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学生说明文阅读知识
初中说明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说明文知识点归纳一、定义和分类1.定义: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以及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2.分类:说明文根据内容和形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科学说明文、生活常识说明文、实验报告说明文等。
二、结构和写作方法1.结构:说明文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和结论四个部分,有的还包括插图、数据等。
2.写作方法:元素的呈现可以采用常见的方法,如举例说明、比较、分析和对比等,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三、科学常识类1.自然科学:对自然界现象、规律、物质进行科学阐述,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等。
2.生物科学:介绍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分类和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知识。
3.地理科学:解释地球的形成和变化、自然地理现象和人文地理现象等。
4.环境问题:探讨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方法和保护措施等。
四、技术类2.信息技术:介绍计算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以及与网络相关的知识等。
3.生活技术:介绍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制作、使用和维护方法,如电器、厨具、家具等。
五、社会文化类1.传统文化:介绍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和影响等,如中华传统文化、世界各国的文化传统等。
2.社会问题:探讨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方法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等,如教育、就业、环境、健康等问题。
六、实用指南类1.学习方法:介绍学习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等。
2.健康养生:分享保持健康的方法、饮食搭配和运动锻炼等知识。
3.社交礼仪:介绍社交礼仪的规范和注意事项等。
以上是初中说明文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初中生在学习时要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并结合实际情况,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说明文文体知识清单(简明图表+详细介绍)
初中语文说明文文体知识清单(简明图表+详细介绍)说明文文体常识及阅读技巧总结第一部分:说明文基础知识一、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1、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
2、以其介绍的客观规律及其知识体系的不同: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
3、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三、说明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
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
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具体表现在: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例如《食物从何处来》就是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
又如:《向沙漠进军》一文,讲了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法,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说明,运用了逻辑顺序。
《苏州园林》运用了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
四、说明文的结构方式:(一)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二)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三)并列式。
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
初三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4大知识点总结
初三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4大知识点总结说明文是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事物的特点、原理、作用等进行解释和说明。
初三语文上册的说明文部分包含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将对其中的四个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说明文的特点1.针对具体事物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说明。
2.通过具体事例和实际数据进行论证,使读者易于理解。
3.通过对事物特点、原理、作用等的说明,使读者掌握相关知识。
4.采用客观、客观、科学、准确的表达方式,避免主观色彩。
二、说明文的写作结构说明文一般由导入、主体、结论构成,其中主体部分是最重要的部分,一般又分为几个段落,每个段落描述一个具体的内容。
1.导入:引起读者兴趣,导入主题。
导入部分是说明文的开篇之处,要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用名言、讲述故事等方式进行导入。
2.主体:对事物的特点、原理、作用等进行详细说明。
主体部分是说明文的核心,在这里对所要说明的事物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
可以按照系统性、分析性、归纳性、举例性等方式进行说明。
每一个段落可以围绕一个具体的内容展开,进行论述、分析和说明。
3.结论:对所说明的事物进行总结。
结论部分是说明文的总结,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可以通过简要概括、提出观点或给予建议等方式进行结论。
三、说明文的写作技巧1.注重事物的特点:说明文的根本目的是对事物进行说明,因此要注重分析事物的特点,从而更好地进行解释。
要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对关键特点进行重点阐述。
2.注意逻辑关系:说明文要具有逻辑性,要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论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文中所说明的事物。
可以通过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关系等方式来组织文体结构。
3.运用具体事例和实际数据:通过引入具体事例和实际数据,可以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和作用,使读者更易于理解。
具体的例子和数据可以起到直观的作用,有助于读者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注意语言规范和表达准确性:说明文是一种科学性强的文体类型,要注重语言准确性和表达规范性。
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梳理【完整版】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梳理【完整版】1.说明文分类(1)按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以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
如《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事理说明文:以抽象的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阐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
如《大自然的语言》。
(2)按语言分平实说明文: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具体科学,简明易懂。
如《大自然的语言》中用大量的数据对说明对象做了客观的说明。
生动说明文: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故事、拟人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如《大雁归来》里面有不少记叙、描写、议论结合的语句,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1)说明对象定义: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
判断方法:①看题目。
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②抓首括句或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在这些句子中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2)说明对象特征定义: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标志。
判断方法:①从标题着眼。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
如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往往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抓关键词句。
如《中国石拱桥》中“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等。
③从分析材料入手。
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说明对象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如《中国石拱桥》写卢沟桥时“永定河发水时,来势······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特征:结构坚固)3.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语言标志:常以时间性词语为标志,或者是年月、时代、朝代等。
如《中国石拱桥》中,作者列举我国石拱桥的先后顺序是: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卢沟桥(建于公元1189-1192年间)---长虹大桥(1961年)。
初中语文 说明文阅读基本知识
说明文基本知识一、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或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1、按说明对象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是解说具体事物的形态、结构、性质、特征等的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是阐释抽象的事理、本质、关系、规律等的说明文。
2、按语言风格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三、说明文阅读中的知识点:1、弄清说明对象以及说明对象的特征。
2、理清说明顺序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1)空间顺序(2)时间顺序(3)逻辑顺序3、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九种:(1)分类别:把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说明。
〔例1〕核能分为两类:一类叫裂变能,一类叫聚变能。
(2)举例子:列举已知的事例进行说明。
(3)打比方:就是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加以说明。
(4)列数据: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可以使说明内容更为准确、真实、具体,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例1〕…人体含水约占人体的2/3,鱼体含水达70%-80%。
(5)作比较: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互比较进行说明。
(6)下定义: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概念作确切地说明。
〔例1〕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7)作诠释:就是解释说明,用通俗的介绍或解说来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特点。
作诠释和下定义常被混淆。
下定义用语更为科学严密,更侧重于揭示本质特征,作诠释则趋于通俗平实地释解概念,分析性状。
〔例〕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
(下定义)风媒花一般都很小,不美丽,没有香味和花蜜,花被一般不发达或没有花被,花粉轻而小,数量很多,有利于风媒传粉。
如玉米和大麻的花,就是风媒花。
(作诠释)(8)摹状貌:就是运用描写的手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逼真地描摹事物的特征。
(9)画图表:用示意图、表格、插图等方式进行辅助说明的一种说明方法。
(10)引资料:就是引用名言警句或者典籍、故事等来说明事物。
4、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一般有两种:一是简明平实,二是生动活泼。
初中说明文的知识点归纳
初中说明文的知识点归纳说明文的特点1、说明的中心鲜明突出。
就一篇说明文而言,一般说来,总的说明中心只能有一个,各段文章也有一个说明中心,它们是为总的说明中心服务的。
优秀的说明文的说明中心都是非常鲜明突出的。
例如《鲸》一文,着重说明鲸的大小和种类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使读者获得有益的知识。
实际上,这篇科学小品的说明内容就是文章的说明中心。
2、具有科学性。
说明文字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它要求在解释事物时,尽量做到正确,不夸大,不缩小,如实反映事物本来面目,实事求是,不马虎,不想当然,不信口开河。
3.要有条理。
解释性文本是有组织的。
解释事情时,要求清晰有序。
有序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虽然各种事情都很复杂,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分析,就能找到一定的顺序。
说明文阅读应该注意的问题1.文章开头引用一个故事有什么作用?(1)引出说明对象……;(2)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能够吸引读者。
2、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一般需要从课文中找。
可能会有原话或者一些话来概括。
我们需要找到它。
一般都有很集中或者很明显的并列句。
3、结合内容解释什么是……?这是一个下定义的格式,首先需要格式要标准,即“……是……”或者是“……叫做……”,中间的内容需要从文中找,可以找一些句子,也可以找一些词语进行组合排列,顺序是可以颠倒的。
这些词语不一定在一个段落,也可能在几个段落中出现。
4、说明的内容和说明对象要区分开:说明的内容指的是说明的具体的内容,比如“……的构成、原理、制造方法等等”。
说明对象是一件事或一件事。
如果对象是故宫博物院。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一、要读出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1.事物的特征:是指事物说明文中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2.事理:是指事理说明文中所要阐明的事理的本质。
二、要读出如何进行说明的?
(一)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结构
总——分——总
总——分
2.递进式结构
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等等
3.并列式结构
从不同的方面来介绍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二)说明的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
概括到具体、整体到局部、现象到本质、
原因到结果、主要到次要、特点到用途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三)说明的方法(8种):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2)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3)列数字: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4)打比方: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5)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6)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7)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七年级说明文阅读知识点
七年级说明文阅读知识点说明文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它描述了事物的特征、特点、作用、结构和使用方法等,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该事物的相关知识。
以下是七年级说明文阅读的知识点。
一、了解说明文的作用和应用场合说明文的最大特点是以客观、准确、明晰的语言描述事物的特征与属性,是向人们介绍、传达信息和传递知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文体。
阅读说明文可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特点和用途,以及使用该事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说明文的应用场合非常广泛,比如使用说明、产品介绍、新闻报道、科技论文、学习笔记等。
二、注意说明文的构成和特点说明文的基本结构通常包含三个部分:引入,主体和结尾。
引入部分有助于读者了解本篇说明文的主题和对象;主体部分就是对该对象的特点和属性进行描述;结尾通常提出对该对象的一些评价、推荐或注意事项等。
说明文的特点是表达方式要严谨、精确,尽可能减少主观色彩,从客观、实用的角度出发来探讨问题。
说明文所用的词汇和语言也要求准确、恰当、通俗易懂,避免使用模糊、含糊或感性化的词汇。
三、学习与运用说明文的技巧1. 注意审题:在阅读说明文时,一定要认真审题,了解说明文的主题、对象和要解答的问题。
2. 重视段落:说明文的段落往往与描述的特点和属性有很大的关系,要充分利用并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
3. 照顾结构:说明文的基本结构从引导、主体、结尾三个部分构成,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了解相应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对象。
4. 注意细节:在描述事物的特点和属性时,一些细节往往是决定事物的差异和重要性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分辨哪些细节有必要介绍、哪些细节可以省略。
5. 辨别态度:说明文对事物的态度往往比较客观,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因此,学习透彻的说明文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更全面的认识和态度。
以上就是七年级说明文阅读知识点的简单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完整版)说明文相关知识(整理)
说明文相关知识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1)事物说明文(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中国石拱桥》)(2)事理说明文(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落日的幻觉》)。
2 •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1)平实的说明文(2)生动的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三、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以时间发展为序进行说明。
2. 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3.逻辑顺序:①从现象到本质(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从结果到原因力③从特点到用途(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从具体到概括);®从主要到次要(从次要到主要)一般来说,事例说明文都会用到逻辑顺序,且在一篇文章甚至一个段落里,会用到多种顺序。
包括各种逻辑顺序。
例:《中国石拱桥》本文是按照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在说明桥梁结构时,又是由整体到局部为序,三座桥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序。
“由一般到特殊”:世界石拱桥的一般特点(概括)一我国石拱桥的特点(概括)一赵州桥的特点(具体)、卢沟桥的特点(具体)。
“由整体到局部”:“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整体);“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由28个拱圈拼成……”(局部)。
“由先到后”:“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长虹大桥”(逻辑顺序)。
四、说明文的结构方式:1. 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
2. 递进式结构: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3. 并列式五、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 举例子2.作比较3.打比方4.摹状貌5.引用6.列数字7.分类别8.下定义9.作诠释10.列图表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分析在文中的作用:1. 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事物。
完整版)中考说明文阅读方法及答题技巧
完整版)中考说明文阅读方法及答题技巧中考说明文七大题型及答题技巧一、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1.确定说明对象:通过阅读文题,首尾段和内容,确定说明对象。
2.概括说明内容:通过直接摘取中心句、联结并列文段首句、从各段落中归纳出说明内容来概括说明的主要内容。
3.说明对象的特征:通过标题中的修饰性词语、文章开头部分、各段的开头句、归纳提取最能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的词语,来确定事物的特征,如结构、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等。
二、理清说明顺序,明确文章结构1.时间顺序:按时间的先后为说明顺序,一般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
2.空间顺序:按事物的空间存在的形式,以前后左右、上下高低、东西南北等为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形态。
3.逻辑顺序: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常用的逻辑顺序有由表及里、由主到次、由局部到细部、由现象到本质、由特点到用途、由整体到部分、由概括到具体、由原因到结果。
事理说明文多采用逻辑顺序,事物说明文多采用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在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中都可能用到。
三、辨别说明方法,分析说明作用及效果1.“列数字”:具体、准确、科学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2.“作比较”:突出、强调事物的特点。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举例子”:具体、形象、准确地说明事物,增强文章的可信度。
5.“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通俗易懂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6.“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7.“分类别”: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8.“引用”:引用谚语、俗语、古诗文,使说明更具有权威性,增强说服力,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9.“列图表”:直观、形象清楚、一目了然。
10.“摹状貌”:形象化的描摹事物的形状、体貌,使说明的事物更生动、形象、逼真,使人印象深刻。
区分“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差异下定义”需要准确简明,具有概括性,即定义的对象与定义的外延相等。
说明文知识点归纳
说明文知识点归纳一、基础梳理1.说明文的类型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如:《鲸》)和事理说明文(如:《只有一个地球》)。
按语言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如文笔优美的布封的《松鼠》)。
2.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说明对象是指在文中集中介绍的事物。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抓住了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中,往往用一句话、几句话的形式将事物的特征介绍得明明白白。
3.说明的顺序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4.说明的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等。
A.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常会出现“比如”、“例如”、“如”等字样。
B.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如《鲸》一文中,“鲸总得来说分两类”一句便是典型的分类说明的标志。
C.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它往往通过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从数量上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
但要注意,并非文中出现的数字都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关键是看它是否是在说明事物的特征。
与事物特征无关的数字的出现,不能看作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一般说,采用此方法时总有相比事物之间的可比性,所以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与……相比”、“……是……的几倍(几分之一)”、“……大似……”等字样,但也不尽然。
九年级语文上册 《说明文阅读》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说明文的概念与分类1.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人以科学的知识。
2.说明文的分类(1)按说明对象:说明文可分为事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
事物性说明文主要解说实体事物的形态结构、性质、特征等。
如《松鼠》介绍了松鼠的外貌、生活习性、经济价值等。
事理性说明文是阐释抽象的事理、本质、关系、规律等的说明文。
如《大自然的语言》说明了物候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从而促进农业生产。
(2)按语言特色:说明文可分为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一般性说明文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人物、事物和知识,说明事物的变化和事理,这类文章要求具体、科学和浅显易懂,所以又称为平实性说明文。
如《中国石拱桥》语言平实简洁,科学性、知识性都很强。
文艺性说明文即科学小品,它的特点是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等方式,以对话、故事等形式来增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生动、活泼、有趣。
如《蝉》《苏州园林》等。
但文艺性说明文与文艺作品不同,它运用文艺手法的目的是传播切实可靠的知识,而不是塑造形象,因此也称为生动说明文。
二、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文都有明确的说明对象。
阅读说明文,只有把握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
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里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等)成因(简单、复杂)功用(用途)等方面。
一般说来,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
常见的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如下。
(1)人物简介类:年龄、籍贯、学历、经历、性格、品质、特长等。
(2)书籍介绍类:作者、写作时间、历史背景、内容提要、写作特点、社会价值等。
(3)序言类:写作意图、写作过程、内容介绍、作品特点、社会意义等。
(4)生物类:产地、类属、形态、习性、生活环境、饲养和培育、益处和害处等。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梳理整合
按语言分 平实说明文:
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具体科学、简明易懂。如 《中国石拱桥》。 生动说明文: 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故事、拟人等形式来加 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如《蝉》《梦回繁华》。
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事物说明文 因其说明对象具有事物性特点,故而事物间的区别非常明显,容易把 握。如《苏州园林》的标题正是它的说明对象。 事理说明文 着重说明事理,分析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因其 说明内容相对抽象,故而说明对象难以把握。如《大自然的语言》, 文章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第6~10 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 候学的意义。由此可知本/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 懂。 判断标志,因为……、由于……、这是由……造成的。 作用,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地解释说明,使说明对象更通 俗易懂。 举例,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 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 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 也更美观。具体说明了石拱桥的特征,设计原理,使说明更通俗易 懂。(《中国石拱桥》)
(三)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生动形象 平易朴实 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 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 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 风趣,总之不拘一格。如:《大自然的语言》“杏花开了……‘阿 公阿婆,割麦插禾’”运用拟人手法,以灵动的语言表现出物候对 气候变化的反应,说明了物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汇总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汇总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说明事物特征和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中考说明文阅读的选材主要以反映前沿科技、生态视野、环境保护、天文地理等知识的文章为主。
2、说明文可分为实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3、说明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由南到北(由北到南、由东到西……),由近到远等逻辑顺序(由总-分、现象—本质、因—果、主---次、表---里……)4、说明方法:下定义(作诠释)、举例子、列数据、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摹状貌5、说明语言:前提——准确性(生动说明、平实说明)语言题型一般有两种:(1)加点词语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2)请找出文中说明语言准确性的句子,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它的答案形式一般为:加点词语在句中起限制(强调)作用,限制(强调)了……,如果删掉,就变成了……,与事实(逻辑)不符,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或者文中“……”一句运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6、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1)下定义:科学地说明了……(2)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3)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4)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5)打比方:生动地说明了……(6)列数据:准确地说明了……(7)列图表:直观地说明了……(8)摹状貌:形象地说明了……(9)作诠释:通俗易懂地说明了……7、各种表达方式在说明文中的作用:(1)记叙: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2)议论:点明说明对象的……特征或者对上文……说明的结论。
(3)描写: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或者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8、说明的内容(角度):(1)实物说明文:可捕捉表明事物的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功用、生活习性等蕴含事物特征的信息来回答。
(2)事理说明文可捕捉表明事物原理、规律、成因等蕴含事物事理的词语来回答。
9、归纳说明要点的技巧:一般来说,说明文的要点往往是事物的特征。
中考语文考点:说明文阅读知识
中考语文考点:说明文阅读知识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准确平实、准确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说明文阅读知识
一.说明文及文体特点
(一)说明文是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二)文体特点
⒈知识性,即着眼于解说和传播某种已经得到公认的知识。
⒉科学性,通过准确的定义、恰当的论断、合理的区分、明确的解说,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
⒊说明性,即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通过如实的解说,让人明事相懂物理,给人以知,教人以用。
二.说明文的分类
(一)按说明对象分:事物性说明文(例:《故宫博物院》);事理性说明文(例:《大自然的语言》)
(二)按写作笔调分:一般性说明文(例:《生物入侵者》);文艺性说明文(例:《说“屏”》)注意问题:
一般来说,考试多从“按说明对象”角度来考察分类。
写作笔调的问题往往是通过考察品味语言来进行。
三.说明对象的特征。
(一)什么是事物特征:抓事物特征时,要学会从说明对象(事物或事理)的形态、性质、结构、制作、用途、分类、发展变化等方面进行概括。
(二)如何抓事物的特征
(1)抓出文章紧紧围绕展开说明的中心句(开头、结尾、题目)。
例:《故宫博物院》中心句是课文第二段的最后一句。
(2)逐层逐段加以归纳概括提炼的方法。
例:《生物入侵者》可抓住生物入侵者的定义、危害(经济上、物种多样性)、成因、控制等方面进行总结。
四.归纳说明文(或段)的主要内容。
(主要是从哪几方面说明的?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一)理清层次的一般方法:“各个击破”、“合并同类项”。
所谓“各个击破”,就是先吃透每一层、每一段的内容。
所谓“合并同类项”,就是把意义上有联系的小层、小段合并为大层、大段,进而把文章分成部分。
注意: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抓住表示说明内容转换的关键句子(词语),它们往往对理清文章思路有暗示、启发作用。
(二)分层运用的具体方法
1.根据说明对象的变换分层。
具体做法是:从读第一句开始就要问自己,这句说的是什么,而后看这个意思到何处截止,意思转换处往往是两层之间的断点。
2.根据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分层。
客观事物总有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这种规律很自然地会反映到说明这一事物的文章中来。
有意识地发现各种规律,有助于我们分层。
3.借助关联词分层。
关联词“还”、“也”、“同时”等有区分层次的作用,抓住了它们,层次关系就一目了然。
4.借一定的句式分层。
运用分类说明方法的说明文,往往能用上这种方法。
注意:在实际分层时还要注意层次划分的标准问题,不能把大层和小层并列,有的小层可以
适当合并,合并为大层,跟其余的层次并列,当然合并层次要恰当,过和不及都不可取。
(三)归纳层意的方法
1.寻找中心句:中心句就是在一个段落中概括力最强,处于“统帅”位置的句子。
把握住它就把握住了整段的段意。
第一,段首概括中心句。
第二,段末小结中心句。
第三,在通观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比较,以确定中心句。
有的文段确定中心句时,一方面要看文段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也要参照前后文来确定。
第四,有时中心句并非一句,需要自行合并。
2.需自己归纳:第一,在弄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概括。
第二,借助有序或相关词语的提示概括。
五.说明内容的详略、先后
内容为说明目的服务,支撑主旨。
最能突出说明目的的内容详写,反之略写。
针对读者理解、针对内容的难易安排先后、详略。
针对事物或事理自身的逻辑安排先后。
针对内容价值的大小安排先后、详略。
注意:在阅读中碰上此类问题,可以顺着这些原则思考。
六.说明文的语言:
(一).语言的准确性
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的词语,准确地说明事物、剖析事理。
语言的准确性可以从程度的轻重、范围的大小、判断的准确等方面加以考虑。
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词语基本意思。
第二步:说出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步:写出体现的语言特点。
(二).语言的生动性
语言的生动性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排比、拟人、摹状)、炼字、形容词与动词的效果(层次清楚、生动风趣、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化动为静、化静为动、增强气势等)等方面考虑。
(三).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之比较
(1)平实说明:用明白、平实的语言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反映,平实说明的文字,客观、准确、简洁凝练,不带感情色彩。
如《中国石拱桥》对赵州桥的特点描述。
(2)生动说明:生动说明的文字,在客观说明之外,还运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增强了可读性。
把看似枯燥无味的科学内容,说得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比喻写法、拟人写法、引用神话故事传说等)
如《中国石拱桥》:“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这一段用生动的语言将石拱桥的石刻狮子写得形象逼真。
注意:两种语言风格并非水火不容,往往一篇说明文两种语言兼用,只不过往往以其中的一种为主。
七.说明文的顺序说明文常常采用的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
如:朝代、数字等。
《中国石拱桥》中的几个例子。
(2)空间顺序:有表示方位的词语。
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等。
《故宫博物院》
(3)逻辑顺序:说明事物、事理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中有因果关系、主次关系、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由表及里、由远及近、由总到分、由抽象到具体等。
不要放过表明说明顺序的词语:首先、其次、接着、最后、最主要的、总之、由此可见、由此往东等。
如《大自然的语言》《生物入侵者》《恐龙无处不在》。
八.说明方法及在文中的作用
1.下定义。
用科学的语言对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征作周全严密的规定,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标志:…是…。
这就是……。
叫……。
2.分类别。
把事物按一定的标准分类说明,有助于说明同类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标志: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3.作比较。
把彼此有一定联系两个以上事物或它们的某些特点放在一起加以考察、研究,确定它们的异同,有助于读者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了解。
标志:…和…两种东西比。
4.列数字。
用数字来说明事物和事理,容易使人获得具体的印象,让读者一目了然。
标志:数词,概数、确数
5.打比方。
取其相似点来作比,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使读者更易于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标志:像、是、当作。
也就是使用比喻这种修辞进行说明,只不过在说明方法下,必须称为“打比方”。
6.举例子。
用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某个特征,能增强说明力,从而突出事物的特征。
标志: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
7.摹状貌。
通过具体描写,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
8.作引用。
引用资料说明事物特征。
标志:引用,标记是引号。
9.列图表。
就是用图表辅助文字说明,增强直观性。
注意:1.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表述,不要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相混淆,表述要规范。
列数字、举例子,书写时“列”“例”要分开。
2.从所给句子中判断使用的说明方法,要找完整。
举例子中包含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时,注意排列顺序。
作比较与举例子要注意区别,看所用说明方法的目的是什么。
比较重在“比”。
九.说明文中关键性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1.说明文中的代词“其、他们、如此、这样”等指代的具体内容。
代词所代的内容往往在代词之前的语段中找,应找出所代内容为一个词、一个短语、一句话,或一个语段。
2.揣摩词语在句中的表达效果。
揣摩词语在句中的表达效果,可从准确表意、深层意义、增添情趣、引起联想、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等方面考虑。
3.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理解词语要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揣摩词义,对一般含义作恰当引申、或把一般含义具体化。
理解关键性语句,可以从关键词语本身入手,也可以通过对语句结构进行分析,或联系语句的上下文进行揣摩。
十.探究创新题结合文章,体现科学方法,反映科学精神。
答题步骤:1、明确对象特点。
2、看文中例子,寻点启发。
3、联系生活,想不方便之处或理想化的东西。
4、设计合理,表述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