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历史(1969-2009)

合集下载

认识互联网

认识互联网
认识互联网
讲师:胡成功
互联网科技名词定义
• 中文名称:互联网 • 英文名称:internet • 定义:由多个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 而不论采用何种协议与技术的网络。
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 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互 联网是指将两台计算机或者是两台以上的 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邮 件、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共同娱乐。
互联网的发展情况
全球互联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商用以来迅速拓展,目前已经成为 当今世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经过短短十 几年的发展,截止2007年1月,全球互联网已经覆盖五大洲的233个 国家和地区,网民达到10.93亿,用户普及率为16.6%,宽带接入已 成为主要的上网方式。同时,互联网迅速渗透到经济与社会活动的各 个领域,推动了全球信息化进程。全球互联网内容和服务市场发展活 跃,众多的ISP参与到国际互联网服务的产业链中。由此带来了互联 网服务的产业发展活跃,推动形成了一批ISP,如Google、Yahoo、 eBAY等,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2006年10月Google公 司的市值已达145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IT公司。 中国的互 联网发展虽然起步比国际互联网发展晚,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同样 快速发展。据CNNIC公布的最新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显示,截至到 2006年12月,中国互联网网民数达到1.37亿,同1997年10月第一次 调查的62万网民人数相比,现在的网民人数已是当初的221倍。宽带 上网人数达到9070万,位居全球第二位,手机上网网民数1700万。 中国网站数为843000个,全国网页数为44.7亿个。
互联网 - 网民规模
• 不同接入方式网民规模,业界和网民非常关注宽带接入状 况。享受宽带接入服务的网民越多,中国的互联网接入情 况就越好。目前中国网民中接入宽带比例为84.7%,宽带 网民数已达到2.14亿人。 • 目前中国的手机上网网民数已达到7305万人。2.53亿网民 中,半年内有过手机接入互联网行为的网民比例达到 28.9%。 • 手机上网以其特有的便捷性,在中国发展迅速。手机上网 的发展,使得网民的上网选择更加丰富,手机上网情况的 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网民上网条件的变化。 截 至2009年年底,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3.84亿,互联网 普及率为28.9%,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按照该速度发展, 未来2-3年中国的网民数量预计将超过5亿。

互联网之父

互联网之父

历史回顾:互联网有几位“父亲”?2009-10-06 14:57:28 来源: 网易科技报道跟贴 2 条手机看新闻编者按: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已经走过了40年,时间虽然很短,但发展速度却非常快、对社会的变革意义也非常巨大。

或许正因为发展太快,关于互联网起源的谜团也很多,除了关于互联网的具体诞生日期是1969年9月2日还是10月29日的争论外,“互联网之父”也是一大谜团。

我们常常看见不同的文章和报道将不同的人称之为“互联网之父”,那么互联网到底有几位“父亲”呢?《今日美国》杂志在1999年互联网诞辰30周年的时候,发表了标题为《荣誉归于谁——四位不同的祖先》的文章,对四位曾被媒体称作“互联网之父”的杰出人物进行了描述,以下是文章全文:撰文:叶平1999年,Internet的30年诞辰纪念盛典时,会议组织者干脆一并请来四位曾被媒体称作“因特网之父”的杰出人物——雷纳德•克兰罗克(Leonard Kleinrock)、拉里•罗伯茨(Lawrence G. Roberts)、文特•塞尔夫(Vinton Cerf) 和罗伯特•卡恩(Robert Kahn),郑重其事地为他们合影留念,让这一珍贵的镜头,永远定格在互联网络的史册中。

照片从左至右为:塞尔夫、卡恩、克兰罗克和罗伯茨《今日美国》杂志对此发表题为《荣誉归于谁——四位不同的祖先》署名文章,文章评论说:“虽然在因特网建立过程中,他们全都担任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但谁最适合戴上‘因特网之父’的桂冠至今尚无定论。

”文章还援引拉里•罗伯茨的谈话指出,希望这次会议能进行讨论,结束在这个历史“悬案”上“每个人对每件事都可以提出权力要求的”混乱状况。

我们不妨分别简述这四位“父亲”在因特网创立中做出的不同贡献,看看究竟谁最有资格。

第一位“父亲”,雷纳德•克兰罗克,为阿帕网第一节点远程通讯试验亲自“接生”的UCLA教授。

美国曾有传记文章用《从连环画到赛伯空间》的标题记载了他的传奇经历。

移动互联网的前世今生_郎为民

移动互联网的前世今生_郎为民

2012年第8期1四位“互联网之父”Internet改善了人类的通信与计算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效率,在科学技术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在高度关注知识产权的今天,是谁发明了互联网?1999年9月2日,互联网30年诞辰纪念盛典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举行,会议组织者干脆一并请来四位曾被媒体称作“互联网之父”的杰出人物———雷纳德·克兰罗克、拉里·罗伯茨、罗伯特·卡恩和文特·塞尔夫,郑重其事地为他们合影留念,让这一珍贵镜头,永远定格在互联网史册中。

《今日美国》杂志对此发表题为《荣誉归于谁———四位不同的祖先》的署名文章:“虽然在互联网建立过程中,他们都担任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但谁最适合戴上‘互联网之父’的桂冠至今尚无定论。

”我们不妨分别简述这四位“父亲”在互联网创立过程中做出的不同贡献,看看究竟谁最有资格当选。

雷纳德·克兰罗克,1934年生于纽约曼哈顿,是为阿帕网第一节点远程通信试验亲自“接生”的UCLA教授。

1958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以支持全美科学家从事与国防有关的研究项目。

鉴于克兰罗克教授在数据网络方面的特殊专长,DARPA把他请到华盛顿,让他担任关键角色,为筹备阿帕网编写性能规格说明。

1969年,由于他的杰出工作,使UCLA成为阿帕网的第一个节点。

1969年9月初,作为第一个节点的接口消息处理机(IMP)运抵学校。

10月初,第2台IMP运抵700km以外的斯坦福研究院(SRI),并于10月29日实现了网上第一个报文的传输。

2008年9月29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亲自为克兰罗克颁发了代表美国最高科学荣誉的国家科学奖章,他常被称为“数据网之父”。

拉里·罗伯茨,1937年生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

他是“阿帕网”项目技术负责人,无可争议的“阿帕网之父”。

1967年10月,拉里·罗伯茨发表了与阿帕网有关的、题为《多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间通信》的设计论文,提出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分开的概念,并为阿帕网选择了“分组交换”通信方式。

信息伦理3

信息伦理3

这些危害的防止不仅要靠法律的约束也需要信息伦理的合作,这正是信息伦理对现实的作用.首先信息伦理作为一种伦理,主要强调社会个体的自律.借助于信息伦理标准提供的行为指导,人们才能比较容易地为自己所实施的各种信息社会行为做出伦理道德判断.在伦理标准的氛围下和自身反复实践的过程中,人们才可能将这种外在的准则自律为自己的道德意识.如果更多的个体将基本的伦理准则化为自己自觉的道德意识,则可以推而广之,推断出信息社会的行为是非标准,这同时也能加强信息素养.除此之外信息伦理无形中使得网络技术研制者明确了方向,从根本上保证了网络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和要求转化为信息社会公民的内在道德品质,从而保证了网络社会的有序和正常运行.而构建和谐网络社会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和谐的信息社会是指以信息技术为运作基础的社会,是信息伦理成为现代人遵守的基本准则的社会,是人们善于应用信息内容和信息流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社会.)从伦理角度导入个人信息行为的规范,对于信息时代中不道德行为做有效的防治,信息伦理的构建将强调人伦伦理的理念融入决策及生活细节中,这不仅弥补了律法上的不足,更使得人们的信息素养、个人道德得到了升华.由此观之信息伦理已经成为伦理道德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努力加强对信息伦理的教育才能使得网络与现实共同和谐发展,迈向新的高峰.
加强信息伦理的教育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
(1)引导自律,开展广泛的信息伦理讨论和交流,如网络保密道德问题、国家安全道德问题、网上知识产权道德问题等.
(2)舆论监督,主要依据信息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来进行的,是道德外部作用的最主要方式.
(3)奖罚结合,充分利用社会奖罚机制,如罚款、限制或暂停功能使用权及法律制裁等.
论信息伦理对现实的作用
在这六周信息伦理学的选修课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在经过了翻查资料以及深入的思考后我认为信息伦理对现实是有着非常大的作用的.

阐述互联网的诞生、普及和未来发展趋势

阐述互联网的诞生、普及和未来发展趋势

阐述互联网的诞生、普及和未来发展趋势国际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是大众传媒的一种。

与很多人的想象相反,Internet并非某一完美计划的结果,Internet的创始人也绝不会想到它能发展成目前的规模和影响。

在Internet面世之初,没有人能想到它会进入千家万户,也没有人能想到它的商业用途。

Internet的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

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从六十年代起,由ARPA提供经费,联合计算机公司和大学共同研制而发展起来的ARPAnet网络。

最初,ARPAnet主要是用于军事研究目的,它主要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网络必须经受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的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他部分应能维持正常的通信工作。

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开发和利用。

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的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异种机网络互联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

1983年,ARPAnet分裂为两部分,ARPAnet和纯军事用的MILNET。

同时,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产生和逢勃发展对Internet 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A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的NSFnet。

NSF在全美国建立了按地区划分的计算机广域网并将这些地区网络和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起来。

NFSnet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NSFnet对Internet的最大贡献是使Internet向全社会开放,而不象以前的那样仅供计算机研究人员和政府机构使用。

信息化能力建设与网络安全读本试题库【带答案】

信息化能力建设与网络安全读本试题库【带答案】

信息化能力建设与网络安全读本【题库】一、单选题1、(外部效应)是指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在运作过程中对其他组织或个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收益2、(信息优势)是企业在信息时代市场竞争中生存和立足的根本3、(资源配置)在改进信息资源共享效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哪次会议上说的话(B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5、“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写进了哪次会议报告?C、十八届五中全会6、“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哪次会议上说的话?D、2016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7、“工业互联网”这个概念是由哪个公司首先提出来的?D、微软8、“互联网主要是年轻人的事业,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哪次会议上说的话? D、2016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9、“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哪次会议上说的话?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10、“数字地球”这一概念是由谁提出来的?戈尔11、“污染地图”App是由哪个机构发布的?C、公众环境研究中心12、“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哪个刊物?B、商业周刊13、“信息化"这个词最早是由哪个国家的学者提出来的?D、日本14、“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最早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来的?B、党的十七大15、《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是由哪个部门印发的?A、国务院16、《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是哪一年出台的文件?B、2002年1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是哪一年出台的文件?B、2014年18、《欧盟网络安全战略:公开、可靠和安全的网络空间》是哪一年发布的?A、2013年19、《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中提出“一号"申请,“一号”是指哪个号?D、身份证号20、《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中提出建设哪个库?(C、电子证照库)21、2002年,美国哪个城市首先提出来建设“无线城市”?C、费城22、2012年初,哪个国家或地区发布了“电子健康行动计划2012-2020”?B、欧盟23、2013年6月,哪个国家发布了《创建最尖端IT国家宣言》?D、日本24、2015年,哪个国家ICT发展指数最高?韩国25、2015年,全国电信诈骗案件累计被骗金额达到多少亿元?B、22226、2015年,全国电信诈骗案件数量达到多少万起?D、59。

计算机学科小报

计算机学科小报

互联网的历史1969-20091969 年,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计算机首次连接了起来。

阿帕网是第一个使用包交换技术的网络。

在网络上发送的第一条消息应该是LOGIN,但在发送字母“G“的时候,连接断了。

电子邮件于1971 年首次被 Ray Tomlinson 开发出来,他也是那个决定使用“@”符号将用户名和电脑名字(域名)分开的人。

1975 年,Vittal 开发了第一个现代电子邮件程序。

1978 年,垃圾邮件诞生,Thuerk 给600个用户发了垃圾邮件。

现代表情的诞生是1982 年 Scott Fahlman 在一个笑话之后用了一个:-)。

域名系统于1984 和第一个域名服务器DNS一起创建。

它使得互联网地址更加人性化。

DNS 服务器使互联网用户可以输入一个容易记住的域名,然后它会将它转换成IP 数字地址。

第一个互联网蠕虫1988 年发行,它被称为“莫里斯蠕虫”,导致了互联网中断。

1989 年,Tim写的万维网协议也诞生了。

当Tim在1990 年编写代码的时候,“万维网”这个词诞生了。

1991 第一个网页被创建,并且很像第一份电子邮件解释什么是电子邮件,目的是解释什么是万维网。

1993 年开发的 Mosaic被认为是第一个可以使非技术人员上网的浏览器。

1996 年,第一个邮件服务 HoTMaiL启动了。

2000 年是网络泡沫破裂的一年,造成了巨大损失,数百家公司被迫关闭。

维基百科于2001 年启动,为社会化媒体铺平了道路。

Facebook 于2004 年推出,当时只是对大学生开放并叫做“The Facebook",后来,“The“被从名字中去掉了。

“网络选举”第一次发生在2008 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期间,这是第一次总统候选人利用了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每一个候选人都有Facebook 或Twitter 。

计算机语言发展计算机主要是由两大部分构成的,硬件和软件,硬件就不用解释了,你的主机、显示器等等都属于硬件,但是光有硬件电脑是没有办法使用的,除非你拿机箱当柜子用。

朱青君:网络时代的人际交流

朱青君:网络时代的人际交流

网络时代的人际交流朱青君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提要:朱青君教授从人类沟通起源与发展历程到现代传播理论、理念、手段的发展,从沟通传播在人际交往中重要功能到沟通传播的技能技巧,从互联网时代沟通传播的优势到互联网沟通的弊端,娓娓道来。

她指出,人们不仅要能表达,而且要学会通过察言观色,通过倾听,把握说话者的真正含义;无论沟通传播手段怎样创新发展,人与人沟通思想共振、情感共鸣、真情爱心是永恒的根基。

生活中凡是出问题的地方,都有沟通问题。

网络时代沟通的工具多了许多,好了许多,快捷了许多,方便了许多,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很好吗?网络时代一方面天涯咫尺,多远的地方发信、视频聊天好像就在跟前;但另一方面却是咫尺天涯,大家一起特别近的,心却是不通的,没有话可说。

所以网络时代是一个适于沟通的时代,也是一个不适于沟通的时代,它到底适于不适于沟通,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一、交流、交流之于社会交流沟通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上海现在当红的周立波在他的《谐词语》这本书里有一句话:什么叫“和谐”?我研究透了!“和”字就是一个“禾”加一个“口”,就是人人有饭吃;什么是“谐”呢?“谐”是一个“言”加一个“皆”,就是人人有话讲。

所以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话讲,每个人自己做好自己,穷要穷的有腔调,富要富的有风度。

”也就是说和谐社会不光是说话的问题,也有听的问题。

因为交流就是你来我往,你说我听,我说你听,那才叫交流。

一个人说话那叫自说自话,但真正人际间交流,都得你也说我也说,你也听我也听。

正是因为传播、交流、沟通把一个一个的个体连接成了群体,连接成了社会。

整个传播学的研究,尤其传播概念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英文单词communication,如果译成中文的话有好多意思,这就是中文的奥妙之处。

如果是我们研究大众传播的话,肯定我们经常用传播;如果研究个人的话,我们就不用传播,人员之间一般用沟通、用交流,另外也有传染的意思。

我还看了一个百度的上面对communication解释,我们中国人用“沟通”,两条河的水挖个沟就通了。

1969年10月29日22点30分 互联网诞生

1969年10月29日22点30分 互联网诞生

回顾历史:1969年10月29日22点30分互联网诞生2009-10-28 23:27:50来源: 网易科技报道编者按: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已经走过了40年,时间虽然很短,但发展速度却非常快、对社会的变革意义也非常巨大。

或许正因为发展太快,关于互联网起源的谜团也很多,首先当然就是互联网到底是何时诞生的呢?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具体生日日期却有两大派别:“9月2日派”认为克兰罗克(L.Kleinrock)教授实现了两部电脑的连接,即阿帕网的诞生;而“10月29日派”则强调只有两台主机之间实现了通讯,才算是互联网的真正“生日”,我们认同后者。

因特网起源于阿帕网,阿帕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第一节点与斯坦福研究院(SRI)第二节点的连通,实现了分组交换网络的远程通讯,才是互联网正式诞生的标志,当时准确的时间是1969年10月29日22点30分。

以下是《电脑报》在2000年4月17日的一篇文章,回忆了1969年10月29日互联网是如何一步一步诞生的:经天纬地的互联网络,究竟诞生于哪一刻?业界历来有不同的说词。

1999年9月3日,中国首届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拉开序幕。

有媒体报导说,这是为了纪念互联网络诞生30周年。

据说在1969年9月3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雷纳德·克兰罗克(L.Kleinrock)教授实验室内,两部电脑成功地由一条5米长的电缆接驳并互通数据,在场大约只有20来人,这天就被视为网络网骨干网络诞生的日子。

若仅根据两部电脑在实验室内互联的资料,便断言互联网络诞生未免使人产生疑惑。

要知道,麻省理工学院(MIT)林肯实验室的拉里·罗伯茨(L.Roberts),在他尚未成为“阿帕网之父”前,就曾经主持过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远程联网实验。

他成功地将MIT一台TX-2小型电脑,以电话线传输和声音调制方式,连接到千里之外的加州圣莫尼卡,与另一台Q-32大型机实现了远程通讯,时间是1965年10月,只不过没有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Part1-互联网的历史和发展

Part1-互联网的历史和发展

图2006.12-2011.12中国IPv4 地址资源变化情况IP4地址将真正地枯竭IPv4地址将真正地枯竭。

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拥有IPv6地址9398块/32,相比2010年同期出现大幅增长。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起点,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IPv4时代地址资源枯竭的问题,同时IPv6还将成为其他技术发展的基础,支撑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发展的基础支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我国政府极为重视并积极推动相关战略的制定,2011年12月,国务院常务的制定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在2013年年底前开展IPv6网络小规模商用,并在2014至2015年开展大规模部署和商用。

这一规划将加速我国IPv6及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步伐,提升我国在一系列新兴互联网产业中的国际竞争力。

25图2006.12-2011.12 中国网站规模变化26图2006.12-2011.12 中国网页规模变化情况摩尔定律:光纤定律:迈特卡尔夫定律:CPU性能18个月翻番,10年100倍。

超摩尔定律,骨联网定律,网络价值随用户所有电子系统(包括电子通信干网带宽9个月翻番,10年数平方成正比。

未联网设备增加包括电子通信系统,计算机)10000倍。

带宽需求呈超高速增N倍,效率增加N倍。

联网设备都适用长的趋势倍联设备增加N倍,效率2增加N倍33联发年在大功在联网发展30多年之后,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在很多方面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安全性、管理、可预测性新的网络和计算技术新的业务应用和商业模式 互联网设计的基本原则杨柳在网络层部署唯一的网络互联协议腰在网络层部署唯的网络互联协议(细腰)基于数据报的无连接服务由端系统负责复杂的网络功能,如可靠传输和拥塞控制等,网络只负责简单的传送功能.。

那些年,我们一起上过的网站

那些年,我们一起上过的网站
那些年,我们一起上过的网站
——中国互联网网站运营发展概况
全球互联网起源
【1986年全球互联网三大指标】 均速率:56K / 网民数:约30万 / 收益:很少
互联网启蒙 三大奠基
1961年,克兰洛克(Kleinrock) 教授在论文中提出了
“包交换”
思想,并在理论上证明了包交换技术(packet
switching)相对于电路交换技术在网络信息交换方面更具可行性。
从局域网,到软件突破,再到全国性网络建立。
从NSFnet的学术性局域网到全国性的商业骨干网建成,前后只经 历了10年时间,INTERNET从最初满足信息交流的需求,到通过网 络进行商务活动,商业化成为了推动INTERNET向全球发展和普及 的源动力。商业性,自INTERNET向全球开放之日起,便成为了 互联网的第一属性。 当今美国知名网站,揽括了门户导航(雅虎)、电子商务(亚马 逊)、即时通讯(MSN)、搜索引擎(谷歌)、生活分类(克莱 格)、社交网络(FACEBOOK)等多个方面,从初期单一的商务 服务发展到满足各种生活需要,且都走出了各自的成熟商业模式, 这也是植根商业化的结果。
美国在线
雅虎全球
MSN
亚马逊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
【1987年中国互联网三大指标】
均速率:300B
/ 网民数:无
/ 收益:无
中国互联网 发展初期
中国互联网初期基本特征
门户泛滥、 BBS当道、创新少
中国互联网发展速度虽快,但其发展方向又极具中国特色: 第一,国内新闻非自由性,报纸仍是主流,互联网要发力,还得从新 闻借力;第二,个人言论在网络上监控不严,以80后为第一批上网主 力军的网友亲睐“自己的话语地盘”;第三,国人对互联网的理解还 停留在传统资讯处理阶段,生活化概念较少;

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时间表

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时间表

世界互联⽹发展的时间表世界互联⽹发展的时间表专注远距离数据通讯的北⼤⽕星⼈从历史中⾛来,… …上世纪90年代初,北⼤⽕星⼈是国内远程数据通讯的领跑者。

不了解历史就是⽂盲。

请见附件。

袁萌陈启清 5⽉24⽇附件:Internet history timelineEarl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965: NPL network planning starts1966: Merit Network founded1966: ARPANET planning starts1967: NPL network packet switching pilot experiment1969: ARPANET carries its first packets1970: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NIC)1971: Tymnet switched-circuit network1972: Merit Network's packet-switched network operational 1972: 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 (IANA) established 1973: CYCLADES network demonstrated1974: Telenet commercial packet-switched network1976: X.25 protocol approved1978: Minitel introduced1979: Internet Activities Board (IAB)1980: USENET news using UUCP1980: Ethernet standard introduced1981: BITNET establishedMerging the networks and creating the Internet:1981: Computer Science Network (CSNET)1982: TCP/IP protocol suite formalized1982: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SMTP)1983: Domain Name System (DNS)1983: MILNET split off from ARPANET1985: First .COM domain name registered1986: NSFNET with 56 kbit/s links1986: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ETF)1987: UUNET founded1988: NSFNET upgraded to 1.5 Mbit/s (T1)1988: OSI Reference Model released1988: Morris worm1989: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BGP)1989: PSINet founded, allows commercial traffic1989: Federal Internet Exchanges (FIXes)1990: GOSIP (without TCP/IP)1990: ARPANET decommissioned1990: Advanced Network and Services (ANS)1990: UUNET/Alternet allows commercial traffic1990: Archie search engine1991: Wide area information server (WAIS)1991: Gopher1991: Commercial Internet eXchange (CIX)1991: ANS CO+RE allows commercial traffic1991: World Wide Web (WWW)1992: NSFNET upgraded to 45 Mbit/s (T3)1992: Internet Society (ISOC) established1993: 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CIDR)1993: InterNIC established1993: AOL added USENET access1993: Mosaic web browser released1994: Full text web search engines1994: North American Network Operators' Group (NANOG) established Commercialization, privatization, broader access leads to the modern Internet:1995: New Internet architecture with commercial ISPs connected at NAPs1995: NSFNET decommissioned1995: GOSIP updated to allow TCP/IP1995: very high-speed Backbone Network Service (vBNS)1995: IPv6 proposed1996: AOL changes pricing model from hourly to monthly1998: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 (ICANN) 1999: IEEE 802.11b wireless networking1999: Internet2/Abilene Network1999: vBNS+ allows broader access2000: Dot-com bubble bursts2001: New top-level domain names activated2001: Code Red I, Code Red II, and Nimda worms2003: UN 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WSIS) phase I 2003: National LambdaRail founded2004: UN Working Group on Internet Governance (WGIG)2005: UN WSIS phase II2006: First meeting of the 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2010: First internationalized country code top-level domains registered 2012: ICANN begins accepting applications for new generic top-level domain names2013: Montevideo Statement on the Future of Internet Cooperation 2014: NetMundial international Internet governance proposal2016: ICANN contract with U.S. Dept. of Commerce ends, IANA oversight passes to the global Internet community on October 1st Examples of Internet services:1989: AOL dial-up service provider, email, instant messaging, and web browser1990: IMDb Internet movie database1995: online retailer1995: eBay online auction and shopping1995: Craigslist classified advertisements1996: Hotmail free web-based e-mail1997: Babel Fish automatic translation1998: Google Search1998: Yahoo! Clubs (now Yahoo! Groups)1998: PayPal Internet payment system1999: Napster peer-to-peer file sharing2001: BitTorrent peer-to-peer file sharing2001: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2003: LinkedIn business networking2003: Myspace social networking site2003: Skype Internet voice calls2003: iTunes Store2003: 4Chan Anonymous image-based bulletin board2003: The Pirate Bay, torrent file host2004: Facebook social networking site2004: Podcast media file series2004: Flickr image hosting2005: YouTube video sharing2005: Reddit link voting2005: Google Earth virtual globe2006: Twitter microblogging2007: WikiLeaks anonymous news and information leaks2007: Google Street View2007: Kindle, e-reader and virtual bookshop2008: 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EC2)2008: Dropbox cloud-based file hosting2008: Encyclopedia of Life, a collaborative encyclopedia intended to document all living species2008: Spotify, a DRM-based music streaming service2009: Bing search engine2009: Google Docs, Web-based word processor, spreadsheet, presentation, form, and data storage service2009: Kickstarter, a threshold pledge system2009: Bitcoin, a digital currency2010: Instagram, photo sharing and social networking2011: Google+, social networking2011: Snapchat, photo sharing2012: Courser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网络安全题库考试及答案

网络安全题库考试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90道)1、国务院于哪年的6月28日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若干意见》()A、2010B、2011C、2012D、20132、2012年12月28日,由哪个机构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A、国务院B、全国人大常委会C、工信部D、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3、下列关于我国涉及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说法正确的是()A、在1979年的刑法中已经包含相关的计算机犯罪的罪名B、《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是我国目前为止直接规范网络信息安全的效力最高的法律文件C、200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核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实施年份是2004年4、我国哪部法律法规对禁止以计算机病毒或者其他方式攻击通信设施,危害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等行为作出了详细规定()A、《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安全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C、《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5、我国第一部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专门法规是()A、《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B、《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安全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6、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第48条规定的违法行为的选项是()A、未经他人同意而在互联网上公开他人隐私信息的行为B、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的行为C、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的行为D、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的行为7、《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实施时间是()A、1994年2月28日B、2004年8月28日C、2005年4月1日D、2005年6月23日8、下列哪部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规定了国际联网、互联网络、接入网络等信息技术术语()A、《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B、《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C、《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9、下列哪部法律法规全面地保护了著作权人、表演者以及录音录像制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A、《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B、《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C、《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0、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2000年12月颁布实施的《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规定的犯罪行为()A、损害互联网运行安全B、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C、对个人造成精神创伤D、破坏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11、计算机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等处理的人机系统。

最新互联网时间轴

最新互联网时间轴

互联网时间轴1969年9月2日,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实验室里首例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试验完成了,即阿帕网(Arpanet)诞生了。

同年10月29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与坦福研究所实现首次网络连接,标志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1970年,阿帕网在美国东海岸地区建立了首个网络节点。

1972年电子邮件功能被引入,@符号从此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1974年TCP通讯协议在温顿·瑟夫(Vint Cerf )与鲍勃·卡恩(Bob Kahn)的努力下诞生,后演变成为TCP/IP,并在1 983年元旦成为国际标准。

1983年域名系统(DNS)被提上日程,一年后,.com、.gov和.edu域名被启用。

1987年9月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ICA)建成一个电子邮件节点,并于9月20日向德国成功发出了一封电子邮件,邮件内容为"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1988年初首个互联网蠕虫“莫里斯”(Morris)爆发,并感染感染数千台计算机,使人们谈虫色变。

同年12月清华大学校园网采用胡道元教授从加拿大UBC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引进的采用X400协议的电子邮件软件包,通过X.25网与加拿大UBC大学相连,开启了中国电子邮件应用的新纪元。

1989年量子计算机服务公司(即AOL)为Macintosh和Apple II两种型号的计算机提供网络接入服务。

1990年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开发了远程控制计算机的方法,万维网(WWW)被搅入互联网历史的车轮。

同年11月28日,中国的顶级域名.CN完成注册。

从此在国际互联网上中国有了自己的身份标识。

1993年首款图形Web浏览器Mosaic由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与伊利诺斯大学的同事共同研发出来。

我国互联网产业综述

我国互联网产业综述

我国互联网产业综述国际互联网是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极其快的速度向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并以他强大的影响力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互联网在人的思维中已经根深蒂固,提起现代重大的信息工程项目,总是与其密切相关。

因此,有必要探讨互联网在“节能减排北斗远程实时监控管理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国际互联网的概念国际互联网是英文Internet的中文译名,是一组全球信息资源的总汇,同时也是一个信息资源和资源共享的集合。

从拓扑结构来看,是一个由各种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独立运行和管理的计算机系统组成的全球范围的计算机网络,组成Internet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城域网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等。

Internet于1969年诞生于美国,经过40多年的迅猛发展,其触角通过海底电缆或卫星通信等手段连接到世界各国。

截止2007年1月,全球互联网已经覆盖五大洲的233个国家和地区,网民达到10.93亿,用户普及率为16.6%。

同时,互联网迅速渗透到经济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推动了全球信息化进程。

Internet被其延伸到的国家通过普通电话线、高速率专用线路、卫星、微波和光缆等通讯线路,把政治、经济、军事、科研等机构和社会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从而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

二、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和状况⒈国际互联网的起源Internet与其它许多产业化的科学技术一样,起源于军事、服务于民用。

20世纪60年代末冷战时期的美国军方,为了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在受到袭击时,即使部分网络被摧毁,其余部分仍能保持通信联系。

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于1969年建设并启用了简称ARPAnet(阿帕网)的军用网,当时仅连接了4台计算机,供科学家们进行计算机联网实验用,这就是国际互联网的前身。

到70年代,ARPAnet已经有了好几十个计算机网络,但是每个网络只能在网络内部的计算机之间互联通信,不同计算机网络之间仍然不能互通。

互联网的历史(1969-2009)

互联网的历史(1969-2009)

互联网的历史(1969-2009)如果你正在读这篇文章,那么很可能你花费了很多时间在网上。

然而,考虑到互联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又有多少人了解互联网是如何起家的呢?下面是互联网的一个简史,包括重要的日期、人物、项目、网站以及其它可以让你至少明白我们现在称作互联网的到底是什么或者是从那里来的。

由于互联网完整的历史需要几本书来写,这篇文章只是让你熟悉在1969-2009年期间互联网的里程碑和给互联网带来变革和进步的事件。

1969:阿帕网(Arpanet )阿帕网是第一个使用包交换技术(当时来说,这是一项新技术)的真实网络。

1969年10月29日,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计算机首次连接了起来。

实际上,他们是未来互联网的第一台主机。

在网络上发送的第一条消息应该是―Login‖,但据报道,在发送字母―g―的时候,连接断了。

1969: Unix60年代的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开始使用Unix:一个在设计上对Linux和FreeBSD(当今,在网络服务器和网络主机提供商中最有名的操作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操作系统。

1970:阿帕网络(Arpanet network)1970年,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BBN(该公司发明了可用于连接上网络的―接口信息处理器‖)公司之间建立的网络。

1971: 电子邮件电子邮件于1971年首次被Ray Tomlinson开发出来,他也是那个决定使用―@‖符号将用户名和电脑名字(后来变成了域名)分开的人。

1971: 古登堡计划和电子图书1971年,最引人注目的开发是古登堡计划的开始。

对于那些不熟悉这个网站的人来说,古登堡计划是一个全球性的努力,它的目的是将那些公共领域的书籍做成各种格式的电子书并供免费使用。

事情起因于当Michael Hart获得了大量的计算时间的时候,他同时意识到未来的计算机不仅仅是计算本身,但是还包括存储、检索和查找信息,就像那个时候只有图书馆有的功能。

【IT行业】互联网四十年简史

【IT行业】互联网四十年简史

互联网四十年简史如果你正在读这篇文章,那么很可能你花费了很多时间在网上。

然而,考虑到互联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又有多少人了解互联网是如何起家的呢? 下面是互联网的一个简史,包括重要的日期、人物、项目、网站以及其它可以让你至少明白我们现在称作互联网的到底是什么或者是从哪里来的。

2014-05-11 信息来源于网站。

1969:阿帕网(Arpanet)阿帕网是第一个使用包交换技术(当时来说,这是一项新技术)的真实网络。

1969年10月29日,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计算机首次连接了起来。

实际上,他们是未来互联网的第一台主机。

在网络上发送的第一条消息应该是“Login”,但据报道,在发送字母“g”的时候,连接断了。

1969:Unix60年代的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开始使用Unix:一个在设计上对Linux和FreeBSD(当今,在网络服务器和网络主机提供商中最有名的操作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操作系统。

1970:阿帕网络(Arpanet network)1970年,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BBN(该公司发明了可用于连接上网络的“接口信息处理器”)公司之间建立的网络。

1971:电子邮件电子邮件于1971年首次被Ray Tomlinson开发出来,他也是那个决定使用“@”符号将用户名和电脑名字(后来变成了域名)分开的人。

1971:古登堡计划和电子图书1971年,最引人注目的开发是古登堡计划的开始。

对于那些不熟悉这个网站的人来说,古登堡计划是一个全球性的努力,它的目的是将那些公共领域的书籍做成各种格式的电子书并供免费使用。

事情起因于当Michael Hart获得了大量的计算时间的时候,他同时意识到未来的计算机不仅仅是计算本身,但是还包括存储、检索和查找信息,就像那个时候只有图书馆有的功能。

他手动键入(无光学字符识别仪器)了“独立宣言”,并推出了古登堡计划,以便使得书籍中的信息也可以以电子的形式广泛传播。

第一章互联网的发展历程PPT课件

第一章互联网的发展历程PPT课件

• (3)商务应用稳步发展,团购使用率快速上升 • 在经历了2009-2010年快速增长之后,商务类应用迎来了
一段较为平缓的发展期。 • 团购应用发展势头迅猛,用户已达到4220万人,增长
率达到125.0%。 • 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的用户使用率也小幅上升。
• (4)娱乐应用热度继续回落,用户规模依然庞大 • 2011年上半年,网络游戏和网络音乐的使用率较2010 年底分别下降2.3个和0.5个百分点。 • 网络视频使用率与去年底持平。
3、大家在上网做什么?
互联网应用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 (1)即时通信使用率增加,提升为第二大应用 • 目前即时通信用户应用使用率从2010年底的77.1% 提升到79.4%。
• (2)微博应用爆发,用户数量增长率超200% • 2011年上半年新增微博用户1.32亿人,增长率达 208.9%, • 手机微博的应用也成为亮点,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 比例也从2010年末的15.5%上升至34.0%。
• 1995年5月,张树新创立首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 威),老百姓开始进入互联网。其业务内容包括: • 网络接入服务(当时除邮电系统外最大的ISP) • 互联网内容提供服务(ICP,信息部门采编七大类 信息。)
1996年瀛海威户外广告 瀛海威,启蒙了中国公民的网络意识
败笔之处
• 选错了对手:中国电信 • 瀛海威用户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但是当接入成功 后,则必须通过中国电信的主干网。其中拨号网络 部分收取的费用就是电话费,全部交给了中国电信, 而瀛海威收取用户所交的费用还不抵瀛海威交给中 国电信主干网的使用费用多。
人的高级信息服务。
议题1: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1、互联网的产生
• 第一阶段:阿帕网(ARPAnet,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
09国贸 2班第 7小组
前言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促进信息技术的不断 创新与应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使 得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网络化、电子化。从而
相继出现网络经济、电子商务诸如此类的新名 词。
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之间又是怎样的关
系?
网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 互联网始于 1969年,由最初的四台主要计算机的连接到 2007年的至少 1600 多万台主机连接,其惊人的发展速度,
二、交易成本低 三、交易效率高
四、增加商贸机会 五、商务模式多样
六、带动经济变革
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 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其理论、技术、
应用这三大领域。 ? 理论发展:基于电子商务体系的新知识体系、
法律体系、价值体系、社会组织体系。 ? 技术发展:针对不同对象整体,作出相应解决
方案。
? 应用发展:深度拓展、行业渗透、网站兼并
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在中国
? 网络经济的进步带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作 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在世界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
必须适应经济形态的变化,发展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
势在必行。但途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采取积极、谨慎的态度 二、把握要领,端正舆论方向,提倡实干和巧干 三、切实解决安全、支付、配送等主要“瓶颈”问题 四、促进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的互动发展
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 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
刻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因此,不能把网络经 济理解为一种独立于传统经济之外、与传统经济完全
对立的纯粹的“虚拟”经济。它实际上是一种在传统 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的历史(1969-2009)2014-04-15 07:54:09如果你正在读这篇文章,那么很可能你花费了很多时间在网上。

然而,考虑到互联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又有多少人了解互联网是如何起家的呢?下面是互联网的一个简史,包括重要的日期、人物、项目、网站以及其它可以让你至少明白我们现在称作互联网的到底是什么或者是从哪里来的。

由于互联网完整的历史需要几本书来写,这篇文章只是让你熟悉在1969-2009年期间互联网的里程碑和给互联网带来变革和进步的事件。

1969:阿帕网(Arpanet)阿帕网是第一个使用包交换技术(当时来说,这是一项新技术)的真实网络。

1969年10月29日,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计算机首次连接了起来。

实际上,他们是未来互联网的第一台主机。

在网络上发送的第一条消息应该是“Login”,但据报道,在发送字母“g”的时候,连接断了。

1969:Unix60年代的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开始使用Unix:一个在设计上对Linux和FreeBSD(当今,在网络服务器和网络主机提供商中最有名的操作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操作系统。

1970:阿帕网络(Arpanet network)1970年,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BBN(该公司发明了可用于连接上网络的“接口信息处理器”)公司之间建立的网络。

1971:电子邮件电子邮件于1971年首次被Ray Tomlinson开发出来,他也是那个决定使用“@”符号将用户名和电脑名字(后来变成了域名)分开的人。

1971:古登堡计划和电子图书1971年,最引人注目的开发是古登堡计划的开始。

对于那些不熟悉这个网站的人来说,古登堡计划是一个全球性的努力,它的目的是将那些公共领域的书籍做成各种格式的电子书并供免费使用。

事情起因于当Michael Hart获得了大量的计算时间的时候,他同时意识到未来的计算机不仅仅是计算本身,但是还包括存储、检索和查找信息,就像那个时候只有图书馆有的功能。

他手动键入(无光学字符识别仪器)了“独立宣言”,并推出了古登堡计划,以便使得书籍中的信息也可以以电子的形式广泛传播。

事实上,这就是电子书的诞生之日。

1972:CYCLADES(法国的网络)法国于1972年开始建立自己的类似于阿帕网的项目,叫做CYCLADES。

虽然CYCLADES最终关闭了,但是它的一个想法很关键:主机只负责数据的传输而不是网络本身。

1973:第一个跨大西洋的连接和电子邮件的普及1973年,阿帕网第一次跨过了大西洋,和英国伦敦的一所大学连了起来。

同一年,电子邮件占所有网络活动的75%。

1974:TCP/IP协议的诞生1974年是有突破性的一年。

通过了一项将类阿帕网连接到一个所谓的“网际网路”的提议,这将没有中央控制,并会在传输控制协议(最终变成了TCP / IP协议)的规定下工作。

1975:电子邮件客户端随着电子邮件的流行,1975年,南加州大学的程序员John Vittal开发了第一个现代电子邮件程序。

这个程序(叫MSG)在技术上的最大进步是增加了“回复”和“转发”功能。

1977:电脑上的调制解调器1977年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一年。

这一年,Dennis Hayes和Dale Heatherington开发了调制解调器,并介绍和出售给了计算机爱好者。

1978:电子公告栏系统(BBS)在1978年的一次暴风雪期间,第一个公告栏系统(BBS)诞生了。

1978:垃圾邮件的诞生1978年,不请自来的商业电子邮件(后来称为垃圾)第一次诞生,Gary Thuerk给加利福尼亚的600个用户发了垃圾邮件。

1979:MUD——最早的多角色游戏魔兽世界和第二人生是从1979年开始开发的,当时被称作MUD(多用户地牢的简称)。

MUD是完全基于文本的虚拟世界,将角色扮演游戏、互动、剧情和网上聊天结合在了一起。

1979:新闻组(Usenet)新闻组(Usenet)也于1979年由两名研究生创建。

新闻组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讨论系统,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在相关的新闻组中发布、公开信息,并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

1980:查询软件欧洲核研究组织(也就是更广为人知的CERN)开发了ENQUIRE(由Tim Berners-Lee编写),这是一个用超文本写的程序,世界各地物理实验室的科学家可以利用超文本(超链接)跟踪人、软件和项目。

1982:第一个表情虽然很多人认为表情是Kevin MacKenzie于1979年发明的。

但是它是在1982年Scott Fahlman在一个笑话之后用了一个:-),而不是MacKenzie用的-)。

现代的表情从此诞生了。

1983:阿帕网上的计算机通过TCP/IP交换数据1983年1月1日阿帕网开始通过Vinton Cerf开发的TCP/IP 协议交换数据。

数以百计的电脑都连到了交换机上,服务器这一名字也是83年开始叫的。

1984:域名系统(DNS)域名系统于1984和第一个域名服务器(DNS)一起创建。

域名系统是很重要的,因为与以前的数字相比,它使得互联网上的地址更加人性化。

DNS服务器使互联网用户可以输入一个容易记住的域名,然后它会自动将它转换成IP地址。

1985: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ies)1985年,WELL(简称全球电子链接)出现了,那个时候最古老的一个虚拟社区现在还在运行中。

它由Stewart Brand和Larry Brilliant于85年2月开发。

它开始是为了让全球的读者和作者进行交流,并且是一个开放的但是却是“有文化底蕴的、高智商的”人的聚会点。

连线杂志曾一度将WELL评为“最有影响的国际在线社区”。

1986:协议战争(Protocol wars)所谓的协议战争开始于1986年。

当时欧洲推行开放互联系统(OSI),而美国正在利用因特网/阿帕网协议(最终取得了胜利)。

1987:互联网在发展到了1987年,互联网上有近三万台主机。

以前的阿帕网协议只能限于有1000台主机,但是采用了TCP/IP标准后,使得有更多的主机变成了现实。

1988:IRC——互联网中继聊天此外,在1988年,互联网中继聊天(IRC)首次被部署,从而为今天使用的实时聊天和即时消息程序开了先河。

1988:第一次重大的、恶意的基于互联网的攻击第一个主要的互联网蠕虫是1988年发行的。

它被称为“莫里斯蠕虫”,作者是Robert Tappan Morris,导致了大部分地区的互联网的中断。

1989:美国在线(AOL)诞生了当苹果在1989年推出AppleLink程序后,该项目被重新命名,美国在线(AOL)就诞生了。

美国在线,今天仍然存在,后来使得互联网在普通用户之间受到了欢迎。

1989:万维网(WWW)的推出1989年,Tim Berners-Lee写的万维网协议也诞生了。

它最初发表在MacWorld的3月刊上,并在1990年5月重新发表。

它是为了告诉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一个全球性的超文本系统是CERN的最佳选择。

它最初被称为“Mesh”,当Berners-Lee在1990年编写代码的时候,“万维网”这个词诞生了。

1990:第一个商业性的拨号上网ISP第一个商业性质的互联网拨号服务供应商也于1990年诞生——The World。

同年,阿帕网停止使用了。

1990:万维网协议完成了万维网协议的代码由Tim Berners-Lee编写,基于他一年前提出的建议和HTML、HTTP、URL标准。

1991:第一个网页诞生了1991年在互联网世界有很多重大创新。

第一个网页被创建,并且很像第一份电子邮件解释什么是电子邮件,它的目的是解释什么是万维网。

1991:第一个基于内容的搜索协议同一年,第一个查找文件内容而不仅仅是查找文件名称的搜索协议诞生了,叫做Gopher。

1991:MP3成为标准也是在同一年,MP3文件格式正式被接纳为标准。

被高度压缩后的MP3文件,后来成为通过互联网分享歌曲和整个专辑的流行格式。

1991:第一个摄像头这个时代的有趣的发明之一就是第一个摄像头。

它部署在剑桥大学的计算机实验室,其唯一目的是监视一个咖啡壶,使实验室用户可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一个空的咖啡壶上。

1993:Mosaic——第一个供大众使用的图形化浏览器第一个被广泛下载的互联网浏览器是1993年开发的Mosaic。

虽然Mosaic不是第一个Web浏览器,但它被认为是第一个可以使非技术人员上网的浏览器。

1993:政府加入的乐趣1993年,白宫和联合国网站均上线了,标志着.gov和.org域名的开始使用。

1994:网景浏览器(Netscape Navigator)Mosaic的第一个大的竞争对手——Netscape Navigator——在一年之后(1994)发布了。

1995:互联网的商业化1995年通常被认为是网络商业化的第一年。

虽然在95年之前,有一些已经上线的商业企业,但是在那一年有一些关键的事态进展。

首先,SSL(Secure Sockets Layer)由网景公司开发出来了,使在线进行金融交易(如信用卡付款)更加安全。

此外,两个主要的网上企业在同一年开始运营。

在“Echo Bay”上的第一次交易在这一年进行,Echo Bay后来变成了eBay。

在1995年也开始运营了,虽然它在6年内没有盈利,直到2001年才开始盈利。

1995:Geocities和Vatican的上线,还有JavaScript这一年的其他重大进展还有新推出的Geocities(于2009年10月26日终止)。

Vatican也第一次上线。

Java和JavaScript(刚开始被其创始人Brendan Eich称为LiveScript,并将其作为Netscape Navigator浏览器的一部分进行了部署)在1995年首次被介绍给了大众。

第二年,微软发布了ActiveX。

1996:第一个基于网络的服务(webmail)1996年,HoTMaiL的(大写字母合在一起是HTML)——第一个邮件服务启动了。

1997:术语“博客”出现了虽然第一个博客有这样或那样的形式,但是“博客”这个词在1997年被第一次使用。

1998:第一个不是靠传统媒体报道的新闻1998年,第一个打破传统方式的重大新闻报道是克林顿/莱温斯基的性丑闻(也有像“Monicagate”之类的绰号),在新闻周刊宣布这一事件结束之后,The Drudge Report网站发布了这条新闻。

1998:Google!Google在1998年上线,给人们在网上搜索信息的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1998:基于互联网的文件共享开始生根发芽同样是在1998年,Napster公司在互联网上为音频文件的共享打开了大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