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官员不作为心得体会
不作为乱作为心得体会(通用8篇)
不作为乱作为心得体会(通用8篇)不作为乱作为篇1从某种意义上讲,行政不作为与乱作为是行政上的严重的腐败行为,行政不作为就是失职、渎职;行政乱作为其实质就是目无法纪,就是自由主义、利己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的膨胀。
实践中,群众对领导干部反映比较多的问题:一是行政不作为。
一些领导干部既有权力,也有能力,但该管的不管,推诿、拖拉、讲条件,“踢皮球”,碰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大多是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但他们就是怕惹麻烦,怕干砸了影响政治前途,能躲则躲,能推就推。
有些干部明明知道有的群众生活很困难,急需政府关心帮助,一些行政主体或行政行为人却漠不关心,视而不见。
这里面有思想作风问题,也有干部执政的能力和水平问题,但从根本上讲,还是不愿作为、不想作为甚或是不能作为。
二是行政乱作为。
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不该管的胡乱插手,该管的乱管一气。
这里既有干部个人的思想道德问题,也有行政效率低下、管理方法落后和缺乏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的问题。
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行政不作为与乱作为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比较普遍的违法行为制止不力,导致违法事实长期存在,损害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如:一些地方社会治安混乱,公安司法部门有“破大案,立大功”的大志,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至始酗酒闹事、打架斗殴、小偷小摸行为频频发生,严重扰乱了人民的安定生活,损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
2、对于危害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负有管理职责的部门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未能充分考虑大众利益,处理不力,致使国家和群众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如:《森林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明文规定严禁乱采滥伐,乱捕乱猎,一些行政主管部门却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同时也引发一些资源纠纷长期得不到解决,上面追查时轻描淡写,做表面文章。
3、对于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一些地方政府或职能部门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为名,关心照顾亲戚朋友和个人利益为实,将国有固定资产廉价出售,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2024年治理官员不作为心得体会(2篇)
2024年治理官员不作为心得体会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对治理官员的不作为问题感到非常担忧。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一些治理官员因为怠于履职、敷衍塞责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对此,我深感痛心,并对这些治理官员的不作为进行了深思熟虑。
在我看来,治理官员不作为的根源在于官员自身的问题和相关制度的不健全。
下面,我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
首先,治理官员不作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官员自身的问题。
在现实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治理官员只顾着追求个人权力和利益,忽视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这种问题在一些地方尤为突出,一些官员将自己当做“权力的巨人”,把公共事务当做自己个人的事情来处理。
这种个人主义思想和行为助长了官员的不作为行为。
另外,一些官员还存在干部作风问题和能力不足等方面的缺陷。
在处理工作中,他们常常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责任心,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精神,对待问题往往采取推诿扯皮的态度,无视群众的利益和需求,完全无视人民对于治理官员的期待。
其次,当前的相关制度也存在一些不健全之处,为治理官员的不作为提供了一定的土壤。
例如,一些区域和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导致了一些官员在处理问题时出现了利益冲突和推诿责任的情况。
此外,一些官员的权力较大,监管不足,容易导致他们滥用职权,忽视自己的职责。
还有一些相关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一些官员缺乏长远的眼光,只顾着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
所有这些制度问题都为治理官员的不作为提供了一个合理化的借口。
针对治理官员不作为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官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这不仅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包括道德理念和责任意识的培养。
只有通过培养专业坚实的官员队伍,才能更好地解决治理的问题。
其次,我们也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约束。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对官员的履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勤勉尽责。
治理官员不作为心得体会
治理官员不作为心得体会治理官员不作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不仅存在于我国,也存在于其他一些国家。
这种现象的存在对社会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社会发展和人民的幸福感。
在我多年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治理官员不作为的问题,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治理官员不作为的问题与多方面的原因有关。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官员个人素质问题。
部分官员虽然能够取得一个官位,但在为人处事方面却存在诸多问题。
他们可能缺乏责任心,对待工作敷衍了事,只顾眼前效果而不关心结果。
他们可能缺乏专业能力,没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
他们可能缺乏纪律意识,不守规矩、不讲廉洁,以权谋私。
他们可能缺乏担当精神,从不敢于破除陈规陋习,推动改革创新。
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治理官员的作为,使他们无法胜任自己的职责。
其次,我认为治理官员不作为的问题也与制度环境有一定关系。
有些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使得官员不作为成为常态。
例如,某些领导干部的绩效评价过于注重政绩,而缺乏对基层治理的考核和评价,导致官员只关注表面的光鲜成绩,而忽视对社会问题的解决。
另外,一些地方的权力分配体系不完善,导致责任不清、利益错位,使得官员在事务处理中不明确职责,推诿扯皮成为常态。
再次,我认为治理官员不作为的问题还与信息不对称有关。
有些问题并非因为官员不作为,而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
官员往往掌握着较多的信息资源,而群众往往对问题的真实情况了解有限。
这样一来,即使官员想要解决问题,也常常因为对问题的了解不够全面而导致方案的不准确。
而群众往往无法了解到官员为什么不作为,也无从评价官员的工作表现,造成了一种被动局面。
面对治理官员不作为的问题,我们应当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我们应当加强官员的培训和教育。
通过提高官员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官员的考核和奖惩机制,在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下,引导他们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心得体会
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心得体会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是当前社会治理领域中存在的一种突出问题,对于这两种问题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是一种严重的行为失职。
作为执政者和社会管理者,干部应当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尽职尽责地为人民服务。
然而,一些干部在面对问题时常常回避或推诿责任,不作为甚至乱作为。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干部的职责使命,更是对人民群众权益的一种侵害。
因此,治理干部应当深刻认识到这种现象的严重性,以责任心和使命感为驱动,积极投身于治理事业,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
其次,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是一种行政效能低下的表现。
在社会治理中,干部承担着领导决策、协调资源、推动工作等重要职责,其作为或不作为直接影响到社会整体治理的效果。
然而,一些干部对待工作不负责任,导致工作进展缓慢,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影响了社会治理的效能。
治理干部应当具备高效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注重提升治理的实效性。
再次,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是一种制度机制不完善的体现。
治理干部的不作为与乱作为往往与一些制度机制的漏洞有关。
比如一些干部面临的利益诱惑、权力逐利等问题,使得他们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出现了乱作为的行为。
因此,建立健全的制度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干部的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道德修养,同时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估机制,对干部的履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激励他们真抓实干,担当作为。
最后,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问题的存在,不仅需要干部自身的自觉改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社会治理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区以及个人共同参与,形成整体合力。
公众要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提出建议和问题,对干部的不作为与乱作为进行监督和问责。
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广泛倾听民意,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建立信息透明的沟通渠道,增强治理干部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整治为官不为心得体会
整治为官不为心得体会在我国的官僚体系中,存在着一些官员不为官的现象,即不为人民服务、不尽职尽责的问题。
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也败坏了政府的形象,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
作为一名公民,我对这种现象深感不安和担忧,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问题的根源在于制度不健全和监督不到位。
在我们的官僚体系中,权力过于集中,导致了官员的任性妄为和滥用职权的问题。
同时,由于监督机制不完善,对于违法违纪行为的惩处不严格或不及时,给了官员一种不受约束的感觉,进一步加剧了不为官的现象。
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改革制度,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机制,让官员在权力运行的轨道上始终保持警醒,确保他们为人民利益服务。
其次,问题的出现也与一些官员素质欠佳有关。
一些官员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认识不清,心态不正、道德水平低下,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他们将权力视为一种私利的手段,滥用职权从中谋取私利,而忽视了为人民做出实际贡献的责任。
因此,对于这些官员,我们需要进行思想教育和素质提升,培养他们正确的职业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官员的职责就是为人民造福,而不是谋求个人私利。
另外,问题的存在也与一些制度缺陷有关。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由于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权力过于分散和模糊,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各种利益集团的干预和操控,以及腐败现象的泛滥。
这给了不为官的人可乘之机,使他们能够通过搞权钱交易、违法违纪等手段来获取利益。
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制度进行改革,简化决策流程,提高透明度和效率,减少利益集团的干预,从而有效遏制不为官的现象。
解决官员不为官的问题,既需要制度的保障,也需要官员自身的努力。
对于官员来说,首先应该建立正确的职业观,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为人民谋福祉。
其次,官员应该加强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素质,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做到业务精通,能力过硬。
同时,官员还要保持良好的作风和道德品质,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谋取私利,严格履行职责,勤勉工作,尽职尽责。
最新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学习心得体会7篇简稿汇编.doc
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学习心得体会7篇简稿汇编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学习心得体会篇一:近期,我学习了8月1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须担责——武汉不容庸懒散》一文。
通过学习,我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党员干部要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与革命气节,一个革命政党,必须有一股浩然正气,这样才能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柱,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和传统美德,要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培养和弘扬高尚的人格品质,保持革命气节,要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改变革命的初衷,不丧失必胜的信心,不怕困难,不信邪,坚持真理,维护党的原则,旗帜鲜明地同各种错误思想、不良倾向和邪恶势力作斗争,坚持廉洁奉公,艰苦奋斗,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酒绿灯红”的侵蚀影响面前一尘不染,正气凛然,在实践中不断坚定自己的信念、信仰、志向,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真正塑造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二是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按照这条路线办事,我们的工作就会顺利开展,偏离这条路线,我们的工作就要受挫折。
新世纪新形势,面对中国发展的良好机遇,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党员干部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三是我们共产党人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应走群众路线,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办事公正、公开、公平,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员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是用权为民,还是以权谋私,是对党员干部的严峻考验,因而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学习心得体会篇二:2011年8月21日,区委召开全区党员干部(扩大)会议,集中学习人民日报8月19日头版文章《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须担责——武汉不容庸懒散》。
2024年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心得体会范本(三篇)
2024年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心得体会范本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社会发展、保障民众权益具有极为不利的影响。
在我的个人经历中,也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并从中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本文将通过分析不作为与乱作为的原因、对社会的危害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等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一些干部思想意识不够强烈,缺乏对自身职责和使命的认知,对民众的需求和诉求缺乏敏感性和责任感。
另一方面,一些干部存在滥用职权、利益输送以及腐败现象,导致他们对于治理事务的不作为或者滥用职权的乱作为。
此外,一些干部的能力水平不足,难以胜任其所在的岗位,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进而产生不作为与乱作为的问题。
不作为与乱作为对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
首先,不作为与乱作为影响了公共利益的实现。
治理干部的不作为导致一些社会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不作为与乱作为破坏了公务员队伍的形象。
一些不作为与乱作为的干部使得公务员形象受到负面影响,让人们对公务员队伍的公信力产生质疑。
最后,不作为与乱作为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干部的不作为与乱作为使得原本应该得到解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浪费了社会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治理干部的不作为与乱作为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
首先,要增强干部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干部对于自身职责的认知,明确干部的使命是为了民众的利益服务。
其次,要加强干部的廉政教育与监督。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于那些存在不作为与乱作为问题的干部进行问责追责。
同时,加强对于干部的廉政教育,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与廉洁意识。
此外,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要注重选拔具有素质、能力、担当的干部,加强对干部能力的评估。
最后,要加强社会监督与参与。
充分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加强对于干部的评价与监督,使干部不能逃脱对于不作为与乱作为的惩罚。
浅谈不作为乱作为心得体会
浅谈不作为乱作为心得体会按照“三严三实”要求,着力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为官不为”问题。
店铺整理了不作为乱作文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浅谈不作为乱作为心得体会范文篇1为治理“慵懒官”、“太平官”,该区出台《整治干部20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的规定》,其中,干部职工上班时间炒股逛淘宝,不仅将对当事人给予处理,每发现一起,九龙坡区委组织部还将报区编委批准核减该单位编制一名。
注重从严从实,增强震慑力,处理包括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停职检查、责令辞职等。
其中,特别针对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玩游戏、看电影、炒股票、逛淘宝等与工作无关事项的,除对当事人给予处理外,每发现一起,将报区编委批准核减该单位编制一名。
着重对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存在的“工作推动不力,不接受任务分工,经多次催促后仍不执行或完不成”“对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在规定时间内不予答复、‘冷硬横推’;故意刁难管理服务对象、有偿服务、只收费不服务或服务不到位”等12个方面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以切实解决“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等问题。
为方便市民群众办事和参与监督,荥阳在全市推行科级及以下职工干部去向公示制。
该市所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及具有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的企事业单位,在其办公区悬挂科级及以下职工干部去向公示牌,牌上标明姓名、职务、分管业务以及工作日去向,同时在明显位置公示业务联系电话和监督电话。
浅谈不作为乱作为心得体会范文篇2按照“三严三实”要求,着力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为官不为”问题,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此次专项整治将重点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五类突出问题。
一是不敢担当、不敢负责。
对发展存在畏难情绪,怕担风险、怕丢帽子;借口规定多、约束多不干事、消极怠工等。
二是廉而不勤、勤而无效。
责任心不强,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压力,不着急、不上心,该做的事不做、该办的事不办等。
三是“中梗阻”、“踢皮球”。
不作为乱作为心得体会
不作为乱作为心得体会篇一:不作为乱作为心得体会3不作为乱作为心得体会3反腐高压之下,纠风步步为营之中,出来一个“不作为”的担忧,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八项规定”全线进逼,有的官员抱怨“什么也没有了”,甚至还有说“官不聊生”的,“好处”不见了,“灰收”取消了,于是“心情”就灰暗、就“没劲”,“精神状态”就“一落千丈”,于是就“躺倒”,就“不拿也不干”,这是一种“不作为”。
更由于反腐败老虎苍蝇一齐打,于是除了“老虎联手反扑”的杞忧和“官员造反”的危言耸听之外,更有关于“相当数量的干部会以消极怠工来应对”的担忧,也就是说,担心他们“不作为”。
反腐纠风,会引起大面积的“不作为”吗?这样的疑问本身就缺乏根据,甚至几近伪命题。
但是确有一部分官员可能或已经出现了“不作为”的新倾向,却也值得注意——关于“不作为”,我们要讲两句话,一句是要教育,要讲清楚反腐使干部成为“不粘锅”,纠风令官员变得“清白”甚至有点“清贫”,这只是向“人民公仆”的本义、本相、本质的回归,“为官”本来就应“不易”,“当官”原本就不能“发财”,你不甘“清贫”,就请挂冠而去,你既然当了“官”,就要“干事”、有”担当”,而“不作为”的尸位素餐,本身就是一种腐败。
第二句是不要怕,在我们这个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社会,在我们这个“超稳性结构”的国家,有那么一些官员“不作为”、撂挑子,天塌不下来,完全不必过度担忧,更不能因此影响反腐纠风的坚强决心和高压力度。
我们总是讲,要把事情看清楚,要把问题想明白,就要讲辩证法,就要抓住主要矛盾,才能防止牵不住“牛鼻子”,才能防止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在当前的反腐纠风中,主要矛盾是“乱作为”。
“不作为”和“乱作为”看似一个矛盾,但我们面对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是一部分人的“不作为”,而是长期累积的某些官员的“乱作为”。
“乱作为”至少有两个层面,一是粗放的甚至是粗暴的“乱发展”,一些官员拍脑袋的“上马”,拍桌子的拆迁,最后是拍屁股的升官走人;二是以腐败为实质的“干劲”。
2023年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心得体会
2023年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心得体会____年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心得体会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干部,在治理工作中不作为与乱作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必须进行深刻反思与总结,以便更好地推进国家的发展进程。
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我们的治理工作有所启示。
首先,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的现象是一种对人民的背叛行为。
作为领导干部,我们的使命是为人民服务,我们的责任是推进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福祉。
如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不作为与乱作为的现象,不仅是对自己的失职失责,更是对人民的背离与背叛。
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牢记人民的期望与信任,从自身做起,坚守初心使命,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往往源于思想上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出现不作为与乱作为的现象,并不一定是心有所图或者别有用心,很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思想观念出现了问题。
治理工作需要具备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态度,不能对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不能因为某种原因而草率决策、贸然行动。
治理工作需要坚持正确的发展观,深入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全面考虑,科学决策,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的期待与诉求。
第三,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也与制度建设不完善有关。
一个良好的制度能够约束人的行为,促使人履职尽责。
如果治理工作的管理制度不完善,那么就很容易出现不作为与乱作为的现象。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治理工作制度的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明确干部的权责边界,完善监督体系,创造条件让干部能够按照规定履职尽责,做到忠诚公正、廉洁奉公。
第四,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还与能力水平的提高有关。
治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具备全面的才能和能力。
干部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增强成本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善思善谋、善作善为。
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治理工作的责任与义务。
最后,要解决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问题,需要形成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024年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心得体会范例(2篇)
2024年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心得体会范例治理干部不作为和乱作为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两大突出问题之一。
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会,我认为治理干部不作为和乱作为的根源在于思想观念的问题、制度缺陷和能力不足等多个方面的原因。
下面我将就这些原因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首先,治理干部不作为的根源在于一些干部的思想观念问题。
在一些干部中存在着满足于现状、消极应付的思想倾向。
他们认为自己的岗位是领导安排的,不论工作是否效果显著,都不会对个人产生太大的影响,因此缺乏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此外,一些干部对自身职责不清、工作内容不明确,对问题的定位和处理上存在模糊、迟钝。
这种思想观念的滞后和消极对治理工作产生了消极影响。
其次,制度缺陷也是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权力过分集中,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干部对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些干部知道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监督,不论是否认真履行职责,都不会受到追责,从而容易产生懒政怠政的现象。
此外,一些制度安排不合理、程序繁琐,使得治理工作效率低下,干部缺乏动力和热情。
另外,治理干部能力不足也是导致不作为和乱作为的原因之一。
一些干部在专业素养、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他们缺乏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和把握能力,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一些干部的能力培训和提升机会有限,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导致工作水平的滞后和不足。
针对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的问题,我认为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强思想观念的矫正和引导。
通过开展集中学习、培训和辅导,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提高对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要建立健全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的评价和激励机制,通过绩效考核和奖惩措施,激发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完善制度建设,增强权力监督和约束。
应该建立健全权力下放、分权管理和权力透明的制度机制,确保干部的权力行使受到监督和制约。
同时,要健全严肃问责机制,对不作为和乱作为的干部进行严肃追责,形成压力和警示,倒逼干部履职尽责。
2024年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心得体会例文(2篇)
2024年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心得体会例文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是当前社会治理的重要问题之一。
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也有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对于治理干部的不作为,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慢作为。
作为治理干部,他们对待问题的处理常常缺乏紧迫感和责任心,行动迟缓,效率低下。
这给社会治理带来了很多困难和影响。
如在公共服务领域,一些治理干部办事缓慢,对民众的迫切需求漠不关心,造成了民众的不满和焦虑。
在环境污染治理中,一些治理干部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对环境污染的整治没有积极行动起来,导致环境质量恶化,进一步损害了群众的利益。
这些都反映了治理干部对问题的认识不到位,工作作风不扎实,对问题的处理常常不力。
面对治理干部的不作为,我们要加强监督和考核。
首先,要加强对治理干部工作的监督,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确保治理干部的工作能够按照法律和规定来进行,不得有违法违纪行为。
其次,要加强对治理干部的考核,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将治理干部的工作成绩和工作态度等方面纳入考核范畴,对绩效不佳的治理干部进行问责。
同时,还可以借鉴一些外部的评价机制,如社会评价、民意调查等,让公众参与到治理干部的考核中来,增加透明度和公正度。
另外,治理干部的乱作为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一些治理干部在工作中表现出任性、随意、滥用职权等行为,严重干扰和破坏了社会秩序。
比如在土地征收和拆迁过程中,一些治理干部滥用职权、违法乱纪,导致被拆迁户权益受损,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在执法过程中,一些治理干部为个人或团体谋私利,利用职权进行权钱交易,扰乱了执法秩序,侵蚀了法治信任。
这些都对社会治理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对于治理干部的乱作为,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治理。
首先,要加强对治理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治理干部的法律意识和职业操守。
通过专业培训和现场实践,使治理干部清楚职责和义务,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做到依法行政。
其次,要加强对治理干部的监督,严格执纪问责。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违法乱纪的治理干部依法严惩,形成震慑力。
治理官员不作为心得体会范本
治理官员不作为心得体会范本近年来,在中国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不作为成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作为不仅仅意味着官员在履职中慢吞吞、敷衍塞责,更体现了对群众的漠视和对问题的推诿。
作为治理官员,不作为的行为不仅违背了职责,也严重损害了民众利益。
作为一名治理官员,我要深刻反思和总结自己在工作中的不作为问题。
首先,我认识到不作为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作为官员,我们的职责是为民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但是,当我们不作为时,将会导致社会治理失灵,让群众感到无助和失望。
这不仅损害了人们对政府的信任,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
其次,我发现不作为源于官员个人的行为和态度。
作为治理官员,我们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时刻保持公正和正直的品德,以身作则,为民众树立良好的榜样。
然而,由于一些官员个人养成了懒散的工作习惯,没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导致了不作为的现象。
再次,我认识到不作为不仅仅损害了群众利益,也影响了自身的形象和发展。
治理官员应该积极履行职责,主动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但是,当我们不作为时,不仅让民众对我们失去信任,也会影响我们自身的职业发展。
毕竟,一个不作为的官员是无法获得社会认可和尊重的。
在认识到问题之后,我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不作为的问题。
首先,我加强了自身的学习和进修,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
通过学习,我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治理的理论和实践,也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其次,我注重加强沟通和协调能力。
作为治理官员,我们需要和各方面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互信和协作,为民众提供有效的服务。
通过积极沟通和协调,我可以更好地了解民众需求,并及时解决问题。
最后,我注重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作为一名治理官员,我们的使命是为人民服务,解决民生问题,我们要时刻保持对群众利益的高度关注,为民众办实事、解难题。
2024年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心得体会范文3篇
2024年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心得体会范文 (2) 2024年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心得体会范文 (2)精选3篇(一)2024年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心得体会范文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迅速,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治理干部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在过去几年的工作中,我深切感受到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也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治理干部不作为问题凸显了一些基层工作的难点和挑战。
在推进乡村振兴、城市改造等一系列工作中,有些干部面临着资源匮乏、经验欠缺等问题,导致无法有效推进工作进程。
同时,一些干部缺乏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只是按部就班地履行职责,没有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这对于群众的利益来说,是一种被动的表现。
其次,乱作为问题反映出一些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行为失范问题。
一些干部在处理问题时,缺乏规范和原则,追求短期利益,甚至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给民众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这些乱作为的行为是对法律法规的无视,是对权力的滥用,严重损害了干部形象和政府职能的权威性。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干部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加强对干部的考核和监督,确保他们履职尽责。
其次,要加强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最后,要深入推进廉政建设,严厉打击腐败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树立良好的干部形象。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自身的修养和能力提升,时刻保持对人民群众的为民情怀,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是我们干部应当始终警惕和避免的,只有时刻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社会的进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年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心得体会范文 (2)精选3篇(二)2024 年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心得体会时间如梭,转眼间已经是 2024 年了。
为官不作为心得体会范文
为官不作为心得体会范文官员是社会管理者的代表,是人民群众的服务者和支持者。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听到一些关于官员不作为的负面新闻,这给社会秩序和人民幸福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作为一名关心社会发展的年轻人,我深感为官不作为的现象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提出一些解决之道。
下面我将从官员不作为的表现、原因和对策三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
首先,官员不作为的表现令人担忧。
官员不作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延误工作进度、不作为不担当、不履职尽责等。
一些官员对待工作态度消极,工作效率低下,耽误了许多事情。
他们推诿扯皮,拖延不前,不思进取,使得一些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有些官员还存在贪污腐败问题,甚至滥用职权,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其次,官员不作为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个别官员可能存在权力观念不正确的问题,觉得自己的权力是用来谋取私利的,而不是服务人民群众的。
这种错误的权力观念使得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漠不关心,只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其次,一些官员可能缺乏职业操守和责任心。
他们把自己当作过眼云烟的过客,不愿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愿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
再次,体制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也是导致官员不作为的原因之一。
一些官员利用职权漏洞,以及监督部门的不力导致他们可以不受约束地为所欲为。
针对官员不作为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
首先,加强官员培训和素质教育。
官员们应该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真正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中心。
其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对官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惩处,确保他们依法依规履行职责。
再次,加强社会组织和媒体的监督作用。
社会组织和媒体是社会监督的重要力量,他们应该积极关注官员的工作表现,对于不作为的官员进行曝光和批评,及时推动问题的解决。
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也在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24年干部不作为心得体会范文3篇
2024年干部不作为心得体会范文 (2)2024年干部不作为心得体会范文 (2)精选3篇(一)2024年,作为一名干部,我对干部不作为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经验,我认识到干部不作为的弊端和危害,也意识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首先,干部不作为直接导致了工作效率的下降。
干部不作为意味着工作进展缓慢,工作任务难以完成,进而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在2024年的工作中,我发现一些同事对工作态度敷衍了事,缺乏责任心和紧迫感。
在这种情况下,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了整个部门的工作进展。
其次,干部不作为还会给群众带来不良影响。
作为干部,我们身处人民群众之中,肩负着为群众办事、解决问题的重任。
然而,如果干部不作为,无法及时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这将进一步加深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不满和不信任感。
2024年,我亲身经历了一些群众拖欠工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导致群众情绪激动,甚至上访维权。
这给我敲响了警钟,干部不作为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更是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最后,干部不作为也会对干部个人造成负面影响。
干部是全面负责工作的重要角色,如果无法胜任工作或者无所作为,将丧失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进而影响个人的事业发展。
我深知,只有主动作为,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获得职业上的成功和发展。
综上所述,2024年我对干部不作为问题的体会是深刻的。
干部不作为不仅仅是工作效率的问题,更牵扯到群众利益和干部个人发展。
作为干部,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高效执行工作任务,真正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工作成果,推动社会进步。
2024年干部不作为心得体会范文 (2)精选3篇(二)尊敬的领导:您好!我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干部,通过这次工作,我深切体会到了干部不作为的危害以及必须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责任。
在此,我向您汇报一下我在2024年干部不作为方面的心得体会。
首先,干部不作为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不作为慢作为心得体会6篇(2)
不作为慢作为心得体会6篇(2)近日,我市单位纷纷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治理活动,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效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党员干部持续转变作风,提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乔楼镇集中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动员会,会上了宣读《荥阳市集中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工作方案》,通过了《乔楼镇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党委副书记、镇长马胜伟做了《坚定践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持续深化作风建设》的讲话。
民宗委召开“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工作动员会。
会议要求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强化机关管理;进一步加强建章立制,规范工作程序;切实抓好制度落实,提高工作效率。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为标尺,提高党性修养,全体干部职工要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为契机,严肃工作纪律,严格监督检查,坚决杜绝“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打造一支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民族宗教干部队伍,为推动全市民族宗教稳定实现跨越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高山镇周例会上,全体机关干部学习了《荥阳市集中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工作方案》,引起广大机关干部的高度重视,掀起“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自查自纠大讨论热潮,形成了凝心聚气、风清气正、谋事干事、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商务局召开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工作动员会,传达了市委市政府开展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工作会议精神,对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目标、整治内容和工作步骤等作了解读。
会议指出“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其实就是作风问题、纪律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是加快荥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要加强作风和纪律的建设,提高责任意识,增强政治敏感性;全面梳理全局的工作任务、目标、重点工作及突出问题等,建立清单,落实责任人,规定完成时间,并做好监督检查和跟踪工作,以促成效;加强履行考勤考核机制,以机制转作风,以活动促能效。
2024年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心得体会(四篇)
2024年治理干部不作为与乱作为心得体会如何提高执政能力,如今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热门话题。
检验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很大程度上要看其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更具体点讲,要看他们行政如何作为。
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____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决定》中提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
这些影响党的执政成效的问题,是导致执政能力不高的重要原因。
决定提出的这些问题,针对性强,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对照检查。
实践中,群众对领导干部反映比较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行政____。
一些领导干部既有权力,也有能力,但该管的不管。
现实中碰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党和国家都有政策规定,但他们就是怕惹麻烦,怕干砸了影响政治前途,所以能躲的就躲,能推的就推。
有些干部明明知道有些群众生活很困难,急需政府关心帮助,但他们就是漠不关心,视而不见。
这里面有行政效率低下、管理方法落后的问题,但从根本上讲,还是不愿作为、不想作为。
其二,行政乱作为。
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不该管的,胡乱插手;该管的,乱管一气。
这里既有干部执政的能力和水平问题,也有干部个人的品德问题。
比如,不是依法办事,不把手中的权力用到为人民服务上,而是滥用权力,违法行政,甚至以权谋私,走向____。
责任,重于泰山。
这源于使命感,也应属于最基本的职业精神,可是因为少数党员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履行职责不力,____乱作为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损失的重大安全事件仍屡有发生。
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能不能依法行政、科学行政。
这其中包括领导干部自己是否守法,其行政作为是否在宪法和法律容许的范围内,能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是否从根本上尊重和服从人民群众的意志,是否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心得体会
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是一种严重的问题,会给组织和团队带来负面影响。
以下是我对这一问题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不作为不担当会削弱领导者的威信和权威。
领导者是团队和组织的核心,他们
应该以身作则,带头解决问题、承担责任。
如果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不积极推动
事务的进展,那么员工和下属会对其失去信任和尊重,导致领导力的丧失。
其次,不作为不担当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意味着对工作不负
责任,不把任务当回事。
这会影响团队的工作氛围,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下降,从
而降低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同时,由于领导干部不积极推动问题解决,导致问题得
不到及时解决,进一步拖延工作进程。
另外,不作为不担当也会影响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领导干部的作为和担当是组织
运转的重要保证。
如果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不积极履行职责,组织的规范管理体
系就会失效,各项工作会陷入混乱,最终导致组织的发展受阻。
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领导干部应该时刻警醒自己,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同时,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领导技能,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积极推动工作的
进展。
此外,领导干部要与员工和下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建立信任和合作的关系,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推动团队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作为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是不可取的。
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
和使命,积极推动工作的进展,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为团队和组织的发展做
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理官员不作为心得体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改作风,是为了洗澡治病、轻装上阵,更好地推动改革、谋划发展。
换言之,“三严”是为了“三实”,“干净”是为了“干事”,既不能拿“干事”替“不干净”找理由,更不能以“干净”为“不干事”找借口。
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规矩多了,干劲小了,一些人把“改作风”与“干事业”人为对立起来,不仅是对使命职责的消极逃避,也是对改进作风的误解误读。
事实上,因“为官不易”,索性“为官不为”,本身就是四风的突出表现。
道理很简单,花拳绣腿不解决实际问题,不就是最大的形式主义?光说不练不给群众办事,不正是典型的官僚主义?如同毛泽东同志当年批评的,“人云亦云,得过且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这何尝不是一种变相享乐主义?倘若占着位子却不作为,导致资源浪费、机遇流失、矛盾激化,岂不是更为严重的奢靡之风?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经济与政治态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经济态势走向了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促开放的新常态,另一方面政治态势走向了反腐败、讲规矩、履责任、重法治的新格局,为当代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塑造了新型动力机制,开创了新型活力源,赢得了国内民众的高度赞誉和国际社会的广泛瞩目。
与此同时,在官场,诸如“不贪不占,啥也不干”“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要不出事就行”“占着位置不干事,拿着工资不出力”等“懒政”“庸政”“怠政”之类的“官员不作为”现象,时有发生。
一些媒体在报道此现象时,简单地将反腐败与“官员不作为”现象联系在一起,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将经济发展迟滞的板子打到整体官员队伍身上。
故,分层分类地认清“官员不作为”现象的实质,厘清造成认识混乱、“药方”乱开现象的根源,对症下药,是寻求治本之策的有效路径。
认清“官员不作为”的成因及表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服务型政府理念逐渐落到实处。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公共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对公务员基本角色与责任缺乏有效的定位,对政府与市场边界缺乏有效的划分,对高度集中统一的权力体制缺乏有效的分权与监督,对官员政绩考核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导致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既造就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又引发了一些不规范的权力运作、畸形的政商关系以及“人心不足”的官场心态等现象。
官员不作为的成因和表现是多样的,需要分层分类区别对待。
据我观察,主要有四种“官员不作为”现象。
1、官员角色定位不明或错位而引发的“官员不作为”现象在当代中国的权力结构体系中,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和以政府为核心的政权体系,由于所处的地位和方位不同,其承担的角色与功能自然不一。
如,在地方层级,地方党委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是决策与执行的关系,地方政府又是其组成部门的决策机关。
而基层各党组织承担执行角色,不再具有决策功能。
从纵向层面看,地方党委与地方政府既是各自上一级组织体系的执行体系,又是下一级组织体系的决策体系,分别兼具执行与决策之角色与功能。
在党组织体系中,各级常委会承担着决策的角色与功能;在政府组织体系中,作为行政首长的政府负责人承担着最终的决策角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肩负着决策的角色与功能,担任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承担着执行的角色与功能。
因此,分析“官员不作为”现象,一定要分清楚主要承担决策与主要承担执行的组织与官员在角色与功能上的差别,分清楚因履行职责程度好坏而引发的责任程度的轻重差别,防止因角色定位不明与错位而“乱打板子”,或者在追责时找不到责任主体等现象的发生。
2、程序、流程与规则不透明而引发的“官员不作为”现象现代政府的运作形态有行政服务、运作项目与管制政策三大类。
无论是行政服务、运作项目,还是行政审批、管制政策,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管理程序和运作流程,实行相应的时效性与透明性规定。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程序、流程与规则不透明,缺乏刚性约束,而且因为资源有限,那些选择性强、运作空间大、自由裁量权高的项目,容易导致“吃拿卡要”式“乱作为”等消极腐败现象的经常性发生。
如今因“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高压式反腐做法,导致部分官员的“乱作为”行为有所收敛,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成为“官员不作为”的借口,更要防止用程序、流程与规则的不透明变相为“不作为”预设“挡箭牌”和“遮风板”。
3、工作饱和度测评与绩效评价失当而引发的“官员不作为”现象长期以来,对于公务员的岗位职责,尽管强调要有科学的职能分解、职位说明、职责评价,并做好“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工作,但由于缺乏对工作饱和度的科学测评,以及缺乏标准化与流程化管理,导致很多官员整天看上去很忙碌,实际上却是在干“无用功”,甚至用忙碌的“无用功”去推卸应该履行的职责和该做的工作。
另一方面,对于普通公务员的五项绩效考评标准——德、能、勤、绩、廉,在实践中要么用软性的评价标准“德”来概括,要么用硬性的评价标准“能”来“一俊遮百丑”;对于领导干部,则多是以片面的GDP增长率来作为主要考察和提拔标准,从而导致对工作岗位职责与绩效测评失当,无以发挥“真作为”的“指挥棒”引导与规约作用。
甚至在实践中被一部分别有用心者利用,采取与上级领导“套近乎”的方式,以谋取个人最大的私利。
4、矫枉“乱作为”导致心理恐惧而引发的“官员不作为”现象自从中央推出“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高压式反腐做法以来,官场上各种“乱作为”现象得到极大的遏制,原本被扭曲的行政行为得到矫正,但对于如何有效地激励公务员正常作为、有效作为、积极作为的机制与制度并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尤其是“对事不对人”的理性精神远未建构起来。
在一些单位和地区,对于明显与公共利益、公共道德相悖的行为,缺乏旗帜鲜明的批评和惩处,不敢碰硬;对于大公无私、敢作敢为,却可能因为处事风格、做事方法而存在各种“争议”的干部,不敢公开面对质疑,做出应有的澄清、褒扬和重用,以致“干好干坏一个样”“上面没有人,干死都不行”这样反常识反绩效反公平的观念充斥官场,其直接后果是公务员得到一种心理暗示,越多做事,就越有可能出错乃至出事,越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与其这样,还不如奉行明哲保身的做法,以不出事为最高原则。
在各地逐渐加大对“官员不作为”问责的同时,对原有的基于特定情形而设定的诸如“维稳”等“一票否决制”的评价压力,如果缺乏与时俱进的有效清理,就可能让部分领导干部与公务员心有余悸,不敢“冒尖”,不敢“出头”,奉行“不出事逻辑”为上。
治理“官员不作为”现象的基本原则确立对党和国家事业“第一忠诚”的根本原则。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为党和国家事业无私勤奋地工作,保持对党和国家事业的“第一忠诚”地位,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必须树立的根本价值观。
坚持主要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最关键的基本准则。
领导干部行不行,公务员跟不跟,群众信不信,关键在作为“领头人”的“关键少数”主要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
重建普通公务员的职业化伦理规范。
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在专业化机构里聘用专业化人员,在专业化管理领域里张扬专业主义精神,高质量满负荷规范化地工作,彻底重建普通公务员的日常职业化伦理规范。
推进公共管理体系、公共预算体系、公共评价体系“三位一体”建设工作。
要取得官员“敢作为”“有效作为”的突破性进展,就必须改变仅局限于行政服务水平提升的公共评价体系建设,综合推进以民主法治为导向的公共管理体系、以廉洁惠民为导向的公共预算体系、以绩效公正为导向的公共评价体系“三位一体”建设工作。
推进用人、花钱、办事有机联动。
改变用人与办事、花钱与办事、用人与花钱“两两脱节”问题,推动用人花钱办事的有机联动与一体化建设。
治理“官员不作为”现象的有效对策针对“官员不作为”的不同成因和表现,需采取多种对策,对症下药,力求治本。
首先,以权力清单为基础,以责任制建构为导向,根据组织与官员承担的角色不同,推动决策权与执行权的适度分离,分别建构决策失误追究制和执行不力问责制。
围绕“组织与官员该干什么”“如何干”“干不好怎么办”三大问题,在评估与清理“政府该做什么”的基础上,推动决策权与执行权的适度分离,把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建设有机统一;同时,加大对各类组织的问责力度,适时推动民主集中制向民主集中负责制的转型。
其次,制定明确、详细、透明与可执行的服务流程与项目运行绩效图。
任何一项服务与项目,都必须有清晰的服务流程与完成期限、明确的目标及依据、足够的人手及资源、用以显示绩效的评估标准;各政府部门必须准确地确定需要完成的工作,测定工作饱和度,设定工作完成时限,并建立起工作质量标准,写进绩效工作说明书中;设计各类项目运行指南,推动项目信息公开,提供各类项目运行的规范要求和绩效评估标准。
再次,强化团队与领导人执行力建设,推动机关单位行政文化生态再造工作。
对于适用委任制和聘任制的公务员,强调在日常公务活动中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削减自由裁量权空间,履行“服从”与“执行”义务,发挥专业主义精神,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对于适用选任制的领导干部,除了强调主动变革与适时创新的战略引领与统筹规划作用外,可根据执行力建设的内在要求,开展在特定范围内允许提名与挑选党政搭档、主要副手以及重要规划与执行部门负责人的试点工作,并赋予对专业技术性强的部门负责人的特定提名与组阁权利。
与此同时,旗帜鲜明地对在民主法治框架下敢作为的干部予以积极评价和提拔重用,对于消极无为、混日子的干部依法依规予以处置;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适时调整公务员工资福利水平,为官员队伍创设“心有所系”“心有所安”的行政文化生态环境。
最后,加快政府项目运作与公共服务提供等领域的公私伙伴关系构建历程。
以民众需求为导向,以结果为依据,鼓励各类市场组织、社会组织、公民积极参与政府项目运作、公共服务的生产活动,建构公共服务提供的公私伙伴关系,全面推进政府职能、政府角色、政府治理方式与政府行政体制的深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