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我国的三大经济区
优先发展东部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中部崛起
+ 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 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 务,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 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 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 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 重大举措。”
西部部经济地带
优势:1.国境线,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
2.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3.西南地区水能充足 4.资源的空间组合较好
2.科学文化教育不发达 3.交通落后 4.生态恶化
问题:1.工农业基础薄弱
1.绿洲农业→提高单产、稳定面积 2.发展林牧业→改善生态 方向:3.发展交通→发展边贸、旅游创汇 4.开发能源→全国动力基地(能源、矿产、水力) 5.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
大部地势低平, 利于开发
地形崎岖或海拔 较高,不利开发
距海较远,不利开放,距海远,较封闭, 区位较差 区位很差
工业基础薄弱 思想保守,竞争意识不强 第一产业比重大 改革开放晚 文化教育落后,交通不便
产业结构较合理 改革开放早
其他 文化教育水平高,交 通便利
经济优势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东部经济地带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地带 东部 地带 中部 地带 西部 地带
科学研究与技术开 发机构数(个) 2364 1936 1122
高等学校 数(所) 350 266 165
科学家工程师 人数(人) 907437 378919 258654
三个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
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除了因地制宜、按各地带特点安排 开发整治的重点外,还应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合,三个地 带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基础知识回顾
3.南方地区 (1)所跨温度带: 亚热带及少部分 热带地区。 水 (2)有利资源条件: 热量丰富、 分充足,有色金属 矿产、生物资源、 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环境 (3)限制性因素: 洪涝 灾害、 污染 、山地丘陵区 地形破碎 等。 (4)经济: 外向型经济建设 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 (5)问题:人地关系 日趋紧张。
高频考点讲练
(3)造成三个地带农业部门差异的 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气候、劳动力、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劳动力、交通运输 C.气候、地形、自然资源 D.气候、地形、科学技术
高频考点讲练
【解析】 第(1)题,由表中各部 门比重可知,渔业和种植业差异较 大。第(2)题,三个地带农业部门比重 均下降的是种植业和林业;三个地带 牧业、渔业比重均上升。第(3)题,选 项中劳动力、科学技术、交通均不属 自然区位因素。 【答案】 (1)D (2)A (3)C
区域 影响因素 地形 自 然 因 素 东部经济 中、西部 地带 经济地带 以平原和 以高原、盆地、 低山丘陵 山地为主 为主 以温带大陆性气 以季风气 候和高寒气候为 候为主 主 水热资 源、生物 各类矿产资源丰 资源、石 富、风能、太阳 油、煤炭 能、地热等丰富 丰富
气候
自然资源
高频考点 因 文化 素 对外开放程度 经 济 因 素
基础知识回顾
一、东、中、西差异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1)划分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 、经 济基础、发展水平和 对外开放程度 。 (2)范围: 辽、冀、京、 ①东部经济地带: 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12省市区。 黑、吉、内蒙 ②中部经济地带: 古、晋、豫、皖、鄂、湘、赣 9省区。 ③西部经济地带:陕(秦)、甘、 宁、青、新、川(蜀)、渝、贵(黔)、滇( 云)、藏10省市区。
高中地理必修3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
能力迁移: 案例研究:
四川盆地
比 较 都江堰
吐鲁番的葡萄
吐鲁番盆地
C、西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三 产业比重最小
D、产业结构反映经济的优劣,经济越发达,第一产业 比重越大
巩固练习
下列重要城市中属东部经济地带的是___A
A、北京、上海、南宁 B、重庆、武汉、南京 C、天津、大连、合肥 D、沈阳、长春、哈尔滨
巩固练习
可以作为东部地带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是__D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
探讨: 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
影响因素 自 地形 然 因 素 气候
自然资源
社 城市化水 会平 因 科技、教 素 育和文化
对外开放 程度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丘陵、平原为主,地势 高原山地盆地为主,海拔较
低平,便于开发利用
高,地形复杂,对工农业生 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利
2.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3.西南地区水能充足 4.资源的空间组合较好
问题:1.工农业基础薄弱
2.科学文化教育不发达 3.交通落后 4.生态恶化
1.绿洲农业→提高单产、稳定面积 2.发展林牧业→改善生态
方向:3.发展交通→发展边贸、旅游创汇
4.开发能源→全国动力基地(能源、矿产、水力) 5.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
①自然条件的差异 ②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 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 经济发展的差异
①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东最高、西最低,差距还在扩大 ② 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同:东部快、中西部相对缓慢
与区域的位置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的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经济发展速度不同
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划分标准
第一标准区域的划分是随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倾向的变化而变化的;目前,国家统计局的对东中西部划分的解释还是按照2003年发布的标准:分析中经常提到的东、中、西部地区是怎样划分的?我国大陆区域经济的产生,应该说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区(地带)。
三大经济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129.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13.5% 。
东部地区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生成条件,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这一地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较高,技术力量较强,工农业基础雄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281.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29.3% 。
中部地区位于内陆,北有高原,南有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中,属粮食生产基地。
能源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占有全国80%的煤炭储量,重工业基础较好,地理上承东启西。
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541.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6.4% 。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势较高,地形复杂,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间,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因开发历史较晚,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水平与东、中部差距较大,但国土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第二标准有建国以来经济区划的各种方案,直到将东北经济区与东中西并列。
提出未来可能划分四大块,八大综合经济区。
.刘勇,“关于我国新三大地带宏观区域格局划分的基本构想”,认为传统的三大地带存在问题,提出新的划分方案:a.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小结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气候、地貌共同构成了影响我国自然 环境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划分三大自然区的 主要依据。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又存在差异,而三 个经济地带也有不同的特征、差异,应该因地制 宜发挥各自优势,安排各自开发整治的重点,加 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系,协调三个地带的互补发 展。
10. 青藏铁路将经过三江源地区。下列关于该地区地理环境特点 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 B.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
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
D.积雪冰川多,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
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A )
B.柴达木盆地—天山—江南丘陵—云贵高原
C.准噶尔盆地—长白山—青藏高原—横断山 D.塔里木盆地—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太行山 8. “西气东输”工程起始于 A.哈密盆地 B.塔里木盆地 (B C.柴达木盆地 D.吐鲁番盆地 )
9. 目前进入西藏地区主要依靠公路。下列四条进藏公路中,海拔 最高的是 ( D ) A.青藏公路 C.滇藏公路 B.川藏公路 D.新藏公路
A.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 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D.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3.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东部季风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能 说明我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的有( AC ) A.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 B.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多 C.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
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沈阳
鞍山 本溪
辽中南
京津唐 北京 天津 唐山
辽阳 大连
沪宁杭
上海 南京 杭州 珠江三角洲
中国的区域划分
中国的区域划分按经济带划分:三大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西部边远地区;1.东部沿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18个省、区、市)。
2.中部内陆地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
3.西部边远地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个省、区)。
按行政区域划分:1.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个省、市、区)。
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大连(4个省、市)。
3.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宁波、夏门、青岛(10个省、市)。
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深圳(7个省、市)。
5.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个省、市)。
6.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5个省、区)。
三、适用范围(一)国有资产年报数据,国有资产季度监测数据汇总、分析。
(二)清产核资数据汇总、分析。
(三)各省、区、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国有资产年报数据测算评价指标标准值。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三大地带: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自治区。
2 八区域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总面积79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0696万。
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
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二市两省。
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8127万。
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著。
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
讨论与分析: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1)三大经济地带差异表现(2)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3)三大经济地带各自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4)三大经济地带如何协调发展(1)划分以及差异性的表现:三个经济地带的提法,最早出自1983年国家制定的第七个五年计划。
当时根据全国自然资源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处理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它们相互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
1、东部经济地带自北向南依次包括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省(市、区)。
中部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赣、鄂、湘9省(区)。
西部包括陕、甘、宁、青、新、川、渝、贵、云、藏10个省(市、区)。
从人口和面积看,东部地带地狭人稠,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41.8%和16%,而西部地带地广人稀。
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23.2%和57%;中部地区介于两者之间。
2、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比较突出地反映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上。
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体现下列图表中:三个经济地带发展差异表: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内生产总值(GDP)固然很重要,事实上人均GDP指标更具可比性。
从表中可以看出,东西部人均GDP的差异要比GDP总值的差距小得多。
另外,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发展速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速度代表了潜力。
一个落后地区,假如有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与发达地区的差异是可以缩小的,反之,则会差距更大。
从课文表1.2可以看出,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还在扩大。
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要性。
(2)造成东、中、西三个地带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有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区位因素等;有社会经济因素,如资源、历史、科技教育、政策、产业结构等。
经济发展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是很大的。
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C.山西
D.内蒙古
解析:这是一道把自然区、自然地区与经济地带、范围叠加起来考查的综合题,且陕西省南部的秦岭正是一些自然区划的重要界线。
答案:A
4.读图1-24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如果图例代表三个产业,那么,正确的组合是( )
①图1表示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 ②图例B代表第二产业 ③图2和图3分别表示中部和西部两个地带的产业结构 ④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依次降低
GDP总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东部地带最大,占到59%,超过全国的一半;中部地带次之;西部地带最小。更切合实际的人均GDP:东部地带为10089元,近中部地带的1.9倍,西部地带的2.4倍,最多;中部地带次之;西部地带最少。由此说明,三个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特别提示: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按最终消费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的劳务总量。GDP通常用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我国依照各省级行政区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把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疑难精析:(1)1983年,当时的国家计委在制定“七五”计划时,根据对全国经济状况的分析,将全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2)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三个经济地带的基本情况:①包括的省市区简称;②面积约占全国的比重;③人口约占全国的比重。
三、差异的影响因素
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是一系列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自然原因
经济的发展要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各地带的自然条件各有优劣,这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影响三个地带经济差异的自然原因可从前两课的中国自然区域差异来理解。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PowerPoint演示文稿
开放政策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PowerPoint演示 文稿
思考练习:
1、课本P12活动
2、下列城市中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是( A )
A、北京、上海、南宁 B、重庆、武汉、南京 C、天津、大连、合肥 D、沈阳、长春、哈尔滨
3、农业人口平均粮食产量居我国首位的农业区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范围(省区)
面积比重%
人口比重%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PowerPoint演示 文稿
注 两海:上海、
海南;两江:江苏、 浙江
两广:广东、 广西;两湖:湖北、 湖南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PowerPoint演示 文稿
二、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35.7
5407
13
23.2
4217
材料二 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年份 1980 1985 1990 1995 1999 比重增减 东部 52.3 52.9 53.8 58.3 58.8 +6.5 中部 31.2 31.1 29.8 27.6 27.4 -3.8 西部 16.5 16.0 16.4 14.1 13.8 -2.7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PowerPoint演示文稿
2020/11/18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PowerPoint演示 文稿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PowerPoint演示 文稿
分界线、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PowerPoint演示 文稿
一、三个经济地带划分
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发展 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各省级 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划分。
中国的三大经济地带
4、大力发展基 础设施建设
信息 技术 资金 产品
能源 矿产 资源
1、加快发展 能源、原材料 工业,主要是 电力、煤炭、 石油、有色金 属、矿产、建 材的开发建设 2、大力发展 农业,促进粮 食和其它经济 作物的发展
引进 资金
资源 电力 食品 农副 产品
1、加强传统 技术
工业和现有企 业的改造,大
设备
力发展新兴产 业发展知识密
资金
集型产业和高
档消费品工业, 发展
使产品向高精
尖方向发展; 2、发挥内引
对外
外联和对外对 贸易
内两个辐射扇
面的作用; 开发
3、大力发展
第三产业和集 约化的农业生 产
5.为什么说中部地带对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任务 尤为艰巨?(从自然、人类活动、周边生态等几个方 面分析)
——由于河床坡度变缓,河流流速减小,导致泥沙淤积;夏季雨 水的高度集中,使河湖水满为患。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围湖造田,大大减弱了长江中游湖泊的 调洪蓄洪能力。 ——周边植被破坏,造成地表径流不稳定,也是形成水患的原因。
4. 试比较东、中、西地带的交通运输状况。
——东部:交通便利是又一优势,陆路交通网稠密,海岸线漫 长,海上运输是其他区无法比拟的,也是本地带经济国际化程 度高的一个原因。 ——中部:交通网稠密程度不及东部,作为能源基地支援周边 的任务艰巨,发展交通更显得意义重大。 ——西部地域辽阔,高山、荒漠阻断明显,居民点分散,交通 线建设投资很大。(可以大力发展航空运输,以扬长避短)
东部经济地带内的农业基地
基地类型 商品粮基地 商品棉基地
主要分布区
江淮地区大部分、太湖平原、珠江三 角洲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大部分)、长 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大部分)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最新资料推荐------------------------------------------------------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基础知识回顾一、东、中、西差异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1)划分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辽、冀、京、①东部经济地带: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12省市区。
黑、吉、内蒙②中部经济地带:古、晋、豫、皖、鄂、湘、赣 9省区。
③西部经济地带:陕(秦)、甘、宁、青、新、川(蜀)、渝、贵(黔)、滇( 云)、藏10省市区。
1/ 48基础知识回顾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总体发展水平差异:中、西部明显落后于东部。
(2)具体经济差异表现主要方面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以产业结构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农业经济比重大,西部工业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具有一定过渡性特征---------------------------------------------------------------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知识回顾进程快,工业产值比重高,外资企业、中进程相对滞后,工业民营企外合资企业、产值比低,以传统工业化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型工业为主体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平高、城市分布密水平低、城市分布密城市化度大度小对外开放程度高低3/ 48基础知识回顾温馨点拨 (1)经济地带的范围:东部经济地带包括除港、澳、台外的所有临海的省级行政区及北京市;中部9 省呈“T”型分布。
(2)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两方面。
---------------------------------------------------------------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知识回顾二、南方与北方 1.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3.2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
一、东部地带
4.存在问题 ①能源、原材料不足 ②淡水不足 ③环境污染 ④江河下游防洪问题
一、东部地带 5.发展方向 ①人才、技术、信息基地 ②外贸、金融、海洋基地 ③第三产业、集约农业
④高、精、尖、新
二、中西部地带
1.优势 ①面积辽阔,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②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 ③中部地带的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发达 ④中西部在沿边贸易上有优势
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7.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交流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8我国西南地区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场、牧场)
3.过度砍伐(东北森林)
3.有色金属工业、重工业 4.洪水危机(黄河中下游)
4.交通运输:铁路、内河 5.洪涝(长江中游)
部 5.外贸:边贸优势
6.风沙问题(长城沿线)
1.发挥资源优势→能源、原 材料、生产基地
2.大力发展农业→商品粮、 农林渔副产品生产基地
3.加强东西向运输建设→扩 大对外贸易
我国的三大经济地带
(特征、差异和发展)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一、东部地带 1.范围 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
粤、琼、桂、港、澳、台等十多个省市区,面积 占全国的16%,人口占41.2%。
2.优势 ①工农业基地
工业基地 农业基
农业:黄淮平原、珠江三角洲、太湖平原 工业:环渤海(辽中南、京津唐、山东半岛) 、
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划分的依据
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范围、特征、发展战略的差异性班级:07级地理科学姓名:周院学号:075021005一、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经济地带又称超级经济区。
是经济区划的最高层地域单元。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全国经济开发程度、经济技术发展总体水平以及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大势,对全国地域进行战略性、长远性的概略划分。
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正确处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发展它们相互间的横向经济联系,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不同层次、规模不等、各有特色的经济网络”。
这是实现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对毛泽东同志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正确处理沿海和内地关系的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主要是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建设条件和现实的经济技术水平,所存在的地区差异等,将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
二、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及特征(1)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个省、市、自治区。
本带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上,面向海洋,背靠大陆,地表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人口密集,交通方便,历史开发较早,城市化水平高,科技力量雄厚,技术条件较好,经济国际化程高,宜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带。
东部地带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地区。
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在这里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广州、上海、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还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南“金三角”、海南岛、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划为经济开放区,相继对外开放。
这就使整个东南沿海地带变成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同时东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与内地争能源以及市场、人多地少的现象。
(2)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
[全课小结]
区域地理分析的基本步骤可以概括为: 阅读图文资料——获取解读信息—— 确定答题方向——构建答题框架——调动 相关知识——综合分析判断——表述阐释 结果。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概括为: 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位置,判 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以地 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 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以 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 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 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 限制性因素——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 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04春招图3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 的垂直分布,图4是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 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1)该地形区的名称。(4分) (2)指出导致图1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 异的主要因素。
图中山地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的差异主要 是由于水分(或降水、湿度)因素造成的。
(3)描述该地形区气 温、水分条件的特征。
运用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分析两区域的主要自然 地理环境特点,并从自然条件的角度,分析该区域经济 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图1
图2
图1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部分地区地 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气候类型属于温带 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 夏季;河流众多,水量充沛,有较长的冰期, 含沙量低,并有大面积的沼泽分布;植被覆盖 率高,以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为主;土壤以黑土 为主,有机质含量较高。 该区域的优势区位条件是:土地辽阔,土 壤肥沃,水源充足,森林、煤炭等矿产资源丰 富。主要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内涝严重。
中部
西部10省区 西部 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 发展速度:较慢
第四节 中国三个经
1、大力发展农 林牧和交通 有步骤、 2、有步骤、有 重点开发能源、 重点开发能源、 矿产, 矿产,因地制 宜发展加工工 业; 3、 改善生态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 4、大力发展基 础设施建设
信息 技术 资金 产品
能源 矿产 资源
1、加快发展 能源、 能源、原材料 工业, 工业,主要是 电力、煤炭、 电力、煤炭、 石油、 石油、有色金 矿产、 属、矿产、建 材的开发建设 2、大力发展 农业, 农业,促进粮 食和其它经济 作物的发展
引进 资金
技术 设备 资金 发展 对外 贸易 开发 海洋 资源
资源 电力 食品 农副 产品
巩固练习
C 1、下列地貌单元中土地利用不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是__ 下列地貌单元中土地利用不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是__ A、青藏高原 B、天山山地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D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图,读图判断___ 2、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图,读图判断___
4、总结拓展 东部经济地带内的农业基地 A、东部经济地带内的农业基地
基地类型 商品粮基地 商品棉基地 桑蚕基地 主要分布区 江淮地区大部分、太湖平原、 江淮地区大部分、太湖平原、珠江三 角洲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大部分)、长 冀中南、鲁西北、 大部分) 江中下游滨海、 大部分) 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大部分)
工业基地 辽中南 工业区 京津塘 工业区 沪宁杭 工业区 特 征 主要工业中心 沈阳、大连、辽阳、 沈阳、大连、辽阳、鞍 山、本溪等 北京、天津、唐山等 北京、天津、 上海、南京、杭州、 上海、南京、杭州、苏 无锡、 州、无锡、常州等 广州、深圳、 广州、深圳、珠海
我国著名的重工 业基地 北方最大的综合 性工业基地 我国最大的综合 性工业基地
三大经济区
第十讲中国的三大经济地带二 西部大开发范围:青、新、甘、宁、陕、藏、渝、云、贵、川、桂、内蒙古,共12个声级行政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70%。
人口占28.5%,国内生产总值却不到20%。
三 资源的调配 1.南水北调意义: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总结为“三多三少一个变化大”的特点,也就是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的是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平衡。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的年降水量的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特别是我国的华北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工农业发展速度也很快,但华北地区位于我国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水资源量有限,这就严重制约了华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就是南水北调。
工程线路:东线:从长江下游江苏扬州市江都段引水,抽进京杭大运河,用闸控制,用13级抽水台阶,逐级提升,至天津。
沿路供水,主要解决黄淮地区东部、山东、冀东和天津的缺水问题。
逐段提水,耗能大,运营费用高。
水质差,沿线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可能被污染。
中线分两步:第一步把丹江口水库的汉水引到华北平原,第二步,长江三峡工程完成后,将三峡水库的水引入丹江口水库,加大引水量。
主要解决北京缺水问题,供水范围:京、津、华北地区。
拟采用“封闭式”的输水方式,沿途穿越河道,采用立体交叉式通过,水质好,但工程造价高。
全程自流,运行费用低。
西线:开凿一些巨大的隧洞,从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通天河)引水入黄河上游,增加黄河上游水量,供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用水,工程难度最大。
东部地带西部地带2.西气东输意义:我国资源空间分配很不平衡,比如水资源南多北少,矿产资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水能资源集中在西南部山区。
能源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西气东输对合理调配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工程概况:2002年初,我国政府正式启动了西气东输工程,即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塔里木至上海的输气管道,实现西部资源与东部市场的对接。
地理 必修三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的比较
课堂练习
变化( 变化(%)
东部 中部 西部
将教材P13 将教材P13"表1-1-2 中国 P13" 50 三个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占 40 全国比重的变化( 全国比重的变化(%)"转绘 30 成一幅折线图. 成一幅折线国 从该折线图中, 70 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的哪些信息? 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的哪些信息?
三大经济地带差异形成的原因: 三大经济地带差异形成的原因:
1,区域位置的差异:东部面向大海,海运便 ,区域位置的差异:东部面向大海, 加上地势平坦,联系快捷; 利,加上地势平坦,联系快捷;中,西部距 海远,交通不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海远,交通不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2,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随着陆路交通向海 ,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 上交通转移,中国政治,经济, 上交通转移,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 东移的趋势;其次, 东移的趋势;其次,1978年的改革开放首先 年的改革开放首先 从东部开始, 从东部开始,1992年西部内陆地区才逐步开 年西部内陆地区才逐步开 放.
A,该井是一种精神文化景观,指示了 ,该井是一种精神文化景观, 当地蒸发旺盛, 当地蒸发旺盛,水源不足的自然地理特征 B,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强,是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强, 导致井水减少, 导致井水减少,日益干涸的主要原因 C,应将农业灌溉,旅游与对"井"的 ,应将农业灌溉,旅游与对" 保护,三者有机结合, 保护,三者有机结合,以实现持续发展 D,该井具有有效汇集雨水,减少蒸发, D,该井具有有效汇集雨水,减少蒸发, 清凉,保持水质, 清凉,保持水质,自流灌溉等多种优点
吐鲁番盆地的" 吐鲁番盆地的"井"曾多达1273条,目 曾多达 条 前仅存725条左右,减少了 %,井的流量 条左右, %,井的流量 前仅存 条左右 减少了43%, 也日益减少,甚至干涸.读图, 也日益减少,甚至干涸.读图,判断下列 关于乙地"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关于乙地"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怎么划分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怎么划分
我国大陆区域经济的产生,应该说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区(地带)。
三大经济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129.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13.5% 。
东部地区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生成条件,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这一地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较高,技术力量较强,工农业基础雄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281.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29.3% 。
中部地区位于内陆,北有高原,南有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中,属粮食生产基地。
能源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占有全国80%的煤炭储量,重工业基础较好,地理上承东启西。
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541.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6.4% 。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势较高,地形复杂,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间,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因开发历史较晚,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水平与东、中部差距较大,但国土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我国大陆区域经济的产生,应该说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
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
三大经济地带由于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
东部地带包括辽、冀、津、京、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
东部地带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生成条件。
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这一区域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较高,技术力量较强,工农业基础雄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中部地带包括黑、吉、蒙、晋、皖、赣、鄂、湘、豫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
中部地带位于内陆,北有高原,南有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中,属粮食生产基地。
能源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占有全国80%的煤炭储量,重工业基础较好,地理上承东启西。
西部地带包括川、黔、滇、藏、陕、陇、青、夏、疆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势较高,地形复杂,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间,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因开发历史较晚,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水平与东、中部差距较大,但国土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