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合集下载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中部经济地带: 内蒙古、黑、吉、晋、豫、 鄂、皖、湘、赣
东部经 济地带 辽、冀 京、津 鲁、苏 沪、浙 闽、粤 桂、琼
西部经济地带: 新、藏、甘(陇)、青、宁、 陕(秦)、川(蜀)、渝、 贵(黔)、云(滇)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
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2 、经济发展的差异
西部大开发重点:
①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②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 ③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积极 发展特色产业
如:发展适宜就地加工的农牧产品 加工业
三个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
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除了因地制宜、按各地带特点安排 开发整治的重点外,还应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合,三个地 带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优先发展东部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中部崛起
产业结构较合理 改革开放早
其他 文化教育水平高,交通便利
东部经济地带
存在问题:
①能源、原材料不足 ②淡水不足
发展方向:
①人才、技术、信息基地 ②外贸、金融、海洋基地 ③第三产业、集约农业 ④高、精、尖、新产业发展
③环境污染 ④江河下游防洪问题
中、西部经济地带 存在问题:
①经济发展水平低, 基础设施落后。 ②运输能力适应不了 发展的需要。 ③生态问题比较突出
地势低平,利于开发
面向大海,海运便利, 利于开放,区位较优

1.3讲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1.3讲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中西部第一产业比重仍较大, 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 平较低,经济发展迟缓
开放政策
人才
第六页,共10页。
思考练习:
2、下列城市中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是(
A、北京、上海、南宁 B、重庆、武汉、南京
C、天津、大连、合肥 D、沈阳、长春、哈尔滨
A)
3、农业人口平均粮食产量居我国首位的农业区
是( A )
A、东北地区
一、三个经济地带划分
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发展 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各省级
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划分。
面积 人口 人均GDP
东部 16%
中部 27%
41.1%
35.7%
18216
9480
第一页,共10页。
西部 57% 23.2% 7219
分界线、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第二页,共10页。
B、黄淮海地区
C、西北内陆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第七页,共10页。
图1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 的就业构成,读图1回答1~3题:
1.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
业比例为
D
A.37.6:17.4:45.0
B.31.6:30.5:37.9
C.15.5:24.5:60.0
D.37.6:24.5:37.9
2.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三大经济地带

三大经济地带

三大经济地带

答:东部、中部、西部

“三大经济带是指我国80年代所采用的经济区域划分方法。

在中国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等十一个省、市。

中部经济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陕西、内蒙古等10个省、自治区和四川中部、东部地区。

西部经济带包括新疆、西藏、青海、云南、贵州、宁夏、甘肃等七个省、自治区和四川西部地区。

中国三大经济带

中国三大经济带

资金
集型产业和高
档消费品工业,
使产品向高精
尖方向发展;
2、发挥内引
外联和对外对
内两个辐射扇
面的作用; 发展
3、大力发展
第三产业和集 约化的农业生
对外
产。
贸易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与发展
地 带

位ຫໍສະໝຸດ Baidu
优势
主要问题
发展方向
东 部
A、主要的农业基地 A、能源原材料不足
基础设施 B、工业发达
B、北方淡水资源短缺
最好,城 市化水平 和科技水 平最高
三、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知识归纳: 东部沿海12省市区
东部
经济发展水平最发达
我 国 的 三 个 经 济 地 带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中部
发展速度:最快 中部9省区 经济发展水平:次与东部 发展速度:次与东部
西部
西部10省区 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 发展速度:较慢
自然原因:地形、
气候、地理区位不
同 影

因 素
社会和经济原因: 社会经济基础存在
着地域差异,心理
特征不同,东部地
区的产业结构相对
较优;东部改革开
放起步早
三大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
西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中国的三大经济地带_2022年学习资料

中国的三大经济地带_2022年学习资料
源自文库
东部经济地带-优势:1.工农业基地-2.交通便利-3.经济国际化程度高-4.高科技文化水平-5.城市密集、 口稠密-问题:1能源原料不足-2.北方各省淡水不足-3.环境污染-4.大江河下游防洪问题-方向:1、外贸、 融、海洋开发基地-2、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3、发挥技术创新优势,技术改革,新兴产业
三大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西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1、-加强传统-技术-引进-工业和现有企 信息-业的改造,大-设备-1、大力发展农-1、加快发展-资金-力发展新兴产-林牧和交通-能源、原材料-业发 知识密-2、有步骤、有-重点开发能源、-矿产,因地制-陈-工业,主要是-集型产业和高-电力、煤炭、-品-档 费品工业,-石油、有色金-使产品向高精-宜发展加工工-属、矿产、建-尖方向发展;-业;-材的开发建设-对外 2、大力发展-资源-2、发挥内引-3、改善生态环-外联和对外对-贸易-境;-农业,促进粮-内两个辐射扇-食 其它经济-面的作用;-4、大力发展基-作物的发展-食品-3、大力发展-础设施建设-农副-第三产业和集-约化 农业生-海洋
东部经济地带内的农业基地-基地类型-主要分布区-商品粮基地-江淮地区大部分、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商品棉 地-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大部分、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大部分-桑蚕基地-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珠 三角洲-海洋渔业基地-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部沿海渔-场、北部湾渔场-亚热带热带作-粤桂闽盛产甘蔗,海南 、雷洲半岛-物基地-为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亚热带、热带-水果和经济林木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基础知识回顾
三、西部大开发 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 1.目的: 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 2.范围:包括西部地带的10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部地带的 内蒙 古自治区和东部地带的 广西壮族自治 区,共12个省级行政单位。
基础知识回顾
3.西部地区优势及不足 (1)优势:开发开放的优惠政策; 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油气、 水能、土地 资源。 人才、 (2)不足:基础设施 落后, 技术、资金 匮乏。
基础知识回顾
进程快 ,工业产值比 重高, 外资企业 、中 进程相对滞后 ,工业 民营企 外合资企业、 产值比 低 ,以 传统 工业化 业 已占到相当大的比 型 工业为主体 重,高新技术 产业蓬 勃发展 水平高 、城市分布 密 水平低、城市分布密 城市化 度大 度小
对外开 放程度


基础知识回顾
温馨点拨 (1)经济地带的范围:东部经济 地带包括除港、澳、台外的所有临 海的省级行政区及北京市;中部9 省呈“T”型分布。 (2)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的发展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 经济发展速度两方面。
区域 影响因素 地形 自 然 因 素 东部经济 中、西部 地带 经济地带 以平原和 以高原、盆地、 低山丘陵 山地为主 为主 以温带大陆性气 以季风气 候和高寒气候为 候为主 主 水热资 源、生物 各类矿产资源丰 资源、石 富、风能、太阳 油、煤炭 能、地热等丰富 丰富

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划分的依据

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划分的依据

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范围、特征、发展战略的差异性

班级:07级地理科学姓名:周院学号:075021005

一、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经济地带又称超级经济区。是经济区划的最高层地域单元。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全国经济开发程度、经济技术发展总体水平以及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大势,对全国地域进行战略性、长远性的概略划分。

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正确处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发展它们相互间的横向经济联系,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不同层次、规模不等、各有特色的经济网络” 。这是实现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对毛泽东同志1956 年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正确处理沿海和内地关系的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中国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主要是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建设条件和现实的经济技术水平,所存在的地区差异等,将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二、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及特征

(1)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 个省、市、自治区。本带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上,面向海洋,背靠大陆,地表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人口密集,交通方便,历史开发较早,城市化水平高,科技力量雄厚,技术条件较好,经济国际化程高,宜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带。东部地带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地区。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在这里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广州、上海、天津等14 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还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南“金三角” 、海南岛、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划为经济开放区,相继对外开放。这就使整个东南沿海地带变成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同时东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与内地争能源以及市场、人多地少的现象。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A )
B.柴达木盆地—天山—江南丘陵—云贵高原
C.准噶尔盆地—长白山—青藏高原—横断山 D.塔里木盆地—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太行山 8. “西气东输”工程起始于 A.哈密盆地 B.塔里木盆地 (B C.柴达木盆地 D.吐鲁番盆地 )
9. 目前进入西藏地区主要依靠公路。下列四条进藏公路中,海拔 最高的是 ( D ) A.青藏公路 C.滇藏公路 B.川藏公路 D.新藏公路
科学家工程师 人数(人)
东部地带
2364
45%的大学、 60%的科学家 工程师 350
907437
中部地带
1936
266
378919
西部地带
1122
165
258654
2.主要问题 (1)能源、原材料不足; (2)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 (3)有些人口、城镇密集区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4)大江大河下游涝年汛期的防洪问题比较严重 3.发展方向 (1)充分发挥沿海地区的地理优势,使其对内成为为全国 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提供咨询和信息的基地; 对外逐步成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国际金融和海洋开发基 地。 (2)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生产, 以缓解能源、交通运输紧张、原料不足、北方缺水和环境 污染等问题。 (3)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加强对传统工业基地的技 术改造,大力开拓新兴农业,发展科学技术密集产业和高 档消费品工业,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
②发展速度 不断加快(东部比重不断加大)
补充材料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一、东部地带 4.存在问题 ①能源、原材料不足
②淡水不足 ③环境污染
④江河下游防洪问题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一、东部地带 5.发展方向 ①人才、技术、信息基地 ②外贸、金融、海洋基地
③第三产业、集约农业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
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7.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交流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差 异和发展
1.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一、东部地带 1.范围 辽、京、津、鲁、苏、沪、浙、闽、粤、
琼、桂、港、澳、台等十四个省市区,面积占全 国的16%,人口占41.2%。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一、东部地带
2.优势 ①工农业基地 农业:黄淮平原、珠江三角洲、太湖平原 工业:环渤海(辽中南、京津唐、山东半岛) 、 沪宁杭、珠三角
1.下列四组地形中,全部属于西部大开发区域的是 ( )

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

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

讨论与分析:

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

(1)三大经济地带差异表现

(2)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

(3)三大经济地带各自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4)三大经济地带如何协调发展

(1)划分以及差异性的表现:

三个经济地带的提法,最早出自1983年国家制定的第七个五年计划。当时根据全国自然资源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处理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它们相互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

1、东部经济地带自北向南依次包括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省(市、区)。中部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赣、鄂、湘9省(区)。西部包括陕、甘、宁、青、新、川、渝、贵、云、藏10个省(市、区)。从人口和面积看,东部地带地狭人稠,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41.8%和16%,而西部地带地广人稀。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23.2%和57%;中部地区介于两者之间。

2、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比较突出地反映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上。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体现下列图表中:

三个经济地带发展差异表:

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内生产总值(GDP)固然很重要,事实上人均GDP指标更具可比性。从表中可以看出,东西部人均GDP的差异要比GDP总值的差距小得多。另外,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发展速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速度代表了潜力。一个落后地区,假如有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与发达地区的差异是可以缩小的,反之,则会差距更大。从课文表1.2可以看出,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还在扩大。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要性。

10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及其差异

10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及其差异

部 3.沿边贸易优势显著
通信、电网及城市基 础设施建设
4.能源和矿产资源
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
三大经济区的比较
经济地带
东部
中部
西部
面积比(%)
Leabharlann Baidu
16
27
57
人口比(%)(1999年)
42
35
23
发展水平 最发达 较发达
较落后
经济
地 发展 带 水平
最多 GDP(04年)
(60.4%)
较多 较少 (26.4%)
人们的思想观念 比较保守,经济 竞争的危机感和 紧迫感差
内部联系和对外 交流较少,社会 经济比较封闭。
1. 我国的农业基地有哪些类型?
粮、棉、油、糖、出口基地等 ——东部的农业基地主要有哪些?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淮地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中部的农业基地主要有哪些?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 阳湖平原等(河套平原) ——西部的农业基地主要有哪些? 成都平原、南疆地区等(河西走廊、宁夏平原) ——这些农业基地发展农业的条件如何?
1.绿洲农业→提高单产、稳定面积 2.发展林牧业→改善生态
方向:3.发展交通→发展边贸、旅游创汇
4.开发能源→全国动力基地(能源、矿产、水力) 5.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

我国经济上的四大工业基地、三大经济圈和三大经济地带都包括哪些

我国经济上的四大工业基地、三大经济圈和三大经济地带都包括哪些

我国经济上的四大工业基地、三大经济圈和三大经济地带都包

括哪些

·1、四大工业基地

中国四大工业基地指的是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一、辽中南工业基地(含沈阳、抚顺、鞍山、本溪、大连、辽阳、营口等一系列工业城市),该地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工业为主。

二、京津唐工业基地(以北京、天津、唐山为顶点的三角地带),有钢铁、机械、化工、电子、纺织等工业,它是我国第二大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三、沪宁杭工业基地又叫长江三角洲(以上海、南京、杭州为顶点的三角地带,也称长江三角洲),它是我国第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轻重工业都很发达;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四、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含广州、深圳、珠海、惠州、东莞、佛山、中山、江门等一系列工业城市),该地以服装、电子、玩具、食品等轻工业为主。

2、三大经济圈

中国三大经济圈指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长三角经济圈是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苏州、无锡等市,浙江的宁波、温州等市和安徽的合肥、马鞍山、淮南共30个城市。

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近年来又提出的“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环渤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北部地区,区位特殊,工业密集、城市密布,是内陆沿海北部通往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其目标是打造以北京、天津为双核的城市。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最新资料推荐------------------------------------------------------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基础知识回顾一、东、中、西差异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1)划分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辽、冀、京、①东部经济地带: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12省市区。

黑、吉、内蒙②中部经济地带:古、晋、豫、皖、鄂、湘、赣 9省区。

③西部经济地带:陕(秦)、甘、宁、青、新、川(蜀)、渝、贵(黔)、滇( 云)、藏10省市区。

1/ 48

基础知识回顾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总体发展水平差异:中、西部明显落后于东部。

(2)具体经济差异表现主要方面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以产业结构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农业经济比重大,西部工业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具有一定过渡性特征

---------------------------------------------------------------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知识回顾进程快,工业产值比重高,外资企业、中进程相对滞后,工业民营企外合资企业、产值比低,以传统工业化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型工业为主体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平高、城市分布密水平低、城市分布密城市化度大度小对外开放程度高低

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

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

讨论与分析:

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

(1)三大经济地带差异表现

(2)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

(3)三大经济地带各自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4)三大经济地带如何协调发展

(1)划分以及差异性的表现:

三个经济地带的提法,最早出自1983年国家制定的第七个五年计划。当时根据全国自然资源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处理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它们相互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

1、东部经济地带自北向南依次包括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省(市、区)。中部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赣、鄂、湘9省(区)。西部包括陕、甘、宁、青、新、川、渝、贵、云、藏10个省(市、区)。从人口和面积看,东部地带地狭人稠,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41.8%和16%,而西部地带地广人稀。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23.2%和57%;中部地区介于两者之间。

2、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比较突出地反映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上。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体现下列图表中:

三个经济地带发展差异表:

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内生产总值(GDP)固然很重要,事实上人均GDP指标更具可比性。从表中可以看出,东西部人均GDP的差异要比GDP总值的差距小得多。另外,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发展速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速度代表了潜力。一个落后地区,假如有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与发达地区的差异是可以缩小的,反之,则会差距更大。从课文表1.2可以看出,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还在扩大。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要性。

中国三大经济带

中国三大经济带

三、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知识归纳: 东部沿海12省市区
东部
经济发展水平最发达
我 国 的 三 个 经 济 地 带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中部
发展速度:最快 中部9省区 经济发展水平:次与东部 发展速度:次与东部
西部
西部10省区 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 发展速度:较慢
自然原因:地形、
气候、地理区位不
• 3、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并非由于( )
A.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C
B.低平的丘陵和平原地形
C.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D.濒临海洋,对外交往便利
4.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说法正确的是 D
A.三个经济地带只有位置上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相当 B.东部自然条件占优势,西部区位较好,而中部最差 C.东部经济发展较快只是暂时的,西部凭借资源丰富的 优势就一定能赶上东部
信息 技术 资金 产品
能源 矿产 资源
1、加快发展 能源、原材料 工业,主要是 电力、煤炭、 石油、有色金 属、矿产、建 材的开发建设
2、大力发展 农业,促进粮 食和其它经济 作物的发展。
引进 资金
资源 电力 食品 农副 产品
1、加强传统 技术
工业和现有企 业的改造,大
设备
力发展新兴产 业发展知识密
复习:我国三大经济地带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高频考点讲练
【解析】 (1)制约西部发展的原 因有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多方 面的因素,由题意知,必须从经济因 素加以考虑。西部地区能源、矿产资 源丰富,而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2)我国政府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 的主要措施,一是开发性投资,二是 采取措施帮助和鼓励西部地区发挥优 势,引进人才,推动产业发展,而不 是使其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答案】 (1)A (2)B
高频考点讲练
触类旁通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2.我国西部大开发需要几代人 持之以恒地进行不懈努力,既要有 紧迫感,又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 备。请你运用有关的地理知识,读 下图和下表回答问题。
高频考点讲练
高频考点讲练
东、中、西部GDP占全国比重
(%)
东部 中部 西部 1978年 52.42 30.92 16.66 1990年 53.68 29.90 16.42 1998年 58.12 27.92 2.34
基础知识回顾
三、西部大开发 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 1.目的: 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 2.范围:包括西部地带的10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部地带的 内蒙 古自治区和东部地带的 广西壮族自治 区,共12个省级行政单位。
基础知识回顾
3.西部地区优势及不足 (1)优势:开发开放的优惠政策; 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油气、 水能、土地 资源。 人才、 (2)不足:基础设施 落后, 技术、资金 匮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我国大陆区域经济的产生,应该说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三大经济地带由于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

东部地带包括辽、冀、津、京、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东部地带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生成条件。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这一区域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较高,技术力量较强,工农业基础雄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中部地带包括黑、吉、蒙、晋、皖、赣、鄂、湘、豫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中部地带位于内陆,北有高原,南有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中,属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占有全国80%的煤炭储量,重工业基础较好,地理上承东启西。

西部地带包括川、黔、滇、藏、陕、陇、青、夏、疆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势较高,地形复杂,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间,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因开发历史较晚,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水平与东、中部差距较大,但国土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