新闻报道。

5.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新闻的定义、特点和写作要点。

同时,鼓励学生多阅读、多了解各类新闻,提高自己的新闻理解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在课堂训练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以及学生完成的新闻写作任务的质量。

教师还可以通过口头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五、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采访和报道活动,让学生近距离体验新闻的制作过程,提高其新闻写作的实践能力。

2.鼓励学生参与校园媒体或新闻社团的活动,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拓宽学生的视野和能力。

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2.图片素材;3.新闻报道的样本。

新闻两篇教案(五篇范文)

新闻两篇教案(五篇范文)

新闻两篇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新闻两篇教案1、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l、了解消息的一般特点,把握新闻的诸种要素。

2、探究本文是如何谋篇布局,一气呵成的。

3、理解消息的语言特点,体会本文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的语言。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1、阅读课文,理清层次,把握全文内容。

2、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和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3、学习写作消息,报道身边小事。

4、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一、介绍新闻的基本知识(课后习题一)新闻,广义包括:消息和通讯;狭义包括:消息。

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

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

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如本文)。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个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交待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或电稿来源)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背景,是新闻发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背景和结语可暗含在主体中。

明确:新闻:即消息,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记叙,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两则教案

新闻两则教案

新闻两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新闻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能够分析新闻报道的角度和立场;(3)能够提取新闻中的关键信息和要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新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新闻的关注和兴趣;(2)培养学生对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的尊重和追求;(3)培养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敏感性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新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新闻的定义和作用;(2)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客观性、全面性。

2. 新闻的结构和要素(1)新闻吸引读者的注意;(2)新闻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3)新闻主体:详细报道事件的经过和细节;(4)新闻结尾:总结全文,提出观点或建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热点新闻;(2)激发学生对新闻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新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介绍新闻的定义和作用;(2)强调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客观性、全面性。

3. 分析新闻的结构和要素:(1)讲解新闻的作用和写作技巧;(2)讲解新闻的作用和写作技巧;(3)讲解新闻主体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4)讲解新闻结尾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阅读一篇新闻,分析其结构和要素;2. 让学生找出新闻中的关键信息和要点;3. 让学生评价新闻报道的角度和立场。

五、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新闻写作练习;3. 学生互评,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新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新闻结构和要素的掌握情况;3. 学生新闻写作能力的提高情况。

六、教学内容3. 新闻的写作技巧和风格(1)新闻语言的特点:准确、简练、客观;(2)新闻写作的技巧:引语的使用、事实与评论的平衡、悬念的设置。

4. 新闻价值观和职业道德(1)新闻价值观:真实、客观、公正;(2)新闻职业道德:遵守法律法规、保护隐私权、避免歧视和偏见。

《新闻两则》教案(八年级必修)(5篇模版)

《新闻两则》教案(八年级必修)(5篇模版)

《新闻两则》教案(八年级必修)(5篇模版)第一篇:《新闻两则》教案(八年级必修)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学习新闻体裁的相关知识,了解新闻体裁的特点。

2.体会文中语言的准确精练、铿锵有力,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积累生难字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新闻背景,掌握两则新闻的写作意义。

2.通过比较了解新闻的不同特点。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与价值观增进学生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1.了解新闻的特点 2.抓住战争的主题教学难点:品味精练准确的语言。

课前准备:布置预习,熟悉课文内容,收集有关背景资料,绘制渡江示意图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要点: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介绍新闻背景,感知新闻内容,抓住新闻要素,理清新闻结构,分析新闻特点。

一、课文导入(有感情地朗诵毛泽东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宏大的战争场面,感受这场伟大的正义的战争。

二、检查预习1.请同学们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渡江战役的资料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教师补充,明确渡江战役背景。

2.字词学习荻港溃退歼灭锐不可当三、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新闻要素1.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在文中的示意图上画出三路大军的渡江区域,并分别标明渡江时间、人数、地点。

3.复习记叙的六要素,并指出本文中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新闻两则教案范文

新闻两则教案范文

新闻两则教案最新范文第一章:新闻的基本概念1.1 新闻的定义:介绍新闻的定义,包括新闻的五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

1.2 新闻的类型:解释不同类型的新闻,如头条、国内、国际、财经、体育等。

1.3 新闻的价值:探讨新闻的价值,包括真实性、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和趣味性。

1.4 新闻的来源:介绍新闻的来源,包括记者采访、新闻稿、新闻线索等。

第二章: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2.1 新闻的写作:讲解新闻的写作技巧,如简洁明了、吸引人、准确表达等。

2.2 新闻的写作:介绍新闻的写作方法,包括概括新闻主要内容、吸引读者兴趣等。

2.3 新闻主体的写作:讲解新闻主体的写作技巧,如合理安排段落、使用恰当的语言等。

第三章:新闻采访技巧3.1 采访准备:介绍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采访对象、准备问题等。

3.2 采访技巧:讲解采访过程中的技巧,如提问方法、倾听、记录等。

3.3 采访对象:介绍不同类型的采访对象,如当事人、目击者、专家等。

3.4 采访注意事项:探讨采访中的注意事项,如尊重采访对象、保护隐私等。

第四章:新闻编辑与排版4.1 新闻编辑:介绍新闻编辑的工作内容,包括筛选新闻素材、修改文章等。

4.2 新闻排版:讲解新闻排版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美观、易读等。

4.3 排版:介绍的排版技巧,如字体、字号、颜色等。

4.4 图片与图表的使用:讲解图片与图表在新闻中的使用方法,如选择合适的图片、图表的清晰度等。

第五章:新闻道德与职业操守5.1 新闻道德:介绍新闻道德的基本原则,如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等。

5.2 新闻职业道德:讲解新闻职业道德的要求,如保护新闻来源、避免利益冲突等。

5.3 新闻操守:探讨新闻从业人员的操守问题,如遵守法律法规、保护个人隐私等。

5.4 新闻责任:介绍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的责任,如提供准确信息、引导公众舆论等。

第六章:新闻摄影与视觉编辑6.1 摄影技巧:介绍新闻摄影的基本技巧,如构图、光线、焦距等。

《新闻两则》教案优秀7篇

《新闻两则》教案优秀7篇

《新闻两则》教案优秀7篇《新闻两则》自读理解卷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3体会蕴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方法1探究式教学2分小组讨论学习重难点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流程图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②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3体会蕴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新闻:即消息③,也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特点:④及时、准确、生动结构:⑤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主体层次⑥小结及作业:⑦讲解链接① 板书标题,稍微提一下作者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② 板书学习目标,点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有目的的阅读课文。

③ 简介新闻的概念,提示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回答新闻的第一个特点,及时性,强调一个“新”字。

结合课后第一题,使学生明确阅读新闻就要抓住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这一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叙文的六要素相一致。

④ 准确、生动这两个特点先不说,在分析课文的主体部分时有学生总结。

然后要求学生阅读课文⑤ 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课后第二题,找出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并理解各自的作用。

标题:概括全文导语:提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详细阐释导语的内容背景、结语:往往暗含在主体中为使学生掌握,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前一个学生随意说出一个来,后面的学生按顺序说出后一个,强化记忆。

⑥ 主体可分为三个层次:一、中路军『抓住“首先”一词,明确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二、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提示了为什么接着写西路军』三、东路军在分析层次的基础上,揭示新闻的语言特点,同时结合课后第三题,理解语言简洁、生动的表现手法。

“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经过了激烈的战斗;“渡至”有横渡和到达两层意思,语义丰富;“二十四小时既已”时间明确,速度快,作战顺利。

新闻两则教案

新闻两则教案

新闻两则教案新闻教案一:全球疫情数据发布方式改变引发争议教学目标1.了解全球疫情数据发布方式的变化;2.分析不同发布方式的优缺点;3.探讨公众对于疫情数据透明度的需求。

教学内容1.引入话题:介绍全球疫情爆发以来,不同国家和机构所采用的数据发布方式;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发布方式进行分析,包括政府发布、媒体报道、社交媒体传播等;3.小组交流:每个小组分享所选择发布方式的优点和缺点,并进行讨论;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发布方式的优缺点,并探讨公众对于疫情数据透明度的需求。

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不同发布方式的优缺点,发展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组织讨论:通过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疫情数据透明度的思考与讨论。

教学评价1.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2.问题解答能力:评价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回答准确度和深度;3.总结归纳能力:评价学生总结所学内容的准确度和逻辑性。

新闻教案二:环保行动席卷全球教学目标1.了解环保行动的意义和背景;2.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推行的环保行动;3.探讨个人在环保行动中的角色和责任。

教学内容1.引入话题:介绍全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环保行动的必要性;2.学生发言:请学生就身边的环保行动进行发言,包括垃圾分类、能源节约等;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保行动进行分析;4.小组交流:每个小组分享所选择国家或地区的环保行动,并进行讨论;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环保行动的意义和个人在环保行动中扮演的角色和责任。

教学方法1.分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能力;2.学生发言:通过学生的发言,增强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意识;3.观察实践: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环保行动,加深其对环保意义的认识。

教学评价1.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2.环保行动分析报告:评价学生对所选国家或地区环保行动的分析准确度和深度;3.总结归纳能力:评价学生对环保行动意义和个人责任的总结准确度和逻辑性。

新闻两则教案优秀5篇

新闻两则教案优秀5篇

新闻两则教案优秀5篇《新闻两则》导学案篇一课题:录音新闻学习目标1.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新闻形式的异同。

2.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自然结合。

3.理解本文报道的安排顺序。

学习重、难点1.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自然结合。

2.理解本文报道的安排顺序。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本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字音互填,并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停泊()áo()翔锚()自力gēng()生shuò()大参数()瞬间()欢呼què( )跃潜艇()瞄()顷刻()2.选词填空。

(1)它是全船所有测量设备的控制中心,带动着各种电子、光学测量设备,严密________(寻找、搜寻、搜索)着目标。

(2)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________(情况、情景、场景)的实况。

(3)这一个个兴奋的报告,打破了机房内的________(沉寂、沉默、寂静)。

3.通过收音机听1—2则有意义的广播,并做详细笔录。

4.收集有关录音新闻的知识。

5.读完文章,你有疑问吗?请将你的疑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二、课堂助学1.导入。

2. 检查课前学习情况:①组织学生读一读新闻广播的笔录。

②组织交流、评价,学生发表见解。

3.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①认真读课文。

朗读或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熟悉课文内容,初步体会录音新闻的特点。

②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③再读课文,了解火箭发射过程,找出新闻的标题和导语,从文中画出表示时间的词句。

讨论分析:本文是如何条理清楚地报道运载火箭水下发射的?④三读课文,体会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的语言特点。

⑤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4. 合作学习①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②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5.交流反馈①再读课文,了解火箭发射过程,找出新闻的标题和导语,从文中画出表示时间的词句,讨论分析:本文是如何条理清楚地报道运载火箭水下发射的?②三读课文,体会口语和书面语。

新闻两则 教案

新闻两则 教案

新闻两则教案教案一:新闻分析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定义和特点。

2.学习如何分析新闻的要素:标题、导语、正文、结尾等。

3.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新闻素养。

二、教学重点1.新闻的定义和特点。

2.新闻的要素分析。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提高学生的新闻素养。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新闻样本。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则精彩的新闻标题和导语,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新知讲解讲解新闻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新闻的目的、时效性和客观性等。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则新闻,分析新闻的标题、导语、正文和结尾等要素,并讨论新闻的背景、涉及的人物、地点、事件等。

4.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分析的新闻要素和背景。

5.拓展延伸通过分析新闻要素和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新闻的角度选择、信息传递方式、报道的客观性等问题。

6.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的新闻要素分析方法和新闻素养。

教案二:写新闻报道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报道的要素和结构。

2.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

3.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1.新闻报道的要素和结构。

2.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

三、教学难点1.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

2.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新闻样本。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则精彩的新闻报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新知讲解讲解新闻报道的要素和结构,引导学生了解新闻标题、导语、倒扣法等写作技巧。

3.写新闻报道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则新闻,按照要求写一篇新闻报道,并注意新闻要素的运用。

4.小组互评各小组互相评价和修改对方的新闻报道,提出改进意见。

5.展示汇报请数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新闻报道,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6.拓展延伸通过对新闻报道的展示和评价,引导学生思考新闻标题的吸引力、导语的简洁性、结构的完整性等问题。

7.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的新闻写作技巧和信息搜集整理能力。

新闻两则优秀教案

新闻两则优秀教案

新闻两则优秀教案教案标题:新闻两则优秀教案教案一:《探究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主观性》教学目标:1. 了解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概念及区别;2. 分析新闻报道中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因素;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媒体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含义;2. 分辨新闻报道中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因素。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多个新闻报道样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新闻报道客观性与主观性的思考。

2. 概念讲解:介绍客观性与主观性的概念,并与新闻报道联系起来,解释二者之间的区别。

3. 分析新闻报道:给学生分发多个新闻报道样本,让他们小组合作分析每个样本中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因素,并记录下来。

4.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讨论不同样本中客观性与主观性因素的共同点和差异。

5. 总结: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新闻报道应该追求客观性,并提醒学生在阅读新闻时要保持批判性思维。

6. 拓展练习:要求学生选择一篇新闻报道,分析其中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因素,并撰写一篇短评。

教案二:《新闻报道中的数据分析与解读》教学目标:1. 了解新闻报道中常见的数据类型和数据解读方法;2. 学会分析和解读新闻报道中的数据;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新闻报道中的数据类型和数据解读方法;2. 学会分析和解读新闻报道中的数据。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多个包含数据的新闻报道样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则包含数据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数据分析和解读的兴趣。

2. 概念讲解:介绍新闻报道中常见的数据类型和数据解读方法,如图表、统计数字等。

3. 数据分析:给学生分发多个包含数据的新闻报道样本,让他们小组合作分析每个样本中的数据,提取关键信息。

4. 数据解读:学生讨论并解读每个样本中的数据,分析其含义和影响,并记录下来。

新闻两则-优秀教案课程

新闻两则-优秀教案课程

1《新闻两则》教学目标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1.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2.3.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语言的学习与训练。

1.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2.教学难点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1.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2.教学方法“阳光课堂——五步对话”教学模式教学流程一、学习准备——生本对话(一)积累词语: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高屋建瓴()瑰宝()荻港()锐不可当()....歼灭()溃退()要塞()殷()绥.....)豫()鄂()阻遏靖()(...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2.负隅顽抗:悍然拒绝:锐不可当:业已:(二)走近作者:作者:毛泽东。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1.:2.写作背景?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三)走进文本:学习新闻的文体知识。

狭义:指消息。

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时效性:报道迅速及时。

简洁性:语言简明扼要。

二.交流分享——生生对话导语: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三篇】###小编整理了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协助!《新闻两则》1[教学设计] 体验阅读创意说明:《新闻两则》虽是实用性文体,但文中饱含着浓厚的个人感情因素和感情色彩,再加上写作时代虽是学生熟悉的解放战争时期,但与学生的生活相距较远,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模拟经历,感受体验,课堂会别有洞天。

[教学步骤]序曲:电视,以其五彩缤纷的视频、极富渲染力的音响、精彩的制作、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我们,而新闻,又是电视节目中的重头戏,今天,我们学习《新闻两则》,让我们试着走进电视——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先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然后大家按照老师的方法学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一.来当制片人将学生分成地图绘制、场景设置、镜头剪辑三个小组,要求: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自己小组的任务。

地图绘制组:分别将西路军、中路军、东路军已占领的地方用红色标线,向前进发点用尖头标出。

能够将课本上的图扫描后放大,再根据课文内容标上记号,有条件的话能够实行flash制作。

场景设置组:如果电视台想在新闻播报之后还实行一次军事访谈,请你设计一下访谈时人物的背景、服装、道具等。

镜头剪辑组:如果这则新闻出现在电视上,与新闻播音相配的画面应是哪些?二.进入演播厅1.当当播音员如果你来当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则新闻?学生自渎、讨论、交流。

重点指导:①全文的朗读基调:慷慨激昂、豪情万丈。

②“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

“控制”“封锁”“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

③“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

……2.当当军事家如果你来当军事家,你应该向观众介绍哪些方面的情况?讨论明确:背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定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执行*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

新闻两则教案

新闻两则教案

新闻两则教案教案一:新闻阅读教学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新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媒体素养。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新闻写作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则适合学生的新闻报道。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简要介绍新闻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新闻的兴趣。

2. 阅读新闻(10分钟):教师分发两则新闻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并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新闻的背景、事件的起因和影响等。

教师可以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4. 合作分享(1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或给出意见。

5. 总结讨论(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新闻的主要内容、相关观点和不同人的立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新闻是否公正、有无偏见等。

6. 新闻写作(15分钟):学生选择其中一则新闻,按照新闻的要求和结构,写一篇新闻报道。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指导。

7. 分享和评价(10分钟):学生可以选择分享自己的新闻报道,并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8.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新闻阅读和写作技巧。

教案二:新闻报道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新闻收集、编辑和报道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新闻报道的主题或事件。

2. 学生准备纸和笔,并组成小组。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和流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2. 主题选择(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新闻报道的主题或事件。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选题的思路和建议。

3. 新闻收集(15分钟):小组成员合作,收集相关的新闻和背景资料。

可以通过阅读新闻、采访相关人士、查找线上资源等方式。

《新闻两则》教案5篇

《新闻两则》教案5篇

《新闻两则》教案5篇《新闻两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

二、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理解本文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特点及其效果。

三、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锻炼提高学生研究分层次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模拟播音,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教学重点:一、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

二、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理解本文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特点及其效果。

三、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一、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模拟播音,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二、锻炼提高学生研究分层次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研讨探究。

教学过程:一。

模拟播音,导入新课:1、播放学生朗读课文的录音(展示学生劳动的成果,激发学生兴趣,总体感知课文,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

)2、“录音新闻”的特点: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更全面地报道事件。

二。

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2、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3、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模拟播音;4、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

三、速读课文,正音正字:1、注音:参()数经纬()停泊()运载()气氛()2、填字:Shùn 间沉jì3、改错别字:重容不迫欢呼鹊跃自立更生四、理清脉络(检查预习)1、这则新闻报道了什么?以什么为顺序报道的?[提示: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过程。

时间为序。

]2、找出文中表明时间的词语。

3、小组讨论、理清课文的总体结构,并概括大意。

归纳:本文是一则事件通讯。

按内容、时间顺序,可分三个部分:㈠1—7段,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

㈡8—15段,报道火箭落水的情况。

㈢16段,报道对发射海区指挥部负责人的采访。

《新闻两则》教案篇二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掌握其六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

能力目标: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品味、学习语言的真实准确。

新闻两则教案 (3)

新闻两则教案 (3)

新闻两则教案一、标题: 乌克兰政府宣布加入北约1. 内容概述这则新闻教案涉及乌克兰政府宣布加入北约的消息。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这一新闻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了解北约的作用、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背景及其对国际政治局势的影响。

2. 教学目标•了解北约的历史、组织结构和宗旨;•分析乌克兰政府决定加入北约的原因和影响;•探讨乌克兰加入北约对国际政治局势的影响。

3.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教师展示乌克兰政府宣布加入北约的新闻标题并引发学生对新闻的兴趣。

步骤二:知识讲解教师简要介绍北约的历史、组织结构和宗旨,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讲解。

确保学生对北约有基本的了解。

步骤三:新闻分析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乌克兰政府宣布加入北约的原因和影响。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乌克兰为何要加入北约?背后的动因是什么?•它对乌克兰和周边地区有何影响?•它对国际政治局势有何影响?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步骤四:政治局势影响讨论学生再次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乌克兰加入北约对国际政治局势的影响。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乌克兰的加入是否会改变国际政治格局?•加入北约对乌克兰和周边国家的关系有何影响?•国际社会对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态度如何?步骤五:总结展示学生将他们的观点和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向全班展示。

4.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参考相关资料,就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问题写一篇短篇论文或演讲稿,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5. 评估方法•参与课堂讨论的活跃程度;•撰写的短篇论文或演讲稿的质量;•总结展示的准确性和丰富程度。

二、标题: 2022年冬奥会推迟举办1. 内容概述这则新闻教案涉及2022年冬奥会推迟举办的消息。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这一新闻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了解冬奥会的重要性、推迟举办的原因及其对举办国和全球体育界的影响。

2. 教学目标•了解冬奥会的起源、意义和举办国家的选择;•分析2022年冬奥会推迟举办的原因和影响;•探讨推迟举办对举办国和全球体育界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三篇】

新闻的六要素:⼈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忧考⼩编整理了⼈教版⼋年级上册语⽂新闻两则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新闻两则教案⼀教学⽬标1.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了解这两则新闻的有关历史背景。

2.培养速读课⽂,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

3.把握课⽂中的⼈物、事件,认识中国⾰命胜利来之不易,从中获得有益启⽰。

重点 1通过分析两则新闻,把握住新闻要素,结构和特点。

2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

难点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教学准备报纸教学⽅法讲读法教学程序教学补充第⼀课时⼈民解放军百万⼤军横渡长江(⼀)讲解关于新闻的⼀般知识(1)新闻⼜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新闻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播最常⽤的⼀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的重⼤事件或新⽓象新成就。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物事件发⽣的原因经过结果(3)新闻的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有的背景结语可有可⽆。

(4)新闻的表达⽅式: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5)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分析课⽂学习阅读消息1 介绍背景1949年,淮海辽沈平津三⼤战役结束,⼈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苦⼼经营后,于4⽉20⽇悍然拒绝签定和平协定。

4⽉21⽇⽑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民解放军于凌晨发起渡江战役,彻底摧毁国民党的长江防线。

2 分析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的时间地点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3 ⾃读课⽂,找出本篇新闻的六要素4 学⽣讨论分析新闻结构本⽂可分两部分:导语(1、2)总述渡江情况。

从作战兵⼒、战线长度、战况三个⽅⾯总领全⽂。

主体(3-17)具体细致的报道了三路⼤军渡江作战的情况。

根据中西东三路军的情况化分层次,并填表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时间地点兵⼒渡过兵⼒讨论下列问题(1)找出⽂中议论的句⼦并说说其作⽤从敌我两⽅⾯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志的原因,揭露了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赞颂了我军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概。

《新闻两则》教案(精选12篇)

《新闻两则》教案(精选12篇)

《新闻两则》教案(精选12篇)《新闻两则》教案篇1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自学了解新闻的特点、结构、语言。

2、初步学会分析新闻。

3、激发同学阅读新闻的爱好。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方法:引导、启发、组织同学自己设问答问。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一、[投影]新闻(动画)二、[老师引导]你平常在哪里能够发现新闻?[同学沟通]:报纸、电视、广播、网上三、[老师引导]你想了解新闻的哪些学问?[同学沟通]待定四、[投影]老师建议1、阅读预习提示1、2两小段。

2、阅读106页《写消息》。

3、结合书下解释阅读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划出你要把握的有关新闻的内容。

五、[投影]老师指导在纸上写上你所不懂的问题,请教别人。

设计一个好题目考考你的小组长或课代表。

[同学沟通]六、[投影]强调要点特点:真实性(真)简明性(简)时效性(新)结构:标语导语主体背景结语语言:简明、精确。

以记叙、描写为主七、[力量训练]投影网上新闻美发觉可能属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碎片新华网北京2月24日专电据法新社23日报道,美国官员称,搜寻人员日前在内华达州又发觉一块可能属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碎片。

目前,这块碎片的数字照片已被送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进行确认。

有关部门此前认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起落装置的一部分就坠落在内华达州的沙漠地带。

本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降落过程中突然爆炸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美国有关部门随即绽开大规模的搜寻行动,盼望找到更多的航天飞机残骸,以便彻底查明事故缘由。

(完)要求同学分析新闻结构,谈谈通过阅读新闻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八、[结束语]课后盼望同学多读新闻增长最新学问,作出理智推断。

九、[作业]网上阅读新闻,进行沟通。

《新闻两则》教案篇2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录音新闻,同学对此比较生疏。

由于录音新闻既不同于一般广播稿,又不同于同学常见的电视新闻。

为了让同学更好的理解课文,把握录音新闻的特点,可采纳听录音新闻或模拟播音的方法。

人教版初中新闻两则教案范文

人教版初中新闻两则教案范文

人教版初中新闻两则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新闻的定义与特点1.1 新闻的定义:介绍新闻的起源、发展以及新闻的定义,使学生了解新闻的基本概念。

1.2 新闻的特点:讲解新闻具有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客观性和全面性等特点,帮助学生认识到新闻的价值。

1.3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新闻的基本概念,掌握新闻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新闻的兴趣。

第二章:新闻结构与要素2.1 新闻结构:介绍新闻的基本结构,包括、、主体、背景和等部分。

2.2 新闻要素:讲解新闻的基本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原因等。

2.3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新闻的结构和要素,提高学生对新闻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新闻阅读与理解3.1 新闻阅读方法:介绍如何阅读新闻,包括阅读、、主体等部分,以及如何抓住新闻的关键信息。

3.2 新闻理解:讲解如何理解新闻中的事实、观点和立场,以及如何分析新闻中的隐含意义。

3.3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新闻阅读方法,提高学生对新闻的理解能力。

第四章:新闻写作与技巧4.1 新闻写作原则:介绍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包括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和全面性等。

4.2 新闻写作技巧:讲解新闻写作中的技巧、写作、主体叙述和结尾处理等。

4.3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新闻写作原则和技巧,培养学生新闻写作能力。

第五章:新闻评论与批判5.1 新闻评论:介绍新闻评论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方法,使学生了解如何发表对新闻的看法。

5.2 新闻批判:讲解新闻批判的意义和方法,以及如何辨别新闻中的偏见和误导。

5.3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新闻评论和批判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第六章:新闻采访与报道6.1 新闻采访:介绍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采访技巧以及如何整理采访资料。

6.2 新闻报道:讲解新闻报道的写作流程,包括选题、撰稿、修改和校对等环节。

6.3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新闻采访和报道的基本流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两则优秀教案课程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1《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1.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
1.语言的学习与训练。

2.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教学难点
1.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方法
“阳光课堂——五步对话”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
一、学习准备——生本对话
(一)积累词语: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高屋建瓴.( ) 瑰.宝( ) 荻.港 ( ) 锐不可当.( )歼.灭( ) 溃.退( ) 要塞. ( ) 殷.( ) 绥.靖( ) 阻遏. ( ) 鄂.
( ) 豫.
( )
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负隅顽抗: 悍然拒绝: 锐不可当: 业已:
(二)走近作者:
1.作者:毛泽东。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写作背景: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新华社
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三)走进文本:
学习新闻的文体知识。

狭义:指消息。

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特点:
真实性: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时效性:报道迅速及时。

简洁性:语言简明扼要。

二.交流分享——生生对话
导语: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三聚焦文本——师生对话
(一)走进文本,了解课文内容
速读课文,思考:《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的六要素是什么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至4月22日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二)解读文本,掌握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1. 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标题: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下文。

主体: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这两部分有时在主体中,有时可省略。

结语
2.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到“渡江区域”。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人数之多(兵力)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战线)之长
“冲破敌阵”——攻势之利(战况)
“横渡长江”——地点和事件结果
3.主体部分写了什么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4.三路军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结构顺序决定于时间和事件本身的特点。

中路军:二十日夜起
西路军: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
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抵抗甚为微弱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东路军: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5.谈谈文中议论部分的作用。

从敌我双方阐述了渡江战役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指出国民党违背历史潮流,有力证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是正义的战争,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三)品读语言,体会表达效果
再读文章,品味新闻的语言特色: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表现力。

准确,首先是用词准确。

例如,“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准确。

又如,东面防线经过整天激战,敌军一部分被歼灭,另一部分被击溃,不是一概说歼灭,或者一概说“击溃”,而是说“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词在程度上的差别,表达才算准确。

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加上“较为”二字就十分准确。

而汤恩伯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加上一个“很”,可见他骄傲自负的心理。

必须明确交代的地方,一点也不含糊。

例如,“西起九江”后面还注明
语言的精练、铿锵,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能用单音节的词不用双音节词。

电文要求极端精练,军事用语更要求斩截有力。

二是适当采用文言词。

例如,“至发电时止”斩截有力,如果写成“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就拖沓了。

又如,“现已占领”不说“现在已经占领”。

这类例子还很多。

这篇新闻许多语句很文气。

或雅或俗,各得其妙。

(四)学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 速读新闻,理清新闻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84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得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各地区。

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个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2.全文共分为五个层次:
1)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2)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3)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原因
4)有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5)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

3. 俗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

”从文中选择论据来证明蒋军的大势已去
阅读全文寻找证据,证明我军进行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四探究提升——思想对话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

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五总结评价——自我对话
巩固新闻的相关知识: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结千里战线,大气磅礴。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纵横挥写,儒雅广博。

在今天来说,虽已成为历史,但我们依旧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人民解放军的威武气势,他们为人民而战,为正义而战,他们是永远不倒的。

新闻的结构把握,有助于我们高效阅读,阅读时事,阅读社会,阅读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